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的日记:为家长会的思考

2024-06-27

亲子教育的日记:为家长会的思考(精选18篇)

篇1:亲子教育的日记:为家长会的思考

周六不上学,女儿九点多才起来,吃了点东西就去写作业了。这个习惯女儿作的比较好,就是礼拜天或者礼拜六不管起来多晚,起来后就去先做作业,然后在去玩。等我中午回来的时候,女儿在教弟弟写字和画画那。女儿看我回来了去她房间把语文伴你学拿出来了,给我说:爸爸,这道题我不会做啊,我也没看明白什么意思。我拿过书本一看,是填你知道的职业有哪些。我就先给女儿讲解什么是职业,然后给她讲职业都有哪些。首先我给女儿讲的就是教师,医生。女儿听得精精有神,下一道题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职业,女儿几乎没考虑直接就说:教师。我问她为什么?女儿说:当老师可以教小朋友认字和学习知识。第二题是你希望你的好朋友长大了做什么职业,因为什么?女儿接着就回答:医生,因为我教的学生有生病的她就可以给她打针啊。哈哈,女儿想的挺周到。我告诉女儿:职业没有好与坏,没有高低贵贱,无论那一种职业做好了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再好的职业自己做不好也是白费啊。哪一种职业都需要努力,敬业,才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就像你现在的职业是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那你们班考试第一名的就是你们班这个职业学生群体的佼佼者,你要像他学习,看齐。女儿笑了笑就说:我也有职业啊,那我一定好好学习。

篇2:亲子教育的日记:为家长会的思考

明天要开家长会了,我好想在家长会上,给所有的家长分享一下,我写日记之后的改变。这种教育方式真好,我感觉这是和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不但我们家长懂得了更多,也是更好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但帮助了孩子学习,也使我们的关系更加和睦。比如说我儿子吧!现在写的日记,真的是不错!我感觉他的作文也提高了不少,孩子学习进步了,心情比以前更好啦!比起以前真是天壤之别啊!其实我的脾气非常暴躁。尤其儿子考试的时候。如果会的做不对,我就会忍不住伤害他,同时,我自己也是遍体鳞伤。经过反反复复的彼此伤害。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就越来越僵。这下把我陷入了绝境,我不知道怎么去挽回,同时也迷失了方向。

说来也巧,在一次偶然的家长会上,有一位陈老师说,只要坚持写亲子日记。最多100天,你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听到这些话,我当时就高兴极了。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当时我就认定这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我一定要坚持写亲子日记。我现在才知道自己以前是一个多么不合格的家长。但是我有一个好学的习惯。不管是谁,只要方法好。我就会义无反顾的照着去做。我坚持到现在,有好多人为我点赞,但是也有好多人劝我不要写。可是我认为好事就一定养成习惯,所以我每天用心坚持下来。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亲子日记真好,给我带来了,幸福、快乐、知识,使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张庆钊妈妈

.11.25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55篇 刘天琪妈妈

由于今天还得上班昨天晚上就把闺女的作业给分配好了,试卷抄好了等着闺女今天做呢!一大早就起来还得上班,闺女醒了又顺手把床头的书拿过看,我对闺女说等会起来了写作业,写不完今天就什么不能干,电视也不能看,闺女说知道了妈妈你快上班去吧!

等中午回来闺女就把作业摆好让我检查,我一看都写完了说今天写的还挺快呢!不错可以随便玩了,闺女高兴的就去看电视去了。

2.8魏祥恒妈妈 11月25号 星期六 晴 (七十八篇)

今天星期六,儿子还要去上书画课,早晨早早起来吃完早饭带着小宝去送哥哥,送完哥哥回来的路上小宝非的去广场玩会,就在广场玩。

在广场上玩了一会,看到一位老人在练字,我们就走过去,发现这位老人手脚还不怎么方便,而且他还是用左手在写字,他写的字真叫一个好,顿时对这位老人的尊敬油然而生,可以想想在这位老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他是多么热爱写字,多么热爱学习,遇到了多大的困难,仍然坚持他的“爱好”。而且左手都能写那么好!周围的人都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后来他写完了,他就给大家说:“这是我我昨天刚看到的一副对联多好啊!”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人活世上需八戒更需悟空。

他边说边给周围的人解释着。

也许这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吧!看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陪孩子一起学习呢!还能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来享受这亲子时光呢?

2017-11-25 3-1 王睿萱妈妈(61)

篇3:亲子教育的日记:为家长会的思考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 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千百万家长渴望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 亿万孩子呼唤家长关爱和健康成长的科学指导, 学校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更新家长教育观念, 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 才能更好地落实《纲要》, 提高民族素质。本着这一共识, 许多学校在家长教育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本文以厦门外国语学校为例, 就家长互助组这一家长教育的有效形式作些探讨, 以期推进家长教育的深入和发展。

一、厦门外国语学校家长互助组的教育实践

厦门外国语学校 (以下简称“厦外”) 是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成长起来的一所优质特色学校, 除鲜明的外语教学特色外, 在德育方面, 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家长教育都有许多特色和亮点。在家长教育工作中, 开展了家长委员会、家校互助组、家长义工团等活动, 2011年11月, 学校成立了家长互助组, 边实践边探索, 走出了一条家长教育的新路子。

缘起:家长互助组起源于一次为妈妈们开的讲座。厦外2009届高中毕业生蒋艺获当年福建省理科状元, 考入香港中文大学, 她不仅学业优异, 还多才多艺, 是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参加北京奥运会青年营活动。许多妈妈向蒋妈妈请教家教问题, 有一次, 蒋妈妈被一个孩子妈妈的哭诉所触动, 由于该妈妈没有与孩子沟通的好方法, 以至于孩子可以两个月不和她说话, 并指着她的鼻子说:“这世界上我恨的就是你。”该妈妈痛苦、委屈、内疚, 面对女儿束手无策, 只有无助的眼泪。这件事触发了蒋妈妈想与妈妈们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体会的想法。这一想法与校方一交谈, 一个《蒋艺的成长之路———我的家庭教育体会》的讲座就敲定了。基于现实中许多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困惑与无助, 需要学校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提供帮助, 于是厦外家长互助组就呼之欲出了。

2011年11月23日, 讲座向有意愿参加的妈妈们开放, 并向与会的150名家长发出了家长互助小组的邀请。讲座非常成功, 借蒋艺的成才之路, 妈妈们看到了优秀孩子背后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母亲, 看似不费心、实则很用心的妈妈形象。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家长, 申请加入厦外家长互助团的家长达到142人。许多家长写下了非常真诚的感想与建议。

组建:在组建工作上, 由德育处具体负责, 着手做两件事, 一是建立了家长互助团QQ群。由德育处负责人担任群主, 群成员由家长互助团、学校相关负责人、家教专家组成。二是收集信息。设计互助组信息调查表, 调查问卷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家长个人基本信息; (2) 关注或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有哪些; (3) 家长的特长能为互助组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如参加家长义工团、家长讲师团、家长读书会等; (4) 对厦外家长互助组的建议。

根据调查表反馈的信息, 学校制定了家长互助组的活动方案, 活动逐一开展。

一年多来, 厦外家长互助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一是开设家教讲座。家教讲座授课者有来自本市乃至全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有来自台湾的生命教育专家, 还有来自互助组内部的学生家长、本校教师等。

