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评价与改进

2024-07-05

总结评价与改进(精选9篇)

篇1:总结评价与改进

教学反思第五:

午汲实验小学:刘亚红

总结评价:

根据各组学生的对话情况,完成小卡通贴的发放,选出本节课的优胜组。学生进行简短自评,老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并小结本课知识点。

虽然课堂是按照原来的设计讲了下来,但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一.复习热身的过多,以至于后面的时间过于紧张;复习的时候老师说得过多了,因为是讲过的内容,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这些内容,老师没必要讲的很多。

二.从“新词呈现”的活动设计来看,五个新词的呈现方式未免显得单调而乏味,学生没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序,亦步亦趋,显示出一种明显的机械式的“走马观花”。虽然我通过TPR动作来教授单词,但是缺乏生活化的语言活动却无法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因此,课堂缺少趣味性。

三.小学英语还是要强化汉义,注重词义,不要因为要达到全英教学就不许说汉语。

改进:

一.课堂上要多用英语夸奖孩子;

二.要多听录音,学生多跟读;

三.要教学生简单的发音法;

四.单词讲解忌平均用力。

小学英语的教学要善于把英语教学生活化、活动化、情趣化。利用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巧妙地设计一个个有效的语言信息沟,让学生在趣味中习得语言,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这样,语言的生成就水到渠成了。

篇2:总结评价与改进

工序是形成产品的基本环节,工序能力反映工序的质量保证能力,评价工序能力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质量措施。工序质量改善流程方法则有助于企业将工序质量改善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中,实现工序质量的持续改善,实现企业质量、成本、效率的综合改善。

一、工序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数:Ca、Cp、Cpk、Z

工序能力指数是衡量工序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工序质量的评价应从加工的精密度和精确度两方面综合衡量,精密度从质量特性散布相对程度角度考察,精确度从质量特性均值相对位置角度考察,两者的参照标准为规格公差要求。工序能力指数主要包括衡量工序精密度的Cp指数、工序准确度的Ca指数、综合衡量工序精密度与准确度的Cpk指数。三者统称工序能力指数。

图1图2分别是加工精度与加工精确度的直观表现,图中Tl、Tu分别为规格下限与上限,T为规格公差,M代表规格中心,μ代表分布中心,ε代表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的偏移量。由图可见,企业应寻求加工精密度与精确度的综合改善,以降低不合格率。

图1加工精密度表现 图2加工精确度表现

工序精密度指数Cp=T/6σ≈T/6S(注:双侧公差情况下),即规格公差除以6倍标准差,从所加工产品质量特征值离散程度考察工序满足规格公差要求的能力,即衡量工序加工的精密度。Cp的一般区间为0—2,Cp越大越好。在中心无偏移下,Cp=0.67时的合格率为95.45%,对应2西格玛水平;Cp=1时合格率为99.73%,对应3西格玛水平;Cp=1.33时不合格率为63ppm(ppm即百万分之一单位),对应4西格玛水平。

工序准确度指数Ca=(分布中心-规格中心)/规格公差的一半(注:双侧公差情况下),即所加工产品质量特征值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的相对偏移量,即衡量工序加工的准确度。Ca可正可负,正值表示分布中心偏大,负值表示分布中心偏小。Ca绝对值的一般区间为0—1,Ca越小越好。当|Ca|=1时,不合格率达到50%,Ca为其他值时,需结合加工精密度来分析不合格率。

Cpk是结合工序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综合指数,Cpk=(1-|Ca|)Cp=(1-k)T/6σ≈(1-k)T/6S(注:双侧公差情况下),整体考察着工序的加工能力。Cpk的一般区间为0—2,Cp越大越好。

西格玛水平Z表达方式为公差限除以2倍标准差(注:双侧公差情况下),即单侧规格限内能容纳几个标准差,考察工序的加工精密度,Z=3Cp。直观看3西格玛水平就是单侧规格限内可容纳3个标准差,此时分布中心无漂移下合格率为99.73%。

