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字形

2024-08-20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字形(共6篇)

篇1: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字形

201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字形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不会吧?你居然不认识她?她可是响誉国际顶顶大名的小提琴家耶!B.一篇题为《题纲挈领有效复习》的文章这样说道:记忆的内容要注意“抓大放小”,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最后这段时间里,不要纠缠于细微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大的方面。

C.大度是一种做派,一种浅薄者绝难企及的人生境界。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当然自有倾向,但含而不露,相信自己稳操胜券,故从容不迫

D.单位加强自身建设的整改意见,虽然洋洋洒洒数万字,但是缺少的就是立杆见影的措施和办法,虚化的东西太多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等量齐观

万家灯火

马首是瞻

跋山涉水

B.义无反顾

半途而废

毕恭毕敬

辰钟暮鼓

C.一应具全

峰回路转

横征暴敛

见异思迁

D.图鼠忌器

雷厉风行

临渊羡鱼

少不更事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告罄 股份制 劳燕分飞 骨鲠在喉

B.编纂 笔杆子 小荷尖角 竭泽而鱼

C.狂躁 露马脚 前倨后躬 唉声叹气

D.赝品 摄相机 要言不烦 磕磕绊绊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脉络 里程碑 顶顶大名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矫健 百叶窗 戳力同心 疾风知劲草 C.词藻 实名制 仗义直言 多行不义必自毙 A.般配

掉书袋

好高鹜远

文过饰非

有志者事竟成 B.寒暄

俯卧撑

既往不咎

厉行节约

事实胜于雄辨 C.厮杀

故纸堆

炙手可热

稗官野史

英雄所见略同 D.安详

连锁店

循私舞弊

轻歌曼舞

万变不离其宗

D.融洽 众生相 融会贯通 口惠而实不至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 狼籍

文过饰非

山青水秀 B.缘分 喝采 不经之谈 老羞成怒 C.坐落

差池

各行其是

再接再厉 D.凭吊 踌躇

精美绝仑

声名鹊起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应运而生

文意枯索

心惊胆战

去粗取经

B.婉然可见

无垠空间

卖弄技巧

虚实相生 C.空中楼阁

轻鸢剪掠

吞言咽理

凌风出尘 D.婀娜娇羞

洞悉一切

不勘重负

咀嚼再三 8.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烟霭

A.戏谑

A.福祉

A.涕泗

9.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糟蹋

副食店

流连忘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装祯

暴发户

稍安勿躁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萎靡

工夫茶

常年累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斡旋

勘误表

指手划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10.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由于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大大超过降雪的速度,人们担心如果南极西部冰盖开始崩蹋,海平面将上升1-1.5米。

B.劣质节能灯寿命特别短,浪费了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造成情绪不稳,甚至发生病变,诱发癌症

C.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倍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

D.我坐在开罗“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光下,俯瞰平静的尼罗河。河上有白色三角帆的木船,静静地行驶,B.座右铭 B.伤脑筋 B.百叶窗 B.推销员

C.目不遐接 C.裨官野史 C.辘辘饥肠 C.斩钉截铁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D.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好像在玻璃般的水面漂行

1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宋祖英在钢琴演奏声中缓缓地从舞台下方升起,与8名小演员深情演唱《爱我中华》。

B.“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上海将对全市基建工程进行“地毯式”检查。

C.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质疑,铁道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D.检出病因对症下药,比稀里糊涂乱吃药合算,而且可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眈误病情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力能扛鼎

毁家纾难

病入膏肓

功亏一匮

B 哀声叹气

犯而不较

一筹莫展

要言不烦 C 如雷贯耳

融会贯通

额手称庆

高屋建瓴 D.饮鸠止渴

前倨后恭

宵衣旰食

曲突徙薪

13、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A.7月20日下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公众关注的杭州“5.7”彪车肇事案进行一审判决,被告人胡斌一审被判有期徒刑3年。

B.继“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26日邻近的淀浦河防汛墙又出现了70余米塌方险情,有关方面连夜组织抢险工作

C.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置疑:两列车为何同现车站?是信号还是制动失灵?撞车列车为何到站不停?

