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2024-05-29

语文课外作业设计(通用8篇)

篇1: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议论文

“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学习必须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对于小学生,却更多依赖于老师的督促和培养。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自主性出发,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抑或加强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需精心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真正发挥作业的作用。

一、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是孩子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应打破教材的局限,从孩子们的性格爱好、个性、特长出发,布置好学生的课外作业。例如:学完《月光曲》,不同学生会对不同的.侧重点表现出兴趣,爱好音乐的孩子会对《月光曲》这首曲子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听一听这首中外闻名的曲子,教师可让他们自己去找贝多芬的《月光曲》来欣赏,甚至带到课堂上。而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会对盲姑娘的克服困难、向往音乐的精神产生共鸣,这些学生老师便可激发他们学习盲姑娘,写写读后感,并从现在起利用课余时间,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满足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还有的学生喜欢《月光曲》中描写的场景,觉得读起来富有感情、韵味,教师便可让他们配上《月光曲》,自己去朗读,去体会这一奇特的景象。这样的作业,各类型学生得到了满足,而他们又互相交融,潜移默化,在不经意中既提高了语文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打破常规,作业开放。

开放型作业,即不唯书本是论、抱书本不放,而是多角度地选取材料,在生活中学语文,突出语文自主性原则。如低年级小朋友,语文学习以字词为主。由于字词学习单调、呆板,对于抄写更是提不起兴趣。这时,老师可让孩子们课后回家将生字抄写变为和父母一起将生字制成谜语,拿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猜。孩子们对于动画片、故事、配画书籍百看不厌,教师便可鼓励孩子们记下动画片中的一句歌词、一个题目、一个人物;对于故事中的生字,激发学生多问,多读,并抽出一定课余时间读故事。还如电视中的广告,有的孩子背得滴水不漏,路边的招牌,学生也会时常指点指点,这都是学习字、词的好机会。老师适当引导、点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业布置还需机动、灵活。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接受和掌握知识也有快有慢。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难度大的差生受不了,难度小的好生吃不饱。量多对好生如渔得水,一挥而就,对差生便会弄得焦头烂额,最终还是完不成任务,达不到目的。因此,布置作业时,应灵活地面对不同学生,从数量、难度、形式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分配,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例如学完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学生应懂得了地球环境的污染对于人类是巨大的灾难,懂得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于是,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可让他们观察自身周围对环境的污染或保护、周围人们的一般做法写一篇读后感;而对于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应让他们查阅资料,掌握数据,了解人类对地球破坏造成的灾难的一些实际。例子:如战争中的核污染、生物战,土地沙漠化,工业发达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各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放眼世界来写这篇读后感。然后,再将他们的文章拿到班上让同学们阅读,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不但提高了优生的能力,对一般水平的学生也起到了积累知识、扩大视野的作用。再如抄写生字,目的是为了写好生字,默写生字,对于能写好、默好的学生,可以抄。而对于记忆力稍差一些的学生,便可抄到默写为止,而不必强调以遍数为标准,而应强调将字写好,写端正,写美观,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课外作业的布置,随着新大纲的制订,教育与国际接轨,教师一定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突出评议的特征,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

 

篇2: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减负提质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摘要】重视作业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与效率是当下“减负”有所作为的切入口。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本论从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现状出发,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从趣味性、精确性、相关性、服务性、创造性五方面来寻求有效作业设计的途径,为学生成长开启明灯,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让作业成为孩子的期待。

【关键词】 减负提质 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 优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富有挑战性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却常常面临着学生不爱做作业、作 业照样完成而学习进步不明显等问题。我也曾经在某刊物上看到过一位六年级小学生发表的一首小诗:

无题

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有一个五彩的天地,那里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那里有飞翔的鸟,游耍的鱼。

可是到了六年级,如山的作业摧残了这柔弱的小花,父母的加码践踏了这无声的草地,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再也找不到那五彩的天地。

我问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我问飞翔的鸟,游耍的鱼,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在一起,奔向那五彩的天地。

