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2024-06-21

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通用8篇)

篇1: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篇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篇二:北师大版五年级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篇三: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

(二)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8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难点: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四、课 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五、教学课时数:1课时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回忆一下,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计算时还要注意一些什么?

(二)设问解疑

出示情境图

提问

:观察这个情境图,思考一下,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选择下面两个问题,并交给学生集中讨论)

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师:无论是想淘气还是笑笑的苹果数目,都是以“谁”来作为标准的?他们的苹果数目都是跟“谁”的有关?

生:都是以小红的苹果数(6个)为标准进行比较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该怎么计算他们的苹果个数? 小组汇报:

生1:淘气的苹果是6个苹果的一半。

1,也就是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淘2 气的苹果就是其中的1份,所以列算式为:6÷2=3(个)

111生3:把每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个苹果,6个苹果的就相当于6个,也222 就是3个苹果。

1师:6个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2 11小结:6个就是6×= 3(个)22 1师:6个苹果的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3(学生根据知识的迁移,很快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说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师:下面,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知识独立试着解决“试一试”的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汇报 11小结:我们发现,求36的是多少和求36的是多少都是用乘法计算;46 也就验证了我们刚才得到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乘法计算。

师:好,下面请完成第2题。(集体更正)

完成课本第8页“练一练”的第1、2、3、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生2:6个苹果的八、作业布置

学困生:完成《同步伴读》第3页的1、2、3大题。

优生:完成《同步伴读》第3、4页.九、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二)16×=3(个)2 16×=2(个)3

十、教学反思

学生对整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部分学生整数乘以分数时,不知道整数与分子还是分母相乘,部分学生没有意识把结果进行约分,用最简分数表示。在解决应用题时,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意,导致列式错误。以后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算理的分析,对应用题的题意分析。

篇2: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数字信息

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1/3。

2、提出问题,并解决。

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6×1/2=3(个)

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

(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板书:

6×1/3=2(个)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学生观察、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中信息,提高数字问题。

6×1/2=3(个)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二、试一试

1、创设“今年几岁”的情境。

图文结合,仔细观察

2、解决问题

(1)小兰今年几岁?

相当于把36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1份,

(2)小强今年几岁了?

方法同上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练一练第1题 ,将法则与分数相结合。

2、计算

3、利用分数乘整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打开教科书P5页

列成算式:36×1/4

回顾通过比较进行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利用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1/2=3(个)

6×1/3=2(个)

把6个苹果当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

教学反思:

课题 分类乘法(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

向学生介绍很有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题目。

2、出示图

依次取出长方形纸条的1/2,1/2的1/2,再取1/2,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1/2×1/2=1/4

1/4×1/2=1/8

3、折一折

(1) 引导学生折一折

学生仔细听,教师介绍我国古代著作

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拿出纸条动手操作

然后用算式来表示,可以四人一组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解决问题。

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再横着对折2次,涂也3/4和1/4。

2、思考:3/4×1/4=?

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反馈3/4×1/4=3/16

(3)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二、做一做

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1/3×1/5=2/15

1/4×2/3 3/5×2/9能约分的可以约分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涂一涂

1/3×1/4  2/5×1/3

2、计算

3、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3、4题 3、学生尝试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学生独立思考

2、完成1/3×1/5,5/6×1/3

然后交流结果

学生可以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4×8/9  1/2×9/7

3/8×6/7  5/24×6/5

2/9×6/7

根据自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

再次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1/2=1/4

3/4×1/4=3/16

计算分数乘法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篇3: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它的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所获所知.《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评价的依据.《课标》明确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1].本文基于问题的视角,以有理数的乘法为例(北师大版)来分析教材.

S.lan Robertson认为:当你想做一件事情,却又不知道怎样去做时,便产生了问题[2].张奠宙认为:所谓问题,是指一个人面临着某种他所谓认识的东西,而对于这种东西他又不能用某种典范的解法去解答[3].波利亚指出:所谓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找出一个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能立即可即的目标[4].本文所指的问题:依据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通过数学活动,启动数学思维机智,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行动,达到可见而不能立即可即的目标.

