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2024-07-13

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

篇1: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4四季

教材内容分析

《四季》这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明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鲜明,便于学生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有趣的游戏、美丽的图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内化、适度的延伸中,学生字、学语言、学诗歌,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会仿照课文的句式练习表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进行语言表达,感受四季的美丽,热爱大自然。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角色面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四季》这篇课文,知道了大自然妈妈有四位美丽可爱的女儿,她们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春,夏,秋,冬)真不错,大自然的四个女儿各有各的本领,大女儿春天可以让草儿变绿,花儿变红,二女儿夏天可以让天气变得很热,三女儿秋天可以让庄家丰收,可以让沉甸甸的水果挂满枝头,四女儿冬天还可以一夜之间让世界变得雪白。这四位女儿,人们统称“四季”。(板书课题:四季)

师: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首描写四季的儿歌。想要把儿歌读通顺,读流利,一定要认识生字宝宝。瞧,张老师把生字宝宝请上了大屏幕,你们会读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

2、齐读(顺序读、不按顺序读)、开火车读。

3、去拼音读——男女生比赛。(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4、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这么棒的表现,果园里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忙摘苹果,你们愿意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小朋友们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现在他们回到课文里,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看看大自然的四个女儿长什么样子吧,请打开书本60页。

1、朗读课文。

2、指生练读。

(1)小组赛读 :四大组读,将学生分为春夏秋冬四组,请一二三四大组分别读课文的一二三四节。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大组的字音读得最准!

(2)观看课文视频,全班齐读。(听听四个女儿的声音)

四、学习全文,培养语感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播放图片,看,春天来了,春天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绿绿的草芽。生:小鸟都飞出来了。生:柳树发芽了,花儿开了。

2.这些美丽的事物不仅在图片上,也在我们的课文中,(课件展示第一节)。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3.师:有谁能说一说“草芽”是什么样的?(师引导学生理解)刚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软软的、尖尖的小草

4.教师指导朗读第一节。读的时候要轻一点、柔一点、慢一点,读出草芽尖尖的感觉,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读出春天的美。(再请学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春天真美啊!不知不觉春天过去了,紧接着来的是哪一个季节呢?(生齐回答:夏天)

2.夏天可热闹了,(播放知了和青蛙的叫声)有知了的叫声,有青蛙的叫声,还有荷叶在说话,圆圆的荷叶说了什么呢?

生:“我是夏天”

师:这么热闹,圆圆的荷叶一定非常的开心,那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荷叶的开心。师示范读,生练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节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秋天里的稻谷,(展示看课文挂图),稻谷为什么弯了啊? 生:稻谷成熟了

师:呀,原来是稻谷宝宝长成了大胖小子!谷穗都被压弯了。有谁能够来表演“鞠躬”是什么样子的。(请生上讲台表演)

2.师:稻穗成熟了,他心里又开心,又自豪,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稻穗的开心与自豪。师示范读,生练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

1.师: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看看课文插图,这个雪人长的是什么样的啊?

生:手是扫把,帽子是个水桶,鼻子是个胡萝卜,他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

2.师:这个雪人可顽皮了,喜欢挺大肚子。谁能来表演一下这个顽皮的雪人。(请生上讲台表演)

3.师:所以在读这一句的时候,要读出雪人的顽皮。师示范读,生练读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读、背诵。2.男女比赛背诵

3.分角色表演。请四位同学戴上“草芽帽”、“荷叶帽”、“谷穗帽”和“雪人帽”分角色表演诵读。

六、我是小诗人

1.课件展示桃花图片,师看图作诗。

2.展示春夏秋冬代表景物照片,请学生看图模仿课文作诗,师及时引导并给于鼓励。

3.再看图,生自由作诗,并同桌间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鼓励。

七、我是小画家

布置家庭作业:下课后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同学们说一说。

八、板书设计

4.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叶(圆圆)→夏天 谷穗(弯弯)→秋天 雪人(顽皮)→冬天

篇2: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四个字,学会竖弯钩,横折弯钩四种笔画,认识雨字头,口字旁,禾木旁,月字旁。

二,重难点:认字,识字,朗读

三,准备:课件,贴画,吸铁石,图片四季的歌曲奖励小花,回答的好了奖励一朵,课前动员调动气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秋季

师:那一年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呢? 生:春季夏季秋季

师:今天啊,老师就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请到我们教室,请看来了,(课件依次呈现春夏秋冬的景色)这是万物复苏的春天,这是生机勃勃的夏天,这是枫叶飘飘的冬天,这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同学们,四季美吗? 生;美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四季,现在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遍,读通顺,读流畅。

二:教学过程

1,回顾生字(此处用摘桃子的游戏):师:现在我们用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一课的生字开两轮

师:(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哪里开?)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Dui对对对一二(课件出示生字ppt)每个读三遍。

2,学习课文(总的读,理清脉络)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个季节? 板书(板书用图画)春贴画 四季夏贴画 秋贴画 冬贴画

1,现在让我们一起先走进春天吧

春天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

生:小草和小鸟(师板书小草,小鸟)师:尖尖的小草对小鸟说了什么? 生:我是春天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师生共读)

师:同学们,草芽就是春天里刚刚出土的小草,他嫩黄嫩黄的,身子又是轻轻的,风一吹就弯下腰去了,现在想一想如果你是那颗小草,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一段呢读的揉揉的,听老师来读一遍,(师范读)师:谁来试一试,读出草芽柔嫩的感觉来。生再读 师:齐读,师:同学们读的有进步,那么,老师的问题来了,我们在什么季节能看到草芽?那在春天除了草发芽,还有很多花会开呢!