这首小诗真实地记录了孩子们厌恶学习、痛恨作业,渴望美好童年的心境。想到身边的孩子们,这首小诗引起了我的震动,使我陷入沉思: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老师布置作业为了帮学生巩固新知识,学生却并不领情。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可是,面对升学的竞争、就业的压力,家长、学校对学生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学生想减负,真是难上加难。班级一个学生家长和我沟通时说:“看孩子读书这么辛苦,做家长的哪个不心疼?我们也想给他们减减负啊,但只要一想到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出路,就只能硬起心肠„添砖加瓦‟。现在一些名初中报名都要求孩子小学五、六年级语数英等主课等级全要优,否则名都报不了,你说,能放松孩子的学习吗?竞争这么激烈,不多吃苦、不多做练习能行吗?”相信除了家长还有学校,想要的“减负”是减轻负担而不减成绩,只有这样的“减负”才能被家长、学习认可。但减什么、怎么减,也是学校面临的课题。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质量不能降低,那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及课外作业布置,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学会做加法,课外作业就要学会做减法。

二、优化策略

课外作业不仅是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以前,教师大搞题海战术,不管有用没用,是否重复,布置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因此,要减负必须精心地科学地设计课外作业,具体策略如下:

1、作业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即使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做到作业的趣味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相统一。如通过让学生扮演“医生”“啄木鸟”“小老师”等不同角色,来完成修改病句的练习,这样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会了修改,使学生的参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达到的效果也很不错。

(1)做一做。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语文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将学习中的感悟、思考借助动手实践外化,从而深入、科学地理解、验证。如学了《乌鸦喝水》、《称象》,在课后作业中设计按课文揭示的步骤做个实验,一定能让学生在边动手边动脑中复习了课文知识。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动手做一做,实践一下。

(2)画一画。注重学科间横向联系,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艺术享受。如教学《荷花》这类优美的写景文,可以让学生画图画再现美景。

(3)查一查。引导儿童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让学生搜集有关本地特产的图片、资料,感受家乡特色;开展环抱调查,针对不足提出建议,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在教学《莫高窟》、《变色龙》等知识性较强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去书店,上网等查一查相关资料,以帮助学习。

(4)问一问——开放五官,扩大视野,用“摸触、感受”的方 式完成作业。鼓励儿童走出课堂,到街边、到田野、到公园、到展览馆,向农家、向花匠、向长辈,询问了解课外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5)读一读——主张“多开放,少束缚”,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所喜爱的各种健康的读物,让他们轻松愉快地经历阅读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名家名篇。

(6)配乐朗读。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它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陶冶情趣,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

(7)演课本剧。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如教学《谁的本领大》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演一演。

2、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现状是:书面作业多,实践作业少;机械做题多,探究学习少。这样做,显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我们要开阔作业设计的思路,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使作业设计多样化。

(1)口头型作业。如学了《蜗牛的奖杯》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父母或邻居听,并阐述蜗牛为什么会从 飞行冠军变成只会在地上慢慢爬行的软体动物,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2)视听型作业。小学生热衷于电视动画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在周末布置学生看动画片时,应记取片中主人公的精彩台词或精彩镜头若干,而后在班上向老师、同学们“转播”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阅读性作业。教师在教学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既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观察性作业。学会观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等。在教学中,就可以指导学生由课文出发,到生活中去观察事物。如教学作文《我的妈妈》之前,布置学生回家细心留心妈妈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脾性爱好等,学会向生活要素材的方法。

(5)调查作业。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调查作业就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搜集材料,了解情况的作业方式。

3、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其生活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课内外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简单、机械的操练。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各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1)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设计作业。改革作业设置,把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新改编的教材题材广泛,涉及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还设计了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练习。

(2)结合教材,拓展相关的知识领域设计作业。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美术、音乐、地理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综合作业中能主动探索,动手实践。

4、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其服务性

学生学习能力有强弱之别,统一布置作业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如果作业难度太大,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甚至会视作业为负担而应付或拖延;如果作业太过简单,能力强的学生就会感觉作业太一般,得不到 更好的训练。为了兼顾到各方面的学生,设计作业时应分出基础知识题和技术能力题,布置作业时应分别指定哪些要完成、那些可以选择完成、哪些属于较难的补充题。对优等生、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这样分出层次,既有利于优等生智力的开发,又照顾了学困生。

其实学困生不是天生就是差的,大多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某个阶段,某个环节没能把握好,思想认识跟不上,学习成绩一度落后。他们的心理包袱比别人更重。我们不能再往他们疼痛的伤口上撒把盐,而应给予更多的宽容、关怀和鼓励。

