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

2024-08-0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精选3篇)

篇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 【发布日期】2009-07-21 【生效日期】2009-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

(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

为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的条件、考核程序和监督管理,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的要求,我部组织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现予以公告。

附件: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工作,规范考核评审员行为,根据《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是指经农业部考核合格取得评审员证书,并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考核评审的专业人员。

第三条第三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的推荐、申请、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第四条 未取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以下简称评审员)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农业部负责评审员的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评审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高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或相关工作五年以上,熟悉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以下简称《评审细则》)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评审方法和技巧;

(四)具有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工作要求相适应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能够独立或者协助开展现场评审活动。

第七条第七条 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工作需要,从符合第六条规定的人员中选择评审员人选,参加评审员考核。

第八条第八条 农业部应当审查评审员人选的有关材料(推荐表及其他资格证书),并对其进行法律法规、实验室管理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评审方法的考核。

考核合格的,由农业部向其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证书》(以下简称《评审员证书》)。《评审员证书》有效期为5年。

第九条第九条 评审员应当参加农业部组织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评审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第十条第十条 评审员进行评审活动时,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评审员进行评审活动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规定的程序或者时限实施评审活动;

(二)与所评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有利害关系或者其评审可能对公正性产生影响,未进行回避;

(三)透露工作中所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四)收受和谋取被评审单位的钱财等其他形式的不当利益;

(五)出具虚假或者不实的评审结论。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评审员评审活动的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可以采取现场观察、查阅评审档案记录和询问等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评审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农业部暂停其评审员资格,并予公布。

评审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由农业部注销其《评审员证书》,并予公布。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和农业部规章对农业投入品检测机构考核评审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实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

2009年6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224号公告, 颁布了《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 其目的是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科学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提高饲料和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饲料产业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规范》颁布后, 农业部随即对《规范》的主要内容, 即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开展了专项整治。2010年8月18日农业部公布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10年上半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的通报”, 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我国饲料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呈现持续提高的良好势头, 然而这次重点监测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规范》的科学实施, 实现有法可依, 2010年10月29日至30日,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和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在广西北海市举办“《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暨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培训班”, 参加培训班的包括全国各级农业厅 (局) 、畜牧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科研院所、饲料生产企业的领导及技术人员。笔者有幸受邀, 开展了2天的培训班授课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 通过广泛与行业一线的监督执法、质量检验、生产人员的互通, 培训人员对《规范》的目的意义、规范项目、具体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笔者就2天的培训工作, 学员的讨论启发, 总结本文, 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

1《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目的意义

1.1“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科学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规范》的引言部分明确提出“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科学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提高饲料和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笔者认为, 这是《规范》与以往政令法规的最大区别, 因为《规范》首次从政府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实际利益。我国饲料工业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监督执法外, 更需要企业和个人积极配合, 自觉遵法的行为才是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从《规范》文本的第一行主要“规范项目”可以看出, 《规范》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的初衷, 包括: (1) 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正确使用各种饲料添加剂, 其规范项目包括各种饲料添加剂的“通用名称”、“英文名称”、“化学式或描述”、“来源”、“含量规格”; (2) 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合理配制日粮, 其规范项目包括各种饲料添加剂的“适用动物”、“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推荐用量”、“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最高限量”、“其他要求”。尤其是各种饲料添加剂“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推荐用量”项目, 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殖动物对各种饲料添加剂的营养需要量提出的, 目的是指导科学配制日粮, 而不作为执法依据。

1.2 (监督) 促进饲料产业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至今只有短短30多年, 就饲料工业发展现状而言, 目前饲料企业自觉遵法行为必须不断引导和监督。我国现行饲料法规体系包括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家及行业强制标准、农业部部令公告、与饲料执法有关的其他国家机关和国务院部门公告、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然而, 法律、法规往往针对政策性大方向, 具体内容规范较少。现行饲料行业的国家和农业部标准以推荐标准居多。强制性标准较少, 且标准的制定、颁布、修订、更新的周期较长。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等地区差异性较大。以上情况均不利于实际执法操作。由此可见, 以农业部部令形式公告的《规范》, 其及时颁布和强制性执行的意义重大, 使未来我国饲料工业的饲料添加剂质量与安全性监督有法可依。