D.湖南人身上积淀了祖辈们传下的“霸蛮”的刚硬特性,而近代的湖南人又把这种蛮劲与胸怀天下社稷民身的情怀联系在一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题纲 水龙头 神智不清 委曲求全 B.松弛 泊来品 明枪暗箭 精兵简政 C.安详 摄像机 唉声叹气 要言不烦 D.辐射 候车室 耳题面命 悬梁刺股

16.下列各旬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60年来,长沙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从曾经的历尽苍桑到如今的繁华都市,长沙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着发展传奇。

B.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C.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频繁断流的危机后,古老的黄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再次呈现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

D.杂文的本质是说理的,这种短小的文艺性评论应该鞭挞丑恶,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求索真理,剖析人性

【参考答案】

1.C 2.A(B.晨钟暮鼓;C.一应俱全;D.投鼠忌器。)3.D 4.C(A项“好高鹜远”的“鹜”应改为“骛”;B项“事实胜于雄辨”的“辨”应改为“辩”;D项“循私舞弊”的“循”应改为“徇”。)

5.D(A、鼎鼎大名;B、戮力同心;C、仗义执言。)

6.C(A山青水秀—山清水秀;B喝采—喝彩;D精美绝仑—精美绝伦)7.C(A去粗取经—去粗取精;B婉然可见—宛然可见;D不勘重负—不堪重负)8.C(A.遐—暇;B.裨—稗 常一长;D.艰—坚)9.A(B装帧,少安毋躁C“功夫茶”“长年累月” D“指手画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0.D(A组:蹋—塌 B组:幅—辐 C组:倍—辈)11.D(“眈”应为“耽”。眈,注视;耽,沉溺。)

12.C(A功亏一篑B 唉声叹气

犯而不校D.饮鸩止渴)

13.B(“彪”应为“飙”或“飚”;“置”应该为“质”;“民身”应为“民生”)15.C【解析】C。缘份一缘分 14.D 【解析】A项的“波滔”是“波涛”的误用,B项的“头酬”为“头筹”的误用,“凸显”“突显”只是词义有区别(前为“清楚地显露”,后为“突出地显露”),字形都是正确的。C项“不黯世事”应为“不谙世事”。

15.C(A项中“题”应为“提”;“智”应为“志”。B项中“泊”应为“舶”;D项中“题”应为“提”)16.C(A.苍桑一沧桑,B.急功进利一急功近利,D.针贬一针砭)

篇2: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字形

字音字形

训练(全国)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回眸(mïu)粮饩(xì)

箍桶匠(ɡū)电掣雷鸣(châ)B.叶韵(xiã)笑靥(yàn)压轴戏(zhîu)渑池之会(miǎn)C.巨擘(bî)狡狯(kuài)掰手腕(bāi)目眦尽裂(cī)D.骀荡(dài)唱喏(rě)肩胛骨(xiá)纨绔子弟(kù)

解析 B项“靥”应读yâ;C项“眦”应读zì;D项“胛”应读jiǎ。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证卷 披星戴月 招徕(lài)寥(liáo)若晨星 B.辐射 再接再厉 荧(yíng)屏 高屋建瓴(líng)C.渎职 入不付出 良莠(yǒu)哄(fēng)抬物价 D.脉膊 庸人自扰 联袂(juâ)戮(lù)力同心 【答案】B 【解析】A.卷—券;C.付—敷fēng—hōng;D.膊—搏juâ—mâi。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井然

