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句式总复习

2024-07-27

五年级语文句式总复习(精选6篇)

篇1:五年级语文句式总复习

句式训练

一、修改病句。

1.今天的活动是最愉快的一天。

2.同学们都认真讨论和倾听了校长的报告。

3.我的作文常常有时居全班之冠。

4.小雄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5.我国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家。

6、我正在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学习。

7、陈明同学的演讲水平大大前进了。

8、秋天的北京市美丽的季节。

9今天上午,校长和全校师生参观了博物馆。

10、他穿上了一件大衣和一顶帽子就出去了。

11、夏天的仙岛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12、学校对面新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13、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著名水上城市。

14、听了老师的话,受到很大启示。

15、经过老师的帮助,我的错别字大大降低了。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洁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

2、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改为反问句)

3、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4、掌声响起来。(改为夸张句)

5、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里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6、桂花纷纷落下。(改为比喻句)

7、我们不注意读写姿势。我们会患近视眼。(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8、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改为陈述句)

9、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缩句)

10、小米读书.(扩句)

11、小鸟唱歌。(使句子更加生动)

12、这么冷的天,害虫一定会被冻死。(改为反问句)

1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改为陈述句)

15、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缩句)

16、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缩句)

17、她的小胖脸圆溜溜的。(改成比喻句)

18、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改为反问句)

19、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不正是奴隶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改为陈述句)

20、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21、还有别的什么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22、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23、我们不注意读写姿势。我们会患近视眼。(关联词合句)

三、补充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一样挂在天空。

2、()像柳絮一样在空中飞舞。

3、节日的广场上花很多,简直成了()。

4、大雨像()一样,从空中倾泻下来。

篇2:五年级语文句式总复习

1.在下面横线处补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与前面的句子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幸福,不是因为获得的多,而是计较的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本题,既要合理,又要合式。所谓合理,就是答案须言之成理,能给人以启示。所谓合式,就是在形式上与例句要保持一致,符合“„„,不是„„,而是„„”的形式,同时前后两个短语应当构成对比,如“获得的多”与“计较的少”。答案 知足,不是因为占有量大,而是欲望值小

富足,不是因为财富如山,而是精神富有

可爱,不是因为外貌漂亮,而是心灵美丽

伟大,不是因为人人为你,而是你为人人

(任选两句即可)

2.下面的两句话在网上颇为流行,请仿照其结构续写两个字数相同、句式一致的句子。

心如金,永远真淳,永不为世俗的邪念所腐蚀。情如金,永远真挚,永不为世俗的贪念所蛊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先确定仿写对象,然后思考仿写对象应具有的品质,再确定所用词语。所写句子的句式应该是“„„如金,永远„„,永不为世俗的„„所„„”。答案 言如金,永远真诚,永不为世俗的妄念所左右。思如金,永远真笃,永不为世俗的杂念所玷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写出空缺的语句,要求句式前后一致,语意连贯。

清清楚楚看昨天,①________________,高高兴兴看明天。②________________,向明天要动力,向今天要成果。跌倒的时候,要能认识障碍,勇敢站起;失意的时候,要能自我检讨,再次出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彷徨的时候,要能看清目标,不变方向!

解析 作答本题,要依据横线处前后句来确定所填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如①处前后分别有“昨天”和“明天”,可知①处所填句子与“今天”有关。②处后面的句子包含“明天”和“今天”,可知②处应填“向昨天要„„”。根据③处前后句形式上的特点,可知③处应填“××的时候,要能„„,„„”。

答案 ①扎扎实实抓今天 ②向昨天要经验 ③困难的时候 要能冷静分析 寻找突破

4.扩写下面的一句话。要求:①使用“只有„„才„„而”的句式;②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60个字。

情感是火也是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扩展语句,要注意把握所给语句特点以及表达的内容。“情感是火也是水”把“情感”比喻为“水”“火”,扩写时,可以从“水”“火”的角度思考。比如可以从“水火不容”的角度分析情感的特点,也可以分析如果不加以控制,情感就会如“水火”给我们带来危害等。注意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答案 情感是火,只有把它投入炉中,才能温暖我们,而不至于灼伤我们;情感是水,只有把它贮于坝内,才能滋润我们,而不至于淹没我们。聪明的我们,难道还不能控制住我们的情感吗?