师:你知道有哪些花在春天开?

生:桃花,梨花,迎春花。。桃花什么颜色,梨花什么颜色,迎春花什么颜色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观察生活了,桃花红红,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谁能像老师一样,用迎春花和梨花来向我们报告春天来了

生:梨花白白,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生:迎春花黄黄,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夏:春天走了,什么季节来了?夏天

师:展示图片,图上有什么?指明说,圆圆的荷叶,可爱的小青蛙,生边说老师边板书。(贴画)看,这个青蛙在笑呢?

那圆圆的荷叶对青蛙说了什么呢?一起来说我是夏天

这是夏天,夏天真美啊,那谁能美美的把这一结读一读(指名读)

现在老师想当可爱的青蛙,你们来当圆圆的荷叶,请小荷叶门来把这一小节读给小青蛙听(齐读)

师:那我们能把这么美丽的夏天背下来吗?眼睛闭上,想想我们在池塘边上,看到圆圆的荷叶,可爱的青蛙,一阵凉风吹来,可舒服了。荷叶圆圆,一二。生背诵 秋天师: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看着这幅图,是谁向我们报告秋天来了啊?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谷穗的头弯下来呀?他为什么弯了?谁来说一说? 生:秋天来了,自己成熟了。师:他弯着腰就像是在干什么 生:鞠着躬说(动作展示)

师:鞠躬是什么样子,你能做一做动作吗?请一个同学上台展示,生鞠着躬做动作,同学们轻轻的站起来和老师一起做,师讲解,鞠躬是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能看出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现在我们都是谷穗,让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做动作,齐读,一二班的小谷穗集体起立读吧。

冬天师:秋天过去了谁来了?冬天我们可以干什么?

师:因为冬天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那我们现在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这一结,开始(自由读)师:大家读完了,有没有觉得这个雪人很顽皮啊,他是怎么做的大肚子一挺 哪个同学带动作读一下,一起试一试。

填一填学完了课文,我们现在会填了吗?出示课件谁怎么样,对谁说,说什么,一起来看看春天时,谁草芽尖尖,对谁说对小鸟说说什么我是春天 夏天到了谁荷叶圆圆对谁说对青蛙说说什么我是夏天 秋天到了,谁谷穗弯弯怎么说鞠着躬说什么我是秋天

冬天到了谁雪人怎么样大肚子一挺怎么说顽皮的说我就是冬天。背一背师:会背了吗?一起来美美的背一遍,边做动作边背诵

写一写:1,先认识两个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师范写,学生跟着写,提醒两个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书空小手伸出来,我就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

2,再写七一笔横,横从左侧横中线上起笔,向斜上方运笔,二笔竖弯钩,竖弯钩要写的圆润一些,跟老师一起书空,一笔横,二笔竖弯钩,两笔写成七七七 七的组词,七夕七月七个七朵

3,儿第一笔为竖撇,第二笔为竖弯钩,竖弯钩的起笔较高,在竖中线上。跟老师一起书空,一笔竖撇,二笔竖弯钩,两笔写成儿儿儿谁来给他找朋友 儿的组词儿童儿歌儿子女儿

4,九一笔撇,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二笔横折弯钩一笔撇,二笔横折弯钩,两笔写成九九九大家来个九字找朋友 九的组词九月,九个九州九死一生 九月十日是教师节

5,无一笔短横,第二笔长横,三笔撇四笔竖弯钩,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四笔竖弯钩,四笔写成无无无 谁来给无找朋友 无比,无法无边

篇3: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关键词:语文教学,公开课,反思,培养目标,“文”“道”统一

学校安排我执教公开课, 根据教学进度选定的授课篇目为《记念刘和珍君》。对于这一课我感觉比较熟悉, 有信心讲好。我先就敲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1.把握领会文中作者的感情;2. 理解品味有深刻含义的语句;3.分析刘和珍人物形象。心想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再结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对作者的理解, 处理好这一课应该没有问题。然而, 问题恰恰出在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

因为公开课只有一课时, 我就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并结合高考能力要求, 重点训练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有文章内容梳理, 有人物形象分析, 有高考能力点训练, 严格遵循七环节教学模式, 时间把握也恰到好处。课后我带着紧张的心情去倾听各位领导、前辈、同事的评价, 当听到一位老师说“如果不能深入剖析文中作者的满腔悲愤, 只是训练应试能力, 无论如何有点愧对先生。”是的, “愧对先生”打破了我所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后边所有的批评或赞扬全都不那么重要了, 我执教这节课这么讲, 实在无颜以对为唤醒麻木国民而一生呐喊的先生。这也是我在备课时遇到的瓶颈:就是人物形象分析之后, 还有想说的话但不知道怎么说, 除了做题训练以求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就没有再深入地想下去。