2 研究的方法与结果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以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有理数的乘法为例,基于问题的视角来分析教材.这里的分析框架主要借鉴罗新兵、魏金英等教授的研究成果,他们从总体分布、分布布局、内容选择、呈现方式四个方面来分析数学史在教材中的分布特征[5].笔者结合问题在教材中的特点,从问题的总体布局、类型分布、呈现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具体主要对教材中的插图和文本进行统计,如导入问题、例题、随堂练习、“议一议”、“猜一猜”等特色栏目,各记为一个问题.另外,习题中以知识技能、问题解决、联系拓广作为划分,各记为一个问题.“一个因数减小时,积怎样变化?”单独记为一个问题.

2.2 研究结果

2.2.1 问题的总体布局

首先,对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节内容进行整体分析,统计发现,在该节中问题出现了17处,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展现了问题在这一节中的安排.在分布这一维度上,问题主要集中在习题、正文、练习上.需要说明的是,正文用议一议、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方式来呈现问题,用这种方式把教材中学生所要学的知识逐步引出来,例题对所学知识起了示范作用,两者的本质都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占问题总数的52.9%,所占比例较大.

2.2.2 问题的类型布局

在参照S.lan Robertson对问题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问题的特点将问题分为如下几类,铺垫性问题:如以问题作为导入,猜一猜、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为引出所学知识做铺垫.激疑性问题:在呈现一定规律的算式旁边,给以提示.范例性问题:例题.巩固性问题:随堂练习、知识技能.发散性问题:如问题解决、联系拓广.具体统计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铺垫性问题与巩固性问题分别占问题总数的35.3%,23.5%,所占比例较大.激疑性问题占问题总数的5.9%,所占比例最小.

2.2.3 问题的呈现方式

从呈现方式来看,问题在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节中的呈现方式多数以数学式为主,只是少量的问题在以文字呈现方式为主的基础上,附以图片、图像等.为了深入地了解教材中问题的呈现方式,除数学式外,区分为文字、填空、图表、图文.在分类时,对问题说明有文字并附以相关的图片或图像,则归于图文一类;问题以填空的形式给出,则归于填空一类;对问题的说明以相关的表格给出,则归于图表一类.具体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问题以数学式和文字形式呈现占问题呈现方式总数的65.2%,所占比例最大.除数学式以外的其它方式共占问题呈现方式总数的34.8%.仅从数据来看,其它呈现方式所占比例较少.

3 分析讨论

从问题的总体布局来看,问题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导入、课堂教学的范例、知识形成过程的资源、随堂练习、巩固知识的强化练习这几种方式贯穿于教材中.统计表明,问题主要穿插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这应该是课程标准对教材中问题设计要求的一种积极回应和具体体现.教材中问题编排新颖,以一些富有特色的栏目给出.如:“议一议”、“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等.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主动探究学习活动中使每个人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同时,教材重视问题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打破了传统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以一个问题为平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也便于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问题的类型布局来看,巩固性问题与铺垫性问题所占比例较大.可见,教材重视知识的巩固,从另一个角度也折射出教材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归纳和类比,使学生经历一定的过程,获得数学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在知识的“增长点”上设计有一定层次的能力训练较强的问题,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教材中激疑性问题与发散性问题所占比例较小,有待加强.

从问题的呈现形式来看,教材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图文并茂,但是问题的呈现形式以数学式与文字为主,其它呈现方式较少.怎样才能有效的增加问题的呈现方式,以便于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地学,值得我们思考.

4 小结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思维的起点.教材中设计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有助于老师将既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问题,以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为使教材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老师应当以《课标》为准则,认真分析教材,在肯定北师版教材问题设计的基础上,也应当认识其不足之处,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做适当的弥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S.lan Robertson.问题解决心理学[M].张奇, 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美]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M].刘景麟, 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篇4: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篇5: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想一想,填一填。

(共3题;共13分)

1.(2分)将10克盐溶解在90克水中,取出盐水的,取出盐水_______克,盐_______克。

2.(1分)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

米.这个桌面的面积是_______ 平方米?

3.(10分)填上“>”“<”或“=”.

(1)

(2)

二、口算。

(共1题;共1分)

4.(1分)18×

=_______

三、计算。

(共4题;共20分)

5.(5分)直接写得数:

+

=

2﹣

=

=

÷

=

=

+

=

×

=

÷

=

6.(5分)

×121

7.(5分)直接写出得数.