栉风沐雨

卷帙浩繁

独树一帜

B.一泓清泉

宏观调控

曲肱而枕

鸿鹄之志 C.樯桅毗连

议论精辟

臧否人物

嗜书成癖 D.欣逢佳节

歆慕不已

万马齐喑

馨香满院

[解析] A项全部都读zhì,B项的读音分别是hïnghïnggōnghïng,C项的读音分别是pípìpǐpǐ,D项的读音分别是xīnxīnyīnxīn。[答案]A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急躁 藕断丝联 一泓 淋漓尽至 B.暮蔼 铜墙铁璧 阿谀 礼尚往来 C.筵席 拭目以待 寒碜 无与伦比 D.寂莫 惊惶不安 搭讪 惴惴不安 【答案】C 【解析】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已经60多岁了,学术上很有成就,又酷爱健身锻炼。每星期六都要带着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沿着400米的树胶跑道跑8圈。B.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这个满载着盛唐记忆、洋溢着现代气息的遗址公园,为西安城北构建起一道城市文化风景,改善了居民生活,提升了城市品味。C.天津市已在全国帅先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120所公办幼儿园,改造14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500所村办标准幼儿园。D.密支那是缅甸第三大城市。低矮的建筑散落在伊洛瓦底江西畔,曾经的洋楼被二战的炮火夷为平地。【答案】D 6.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篱落 蛰居 绿阴 亘古如斯 B.丰腴 摩登 元宵 莫明其妙

C.恣意 胸襟 缔造 叹为观之 D.安谧 浸润 铭刻 相应成趣 【答案】A 【解析】A.(B.明---名C.之---止D.应---映)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祓除(fú)舂米(chōng)冠盖如云(guān)头晕目眩(xuàn)B.蛊惑(gǔ)箴言(zhēn)嗟来之食(jiē)惊魂甫定(pǔ)C.骠勇(piào)筵席(yàn)力能扛鼎(gāng)清风夜唳(lì)D.拘泥(ní)朝暾(dūn)螳臂当车(dāng)同仇敌忾(kài)【答案】A 【解析】B.惊魂甫定fǔ;C.筵席yán;D.拘泥nì朝暾tūn。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桔梗 攻讦 盘诘 佶屈聱牙 B.凋敝 婢女 辅弼 刚愎自用 C.清澈 覆辙 撤除 天崩地坼 D.熨帖 膏腴 瘐毙 向隅而泣 【答案】B 【解析】都读bì;A佶jí,其余读jiã;C辙zhã,其余读châ;D熨yù帖/向隅yú而泣/膏腴yú/瘐yǔ毙。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提防 堤岸 缇骑 金榜题名 醍醐灌顶 B.凋零 啁啾 倜然 雕虫小技 未雨绸缪 C.怯懦 惬意 契约 扶老挈幼 锲而不舍 D.朱萸 揶揄 墙隅 滥竽充数 尔虞我诈

[解析] D项全读yú。A.提、堤dī,缇、题、醍tí;B.凋、雕diāo,啁zhōu,倜tì,绸chïu;C.怯、惬、挈、锲qiâ,契qì。[答案]D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惋惜 一滩血 残羹冷炙 水火不相融 B.简练 万户候 繁文缛节 八杆子打不着 C.厮打 一霎时 自负盈亏 男儿有泪不轻弹 D.赋予 天燃气 一如既往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答案】C 【解析】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给力 B.网页 C.跑酷 D.伏罪 拉力赛 炒冷饭 碰钉子 曝冷门

星罗棋布

出其不意

首屈一指

无稽之谈

优柔寡断

披沙捡金

鸦雀无声

平心而论

歌功讼德 提心吊胆 峰回路转 元气大伤

【答案】C(A颂B拣D爆)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杀戳 扼腕而叹 函封之 刎颈之交 B.骨髓 头晕目眩 血濡缕 衣衫篮缕 C.变徵 不敢忤视 风萧萧 剑拔驽张 D.箕踞 切齿拊心 仓猝间 满目疮痍 【答案】D 【解析】D(A杀戮B衣衫褴褛C剑拔弩张)