反思发现, 在重视高考能力复训练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并改造世界。

经过七年的历练, 我感觉自己好像摸到了高考的脉动, 并开始朝着急功近利的方向倾斜。然而, 这次执教公开课“愧对先生”唤醒了我。

记得刚毕业时, 我曾怀着恭敬虔诚的心情去传达先生对世人的或告诫, 或警醒, 或鞭笞, 或砥砺的。在讲《祝福》时, 我先播放《祝福》电影中结局片段, 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 创设氛围,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之后, 我指出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为什么?是谁剥夺了她的“春天”?接着, 我与学生一起探究, 走近鲁迅, 走进《祝福》。中间穿插课文精彩片段的表演, 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最后, 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逐步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身上既有共性 (勤劳、善良、质朴) , 又有着自己的个性 (顽强、倔强) 。祥林嫂守寡不成 (遭劫被卖) ———守家不成 (丧夫失子) ———守命不成 (赎身行乞) , 是一个不幸的女人。那时的课堂是不受拘束的, 尽情引导学生在或优美怡人, 或警醒心智的文字里畅游,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堂, 让学生变得理智而充满诗意, 有远大的理想又能脚踏实地, 有一颗能感知四季、敬畏生命的心。

今天, 我在备教鲁迅先生的文章时, 锁定的目标唯有贴近高考能力, 唯有被肢解出来的所谓的有效信息, 还为此洋洋自得, 觉得如此训练, 学生定能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至于文章之外的深意, 至于情感目标就忽略了, 反正试题答案是没有感情的, 考试分数也是铁面无私的。是的, 我也开始直觉地认为, 只要有高分数, 学生未来的路必将宽广平坦, 将来就会有幸福。所以教育变成简单、机械地追求表面化的分数, 偏离了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基本特性。忘了在“分数”之外, 有许多无法考查或考查不可能充分的东西, 但对一个“人”的幸福生活却至关重要。如对生活的热爱, 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开朗活泼的性情……

由此想到严凌君老师的一句话“这个时代叫嚷埋怨只嫌太多, 缺少的是行动。我们等待着自上而下的指令, 却忽略了人人可为的自下而上的变革驱动。”抛开分数、升学率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束缚, 带着天真可爱的学生走近大师, 寻找精神导师, 构筑年轻生命牢固的精神家园, 和学生们一起在有星有月、有花有草、青山绿水的世界里, 领悟屈原的高洁浪漫, 李白的狂放不羁, 杜甫的忧思, 李煜的赤子之心和亡国之恨;和学生们一起去追索郁达夫对故国之秋的眷恋与热爱, 去探讨朱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心情, 去享受李乐微为我们营造的空中楼阁的灵动和活力;领略庄子对生命的拷问和机智的谈吐, 去追寻孟子散文中原始的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

篇4: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关键词:识字教学;编儿歌;讲练结合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教版小语教材要求的识字量非常大,两年时间内需要认大约1600~1800个常用汉字,而且要会写其中的800~1000个汉字,并了解字词在语言应用中的意思,能够独立做到口头、书面表达。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基于色彩、形象和声音。因此,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利用实物、图片以及幻灯片等多元化的形式,直接将汉字导入课堂,将孩子们引入到识字情景之中。

在此过程中,可通过看图片、实物等教学导入方式进行识字教学。比如,在学习“蛋”字教学过程中,先给孩子们展示一个鸡蛋,引导孩子们将自己认为的形状或者名称大胆说出来,再出示生字卡,让孩子们能够结合实物,认识“蛋”字,以此来增强孩子们的印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听音导入教学方法,即在实际识字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呱、哗”等声音字教学时,建议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备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听音辨识实物(动物)的方法感知、体会,此时出示生字卡,将动物的叫声与生字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牢固记忆。同时,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此来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通过编儿歌的方式促进学生识字

对于小学一年学生而言,学儿歌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很多儿歌背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很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编一些儿

歌,将生字根据组成关系合理地编成孩子们的喜闻乐见的儿歌或者顺口溜,以此来促进孩子们形象记忆。比如,“范”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编儿歌,即草字头,三点水,撅着尾巴还张着嘴;再如,“确”字教学过程中,顺口溜:羊角长在石头旁等等。除了自己编儿歌,还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参与其中,共同编儿歌,这样可以使他们记得更牢靠。

三、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巩固识字教学成果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具有好动与好奇的心理,因此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参与活动和表演,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自主地进行识字和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更为孩子们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使孩子们享受到识字的快乐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在一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和要求学生及时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生词。实践中,可通过猜字谜的识字教学方式,比如远看像头牛,近看不是牛,是牛却没头,问是什么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同时,还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游戏形式非常多,根据内容上的区别,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强等特点,可将各种识字练习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识字积极性,有效巩固教学成果。

四、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当积极倡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时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之间加强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识字;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听以及多问和多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万金油式的教学方法,只有結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泽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4(3).

[2]柴亚萍.小学语文识字有效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6).

[3]刘伟.让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充满乐趣[J].学周刊:中旬,2014(5).

篇5:一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3、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家在哪儿?

2.闭上眼睛猜一猜这是哪种小动物的家。(电脑放小动物的.叫声音乐。)

3.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都有自己的家,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七课《共同的家》。(电脑出示课题:共同的家)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⑴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要读准字音。

⑵把课文多读几遍,看谁先能读通顺。

2.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3.评读课文。

⑴自己仿照老师再读两遍课文,准备一会儿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才华。

⑵指名展示读;其他同学评读;教师适机范读。

4.小组学习课文。

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读一遍课文。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班内交流汇报。

⑴由小组内推荐代表说一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机用电脑出示动画:白云在蓝天上漂浮,小鸟在树林中唱歌,鱼儿在小河中畅游,种子从泥土中发芽,地球上生存着万物。

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人和动物、植物永远幸福地拥有自己的家呢?