*5.仿照下列例句,再以“含蓄”为话题,拟写两句话,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构成排比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含蓄是一种表达,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不善言辞、不会技巧、不懂艺术的人,则远离含蓄; 含蓄是一种修养,一种情趣,一种韵味;缺乏修养、缺少情趣、没有味道的人,则难有含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指定话题仿写,关键是内容的选择,原句所给的例句大多是一类的,所以仿写中应该考虑内容上的相关性。如“风格”,与之相关的可以是“潇洒”“典雅”之类。

答案 含蓄是一种爱惜,一种珍重,一种理解;不懂尊重、缺乏自爱、没有沟通的人,则无缘含蓄

含蓄是一种风格,一种潇洒,一种雅致;丢掉特色、失去风度、缺少文雅的人,则无从含蓄

6.根据语境补写两句话,使语段逻辑严谨,语言流畅。

审视自然和社会,我们常常为一种叫坚守的美丽所打动。“严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革命烈士对信仰的坚守„„

解析 根据语境分析可知,两个仿写句子分别以自然和社会的事物为对象。另外,两句都要有诗文方面的引句;前一句是“在„„中的坚守”,后一句是“对„„的坚守”,且都要体现坚守的核心词(如原句中的“严寒中”“信仰”)。

答案(示例)“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是凤凰在清贫中的坚守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是古圣先贤对高洁的坚守

7.阅读下面的小诗,仿照内容和形式(形式基本一致)再续写一节。

祝 福

当一颗种子发芽的时候

别忘了

你周围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在你成长的路上 学会悄悄将她们珍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续写时应关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在形式上,注意所写小诗与所给的诗歌基本一致;在内容上,结合小诗标题及诗句的内容来看,主题为“祝福、感恩”。同时语言应贴切优美,符合诗歌的语言特点。

答案 当一棵树木结果的时候/别忘了/春夏秋冬的雨日霜雪/在你蓬勃向上时/学会静静地驻足回望(内容为感恩;形式基本一致,语言贴切优美)

8.“英雄”的标准各有不同,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该人物对“英雄”含义的理解。要求:①所写内容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似。[示例]翻开《史记》,苏武说:“英雄需要忠诚。虽然我被困北海,但当我拒绝劝降的诱惑,最终回到汉朝时,我就是英雄。” 翻开《水浒传》,林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开《莎士比亚全集》,哈姆莱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所写内容应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式要与例句相似。

答案(示例)(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刀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哈姆莱特说:)英雄要有仇必报。虽然我曾犹豫徘徊,但当我将毒剑刺进仇人的胸膛,灵魂飞向天堂时,我就是英雄。

9.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画线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读哲学使人深刻,读历史使人睿智,读诗歌使人灵透。你看:一篇《祸兮福兮》给了我们一把利剑,劈开纷繁的世界,让人将利弊得失看得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书呈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之美,更有隐在其后、超越其上的一种大美情怀。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把握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其次要联系语段明确补写句子的具体内容。画线句子采用的是“一篇„„给了我们„„,„„,让人„„”的句式,而语段开头和结尾则强调应从语文书中依次选取“历史”和“诗歌”题材的篇目来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在修辞上使用比喻和排比手法,句式要整齐。

答案 一篇《鸿门宴》给了我们一盏明灯,照彻厚重的历史,让人将兴衰更替看得透彻 一篇《归园田居》给了我们一泓清泉,涤荡浮躁的心灵,让人将名利荣辱看得明白

10.根据下面的句子,另选对象,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情是早晨的露珠,晶莹纯洁,悦人眼眸,但若没有心灵甘露的不断滋润,阳光迟早会使之破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先要研究所给句子的结构特点。该句为转折复句,用比喻来说理,且前后照应。仿写时,仿照例句确定合适的写作对象,并写出比喻性转折复句,确保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完全一致。答案 爱是冬日的炉火,温馨明亮,暖人心脾,但若没有灵魂柴火的不断添加,时间迟早会使之熄灭。