1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证卷 披星戴月 招徕(lài)寥(liáo)若晨星 B.辐射 再接再厉 荧(yíng)屏 高屋建瓴(líng)C.渎职 入不付出 良莠(yǒu)哄(fēng)抬物价 D.脉膊 庸人自扰 联袂(juâ)戮(lù)力同心 【答案】B 【解析】A.卷—券;C.付—敷fēng—hōng;D.膊—搏juâ—mâi。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倍率 理赔 解剖 菩萨心肠 恕不奉陪 B.倒霉 侮辱 晦涩 天涯海角 诲人不倦 C.坡度 颠簸 跛足 推波助澜 披星戴月 D.裨将 奴婢 牌坊 稗官野史 纵横捭阖 【答案】D 【解析】A项依次读bâi、pãi、pōu、pú、pãi;B项依次读mãi、wǔ、huì、hǎi、huì;C项依次读pō、bǒ、bǒ、bō、pī;D项依次读pí、bì、pái、bài、bǎi。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复辟 媲美 庇护权 刚愎自用 大有裨益 B.豢养 隐患 盥洗室 风云变幻 焕然一新 C.老妪 熨帖 郁金香 与会代表 鹬蚌相争 D.旗帜 炽热 滞纳金 博闻强识 炙手可热

篇3: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一、按版块整合知识, 构建网络, 建构重组

1. 依据课本框架,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能选择新的视野, 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 进行独辟蹊径的剖析, 同时修正、补充乃至重新组合教材。

2. 采取主体串联法,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体系。

比如《政治生活》主要主体。政府: (1) 性质、宗旨, (2) 职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 对人民负责原则——三条表现, (4) 依法行政, 科学民主决策——原因、意义、要求, (5) 自觉接受监督——意义、机制、体系, (6) 政府的权威。

公民: (1) 地位——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 (2) 政治权利和义务, (3) 民主选举——选举方式、珍惜选举权, (4) 民主决策——方式和意义, (5) 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 (6) 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7) 有序的政治参与——三大原则, (8) 与政府的关系。

共产党: (1) 性质、宗旨、地位——原因, (2) 执政的实质——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 执政方式——具体内容, (4)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3. 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 将当前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比如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就业问题、结构问题、公平问题、市场与市场经济问题、农村问题、金融问题、中日关系等形成相应的知识整合提纲。

质量问题: (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 (3) 信誉和形象, 正当竞争, 经济效益。 (4)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法制性。 (5) 诚实信用原则。 (6)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安全权) 。 (7) 国家的宏观调控。

价格问题: (1) 市场形成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也影响供求。 (2) 价格的作用。 (积极、消极) (3) 市场经济的法制。 (4) 价格是竞争手段之一。 (5) 公平的原则, 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6) 物价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一个具体因素。

中日关系问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开放等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日本否认、歪曲历史, 置中日双方关系长远发展不顾, 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违背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势必给双方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2)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中日之间国家利益的相悖决定了二者的摩擦;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但日本单方面行为使中日关系紧张不利于中日经济发展, 违背了当今时代主题, 势必受到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唾弃。 (3)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和有条件的,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日本政府的短视行为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发展的观点, 必然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4. 依据课本框架, 将相近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经济学常识》中相近的知识点整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李嘉图的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必修1) ;自由贸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李嘉图的“相对成本学说”;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比较;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模式及其评价。

二、抓核心知识, 突破重点

高考政治科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

三、提升四种应试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什么)

获取信息即从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中发现有用信息, 解读信息即是对上述信息的理解。这一能力决定着答题方向和答案质量。高考命题从种种能力考察的角度出发, 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 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 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过程, 考生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证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 一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

(1) 区分“角度”即审设问的角度: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2) 抓“题眼”即抓材料或设问中的关键词、图表的名称、年代、注解等可以反映试题灵魂的信息。

(3) 弄清“题旨”即弄清是考“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考“怎么办”, 明确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其主要方法有抓关键词法、分层法。

2.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什么)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 能从多角度, 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调动知识:搜索知识的过程即根据试题信息, 寻找基础知识、课本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就是将调动出来的知识重新整合, 建构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有目的的思维加工过程。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如何答——即表达能力)

(1) 描述: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是什么?怎么样?) 。描述事物的能力要求细致、全面、准确、简洁。

(2) 阐释: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为什么?怎么做?) 。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 要求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等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如何答好)