6.句式练习。

⑴(课件出示):

白云的家是(蓝天)。小鸟的家是(树林)。

鱼儿的家是(小河)。种子的家是(泥土)。

我们共同的家是(地球)。

(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答对了,课件上就出现小动物对其进行表扬。)

⑵蓝天是()的家。树林是()的家。

小河是()的家。泥土是()的家。

大山是()的家。()是()的家。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甚至可以说一说将来哪儿是谁或什么的家。)

7.美读课文。

⑴我们不但从课文中知道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而且通过联想还知道了更多的家,大家学的很棒!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再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可以加上你的动作,看谁读得好。(自读)

⑵指名配乐美读课文。

8.背诵课文。

⑴谁能像老师一样,不看书,给电脑上的画面配上课文中的解说词?(电脑出示课文内容的画面,老师朗诵课文。)自己先练一练。(练习背诵)

篇6:培智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

XXX

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 石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石”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看懂图意,会读、会写这2个生字,能区分实物,会口头组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联系生活,让学生逐步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山、石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形态。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什么是山,什么是石。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山、石”2个生字。教学准备:卡片、教科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

一、教学常规管理

做好课前准备,整顿纪律,对到场的教师表示欢迎。

二、复习

1、在黑板上书写出前面学习过的生字,请两位学生起来认读。人、头、口、手、坐、立、走、大、小、上、下、土、火、木、米

2、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1、2、3,你真棒!”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提示与鼓励。

3、再集体跟教师认读生字。

三、新授

1、再次整顿纪律,分发课本,并把书本翻到第11页。

2、板书课题:看图读拼音识字3——山 石

3、指导看图教学。

(1)指导学生看课本,并提出以下问题:

A、书上有几幅图?同学们数一下。

(2幅)B、图上画的是什么?

(分别是大山、巨石)

(2)让学生观察窗外,远处有大山,并对照课本,大山有山峰起伏,形如“山”字,借图认字,可帮助学生记忆。(3)出示生字卡片,并板书。

shān

A、拼音学习。Sh—— an——shan

读准字音,注意区分平舌s与翘舌sh。先点名读,再集体读。

B、字形分析。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让学生认真观察。新笔画“ ”,叫做“竖折”,“山”字的笔顺是先中间再两边,这个笔顺规则,在第一册也学过,例字是“小”。

“山”字的笔顺:

(共3画)

(4)通过口头组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

大山、小山、山上、山下、上山、下山,火山、土山(5)生字练习。

让学生都到黑板上上来,练习书写,并及时予以纠正。(6)巩固练习

让学生跟老师集体着认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四、小结

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

篇7: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两只鸟蛋在什么地方?它们怎么了?)

(二)小组合作认读汉字

直接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认”中的十二个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书来解决)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凉、轻、定”的发音。

.出示“我会读”中的短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教师检查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正确。

.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学生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完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教师分节指导朗读,体会每小节表达的情感。

第一小节:要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还要把“我”拿着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第二小节:要把**的语气读出来(可分角色朗读)。

第三小节:要把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小节时可以质疑。

第四小节中的“仿佛”可换词来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通过看插图理解“目光、投向”。提问:为什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后提问: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六)练习背诵

篇8: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教学探析

1.文字游戏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点低, 如果只是一味被动学习, 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影响教学效果。 要想让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一定要在学习中导入游戏成分。由于汉字是方块字, 其音、形、 义之间有着很多特殊有趣的联系, 教师可利用汉字的这些特征, 将汉字识字教学以文字游戏方式进行。比较常见的有字谜、对联、诗词、绕口令、词语接龙等。 在一年级阶段, 简单的字谜游戏十分适合小学生学习掌握, 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春”字教师可出示谜题:“三人同日去观花。”“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磨”字:“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南洋, 南洋两棵树, 长在石头上。”……这些字谜有难有易, 有些字谜很直接, 容易知道答案, 还有一些字谜不能马上猜出, 教师可在旁点拨引导, 让学生顺藤摸瓜找出答案。这样的经历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他们学习其他的生字很有帮助。在字谜游戏学习中, 还可以利用歌诀识字加深对新字的记忆。小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的儿歌与口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如把“琴”字记成“二‘王’今天来弹‘琴’”, 把“金”字记成“一个‘人’, 他姓‘王’, 口袋装着两块糖”。

2.汉字联想法

我国的汉字很多起源于象形、会意, 构造富有逻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汉字这一特点, 采用联想方式让学生加深学习记忆。例如讲解“休”字可拆分解释, 一个 “ 人” 靠在 “ 木” 头上歇息就是 “休”。讲解“聪”字, 可分解为左边是一个耳朵, 右边上面两个点相当于人的两个眼睛, 口相当于嘴, 心相当于心灵的智慧, 把这些组合在一起, 就是要告诉我们, 一个耳朵灵、眼睛能看清、嘴巴会说、有心灵智慧的人, 就是聪明的人, 这个就是聪明的“聪”字。 对于汉字拆分组合训练后, 学生对新学的汉字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可进行汉字开花游戏,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联想思维。“汉字开花”, 是把一个独立的汉字当作一朵花, 用它和其他字、词组合, 形成新的汉字、新词。实际上, 这也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干”字可与其他偏旁组成汗、旱、刊、 犴等新字, 也可与其他汉字组成新词, 这些新字新词的产生,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识字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