*1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修辞手法与示例相同。

惦念是万木葱茏的春天,无论你是在天涯还是海角,它都会用鲜花映衬你的容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仿用句式题时,要注意分析示例的句式结构、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等。该题示例的第一个分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惦念比作春天,二、三分句写惦念作为春天对“你”的作用。仿写时,可以先考虑本体和喻体,然后分析这个喻体对人的具体作用等。

答案 惦念是生机勃勃的夏天,无论你是在山谷还是山巅,它都会用鸟鸣唤醒你的耳朵 惦念是凉风习习的秋天,无论你是在平原还是峡谷,它都会用落叶跟随你的脚步

12.为下面的语段续写一段话。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没有一个民族能像我们一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续写时要关注前文的具体内容,前面主要表述的是我们民族的人能念诵古典诗词。扩展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比如可以写古诗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够用古诗词表达情感等。

答案 端午,屈原的诗会展现于眼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秋,李白的诗会浮上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节,王安石的诗会萦绕耳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3.以“那是一棵怎样的树呵!”开头,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那棵树”的赞美(或同情、蔑视)之情,不超过100个字。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可以以现实中某一棵具体的树为对象,先确定对它的态度,是赞美它、同情它,还是蔑视它,然后对其进行描写。要注意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答案 它高不足尺,阔不盈怀;干细枝弱,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风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它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14.根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示例]

春天那个坏小子

一路上吹着轻狂的口哨 弄乱大街上所有女人的头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审要求,明确给定的“题目”、仿写的句式、修辞的要求、例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再审例句,明确采用的句式、使用的修辞、遣词造句的特点。

答案 冬天那个活雷锋/在夜里顶着呼啸的北风/为大地盖上厚厚的鹅绒被

15.从下列备选篇目中任选一篇,仿照示例写一段文字,揭示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备选篇目:徐志摩《再别康桥》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苏轼《赤壁赋》 李白《蜀道难》

[示例]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满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一问,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仿句中至少要有一处引用,要借助对课文的理解,准确把握文意和思想感情,表达要流畅而富有文采。

答案(示例一)徐志摩流连在康桥河畔,满怀希望“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走向未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深情地告别母校,回到祖国的怀抱。

(示例二)苏东坡月夜泛舟赤壁,兴之所至,“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慨叹“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流露出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16.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我不是缪斯,更不是太阳神,我只是一个拥有翅膀的天使; 我不是白云,更不是七彩虹,我只是一片遮挡烈日的绿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仿写有两个部分,一是仿照示例的句式、修辞手法;二是仿照示例的语意,自定中心意思,选取陈述对象。总之,仿写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答案 我不是菊花,更不是松柏树,我只是一片回报大地的秋叶;我不是菩萨,更不是上帝,我只是一棵遮挡烈日的大树。

17.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薄罗轻剪越溪纹

B.山家烟火春雨晴 C.花落黄陵庙里啼

D.饮马长城窟更寒

解析 “雨昏”“花落”都是主谓结构,“青草湖边”与“黄陵庙里”对仗工整,“过”“啼”都是动词。选C

创新导向题

导向一 话题自选型

1.人生的智慧往往表现在弄清事情的先后顺序上,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自己的体会,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3条经验。

职场:先升值,再升职。执行:先完成,再完美。

投诉: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先要研究所给句子的特点,这些句子有如下特点:一是按“先××,再××”的格式,二是“先”“再”后面的词语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语,但必须有相同的字,如“升值”与“升职”的“升”,“完成”与“完美”的“完”。要明确句子的特点后再确定仿写对象,思考仿写内容。

答案 沟通:先求同,再求异。

人际:先交流,再交心。

人生:先成长,再成功。

处世:先站稳,再站高。

制造:先仿造,再创造。(任选3条即可)

导向二 语境限制型

2.仿照示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示例]歌曲《明月几时有》改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想境界很高,表现对亲人深挚的祝愿之情。

(1)歌曲《独上西楼》改编自________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深院、清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曲《芳草无情》改编自________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借阔远而秾丽之景,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中“《明月几时有》改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可知两小题的第一空都应填写作者。然后结合所引用的句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歌曲表达的情感即可。答案(1)李煜 凄凉而孤寂的情感

