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2024-07-08

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通用6篇)

篇1: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一)

3月6日上午9点,**区交通局党总支在局二楼会议室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班子成员及各股室站办、二级单位负责人分别就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28项具体规定和我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26项具体规定;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之风和奢靡之风;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委常委会、区委常委会作风建设;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展开座谈。并通过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网络征询等形式,向服务对象、群众、党外人士等征求意见建议,共征集意见和建议131条,经梳理汇总为46条,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委、区委常委会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1、民生方面:

(1)、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还不平衡,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国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应逐步加大打造诚信政府力度,如现在政府欠债逐年增加,应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

(2)、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公共财政资金要多向民生倾斜,在公路建设领域要加大对**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城乡居民出行环境,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3)、加快公交改革步伐和力度,进一步拓展优化公交线路布局,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解决公交公益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形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格局。

(4)、统筹安排城乡建设投资,着力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升级改造,有效提升通乡通村干线公路服务品质。

2、经济方面:

(1)、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高税收、高就业的企业,同时做好对税收、就业岗位多的企业的扶持工作,解决财政、就业困难的问题。

(2)、依托地域优势,以地域优势创造经济优势,推动本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特色农畜牧业和传统农业的深细加工,做大做强河套地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工业领域项目建设要加大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节能减排、生态影响的研究,要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考量。

3、“四风”方面:

(1)、“四风”方面总体改进非常好,能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维护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项具体规定,市委26项具体规定执行落实到位。

(2)、减少形象工程财政开支,注重调查研究成果,个别服务功能不大的工程建设要避免修建,以免造成资金紧张。加强公益性事业投入,提高群众对公共财政的享有程度。

(3)、在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访贫问苦、排忧解难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建议建议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落到实处,让大家看到社会风气的好转、机关作风的进一步改善,切实解决群众难题,为群众办实事,能让群众感受到变化,得到实惠。

(4)、进一步解决“文山会海”问题。改进会风,统筹安排各类会议,能合并的会议集中时间合并召开;改进文风,对下发的文件数量要控制,内容要严谨务实,避免照搬照抄、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4、其他方面: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为建立地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对交通局机关“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

1、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1)、学习要有的放矢,注重实效,针对性要强,不流于形式。

(2)、多调查,多研究,加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措施。

(3)、在学习过程中建议领导多带头辅导,亲自带领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相关业务知识,把领导干部亲自讲课,以自身理解与认识和干部交流学习的形式常态化。

(4)、减少不必要的会议,解决“文山会海”问题,提高效率。

(5)、自觉学习程度不够,落实工作主动性欠缺,希望增强行动的自觉性。

2、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1)、主动与群众沟通程度不够,有在岗不尽责倾向,遵守党的纪律方面存在松懈思想。建议深入基层,多听多学习,要到实地了解情况,拿出有效方案解决问题,绝不拖延时间,推诿扯皮。

(2)倾听基层意见不够,深入调研不足,对待群众诉求不够上心,建议加强这些方面的改进和落实,一个月或一个星期组织一次下基层锻炼活动。

(3)、深入基层不够,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建议深入群众中了解情况,与群众面对面,了解群众真实想法,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务求实效,确保为民服务的方向和道路正确前行

(4)、各分管领导要和分管单位间及时沟通,开诚布公……

3、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1)、存在能少管的不愿多管,绕着问题走的弊端。建议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彻底摒弃工作中拿轻拈重、回避矛盾、问题、难题的弊病。

(2)、存在上班时间行为懒散、对待工作得过且过、进取心不足、工作没有积极性现象,建议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坚定思想信念,端正态度,多学先进典型,进一步改进并提高服务群众的愿望和能力。

(3)、建议领导干部不搞特殊,不公车私用。

(4)、要防止享乐主义倾向,加强学习教育,注重中央八项规定及自治区、市委各项具体规定的贯彻落实。

4、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建议进一步厉行节约,从小节抓起,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三、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28项具体规定和我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26项规定的意见建议。

1、希望领导能够进一步深入一线,到工作开展困难多,情况复杂的地方调研,多搞一些目的性强,主题明确的调研,解决实际困难。在密切联系群众上多下功夫,多深入群众底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认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忌搞形式主义。

2、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浪费,从小事做起,节约办公资源,提倡节水节电。

3、希望在实践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浪费、杜绝公车私用方面带头廉洁自律、在以身作则,起到领导带头示范表率作用,践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监管力度,严禁公车私用、公款浪费。

4、要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学习,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树立典型。正确领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项具体规定、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26项规定重大意义,并加大新闻报道力度,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及时准确报道出去,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5、严格要求,有错必究,对违反规定者重罚重处,决不姑息。