当前西格玛水平Z评价也存在不足,即其未表达出分布中心的漂移情况,即仅评价加工精密度而未评价加工准确度,由西格玛水平反应的缺陷率是要附加条件说明的。这样实际使用中就存在口径不一的情况,如同为6西格玛水平,当分布中心存在正负1.5倍标准差漂移时缺陷率为3.4ppm,而中心无漂移时缺陷率为0.002ppm。西格玛水平使用时的困难就是未考察实际究竟有多少漂移,难以准确评价缺陷率,反推过来就是由缺陷率不能得出准确的西格玛水平。

规格公差代表了标准的要求或客户的要求,工序能力指数Cp、Ca、Cpk及西格玛水平Z考察企业实际满足客户要求的能力,这些指标成为联接企业内外、传递管理要求、表达管理能力的纽带。抓工序能力指数,就抓住了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

二、工序能力等级及措施

工序能力指数对应着工序产品的合格率水平,形成对工序质量状况的评价,进而指导企业质量管理决策,

可分别测算工序精密度指数和工序准确度指数,根据质量特性要求进行管理决策。工序改进的目标一是寻求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的逼近直至重合,即工序准确度的改善;二是寻求分布离散程度的降低,即工序精密度的提高。工序质量改进的总体目标是工序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共同提高。

工序精确度Ca指数,按指数状况可分为A、B、C、D四级,分别对应着管理要求。如表1所示。通过正态分布图示及缺陷率相关公式可知,当加工精确度不高即分布偏离中心时,缺陷率会大幅提高。如对3西格玛水平,即Cp=1时,中心无漂移时,Cpk=Cp=1,合格率为99.73%;当中心正负漂移1.5西格玛时,Cpk=0.5,合格率降为93.32%。工序精确度是工序改善的重点之一。

表1Ca指数等级及措施

工序改进的措施之一是寻求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的逼近直至重合,即工序精确度的改善。具体措施如:找出工具磨损、加工条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采取调整和补偿;通过首件检查,调整定位装置;改变操作者的不良操作习惯;采用更精密的量具等。

对工序精密度Cp指数,可结合三类质量特性即关键、重要、一般质量特性,各分为五种等级,总体分为七个等级。关键质量特性(A类):指质量特性不合格将会丧失功能的质量特性,如空调器的制冷功能等。重要质量特性(B类):指不合格时不会丧失功能,但严重影响使用效果的质量特性,如空调的噪声等。一般质量特性(C类):指不合格不会影响使用但属于缺陷的质量特性,如空调外观的瑕疵。Cp指数等级及评价如表2所示。七个等级对应的措施见表3。

表2Cp指数等级及评价

表3Cp指数等级及措施

从工序精密度Cp的评价及措施,我国当前认识和传播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当前大量教材和资料中未对质量特性作分类,而作出Cp≥1.67为工序能力过剩,1.33—1.67为工序能力富余,1—1.33为理想状况的评价。这种质量评价要求应该适用于一般质量特性,对重要质量特性和关键质量特性要求就偏低。会误导企业质量决策,也不符合追求卓越、持续改善的质量精神。

工序改进的措施之二是寻求分布离散程度的降低,即工序精密度的提高。具体措施如:改进工艺方法,优化过程参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设备,提高工装精度;减少材料批次之间的波动等。另外,在保证不影响产品质量,可修订不切实际的过高公差。注意修改公差并未实际改变工序能力,只是工序能力指数相对改变。

三、工序质量改进流程

规范化的工序质量改进流程有助于企业将工序质量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通过工序能力调查、工作标准化作业、实施质量改进措施等系列工作,实现工序质量的改善,进而带动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要素关联工作的改善。工序质量改进流程如图3所示。

图3工序质量改进流程

在工序质量改进流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工作,其中确定改进目标、工序标准化、分析数据、确定工序能力、采取纠正措施等在此系列工作中地位重要。工序质量改进系列工作对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企业质量基础差,标准化作业差距很大,质量工具掌握的也很不够,统计技术应用程度很低,这些都增加了工序质量改进的难度,企业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有了知识基础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

工序质量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是影响企业成本、效率的关键因素,企业应重视工序质量评价和改进,掌握相关方法推行工序质量评价及改进工作,实施标准经作业,实现质量、成本、效率的综合改善。

篇3:护理培训模式的改进与效果评价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新进护士452名, 男13名, 女439名, ;年龄20~26岁, 平均年龄21.5±0.7) 岁;学历:大专212人, 本科238人, 硕士2人。