二是开办父母工作坊, 启动对家长互助组骨干成员的培训工作。该父母工作坊是以小组座谈的形式组织拓展基于父母自我成长的培训内容, 一个培训周期为一个月, 集中研讨四次, 每周一次。每期约20人, 其中校方自己的教师或邀请嘉宾4~6人。

三是开设家长网上读书会。利用家长互助团QQ群这个平台, 由学校家教专家推荐阅读书目, 家长自行购买阅读, 围绕教师提供的话题在QQ群上展开研讨。如心理咨询室黄老师推荐对雷夫的《56号教室的奇迹》进行研讨:“研讨话题一:如何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读雷夫对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解读有感。欢迎爸爸、妈妈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信这类深入思想心灵的思考和情感碰撞能较好地帮助大家消化理解并有效地调适自己的教育言行。”

四是组织家长在网上探讨教育问题。利用QQ群, 家长可以提出问题, 大家发表意见, 专家、教师参与讨论, 帮助理清观点, 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科学地指导。例如, 听完亲子专家吕金红老师的课后, 有位妈妈在QQ群上提出了她的烦恼:“孩子进入青春期, 感觉变化很大的。发觉他有时候特别不愿意说话, 不愿意被父母过多关注!”吕金红老师就此问题和她展开对话, 陆续有家长和教师参与进来, 讨论十分热烈。经过讨论, 一些模糊的问题得以澄清。

五是结合学校的相关主题教育开展活动。如学校开展生命教育, 将家长互助组纳入其中, 开展了“亲子生命共建”系列活动, 有“书香生命”:母子 (父子) 共读一本生命主题的书 (家长向孩子推荐并陪伴阅读) , 孩子写读后感想, 家长以散文的形式记述整个阅读过程及感想。“培育生命”:母子 (父子) 共同养育一只小动物或者栽种花草、小树等, 用相机拍下整个活动过程, 鼓励孩子写观察日记, 以绘画或照片的方式为日记配图, 制作成精美的《生命日记》。“关爱生命”:母子 (父子) 共同去关注社区弱势群体, 喂食流浪猫、流浪狗, 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 为边远山区孩子捐衣物等。由家长记录整个活动的过程和孩子的感想、感受。“亲子日记”:征集《妈妈日记》和《爸爸日记》, 在“厦外博客圈”进行交流分享。

二、家长互助组教育实践的积极意义

透过厦外家长互助组的教育实践过程, 我们能感受到它向上成长的生命力, 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理论意义

(1) 在教育学的视角里, 家校之间是平等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言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因为不同的教育场所和不同的施教者, 要求学校和家庭互动、沟通、合作;因为职能的独立性, 及其教育的平等性, 要求学校和家庭在合作中形成伙伴关系。沟通与合作需要平台, 家长互助组的建立恰恰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其意义在于:整合家长、社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 构建未成年人和谐的成长环境, 共同进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其工具意义在于:家校之间通过家长互助组这个平台直接传递有效信息和彼此的需求;在家长组织的运行过程中, 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促进家长之间的互相教育。

(2) 在管理学的视角里, 家校之间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重要的专业特征。公共关系管理也就是学校与公众之间的信息管理或传播管理。其中, 各类家长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民间组织, 在学校和公众之间的传播和沟通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随着家长互助组的不断完善, 收集来自家长、社区、学生、教师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增进家长之间的团结互助, 促进家长和教师的相互交流, 逐步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各项事务。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形成学校和公众之间系统、连续、坦诚的双向交流。学校利用这一组织能有效地梳理家长的非理性情绪和需求, 满足其合理需要, 使学校教育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 逐步与家长和公民建立起成熟的、系统的、理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从行政管理走向民主管理。

(3) 在社会学的视角里, 家校之间是参与协商的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合格公民。在培养合格公民的过程中, 需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理念, 了解学校的管理状况, 了解学校的师资情况, 并对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需要教师深入家庭教育, 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氛围, 从而有效实施学校教育。家长互助组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沟通, 使双方利益得以合理表达, 确保家长各项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有利于逐步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并在参与过程中, 培育公民思想, 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协商。在对话过程中, 让教师和家长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信任等美德, 培育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 实践价值

(1) 建立家长互助组有利于推动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机制的探索。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依靠学校难以见效。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 形成一种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建立家长互助组就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构建家校共育机制的有益尝试。

(2) 发挥好家长互助组的作用,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拓展和整合。学生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 人才多, 信息广, 资源丰富。通过家长互助组这个桥梁纽带, 挖掘利用家长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 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有效拓展和整合教育资源。

(3) 培育好家长互助组, 有助于推动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学校组织家长互助组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 可提高互助组成员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并通过家长互助组辐射扩展到所有家长。家长互助组的服务奉献精神本身也在影响、感染着家长群体。这些都有利于家长群体形成共同的、科学的教育观, 推动家长集体的发展。而家长队伍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 必然会带动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发展。

三、家长互助组教育实践中学校主导作用的思考

在家长互助组的实践中, 家长是主体, 学校是主导。学校的主导作用就在于, 在学校的组织、指导、支持下, 使互助组自身生长出成长的力量, 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如何使学校主导下的家长互助组发挥出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 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家长互助组成长的首选策略。

学习共同体实质是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对一个学习共同体成员而言, 其周围成员及其共同的实践活动、共同的话语、共同的工具资源等, 就构成了一个学习的环境。这样的环境给成员的帮助可以是情感支持、学习方式的启示、学习目标的明确、助人自助的主体身份建立, 从而促进个人智慧的提升和自我健康的成长。

1. 学校应创生学习共同体的文化, 为家长互助组的萌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基

学习共同体的文化是让共同体成员拥有归属感、感受到爱与尊重, 最好的学习是在一个民主、合作的共同学习环境中生成的, 家长互助组的成员之间、学校与家长互助组之间越是相互关心、相互负责, 越富有支持性, 学习的潜力就越大。只有基于这样积极的关系, 家长互助组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的学习共同体。

因此, 在家长互助组的实践中, 学校所要做的就是尊重、信任每一位家长, 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应性的互助组学习环境, 激发其学习动力, 相信互助组成员能够主动建构、获取自己成长所需要的理念、知识和方法。

2. 学校应激发学习共同体成员的主体意识, 为家长互助组的发展提供动力之源

学习共同体的动力源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共同的愿景。愿景是一种关于未来的想象和理想, 是组织中最具激励的因素。一个有效的组织愿景, 应该清楚而明确并充满激情。在家长互助组的建设中, 学校应发挥主要的影响作用, 激发大家去想象和创造共同愿景, 鼓励所有参与者进入合作的伙伴关系中, 努力形成一种具有合作气息的互助组文化。 (2) 赋予权利。共同体产生之后, 就要付出行动, 行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是向共同体的成员授权。主体意味着不仅享受权利, 而且还要承担责任。 (3) 有互惠的效益。学习共同体应当成为每位参与者的利益共同体。每位参与者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 享用共同体内不同的资源, 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理智的启迪和情感的愉悦。 (4) 有共享的规则。在学习共同体中要建立一种参与、分工与共享的机制或规则, 规则的结构、方式要简约, 这样才能使共同体成员操作起来清楚而便捷。