6、认真学习理解各项制度,把规定与实际工作对接,在工作中查找不足,进行整改。深入乡镇村组开展调研,和服务对象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寻找工作中需要改进的作风方面的问题。

四、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常态化,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听取意见建议要走出去、沉下去,听真话;查找问题要结合实际,切中要害,见真章,整改落实要上下联动,建章立制动真格,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5、学习要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让干部职工切实理解所学内容,不要“人云亦云、不知所云”。

6、要更加注重“四风”问题,避免教育实践活动一结束,“四风”问题依旧出现甚至反弹,要长期坚持“四风”整改,彻底改变机关不良作风。

7、希望以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重点解决干部职工“慵懒慢贪、擅离职守、主动服务群众不够、干好干坏一个样、少干多干无差别,干得多嫉恨,不干工作令人羡慕”的问题。在执行制度上体现奖勤罚懒理念。

8、多听取个人想法,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为以后的工作做好计划安排。

9、每年的建设项目多听取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意见,到项目所在地实地调查研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结合学教活动经常深入联系点,解决群众提出的实际困难。

10、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制度管人,特别是工程建设相关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实现科学化、正规化管理。

11、理论联系实际,从办公室走出去,让干部职工亲身体验群众的辛苦。

12、统一认识、带头践行,认真查摆问题,改进工作作风,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

13、把学教活动的成果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

14、提高社会管理的好办法好措施,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存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篇2: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要紧密结合实际,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让群众看到变化、看到成效。对学习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已经反映、查找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落实责任,立说立行,马上整改。要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学校党委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七项清理”工作,能改的立即改,不能立即改的要作出说明和答复,让群众看到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真查真改的态度 ,感受到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 和举措要正确处理好教育实践活动和本职工作的关系,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推动新学期 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顺利进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充分展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要针对“四风”问题,立规矩、建制度,从源头上防治作风不正、不实、不廉的问题。要对学校层面有关制度继续进行完善,重点做好学院层面制度“废、改、立”的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研究出台一些加强作风建设的具体制度和规定。

篇3: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主要根据JA中国20年以来在中小学针对创新、创业开展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课程实践和国际国内竞赛活动, 进行的经验总结、教学内容反思和教育方法探索, 进而引发对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特别是在中小学生创新精神, 知识探究和问题解决方案, 以及青少年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培养的有益讨论。

一、中国目前教育界创新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之分析

当前困扰中国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发展中国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发现和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青年人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持续稳定具有高度重要的意义。2009年9月4日,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既严肃指出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又明确指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温家宝说:“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 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 给他汇报科技工作, 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 他说你们做的都很好, 我都赞成。然后, 他转过话题就说,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学校在培养有创造力的、具备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方面亟待提高。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第一, 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自由的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惟,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 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3]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惟”, 要有方式——“注重启发式教育”, “互动式教育”, 要有环境——“创造自由的环境”, “小组讨论”, 要有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为主的”教育方式。

不仅仅是中国的领导人, 而且中国的一些学者也意识到了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这一深刻问题, 在一篇题名为《四大因素扼杀中国人创造力》的文章中, 香港城市大学的岳晓东博士指出了扼杀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四大因素是“思维标准化, 知识无活力化, 发散思维发展受阻, 以及创新知识非凡化”。[4]

那么中国教育中影响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孕育培养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在此试举影响中国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三点因素:第一, 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第二, 评估概念相对狭窄, 评估主体相对单一。第三, 缺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机制。

首先, 就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来说, 在当前标准化考试和应试教育作为升学和继续深造几乎可以说是唯一标准的范式下, 教师直接教学 (Direct instruction) , 学生被动学习也就成为了最为行之有效的应对标准化考试的策略。为了应对标准化考试以及与此同时伴随的升学和就业的压力, 各个阶段的考生在夜以继日地辛勤地准备着, 课堂的学习似乎都是为了升学考试所服务的。老师授课的目标和方法也几乎纯粹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应付考试而设置的。长此以往, 学生的创造力思想的发掘, 想象力空间的开放, 在高考“指挥棒”或者各种考试“魔力指挥棒”的阴霾下, 这些已经被排挤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

其次, 就评估方式而言, 教育界对多元化评估方式的存在已经并不陌生。但是具体实施起来, 当前采取的对学生的主流评估形式仍然是以终结性的评价为主 (Summative Evaluation)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的一个阶段学习效果进行结论性的判断和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学校教授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其评价的方式通常是通过阶段性考试的形式得以实现, 如期中、期末考试和高考等。终结性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过程的评估, 并且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情感以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从而缺失了一个给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机会。结论性的评估并不能发现适时的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从而遮蔽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和个体智能的开发。