2培训目标。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岗位胜任力为核心, 突出专业内涵, 注重实践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2]。通过培训, 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和人文精神融入护理技术操作过程, 尊重关心爱护患者, 操作前给予准确评估, 操作中关注患者的感受,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与患者及时有效沟通, 掌握各项操作的评估、观察及操作要点、指导要点及注意事项, 具备良好处理突发情况的反应与能力, 提升患者对护理技术操作的满意度。

3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基本护理技术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人文精神、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与内涵等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50项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操作项目[3], 结合我院培训实际, 合并整理为30个大项目, 按照《新入职护士培训手册》要求, 新护士每年完成10个培训项目, 三年完成全部培训项目, 第一年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项目为无菌技术、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密闭式静脉输液、标本采集 (血、尿、粪) 、PICC维护、心电监护仪使用、晨晚间护理。

4护理示教室集中培训。集中带教培训有着统一性强、效率高、省时节力、双重学习等优点[4]。我院在教学培训中心设护理示教室, 有专职培训教师4名, 专职培训教师由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示教室培训教师以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5]、省卫生厅《河南省护士岗位技能操作评价标准》及我院护理部修订并印刷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6]为标准, 加入优质护理服务人文理念、患者评估、隐私保护、要点说明、有效沟通、健康指导、干扰因素设置等内容, 进一步优化流程与标准。在全院选拔优秀护士进行演示, 各个环节经护理部三级质控小组成员把关通过后, 将30项护理技术操作项目录制程录像片, 为新护士集中演示、循环播放, 参加培训人员分批进行光盘并按照规范反复进行演练, 采用操作观摩、分组训练、角色扮演、个性辅导、现场点评等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培训。

5临床强化培训。通过自愿报名及各病区、各医学部层层遴选, 护理部进行考核, 我院在各病区选拔任命1名临床护理教学老师, 全院共有119名, 负责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临床教学培训工作。各病区临床护理教学老师与护理示教室培训工作同步, 在护理示教室对新护士进行集中基本技能培训的基础上, 临床护理教学老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强化培训, 根据病房患者病情需要, 新护士到患者床旁进行实际操作, 完成病情汇报、操作评估、物品准备、健康指导等操作流程, 临床教学老师从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人文关怀的落实情况及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等方面对新护士进行现场指导及评价。

6考核办法。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 制定《临床护理技能操作质量督导记录单》, 评价项目为操作前评估 (20分) 、操作前准备 (15分) 、操作中质量 (40分) 、操作后质量 (15分) 及整体评价 (10分) 五个项目, 内含32个小项, 满分为100分, 将保护患者隐私等人文关怀内容及应急反应能力等融入考核标准内。医院成立责任护士工作质量督导考核组, 每月按照质控计划随机对病区两名新入职护士的技术操作质量进行床旁督导评价, 对操作不达标的科室及个人下发整改通知单, 实现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持续改进。

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培训前后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

培训前后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讨论

1改革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是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的需要。

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得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2012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对112所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对护理技术操作的满意度为72.90%, 在13个患者满意度指标中排名最低[9],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过于年轻的护士队伍在专业技术水平、临床经验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均与患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我院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 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贯穿于各项操作的全过程, 年轻护士在熟练掌握技术操作的同时, 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等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操作前评估、操作中准备、操作中质量、操作后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技术操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2多样化的培训考核方法有助于提升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

传统的培训考核忽略了患者及家属的反应, 导致培训效果不佳[10]。因此在培训及考核过程中应更重视患者的体验与感受,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床旁培训、床旁考核等内容和方式, 使培训内容与形式多样化、丰富化, 培养护士的应变能力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提升专业内涵、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Z].卫医政发[2011]96号

[2]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Z].卫医政发[2012]30号

[3]高爱煜, 高族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 11 (6) :91

[4]王晓妮, 戴榕娟, 汪际.临床护理技术操作集中培训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1, 11 (5) :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6]冯玉荣, 宋葆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7]张元娟, 薛燕, 张颖群.护理操作流程再造可行性探讨[J].护理研究, 2008, 22 (4) :1111

[8]荣晓旭, 屠苏.情景模拟在急诊护士心肺脑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3 (10) :4~5