《规范》的引言部分特别说明“《规范》中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最高限量为强制性指标, 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应严格遵照执行”。“最高限量”依据不同饲料添加剂品种对养殖动物、动物性食品安全及环境的影响提出, 超过最高限量可能会对养殖动物、动物性食品、环境、人类健康等造成危害。因此《规范》“最高限量”项目必须严格执行, 是执法依据, 有利于监督与促进饲料产业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2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规范项目

理解《规范》表格中第一横行9个主要“规范项目”, 有利于深入掌握《规范》的具体内容, 更科学地使用《规范》。以下本文逐个解读《规范》的规范项目。

1.1“通用名称”、“英文名称”、“化学式或描述”、“含量规格”

《规范》引言部分特别说明“《规范》中含量规格一栏仅公布了饲料添加剂产品的主要规格”, 目的是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饲料企业技术人员深知当前饲料添加剂原料的商业产品之繁杂, 因此科学掌握“通用名称”、“英文名称” (尤其对进口饲料添加剂产品) 才不会混淆视听;抓住饲料添加剂的本质“化学式或描述”、“含量规格”才能科学配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规范》中只有“酵母硒”采用了“描述”方式, 其他饲料添加剂均提供“化学式”, 提示酵母硒的科学定义和检测方法目前存在一定问题, 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1.2“来源”

《规范》中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来源”主要包括“化学制备”、“发酵生产”二个途径, 天然“提取”的品种较少, 目前只包括“β-胡萝卜素”、“维生素D3”。笔者认为, “来源”项目对未来配合饲料或全混合饲料质量评级产生深刻影响, 值得重视。因为就“安全性”而言, 不能简单认为“发酵生产”或“提取”的饲料添加剂产品比“化学制备”的更安全。欧盟规定的有机饲料和我国规定的绿色饲料 (《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471) 均明确规定, 禁止使用转基因方法生产的饲料原料, 例如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的氨基酸、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等饲料添加剂原料。由此可见, 不同生产来源的饲料添加剂品种在“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质量等级饲料中的使用需要广大饲料企业技术人员认真重视。

1.3“适用动物”、“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推荐用量”

《规范》中“适用动物”、“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推荐用量”项目, 充分体现了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合理配制日粮的目的。笔者认为“配合饲料”、“全混合日粮”指全价配合饲料 (Complete formula feed) , 只是“配合饲料”针对饲料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而言, 而“全混合日粮”侧重养殖单位的自配料。

“适用动物”项目应该包括4大类养殖动物: (1) 畜牧类。单胃动物 (猪、鸡) 、反刍动物 (牛、羊) ; (2) 水产动物类。淡水养殖动物、海水养殖动物; (3) 经济动物类。兔、貂、狐、鸽子等; (4) 宠物类。猫、狗等。

同类饲料添加剂由于商业产品不同, 适合不同养殖动物需求, 且“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推荐用量”有具体差异。以蛋氨酸为例, (1) DL-蛋氨酸:适合所有养殖动物; (2)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适合猪、鸡 (单胃动物) 、牛 (反刍动物) ; (3) N-羟甲基蛋氨酸钙:适合反刍动物 (牛、羊) 。以上推荐是专家科学试验和实际使用的总结, 例如N-羟甲基蛋氨酸钙是由液态蛋氨酸羟基类似物与氢氧化钙或氧化钙中和, 经干燥、粉碎和筛分后制得, 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起保护有效蛋氨酸降解的作用, 且减少肝代谢负荷, 可提高奶牛产量和乳脂率。因此, N-羟甲基蛋氨酸钙适合给反刍动物添加。