第三,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教育界深刻反思当前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困惑。刘彭芝认为:拔尖创新人才一般都不是面面俱到的人才, 而是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特长的人才, 培养这样的人才, 与现行的高考制度的确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高考制度不改革, 拔尖创新人才的出路问题不解决, 从普遍意义上讲,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就难以有大动作。[5]由此看来, 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 特别是高考推动下的高强度、有明确针对性的备考式学习与培养杰出人才路径似乎是相悖的。

二、JA课程和活动所赋予的创新内涵

JA (Junior Achievement) 创立于1919年, 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青少年职业、创业和理财教育的非营利教育机构。截止到2013年, JA在全球121个国家开展公益教育课程及活动, 每年影响到上千万的学生。经过近百年的努力, JA形成了集学习、体验和实践为一体的开放式教育平台, 获得了全球教育界和工商界的广泛认可。

JA中国成立于1993年, 20年以来, JA中国在引进JA全球的国际课程这一过程中针对国际课程本土化这一庞大而且繁杂的工作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并且最终开发出了适应中国国情以及匹配中国青少年认知程度的教育课程、活动及实践平台。JA通过与工商界和教育界合作, 在大、中、小学开展一系列教育项目, 通过志愿者和教师的授课, 帮助学生提升就业准备、创新创业、金融理财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品格、创造力和领导力的人才。具体而言, JA中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大、中、小学生开发系统性的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致力于提高青少年在就业准备、创新创业、金融理财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素质, 培养他们的品格、创造力和领导力, 激励和帮助他们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成功。

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 JA中国一直致力于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有效地推行体验式、互动式、小组讨论式以及探究式的教学理念。在JA的创业课堂中, 志愿者老师或者学校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发现需求并且启发和开悟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在这样的教学范式下, 学生能够从一些独特的想法出发, 看到一个远景, 对这个远景充满激情, 并怀着坚定的信心通过制定战略来把远景变成现实, 能够承担风险, 评估成本和市场需求, 并吸引一批有热情的跟随者加入团队。这些商业实战模拟提供了让创意种子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为中国青少年未来开创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头脑风暴、资源优化整合等方式积极打破常规思路, 实现最佳的产品方案和营销思路。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育发展培养模式, 我们应当尽快地通过建立和发展“创新教育”模式来培养出大批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 从而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紧迫需要。

三、JA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解和贡献

在中国的课堂里, 应试教育这根无形指挥棒仍然决定了灌输和填鸭为主的教育形式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当前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改革大声疾呼的过程中, 创新人才培养似乎显得尤为迫切。针对创新人才发展以及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那么从内容到教学设计都有独特性的JA究竟能够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什么启示和贡献呢?

(一) JA教学内容和活动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贡献

1. 课程的维度紧贴创新主题

JA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创造力以及领导力。这与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JA中国为大学、中学、小学设计的针对创新创业、就业准备、金融理财、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的教育内容, 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良好补充,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标准化考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扼杀的遗憾。JA中国为学生们提供了多元化、多视角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经济类商业类课程, 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课程以及活动中展现的领导力和实现对学生优秀的品格培养。这些课程活动的设置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和思路。系统化地接受JA课程可以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预期。

2. 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对来源于生活知识的拓展, 对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对社会关注问题创新型解决方案的探索构成了JA课程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

JA以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体验式、协助式学习等多样学习方法, 将教育理念转化为行为, 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JA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很好地诠释了“钱学森之问”并且给出了明确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JA课程将学生身边的事情有机地和课程结合到了一起, 学生有机会经历理论 (故事) -实践 (包含游戏) -再理论-再实践 (组建虚拟公司等) 这样一个学习探索过程。例如,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员翁亚斌认为:“JA小学课程以‘贸易’‘职业’‘城市发展’等内容特有的先天优势, 使课程知识、技能贴近生活, 能够直接应用于生活。例如OW课程不仅相关案例内容均取材于真实生活, 还为每一个活动设计了‘生活技能’环节。在每次新授课后, 要求学生收集至少一则与新授知识解释、发现生活中的现象, 体验课程知识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的设计准则。”[6]

3. 全球的平台下开展的创新类比赛促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

随着中国和世界的接触愈加频繁和密切,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 融入了多元的文化圈;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参与了国际市场竞争, 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新的国际形势使得培养有全球竞争力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JA整合优秀教育资源, 借鉴国际前沿的教育标准和规范设计本土课程, 并搭建开放的全球化教育平台, 为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创造与跨国企业、国际教育机构、专家和各国青少年学生充分互动沟通的机会。通过访问、交流、体验、竞赛等丰富灵活的国际项目, 打造青少年的全球视野、国际竞争力和包容力;帮助他们在不远的将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最终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商业人才。