学习共同体的这些动力源或者说是核心要素, 在厦外家长互助组的培育中都得到了落实。在总体方案和每学年的工作计划中, 在每个具体项目和每次的活动中, 共同愿景和活动规则都在不断强化、清晰。例如在父母工作坊中, 制定了如下规则———原则:去专家化, 非指导性;只说自己, 不说别人。纪律: (1) 准时=尊重, (2) 保密=安全, (3) 倾听=信任, (4) 互助=友爱。誓词:说自己, 真体验, 我保密, 我安全。———宣誓人:×××。

在每项活动中, 都给互助组成员赋予权利和义务, 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 给成员施展才华的机会。如家教讲座中安排了家长论坛, 让互助组成员自告奋勇来担当主讲任务, 不少家长纷纷报名到论坛上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和体会。无论哪种形式的活动都体现互助的思想, 在互助的学习环境下, 每个人都获得了互惠的效益。

3. 学校应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对话协商”机制, 促进家长互助组的自生成

共同体成员要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专长并成为能够为他人提供适当帮助的“专家”。应尊重其专家身份, 鼓励其通过对话协商、建设性讨论、提问和批判质疑来形成知识的意义。在共同体成员形成并相互分享着各自的专长时, 共同体就建构了新的理解, 形成了共同的智慧和声音, 以应对单凭个人无法解决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 个体通过积极参与共同体的活动而占有集体的知识, 由此又增强了个人的知识与专长。学习就在这种个体与共同体的持续对话中不断演进。

在厦外家长互助组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对话协商”机制始终如一地贯彻着, 无论是家教讲座中的互动, 还是父母工作坊中的“三真会心”, 或是网上的群体讨论, 无不彰显着“对话协商—平等互助”的精神。以父母工作坊为例, 该工作坊采用“三真会心”团体技术。“三真会心”即真实表达、真诚交流、真情展现、会谈目标, 其目的是促进成员的自我完善。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 罗杰斯在美国推广的会心团体, 其独特之处是“去专家化和非指导性”, 在一个彼此尊重、以诚相待、感同身受、相互了解的环境下, “自我实现”也即“自我完善”的动力就会出现, 从而由内而外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厦外家长互助组正是在这种良好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实现团队的自我成长。

四、家长互助组教育实践的思考与展望

在厦外家长互助组的教育实践中, 一方面, 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学校, 参与者都取得了经验, 获得了成长;另一方面, 成长道路上的问题和困惑又层出不穷, 然而, 正是在对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 推动着家长互助组这一家教新事物的发展壮大。带着对家长互助组美好前景的期盼, 我们思考着、探索着。

1. 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家长互助组的辐射作用问题

家长互助组作为家长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 目的是促进家长家教素质的提升, 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的学生。从厦外家长互助组的情况看, 运行一年以来, 约有150位家长参加, 全校 (初中部) 2 000名学生, 每家有1位家长代表的话, 相对于2 000位家长, 也只占7.5%, 其中骨干力量仅有20位左右家长, 比例很小, 受益面有限。因此, 应及时总结实践经验, 逐步扩大范围, 逐步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的家长互助组, 学校首批的家长互助组成员都将作为骨干力量对各级的家长互助组进行指导。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 厦外家长互助组发展得更成熟、更稳健后, 其模式经验也可供兄弟学校参考和借鉴, 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 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益, 这才是教育者的美好愿景和追求。

2. 关于如何更好地实现家长互助组资源与学校其他教育资源的整合问题

家长互助组是学校主导下家长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 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将自身的教育资源赋予家长互助组, 丰富家长互助组的实践内容。在厦外家长互助组的实践中, 学校的教育资源主要有提供专家和教师培训与指导、网络互动平台、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等。另一方面, 家长互助组自身的资源也丰富着学校的教育内容。如何将二者的资源有机整合, 是今后家长互助组实践努力的方向, 如厦外家长互助组参与到学校各班的“家校互助小组活动”中, 二者相得益彰。整合的过程也是凸显家长互助组的教育实践的本色, 让家长互助组边学习、边实践, 更多地投入到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来, 在实践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3. 关于如何创新家长互助组的教育实践, 不断完善提升问题

篇4:教育日记:培育家长的教育智慧

有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他的儿子、儿媳都是哑巴,都不认字。他只有一个孙女,成绩一般。他想改变孩子的命运,于是每天戴着眼镜和孙女一起做作业、给孙女写日记,祖孙二人乐在其中。经过努力,小孙女成了全年级的尖子生……

我们从这个故事受到启发:如果在全校推行互写日记,老师给学生写,学生给老师写,那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效果呢?这就是我校推行教育日记的由来。就这样,2004年,全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师生互写教育日记的活动。一段时间后,教师们通过教育日记提高了素质,学生们通过教育日记提高了学习成绩和道德水平,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教育日记的巨大推动力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如果在最关心孩子进步的家长中推行教育日记,那么不仅学生能受益,而且能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家长自身的素质。于是,根据我校家长的具体情况,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场大规模的教育日记报告会。报告会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打消家长写教育日记难的顾虑。我们告诉家长,写教育日记很容易,只要把每天想对孩子说的话、讲的事写下来,就是教育日记。二是让家长认识到写教育日记的积极意义。要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写教育日记是最好的方法。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为了孩子,任何困难都是能克服的。写教育日记不过是占一点打扑克、打麻将、喝酒、聊天和看电视的业余时间,既不花钱,又不费力,还能和孩子共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三是让家长意识到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告诉家长: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更取决于家长。家庭气氛如何,家庭教养如何,家长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一生!家长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孩子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他所期盼的有出息的人。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多种方式鼓励家长写日记

在敦促家长们写教育日记方面,学校做了多种尝试。

1.具体指导家长写作

学校统一印刷优秀教育日记,通过范文指导家长写作。

2.日记形式,内容不拘一格

家长教育日记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个固定的人写,也可以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轮流写。形式可灵活多样。学校住校生达700人,这些学生每周回家一次。学校就让这些学生的家长准备两本教育日记,将两本教育日记隔周交到学校。

3.教师及时反馈

教师定期阅读家长日记,对家长在日记中提出的个别问题给予及时反馈,或回信交流意见,或进行家访,与家长联手解决问题。

4.学校设教育日记板报专栏

在黑板报上,学校摘选一些家长的优秀日记,表扬近段时间内在家长的帮助下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学生们回家动员、督促家长写教育日记,鼓励家长将教育日记坚持写下去。

5.学校保存优秀的教育日记

学校教科处专设4位教师阅读教育日记。每周每班挑选出10篇比较优秀的家长教育日记交到教科处,教科处教师认真批阅盖章后,将优秀的教育日记装订存档。

教育日记的效应

小小的教育日记,引发了许衡中学教育教学方式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有很多感人的事情发生。有位母亲,50多岁,小学毕业,已有20多年没读过书、写过字。孩子让她写教育日记,说是学校要求写的。没有办法,她只好一边查字典一边写。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她查字典、读书、写日记,和孩子一起进步。有位女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不识字。她只好以家长的身份自己给自己写教育日记,鼓励自己好好学习。经过努力,她成了全年级的尖子生……现在许衡中学已将优秀的教育日记汇集成册,发放到每个家长的手中。