(2)范仲淹 羁旅离别之愁

导向三 单纯考修辞

3.请根据下面的介绍,按要求给《美学新论》一书写两则广告语。

最近,某出版社再版了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新论》一书。谈到美学,人们通常会觉得这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的确,现在的许多美学著作,大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阅读这些书需要一定的哲学功底。不过也有一些名家能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美学道理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美学新论》就是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

(1)用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难度不大。首先,要理解基本的修辞手法内涵。设问句需要一问一答,比喻句要注意喻体选用的新鲜、贴切。其次,因为是广告语,语言要生动简洁,朗朗上口。

答案(1)有了解美学常识的通俗读本吗?有,《美学新论》就是这样一本佳作。

(2)《美学新论》——打开美学之门的金钥匙。

4.下面的示例是一个学生学习《兰亭集序》后写的一副对联。请从《蜀道难》《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中任选一篇,从文章的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主旨表达等某一角度写一副对联。要求:不必讲究严格的平仄,但总字数不得少于14字。

示例:流觞曲水咏兰亭盛事;俯首幽思叹人生兴怀。

所选课文______________,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题此题,首先要对这三篇文章内容有较好的了解,这就要求对课本内容的复习要到位。另外,我们必须对对联的基本常识有一定了解:上下联字数相等,节奏相同,结构相同,同一位臵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一般不做要求)。

答案(示例一)《赤壁赋》 苏子目遇山间明月成色;客人耳得江上清风为声。

篇3:初探初中语文总复习

一、科学规划来复习全面掌握不遗漏

在复习过程中, 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和《考试说明》, 对考试范围、命题特点、知识体系、课本系列和学生情况仔细研究, 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明确复习的目标、复习重点。既全面复习, 又突出重点, 增强针对性, 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现在的中考题型, 一般由语言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部分, 一定要细化、要总结。总结才能发现问题, 总结才能找出规律, 总结才有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字词部分, 容易写错的要列出来。经常考试的要列出来。一词多义的重点词语, 要列出来。词语的应用语境, 感情色彩, 使用特点, 要使学生基本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虚词及作用、实词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语古今异义的, 都要加以总结。句式部分, 掌握住句式分类及特点, 并多多加以应用。改病句部分要在掌握关联词语、词语搭配习惯等基础上凭借语感加以解决。

二、以本为本来复习注重能力不放松

对学过的课文要用一种新的态度来看待。复习学过的课文, 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要用新的眼光来认识, 力争有新的发现。要通过复习, 查漏补缺, 对知识进行梳理, 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为应考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初中语文课文篇目多, 知识面大。对于复习, 要树立一个基本的思想:以课本为本, 突出重点。如果课本上的东西学不会, 课外的东西就更谈不上。如果复习时, 平均用力, 没有重点, 那就会既浪费时间, 又收效甚微。所谓的重点部分, 即重点篇目、重点段落、重点知识。一句话, 就是考点。抓住了重点, 就抓住了复习语文的根本。

对于课文现代部分的复习, 字词句的复习, 要列出重点的知识点, 进行强化。每天记忆一部分, 做到有计划复习。逐渐缩小不会的知识点, 最后达到全部掌握。有些学生, 复习总是从第一课开始, 看到第十课, 没时间了, 结束本次复习。下次再复习, 还是从第一课到第十课。这样简单重复、毫无计划的复习, 永远不会有好的成绩。对于古文的复习, 实词、虚词、通假字、句式, 只要加以比较、总结, 完全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写作方法的复习, 总结就更为奏效。学生在课文内容相对熟悉的情况下, 侧重写作特点的借鉴。文章的内容如大千世界, 丰富多彩, 但常用的写作手法却是众多文章的共性。对于写作方法, 可以总结、归纳为:借景抒情、象征、烘托、托物言志、对比、渲染、铺垫、设置悬念、联想等写作手法, 在文章中比比皆是, 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 加强对种种写作手法的感性认识, 才能而作理性归纳与总结, 而归纳与总结, 又反过来有利于学生阅读中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为, 不掌握方法, 怎么来做事情?让学生作文, 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 他不知道写作的方法, 不会运用写作方法, 怎样写出来?可见, 总结写作方法的重要。