如我班学生罗云霄,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接受能力不强,成绩较差,家中经济条件差,自卑感很强。一次我发现他基础作业完成的相当认真,于是当堂对他进行大大地表扬了一番,他很意外,也很受感动。那天让他回家认真完成当天的指定作业,他也很认真地完成了。尽管还不是很优秀,但是我还是对他进行了表扬,并说:“你进步了!看,只要自己努力了你一定行!”在我不断的鼓励下,现在罗云霄在学习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不再像以前做作业拖拖拉拉的了。作业设计为学生服务,能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

5、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其创造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的过程 中,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适当变换形式,也应在内容和完成时间、方式等走向“多元化”不要天天都是书面作业,使学生一回家就是不停地写作业。

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喜欢的能够动手、动口、动脑的作业。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各种能力,从而更好地全方面的发展学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时,给学生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汉字的相关知识,并自己动手把搜集到的资料通过合理排版,制作成独一无二的手抄报。学生的完成速度完全超出预料,而且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刚过三天,大部分学生就兴致匆匆地拿着自己的作品交给我看。拿着孩子们的作品,那一副副生动的插图,一段段关于汉字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搜集资料时的兴奋劲和在制作手抄报时的认真劲。做过这么多年的作业,也布置了数不清的作业,我没有想到,我们还可以有这样美丽的作业。经过评比和删选,我们共选择了二十张手抄报张贴在教室的展示角。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优秀作品,还能学习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既鼓励了做得优秀的学生,也激励了还需改进的学生,让他们为下一次的创造性作业打基础、做准备。通过此次作业,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其叹息,不如处处留心,有意识地布置这样的作业。

三、结束语

有效的课外作业设计,应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紧紧地把握作业设计的源头——价值取向,在理论和实践中寻求有效途径的突破,用蝴蝶效应铺路搭桥,敏感效果抽丝剥茧,以多元理论让孩子们顺学而为,不再感觉到学习的无奈与负重,也才能让作业成为语文教学的鲜活养分,最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启明灯!

【参考文献】

[1] 张会超.浅谈小学生作业的批改[J].教学实践平台.2006年5月

[2] 张兰英.新课程之下的作业创新[J].教学管理.2004年5月

[3] 陈利平.小学课程与教学论[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12月

篇3:创新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一、在作业内容上注重拓展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要突破传统的樊篱,更好地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使课堂学习向纵深方向发展。

1.寻找教材训练点加以拓展。

教材往往会出现很多知识点,而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拓展,在课堂上甚至在校内都无法具备时间保障,教师如果善于敏锐地发掘这些知识点并加以利用,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教学《三顾茅庐》时,教师结合单元编排特点,补充《刮骨疗毒》等相关故事与成语,并联系到其他三大名著设计了一期《走进经典》主题课外作业,分为“带你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带你去读四大名著”两大板块8个小项进行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握情感体验点加以拓展。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应恰如其分地把握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体验情感。笔者设计了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练习,“导语”中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我们做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世界”奠定基调,然后通过阅读两篇短文《雪的使命》《敬畏生命》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所在,最后布置了给灾区小朋友制作心愿卡的综合实践性作业。在这样的作业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表达能力得以提升,人文情感也得到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这样的作业设计,还可以结合时节或节日特点设计。如可以“春”为主题,以“寻找春的足迹”“古诗里的春天”“散文里的春天”“成语里的春天”等为项目设计课外作业,学生通过写写,画画,背背,抄抄等形式,既巩固了所学单元中的语文知识,也在文体、自然常识、艺术修养等方面有所提高。

二、在学科知识间实现整合

传统观念中,各学科都有鲜明的学科特征,各学科之间似乎有一层无形的壁垒,这种壁垒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通过某种媒介将各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渗透,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新奇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强烈愿望。

1.与数学知识的融合。在“有趣的标点”那期课外作业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加标点,编、做数学题——几何三角共八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这样的题目,学生觉得有趣极了,纷纷动手尝试。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他们投入热情去做了,其过程就是精彩而有意义的。最后经过教师或其他学生的讲解点拨,有些学生终于恍然大悟了,对标点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一词多义有了另类的直观认识,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科学知识的涉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往往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如《人类的老师》讲的是仿生学知识,《第一朵杏花》涉及到气象物候学知识,等等。那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就完全可以将这些科学知识有机地融合进去,让学生学有所得。