3.评比竞赛法

学习记忆是很枯燥的事情, 时间一长会令人感到无聊, 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可采取竞赛评比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布置抄写作业, 可采取竞赛手段, 看哪位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抄写得又快又好, 可以此评选出“专心写字小能手”。这样的激励措施能让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专心, 集中注意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即使表现欠佳, 教师也要及时鼓励, 让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努力写好汉字。这样的教学手段, 能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 心理素质也得到锻炼。

4.讲述故事法

篇9:《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摘要】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关键词】公开课;教案;《囚绿记》;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对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早自习预习、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文题中“绿”指什么?(常春藤)2.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两个字概括。(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3.作者囚绿后放绿,放绿后又怀绿,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学习囚绿(8—12段),齐读,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装饰,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这里移用,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往光明,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体味作者的用意。(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学习(1—6段),自由诵读,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如此爱绿呢?3.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4.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注意重音,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暗示作者境遇不佳,他的生活缺乏绿色,缺乏希望,缺乏慰安,缺乏快乐,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齐读5—6段。

(三)学习(13—14段),老师范读,完成下面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2.在绿枝条上,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3.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自强不息 向往自由 向往光明 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4.作者怀念绿,还怀念了什么?(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贤可以当之无愧。”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文如其人,人如其文”。陆蠡,一介书生,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托物言志)。

(五)课堂迁移

同学们,绿色到处都有,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绿色,而是缺少发现绿的眼睛,希望大家用眼睛去观赏,去体味,去感悟,让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安之绿、快乐之绿充盈我们的生活。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学生自由讨论。

篇10: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晴天的夜空有什么?

2、继续巩固本课9个生字的读音。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说什么像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会说“……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学法:与人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形成。

【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大屏幕、正头、实物、图片。

学具:书、彩笔、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

出示课题

师:上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小小的船(贴月亮)大家齐读课题。

二、游戏巩固生字

创设学习情境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识字的小游戏。课下组长是不是都在老师这领到了九颗小星星?(是)请大家注意听老师游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把小组的星星认一遍,然后每组选你最喜欢的星星派代表贴到黑板上。好,游戏开始。

(设计意图:一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表现为好奇、好动、好游戏,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课的一开始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吸引学生到课堂上来,使本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师:贴完星星的小组赶快把剩下的星星交给组长,坐好。

师:你们看同学们布置得美不美?(美)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自读课文

商定目标

1、自由读课文,思考学什么?

2、通过询问,确定目标。师:好,我接受大家的意见,一起感受叶圣陶爷爷笔下美丽的夜空,再背下来好吗?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师:请大家听老师读!(评价)

四、细读课文

感悟语言美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可全组参加,也可小组中一个一个读或选代表读。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主动的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不拘形式,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师:大家交流一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这一句?我建议咱们先学第一句行吗?(行或不行)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1、学习第一句(课件:图文)

⑴自由谈喜欢的句子。

⑵比较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有那些相同点。

⑶指名读。

⑷集体读。

⑸知识拓展,思考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句子的形象、奇妙之处,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2、学习第二句(课件:图文)

⑴边读边想象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并理解“两头尖”的意思。

⑵指名读,集体读。

⑶晴朗的夜空多美呀!月儿弯弯像小船,小船弯弯惹人爱,作者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来到了月亮上。

(设计意图:情境熏陶,语言激趣。)

3、学习第三句

(课件图文)

⑴自由读。

⑵结合生活实际,描述自己看见的夜空。理解“只看见”。

⑶感受意境美。

⑷师范读,小组互相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体验,通过有效的合作,突破难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⑸知识拓展。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碧绿的荷叶像什么?用……像……说一句话。

闪闪的星星像宝石。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碧绿的荷叶像()像()

(设计意图:学生思维极度活跃。畅所欲言,开心乐学。拓宽知识,培养他们想象能力。)

4、激发情感

朗读课文

⑴看课文,听录音。(配乐朗读)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⑵小组互相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读?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学生情感进一步升华。)

五、知识拓展

课外延伸

1、比较生活中看到的夜空,布置的夜空和大屏幕上的夜空有什么不同?

2、教师相机指导,电脑课件出示《小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有意识地渗透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六、背诵课文

感受意境

1、扶生背课文。

2、小组互相背,指名背,集体背。

3、请生把自己想象的夜空画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自信。小组合作,体验快乐。深入理解,感受意境。想象作画,注重学科整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七、布置作业:(建议两个作业自由选择)

我会画:继续完成《美丽的夜空》的绘画。

篇11: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巴、把”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知道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咱们课前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叫“摸身体”。伸出你们的小手指,老师说:“摸摸你的脸,你们快速的用手指摸着自己的小脸蛋,并且回答老师‘摸摸我的脸’,看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鼻子、耳朵、嘴巴、胳膊、尾巴)