100×20%=

1÷25%=

75%+

8.(5分)直接写得数.

13×

四、解决问题

(共4题;共20分)

9.(5分)依依和苹苹用同样大小的彩纸裁切后折公主裙,苹苹用了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10.(5分)“六一”联欢会上,五年级与四年级共买气球200个.联欢会后,两个班剩下的气球个数相等.已知五年级用去的个数与原有个数的比是5∶7,四年级用去的个数与原有个数的比是11∶13.五、四年级各用去气球多少个?

11.(5分)养鸡场共养鸡3000只,其中的是蛋鸡。蛋鸡有多少只?

12.(5分)甲、乙两城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全程的,这辆汽车行了多少千米?离乙地还剩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想一想,填一填。

(共3题;共13分)

1-1、2-1、3-1、3-2、二、口算。

(共1题;共1分)

4-1、三、计算。

(共4题;共20分)

5-1、6-1、7-1、8-1、四、解决问题

(共4题;共20分)

篇6: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乘法口诀(一)

第一课时

数松果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11页“数松果 ”。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借助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

3、培养学生的社会入文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诀卡片

练习纸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办吗?

师:为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在北京进行了大型的巡游活动,看,他们来了。申奥成功大巡游--摩托车队巡游。

师: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这面旗?

(天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草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连接在一起象征五大洲的团结。)

师:根据学生口述:一面旗有5个环,在表格中板书。旗的面数 1

环的个数 5

师:那么两面旗呢?

师:你是怎么算的?

(在这个情境中,教师提供了一个情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数学研究奠定基础。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有了更加深入的情感辱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汇报方法.

师:你们能不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填表)

师: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5的乘法口诀编写

1、师:能把环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2、师: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

对写的快的同学引导他们互相检查。

3、针对学生书写的不同、问题,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4、请大家把我们写的算式读一读。

5、师: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呢?试试看,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想法。

6、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7、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的应用,前人将这些算式改编出了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8、教师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9、齐读5的乘法口诀。

10、给学生3分钟记忆口诀。

11、师: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建立乘法口诀编写概念的第一课.所以这部分教师放慢步伐,从以下几个环节实施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乘法意义入手写乘法算式——了解算式间的递进关系——拓展关系的应用——编写5的乘法口诀——记忆口诀。这五步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了口诀的由来过程,编写方

法,以及如何记忆口诀,为后续学习其他的口诀奠定了基础。)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

1、师: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许多,老师可以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2、师: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儿歌吗?

(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它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运用,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习惯,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数学经验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5的乘法口算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当堂检测学生对口诀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查漏补缺。)

2、填一填:见书ll页第3题.

(指导学生看图,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3、看图列式:见书11页第4题。

(了解学生对乘法意义理解的情况。)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是学习提高的一种方式。)教学反思:

大胆放手,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规律,再进行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2~13页“摘桃子”。教学目标

1、巩固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客观存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通过“数学万花筒”的介绍,感受民族文化。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巩固5的乘法口诀,应用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练一练”中的第4题。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1、自编童话故事

猴妈妈有两个宝宝,这一天,孩子们吵着肚子饿想吃东西。猴妈妈笑着说:“孩子们,你们都长大了,要学会自己去寻找食物。你看,山顶的桃树上的桃子熟透了,又大又甜。但是要登上八层台阶才能到达山顶,每做对一道乘法题才能向上登一层台阶。你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摘到桃子。”

2、出示“摘桃子”的图

我们来做小猴子们的拉拉队员-支持猴哥哥的站左边,支持猴弟弟的站右边。

(在这个情境中,教师提供画面,讲述故事的开端,搭建故事的结构,再由学生通过想像,丰富故事的情节,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有了更加深入的情感体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教师合作者的身份。)摘桃比赛

1、从两边的支持者中各选出8名学生,组成猴哥哥队和猴弟弟队,每人只做一题,进行比赛,做对最多而且最快的胜利队,老师为他们颁发一朵红花.其他的学生为各队加油。

2、做完一轮比赛,让猴哥哥队和猴弟弟队交换登山位置再比赛一次。再颁奖一次。

3、让获奖的学生来说说取胜的技巧(利用“5”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

(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在学习中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生获得了对“乘法口诀”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分组竞赛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参与意识,这对于大部分孩子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数学万花筒

1、介绍“乘法口诀”.本环节是课本第13页的内容:“乘法口诀”是我们的祖先传下来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读起来很顺口,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

2、让学生交流讨论,“乘法口诀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场景。

(本环节是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中领略到数学的美,并进行民族自尊、自强的教育。)

口诀的应用与拓展练习

完成“练—练”中的第1、2、3、4题.