教育日记成就了心与心的交流,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使师生、家校的联系更密切。不少家长由原来对教育日记的冷漠、不理解、抵制,变成了对教育日记的认可、赞同和痴迷。一位家长激动地说:“刚开始根本没想到教育日记有多大的用处,认为学校是在搞花样。没想到,写着写着与孩子的关系走得更近了,能说上话了,最主要的是孩子理解了我们的苦心,我们也知道了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孩子好‘管’了。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我要坚持写;不在这个学校上学了,我还要写,上瘾了,不写还真不行。”

不少学生刚开始认为,学校让家长写教育日记是让家长监督自己,老师与家长沟通不就是给家长打小报告吗?可是,随着教育日记的推行,读着家长、老师充满爱意的文字,孩子们被感动了。刘杰本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可是一谈到教育日记,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真的不知道,原来我的父母是那样的爱我、关心我,我要是不努力,真的觉得对不起他们,我真的感谢他们,更感谢带给我很多的教育日记。”

天底下最美女子的爱莫过于舐犊之情,尽管家长们的文学功底有限,有些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可是,他们都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自身文化水平和教育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们在行为习惯、性格脾气、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学校形成了家校双方紧密配合、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附: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互动日记

[学生的日记]

2005年9月18日星期日晴

妈妈,你知道吗?我今天真的很恨你。

你知道吗,今天是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我回到了学校。在睡觉前我突然想给你打个电话。当我打通电话,只叫了一声“妈”,你便大声说:“干啥?不是刚走吗?又没带钱?”我没等你说完就挂了电话,因为我听到了麻将声。我知道你又在打麻将,中秋节对你的思念变成了止不住的泪水。

我真的恨你!

[教师的日记]

2005年9月19日星期一多云

孩子,我看了你的日记真的也很内疚。

老师没有在中秋节的晚上去宿舍看望你们,没有和你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老师感觉很对不起你们!明年的中秋,老师一定要和你们在一起。

娟娟妈妈,当你看到孩子在18日写的日记时,我不知道你会怎样想。你大概不会想到孩子是那么依恋你,你大概不会想到中秋节的晚上当你打麻将时,孩子只想对你诉说对你的思念。你可能也没有感觉到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你更不会想到那天晚上的一切会给娟娟带来多大的伤害。

娟娟妈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们的未来,我想你肯定后悔自己的行为,一定会做一个好妈妈的。

娟娟,你也一定相信,妈妈是爱你的。

[妈妈的日记]

2005年9月24日 星期四晴

娟娟,妈妈从你到家的表情中就已经感觉到肯定有事了!我连忙和你爸爸看你的教育日记,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我哭了。娟娟,妈妈真的对不起你,妈妈让你受委屈了。妈妈知道错了,好女儿,妈妈向你保证,以后绝不再打麻将了。

好孩子,原谅妈妈一次好吗?你知道,我是多么爱你呀!为了你,我不管做什么都行。

张老师,真对不起,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谢谢你,张老师。我决定今后不再打麻将了,我要一心一意帮助孩子长大,再一次谢谢你。

篇5:亲子日记-优秀的家长教育日记

让孩子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包括大人也是一样的,也许大人会觉得自控能力比孩子要强,其实不然,到了真正要改变一个习惯的时候,却发现是很难的,所以要孩子改变也不是你骂他(她)就会改变的,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改变就发生在你身边,以前的我很容易发火,后来每天写日记,我就会回忆当天所做的事情,哪里是对的,哪里是错的,哪里不足需要改变的,经过一段时间我的脾气好了很多,以前以为都是孩子的错,没有意识到自己错的地方,孩子委屈多了就不和我们沟通了,没有了沟通孩子就会对你抵触,你说的什么他(她)都听不进去,就会造成成绩下滑等等一些不良反应,后来我的脾气没有那么大了,慢慢的孩子也愿意和我交流了,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和我分享了,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想法的时候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的进步是一点一点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家长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就像一个人吃饭一样,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多鼓励孩子,积少成多,慢慢的养成好习惯,今天你养好习惯,将来好习惯养你。

以上是这段时间来的一些感想,感谢老师给予孩子和家长的帮助,谢谢!

2.8魏祥恒妈妈

篇6:亲子日记-优秀的家长教育日记

今天在群里看到学校召开的颁奖仪式,每个班级里的最优秀的学生上台领奖。对于台下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女儿回到家里,我把手机拿出来让她看了一遍,我就问她:知道这些同学为什么学习这么好吗?因为他们一直在努力,一直不拘于现状,一直在自我突破,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每天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定点写日记或者看作文书等,只有自己把阅读量和书写量上去了,你的视野才会更开阔,肚子里的名词才会更多,写日记的时候,才会锦上添花。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环境也不一样,但是自己要有一种爱学习,爱劳动的精神,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修改细节,只有把基础打好,你也会像他们一样站在台上,成为台下学生的榜样。他们就是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加油吧,小朋友!女儿听我说完就说:爸爸,下次我也要站在台上。说着女儿还和我还击了一下掌。我我笑着对她说:想要站的更高,走的更远,只有努力,因为你努力了,就有机会,不努力连机会都没有。说完我又和女儿聊了一会天,女儿走后,我感觉今天给她压力有点大了,明天在分段开导一下吧。

@2.6班张梦婕爸爸 我们表彰的目的就是给孩子带来学习动力,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合理的引导就是好的教育

篇7:家长的教育反思亲子日记

今天,奶奶来了,宝贝们好久没见奶奶了,看见她都高兴极了,都赶紧跑到奶奶怀里!是啊,奶奶把他们俩从小带大,也是极疼他们俩,所以孩子们跟奶奶的感情很好!现在奶奶看二叔家的妹妹了,没时间跟我们一起住了,吃过午饭,奶奶要走,俩孩子也要跟着她走,可是奶奶一个人怎么能看的了仨孩子呢,所以我坚决不同意孩子们回去,孩子们都哭了……对不起宝贝们,希望你们能体谅妈妈,妈妈不想让奶奶太累!

教师点评:可以让他们一起去玩一天,感觉老人大了,我们没事跟着去就是了。时间紧可以去玩一晌。毕竟孩子的那份亲情感需要培养的。这有这个意愿为啥不培养啊?加油!如果孩子和我们不一样呢?