[9]郭燕红, 于晓初, 王圣友, 等.112所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6) :4

篇4:评价:错因诊断与改进策略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评价 诊断 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52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基于此,教师应把考试评价作为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途径,充分利用考试评价诊断学生的错因,改进自己的教学。下面,笔者以近期毕业班阶段性考试的部分错题为例,谈谈如何利用错例诊断,实现有效教学。

一、重视基础知识,感悟概念本质

例1.(判断)一件衣服打五折销售正好可以保本,那么不打折销售就可以获得50%的利润。( )

例2.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是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错例诊断:对于例1,很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通过访谈知道,学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打五折销售”就是以一半的价钱销售,另外一半就是利润,也就是50%;第二,学生举例,如原价200元,打五折销售是100元,利润是(200-100)÷200=50%。显然,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学生没有弄清楚百分数应用的基本概念。

对于例2,有部分学生只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至于是哪条底边所对应的高就不甚了解了。显然,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类型。

改进建议:以上两个例子,考查的是对基本概念的应用。对于例1中百分数的应用,关键是找单位“1”的量,这里没有明显的标志,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解决问题。找单位“1”的量要认准谁和谁比,被比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所以平时学生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大量练习。

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画图的意识。有少部分学生在图画好后,立即就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了,而剩下的学生对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概念不理解。教师教学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感悟,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重视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

例3.东东记得李叔叔的电话号码是806415□□,同时还记得最大数字是8,各个数字又不重复,东东要拨通李叔叔的电话,最多要打( )次。

例4.如右图,阴影部分的两个小正方形周长和为4.8分米,那么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

错例诊断:这两类题目在教学中都练习过不少,但是学生在复习阶段进行的阶段性测试中仍然出错。有的教师认为是训练还不够多,需要进一步强化练习。教师在评析例3前,可让学生先思考这样一道题:“用1、2、3三个数字写出不同的两位数,一共可以写出几个?请你罗列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正确答案,可为什么例3这题还有学生不会呢?在例4中,有相当多的学生不知道阴影部分的两个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关系,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用4.8÷12=0.4(分米)求出一个最小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列式计算大正方形的边长为0.4×3=1.2(分米)。可是,当右图出现时,该怎么办呢?相当部分学生没有办法解答。笔者分析学生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发现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反复机械训练的过程中很难形成基本技能和掌握基本方法。

改进建议:例3这类题看似比较简单,但教师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如先确定方框中可以填哪些数字,然后进行分类,最后按照一定的次序一一列举,从而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4这道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策略,体会大正方形周长与两个小正方形周长和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转化的策略,学会转化的操作技能和方法,切身感受到原来大正方形的周长与两个小正方形周长和是相等的。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充分展示交流,学会数学思考

例5.一张长方形纸长12分米,宽7.5分米。最多可以剪成( )个直角边分别为4分米和3分米的直角三角形。

A.15 B.14 C.12

错例诊断:学生在解答例5时存在很多的错误,全班28名学生,有4名学生选择B,让其分析时都说是随便选的,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可能有教师认为学生平时的训练太少,导致能力得不到提升。然而,笔者认为学生做错的关键原因是教师只针对题目教给学生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思考,习得方法。

改进建议:对于例5,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即使是错误的思考也应该展示。对于这道题,学生有三种不同的解答方法:第一种方法,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12×7.5=90(平方分米),再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为4×3÷2=6(平方分米),最后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得出三角形的个数,即90÷6=15(个)。第二种方法,先用长方形的长除以三角形一条直角边长度,得出可以放几个三角形,即12÷4=3(个);同理,宽可以放两个,即7.5÷3≈2(个),最后用3×2×2=12(个)求出三角形的个数。第三种方法,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通过画图(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的画法,图1是以上第二种解法,而图2才是适合本题的剪法),学生容易知道最多可以剪成14个这样的三角形。

图1 图2

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三种方法都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只是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学会思考。可见,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那么,如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呢?其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给了提示,即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发表个人的看法;最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考,在不断的交流中,促使不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