3.生活常识的渗透。如学习《但愿人长久》一文后,结合课文内容和中秋节的来临,笔者在课外作业中将“中秋小常识”“中秋的习俗”“中秋与诗词”等内容有机整合,收到了很好的练习效果。

4.艺术才能的施展。语文不是刻板的,有浓浓的情趣,教师应该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在完成“秋天”的主题作业时,教师可以先推荐一首《秋日的私语》钢琴曲,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完成作业。如在“六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给爸爸妈妈朗诵一首儿童诗,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并通过父母评分的方式获得反馈。如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自己原创的美文或小诗歌,使课外作业的完成更富有艺术的创造力、想象力等。课外作业,正由于其完成时间和空间的特殊性,才具备了更强的灵活性,为学生施展艺术才能提供了更好的舞台。

三、在完成形式上敢于创新

要真正通过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让学生最终形成语文素养,就必须让课外作业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围绕“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外作业,采取“画一画”“摘一摘”“读一读”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四、在细节设计中体现匠心

1.趣味性。一提作业,学生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道又一道的练习题,枯燥乏味,学生对练习的内容和目的也不了解,往往教师精心设计的内容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于是,笔者设计的每一期课外作业都冠以“乐园”名称,在作业前,还精心设计一段“老师的话”学习导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本期作业的重点与主要内容。如在“春天”作业中,教师的话这样说:“春天,是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在不同的人眼里,春天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和色彩,让我们咀嚼着诗歌、散文的迷人芬芳,走进那烂漫无比的春天。”

2.互动性。课外作业,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作业,缺少课堂上老师的监督。小学生自制能力不强,难免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设计“家长的话”“我的感受”这样的“一句话反馈”栏目,有时候还可以要求学生对作业情况进行自评,以及可以要求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进行评分,有时候在作业末尾设计一个小调查,如“本期乐园孩子做得:A很有兴趣。B兴趣一般。C没什么兴趣”……这样的调查花费时间极少,效果却十分显著。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也可以针对反馈信息在今后的作业设计中扬长避短,同时可以获得成就感,还可便捷地与家长、学生沟通情感。

篇4: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初探

关键词:设计;语文;课外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66-01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传统的作业设计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过多,忽视了作业质量的优劣,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作业,偏重书本,不但脱离了生活和学生实际,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变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作业设计应体现其有效性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更需要有效地设计作业。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作业设计应能达到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其灵活性

传统教学将作业视为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的工具,偏重于重复训练。而我认为,作业应当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以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1、设计自主性作业

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可以这样做:一是教师考虑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二是对于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2、设计生活化作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可以这样做:一是结合家庭生活,给家长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家长的陪同下尝试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同学相互交流或练习上网发电子信件。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体验,不仅了解到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精彩。二是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快到国庆节了,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小国旗,搜集诗、办小报等,这样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就会乐于学,也能学得生动活泼。

3、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要讲究形式多样、丰富,既要有基础知识练习,也要有延伸发展练习。如:在学习《唱脸谱》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文本资料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脸谱面具,感受祖国文化的韵味。还比如: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学了《生命与水》一课,我让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学会科学饮用水。

三、作业设计应体现其针对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存在极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此外,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也是存在的,针对这些情况,在布置作业时,就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数量和难度。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作业超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的作业。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各种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满足了他们不同的求知欲望。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得其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会慢慢地提高。

四、作业设计应体现其简洁性

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认为做得越多,记得越牢,能力也越高,这是教师布置作业时的误区。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抄写、默写、字词解释等作业中求变化、求新、求趣,将学生从单一的写、机械的抄中解放出来,设计一些寓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之中的开放性、实效性作业。

篇5:深外高一暑假语文作业

一、完成《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练习1-20

二、研究性学习:“改变历史的十大精彩演讲”

作业要求:请大家读完十篇演讲稿,从“英雄怎样改变历史”的角度写一篇思想评论,字数不少于1500字。

1.我们将战斗在海滩——温斯顿•丘吉尔1940年

2.葛底斯堡演说——亚伯拉罕•林肯1863年

3.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963年在民权运动中的演说

4.我邦之呼吁——甘地 1931年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讲话

5.我是第一个被指控的——纳尔逊•曼德拉1964年

6.难道我不是个女人?——索琼娜•特鲁斯1851年

7.作家和战斗——海明威1954年

8.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福克纳1949年

9.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伯里克利公元前五世纪

10.肯尼迪就职演讲——约翰•肯尼迪1961年

(以上资料见老师编辑的电子文档,请同学们在班级电脑上拷贝)