1、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与订正。注意区分加法3+5与乘法3×5或5×3的意义。

让学生自己来写算式,能写多少是多少。关键是学生自己能说明白道理就行了。

2、第2题.

(1)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

(2)重点引导认清符号(如5×5与5+5的比较,4×5与9的比较)、会利用算式意义比较大小(如9×5与5×9)、会利用口诀比较大小(如先看结果30再想式子5×6)。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所谓授人渔。

3、第3题.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2)小组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互相补充,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是对“各”字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解决问题的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

(4)表扬配合得比较好的小组。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老师注意巡视,协助解决学生提出的许多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示时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

4、第4题.

(1)学生自己阅读,弄清题意,进行估算。

(2)小组内交流自己估算的理由。

(3)集体订正。

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和交流机会。迸发了创造思维的火花,通过相互的启迪。达到共同的认识。

教学反思:

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练习了5的乘法口诀,而且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第三课时

做家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4—15页“做家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2的乘法口诀。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做家务

师:今天,老师想了解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在家帮助过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生自由汇报.

师: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会让我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小明和你们一样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这个星期天,小明家来了6位客人,小明主动给客人们端茶、拿水果.吃饭 前,又帮着摆碗筷,(出示主题图)忙得不亦乐乎。你知道小明摆了几双筷子吗?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缺少劳动意识。但是对老师倡

导的事项乐意去做。因此,通过表扬那些爱劳动的孩子,来促进其他的孩子也能积极参与家务劳动,逐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同时也使孩子们很自然地就进入了这节课所要探究的主题;——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过程)

动手摆一摆,填一填——编制2的乘法口诀

师:对,一共摆了9双筷子.1双筷子有„„2根,9双筷子是多少根呢?

生自由回答.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你们可以两人合作,一人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数一数;另一人在这张表上记录数的结果。

师出示并介绍表格的用法。(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格)经历摆的过程,逐步体验到每次只需要在前面数的基础上加2,有利于发现2的乘法口诀 中的规律。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生摆、填等活动.

师:现在谁来告诉大家9双筷子是多少根?

生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不仅知道了9双筷子一共是18根。你还知道了.....

学生分别说出2双、3双„„各是几根筷子;还说出了多—双筷子就多出2根,在填表时,只要在前面一个数加2就可以得到后面的数等等。

(填完表格后,引导学生读出表格,培养学生的读表能力。)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能发现这么多的规律.我们知道1双筷子里有几个2根?„„1个2你可以用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来表示?

生回答,师板书出:lX2=2(活动后,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相互交流活动中的体验与发现,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师:那2双,3双,„,9双呢?请你根据上面所填的表,先试着写出乘法算式,(写在自备的卡片上)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写的。

生汇报交流乘法算式,师板书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师生一起读出这9道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为后面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师:要想记住这些乘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办法?

师:好,编口诀.请大家在课本上第14页上编完2的乘法口诀。

生编、填2的乘法口诀.编完后请小声地读一读。

如何记住这些2的乘法算式,使学生产生编制乘法口诀的需要。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是可以帮助我们记住相应的乘法算式。找规律,记忆2的乘法口诀

集体读一遍2的乘法口诀后,启发学生思考:

怎样才能快速记住这9句口诀?

生边读边思考,汇报交流各自记忆的方法.

请记得快的同学表演并谈谈记忆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自由背、集体背,对口令等多种形式的记忆口诀活动。

(设计形式多样的记忆口诀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乐学。)

用口诀来解决问题,巩固2的乘法口诀

活动一:结对子游戏

师出示写有如“二九——”口诀卡片,学生举出“2×9”,“9×2”的算式卡片(前面学生自己写的卡片),先说口诀,后

说出乘法算式。

(低年级学生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轻松而又高效。)

活动二:圈一圈

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第15页的第2题,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说出用哪一句口诀。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动与静结合。符合数学学科学习特点。要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活动三: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第15页的第3题.