三、结合题型来复习既能得鱼又得渔

通过对往年中考试题的练习, 归纳中考题型。如, 字词类、诗句类、病句类、名著类、拟标题类……找出规律。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 归类比较, 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 可以让学生明确属于哪种题型, 在哪篇文章中存在, 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提高复习效果。训练中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积累做题技巧。在复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适当研究考试题的具体特点, 包括范围、重点、题型、题量、分值等等。同时, 要通过练习搜集考试的有关信息, 关注考试的动向和发展趋势。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审题细致、做题认真、应试心理平和。做到学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我们在总结中做题, 越做越觉得中招试题“十分亲切”;在做题中总结, 越做越能够把握中招试题的脉络, 渐渐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也正是在我们做到”胸有成竹”的时候, 我们才可以说, 我们的复习取得了成功。至于作文的创新, 要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生活焦点, 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些议论热点, 并进行思考, 也可以让学生加以讨论, 取得共识或者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这既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写出的文章才会脱去“稚气”, 立意高远, 比较洒脱, 较为成熟。当然, 好的作文, 言辞上, 也要富有文采。要想做到这一点, 就要做到, 多读名著, 多背名篇名段名句。只有背会了, 才是自己的。学会武艺不压身, 考试就能用得上。由此, 也可以发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没有阅读的经常化, 要想写出比较有文采的作文也是不现实的。

篇4:五年级语文句式总复习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86-01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一至六年级已学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某些遗忘的内容进行再记忆,对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但总复习阶段时间短,复习内容多、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总复习任务,达到系统地掌握该阶段语文知识的目的,本人根据多年的六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进行以下探讨。

一、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在复习阶段,六年级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浮躁的心理。这时,教师要做出正确的疏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复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复习中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平等互动,与学生心贴心。师生之间的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有互动呢?一个六年级语文老师,以各种严厉的手段管理自己的班级,对学生动辄批评训斥,学生对他望而生畏,那么他和学生之间永远不可能互动。作为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更要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2)重视情感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心声,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2、授予方法,培养自主的信心。小学六年级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知识”,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效果差,只能是勉强的学,谈不上有什么自己做主的信心。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满足,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并逐渐掌握学到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路子。六年级语文,更要给学生授予方法,培养自主的信心。

二、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三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要架起学生与教材之间沟通的桥梁。复习时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现在有很多复习资料,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能力要求高。根据这些特点,复习时既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使他们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尽量在课堂上将问题解决,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树立自主复习理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六年级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当定位在启发引导的地位,对复习教学应当体现在系统梳理、重点提示上,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授人以渔。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复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笔记上摘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将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巩固;其次,要求学生相互帮助,在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计划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进行复习知识点的抽查活动。这样,进一步查找学生在语文复习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教学成效。

四、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方法多样化

小学语文复习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并弥补以前授课中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到与新授课不同的另一片风景,感受到复习课的魅力,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复习课的复习效果才能不断的提升。所以,在复习课中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非常重要。

1、情境法。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画面,结合多样化的故事、寓言呈现学习素材,创设生动开放的教学情境,将复习的主题融入其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以此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2、竞赛法。在语文复习课上设置竞赛情境,激发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如在复习词语内容时,先给学生一些复习的时间,然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或同桌间两人相互听写,听写自己感觉在考试中最容易写错的字和词,然后比一比小组间或同桌,看谁掌握的更准确。这种方式不仅比老师统一听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关键的是达到的效果非常理想。

3、合作法。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方法。如在句子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组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造成最出色的句子,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实现了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六年级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编排特点,进一步优化复习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程卫国.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篇5:五年级语文句式总复习

一、学习目标

识记并准确翻译固定文言句式

二、学习交流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 若„„何 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①其如土石何?

②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③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

“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史记·张释之列传》)——“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 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

“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 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

“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

——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

(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 „„何如„„ „„孰若„„ „„何若„„ 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救赵孰与勿救?

(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 例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2、何(以)„„为?何„„焉为?

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例如: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何„„之有

可译为:“有„„呢?”

例如: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②夫晋,何厌之有?

4、何有

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5、“无乃„„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不是„„吗”。无乃尔是过与?(《论语》)——难道不是该怪罪你吗?

6、“如之何”“奈何”,相当于“怎么”。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君子服役去了,教我怎么不想他?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平民不怕死,怎么用死来威吓他们?