篇8:亲子教育的日记:为家长会的思考

一、真诚坦荡, 达成思想共识

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对于某些教育问题的认识, 有时候是存在分歧的。例如, 班主任经常强调的教室卫生和宿舍内务问题、学校里抓得很严的学生持有手机的现象, 家长往往受孩子的影响而产生一些想法;再如, 有的学生在自习课上以学习英语为借口使用“好记星”“MP3”看电子小说, 总是引不起家长的重视。我始终认为, 这种分歧是由于彼此之间不同的角度造成的, 是正常的, 而这种两种角度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交汇点, 班主任和家长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那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能有好的发展, 各方面的素质有一个大的突破, 为今后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前, 每次家长会后, 学生在我重视的很多方面根本得不到改善。例如, 往往家长会后不长时间, 我就能抓到学生仍然持有手机, 细追究之, 有的学生说, 家长在会后跟他说:用手机的时候小心点, 不要让老师抓到。诸如此类, 家长会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本学年的第一次家长会上, 我改变了策略, 会议开始后, 我站在教师的角度上分析了高三的重要性, 我谈到:这一年是在学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希望的百分百, 孩子是家长忙碌工作的很大动力。作为班主任, 我非常理解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迫切心情, 一定会认真工作, 保证学生能有一段美好、充实的高三生活。说完这番话后, 我明显能感觉到台下家长情绪的变化, 我和家长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然后我继续谈到, 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让孩子把握好高三这一年的大好时光, 对于明确禁止的一些事情不是为了减少学校和老师的管理成本, 不是为了推卸管理的责任, 而是真真切切的为了尽量的让孩子少走弯路。这次家长会后, 我发现, 班里悄悄的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二、巧妙迂回, 走进学生心里

我清楚地记得, 每次在班中宣布开家长会时, 许多学生眼中往往透露出一些黯淡的眼神。这些学生, 就是那些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同学, 虽然有时候他们在班里同学面前看上去比较乐观, 满不在乎。但是, 一到家长会这种场合, 他们也会有着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他们渴望在家长面前得到肯定, 渴望在其他家长面前给自己的家长挣足面子。

基于这种情况, 我一方面, 在班中宣扬:一个人是否优秀, 成绩只是一个方面, 但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 我又在家长会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挖掘他们在生活中的优秀品质, 有的时候甚至用一些诸如“非常好”、“很优秀”、“我特别喜欢”之类的词语去形容他们。当然, 还要适时地点出一些缺点。我能想象, 家长回去兴高采烈地向学生描述班主任老师如何如何欣赏时学生的高兴劲。这种迂回的战术, 有的时候真比我直接点出学生的缺点甚至一段长时间的谈话来的有效些, 问题解决的也更有针对性, 同时, 我还收获了非常宝贵的师生感情。

三、将心比心, 争取以心换心

可能也是到了高三的缘故吧, 无需动员, 每次家长会来的家长都特别齐, 无论是市区还是偏远乡镇。很多时候, 有些学生的父母一起参加。个中原因, 都很清楚。越是这样, 越是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因此, 每次家长会我都会准备很长时间, 怕对不起远道而来的家长们, 怕有什么遗漏, 怕有哪一句话说的不到位造成家长们的误解。会后, 很多家长会围在我周围七嘴八舌的问这问那, 有时候真的是不胜其烦。但是, 看着他们真诚而急切的目光, 什么烦恼也消失了, 就设身处地的和他们交流。其实, 如果我们真诚的和他们交流, 我们至少有三个收获, 一是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为下一步的工作找好突破口;二是和家长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试想, 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 还有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把握不住呢?三是我们可以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一些认识误区做出解答, 在工作上争取主动。因此, 设身处地的为家长着想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四、征求意见, 消除自己的认识误区

家长会不仅是要向家长展示我们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营造一个和谐的家校共育环境。其实, 我在班级工作的认识上很多时候是存在误区的。比如, 有时候我看到有的学生在学校里比较刻苦, 但回到家里却根本不学;有的学生在学校非常有礼貌, 在家确是小霸王。而且, 我们必须承认, 我们在学校里面对40多个学生, 而家长面对的只有自己的孩子, 在许多方面我们的观察力是不如家长的。

同时, 很多时候, 学生回家与家长们的交流往往反映我们在学校工作的一些失误。我们要想把班级工作搞上去, 必须要勇于面对这些失误。所以, 我每次家长会都会准备一张“征求意见表”, 通过这一手段, 我的确对有些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 认识到了很多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也收到了很多非常恳切的意见, 同时也促进了我的工作。

篇9:与家长的“约定”引发的教育思考

本学期开学初,我班有一个家庭特困的学生家长带着学生到学校报到,但无法缴纳相关费用,几经沟通,学校免去其中一部分,而余下部分则由家长开出欠条,并约定一个月内交清,家长不想让学生有心理压力,便与我约定不要让学生知道此事。前几天,家长将费用带来了,但学校总务不在,换不回欠条,我只好叫家长第二天再辛苦一趟,家长因打工忙,不想耽误一天的工,便说相信老师,撕了便是,于是匆匆走了。

一番思索,我采用了家长的方法,撕了此欠条,但留下了家长的签名,并叫学生带回给其家长,当时没有对学生说其他,只是说其家长看到就明白了……

交流的分歧

事后不久,和爱人谈到了此事,自认为处理得很有艺术,但爱人听后却认为我不应该撕毁欠条,且只剩下姓名叫学生带回,说是这样,学生会有猜想,云云。

我俩进入问题的深层次分析,但始终观点不能统一,而正好本人参加了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远程培训,于是借着远程培训的平台请教各位专家、各位学友,没想到的是在远培的平台上,我看到了许多的评论与不同的看法,这让问题的研究白热化,更想不到的是还有省级辅导专家郑老师来到平台上提出专业见解。这让我颇感欣喜,更让我感受到教育的研究就在每一个小小的问题上,教育艺术的挖掘就在我们身边。

深层的思考

平台的留言,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有说我“考虑问题如此细致,学生的福气”的,也有说“那样会引起学生更多的猜测”的;有说“这样既帮家长保了密,信守了承诺,又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一举两得”的,也有“告知真相更好”的,每一条留言,我都一一细看,每一个观点,我都认真思索,从中感受他人的思想,教育的真谛。回顾本人的观点与做法,经远程培训的交流学习及深层思考,似乎对班主任工作,对教育有所感悟。

感悟

首先老师对待学生要有好的出发点。

教育的艺术来源于教师是否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管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师生交往质量的高低。只有心中有学生,教育才有希望。只要做到这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每一位教师无论是用那一做法都无所谓高下之分,也不需要评判对与错。

其次老师对待问题要深思熟虑。

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而没有绝对的对错,虽教师好心,好心不一定能够办好事,因为具体的做法对结果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前面我的做法的前提是家长曾授意我撕毁欠条,保留了家长签字的名字,家长看了也就知道了,在此问题上不存在大的失误,由学生带回却可能引起学生怀疑,正如有一位老师留言“作为一名中学生,无端地被老師带回家长的签字,会引来更多的疑问,因此我觉得让学生知道更好,让学生理解作家长的用心良苦”。当时的我还真没有去深思。

凡事想想什么样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什么样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发展最有意义,我们就去做。凡事想到可不可以锻炼孩子,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地保护,不是一味地溺爱。当然,我们教育的艺术就是尽量能够二者兼得。

(作者单位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白泥湖中学)

篇10:小学家长的亲子教育日记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是假期的第四天,看到朋友圈发的好多祝福,今天宝爸在家看大宝小宝,我今天上班,早上走的时候跟宝爸讲了今天大宝的作业安排,今天是中秋节,所以作业安排的少一些,中午打电话的时候,宝爸告诉我大宝作业完成了,下午在公司我一直期待早点下班,今天是中秋节没能在家陪孩子,我好失望,期待早点下班回家陪家人一起吃月饼,下班回到家爸宝已经做好了饭,孩子见我回来了,都高兴的跑过来迎接,吃过饭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品尝各试各样的月饼,大宝和小宝高兴极了。

教师点评:陪伴的温馨,幸福的家庭!