四、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例6.一只装有红漆的圆柱形漆缸,高是20厘米,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漆深8厘米。现将一个高是20厘米的长方体铁棒(底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竖直插到漆缸底部,然后抽出。铁棒被染红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诊断:此题是本次考试中失分最多的一道题,这样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复习的过程中讲练也不少,可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同年级的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薄弱,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学生缺乏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改进建议:此类问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致液体升高;另一种情况,就是像本题一样非浸没状态致液体升高。第一种情况,学生有大量的生活经验,课堂上也做过相关的实验,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认识到液体上升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这样的经验后能很容易解决问题,那学生为什么对这道题不“情有独钟”呢?到底是哪道坎未能迈过呢?原来是学生不仅缺乏生活经验,更缺乏活动经验的积累。如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启发学生思考,积累活动经验,学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了。可让学生进行以下实验:第一,在装有半杯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垂直插入一根长方体玻璃棒;第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水面升高了,水的体积没有变”;第三,思考交流“为什么水面升高了,体积没有变呢”。在教师的智慧点拨之下,学生渐渐明白原来水的底面积变小了。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的方法,自然就积累了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解决本题就不难了。

综上所述,通过考试的诊断评价分析,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帮助教师不断总结、反思以及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最终实现有效教学之目的。

篇5:安全社区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改进

通过对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权重进行计算,得出“安全社区综合评价指数”,用来划分和评定安全社区,更加科学、合理,评定出来的安全社区也更加符合标准。

“安全社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涉及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方面,涵盖了交通、工作场所、公共场所、涉水、学校、老年人、儿童、家居、体育运动等诸多领域。“安全社区” 的概念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来自50 个国家的500 多名代表在会上一致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推广安全社区的理念,专门成立了“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主要负责在全球宣传、推广安全社区计划。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已经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孟加拉国、挪威、捷克、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 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这些支持中心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协助社区成为WHO 认可的安全社区。

安全社区评价体系国内外现状

从国内的“安全社区”建设情况来看,自2006年起,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大陆地区共有575家社区被评定为国家安全社区,共有347家社区通过并获得国际安全社区称号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

与我国相比,国外许多国家的社区建设较早,体系更加完善,其中以美国和瑞典最为突出。美国在安全社区建设中,安全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工作中,而且渗透于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以及道路交通各方面。瑞典在5个社区组织实施了以信息、教育、训练为基础的伤害预防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国内学者对于安全社区评价体系的研究情况来看,在社区公共安全评价指标选择和指标体系建立方面,众多学者纷纷借鉴国外安全社区评定的标准,从理论角度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安全社区评价标准。但是,这些评价标准的关联性较弱,偏重于社区公共安全的某一个角度。

相对于我国学者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更加深入,对于安全社区的评价指标涵盖社区文化、安全生产、社区治安等多方面,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社区指标评价体系,但是在具体的评价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主观随意等缺陷,缺乏比较客观的评价方法。

现阶段我国安全社区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的不足,2009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安全社区评定办法(暂行)》和《全国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指标(暂行)》,这些评定标准和方法,覆盖面广、要求全面,曾一度获得各地认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地改革创新的要求,这些标准、方法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比如经济开发区、工业强镇安全社区建设模式的评价体系,社区安全教育模式及社区安全产品需求评价体系,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评价体系,还有“农转非”社区安全社区建设模式及特色安全项目评价体系,这些与当初制定的安全社区评价标准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另外,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市与农村有很大差异,所以都使用同一标准,导致评定结果不准确,而且评定完全依靠专家打分进行评定、主观因素太强,不利于安全社区的健康发展。

建立更科学

合理的安全社区评价体系

2015年6月开始,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调研,目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社区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安全社区的创新发展。今后修订的安全评价体系预计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也就是将安全社区的评价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宣传教育与培训、安全促进项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应急预案和响应、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等12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算出“安全促进项目”的占比最大,达到了22.73%,“宣传教育与培训”占比次之,为11.36%。说明实施广泛覆盖各方面的安全促进项目在安全建设中最为重要,宣传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安全社区中的安全促进项目的建设,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而部分居民对于安全建设的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交流与全员参与率,影响了安全社区建设的进程。对此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居民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能自觉加入到安全社区的建设中,所以“宣传教育与培训”和“安全促进项目”是相辅相成的。其他指标也是一样,都应当综合考虑。

二级指标包括安全资金投入、运用实用方法(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表等)对社区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建立相关安全信息收集、应急演练等24个二级指标。其中,“应急演练”权重(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最高,其次是“安全项目是否覆盖了目标人群”。