2.4“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最高限量”、“其他要求”

笔者认为“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最高限量”项目是《规范》制定的重点, 结合“其他要求”项目, 二者是执法的主要依据。表1总结了《规范》中饲料添加剂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限量品种, 目的是突出《规范》重点监测的饲料添加剂品种, 保障饲料与畜产食品的安全性, 保护生态环境。

3《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具体内容

《规范》具体涉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2008) 》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4大类73个饲料添加剂产品的使用。总结如下: (1) 氨基酸:8个产品--4种氨基酸 (赖、蛋、色、苏) ; (2) 维生素:29个产品--13种维生素 (维生素A、B族、C、D、E、K) , 此外包括:氯化胆碱、肉碱、肌醇; (3) 微量元素:23个产品--8种微量矿物质元素 (铁、铜、锌、锰、碘、钴、硒、铬) (4) 常量元素:13个产品--4种常量矿物质元素 (钠、钙、磷、镁) 。

3.1 氨基酸

《规范》中4种氨基酸涉及常规的8个氨基酸饲料添加剂产品。2个赖氨酸产品L-赖氨酸盐酸盐、L-赖氨酸硫酸盐, 以及L-苏氨酸、L-色氨酸, 均无“最高限量”;然而, 蛋氨酸在家禽饲料中有最高限量 (≤0.9%) 。已有研究表明, 蛋氨酸对家禽的毒性较大, 在肉鸡全价配合饲料中添加1%或更多蛋氨酸, 导致肉鸡采食量减少, 饲料利用率降低。N-羟甲基蛋氨酸钙适用于反刍动物, 无最高限量。

3.2 维生素

《规范》中13种维生素 (维生素A、B族、C、D、E、K) 涉及常规的29个维生素饲料添加剂产品, 其中脂溶性维生素A、D、K有最高限量, 脂溶性维生素E以及所有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C无限量要求。显然, 这是因为脂溶性维生素较水溶性维生素更易在动物体内蓄积, 毒性相对较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3个维生素K产品: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二甲基嘧啶醇亚硫酸甲萘醌、亚硫酸氢烟酰胺甲萘醌, 其中以二甲基嘧啶醇亚硫酸甲萘醌毒性相对较大, 因此美国FDA规定其在猪配合饲料中最高限量为10mg/kg, 与《规范》相同;鸡配合饲料中最高限量2mg/kg, 低于《规范》最高限量。

虽然, 业内对氯化胆碱、肌醇、肉碱是否属于维生素仍有争论, 但总体上这三者均符合维生素的基本定义:“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生理上既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主要原料, 也不是体内的能量来源, 然而它在能量产生的反应中以及调节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氯化胆碱、肌醇、肉碱在《规范》中被归于维生素饲料添加剂。但是, 大量研究表明, 氯化胆碱、肌醇、肉碱除了能量调节功能外, 还具备其他功能。例如, 氯化胆碱替代蛋氨酸功能;肌醇在水产饲料中具有降低死亡率的功能;肉碱改善畜禽肉品质功能等等。实际生产中, 氯化胆碱、肌醇、肉碱在全价配合日粮中添加量也远远高于任何一种维生素饲料添加剂, 它们一般不添加入维生素预混合饲料, 往往单独直接添加入全混合日粮, 以达到特定的商业目的。《规范》中肉碱有最高限量, 氯化胆碱、肌醇无限量规定。

3.3 微量元素

《规范》中8种微量矿物质元素 (铁、铜、锌、锰、碘、钴、硒、铬) 涉及常规的23个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产品。所有微量矿物质元素均有最高限量规定, 显然这是因为微量矿物质元素超量, 易导致动物、畜禽食品、人类健康安全问题以及污染环境。因此, 《规范》颁布后, 微量矿物质元素铜、锌成为农业部重点监测对象。