活动四:找一找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生活问题?

师: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制了2的乘法口诀,感觉怎么样?„„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可以用它来解决的问题呢?(引导学生发现:如一间教室有两扇门,2间、3间呢?一人有两只手,6人、?人呢?„„)

引导学生从教室里找一找用2的乘法口诀可解决的问题,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新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做家务“摆碗筷”具体生活情境导入,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与同学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

第四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6-17页“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编制3的乘法口诀,并在理解的前提下记住并运用3的乘法口诀。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及乐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巧设疑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学生兴致很高,畅所欲言)

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主题图)“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再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自主操作——玩中学

(1)数一数

师:同学们,大家认真地数一数方方分别用了几个轮子?边数边填表.

(生聚精会神地数着,填着)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数的结果?

(生争先恐后地汇报)

让学生汇报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能说出你是怎样数的吗?

能具体地说一说表格里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2)摆一摆

师:我们刚才是用3来连加的,下面我们来用小棒摆出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理解口诀表示的含义。一个个的三角形,并数边数再编3的乘法口诀.大家可以摆一个三角形,列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

(3)说一说

1、用小棒摆三角形,边摆边说:一个三角形用3根,两个三角形用6根,„„,9个三角形用9个3根,是27根.(同组内互说,互评)

2、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表示几个3?怎样编出3的乘法口诀?

3、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例如:“三六十八”表示3个6相加是18,也表示6个3相加是18;相对应的算式有两个,即3×6=18和6×3=18.

通过边摆边说,学生有了充分的感知、思考、交流,自编3的乘法口诀水到渠成,这样就从不同的层面培养、发展了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为解决数学问 题做好准备.

4、用各种形式读读口诀.

(1)让学生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讨论: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在班内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通过比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口诀。

(教会学生学习数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会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同时,自身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也是科学启蒙的目的所在。)

针对练习——学中做

(1)师生对口练:

师:一个“大”字有3笔,两个“大”字有6笔,二三得六,谁能接着往下说?

生1:三个“大”字有9笔,三三得九.

生2:四个“大”字12笔,三四十二.

(2)完成“练一练”的第l、2、3题.(用学生所熟悉的汉字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把枯燥程度降低。)

第1题.

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连线

交流与订正答案.

完成第2题.

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先找出规律,再往下填

10+5=15——15+5=20——.....

2*5=10——3X5=15——......

出示卡片,直接说得数,看谁说得有对有快.

4×3

4+3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智识、运用知识,形成智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实践活动,教学中捕捉思维训练的时机,不惜时间与精力练实练好。

4+2

5×3

4×?

9×3

2×6

8×3 弹性练习——做中得

(1)综合练习

同学们参加学习小组,每组有6个人,有3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数学故事。

(精心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好、中、慢生都能适得其所。)课堂总结——评优秀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你认为这节课谁最值得你学习? 教学反思:

在全班同学交流“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能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不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

第五课时

可爱的小青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8—19页“可爱的小青蛙”。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而准确地计算。

2、通过小竞赛、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而准确地计算。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

“小蝌蚪找妈妈”: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想快快长大,它们每天都学习文化知识,希望尽早地找到妈妈,回到**的身边„„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淘气家的池塘去看看,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从创设“可爱的小青蛙”这一情境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于就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利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1、连一连

出示挂图

一群小蝌蚪离开妈妈太久了,心里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它们在池塘里四处寻找,可是忘记了**的模样,怎么也找不到.请小朋友帮忙把小蝌蚪送回到**的身边,好吗?

(培养组织学生先观察图,理解图意,再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

汇报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集体反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瞧,青 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在岸边向我们招手,表示谢意呢!

2、比一比

出示图画,这里将要举行一场跳跃大赛。看哪只青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穿过荷叶又准又稳地到达对岸。

2×6

3×3

2×7

4×3

8×3

9×2

5×2

3×2

7×3

6×3

3×6

8×2

2×3

4×2

3×5

3×9

(教学中渗透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德育教育。)

同桌之间互相比赛,优胜者将得到一块学习小金牌。

汇报结果,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3、算一算

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共吃几只害虫?