篇11:家长教育心得的亲子日记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为了和家人尽快团聚,我早早地把儿.女叫起来及早出发了。走在路上,儿子说:妈妈,我好想奶奶和姥姥.姥爷他们.经儿子这么一说,我的鼻子猛的一酸。是啊,为了各自的生话,几位老人都无人陪伴。想到这,泪己落下。儿子看见了,说:妈妈我天天陪着你。看着儿子懂事的眼神,心里稍微有些安慰。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篇12:家长的亲子日记:坚持

这两天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不想写日记,一个人带着俩孩子,接送孩子,做饭洗衣,最近家里还停水,俩宝还感冒,过的像热火上的蚂蚁,脑袋整天嗡嗡的,还健忘,儿子有点咳嗽,熟了两次梨水,都让我熬糊了,哎,接近抓狂,真想自己找个安静的地哭会,发泄发泄,重新来过。

必须调整自己,孩子是我最最最最爱的人,不能再用语言暴力来伤害他,给自己打针鸡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儿子最近表现挺好的,我还吹毛求疵,坚持了好久,昨天破功了,又动手打了儿子,哎!对不起儿子,自己照着镜子,问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吗?是儿子女儿想看到的妈妈吗?抬头看看天,太阳出来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加油,生活想弹簧,你弱它就强。

篇13: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的思考

一、高职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的困惑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在办学定位、办学规模和条件、职业人才培养水平、职业师资队伍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有些高职院校与某些普通本科院校差距在拉近, 甚至个别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超过了某些普通本科院校。但由于高职教育学制体系定位在专科层次, 其在招生就业、财政支持、教师待遇等方面明显不及普通本科院校。甚至学生考入高职院校感觉自己是“二等学生”, 就业时感觉是“二等毕业生”, 这种高职教育学制体系上“二等化”, 使高职院校觉得低人一等, 势必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积极性。

1. 高职教育定位在专科层面不符合教育与外部关系的规律。

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滞后性”说明教育优先发展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更加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和生产实际的教育类型, 应当很好地满足于当前的社会经济生产的需求, 也应当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才培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规律, 一方面要求教育要适应当前政治经济的需要, 另一方面教育要对当前的政治经济有超前的发展, 这也是我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国策的根据所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专科层次为主在过去是基本符合教育与外部关系规律要求的,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应向高层次发展, 把高职教育定位在专科层面的终极形态, 无疑是不符合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纵观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 已经从过去以中等或专科层次为主开始逐渐向上延伸至本科 (学士) 教育层次乃至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为主。如日本开始规范职业型研究生院的建设, 以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我国台湾地区的高职教育不仅有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 甚至有的已上升至博士研究生层次。我国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设置的专业学位已经含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分。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反作用应考虑其学制设计的超前性或前置性, 为后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 而避免人才供给的“滞后性”。

2. 高等教育分类把高职教育定位在专科层面是片面的。

一般在高等教育分类中, 有人把其分为学术型和职业型 (有人还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理论型和应用型等) , 但没有人把高职教育定位在专科层面。实际上高职教育也是应该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 不仅有专科, 而且应该有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在学制设计上应与普通高等教育互相贯通。目前在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中, 已经有些地方高校将办学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 开展供需对接, 渗透了职业教育的理念。国外的学术型和职业型高等教育并没有把两者割裂, 在学制上也没有设置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实是, 我国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满足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贡献, 但其地位却被僵化地定位二流教育、统一控制在专科层次办学, 使其在招生就业、学生升学以及工作中的薪金、升职等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我国高职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不是高等教育分类的本意, 应该用其本源的和发展的观念改变这种僵化的理解。

3. 高职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不利于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把高职教育定位在专科教育层面, “堵”住了向上一级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 与普通高等教育也没有设计合理通畅的沟通渠道, 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培养的人才在市场机制的竞争中会先天不足的。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平衡的现实下, 高等教育需要大众化也需要类型多样化, 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然而, 现行学制结构把高职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 人为设置了高职院校及其学生上升的空间, 把高职教育变成了封闭顶端的教育形态, 忽视了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上的需要, 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悖。虽然高职教育中出台了关于优秀专科生升入本科教育的选拔制度, 但能够升入本科学习的学生实属凤毛麟角;虽然我国还有众多继续教育形式, 如成人教育、网络教育、高教自考、业余大学等, 可以满足某些终身学习的需求, 但对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来说, 不能满足或者不适合他们继续职业学习以及其他继续学习的需要。

二、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展望

按照一般的理解,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 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较短, 升级为本科教育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实际上高等学校的发展在一定经济社会时期是可以超常规发展的, 比如, 1965年建校的英国华威大学, 经过不到五十年的发展。我国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积累了办学治校的丰富经验, 建国后我国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对高等教育也形成了比较成熟制度。目前, 我国有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经费、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升级为本科教育层次的基础。人为主观地、整齐划一地将其定位在专科层次, 是对高职教育发展呼唤的忽视, 对人们需要高职教育发展的忽视, 对高职教育课持续发展不利。

1. 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符合教育分类理论。

高等职业教育是区别于学术型、研究型的另一种高等教育类型, 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按照高等教育分类,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范畴, 其内部构成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我国目前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教育一般认为主要在高职层次, 当然, 许多地方本科院校也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 但仍采用学科型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离职业教育的宗旨还有很远的距离。多样化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的层次应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提升。高职教育的层次化既反映了经济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又能满足人们学习的层级需求, 也是全球高职教育发展历程的生动体现。

2. 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有助于提高生源质量。

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有助于使高级技能型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同, 提高其社会地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间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的价值没有真正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 人们对本科教育深情相望, 不情愿报考高职院校, 造成高职院校生源不足、质量不高。实际上, 有些学生乐于学习职业教育的专业和技术, 有些学生适合技能型的工作, 操作能力强, 但由于高职教育的“低人一等”, 他们不得不选择普通高等教育而放弃乐于学习或适合学习的高职教育。所以, 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不仅能提高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认同感, 也能有效提高高技能人才对其自身的认同度。改变重视普通高等教育和轻视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 引导学生的择校、择专业观念的转变, 使乐于参加职业教育和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心甘情愿地选择高职教育, 有助于提高报考高职院校考生的数量和质量。

3. 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初, 德国在面临迅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服务性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提出综合性大学培养科学中坚, 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标, 重视应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 都是通过普及应用技术本科以上教育来有效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如英国以能力为重的技术学院、印度的工程与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法国的科技工程学院等, 也都是以技术教育为主、以技能培养为重。通过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以应用型人力资源的优势助推生产技术普及和广泛运用, 激发生产力的巨大活力, 推动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 我国经济社会正面临转型, 政府积极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调整社会产业结构, 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积极适应这一转变, 打通高职教育学制上的瓶颈, 设计好职业教育升级体系, 为转型后的经济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4. 部分地区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条件基本成熟。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迅速提高。在部分发达地区, 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快发展。但这种发展不仅是规模的扩张, 主要是办学层次和水平的提高、办学内涵的提升。目前,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完成了社会生产的工业化, 正在向知识社会大步迈进;很大一大部分地区正在加速工业化, 当然还有相当的地区比较落后。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需要高职教育应有多层次定位, 根据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高职教育的层次, 使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将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的条件。