2、我们有尾巴吗?可是动物王国中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今天,小动物们要进行了一场比尾巴大赛,请同学们做裁判,大家愿意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六课,比尾巴。(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3、“尾巴”中的“巴”读轻声。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尾巴大赛,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82页,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朗读,同学们想读课文吗?那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课文。你知道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尾巴大赛了吗?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你们也想去看一看吗?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一、二小节(第一轮比赛)

1、今天的比赛分为两轮,首先进行的是第一轮比赛,请同学们自读第一、二小节,想想参加第一轮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用“--”划出。你还发现了什么?(反义词)

2.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在这三个句子的末尾都有一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他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标点符号,叫问号。问号出现在问句的末尾,怎样才能读好问句呢?听老师来读。

3、你能读好句子吗?(指名两人读,师生问答读)。

4、用“好像”说一句话。

5、比赛结果怎样呢?(板书,完成连线)

6、分组问答读。

(二)学习三、四小节(第二轮比赛)

1、第二轮比赛开始啦!

2、请同学们自读第三、四小节,用“__”划出参加第二轮比赛的小动物。想想第二轮比赛比什么?(反馈,反义词)

3、男女生比赛读。生生一问一答。

4、比赛结果怎样呢?(板书,连线)

???(三)全班齐读

(4)仿照课文说一说。

(5)小动物们可爱吗?你打算以后怎么做?(保护动物)。

四、指导写字

学习生字“巴、把”。

认读生字,书空笔顺,观察位置,教师范写,比较,组词,学生练习。

五、画一画:把你喜欢的动物的尾巴画下来。

板书设计

6、比尾巴

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一把伞

公鸡——弯

鸭子——扁

篇12: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案与反思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①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篇13:怎样上好一节公开课

我以为,公开教学不是炼狱,也不是劳役,而是很简单的读书生活,可以轻松自如。放下心态,自有“谈笑教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悠闲,完全可以步入美好的界境。以下是笔者的经历和体验,与大家共勉。

一、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开口

一次下乡里去上示范课,课已经定好,《孙中山破陋习》(苏教版三年级),乡里的老师可能是为了支持我的公开教学工作,也怕自己的学生太丢份儿,让学生们在课前把课文读得非常流利。孩子们只会唱读,拖腔累调,缺乏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到了课堂,孩子们一开口读书,我就发现了问题。于是,原来课上预设的教学方案,不得不作调整。我要让孩子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学会一些真正地读书的技巧或能力。

因为课文比较读熟了,但孩子们读书依靠的是一种经验,声音响亮,集体唱读式的,颇有点原生态朗诵的感觉。如何打破这样的读书方式,我不急不躁,咱有的是招儿。先读通,读正确,这是起码的要求。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可惜声音很小。我笑着说,咦,你的音量怎么这么小,开关在哪儿,我来打开。孩子们都会心地笑了,这个小姑娘又调整了一下,声音大了些。老师的幽默给孩子们以轻松愉悦,课就好上了。

我想有公开讲话经验的人都能明白,声音洪亮,其实蕴藏着另一种含义,洪亮往往需要自信。这个孩子第二次阅读不仅声音逐渐响亮,而且培养了一种叫自信的东西。第二个孩子在读书中,属于那种慌张型的,易错,但他的表现力与把握度很好,这是很可贵的。这就需要做到,耐心,再耐心些,让孩子们逐渐学会朗读,学会全神贯注地读书。

后面,我又采用了角色模拟的方式,指导孩子们学习在表演中朗读。孙中山是怎么对妈妈说的,你能读出他的内心的痛苦、着急吗?老帅演饰妈妈,不失时机地把那种无奈的语气与语调通过朗读,读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学会读出人物的内心与身份等。

生:“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生:“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师:(无奈地)“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师模拟着妈妈推人的动作,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最后再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当妈妈,老师当小孙中山。这样的朗读指导,扎实而有效。教学有招儿,自然难不倒。课堂自然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原来教学的真功夫在这儿,让每个孩子真正地开口,自信地读书。

二、读是语文老师的硬招儿

一个年轻的实习老师,抱着求教的态度来向我请教。他请教的方式似乎比较简单,请我帮他弄出一份合适的语文课教案来,然后去试教。毕竟,我算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了,好歹在课堂上摸爬滚打了不少年。

于是,我就先问他,想教哪一课,上第几课时,哪个年级的等。他翻了一篇课文,我一看,很熟悉,课题叫《赵州桥》。一篇我教了好多遍的课文,不带教案就可以去教。

我让他先把课文读一遍给我听一听,结果我发现,他读书的水平真的很糟,离一个老师的要求太远。但我实在不忍心打击他的信心,只好采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请他听我把课文读一遍。结果,他听了我的朗读,开始打退堂鼓了,居然决定去上数学课了,很遗憾,我不知道他的数学课上得如何,但这事给了我一个启发:要想上好课,朗读好课文,是必须的基本功。连课文你都读不好,你怎么可以把课上好呢?

