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办职业学校

2024-07-11

四川省民办职业学校(共8篇)

篇1:四川省民办职业学校

学院占地300余亩,有在校学生7000余名,开设艺术类专业15个。截至12月,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功能配套完善,图书馆、学术厅、大剧场、音乐厅、美术楼、音乐楼、戏剧楼、舞蹈楼、文管楼,体育场一应俱全。标准化的`学生公寓,及新建的购物街能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

篇2:四川省民办职业学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做到依法执教、依法治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地址:********** 第三条 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生存。第四条 学校性质:学校为民办公助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以发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同时承办各类短期培训工作。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制三年。学校由***教育局主管。

第五条 学校主要任务:学校坚持“人格健全、文化过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办学理念,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就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实用型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中职毕业生。

学校坚持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围绕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积极发展应用型职业教育并大力开展各种培训,努力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第六条 办学理念:立德树人、以技育才

第七条 办学特色:立德为先、技能为主、育人为本 第八条 校训:尚德、精技、求实、创新

校风:文明争先、和谐发展

教风:爱岗敬业、以人为本

学风:明理笃学、励志成才

第二章 学校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

第九条 学校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事会是本校的决策机构。董事会每届任期四年,届满可连选连任。董事会、董事名单报审批机关备案。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五次会议,董事长认为有必要,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董事联名提议时应当召开董事会议。

董事会议实行一人一票制和按出席会议董事人数,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时,董事长有权最后决定。

董事会设董事长1名,根据现有办学规模,另设副董事长1名。副董事长协助董事长工作,董事长不能履行职权时,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代其行使职权。

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聘任或者解聘董事、校长及内部机构负责人。

(二)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业务活动计划。

(三)制定经费筹措及财务预、决算方案。

(四)制定增加或减少开办资金的方案。

(五)决定学校的合并、分立、变更、终止。

(六)制定和修改内部管理制度。

(七)决定学校内部机构设置。

(八)制定和修改学校章程。

(九)决定教职工的编制额和工资标准。

(十)决定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比例。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条 学校校长由董事会,校务委员会提出,报审批机关核准后聘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对外代表学校。

学校根据需要设副校长若干名,由校董事会考察、任免。副校长协助校长分管某些方面的工作并完成校长委托的其他工作,对校长负责。

(一)校长的职责是:

1、执行学校董事会的决定;

2、实施发展规划,拟订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学校规章制度;

3、聘任和解聘学校工作人员,实施奖惩;

4、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5、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6、学校董事会的其他事项。

(二)校长应履行下列义务: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循《宪法》和《教育法》确定的基本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依法治校,依法保护师 生的合法权益;

2、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3、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4、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接受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充分发挥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6、加快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

7、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

8、廉洁从政,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第十一条 学校内设机构及职能:

(一)学校内设机构

学校采取两级管理模式,校长室下设行政机构和教学管理机构,行政机构有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招生就业处、继续教育处、培训处、实训处等,教育教学管理机构有高一年级部、高二年级部、高三年级部。根据工作需要行政机构及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分别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2名。行政机构主任与副主任由校长提名,经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后报审批。教学管理机构负责人由校委会任免。

(二)学校内设机构职能

办公室:是在校长和分管校长领导下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协调各部门工作的职能机构。

政教处:在校长和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管理学生德育、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能机构。

教务处:在校长和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管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职能机构。

总务处:在校长和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校园、校舍、物资财务等总务行政管理的职能机构

继续教育处:在校长和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各类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管理的职能机构。

招生就业处:在校长和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各类招生、学生就业推荐工作的职能机构。

培训处:在校长和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对外培训、校内学生专业技能考核等工作的职能机构。

实训处:在校长和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及实训室、实训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职能机构。

第十二条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每周召开行政办公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学校行政办公会议是学校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贯彻执行学校工作意见。行政办公会议由校长主持,参加成员有校级领导和各行政、教学管理机构中层干部。

第十三条 学校依法组建党建工作。学校党组织积极发挥其在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和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监督和保证作用,除完成好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外,在学校的任务主要包括:

(一)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教学机构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对学校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对学校发展规划、重大的改革方案和工作安排涉及方向、政策、全局性重大问题认真讨论,参与决策。