(二) JA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特色

1. 教学方法促进悟性思维的发展

形象思维和悟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被认为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可以起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悟性思维作用的。这对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同于中国课堂中较为普遍的老师主导的直接教学方式 (Direct Instruction) , JA课堂的老师是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在JA中国的课堂里, 我们可以随处看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方式、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等。学生不再是课堂中的“小哑巴”, 老师也不是像存钱一样把信息“存”到学生的大脑里面。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的讨论、反思、总结、归纳去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鼓励学生的思维走出教室, 从更开放的视角、更贴近实际的角度去提出自己有洞见的想法。学生们给予的答案哪怕听起来很荒谬, 老师也会给予最大的鼓励。在这样的课堂里, 学生的求知欲、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游戏式的体验活动、小组合作、比赛等方式充分得到了释放。

2.“职场直通车”促进实践能力发展

JA中国更进一步, 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课堂的理解和认识, 突破性地将课堂“搬进”企业。青少年学生从而有机会走进世界500强企业, 近距离地深入观察、了解职场生活、企业运作, 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体验、实践, 积极思考和探索真正适合自己、有益社会的发展方向。

3. 教育者的多样性身份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

在JA的课堂里, 除了学校教师授课以外, 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以看到, 这也构成了JA课堂靓丽的风景线。来自外企、国企和民企的志愿者, 加上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同于学校教师授课的体验, 他们将创新精神和在企业工作中不断践行、以及突破自我的勇气带到了课堂里。这也给予学生们去不断挑战自我, 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学生也在课堂上获得了难得的锻炼机会。

4. JA采用的多元化评估方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育评估也越来越清晰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育评价改革, 其目的是对传统重分数轻技能、多指责少表扬、重灌输轻启发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以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过程。”[7]

上过JA课程的人可能知道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在JA课堂几乎是绝迹的。那么JA的评估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JA有机地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JA的多样化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 评估对象多元化。在大、中、小学各个阶段, JA课程的所有参与人都需要参与到评估中。例如:学生需要填写课前和课后问卷, 授课老师需要填写课后问卷调查。在学生上完JA课程的半年后, JA通常还会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去发现JA课程能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持续促进的作用, 例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问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学生是否通过课程发展了能力, 同时也为更好地改进课程质量、提高教师授课质量提供良好的借鉴。

第二个维度是“档案袋”评估方法的充分推行。“档案袋”式的评价方式不仅仅看重的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 更加看重的是学生长期的行为变化。JA课程中所推行的“档案袋”评估方式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各种挑战赛等活动展现出的学习成就。例如, 小组展示是JA课程中常用的评价方式。在学期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一项任务, 比如设计一个绿色产品,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展示。要完成这个任务, 就必须用到这个课程中习得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否则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在展示时, 可以看到学生们是如何进行小组协作的、如何进行沟通表达的等诸多方面, 而这些在终结性的评价例如纸笔测试中是无法较好呈现的。学生通过“档案袋”评估方式, 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知识获取的习惯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课内课外习得的知识转化成实践。

5. 创新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帮助同学的同时, JA提供的一系列的教师培训和交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老师在课内课外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加开阔的全球视野和有效的教育理念, 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界的整体水平。JA中国在教师培训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雄厚的专业基础, 每个学期都会对负责JA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此外, JA搭建的平台营造了校企互访的机会, 学校教师有机会走进企业真正了解企业的运营。这一举措大大的促进了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理解和发展的指导, 使得原本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职业见习日”。

四、JA课程和活动的阶段性成果

JA中国自1993年成立至今, 受益的学生累计已达3733142人, 累计参加的志愿者人数达到48638人。仅2011—2012学年, 就有12727名教师参加了JA课程和相关活动。JA把学生、老师和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紧密联系工商界和教育界, JA组织的课程和各项国内、国际比赛活动使学生、学校教师和企业志愿者在一个互动的舞台上各自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得互动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堂中得到具体呈现;促进学生创新技能和方法的习得。通过它们去点燃青少年内心创意的火花, 赋予他们难得的机会去拓展、展示各自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进而产生创意的成果。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学生、志愿者和学校老师都发展、提升了各自的创新能力。下面将从课程类活动、竞赛类活动、教材开发等方面分别摘取若干例讨论JA中国在培养、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 课程类:

(1) 小学课程——《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城市》讨论了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和职业机会。该课程为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设计, 包含了9个主题活动。从经济的视角出发, 向学生介绍构成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 并通过对城市的交通设施、水资源状况和垃圾处理问题的探讨, 鼓励学生模拟经营环保产品, 启发他们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课程的最后一个主题是关于绿色产品商店:学生将依据3R原则 (减量化Reducing, 再利用Reusing, 和再循环Recycling) 模拟设计出一款具有环保特点的“绿色产品”, 并为这款产品制定销售策略和展示这些商品如何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提升学生学习视点方面,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员翁亚斌认为:“JA小学段课程创造性地将经济全球化、城市与职业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小学中高年级课程。”就教学内容而言, 上海江宁学校老师秦玥认为:“《我们的城市》教学内容丰富、新颖, 为学生搭起了一座连接课本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

JA会对在学校开展的课程进行严格的课程追踪和评估, 通过大量的课访发现, 《我们的城市》课堂里完全找不到枯燥的死记硬背的课堂影子。在这样的课堂能够找到的是孩子们的热情, 对新知识的渴求和充满想象力的探究。也许更为重要的是, 孩子们的“玩性”在这样的课堂里得到了重新找回和释放。

(2) 中学课程——《学生公司》

《学生公司》课程是JA全球历史悠久的一个课程。它通过由学生组建一家公司, 在运营、管理公司过程中向学生教授关于把握机会、承担责任等知识。学生可以高枕无忧地在“水中畅游”。学生在组建公司这一过程中, 需要撰写商业计划书, 运营项目和团队, 销售股票, 制作产品并且在所在的社区进行销售。学生可以学习到书本以外关于创业、创新的内容, 激发创新精神, 发展企业家精神, 培养商业和创业意识。

(二) 赛事类:

JA中国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阶段开展和课程相关联的创新创业赛事。各种赛事,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循环往复的;学生完成课程赛事的那一天, 往往意味着不是终点, 而恰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挑战的开始。学生们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拓展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在课程中组建的团队或者制作的绿色产品都可以成为学生公司大赛/绿色创新挑战赛的一分子。

社会创新挑战赛:

以JA中国发起中国中学生积极参与JA和惠普公司联合举办的全球社会创新挑战赛为例。该项赛事于2011年由JA欧洲与全球合作伙伴惠普公司共同发起, 2013年由全球19个国家共同参与, 将有万名高中生通过社会创新相关的案例研究、在线测试、商业计划撰写等方式参与这一教育项目并从中受益。JA社会创新挑战赛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虚拟形式与面对面形式混合指导的教育性创举, 前两年的比赛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十几个国家千余所学校的3万余名学生和超过200名惠普员工积极参与其中。2013年比赛自3月启动至今, 经过初赛、复赛, 最终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西安和芜湖7地的10支团队从全国150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 进入中国区决赛。比赛中, 10支参赛团队分别展示了自己的社会创新商业计划:绝症患儿、食品安全、黑板粉尘、走失人口和孕妇等。在2012年该项赛事中, 在JA“社会创新挑战赛”全球总决赛中, 代表中国赛区的中国人大附属中Flower团队荣获亚军。Flower团队针对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空巢老人”因无子女陪伴而产生精神压力这一问题, 在高中生群体中招募志愿者, 采用结对形式来陪伴“空巢老人”聊天, 并记录下老人的生活故事, 为老人制作属于他们的“传记”, 以此来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 在沟通过程中学生也能收获老人的生活经验并提升沟通技巧, 二者实现双赢。

(三) 课程开发活动:

1. JA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课程

北京玉渊潭中学校长高淑英认为:“JA课程从内容到教学设计都有独特性, 如何将这种独特性有效地传递给教育部门、学校、教师, 是JA中国仍然面对的挑战, 通过更积极地参与校本课程的论坛或会议, 让更多的学校接触和了解JA课程设计的思想、背景和实施的逻辑。还可以与国内教育研究机构合作, 在课程材料上更贴近国内教师的背景和需要”。[8]为了秉承发展学生品格、创造力以及领导力的宗旨, JA中国积极地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合作, 就现有教材进行进一步做细化、本土化修订、改造和提升。JA课程逐步引进北京市地方课程的举措, 也是本着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JA课程中受益的原则。引入地方课程的JA教材将会通过其教学内容的国际性、教学形式的领先性和教育者的身份多样性, 革命性地改变中小学课堂, 发展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的理解能力和成为有国际化素养的人才。当前阶段《我们的城市》已经通过了地方教材的编写审查, 2013年秋季就将纳入北京地方课程体系, 预计有8万名小学生将会参加这个课程。

2. JA开发创新课程:

JA不遗余力地开发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创新课程。该课程由JA研编中心的外籍专家开发, 通过有效地借鉴国外创新教育课程先进理念和深刻考量中国的创新教育发展现状, 极具针对性地发展中国学生的创新潜质。

通过互动式工作坊活动, 学生将在志愿者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解创新的4个步骤:

(1) 体会: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

(2) 构思:从已有的案例、工具和方法中寻找灵感。

(3) 尝试:在不断的实验和错误中得到新的想法。

(4) 反馈:从用户的使用中收集反馈并完善产品。

在了解以上4个创新步骤的基础后, 学生一步一步地设计并制作他们的创新产品——例如利用现有技术提出如何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解决方法。在设计创新产品的过程中, 学生将体验创新的过程, 体会产品设计的创新思维, 掌握问题解决的创新步骤, 最终亲手实践创新方案。在创新工作坊中, 学生将更清晰地理解创新的含义, 激发创新的潜能, 学习创新实践的步骤, 强化创新创造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 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明白他们有创新的能力, 创新就在身边。

五、尾声

JA中国通过长期对JA课程和活动跟踪观察, 志愿者通过课堂的教授、与学生们的互动、给同学们的启发, 对在青少年创意火花的点燃和创造力的激发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发展青少年的创新创业能力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凭借着JA每一天点滴的努力, JA会影响到更多的孩子, 最终使整个社会受益。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中国教育也面临变革。当前中国教育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型时期, 面临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 需要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全面激活教育能量, 以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JA中国运用全球领先的国际课程、项目与比赛资源, 提供工商、教育与国际一体的创新教育服务平台, 帮助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更好结合, 促进中外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使学校的课程与项目具有国际性与领先性, 使中国学生能在全球的平台上参与学习与竞争,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附录1:JA项目评估内容

一、课程本身评估

1.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课程教案容易使用, 教学活动容易操作;

3.课程辅助材料齐全。

二、学生评估

1.宏观目标:学生发展了品格, 创造力, 和领导力/就业准备, 金融理财, 可持续发展, 创新创业。

1)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课后作业得到体现 (如果有的话) ;

3) 在问卷中也可以涉及到相关的问题;

4) 组织的竞赛, 比如生活的准则, 绘画比赛,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学生创造力和品格的展示。

2.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1) 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2) 出勤率很高;

3) 上课讨论气氛热烈。

3.学生的收获:

1) 学生知道这门课的一些基本的主要概念;

2) 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

3) 知识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拓宽;知识面的开拓;

4) 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 就事业起航一课来说, 学生知道了如何更好地撰写简历, 应对面试。

三、志愿者老师和其他授课老师评估

1.老师对这门课本身的兴趣:

1) 老师授课很热情;

2) 对课程内容很感兴趣;

3) 志愿者老师有责任心, 按时来上课。

2.老师对课程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1) 具备讲授该门课程必有的知识;

2) 备课充分:课件准备很充分翔实;

3) 授课时思路清晰:对整个课程的脉络把握清晰。

3.老师的教学方法:

1)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 在课堂中使用较好的例子鼓励和启发学生的思考;

3) 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给予支持;

4) 在上课开始就阐明课程目标和主题;

5) 表达是否流畅;

6) 和学生的互动充分合理;

7) 课堂的节奏把握得很好;

8)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9) 采取非灌输的教学策略。

4.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1) 对学生的学习进展的关注;

2) 课后和学生的互动。

四、组织工作、后勤保障方面的评价

1.活动组织人员能否及时和老师、志愿者沟通授课情况;

2.技术支持;

3.合理协调志愿者的时间;

4.协调安排教室、场地等;

5.尽量为志愿者提供可能需要的, 但是他们无法准备到的一些课件;

6.足够的教学设备:例如投影仪、电视、电脑等等;

7.场地和教室保证:班级会不会过于拥挤, 学生人数过多。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2][3]新华社.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来源:http://www.gov.cn/ldhd/2009-10/11/content_1436183.htm.

[4]董毅然.四大因素扼杀中国人创造力, 北京科技报, 24-25版, 2005.

[5]刘彭芝.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实践。中国教育新闻网.来源:http://www.jyb.cn/china/gnxw/201112/t20111209_468619.html.

[6]翁亚斌.学校眼中的JA小学课程[J].激励 (教育版) , 2012年, 第一期:12-13页.

[7]岳大鹏, 杨洁.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浅析档案袋评价法与PISA评价法的研究对比[J].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8月刊:3-6页.