在猪饲料中高铜、高锌问题已经引起农业部的重视。自从科学研究发现, 高铜 (硫酸铜添加量120~300ppm, 常规为250 ppm) 、高锌 (氧化锌添加量2000~5000ppm, 常规为3000 ppm) 能够显著降低仔猪腹泻、改善仔猪生长性能, 高铜、高锌的使用就不是为了满足仔猪对铜、锌元素的营养需要, 而是为了促进动物生长的商业目的。因此, 高铜、高锌超量添加必定带来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前提下, 《规范》限定硫酸铜和氧化锌的最高添加量 (断奶仔猪硫酸铜200ppm、氧化锌2250ppm) , 尽量降低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这对整顿我国饲料与养殖业目前高铜、高锌超量添加的混乱现状十分必要。当然, 随着我国动物营养学理论、饲料生产技术及养猪业饲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严禁高铜、高锌的添加可以逐步实现。也因此, 就现状而言, 《规范》对高铜、高锌的科学限量是必要的。

《规范》中只有“酵母硒”采用了“描述”, 这是因为生产工艺造成酵母硒是一个混合物。《规范》描述, 酵母硒是在酵母培养过程中加入亚硒酸钠等形式的无机硒, 使硒以有机硒形式在酵母中富集而生产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产物, 以蛋氨酸硒和半胱氨酸硒为主。《规范》对酵母硒的“其他要求”项目规定“产品需标示最大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 无机硒含量不得超过总硒的2.0%”。然而, 当前酵母硒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检测区别方法是个难题, 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分析检测标准借鉴。

此外, 我们在交流讨论中有学员也提到砷制剂问题, 我们的结论是:砷虽然是一种微量矿物质元素, 但目前的研究显示, 砷不是畜禽必须补充的微量营养元素。以阿散酸和洛克沙砷为代表的砷制剂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日粮中添加, 并不是为了补充“砷”这种微量营养元素, 而是以促生长、改善畜禽外观性状为商业目的。因此, 砷不属于《规范》中的微量元素。当然, 正如《规范》的引言所述“其余饲料添加剂品种的《规范》正在制定过程中, 待制定完成后将陆续公布”。

3.4 常量元素

畜禽常量矿物质营养元素包括7种 (钠、钙、磷、镁、钾、氯、硫) , 由于氯与钠以食盐形式补充, 硫元素在含硫氨基酸以及硫酸盐矿物质饲料添加剂中大量含有, 钾元素在基础日粮中含量丰富, 因此《规范》包括了钠、钙、磷、镁4种常量矿物质元素, 涉及常规的13个常量元素饲料添加剂产品。

《规范》对钠与镁有最高限量要求。饲料中高含量的食盐易导致动物适口性、采食量降低, 腹泻率提高。结合实际生产与使用情况, 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食盐超标主要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其一, 使用劣质含盐量高的鱼粉饲料原料。例如云南省, 接壤越南和老挝, 其进口的鱼干粉原料食盐含量往往超标, 因此必须检测食盐含量以便正确使用;其二, 一些农户和小养殖场用泔水喂猪, 泔水中食盐往往容易超标。此外, 镁元素通过硫酸镁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 目的是防治母猪生理妊娠性便秘, 其他畜禽日粮含有较高硫酸镁易导致腹泻。

常量元素钙与磷在《规范》无最高限量要求。笔者认为, 磷元素应该考虑最高限量问题, 以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磷是造成畜禽养殖生产污染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已经立法在畜禽日粮中必须添加植酸酶饲料添加剂, 以减少磷酸氢钙在畜禽日粮中的添加量, 降低畜禽粪尿磷元素排放, 缓解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笔者建议, 应该强化畜禽饲养标准中的有效磷的需要量, 对全价配合饲料中的总磷含量进行最高限量, 以总体减少磷酸氢钙在畜牧养殖中的投入, 降低环境污染。这符合《规范》引言部分描述的“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饲料产业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4《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存在的问题