第十四条 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力的机构。

第十五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

(一)听取和审议校长的工作报告,对学校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和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参与审议学校制定的有关岗位设置方案、教职工奖惩条例、学校重要规章制度及有关教职工集体福利等事项。

(三)监督学校各级干部,建立定期民主评议干部和民主协商制度,对工作卓有成绩的干部可建议给予奖励。对不称职的干部可提出批评或建议降职或免职。

第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制度,设立校内外公开栏、举报电话、信箱,设置校务公开办公室,具体开展校务公开各项工作,将学校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时全面公开。学校接受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的检查与监督;设立举报信箱,自觉接受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

第三章 教学管理

第十七条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 业技能课程,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依法设立教学管理机构,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教材管理制度,开发使用校本教材,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主体,实践操作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岗位合格为目标,联系实际,讲求实效,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十条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抓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蹲班辅导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管理。学校鼓励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鼓励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及教学改革经验。

第二十一条 由教务处、实训处共同负责学校的教学过程管理,建立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教学的督导工作,定期组织实施综合性教学质量检查。

第二十二条 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

第二十三条 学校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加强 对实践性教育环节的管理,保证实践性的教学质量。健全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制度,由招生就业处负责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由实训处具体负责学生的实训实操工作。

第二十四条 学校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技能鉴定站,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第二十五条 尝试开展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试点工作,由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由教务处、实训处、培训处共同做好落实工作。

第二十六条 正常开展体育和卫生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十七条 加强法制教育,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做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歧视后进生。

第二十八条 教材、学习资料的征订统一管理,严禁教师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第二十九条 认真管理和积极使用教育设施、仪器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尤其要注重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益,同时做好各类教育教学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三十条 加强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对转学、休学、借读、复学等严格手续程序,严肃招生、毕业证书颁发、学生档案管理等各项纪律制度。第三十一条 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校历安排工作。学校不得随意停课,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的,要由校长决定,并报教育局备案。

第四章 德育管理

第三十二条 学校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德育全方位融入学校各方面工作。

加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政教处、各年级部、班主任为主线的德育工作体系。明确各部门育人责任,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校各个工作环节。

第三十三条 认真贯彻有关法规文件,建立好德育工作网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

(一)学校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德育课程,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其他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德育工作,在各门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依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符合我校特色的《班级百分赛制度》《学生千分考核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做到对已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校内讲纪律,社会讲公德,树立健康向上的整体形象。

(三)学校主动与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建立以班级为点,家庭为面,社会为体的立体式德育教育模式。

第三十四条 学校贯彻实施《国旗法》,每周一全体师生集中举行 规范化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十五条 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三十六条 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校园建设作整体规划,严格校园环境管理。创造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净化、绿化、美化的文明校园。

第三十七条 学校建立完善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制度,加强德育过程的评价管理,实行全方位的德育考核办法。

第五章 教职工管理

第三十八条 学校教职工要自觉遵守《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职业道德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十九条 学校教师享有《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履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第四十条 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制,根据上级规定和学校实际定编、定岗、定人、定责。教职工由董事会聘任。

第四十一条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师德,自觉做到不讲教育忌语、不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收受礼品或钱物;不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擅自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教辅用具或其他用品;不擅自设立或提高收费标准;不搞有偿家教,不参加非法组织及黄赌毒等一切封建迷信活动及遵守上级颁布的其他师德规范。第四十二条 学校执行国家教师资格证制度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进企业锻炼或接受其它方式的培训。

第四十三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接受其他方式的培训。

(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第四十四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接受学校对其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督;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履行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规定的职责。

(三)教师要教书育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第四十五条 学校制定办法,每年对教职工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四十六条 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业绩突出的教职工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教职工,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不履行岗位职责,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教职工予以解聘或辞退,教职工对所受处理不服,可以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第四十七条 学校保护教职工的一切合法权益,保证教师享有国家政策规定的待遇,逐渐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第四十八条 学校对在编工勤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工勤人员享有劳动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章 学生管理

第四十九条 凡按有关规定被学校录取的学生,即取得本校学籍。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学生档案,严格学籍管理。