三、外国经典短篇小说鉴赏

作业要求:从《外国短篇小说选读目录》中,阅读后分别写出鉴赏文字。要求每篇小说的鉴赏文字不少于200字,5篇合计不少于1000字。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目录》

1《法律门前》[奥地利]卡夫卡

2《免费》[美国]雪莉•凯撒

3《一天的等待》[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4《没有锁上的门》[美国]罗伯特•斯特恩德力 5《穷苦人》[俄]列•托尔斯泰

6《雨伞》[日本]川端康成7《没有完的故事》[美国]欧•亨利

8《小丑》[俄国]屠格涅夫

9《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

10《罗生门》[日本]介川龙之介

11《柏林之围》[法国]都德

12《阿拉比》[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以上资料见老师编辑的电子文档,请同学们在班级电脑上拷贝)

四、中国现当代散文名家作品鉴赏

作业要求:从以上指定的作品篇目中任意选择6篇散文,阅读后摘抄精美语段并写出鉴赏文字。要求每篇散文的摘抄语段不少于300字,鉴赏文字不少于

1、鲍鹏山《永恒的乡愁》

2、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3、王剑冰《绝版的周庄》

4、周作人《乌篷船》

5、冯骥才《苦夏》

6、林语堂散文两篇:《读书的艺术》、《论西装》

7、丰子恺《秋》

8、马丽华《渴望苦难》

9、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10、乔叶《破碎的美丽》

11、刘再复《读沧海》

12、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13、池莉散文两篇:《人生三境界》、《话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14、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15、哲理短文两篇:

(一)窦建东《人生没有失败》

(二)张玉庭《人生不售回程票》

16、梅洁《爱的履历》

17、老舍《又是一年芳草绿》

18、郁达夫《故都的秋》

19、胡适《追悼志摩》

20、贾平凹《关于父子》

21、毕淑敏《柔和》

22、李钢《仙境》

23、徐国静《女人和美》

24、余秋雨《关于友情》

25、张爱玲散文两篇:《童言无忌》、《自己的文章》

26、张晓风散文两篇:《色识》、《月,阙也》

(以上资料见老师编辑的电子文档,请同学们在班级电脑上拷贝)

(第二至第四项作业要求: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理解。严禁打印和抄袭!必须手写!)

五、因《梧桐山诗刊》2011年秋之卷将在9月出版,年级要求每位同学至少上交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古诗词、现代诗歌均可,现代诗歌不少于15行)。说明:所有作业必须在2011年8月31日晚上交齐!

高一语文备课组

篇6: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的新尝试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 鲁中元〔7345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何改变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抄抄写写,单调乏味,现成内容多,巩固知识多,实践应用少,自主选择少的局面,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扬学生的个性呢?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剪剪贴贴,制作课外识字卡。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多认少写,识写分开”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原则。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关注儿童日常识字的兴趣。为使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延伸,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增长语文知识与才干,丰富《语文园地》“展示台”,我们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逛超市、街道,看电视、课外书,收集商品包装等日常生活中认识的汉字每三周制作一张课外识字卡,定期在班内展示交流。学生采取抄一抄、剪一剪、贴一贴的方式,设计的课外识字卡有葡萄串式的,有蝴蝶形的„„;有的是自己书写的,有的是剪贴的;有的学生根据字的结构分类制作,有的将同一类昆虫名词罗列(如:蜜蜂、黄蜂、土蜂、工蜂„„)或者将含有同一个字的事物图片粘贴在一起再注上汉字,并把他们按一定的意义摆成一张小报,这样就有了“我爱我家”、“美丽的校园”、“大商场”等主题鲜明的识字小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又将学生的课外识字卡改为“我的收获”手抄报,里面不仅收集学生课外识的字,而且收集成语、谚语、名言警句、古诗、新童谣„„这样做,既使孩子们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让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天地中学会了识字。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高涨,识字数量明显增加,再加学生运用学到的美术知识对卡片或手抄报的装饰,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识字本身。