7、“得非„„与”“岂非„„与”,表反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

——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1、何其„„

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 ②赐,汝来何其晚也?

2、何„„之„„

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例如:①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 ②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

3、“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焉”不起作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过去了的事不去想,也就算了吧!

(五)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

1、唯(惟)„„为„„

可译为“只”“只有”“惟独”。例如: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②唯谨慎为得久。

2、唯(惟)„„所„„

可译为“任凭„„”“随便„„”。例如:①臣有三剑,唯王所用。②太祖常赐良,唯其所择。

(六)表示假设的习惯说法 有„„于此(斯)

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的词语即可。例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若其”相当于“假如”。

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

——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

(七)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

1、有所 无所 何所(安所、奚所)

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所„„的”“是什么”。例如: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②女亦无所思。

③二者可容,何所不容? ④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2、有以 无以(有所以 无所以)

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例如:①项王未有以应。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无以„„为

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例如: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4、“之类”“之属”,相当于“这一类”。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所以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不是挟着太山跳过北海这一类;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是折枝这一类。而养游侠私剑之属。(《韩非子·五蠹)——但是私养游侠武士之类。

(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

1、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例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得无„„乎

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吧”。例如: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九)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 „„之谓也

可译为“说的就是„„”

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

(十)其他

1、“而已”,相当于“罢了”。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我懂得种树而已,当官治理不是我做的事。

2、“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 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见韩信被杀死,又高兴又怜悯他。

3、“所以”,有两个意义,一是“„„的原因”,二是“用来„„的办法”。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办法吧!

4、“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他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六国,为了赵国罢了。

5、“非„„则„„”,相当于“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不是死了,就是迁徙了。

6、“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7、“焉耳矣”,表肯定语气,相当于“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心的了。”

8、“者„„也„„”,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释原因。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胜吴广列传》)——陈胜,是阳城人。然则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列传》)

——然而破灭的国家接连不断,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几代不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君主认为的)忠臣并不忠,贤才并不贤。

9、“以为”,一是相当于“把(它)作为”,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来客)的主人。“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我私下里认为太后您疼爱燕后超过长安君。”

10、“因遂”,相当于“于是”。

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田光)想自杀激励荆轲,说:“希望你赶快去拜访太子,说我已死,表明不会泄密。”于是自杀而死。

篇6: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

3、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已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理解填空。

1、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2、《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代表作是《城南旧事》。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访谈录),“大树”是指(季羡林)老爷爷。

4、《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朋友)、(家)和(故地)。

5、《我的“长生果”》作者是(叶文玲),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其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三、日积月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第二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思念亲人的情绪是由(秋风)引起的。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故园无此声”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4、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5、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到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二、理解填空。

1、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游子们思念家乡)。

2、《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写景抒情

3、《秋思》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籍)。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抒情方法是(叙事抒情)。

4、《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作者是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

5、《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课文写了外祖父眷念祖国的五件事:①教“我”读唐诗宋词。②(珍爱墨梅图)③无法回国而哭泣④(郑重地送我“墨梅图”)⑤临别赠“我”手绢。

6、《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是(谢冰莹),课题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7、“推敲”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贾岛)和(韩愈)。

三、日积月累。(表达思乡的诗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间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第三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三组课文的都是(说明文)。我们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蓝鲸),目前仅存不到(50)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呼吸)、(睡觉)、鲸的生长。

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3、《松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

4、《新型玻璃》为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5、“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6、《森林报》不是(报纸),而是(一本书)。它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

二、日积月累。(《四时之风》)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第四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我一次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是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二、理解填空。

1、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

2、《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得意——(急切、委屈、沮丧)——(乞求)——无奈(依依不舍)。

3、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类似的名言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4、《落花生》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许地山),笔名(落华生)。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重点描写。课文的中心句是:“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珍珠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冯骥才),课文的中心句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张乖崖),现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三、日积月累。(关于生活启示的谚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2、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二、理解填空。1、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它分两个板块,一是(有趣的汉字),二是(我爱你,汉字)。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打一字:(哭),猜谜语的方法是(组合法)。”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日),猜谜语的方法是(象形法)。谐音是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括号内是(本)意,括号外是引申义。3、“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古代(仓颉)创造了汉字。文字产生以前,古人曾经采用(绳结记事)和(物语)表达和交流。