第五十条 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学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维护法律规定的学生合法权益。第五十一条 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根据有关规定提供一定的资助,鼓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帮助。

第五十二条 学生必须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第五十三条 学生享有下列权利:

(一)接受平等教育。对教师给予的不公正奖惩,有权在校内提出申诉。

(二)参加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使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三)有权享受中职学生免学费优惠政策,部分家庭困难学生有权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

(四)在学习成绩和操行评语等评价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品学兼优者可获得优秀学生称号或其他奖励。

(五)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规定的其它权利。第五十四条 学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其它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规范行为,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勤学苦练,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立志成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四)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项代办费。

(五)维护学校声誉,为校争光。

(六)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及规范汉字。

(七)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规定的其它义务。

第五十五条 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通过正常渠道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批评或建议。

第五十六条 学校在学生中成立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支持其按照各自的章程活动。

第五十七条 政教处对学生的在校行为按照《学生千分考核制度》实施量化管理。对全面发展、品德高尚、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学校对违反《学生千分考核制度》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生,予以批评教育和处分。

第五十八条 学校积极为学生就业提供条件和帮助。

第七章 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

第五十九条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成立招生就业处,具体负责学校的招生、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做好招生工作,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执行招生管理制度,杜绝违规招生行为发生。

第六十条 学校制定招生、就业服务管理制度,规范招生、就业推荐工作。对违反规定的招生行为,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十一条 学校制定招生工作计划,开展联合办学、合作办学,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开设专业,拓宽招生渠道。第六十二条 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建立毕业生联系档案,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反馈信息工作。

第六十三条 学校不断辐射办学功能,积极为三农服务,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为社会劳动力实现终身教育服务。学校培训处常年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返乡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移民再就业培训、拥军培训、农村干部管理技能培训、劳动力岗前岗后培训以及为企业员工进行各种技能培训等工作。

第八章 继续教育和培训管理

第六十四条 学校加强教学计划外的非全日制大中专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等工作,具体包括校内外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岗位资格、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等。

第六十五条 继续教育处是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相关办学点申报和年审工作,做好对外合作办学的管理,制订和完善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培训处负责各类面向社会举办的培训项目的计划审批、材料审核、质量监控和证书发放等工作。

第九章 总务后勤管理

第六十六条 总务后勤工作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

第六十七条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校舍、校产管理,防止公物流失和浪费。对学校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固定 资产的调拔、添置、损毁报废、变卖等必须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学校办公用品购买、入库、出库由专人负责和管理,管理员要做好帐、物登记工作。

第六十八条 建立健全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预防食物中毒,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保证学校财产和师生员工的安全。

第六十九条 学校食堂、校园绿化、重点部位保洁工作、校内商店等均实行社会化服务,由总务处负责监管。

第十章 经费来源与校产财务管理

第七十条 经费来源。学校为民办公助单位,学校的教育经费由投资人投资、学生缴费和国家投入构成,同时通过多元化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和资助,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第七十一条 各项收费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各项经费开支实行民主管理,严守财经纪律,并接受主管部门审查和监督,严防国家投入的流失。

第七十二条 学校依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一级财务校长负责制。

第七十三条 学校按照上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确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依法向学生收取费用。

第七十四条 学校存续期间,资产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宗旨、办 学范围,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学校存续期间,出资人不得抽逃资金或挪用办学经费。办学的积累不得用于校外投资或担保,不得转让或分红。

第七十五条 学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学校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按照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学校董事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进行财务审计。学校的资产管理、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自身监督。

第十一章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管理

第七十六条 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三者必须加强联系,互通情况,多管齐下,共同教育,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七十七条 学校与社区(学校所在的行政辖区)的联系制度。

(一)聘请建平镇派出所所长担任城区校区法制副校长、开发区派出所所长担任开发区校区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举办法制讲座。