此外,7项客观因素指标也是评定安全社区的重要标准,包括每万人火灾事故伤亡率、每万人交通事故伤亡率、每万人溺水事故伤亡率、每万人触电事故伤亡率等。

通过对主观因素(12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和客观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得出“安全社区综合评价指数”(以下简称“安全社区指数”),用来评定安全社区和划分安全等级。“安全社区指数”的产生,克服了原有方法纯靠主观评价的缺点和对各种社区采取“一刀切”式的评价,通过调查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安全社区的开展情况及实际效果,得出科学、合理的评定结果。不同地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不同,会导致数据会有所不同,“安全社区指数”也会随之变化,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社区的安全程度。

“安全社区指数”的主要功能是评定某一社区能否被称为“安全社区”,或对安全社区划分等级。同时,还便于同类型的安全社区之间相互比较,或比较同一社区不同时间段的安全建设情况。此外,社区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安全社区指数”对本社区一段时期内的安全工作做出评价,并对本社区的安全措施进行改进,使得社区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不断完善,使安全系数更高。

篇6:总结评价与改进

门诊服务质量监管工作内容落实结果分析评价持续改进医院绩效考评和分配方案与门诊服务质量密切挂钩。

医院开放节假日门诊,夜间门诊,实行无休日门诊。

有门诊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措施

有急危重症患者就诊的绿色通道

开展满意度调查,不断完善门诊服务

有便民措施

公开出诊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篇7:总结评价与改进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质量目标的管理与改进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质量目标的制定与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质量目标评价属于总结阶段的内容,它侧重于对目标完成情况的审查评定,以此来评价各责任部门和个人实现目标的绩效和过失,并给予相应的奖罚.通过评价,可知道各责任部门所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合适.但很多单位的质量目标制定并不很科学,有的单位随便制定指标值,往往是所有目标不但完成而且超出很多;有的单位对关键的.、实现困难的目标采取回避策略.因此,评价质量目标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评价质量目标呢?在<质量工程师手册>中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的方法:综合评价结果=目标的达标程度+目标的困难复杂程度+过程执行中的努力程度+修正值.这里只给了一个计算式.如何确定“目标的达标程度”、“目标的困难复杂程度”和“过程执行中的努力程度”,在手册中并没有给出.下面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作 者:许选年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质量 英文刊名:CHINA QUALITY 年,卷(期):2005 “”(2) 分类号:F2 关键词: 

篇8:基础教育评价机制的现状与改进

一、评价机制的现状

1. 对教师的评价

(1) 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标准机械。目前, 对教师的评价, 多以同事评价、领导评价为主。即使是学生评价, 也多是行政部门强加给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偏重于“量”化, 学生评价表并没有太多地反映学生关于良好课堂教学的意见, 更没有真正反映学生对良好课堂教学的要求。所以, 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估时, 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偏差, 如心理定势、晕轮效应和亲疏心理, 有的甚至认为对教师进行评估与己无关, 对老师教学不满意, 老师的课还是照常上, 认为填写评价表是例行公事, 因而他们不会认真填写, 而是草率行事。只有当教师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平衡时, 学生才会给教师负面的评价。因此, 学生评价表也不能真实反映课堂教学质量。

(2) 评价指标单一, 以成绩论英雄。教师工作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因而教师评价必须注意指标的完备性。而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仍以应试为目的, 因此, 不论是社会、家庭, 还是学校, 在对教师评价时, 都不约而同直指教师所教班级成绩, 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如果该教师所教科目成绩高, 对其综合评价就高;反之, 对其综合评价就低。在评价中无视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承担的大量隐性工作。在这种难以撼动的强大的固有思维模式中, 教师也很难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和确立新课标理念。

(3) 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过于功利。素质教育的实施, 必然需要具备扎实专业素质的教师, 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又需要系统、科学的专业培训及其相应的评价措施予以保障。然而, 很多正统的专业发展形式被认为过于自上而下和过于脱离学校和课堂实际, 不能对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 教师自己一贯认为专业发展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有些人甚至认为参加专业培训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 在实践中, 专业培训更多流于形式, 或者仅仅为了纯粹的文凭提升, 而缺乏跟踪反馈和实践操作性, 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发展。因而, 教师以应试教育时的专业素质去实施素质教育是有一定困难的。