事实上,我自己也是这么准备每一堂新课的。记得上《安塞腰鼓》《十里长街送总理》《二泉映月》等课文,我们都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读(朗读好课文)——这事于永正老师说得精辟,这法儿那法儿,书读不好,就没法儿。

这事至少证明,语文那点事儿,读是一个关键字。这是语文老师的硬招儿。

三、鼓励是语文老师的点金术

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曾有幸亲耳聆听于永正老师上课,那次上课调用正是我的教学班。现在,我想说的一件小事是,于老师在课上所传授出来的教学法与教学精神。那天他执教的是《庐山的云雾》。

那节课上,于老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节奏控制,对于学生的鼓励等方面,都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一个叫杨琪的小女孩,书读得好极了,于老师为了表扬她,给了她一个封号,叫她小播音员。因为,她读书的音色、节奏与表现力,的确与一个合格的小播音员没有差别。

于老师称呼她小播音员,目的是为了鼓励她。但有一点,于老师不知道,这个小姑娘,其实是我们班最有名的“小播音员”,这个封号她早就获得了,此外她还有“小故事家”等称呼。得到这些名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孩子们当然不可能在课堂上告诉于老师。

我其实还是注意到了她在读书方面的不足,就是容易出错儿。那是孩子太想加强朗读的表现力而导致的。克服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培养自己能够用眼睛多“读入”句子的能力。我和她私下里谈过,并指导她去试一试,后来她的读书有了更大的进步。

鼓励是教育的重要方法。但对于教学来说,力量使在合适的节点上,可谓善教。或者说,老师的确要有点石成金的本领,这功夫,实在是非一日之功。

四、一堂课总会有瑕疵

我特别喜欢原来苏教版课本里的一篇文章,叫《煮书》。学校里进行教学技能竞赛,我选定了这篇课文,课上得挺好的。现在想起来,那堂校内竞赛课之所以成功,我觉得我有一个地方,可能算是亮点。课前没有让同学们去预习什么的。我课堂上亲自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两个字“煮书”,一上课就贴上黑板,教学从这两个字的课题开始——煮书是什么意思?书怎么能煮呢?如果能煮,该怎么煮呢?

在导课环节,这自然增色不少。当学生读过课文之后,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于是我指导同学们把书好好地“煮”。课堂上“煮书”的气氛也达到了热烈的程度。这时候,我又提出问题:既然同学们都明白,学习语文要学会“煮书”,明白“煮书”的精神,你们觉得把这两个字放在哪里好呢?课堂就更加热闹,大伙儿七嘴八舌,有的说放教室里,有的说放家里的小书房里,还有的说放在校门口。(这时,我故意岔了一下:就放我们学校门口,不让别的学校的同学知道?)最后,一个孩子说,我想把这两个字放在心里!多好的回答啊。乘着兴致,我当场决定,把这两个字送给她,课堂上又一次喧腾起来,我认真地题了款,还盖了印章,课堂上,孩子们简直欢快地不知怎么形容了。语文课对他们来说,多有意思啊。

但就是这么一节挺让我小有成就显得很原生态的一节课,却还留下个不小的瑕疵——一个孩子在课上完之后,居然还有一个字念错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是“妙词佳句”,他念成了“妙词(挂)句”,这当然颇让课堂上听课的老师大跌眼镜。

我心里明白,一堂课总是介于成败之间,没有缺点的课是假课,是秀课。课堂需要的不是完美无缺,真实、朴实、厚实,就是好课。

五、上语文课,功夫在诗外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非常浅显的小诗。教这首小诗,理解诗句,弄清诗句的形式,三个省略的问句,然后以三个答句构成了全诗。这些东西是很容易让学生弄明白的,但如何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寻访隐者,表达对隐者品性的仰慕,才是课的难点。我选择了一条曲折之路。上课后,我围绕“隐者”,重点讲了两个人的故事,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的故事,接着又讲了春秋时重耳的辅臣介子推宁可被大火烧死也不受禄的故事。然后,我发问:你觉得这些想隐居的人,身上都显出哪些品格?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说他们很有本事,有的说他们为人清廉,有的说他们品格高洁等,我的目的达到了。我对同学们说,是的,这些隐者,多半过着简单清贫的生活,却又是品性高洁,不慕名利,有着高尚品德的人。今天,我们来读一首小诗,了解作者寻访隐者的一个小故事。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和引导,这堂课上得十分成功。

篇14: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一、识字课教学现状

一年级识的老师首先面临的困难是要花很多时间培养和关注学生听课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接触学校的时间不长,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而且学生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这些客观因素是小学一年级识字课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实际的识字教学是一种什么状况呢?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时下小学一年级识字课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识字课,以“写”代“识”

教师认为多写多练,掌握得才牢靠。老师授课之后给学生设计了大量书写练习的作业。练习本编号反复书写,甚至对一些二类字,只需要学生识记的字,教师也强制要求学生记忆,并坚持认为手写一遍的效果优于“嘴过千遍”。

2.识字课识字方法多样,耗时耗力,老师学生疲于完成

这些课上老师普遍会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识记,学生比较踊跃,最感兴趣的是编故事识记,但是这类课教学任务往往完成不了,要么只完成识记没有书写练习,要么书写也只是以点带面,浮光掠影。

3.识字教学时间被课文阅读挤占

识字教学无法落到实处。教师在语文阅读与识字教学所占比重孰重孰轻两项内容间“纠结”,这就导致识字教学经常面临时间不足的问题。

二、一年级学生现状及识字课教学目标分析

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与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有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和明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1.心理特点

(1)过于自我。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些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任性、不听话等特点,甚至有的学生无视课堂纪律,随意打断同学发言,在言行方面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2)天性活泼,对于游戏十分热衷,并且大多都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极佳的可塑性。