(二)由建平派出所、开发区派出所各安排一位驻校民警联系学校警务室,指导相关人员开展工作,保证校园稳定安全。

(三)由当地政府牵头,配合学校定期对学校周边的录相厅、电游室、台球室、网吧、饮食店、副食品店等进行清理整顿。

(四)学校定期接收周边社区的信息反溃,及时规范学生的行为。

(五)学校定期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使学生树立模范榜样作用。

第七十八条 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

(一)每学年开学初与家长签订《家校管理协议书》,约定双方的管理内容及有关事项。

(二)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会商讨学校发展大计。

(三)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跟每位学生家长联系一次。

(四)在每年的暑假和寒假期间,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一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

(五)班主任每学期将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和学期评语以通知单的形式寄给家长,并让家长签署意见后由学生开学时带回学校。

第十二章 学校标识

第七十九条 校徽:

第十三章 终止

第八十条 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

(一)前五年投入没达到办学协议规定。

(二)连续两年未招生。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

(四)其他事由。

第八十一条 学校终止前,须按章程规定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外的活动。

第八十二条 学校经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终止,并将办学许可证和印章交回审批机关予以销毁,同时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四章 附则

第八十三条 学校章程的修改,须由学校董事会决议通过,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八十四条 学校章程需要修改时,由校长向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出。

第八十五条 学校依据本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第八十六条 本章程如有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一律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准。

篇3:四川省民办职业学校

一、改革办学体制, 创新运行机制

(一) 组建跨地区、跨类别的教育集团,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集团以优秀学校为龙头, 充分发挥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品牌效应, 通过资产和人员重组, 实行连锁办学;通过改造薄弱学校, 盘活存量资产,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扩大教育规模,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通过输出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 以及实施“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培训+就业”等多种举措, 实现集团内各学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 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

(二) 树立董事会领导核心,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在管理机制方面, 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董事长领导下的董事负责制, 即董事会负责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 享有决策权;校长与集团签订量化管理目标责任书, 实行量化管理责任制, 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董事会各董事分别对集团各项工作进行分工负责管理, 同时又强调董事之间的协调配合, 通过实行项目管理, 组成快速高效的领导团队, 充分调动各学校教职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三) 优化办学管理结构, 集中办学优势

集团一是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既能在资源配置方面充分发挥统筹作用, 又能保证各学校具有相应的办学自主权, 使集团各成员学校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是从行政、教育、人财物管理方面着手, 建立一种“紧密型”集团组织, 并使之成为办学优势集中优化、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统一平台。比如, 统筹生源管理;统一服务和引导各学校对招生工作统筹宣传;统筹安排各学校专业设置, 整合各学校的教学资源;对实训基地、实训设备设施实行共建共享。

(四) 突出内涵建设, 促进科学发展

内涵建设是彰显教育机构“类特征”的根本, 也是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集团一是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 系统构建学校招生、培养、就业、成才良性互动的工作体系,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扎实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 把工学结合系统模式的创新提高到新的水平。二是深入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抓好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顶层设计;根据产业链的上下延伸、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生产岗位的需求变化, 紧密联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 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 精心设计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 开发优质核心课程, 建设精品课程, 带动教学领域的系统改革。

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提升质量

(一) 打造一体化职教体系

集团与成都市就业局合作, 共同组建成都市创业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 并与诺基亚、三星等20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不仅为集团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习、就业机会, 还为省内外100多所大中专院校提供了就业指导服务。创业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的设置, 使得各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得到统一管理, 使学校能集中精力提高教学质量, 免去了学生无就业的后顾之忧。到目前为止, 集团招生、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的职教体系基本形成。

(二) 构建适应市场的专业开发机制

集团在“两个负责”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市场型的专业开发机制, 并通过“订单式”式培养人才的形式, 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适销对路。集团各成员学校密切关注经济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需求, 通过开展市场调研、实施职业分析和可行性研究论证, 制订专业群开发计划, 确定专业和招生计划。在此基础上, 根据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完成教学策划, 确定教学计划与素质拓展方案;根据生产环境和职业素养要求完成教学资源配置, 确定“教学工厂”;引进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 对教学管理的实施进行过程控制, 并制订行之有效的评估标准。通过长期、定期的“三个满意度” (即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企业满意度) 测评, 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从而使学校学生培养方案得到持续改进。