篇4: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中心问题 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70

教学改革有两个中心问题。首先,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没有变化,改来改去是改技术细节,没有抓到要害。第二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两个问题都是教育部的领导提出来的,我们都赞成,都拥护。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教师那怕在一两个问题上能想出办法有所改进,这就很了不起。全国那么多教师,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再相互交流的话,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就会显著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内容的改革经常是要深思熟虑的,而且要反复实验,不行再改。

经常一项改革措施要经过几年才成熟。未必一个地方改了合适,对其地方也合适。这个东西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逐渐积累,绝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可以完成的。说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很多东西是今天你觉得不错了,将来你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满意了,觉得还可以改。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所谓教学交流,我们认为,你光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实。所以这几年我们多次搞教学经验交流有一条,请报告你教学实践的效果,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落实在你的课程上,落实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的经验,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难。空谈一些课程应该体现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则,是意义不大的。

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也就是当前问题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感受,感觉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着重、着眼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学校恐怕永远要传授知识。人类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迅速,应使年轻一代尽快地学好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当然得依靠学校。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问题是怎样传授。脱离了知识,素质的培养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有内容。

当然,对知识点我们要分析、要精选,讲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识。不同的时代知识点有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单纯地考虑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學到什么定律,会解那一类的习题。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后,他们在科学素质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这个地区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差,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地提高,就是成绩。有些重点中学原来学生入学的基础很好,那你就让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没了人才。

一、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确切的术语。我想可以说得稍微确切一点,这就是“用大量题海的操练,来对付高考,提高升学率。”你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升学率自然会提高。可也不绝对。以高考命题为纲,用操练来提高升学率,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它确实可能使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一些。不过这种提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条件反射式作题,将学生的分数硬拔上去。但总的来说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二、关于教学改革

与国外某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比,就能够看出,教学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赏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杨先生在中国念的中学、大学、读的研究生,得了硕士学位。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得到了博士学位。他科学研究做得很好,得到诺贝尔奖。他对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的教育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且是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各自的缺点克服,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一般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没有讲前面,绝不会跳到后面去。

需要讲新的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来,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技能。我们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题对付考试上,比美国孩子厉害多了。中国人最善于考试,缺点是什么呢?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造意识。这个东西到了高层次就成问题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一点,他离不开老师。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老师没教过的他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创造,做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时,就无计可施了。所谓创造,就是书上没写过、前人没作过、老师也没有讲过的事,就敢于去试试看。已经成熟了的东西,中国学生非常熟练。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的东西,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方面很善长。

篇5: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篇一: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就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要创新活动载体。注重从本地本单位实际出发,创新活动载体,设计服务项目,丰富活动内涵,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活动带来的成效惠及广大群众。

二是要强化群众参与。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群众的切身感受和满意度如何。要坚持开门搞活动,既要注重吸纳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也要把握好群众参与的度,树立正确的活动导向,真正达到教育干部、教育群众的目的。

三是要深入查摆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活动中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护短、不遮掩,确保查得深、摆得准,不回避矛盾。对查出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便于操作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限期进行整改,使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和触动。

四是要突出活动重点。要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重点,通过抓一把手、一把手抓,逐级动员、层层发动,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解决党性观念、廉洁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是要紧扣中心工作。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抓项目、抓发展、抓执行、抓落实的能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六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把主题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

篇二: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1、设计求真务实的载体。全面总结机场集团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以推广和深化,应用到即将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

2、坚持开门搞活动的原则。坚持开门搞活动、开门抓教育、开门促整改,活动开始前要广泛开展调研,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要邀请群众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及时将开展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向群众公布,主动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要采取群众代表测评和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进行满意度测评。

3、突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全体党员干部,应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通过逐级动员、层层发动,促使全体党员切实行动起来,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解决党性观念、廉洁从政、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4、抓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的结合。按照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给予加强,通过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推进各项事业的进步。

5、做好制度体系的健全工作。要把解决问题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期保证制度运行并发挥预期作用的制度体系,推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要给基层党组织留足创新的空间,不搞一刀切,在基本精神指导下鼓励、支持基层探索创新。

6、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活动中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会议的透明度、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务必使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和触动,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7、要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把主题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

8、以身作则,切实树立“服务群众”精神。在工作中注意找准个人位置,摆正同志关系,维护班子团结,置身于党的领导和群众监督之下。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密切联系,谦让有序。

9、出台更多更好的惠民、利民、爱民和让民政策、举措。要对群众反映的损害和侵占其利益、为官不廉不正的人和事、为民不求真务实的问题,积极回应,严肃查处,切实提升党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10、各级组织应以理想信仰和宗旨意识的学习教育为侧重点,贴近时代、创新方式,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真正让党务工作者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

11、要抓好学习。各级基层事务性多,学习应该放在第一位,要学习政策、理论、>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要分专题学,组织讨论学,开展警示教育学。

12、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现在领导干部真正沉入到基层比较少,对此,这次活动要拿出硬措施和硬办法,让领导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了解基层真实情况,突出解决问题和困难。

13、要严格民主集中制度。重大决策要集体决定,不搞一言堂。

14、要抓好宣传系统的活动开展。要发挥部门优势和战线优势,把活动形成声势,培植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活动更好推进。