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在此之前,人们在(竹)片和(木)片上写字。“册”就像竹简的形状,因此它是(象形)字,此外还有几种造字方法,如(指事)、(会意)、形声。

4、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甲骨文已经是比较完善的文字,盛行于(殷商)时期。

5、我知道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唐朝的(柳公权、欧阳询)和颜真卿。

第六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二、理解填空。

1、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父母的爱)。2、《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地名)。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3、《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冰心)。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5、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三、日积月累。

(关于诚信、孝敬、立志的名言警句)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huán 桓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第七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二、理解填空。

1、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如(设计)的精美,(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对圆明园的无比(喜爱之情),更能激发对(凶残)、(可恶)、贪婪的(英法联军)无比的(憎恨)。学完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2、《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最后一分钟》作者(李小雨),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时刻的思绪。

三、日积月累。(励志成语)

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力挽狂澜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豪情壮志不屈不挠披荆斩棘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舍生取义任重道远再接再厉

第八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

2、《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水”的两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行程(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会场设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开国大典程序如下: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群众游行)。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6、《毛主席在花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①、(请乡亲们回来碾米)②、(给群众沏茶)③、(帮助母女推碾子)。

7、成语故事《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祁黄羊),我还能写两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前仆后继)(大同小异)。

8、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电波),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二、日积月累。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5分)

jù pà línghún dào qiâyòuhuòjǐnshân

()()()()()

二、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香飘十里别出心裁呕心呖血与众不同

B 风期雪压倾盆大雨千篇一律低头折节

C 天长日久浮想连翩如饥似渴心安理得

D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念念不忘守望相助

三、词语大本营。(共12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4分)

惊心动()力()狂澜()不犹豫

再接再()夜以()日不容争()

句子:经过他()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以后能()。

2、请另写两个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2分)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6分)

不是„„而是„„虽然„„但是„„即使„„也„„

A、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愤怒,()悲哀。

B、()困难再多,他()会完成这项任务。

C、()鲸的体形像鱼,()它不属于鱼类。

四、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10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2、,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

4、我本来看好我们国家的男子篮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一直是

(填写歇后语),令我失望透了。

5、写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变换句子。(6分)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六、本学期学了不少的古诗词,请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4+1=5分)

我喜欢的原因:

七、根据下列语境,诉说你的真情。(6分)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辉煌令我们无比自豪,可是却在短暂的时间内被可恶的侵略者给毁灭了,此刻你最想说:

2、通过学习,大家对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一定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了解吧,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扬毛泽东,你会说:

八、阅读,回答问题。(22分)

(一)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2分)

(1)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2、梅花与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按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3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空虚),词汇(空乏、贫乏),她心里非常(焦急、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是报纸、杂志、小说,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选择()里恰当的字和词,画横线(3分)

2、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2分)

“费了好大劲”的“费”:“词汇贫乏”的“贫”:

4、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1分)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3分)

九、习作练习。(30+2分)提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一定享受过浓浓的亲情。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你的亲人诉说你的真情,表示对他们的谢意。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答案:

一、惧怕、灵魂、盗窃、诱惑、谨慎

二、D

三、1.惊心动魄力挽狂澜毫不犹豫再接再厉夜以继日不容争辩

(夜以继日再接再厉)

2.略

3.A、不是„„而是„„ B、即使„„也„„ C、虽然„„但是„„

四、1.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2.滴水能把石穿透

3.切切故乡情。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五、1.中国的汉字犹如万花筒发生无时无刻的变化

2.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3.瑰宝、精华化成了灰烬。

六、略

七、略

八、阅读

(一)1、2分(1)排比、拟人(2)比喻 2、3分竹、松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只要是写梅花的诗句都可以)

3、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1分,董存瑞,黄继光等,2分。

4、(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2)中华民族有许多像梅花那样的人。(3)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3分

(二)1、空洞,贫乏,着急刻果然 5分

2、无论还都 3分

3、略 3分

4、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 2分

5、多读,多写,多写 3分

上一篇:社区联合党委下一篇:中暑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