(三) 推广“校中厂, 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中厂, 厂中校”一方面是指在学校中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机制, 与企业合作, 将生产线引进学校, 创建学校中的工厂, 给学生创造一个完全仿真性的生产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也强调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培养, 在动手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论素养的训练, 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集团各成员学校教职员工践行“对企业负责, 对学生负责”的办学理念。一是“对企业负责”, 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技术员工, 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 实现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二是“对学生负责”, 把学生当成客户, 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愿望, 实现学生优质就业。通过“两个负责”, 达到“三个满意”, 即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

(四) 坚持“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体系

“学、研、产”模式是对集团各成员学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 促进“校企一体”建设的概括总结。“学”就是要构建学习型学校, 让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学校还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工厂、农村调研学习, 强化实践技术训练, 鼓励教师进修培训, 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研”就是在“学”的基础上, 注重专业的研究, 把握专业的动态, 瞄准专业的发展趋势, 踩准市场的节拍, 实现人才的专门化和技能的细作化, 进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即举办“校中厂、厂中校”。学校办“校中厂”, 依托专业发展产业, 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 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互动机制。在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2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中, 集团得到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持续的引导和扶持, 并成功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国情、省情的“现代模式”, 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总结起来, 集团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改革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需求进行相应改革。职业教育不能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经验。职业教育的发展, 必须与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社区就业紧密结合, 切实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职业学校要健康发展, 持续发展, 重点之一就是要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深度结合, 将学校与企业、行业对接, 将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对接, 将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岗位职位标准对接。

第二, 打造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以往职业院校教师只是单方面重视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提高,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集团一直致力于建设完善的“双师型”的教师培养制度, 不仅支持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申请和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而且还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篇4:四川省民办职业学校

摘 要 本文基于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的现状,主要以体育教师专业化思潮为背景,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培训的实际,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多元化发展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 民办高职 体育教师 角色 多元

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一直处于一个发展摸索的阶段。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公共基础课教师,尤其是体育课体育教师普遍面临着一种严峻的现实。因为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其面临的来自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身在其中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有一种为生存而进行教学的危机感。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功利性非常明显,体育教师专业化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思想中成了真正的“奢侈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发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仅限于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普遍意义上的探讨,即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特殊类型开展研究的还没有,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专业化理念和专业自主发展的体育教师。高职院校因其办学性质、目标的特殊性,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可能不同,所以,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角色多元化发展问题理论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靠技术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必然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担负着培养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每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既是《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又是不断实验、完善和丰富《新课程标准》的创造者,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引路人,《新课程标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出了方向,文章探讨新课改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旨在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一、新课改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健康第一”是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要通过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大领域来实现。从这个教育目标可以看出: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对教育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角色转换、知识储备、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就要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做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一)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和选择者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是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入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相关知识的完整探究和实践能力,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编教材的能力。

(二)知识技能的传授者

体育教学需要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教授学生锻炼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师生教学互动、优势互补。另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具有较好的教研能力、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及外语能力。

(三)教育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情意体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和沟通的渠道,从体育教学过程的命令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接纳交互主体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局限性,努力去看、听和感受学生的体会,积极与学生合作互动,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真正成为一名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四)学生身心健康的调试者

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对教育本质意义的追求。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体制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健全的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五)全民健身的服务者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更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体育活动内容不断涌入校园,使一些如越野、登山、攀岩等探险刺激类活动项目,郊游、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排舞、健美操、武术、抬拳道等健体防卫类项目,在校园内外是具有广泛的群体影响力。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在顺应这种大趋势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角色方向,加强对此类运动知识的学习研究,为人们的身体锻炼与健身提供理论指导,将自己的专业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达到观念与行动上的转变。

二、结语

四川省民办高职体育教师角色多元化发展主要还有以下问题:第一,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不仅存在着专业化问题,而且专业化后,角色的适应和转变还存在着巨大的难度;第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内容、取向、方式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第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有自身的特点,其在职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有待创新。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只有深层次地认识、理解新课改,切实转变体育教师观念,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才可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才可以使自己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角色定位;应加大对现有省内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唤醒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运动的兴趣,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体育教师的再培训力度,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角色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科研能力创新化,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宋红.析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J].2001(3).