篇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三条意见和建议

1、全面提高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认识是否到位。一要总体把握活动的主要内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务实”就是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把工作落到实处。“清廉”就是要严明纪律,树牢正气。二要深化学习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联系党的宗旨、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党的奋斗目标进行教育宣传,真正触及思想、触及问题,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化解“四种危险”的现实需要,是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三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目前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增进活动开展的共识,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

2、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主要内容,突出实践性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3、建立为民长效机制。注重建设长效机制,是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探索规律、建立健全机制,取得更多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一是要把集中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坚持下去,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建议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健全办实事、解难题、暖民心的督查考评机制,健全结对帮扶促发展长效机制,使活动常态长效。二是要抓好机制制度的落实,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中人和事的调度与督查,实行挂号销号、定期通报,限期整改等制度,提升为民实效,防止机制建而不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篇四: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重庆市渝北区两路街道工作委员会 王婉莉

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党的纯洁性。二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坚守党的生命线。三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中国梦”的构想化为现实。

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四方面问题”

1、形式主义,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追求形式、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

2、官僚主义,群众最不满意的是脱离群众,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缺少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搞一言堂,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

3、享乐主义,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

4、奢靡之风,群众深恶痛绝是以权谋私、铺张浪费、腐化堕落。一些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

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思想理论、法律法规的培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员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引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的意识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三是教育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树立公仆意识,筑牢宗旨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

(二)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各个行业和部门,不等不靠,提前谋划,自觉对照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把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两手抓,两不误,切实扭转一些党员干部不办事、虚办事、假办事、办假事和久拖不办的官僚作风,严厉抨击那些形式主义、好人主义以及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要大力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群众纪律,严肃整顿那些欺上瞒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自由散漫现象。要通过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真正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真正实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动效果,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亲民爱民的干部队伍,重塑人民信任和拥护的公仆形象。同时,也要对群众反映的损害和侵占其利益、为官不廉不正的人和事、为民不求真务实的问题,积极回应,严肃查处,切实提升党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三)深入基层,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要邀请群众参与,做到群众放心说,干部认真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搞好联帮带,为群众办实事、难事。

(四)以清廉的作风为民造福。一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心中始终要铭记,共产党的官是人民公仆。二是要正确行使权力,摆正权与责的关系,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群众谋福利,而不能成为谋取个人好处的资本。三是要正确对待名利,摆正名与利的关系,把一切心思和精力用在为党工作为民尽责上,做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做廉洁自律的模范。

(五)建立健全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机制,要继续坚持党员干部大下访、蹲点办公、群众接待日等有效的工作制度。要深化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坚持经常性走访,关注基层群众的现实需要。二是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回应社会关切,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决防止和纠正极少数基层干部作风粗暴、办事不公、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问题。要拓宽党风廉政建设的参与渠道,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加强运用监督成果,把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四是建立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同级班子成员相互监督责任制,强化党内监督;通过设置意见箱、公开承诺、公布热线电话等方式,自觉接受外部监督,为群众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提供方便,强化社会监督。

四、结论

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大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仔细揣摩,深刻领会,吃准吃透精神,只有坚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强化党的群众路线,才会使我们党具有更加广泛、深厚和可靠的群众基础,才会使中国梦之路更加顺畅、更加宽阔。

篇五:对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把主题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

要紧密结合实际,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让群众看到变化、看到成效。对学习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已经反映、查找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落实责任,立说立行,马上整改。要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学校党委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七项清理”工作,能改的立即改,不能立即改的要作出说明和答复,让群众看到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真查真改的态度,感受到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举措要正确处理好教育实践活动和本职工作的关系,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推动新学期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顺利进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充分展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要针对“四风”问题,立规矩、建制度,从源头上防治作风不正、不实、不廉的问题。要对学校层面有关制度继续进行完善,重点做好学院层面制度“废、改、立”的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研究出台一些加强作风建设的具体制度和规定。

篇6: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近日学习了《中共盐城市城南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聚焦作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照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应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要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剖析原因,改正缺点、端正行为,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结合教师自身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质。存在个人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不够的问题,不太注重学习各项专业知识,集体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和业务学习都能积极参加,但平时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不够系统,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夯实评课过程,提升教研质量。在评课中,参与评课的热情不高,怕说、不说,不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把自己当着旁观者看待,缺乏主人翁的意识。或有时走过场,看成完成任务式的,做个样子,说说好话,皆大欢喜。

3、参观研讨,提升班级活动特色。因为在学校代伙,绝大多数学生的在校时间很长,加上疏于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指导安排,现在对学生而言,课间活动简直是画地为牢,在室内有限的空间里,他们干 1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史下一篇:参观活动经验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