篇4:高考地理第二轮小专题复习策略

一、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存在的误区

1.复习范围过多,太过追求全面。

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同学们记不住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是因为复习面过大,且没有进行足够的训练。有人认为,如果不做全面复习或不做足够的练习,就不能提升地理能力、巩固地理知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够大范围地进行复习,这样不仅加重了复习任务,更不利于集中学习某部分知识。例如,在复习气候特征时,这部分知识点较多,很多同学进行复习时,往往希望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希望了解全部的气候类型的特征。

2.复习难度分配不合理,简单问题复杂化。

在一个班级中,成绩自然会出现分层的情况。教师在进行第二轮辅导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的复习难度和范围不当或不合适,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复习难度过大,一些基础较差、地理能力不足的同学就会感到很吃力;如果难度太小,很大一部分同学都能轻松完成,从而使复习不具有挑战性,不能起到巩固知识和锻炼、提升能力的作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很多教师在进行第二轮复习的辅导时都将这部分内容定的难度过大。他们为了突出其重要性,在讲解很简单的知识时,往往还讲解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的知识。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自然地认为这部分内容非常复杂、难度非常高,产生畏惧心理,在课下进行自主复习时选取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辅导资料。显然这不利于第二轮复习作用的发挥。

3.形式单一,第二轮复习目标模糊。

传统的复习形式主要是书面的习题练习、口头告知复习内容等。在实际复习中,书面的习题可能会存在数量过多、难度不当等问题,再加上课下复习因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和第二轮复习距离高考还有一段的时间,有些同学还没有紧张感,不会将其当作真正的复习任务来完成。我们都知道复习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复习中,很多同学由于没有对这一阶段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复习内容、进度、步骤什么的,都人云亦云,没有因人而异地制订复习计划,致使复习效率低下。

二、以气候特征为例,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我们知道,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

1.气温。

在第二轮复习中,同学们应该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和细节上的集中整理,应先将“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成因,并能正确区分各种气候类型”确定为复习目标。首先,我们要清楚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天气状况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而下垫面中又包括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要针对这些因素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记忆。其次,在选择复习难度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来合理选择高中低不同难度的试题。复习题的选择要注重质量,并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难易度也要按照同学们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安排。

2.降水。

与第一轮复习相比,第二轮复习中不会有更加细致的知识解释,所以复习范围和目标也与第一轮复习不同。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和下垫面两个层面的知识,清楚下垫面因素中还包括海陆位置、洋流以及地形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要按照往届高考题中的考点,了解气候形成的因素、气象灾害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另外,高考试题设计形式新颖,经常利用数据或者图像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考查。我们要清楚,无论命制的题目形式怎么变化,考查的落脚点都是在对气候类型的判读上。因此,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至关重要。

篇5: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字形

2008年4月24日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 石柔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2)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②对此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答:

(2)“又”字有何意味? 答: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之美好(重在加点词)。(2)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或身在异乡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年年因春而生离乡之愁(或思乡而不得归的愁苦)。

(3)衬托或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先写春光美好,以突出后两句所表达的思归之情。3.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 陈羽

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

(2)

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答:

(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参考答案:

(l)

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2)作者用“横笛”、“红旗”来指代人,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在壮美的背景上凸现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

(3)“直上”两字,是动态描写,使画面显得生机勃然,显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参考答案: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

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2)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

(1)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②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③“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言之成理亦可)(2)①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②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 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 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答: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长安秋望 杜牧①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②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杜牧:晚唐诗人。②南山:终南山。③外:上

(1)虚实结合是本诗的在大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2)这首诗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性格? 答:

参考答案:

(1)答:高远寥廓的秋空和南山是实写,秋色是虚写。“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一句,作者通过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将有形之山与无形秋色两相比高)以虚是实,虚实相生。不但写出了南山的峻拔,具体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也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

(2)答:诗人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现秋色一种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峻拔向上的性格气质。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答:

参考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或物象)表现出来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答: 参考答案: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③学不成。

【注释】① 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②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③“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答:

参考答案:

(1)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湘江① 杜审言

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绝句漫兴九首

(一)杜 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 ①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在这次流放途中。②迟日:春日。③造次:匆忙。

(1)请具体解说诗中“边愁”与“客愁”。答:“边愁”: “客愁”:

(2)《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句和《绝句漫兴九首

(一)》中的“即遣花开 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答:

参考答案:

(1)“边愁”是因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产生的悲思愁绪,今昔对比,思念京国。“客愁”则为诗人客居他乡的游子之愁。

(2)两诗都将“花鸟”人格化,并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春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绝句漫兴九首

(一)》中,诗人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李白诗的最后两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画面:碧空,孤帆渐行渐远,直到天尽头再也看不见;只看见长江水流向天边。情感:友人离去之后怅惘与失落这两句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2)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远眺碧空,长江孤帆之景间接抒情或借情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日暮征帆泊于何处间接抒情外,还有“天涯一望断人肠”的直接抒情。1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参考答案: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1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苏幕遮 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词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答:

(2)综观全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参考答案:

(1)①以青青春草衬托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②以草色和服色的相映生辉,巧妙地把写景和写人贯通起来,使全篇内容和谐自然。③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下阕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

(2)①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了惜春之情。②写少年得志,草怨归迟,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归之意。

17.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 溪 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⑴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回答。

答:

⑵词的下阕以景取喻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

⑴写出了清泉寺优雅清新的风光和环境,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

⑵作者以“门前流水尚能西”体现出作者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两题。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空,出墙红杏花。绿扬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简要分析“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答:

(2)“出墙红杏花”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读这句诗你联想到了哪个有名的诗句? 答:

参考答案:

(1)首句写斜阳映照着溪山,属远景、静景;次句写微风吹来青山楼台的倒影飘荡起来,对对鸳鸯在溪中嬉戏,属近景、动景。整个画面有远有近,动静结合,富有立体感,富有活力。

(2)“出”字用得好,以“出”字形容红杏花,使杏花富有勃勃生机,意味隽永。联想到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者“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举出一句即可。)

20.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答: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

(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答:

参考答案: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3)反衬。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问答问题。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答:

参考答案:

认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时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乐观开朗的基调。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管弦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注],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注]“玉勒雕鞍游冶处”指丈夫所在之处。

(1)本词哪一句最能表现庭院之深?是怎样表现的? 答:

(2)怎样理解“无计留春住”中的“春”字?本词抒发了词中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 答:

参考答案:

篇6: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字形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古人论诗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此诗前后两联在写景抒情上的不同特点(6分)答:

2、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4分)答: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4分)答: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①——③题。(10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① “千里片时间”一句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4分)答:

②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情景分写。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请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6分)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到西蜀。①第一句中的“争”字实在太妙了,它究竟妙在何处?

②“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两句它成功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

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 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 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答: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长安秋望

杜牧①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②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杜牧:晚唐诗人。②南山:终南山。③外:上

(1)虚实结合是本诗的在大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2)这首诗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性格?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答: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③学不成。

【注释】① 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②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③“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答: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①

杜审言

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绝句漫兴九首

(一)杜 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 ①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在这次流放途中。②迟日:春日。③造次:匆忙。

(1)请具体解说诗中“边愁”与“客愁”。

答:“边愁”:

“客愁”:

(2)《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句和《绝句漫兴九首

(一)》中的“即遣花开 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答: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李白诗的最后两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1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1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词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答:

(2)综观全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17.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

⑴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回答。

答:

⑵词的下阕以景取喻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答: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两题。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空,出墙红杏花。绿扬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简要分析“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答:

(2)“出墙红杏花”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读这句诗你联想到了哪个有名的诗句? 答:

20.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答: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

(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答: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问答问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答: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注],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注]“玉勒雕鞍游冶处”指丈夫所在之处。

(1)本词哪一句最能表现庭院之深?是怎样表现的? 答:

(2)怎样理解“无计留春住”中的“春”字?本词抒发了词中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 答: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石柔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答:

(2)“又”字有何意味? 答: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

25.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

(2)