学生试做,集体交流.

(练习设计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进行德育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巩固、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19页第1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3

2×5

3×6

5×5

8×3

2×8

9×3

7×2

3×3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三()

三九()

五八()

()八二十四

()五一十

()七三十五

二()十六

()七二十一

3、完成课本第19页第2—4题

有一座5层高的楼房,每层大约高3米,这座楼大约高多少米?

口=口(米)

多种形式的练习可避免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情绪,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熊去买玩具汽车,它给了售货员3张5元的,1张10元的,你们算一算这辆汽车多少钱?

饼干每包5元

汽水每瓶2元

点心每块3元

果汁每瓶4元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在()里填上“+”“一”或“×”。

3()8=24

5()2=10

5()2=3

5()2=7

6()3=18

9()5=45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你怎样列式?”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每个人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融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第六课时

小熊请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0—21页“小熊请客”。设计理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4的乘法口诀。

2、会运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记忆、思考、推理方面的能力。

4、通过“说—说”的活动体验教学知识与周围事物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积极探求规律和不怕困准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

“4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与记忆。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熊请客图

圆片

小棒 教学设计

故事引入

秋天到了,小熊种的小果子丰收了,眼看它的生日就要到了,小熊决定把红果子做成冰糖葫芦招待客人。它把它的9位邻居都请来庆祝生日。

出示“小熊请客图”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每4个果子做成一串糖葫芦。

提出问题:9串冰糖葫芦需要多少个红果?

(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使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趣味性。)

操作活动

1、摆一摆,数一数

(1)请四人小组试一试!(小组学生取出学具袋中的圆片或小棒代替红果子,边摆边数)

(2)请两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摆法如下:

(3)评—评

师:谁来评—评,他们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们给自己鼓掌!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肪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了?

2、想一想,填一填

(1)组织学生边想自己摆的学具,边在书上填写下表。

师:你有信心把这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的小朋友,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摆和数学具,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形成,体会到数学存在生活中。)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编制口诀

1、自主探究

师:听了这么多同学的想法,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决吗?请打开课本第20页动手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无从下手的学生时,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4,2个4各是多少?

依次写出乘法算式,算出得数,推导出第一,第二句口诀。口诀的交流,解释和规范

(1)小组内交流后集体交流,规范4的乘法口诀的写法。

黑板板书:

1×4=4 一四得四

2×4=8 二四得八

3×4=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4×5=20

四五二十

4×6=24

四六二十四

4×7=28

四七二十八

4×8=32

四八三十二

4×9=36

四九三十六

(此编制口诀的环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2)理解口诀的意思:1个4是4,2个4是8,„„,9个4是36。

(3)每句口诀都对应两个乘法算式。例如:

× 7=28

四七二十八

X 4=28

所以,“四七二十八”表示两个意思,即“4个7是28”或“7个4是28。”

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比一比谁背的流利。

集体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2、学生在活动中记忆口诀。

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开火车进行“口诀接龙”。

(在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口诀接龙”“对口令”“你背我听”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记忆枯燥无味的乘法口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逐步掌握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读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指名让学生说出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教学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得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在合作交流中,有一些学生还不太积极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研究 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七课时

回家路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2~23页“回家路上”。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熟练掌握l一5的乘法口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观察,看懂图意。根据图中提取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说话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提取图中的信息,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激情引入,情感沟通

1、播放儿歌:《数鸭子》

2、师生谈话,拉近距离

(播放音乐,给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精神状态最为放松,此时课堂已不再是课堂,任务已不再是任务,而是一次适合二年级学生特点的有趣的活动参与,学习效果将会更好。)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故事引入,播放“回家路上”动画,引导学生观察。

师:放学了,同学们快乐得像小鸟一样,成群结队,离开了学校。笑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美丽的景色和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特意邀请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多么美丽的景色!从动画中,你看到些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

(教材中的情境图改编为声形并茂的动画,把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中,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

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把探索、发现知识的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本过程中,教师只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抓住契机,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思维指向。)

生1:我看到河里有4条船。

生2:我看到树上有5只小鸟。

2、据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一向喜欢数学的笑笑,她看得很仔细,她看到了鱼,还发现河里有四群鱼,每群都有三条,于是,她在想: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师板书:河里有四群鱼,每群都有三条,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3、小组合作,共同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4、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补充拓展。联系生活情境,提出、解决问题

(1)课间休息,听音乐.