二、查一查,搜集资料。

查找、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它可以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新课标实验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里面有许多新颖的东西。边远山区受条件地限制,许多事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如《黄山奇石》、《北京》、《我们成功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课文;“珠峰”、“中华鲟”、“银杏树”、“中华世纪坛”等事物。根据教学进度,我们发动学生从课外书籍、报刊杂志中查找收集相关的文章、图片,有的学生还在家长的帮助下从网上下载了不少资料,从而为学习课文架起了“桥梁”,不仅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自主有效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画一画,演一演。

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画家。他们思维不受拘束,敢说敢做。喜爱表现是孩子的特点。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孩子分角色的表演教材内容,或演课本剧,让学生更直接的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课文。学完课文后,让他们根据课文去演一演《称象》、《王二小》、《小蝌蚪找妈妈》;去画一画《春雨的色彩》、《山行》、《秋天的图画》。让他们自编台词,自编动作,或者把故事性课文绘成连环式图画,利用班队会时间“放电影”或进行课本剧表演,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还寓教于乐,进行了思想教育。

四、编一编,续写故事。

有些课文意味深长,很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象,续编课文。如学习了《坐井观天》后,让学生写写“青蛙跳出井以后”,学生写了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来看到天空无边无际,学到了好多知识。学了《我要的是葫芦》后,让学生写写“我的葫芦丰收了”,大多数学生都写到:种葫芦的人吸取了教训,发现蚜虫及时救治,第二年 2 的葫芦丰收了。

五、仿写(编)儿歌、识字谜语。

为帮助儿童识字,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新教材选编了许多通俗易懂,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儿歌,识字谜语。教师要相信儿童中潜藏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放胆去仿写。如学了《比一比(一年级上册)》后,学生编写了“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山羊,一只鸡”。学了《拍手歌》学生编写了“你拍一,我拍一,爱国爱家爱自然。你拍二,我拍二,减少污染靠你我┉┉”。“你拍一,我拍一,瓜皮果壳不乱丢。你拍二,我拍二,勤剪指甲常刷牙┉┉”学了《日月明》一课,学生从中学到编字方法,写出了“禾曰香,曰西晒,石皮破”、“木帛棉,火丁灯,土里埋”等字謎歌。学了《识字5(一年级下册)》学生写出了“田中有只缸,盛了半缸汤,拿却拿不动,要舀舀不光。(井)” “左边两点水,右边都是水,用手摸一摸,像水不是水。(冰)” 等谜语。学生写的儿歌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有团结同学助人为乐方面的,有尊老爱幼讲究卫生方面的„„仿写中启迪了思维,仿写中培养了儿童的创造精神,仿写中儿童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

篇7: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享受快乐

陈碧华

(四川省资阳雁江区第七小学校)

语文课外作业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补充、延伸、巩固和消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让课外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探究、自主性发展的活动过程。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享受快乐。

一、课外作业要注重层次性

印度著名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设计梯度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教学S版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设计如下分层作业:(1)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2)爱积累的你,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摘录在“语文知识”手册上;(3)爱旅游的你,在网上查一查我国桂林山水的其他美景,讲给同学们听;(4)爱画画的你,画一画漓江的水;(5)爱习作的你,仿照本文的某一段写作方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点。(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第一道题;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第二、三、四、五道题;学有余力的再完成第六道题)。采取分层次作业,分档处理,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细”“吃得精”,让每个学生着重发展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悦。

二、课外作业要具有趣味性

有了兴趣,再难的作业学生都愿意去尝试,教师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外作业,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在“玩”中构建新知识体系,享受到寻觅真知和发展智能的成功乐趣。

作业内容达到兴趣化。据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等内容的作业,还可选择课外的内容,除教师设计的`作业外,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作业。例如,在教学《塞下曲》时,学生为大漠将士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自发地发挥各自的想象,小组合作,将课文中的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再按故事的情节画成连环画。因为全诗只有20字,借助想象把诗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诗改写成自己喜欢的小故事,有的学生还给故事赋予了现代文明的成分,让静态的文字变成了优美生动的图画,让古人的精神长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又学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学习方法与知识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且培养了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课外作业要讲究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我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

结合教学内容,搜集各种资料。我时常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方面设计一些相关的收集性作业、想象性作业、观察性作业、思考性作业等类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语文知识积累手册”,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翻阅图书、上网、调查访问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自己积累的资料以记录、剪贴、照片、绘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积累手册”上。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积累,形成了习惯,终生受益。如,教学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后,鼓励学生搜集实践,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上网、查找资料、咨询等)去了解草原风光,去了解真实的羊群与塞外民风,认识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化为自觉保护生态平衡的动力。

设计有趣的语文课外作业,有机地把语文学习和运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历了过程。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使其情、智、知、能得到了同步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纯。语文创新作业设计浅[J].语文教学与研究,(0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6.