《规范》由农业部畜牧司组织多位专家反复讨论, 汲取欧盟、美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 依据国内外已经发布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动物饲养标准、科学试验结果、国家和行业标准, 广泛征求科研单位、企业、有关行政单位等各方面的意见, 反复论证后制定颁布。笔者认为, 《规范》针对这4大类73个饲料添加剂品种, 基本抓住了实际监测、生产的关键点, 可操作性强。笔者结合自身对《规范》的理解, 以及培训过程中与学员的讨论心得, 建议《规范》完善以下内容。

4.1 规范标准术语

笔者认为《规范》中的一些术语值得商榷。例如, “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应该规范为“微量矿物质元素”、“常量矿物质元素”;“配合饲料”应该规范为“全价配合饲料”;“甲萘醌”应该补充标注“维生素K”。

4.2 调整编排顺序

结合笔者对《规范》的实际使用及与培训班学员的交流经验, 我们感觉多达73种饲料添加剂品种, 其编排顺序不够合理, 尤其是不方便一线执法、质检和配方人员的查找使用。例如, 氨基酸饲料添加剂中没有将4个蛋氨酸饲料添加剂放在一起;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只是简单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编排。随着《规范》在将来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将更多, 《规范》的篇幅将更大, 因此“突出重点、方便查找”的科学编排十分必要。

笔者认为将每一类有强制“最高限量”要求的饲料添加剂, 按实际生产配方的重要性顺序编排, 比较合理。例如, 将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的编排顺序调整为“蛋、赖、苏、色”, 因为首先突出蛋氨酸是有最高限量要求的饲料添加剂, 随后赖氨酸和苏氨酸是畜禽日粮中常规添加的饲料添加剂, 而最后的色氨酸在实际畜禽日粮配方中添加需求与添加量最小。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编排顺序调整为“维生素A、D、K、肉碱、B族、C、E、氯化胆碱、肌醇”, 理由是依据维生素添加的安全性和重要性, 维生素A、D、K、肉碱有最高限量要求, 维生素B族是畜禽饲料常规添加的饲料添加剂, 而维生素C、E、氯化胆碱、肌醇等在实际配方应用中, 均是为进一步改善畜禽某一生产性能而有选择地添加的。

3.3 完善产品检测

监测、执法的依据是准确的分析测定结果。然而, 深入与饲料企业技术员和一线执法人员讨论后, 笔者认为配套完善《规范》中的检测方法和培训检测员基本技能十分必要。就酵母硒而言, 我们已经讨论过有机硒与无机硒的检测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此外, 必须对我国地级市、县级饲料与兽药质检机构投入人力、财力、物力, 培训一线检测人员有关饲料添加剂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光有设备和书本上的现成方法是不够的, 一线检测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才能获得具有法定效力的准确数据, 科学执法。

3.4 监管上游企业

《规范》引言部分明确指出, 指导和监管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的饲料添加剂使用是本《规范》制定的目的与意义。结合“三聚氰胺”事件, 笔者认为将提供饲料添加剂的上游企业, 重点是化工和食品企业纳入监管十分必要。“三聚氰胺”就是化工企业废料, 添加入饲料, 危害畜禽与人类健康。《规范》中很多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供应, 涉及上游工业企业, 笔者曾经遇到用工业废料制造硫酸铜致使产品中铬、镍、铅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此外, 劣质石粉和磷酸氢钙原料在饲料行业常常出现。虽然, 我们知道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往往不是这些上游企业的主营业务, 具体由谁来监管、怎么监管还是个问题。但借鉴“三聚氰胺”事件的经验教训, 下一步明确对饲料添加剂生产和销售的上游化工和食品企业的监管, 值得重视。

5 小结

农业部第1224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旨在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科学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提高饲料和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饲料产业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规范》的颁布使我国饲料行业的监督、执法、质检和生产有法可依, 可操作性强。我们期待《规范》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引导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篇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

二00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第二部分证书变更产品

上一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下一篇:我喜爱的书法家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