2. 对学生的评价

(1) 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严重脱节。现行的评价方式仍偏重于对基本知识技能的评价, 缺少对实践、创新、兴趣、科学技能和方法的评价, 导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科学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局面, 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 而未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察其学业成绩的好坏, 通过学业成绩把学生分等与分类, 通过学业成绩把学生区分为失败的学生、成功的学生和过得去的学生, 一考定终身是学生不二的选择。

(3) 过分追求评价的定量化, 导致评价内容及方式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纸笔测试方式下的分数, 导致了学生“为分而学”的不正常局面, 基础教育走入了一个怪圈, 教材越来越简单, 试题越考越难, 严重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可避免地抹杀了一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 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关于评价机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1. 对教师评价的改进

(1) 转变评价主体,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增强评价表的有效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研究表明, 在对教师的评价中, 学生评价比同事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评更具有可靠性。所以, 评价教师应以学生为主。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教学评价中, 有的因素的指标可以直接量化, 有的则不能。所以对教师的评价既要有定性指标, 又要有适当的量化体系。如在教学效果中, 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人数、成绩、课时、第二课堂活动等可以直接量化, 而教学态度、讲授能力、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教师的创新及奉献精神等指标就无法直接量化, 这就需要进行等级评定。所以, 在学生评价表的设计上要力求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另外, 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 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所做的隐性工作, 同样是评价教师的重要因素。因此, 评价表要设置让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教学效果的空间, 由学生自主决定给教师以评价。这不仅鼓励教师形成独特有效的教学风格, 而且有利于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参与评价, 更好地保证评估结果科学、可信、有效。

(2) 实施动态评价, 反馈评价信息, 促进教师发展。素质教育以克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 充分提高全民素质作为最终目标, 可以说这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的教育。相应地, 这种教育观指导下的教师评价也不应是“鉴定”、“分等”的工具, 而应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发展, 及时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 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成绩, 不断改进、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就是说,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评价, 应成为促进教师发展, 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 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应坚持发展性原则, 实行对教师工作的动态评价, 将平时考核与定期评价结合起来, 并要加强平时性考核, 把考核结果作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看待, 彻底摒弃那种单纯依据考核结果对教师优劣进行总结的静态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 让评价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 完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 从教师需要、参与者的学习、组织支持和变化、教师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学生学习结果等五个层次着手建立一个完整的专业发展评价模式, 改变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利性、短期性、盲目性和脱离实践的现状。通过专业培训, 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从根本上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2. 对学生评价的改进

(1) 丰富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生学业成就、健康的情感态度、良好的价值观的建立等多方面考核。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 应从基础知识、态度方法、思维品质、综合应用能力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除知识测评外, 还应考察学习的态度、收集与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自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参加课外与社会活动所表现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习方法与创造能力等, 评价中应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测评。

(2) 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和手段。美国教育学家波帕姆 (W.James Popham) 指出:“反映学生成就的证据在数量和种类上越丰富, 教师给学生的分数等级就会越公正、越明智。”要体现评价的公正, 就需将评价随教学同步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凭一张考卷, 要从教学开始就将评价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要想获得良好的成绩, 就必须对平时成绩予以充分重视, 而平时成绩的获得依靠教师布置的作业、每次课前提问与讨论、课前小测验、章节小测验等。而期中、期末成绩也要改变以卷面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要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如语文的阅读、朗诵、演讲、习字、写作, 数学的实际操作、情景测评, 英语的朗读背诵、基本对话, 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科学制作等。教师根据平时的考察成绩和期中、期末的综合成绩对学生知识技能领域目标达成情况给予全面评价。这种伴随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 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其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并促使学生从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3) 试卷命题的改进。命题的改革是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 命题的改革可以进一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导向性。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制定考试命题原则, 命题内容中突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降低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另外, 一学期, 每门课的知识点都比较多, 可是期末的一张考卷涉及的内容是有限的, 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程度。在期末考试命题中, 对于每种题型, 教师应适当多出几道题, 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让学生任意选几道题免做。这种采取选答题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学生因对某些知识的疏漏而对学业作出错误的评判, 也可避免命题组在命题时出现重点偏向的情况, 从而使一张考卷更能公正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教师也易于分析出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既有利于教师今后教学的改进, 也有利于学生有重点地复习、巩固。

参考文献

[1]孙波, 余秀雅.改进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卫生职业教育, 2005 (6) :133-134.