[3]冼柳。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种形式[J].教育科研论坛,(1)。

[4]付宜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与策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09.

篇8:浅析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一、现状与原因

今天该设计什么作业, 又该如何向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呢?这几乎是每个语文教师每天都会思考的问题。虽然每个教师都会布置课外作业,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外作业设计:或简单地让学生进行重复的抄写;或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死记硬背;或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疲惫不堪;或留一些钻牛角尖的偏难怪题让学生无从着手。这样的语文作业设计既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完成, 又起不到能力培养的作用, 得不偿失。总结现在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作业目标不明确

学生为什么写作业?这个问题恐怕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认真思考过, 因此语文作业布置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漫无目标, 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玩耍, 随意布置作业;目标失度, 任意拔高或曲解课文, 或仅考虑思想可比性忽视语言文字迁移, 导致同一篇阅读短文出现在不同年级练习册中的怪现象发生;目标不清, 作业对课文的针对性不强, 尤其是高年级的作业, 除了字词训练、思想内容训练之外, 很少有体现课文特色的言语实践练习。

2.作业数量失当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玩, 但是教师留大量的课外作业占用了他们课外活动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 有的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为了应付大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 书写越来越潦草, 形成了不好的作业习惯、书写态度和作业质量之间的恶性循环。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片面强调“精讲多练”中的“多”, 认为布置作业多多益善, 把学生看成是存储知识的容器, 错误地认为只要多记、多背、多读、多写就能学好语文。于是教师无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每天布置过多的作业, 使得学生不堪重负, 学习欲望逐渐降低, 甚至有些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学生违反纪律行为的一种处罚。例如, 学生上课说话被教师发现, 就不分青红皂白要求学生将某单元的单词或词组抄写十遍甚至二十遍, 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大量作业写不完。这样学生就对语文作业产生了一种厌恶的心理, 不利于其语文水平的提高。

(三) 作业形式单一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往往形式比较单一, 多以抄写生字词、解词造句或写作文为主, 教师让学生反反复复背诵甚至抄写要求背诵的篇章或段落, 甚至一些供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也要学生抄写解答。这种单一且陈旧的课后作业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但是长此下去弊大于利, 有可能导致学生知识不健全, 作业质量下降, 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对策与实施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 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课外作业要实现高效率, 必须转变作业设计理念, 遵循学习规律, 探讨作业优化设计原则, 创造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一) 作业目标明确化

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检查、巩固和发展, 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为此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必须与所学的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讲究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设计或选择课外作业时, 教师要明确通过这次作业自己要检测和巩固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或者哪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布置能体现教学目标的作业, 教师要善于选择或制定合适的作业题目, 剔除一些可有可无的的作业题, 科学、有序地设计适当的作业, 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二) 作业数量适当化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现阶段, 我们提倡“减负增效”, 即在减轻学生作业数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业的效果。教师可以和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配合, 根据其他学科的作业量的大小, 灵活地进行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

另外, 作业的布置应该分层次, 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与学习较吃力的学生都能够有适量的作业。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 写作业的速度也比较快, 教师可以加大其自选作业的作业量;相对而言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写作业的速度比较慢, 可以适当减少其自选的作业量。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差异性, 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数量、形式, 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 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三) 作业形式多样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时应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就形式多样, 有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等。我们的小学语文作业也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例如, 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 教师可布置让学生画连环画的作业, 一人一图配以文字, 既锻炼了学生缩写的要领, 又提高了他们绘画的能力, 还使他们获得了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学习方法与知识也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 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总之,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要灵活多变, 变单一的知识复习和巩固为知识、能力和创新的综合训练。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要超越课本、课堂, 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从被动地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创新, 让他们在玩中学, 在学中做, 在做中悟, 让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够说一句“作业, 我爱你!”

摘要: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延伸, 是学生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以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

上一篇: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下一篇:工程变更程序及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