师:从笑笑回家的路上,我们发现这么多数学问题,为了奖励我们,笑笑又给我们带来一首轻松、欢快的歌,一起听听吧!(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利用学生熟悉的儿歌《数青蛙》,让学生在儿歌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师:一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两只呢? „„(让学生伴随音乐节奏对唱)

联系实际生活,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也有和笑笑一样的经历吗?也能像她一样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你愿意把它说一说给大家听听吗?

随着青蛙只数的变化,相应的嘴、眼睛和腿的个数也成倍变化,这为学生熟练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提供趣味性、直观性的生活素材。同时让学生发现一个乘数变化结果也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创设数学模型,应用回归生活

1、根据乘法口诀口算:

2、活动:找新家

课件演示:小象、小兔子等小动物背着书包,拿着小牌号的动画图,他们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今天是第一天上学,放学后他后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幸好他们的妈妈都把门牌号写在它们胸前的小牌上,你能根据他们的牌子把他们送回家吗?(这个活动准备了一些精美的小房子图片和小牌号,小房子和小牌号上面写有不同的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生活即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引入学生身边的数学例子,让学生从中学习数学,避免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抽象性,同时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在进一步理觯乘法意义的同时,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算式与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回归到生活当中;使学生体会到数

和答案.活动时将小房子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小牌号上的内容找到相应的“家”。)

3、根据乘法算式,用生活例子解释其意义。学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自我评价,升华总结

今天,大家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在回家路上,你学到了什么?

以后,相信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许许多多的生活问题。

(让学生通过畅谈自己的收获,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会进行自我评价,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八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4-25页“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步掌握乘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CAI课件

口算卡片

小动物图片

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说话导人:国庆节快到了,学校为了表示庆祝,让每班开展游园活动。下面是老师为了搞好“游园活动”让小明去超市购买的礼物。

课件出示课本第24页第1题的物品与价格。

2、教师要求学生先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师指名回答。

3、算一算:(课件出示下列问题)

(1)你想知道小明买学习用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吗?买体育用品呢?玩具呢?

(2)比一比,哪种用品用的钱多?

(3)小明带了50元钱,买这些东西够吗?

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后再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算法,集体订正。

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别的问题互相考考小朋友。

(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学过的所有乘法口诀,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复习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利用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活动,巩固1-5的乘法口诀

活动一:对口令,师生共同整理乘法口诀表。

填写表格前要求学生把表格弄,明白,然后根据下面的步骤进行教学:

1、师生对口令共同完成表格,师说乘数,生说乘积,按照口诀的顺序对口令共同完成表格。

(生边说乘积师边板书答案),(1)师随意抽查某一句口诀让学生对答案。

(2)学生打开课本边说口诀边填表。活动二:绕口令游戏,记忆1~5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数青蛙儿歌”:

1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2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4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5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6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8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9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绕口令记忆口诀这一环节的设计,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儿歌“数青蛙”来帮助记忆乘法口诀,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既有趣又有效,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消化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这个练习设计,重在理解,不要求背诵。)

(1)男女生比赛对说口令:女生说前半句,男生说后半句。

(2小组与小组之间比赛对说。

(3)同桌同学比赛对说。

(4)学生独立地说好这个绕口令。活动三:“射球比赛”,利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师:智慧老人、淘气、笑笑也来参加今天的游园活动,下面是他们射球比赛的情况,想请我们来当裁判。

(课件出示第24页射球比赛的画面和他们三人说的话)

1、怎样才能知道谁射中的气球最多?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评选出冠、亚、季军。

剩下的气球,谁能把它们射下来?(要求学生抢答说得数,比一比谁说得快,说得好)。

活动四:数学游戏“找座位”,灵活记忆1~5的乘法口诀。

3、师把课本第25页的第5题变成动态的游戏进行活动。

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小象、小猴、小松鼠、小兔、小熊猫、袋鼠、河马,然后在讲台前放置一排椅子,按照课本的形式进行游戏,谁先找到座位谁就是第一名。小组轮换着做游戏,最好全班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规则:每人发一张卡片,卡片是写有算式,椅子上有各个算式的积,学生根据算式找座位,谁先找到座位谁就是第一名。

(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进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通过相互的启迪,学生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对1~5的乘法口诀已经能熟练的记忆和应用了吗?你还有什么想和大家说一说?