[2]李慎柱, 李云.试论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 :65-66.

[3]夏蕊.刍议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中国实用医药, 2006 (9) :79-81.

[4]沈霞.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促进教育良性发展.宜宾学院学报, 2007 (2) :126-127.

篇9:移动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

关键词:移动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措施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其中会计控制是对资产提供可靠保护,还应当严谨记录会计账目并编制财务报表。管理控制是通过管理公司来实现内部控制,改进公司的经营治疗以及经济效益[1]。管理控制同会计控制还有财务记录有紧密的联系,管理控制包括企业管理部门分析统计、研究公司发展状况以及提供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内部控制评价则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记录与分析,从而识别公司运营风险,并参考公司内部控制的程序来对测试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评估分析公司经营风险等各种潜在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移动公司的蓬勃发展,其中才能在的一些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成为移动公司面临的重要难题。

二、移动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金成本预算方面的问题。移动公司在成本预算方面,往往并不要求公司的负责人进行签章确认,这就使得移动公司的预算数据同实际数据存在着比较大的出入,财务预算数据无法在经营管理当中发挥应用作用。第二,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移动公司内部控制的整体协调能力较弱。在实现财务的集中化管理后,市、县移动公司的积极性受到明显的影响。各个分支公司缺乏支配资金的权力,项目申报以及执行都要求省公司审核拨付。这样以来财务管理的效率就受到直接的影响,不利于提高市县移动公司的财务管理积极性。第三,会计控制制度方面的问题。内部控制可以说是动态发展的过程,移动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管理要求以及业务特点来具体设计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实际上移动公司往往只是片面重视制度建设,但是在此过程当中护士自身的具体情况,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比较随意,同时缺乏配套的权责制度。

三、移动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措施

第一,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移动公司应当重视风险评估工作,并树立风险管理理念。风险评估工作可以说是移动公司管理的有机组成内容之一,也是管理水平的一个直接体现。移动公司的风险评估往往是阶段性以及外在的,并不是内在控制制度。所以内审机构需要定期进行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评估工作,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制订相应的内部审计计划,协助移动公司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借助于评价并且监督风险管理,有效评估风险管理执行状况,达到有效预防精英风险的目的。第二,重视战略规划审计。规模大、全程全网以及信息化水平高可以说是移动公司的特点。这就需要移动公司确立自身的发展愿景以及核心价值观,全面推动预算以及收支管理的两条线,执行财务集中管理制度,推行全业务运营、服务领先以及移动互联网等发展战略。对全业务运营而言,运营商从单业务向全业务运营过渡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以及技术环境变化的有效战略决策。第三,强化人力资源控制。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创新精神以及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移动公司应当强化人力资源的控制,实施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各个职能机构以及全体工作人员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将考核的结果当作工作任由薪酬、调岗、评优、晋升以及辞退的主要依据。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对于推动移动公司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移动公司应当分析用工管理政策以及《劳动合同法》,从而开展相应的劳务用工审计与人力资源审计,防范劳动纠纷的发生发展,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第四,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移动公司要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就需要构建一套同公司具体情况符合的内控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内容,定期监督考核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状况,从而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内部控制体系甚至重新内部控制制度。除此之外,移动公司需要重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当中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之间的结合。移动公司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管理控制以及会计控制,这是内部控制评价最为常规的工作内容。为进一步改进评价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应当进一步强化同外部审计只见的来年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外部审计对移动公司内部业务还有各项经营管理内容都不够熟悉,所以无法有效胜任管理控制。与此同时内部控制的管理人员虽然更加熟悉移动公司内部管理控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不过会计审计方面缺乏注册会计师或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水平。所以移动公司在经营管理的国产当中,可以将外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相结合来开展分析与评价,从而完善评价体系并契合自身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加强移动公司管理的可靠途径。当前情况下,移动公司虽然已经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不过这一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在针对性评价的基础上作出改进,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为移动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2002年全市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