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答:

(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参考答案

1、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写景抒情笔法富于变化。(2分)第 一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以乐景写哀情,景色越美,越显出 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2分)第二联以暮色黯淡风雨凄凄的景色正衬 离情,以哀景写哀情,以淒黯迷茫之景写萧瑟凄清孤寂怅惘之情(2分)。

2、(1)寇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轻寒;苏诗的显著特点是凉爽,充满生机。

(2)寇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情;苏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舒爽愉悦之情。3.(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形成对比)。(4分,手法2分,作用2分)(2)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诗情的表现略显平淡,没有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 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分为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6分,改动后的诗特点1分,效果1分;原诗特点2分,效果1分,语言表达通畅1分。意思对即可)4.①“争日月”,像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1分),写出了远赴他乡的游子那归家心情的迫切(2分)。②拟人(1分),作者本预期在秋天来临之前回到洛阳,可是却被秋风占了先手(1分);含蓄地表示了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失望与不满(1分)。

5、参考答案:

(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2)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6、参考答案:

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7、参考答案:

(1)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②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③“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言之成理亦可)(2)①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②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8、参考答案: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

9、参考答案:

(1)答:高远寥廓的秋空和南山是实写,秋色是虚写。“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一句,作者通过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将有形之山与无形秋色两相比高)以虚是实,虚实相生。不但写出了南山的峻拔,具体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也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

(2)答:诗人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现秋色一种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峻拔向上的性格气质。

10、参考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或物象)表现出来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11、参考答案: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12、参考答案:

(1)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

13、参考答案:(1)“边愁”是因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产生的悲思愁绪,今昔对比,思念京国。“客愁”则为诗人客居他乡的游子之愁。

(2)两诗都将“花鸟”人格化,并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春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绝句漫兴九首

(一)》中,诗人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

14、参考答案:

(1)画面:碧空,孤帆渐行渐远,直到天尽头再也看不见;只看见长江水流向天边。情感:友人离去之后怅惘与失落这两句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2)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远眺碧空,长江孤帆之景间接抒情或借情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日暮征帆泊于何处间接抒情外,还有“天涯一望断人肠”的直接抒情。

15、参考答案: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16、参考答案:

(1)①以青青春草衬托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②以草色和服色的相映生辉,巧妙地把写景和写人贯通起来,使全篇内容和谐自然。③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下阕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

(2)①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了惜春之情。②写少年得志,草怨归迟,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归之意。

17、参考答案:(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

18、参考答案:

⑴写出了清泉寺优雅清新的风光和环境,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

⑵作者以“门前流水尚能西”体现出作者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19、参考答案:

(1)首句写斜阳映照着溪山,属远景、静景;次句写微风吹来青山楼台的倒影飘荡起来,对对鸳鸯在溪中嬉戏,属近景、动景。整个画面有远有近,动静结合,富有立体感,富有活力。(2)“出”字用得好,以“出”字形容红杏花,使杏花富有勃勃生机,意味隽永。联想到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者“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举出一句即可。)20、参考答案:(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3)反衬。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21、参考答案:

认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时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乐观开朗的基调。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管弦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22.参考答案:

(1)“帘幕无重数”是写庭院之深。作者不直接说庭院到底有多深,而是用一重又一重的无数重帘幕间接表现庭院的无比幽深。(2)“春”既是自然之春,也指女子的芳华。本词抒发了女子感伤春天与芳华将逝、思念丈夫、连无情之物都报以深深的伤感之情。

23参考答案:

(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2)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②对此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

24、参考答案:(1)“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之美好(重在加点词)。(2)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或身在异乡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年年因春而生离乡之愁(或思乡而不得归的愁苦)。

(3)衬托或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先写春光美好,以突出后两句所表达的思归之情。25.参考答案:

(l)

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2)作者用“横笛”、“红旗”来指代人,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在壮美的背景上凸现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

(3)“直上”两字,是动态描写,使画面显得生机勃然,显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26.参考答案: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上一篇:项目管理专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女人婚姻感悟故事:离不了的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