[2] 周华.我国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化透视[J].中国软科学.2003(4):156-158.

篇5: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从市场需求出发,按高职规律办学,为学生成才服务。

办学方针

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现代商务,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彰显办学特色。

办学思想

篇6:四川省民办职业学校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Sichuan Electromechanical Institut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地处四川省攀枝花市,为四川省级示范高职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

学院起源于1973年举办的攀钢冶金工业学校。4月16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攀钢职教中心基础上创建为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篇7:四川电子科技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师资力量

优质师资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学院师资除知名教授、企业技术指导教师及优秀专职教师外,多数为电子科技大学现职教师,学院已建立了电子科技大学现职教师、优秀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三结合的`师资队伍。此外,学院还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担任我院的兼职教授。

学院自9月实施“名师工程”以来,先后聘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彭启琮、李玉柏等一批名师为我院学子授课并开设相应的讲座。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学院任教;支持和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国外高校进修。目前,我院已派出数名教师前往澳大利亚进修。

篇8:四川省民办职业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力提倡发展民办教育。四川省从1994年第一所民办高职院校的创办, 到现在已拥有12所高职院校 (其中包括2010年3月成立的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 四川民办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也从创办初的几百人发展到2008年的48 411人。四川民办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成为高职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是, 不容忽视的是, 近年来公办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后,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 资源相对短缺, 特色不明显, 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 笔者认为四川民办高职教育在市场经济和公办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浪潮中, 要想获得成功, 就必须要发挥自己办学灵活的优势,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依托行业背景, 提升核心竞争力, 走建设特色专业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四川民办高职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 民办高职办学属性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ISCED1997) 》, 将高等教育的第五层分为A、B两类, 即5A与5B。5A代表重学术研究的普通高等教育, 其主要职能在于研究、教学, 而5B则是指实用型、技术型的高职教育, 其主要职能在于服务, 即以满足地方社会需要为目的, 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行业发展及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中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民办高职院校从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因势利导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近年来, 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提要》相关数据统计, 2008年四川省普通高等教育计划招生328 341人, 较2007年增加30 775人, 其中高职院校计划招生100 072人, 较2007年增加15 159人, 而民办高职计划招生22 720人, 较2007年增加8 116人。 (2) 四川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2008年民办高职院校计划招生人数占整个高职院校的22.7%。四川民办高职院校要在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就必须办出学校特色, 依靠特色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

民办高职院校是依靠民间资本, 依托区域产业办学的新型教育模式。民办高职院校的身份属性和发展现状要求必须把培养满足区域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列为其培养目标, 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才能为其自身的生存赢得社会基础和发展空间。

(二)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我国的经济结构分为三大产业, 而对高等职业教育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第二、三产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5%, 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9.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0%;非农就业比重达到52%。 (3) 可见, 四川省产业发展规划和态势表明今后四川省要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而第二、三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 从四川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 第二、三产业能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也就是说, 民办高职院校只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也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 民办高职学院的生源具有区域性特点

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目的在于为地方行业经济的发展培养专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 民办高职院校招生主要立足于本地生源, 其生源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学校招生网所公布的2009年招生计划整理所得)

通过对8所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资料分析发现, 四川民办高职院校招生主要面向四川地区, 在川招生计划占招生计划比例的84.5%以上, 其中有4所民办高职院校甚至超过了计划招生的90%。高职院校作为地方所属院校, 基本上只在本地区招生, 毕业生也基本上只在当地就业。 (4) 这些学生在毕业以后大都有留在区域内就业的强烈愿望, 而就业状况影响到家庭和个人对民办高职教育投资积极性, 进而影响到其发展状况。所以, 民办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培养具有能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不仅能够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 促进民办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四川民办高职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 明确目标定位

民办高职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要明确自身的属性, 将办学定位在直接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上。民办高职院校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和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 深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 调研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 了解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系统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三大要素;充分整合地区的各种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 科学、准确地定位学院发展目标, 开设区域特色专业,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既有精通专业技术能力, 又具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 建设特色专业