布置作业

篇7: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理解意义并会运用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3.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并会运用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1.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2.

小明看了一本书的3.

一袋大米,吃去了

小结:以上的句子都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活动二:新课:

出示:张家庄修一条12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已经修了多少米?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句子的意义,画出线段图。

师:把谁看作单位‘‘1’’?

已经修了的是谁的?

要求已经修了多少米,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法?

“1”

修了

?米

1200米

3.列式计算;

1200×=

=

1000(米)

根据分数意义列出算式。

1200÷6×5=1000(米)

师:1200÷6求的是什么?为什么再×5?

4.答题。

5.同桌互相说一说解答步骤。

活动三:师生合作完成。

活动四:独立解决问题。

活动五:学生质疑,归纳解题步骤。

活动六:巩固练习:

1.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错误的要指出错在哪里。

一箱货物重吨,运走它的,运走了多少吨?

分析:1)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

2)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这箱货物的;

3)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运走的占3份;

4)把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它的,求运走了多少吨,也就是求的是多少,用乘法。

2.选择正确的算式:

从甲地到已地小聪步行用小时,小明骑车比小聪快,小明比

小聪早几小时到达已地?

1)+

2)-

3)×

4)×

+

5)-

×

布置作业:书P9/

7(2)

P10/

1,2,5,6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张家庄修一条12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已经修了多少米?

“1”

修了

1200×=

1200×=

1000(米)

1200÷6×5=1000(米)

?米

答:已经修了1000米。

1200米

见幻灯片《分数乘法应用题》

反思:1、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在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采用了变简单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相对应为不对应,变一步计算为两步计算。

第一种解法是在简单题的基础理论增加一步相减,第二种解法是将不对应转化为对应后,同简单题一样,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式计算。

篇8: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继续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以分数和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利用整体展示,使学生找出知识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整合思路

引导学生用数一数、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教材简析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4.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整数乘以分数,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5.教学难点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条围巾)亲爱的同学们,天气变凉了,我想织一条围巾。但我每小时只能织5厘米。根据这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马上回想到可能提出的是整数或分数的问题等等)

师:同学们已经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老师两小时能织多少厘米呢?

生:(不约而同的)×2

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义?你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会用乘法计算?

此时引导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以及与数量的关系:(板书)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提出问题,推进新课

(1)引出课题

师:2小时织多少米?谁能列出算式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呢?

师:我们从前面分析过的数量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今天学习的就是这样的乘法算式。(板书:“一个数乘分数”)

(2)研究分数乘法的意义

①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回答总比较贴切的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算式都有自己的理解。那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意义呢?

(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巡视,并适当予以恰当的指导。)

请折法不同的学生来进行展示与交流,加深学生对这个过程的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以课件演示,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印象,虽然折纸的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进一步对其理解

③拓展延伸

④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和分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探究计算的方法

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法

大家一起猜测结果。

师:我们猜测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进行操作来验证。然后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用分数的意义来解释

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并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4=8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正确。

重点请同学谈一谈8是如何得到的。

方法二:化小数验证

方法三:画图或折纸

小结:从大家的思考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再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4=8份,取了1份,所以是■(边说边板书)。

现在来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分子、分母是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在观察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时,发现右边积的分母正好是左边两个因数分母的乘积,而积的分子正好是两个因数中分子的积。学生通过猜想:发现这可能是计算分数除法的方法。)

教师总结:我们从这个例子中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这种情况呢?这时可称之为猜想。想证明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验证。

四、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本课重点就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课堂中也重点训练了学生概括等量关系式的能力,为以后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了基础。学生学习分数乘法,个别学生对分数乘法计算还不是很熟练,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应继续提高计算能力。

上一篇:网络知识比赛方案下一篇:品牌名称征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