篇14:家长参与小学教育过程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长;参与

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的条件

1.制度的保障

制度的保障是具體行为得以实现的基础。早在2004年12月1日教育部就颁发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社区教育”,发挥社区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学校与社区之间营建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氛围。

2.理论的探索

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和运作过程都必须要有理论的支撑,家长参与小学教育过程的探索,需要理论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全面考察,细致分析,总结经验,得出规律,给实际作者以及教育管理及行政部门以理论的导向。

3.合作与沟通

在理论的指导下,有了制度的保障,政府的支持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学校的具体实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是具体的实践操作程序,学校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便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如此方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4.资源的运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必须要有具体资源的介入方能使这一良好的意愿得以实现,如:传统的语言交流,发展中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及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如电话、邮件、互联网等。

二、家校合作融入教学教育的优势

1.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家校合作能够最大发挥出教育的功能,孩子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体会到父母和老师为了他们的进步而付出的努力的话,他们会受到更大的鼓舞,并将这种内驱力转换成实际行动,这同时也满足了孩子们爱受到关注的心理特点。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大多采用的都是大班制教学模式,而且一个数学教师往往都是带两个以上的班级,因此,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这也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家长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不仅能够缓解数学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还能够加强亲子关系。

2.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终生受益的良方,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从小建立起来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学生接受教育时间最长的场所,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做出努力。因此,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学方法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二者不可偏废,需要齐头并进、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目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小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生同时学习多个科目,不免会感到课程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学心理,再加上数学教师偏爱现象的出现、父母感情不和、强迫学习以及教师不恰当的批评惩罚、枯燥的授课等诸多家庭和学校的原因,这些都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比如智力低下、成绩差等同样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学习习惯不良

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可以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上课爱讲话、好动、课上不积极课下懒散等。其中很多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培养的,比如,自控能力、注意力的提高等等。具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无法适应课堂要求,总会采取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吸引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四、家长有效参与小学数学教育的途径

1.教师家访

教师家访是加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所以,教师要定时进行家访,跟学生家长说明该生最近一段时间在校的表现以及数学学习情况。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了解该生平时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态,便于和家长共同制定指导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家访之前都要事先和家长沟通,避免唐突,还要做好家访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2.家长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辅导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是针对整个班集体而言的,孩子之间也有差异性,不可能具体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所以教师一般会选择中间取向,尽最大可能平衡好尖子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天平,这也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点。由此,这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师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比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尖子生只希望教师讲解新知识,而后进生则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小学低年级有的孩子生性比较懒惰,则需要家长在家及时监督好孩子每天的作业,让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同样也是家长的事,这早已成为一种共识。家长参与小学教育过程是指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家长与学校、教师间营造出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苏红英.从不同角度解读家长进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6).

篇15:亲子教育的日记:为家长会的思考

晚上检查作业,儿子主动的说我的伴你学错好几题,我一看知道为啥错的,还是马虎,啥时候能改掉你的坏毛病啊?真愁人。

教师点评:一次交马虎,两次交马虎,三次就叫不会,我们不能给孩子定位马虎这个原因,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会了,还不努力了。加油!

篇16:家长亲子日记中的教育反思

今天我又控制不住我自己了,我又一次发了火!今天因为我有事没在家女儿就在她奶奶家吃的午饭!我下午回的家,女儿回到家看见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接弟弟放学俩人在路上又搂又抱得好开心,可好景不长,刚到家不大一会俩人就打了起来,弟弟就哭了,好像是因为争我买的包子,我感冒了身体不舒服心里烦躁,一听见哭就火了对着女儿大吼不是有好几个吗争啥争不愿意吃就别吃了!女儿气哭了说我偏心,做好了饭也不吃饭,爸爸说我你心情不好也不能对着孩子啊,我对女儿说愿妈妈了不该吼你,我也不是偏心你是姐姐应该让弟弟因为弟弟还小是吗?女儿

点点头.然后就去迟饭了!我一定要改正,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能随便打骂孩子了!

教师点评:改变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一起努力改变!

篇17:关于家长教育心得的亲子日记

好,起来去买了菠菜、紫薯、南瓜、胡萝卜,回来用料理机打成泥和面,小时候孩子爱挑食,不喜欢吃蔬菜,所以就给他做成卡通馒头,数字馒头,这样一边吃,还可以一边学习,不知不觉就多吃点。

下午面发了,儿子自己蒸了好多卡通的馒头,还把那些卡通馒头上面装饰了一番,即开发了思维又锻炼了动手能力,等蒸熟之后,吃着自己蒸的馒头吃的更香了,还要给舅舅家的妹妹送去。

教师点评:好用心的妈妈,孩子是幸福的孩子,妈妈是幸福的妈妈,家庭也是幸福的家庭!

篇18:亲子教育的日记:为家长会的思考

一、教育民主化的历程回顾

1. 萌芽期。

中国古代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古代雅典则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理念,之后,夸美纽斯把这种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把所有知识教给所有人”。这种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民主的美好愿望。

2. 形成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争取教育的基本权利,即争取“教育起点平等”权利的时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唤起了人们对教育民主的意识,产生了对教育民主的强烈愿望。马丁·路德则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即每个儿童不分性别、等级接受普及教育。他更关注的是教育实践的民主化。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一个国家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终于在法律上得到了基本的确认,并建立了由国家管理学校教育的体制。但这一时期的教育权利平等还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非事实上的平等,贫困儿童仍然因为经济贫困而无法接受教育。1948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人权宣言》,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废除种族歧视;人人具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教育平等观念的确认。并提出了确保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些具体的内容,包括废除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均等方面的障碍、种族问题、义务教育问题、教育经费问题、双轨制问题等等[1]。这样,教育权利的平等才渐渐进入实质性平等阶段。

3. 自主发展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科尔曼报告”发表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迅速掀起了一股国际性的、新的教育民主化思潮。从空间上看,教育的民主化从一国扩大到多国;从内涵上看,教育的民主化从追求教育起点平等,扩大到教育过程的平等、教育结果的平等,并迅速扩展到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与教学、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管理等方面,这一进程一直延伸到现在。

二、教育民主化的新特点与趋势

“参与”就是介入、参加,它有主动的与被动的参与,表面(形式)的与实质性的参与、直接与间接参与、正规的与非正规(业余)参与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所指的“参与”强调的是所有有关人员对相关事情的介入,包括对该事情的决策、规划、实施、管理、监测、评估等,这种参与不是单方面的、被动的、被给予的、被要求的或受条件驱使的,而是全面的、主动的、自愿的、平等互动的参与。当然这种参与可以是正规的,也可以是非正规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就是指家长主动积极地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包括决策、咨询、制定目标、课程改革、教学组织、教育评价、学校管理等方面,并成为教育改革、发展、评价、管理的主体之一,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一种他们自己的事业。应当指出的是这里的家长参与还包括家长与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参与。