民办高职院校要实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办学目标,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区域产业结构为依据, 科学的设置专业。首先, 民办高职院校应将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 专业主体框架应体现区域特点和鲜明的职业特色;其次, 高职教育是学历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 但绝对不是以学生的初次就业为目标, 所以要考虑到社会职业发展和学生转岗换岗的要求。因此, 专业建设不仅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能洞察产业发展趋势, 在专业和专业方向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同时, 民办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特点和发展规划, 加强特色优势专业的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2010年度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预审标准 (试行) 明确指出, 加强内涵建设, 强化办学特色, 提高办学质量。因为近年来, 高职教育面临一个新问题:生源减少和本科扩招造成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不足, 特别是民办高职,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更感生源有限, 这种情况在今后几年还将继续存在。而更为窘迫的是民办高职院校按照民营机制办学, 基本无国家教育经费的持续投入, 因此在激烈的“生存竞争”危机面前, 民办高职院校一定要坚持按学校发展特色和市场专业岗位需求开办特色专业。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根据自身建设信息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和四川历来是国家布局的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现状, 坚持“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为主”设置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四个特色专业。学院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竞争力, 真正做到了有效地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职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意味着不能实施传统的以学科知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必须要以能力教育为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川省民办高职教育的学生来源大多是专科第二批次的考生, 文化基础课差。但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是多方面的,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智力优势和优势领域。” (5) 因此, 虽然就读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理论课成绩较差, 但他们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因此, 民办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形成课程体系, 兼顾基础知识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写到, “为人们投入工作和实际生活做准备的教育, 其目的应该较多地注意到把青年人培养成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职务, 不断地发展他的能力。” (6)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坚持因材施教, 认真学习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成都市《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 结合学校位于以电子信息和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 且周围区县都有“青年 (大学生) 创业园区”的地理优势, 确定了“以创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促进就业”人才培养目标, 创造出了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的“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院通过实习实训,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通过创业孵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学院先后培育和孵化了近30家学生创业“模拟公司”, 7个创业团队经审核成功入驻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园, 4个创业团队注册成立了实体公司。“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 适应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也促进了学院的健康发展。因此, 民办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即培养“以能力为基础, 兼顾知识与素质的发展,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 加强校企合作

民办高职院校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能在区域内顺利就业, 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因此, 要加强校企合作, 就应把在学校获得的以理论为主的知识教育与在企业获得的以实践经验为主的职业能力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整合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 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 校企合作共促教学改革

校企双方根据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共同制定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 研发课题, 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 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促进教学改革。

2. 共建实训基地, 实现资源共享

民办高职教育发展需要拥有大量的实训基地, 但政府和民办高职院校的投入都十分有限。通过校企合作, 学院与企业共同出资, 学院提出需求, 提供房舍场地, 企业出设备、出技术人才、出实训项目, 双方共同搭建实训基地, 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更有效的实践平台, 可以很好地解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 企业依托实训基地, 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实训平台, 共享资源, 可以实现盈利的需求。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迪实训基地, 严格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化运作机制, 走“规范化、专业化、开放性、共享性”发展道路, 不仅解决了学院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训需求, 也为其他高校实习生提供很好的实训平台。

3. 校企合作开发新技术

校企合作过程中,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和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 促进区域经济产业的结构升级, 实现学校、企业、区域经济社会的“三赢”局面。

总而言之, 民办高职院校只有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大力提倡利用社会资本发展教育, 四川省民办高职教育异军突起。但是, 民办高职教育要想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必须要立足区域经济的发展确定培养目标, 建设特色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 只有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川民办高职院校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区域经济,必要性分析,发展策略

注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芽tablename=2016&infoid=27723, 2006年11月16日。

2 四川省教育厅计划基建财务处:《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提要》, 2009 (3) .

3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http://www.sc.gov.cn/zt_sczt/scsyw/ghgy/zdyzhfzmb/200611/t20061129_62669.shtml, 2006年11月29日。

4 石令明、谭界忠:《高职教育生源与就业区域性问题的研究》, 载于《高教论坛》, 2006年第6期, 第13-15页。

5 田浩:《多元智力理论角度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 载于《思想战线》, 2009年第S1期, 第116-118页。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239页。

上一篇:幽默同学聚会邀请函下一篇:八年级上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