(3)问题多。小学生对于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热情,表现为经常提问、对周围变化十分敏感。但是,他们的热情往往保持不了太长时间就会消散。如,刚刚纠正的握笔姿势过了一会又错了,刚刚挺直的背不一会又驼了。

(4)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比如,学习有什么用?一年级学生中几乎没有人可以逻辑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再如,教师叫他复习功课时,他却可能津津有味地看书本后面的插图;或者一听到其他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

2.认识和记忆特点

就认识过程而言,一年级生和学前儿童存在相似点,比如,二者的认识均带有无意性。然而,在教师的影响与帮助下,他们正在逐渐朝着有意认识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一年级学生的记忆依旧以形象记忆为主。

3.注意的特点

(1)注意范围狭窄,在他们关注某个问题的时候,对于周围的其他事情感觉是非常迟钝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不会分配注意力,很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考虑到这一点,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要求学生边听边写,而是应在保证其听懂的前提下,再要求他们尝试着写。

(2)注意的稳定性不高。由于年龄原因,一年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这实际上是思维活动脱离目的任务的表现,也体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窗外的人吸引,进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总体而言,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情绪变化快;很容易产生疲累感;自控能力差;对环境敏感;经常模仿他人;思维直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给出四点建议:(1)教师不仅要注重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还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2)授课过程中既要注重实践,又要保证综合性的体现。(3)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4)教师应借助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课标明确表示,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在识字教学方面,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提出的要求可以概括为:首先,一年级和二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教学要求是增强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并认识一千六百个汉字,掌握其中八百个字的写法;三年级和四年级属于第二学段,教学要求是提高他们识字的主动性,并使他们认识两千五百个(累计值)汉字,掌握其中一千六百个字的写法;五年级和六年级属于第三学段,教学要求是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使他们认识三千个(累计值)汉字,掌握其中两千五百个字的写法。可见,课标对于小学语文识字课中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这个能力要求是随学生年级增长而逐步提高的。

三、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众所周知,只有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才属于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究竟何为有效策略?下面我将结合一节具体课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4课堂实录”(见《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13期 作者:马蔷,郑宇)进行分析:

按照课标的要求,低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的汉字数量与其需要掌握写法的汉字数量是不一样的,对于识字教学的要求可归纳为多认少写,并且课标还强调了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特点及生活经验进行教育,尽量做到识用结合。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识字课,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对教学任务把握得比较好,成功地将任务落实到了教学活动中。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点。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经验可知,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识字并不难,但忘记也很快。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在这节课上,教师以生字特点为依据,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识字方式,其中包括看图识字、读音识字等,使学生的识字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记忆效果也得到了巩固。

2.将引导发现作为侧重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识字教学的意义并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了几个字,而是要通过引导使其学会独立识字。由于教师对这一目标的认识比较全面,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如,画蜘蛛网的图,再写“网”这个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再如,教师在学生对蜻蜓以及蜘蛛等生字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引导他们尝试利用形声特点来识字。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在读儿歌前,教师问学生,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

篇15:一年级语文四季公开课教案

一.复习导入,游戏识字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啊,秋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齐读)。瞧,哪些果子已经落下来了?(点击课件,轮流读)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整体感知象形字

短短几天你们就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可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几个生字。(点击课件)同学们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逐个说出理由)

2.细致了解象形字

大家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单个出示演示动画)太阳的图片→日的甲骨文→日

师指课件:古时候人们根据太阳的图形,创造了这个符号(甲骨文)。后来人们根据符号创造了“日”这个字。看来大家都猜对了,看下一个:月亮的图片→月的甲骨文→月

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月”字的由来:古时候人们根据月亮的图形,创造了这个符号(甲骨文)。后来人们根据符号创造了“月”这个字。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自己说一说下面这幅图(出示水字的演变)按这种方法逐一出示火、山、石、天、禾的演变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结:刚才我们了解到古人根据某一事物的图形创造了,创造了和它形状十分相像的符号。后来这些符号演变成我们今天学习的汉字。我们给这些汉字起一个新的名字叫“象形字”(板书)。

3.习得方法,巩固练习

请打开课本的12页,完成这个练习题。请你根据图片和符号找出其对应的象形字。注意用尺子连线,养成好习惯。(完成后班内交流)

4.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小老师领读,字卡巩固读。开火车读)。瞧,这些象形字还请来了它们的朋友呢。谁来读一读?(个读、领读、开火车读)。调皮的字宝宝又藏到了儿歌中,读对儿歌就能找到它们。谁来试一试?(个读、拍手齐读、男女轮流读、师生合作读)三.火字拓展,课外识字

1.师:同学们在这些象形字中,有一个字它的身上藏着许多的知识呢。看,它是谁?(火)火不仅出现在词语中、儿歌中还出现在这里。(出示带“火”的成语和诗句。)板书(成语、诗句)(抽读,齐读)2.你能用“火”说一句话吗?(生造句,课件出示火的其他意思)。师:老师通过查字典知道“火”还有以下的意思。谁来读一读。了解其他意思做练习巩固。引导学生用火的其他意思说句话。3.最后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个带“火”字的成语故事《火中取栗》。小结:故事有趣吗?这就是汉字的魅力,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上一篇:坚持是成功的垫脚石作文下一篇:小学生毛笔书法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