近三十多年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一直是西方国家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可以说,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西方国家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一个趋势[2]由传统的被动参与发展到主动参与,再到合作参与,并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国家的“家长参与”只注重家长在学生学习方面的“参与”,强调家长应辅导好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这种“参与”只是强调家长应配合好学校教育,是一种被动的、有限的“参与”,家长和学校是两股各负其责的教育力量,家长负责家庭教育,学校负责学校教育,学校对家长负责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长渐渐参与到学校的决策、管理层面,他们认为自己是学校组织中的一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在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时,不仅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也会考虑学校的实际困难,并为解决这些困难出谋划策;学校方面也认为家长是学校的重要一分子,学校的事务或决策都愿意主动请求家长参与讨论,家长成为一股学校教育的有生力量,这样家长就不再是外人,而是学校的真正的一员,家长和学校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教育的合力。目前,西方国家又提出让家长之外的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学校教育[3]。家长的“参与权”在不断发展的“参与”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也不断地走向深入、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各国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和完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如1994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强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为重要目标之一;199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六项标准,在这些标准的指导下,全国上下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多方面的探索;2001年美国政府又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进一步强调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4]。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有关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美国汉德森(Henderson)关于家长参与对学生影响的研究[5]戈登(Gordon)和爱普斯坦(Epstein)关于家长参与方式、方法的研究[6]有关影响家长参与因素的研究[7]等等。这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就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与”之所以在西方国家受到如此的重视,并成为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其价值在于:(1)参与可以防止教育权力的过分集中,从而防止教育权利的腐化、腐败或异化。(2)教育是人类社会现象中最复杂的一种现象,要寻找它的规律,单靠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教育家,对于教育现象的解释,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地方。因此,要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获得更多确切的教育知识,就必须有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研究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教育观念、观点和感受,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刻、清晰。(3)更多的人“参与”也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并使决策更具有合理性,为此,有人提出“教育民主化不仅要把更多的教育给更多的人,也要有更多的人参与教育管理”[8]其道理即在此。(4)“参与”还可以培养人们一种共同的教育责任感,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更为广泛的心理和道德基础。

从目前我国的家长参与实际情况,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家长参与情况看,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被动的、低水平的参与阶段。大多数家长只参与孩子在家庭里的教育,他们还只是配合学校搞好教育的一种无足轻重的力量,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中去,家长和学校尚未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家长认为自己只负责孩子回家后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则应当负起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责任和义务,至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与自己毫无关系;学校也简单地认为,家长和学校应担负其责,最多只是把在各自的期间内学生的各种表现通通气,在学校抉择和管理时,根本就没有让家长来参与的意识。因此,学校和家长基本还处于相互挑毛病的层面上,家长不满意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不满意家长对学生的指导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家长连起码的家庭教育都没给孩子,更不用说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了。

三、教育民主化的新思考

1. 家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力量。

世界各国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国家的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教育力量已不能完成这一任务,因此人们必然会去寻求新的教育力量,家长就是他们所寻求到的这样一种力量。长期以来,人们对这股力量耳闻目睹,却视而不见;其潜力巨大,却任其流失。国外多年的研究表明,家长(无论文化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对青少年、儿童在社会、情感、意识和学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有重要影响。如美国西南教育发展实验室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教学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更好,愿意呆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也更加喜欢学校。同时,该报告也得出以下结论:无论家庭的收入和背景如何,只要其家长参与教学,学生更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考试成绩,选修更高水平的课程,超过班级的其他学生,同时圆满地获得学分;按时上学;社交技能更好,改进行为,更好地适应学校;毕业,并且继续中学后教育[9]。研究也表明,家长参与也能提高教师的士气、热情,增强他们的教育责任感、自豪感[10]。由此可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对提高教育质量有非常巨大的潜力。正如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六项标准中总结的:“过去三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家长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孩子的学业成功,积极有效地鼓励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都更有潜力。”[11]西方国家为保证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规定,其出发点就在此。我国对这种教育力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也意识到这股教育力量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但还很不够,与时代对这股力量的呼唤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在观念、制度、实践等各个层面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使家长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2.“家长参与”为解决教育矛盾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新的教育矛盾不断涌现,这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规律,而这些新矛盾的解决就需要新的方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利于化解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自家长方面的阻力。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论是计划、执行,还是考核阶段,若能有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决策,就可以使学校与家长彼此了解,降低学校“黑箱”运作的风险,从而既有利于家长对学校教育实行民主监督,保障学校教育的良性运行,又能通过与家长的及时对话与交流,将家长的合理建议融入学校的决策、措施中,从而减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误解和摩擦;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机构,但不是唯一的机构,家庭也担负着一定的功能,学校要化解教育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也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正如智利在一份全国教育报告中所说的:“教育不仅是专家的工作,而是全体组织起来的人民的工作……(它要求)所有有关部门广泛参加这个工作并为之做出决定”[12]。在人民的这种广泛参与中,集思广益,解决教育的矛盾也就有了更广泛的基础。

3. 家长是新课程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使教育改革的资源更丰富,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教育改革是一项极其耗财的工程,没有充裕的经费很难达到预期成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也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感到教育经费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而很多家长可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专长帮助学校解决一定的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如捐款,设立各种奖学金,更新和增加图书,出面联系各类明星、名人牵头组织各种义演、义卖筹款给学校,从这一方面看,家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同时教育改革也是一项不仅急需大量的教育专业人才,而且也急需大量其他专业人才协助的重大工程。学生家长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他们参与学校的事务或活动,就可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提供可贵的智力资源。

过去,我国一直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由此衍生出集权型的课程行政体制,制定课程计划、编订课程方案都没有给家长留有参与的机会与空间,从而既剥夺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也导致了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果,就必须利用好家长这一重要而宝贵的资源。

4. 家长参与对师范教育的启示。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目标都没有有关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合作的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计划也没有涉及这一内容。但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教育和培训,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只能凭借经验与家长打交道,工作比较盲目;他们没有与家长交流、合作的意识,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的模式,更不知如何去准备、设计、实施和评价家长参与教育的计划,因此,也就不可能对家长提供什么有益的帮助,也不容易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因此,现今的师范教育我们必须要考虑更新教师教育课程,把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与合作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必备内容和教育目标,教师继续教育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5.“家长参与”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理想和目标。我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天的中小学生的家长有95%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关教育子女的教育知识更是缺乏,当他们承担起养育子女的重任时,他们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他们绝大多数在很大程度上采用曾经经历过和接受过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的教育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家长学校)则可提高他们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他们自己的文化修养。

建设和谐社会也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社会目标,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基础和前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有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参与教育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学校更优秀的行为表现、更高的学习级别、更好的测试成绩、持久的成功、更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等等”[13]。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特别是家长与学校、社区的平等合作与交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参与教育的人员自身也会受到相应的教育与影响,从而使自己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杨敏慧.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情况透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0).

[3]http://www.kidsource.com/kidsource/content2/school/involv-ing,parents.htmal

[4]孙孝花.家长参与决策:美国中小学管理的新态势[J].基础教育参考,2005(3).

[5]http://www.eriscsp.org/pages/digests/Teachers-Parents.html.

[6][7]Research and Practicein Parent Involvement: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1(3).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M].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陈剑琦.美国:吸引家长参与教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4(3).

[10][11]杨天平.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六项标准[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

[12]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下一篇:珍爱生命,自救有责。(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