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

2024-07-19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精选8篇)

篇1: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大量的信息超过了我们的接受能力。在这些信息中我们更易于倾向于接受直观、新颖、美观的信息,这个时候图形比文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设计师面临着如何创作出更吸引人的作品这一难题,而图形创意这门课程具有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课程教学方法,从而总结图形创意教学的规律。

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包含了图形、图形创意的概念、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图形创意的设计方法、图形创意的实际应用几大部分内容。图形创意真正运用到实际设计中还需要专业课程的深入,一些专业课程也是在图形创意课程的基础上得以全面展开。图形创意的后续课程有: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

图形创意的教学内容

图形创意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并了解图形创意基础知识、掌握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图形创意的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并且通过图形创意能力和图形表现能力的训练,以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利用图形语言传达信息的能力。

(1)图形、图形创意的概念及延伸。图形是介于文字与美术之间的视觉传达形式,能够在纸或其他表面上表现的、能通过印刷及各种媒体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它通过一定的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将设计思想可视化,使设计造型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图形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视觉符号。现代图形设计的特点有:强化图形语言,传统图形偏重于装饰,而现在更着重于图形语言的表达;学科专业的融合,电脑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设计软件的运用大大加速了图形的发展速度;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摄影、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促使图形的表现形式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而“图形创意是以图形为造型元素的说明性图画形象,经一定的形式构成和规律性变化,赋予图形本身更深刻的寓意和更宽广的视觉心理层面的创造性行为。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通过图例从理解图形的概念逐步到图形创意概念的理解。”图形作品的好坏取决于创意的优劣,创意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有效速度。图形创意作为设计的基础教育,解决的是在一切视觉传达设计问题。优秀的图形创意作品应具备以下条件:创意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逻辑,又超出常人的想象;视觉上,做到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既能抓住观者的视线,又能让观者读懂创意的内涵并理解和认同。构思上,视点独到,立意精巧,既能说明问题,又寓意深刻。画面上,夺目雅致,激发美感,视觉冲击力强,形式美效

果好。

(2)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可以分为联想和想象两部分,联想又分为相似性联想和连带性联想,而相似性联想又可分为形与形之间的类似联想、意与形之间的虚实联想、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可以通过福田繁雄的《地球日快乐》招贴给学生进行分析和阐释,图中是斧子和树的嫩芽进行结合,从斧子联想到砍伐,再到毁灭,从图中的嫩芽又联想到新生的树木,再联想到环境保护。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意与形之间的虚实联想的例子。在虚实联想的基础上,一个概念往往有多个象征元素,这种内在的共性相似形成了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关系。如:鸽子、橄榄枝、打结的枪管因为都象征了和平而被联系到了一起。连带性联想指由于事物间在时空上或逻辑上有联系所形成的联想。在图形创意中常有四类:接近联想、因果联想、对比联想、借代联想。例如马蒂斯的《天鹅湖》芭蕾舞招贴借用的就是芭蕾舞演员的腿和脚来表达天鹅的形象。

想象的过程可以分为分析素材到解构、想象重塑、完成图形四个步骤。解构是把相关形象加以分解,发掘形象的可塑性元素,然后把可塑部分和特征部分重新构成,整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在课堂中以铅笔为例,把铅笔进行解构,分为可塑部分是笔杆,特征部分是铅笔头和笔端,然后想象重塑,可以改变铅笔原有的性质、原有的结构关系等。之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由铅笔想象成雨伞、拖布、烟等等。

(3)图形创意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图形创意的设计方法有很多,有异影图形、正负图形、共生图形、同构图形、反序图形、无理图形、混维图形、矛盾空间图形、异变图形和减缺图形。在设计中,应当让学生根据设计的主题去选择相应的创意方法。常见的有异影图形。物体在光源下会产生影子,这是自然现象。但在设计中,根据主题的需要,经过加工的影子可以反应其对象的内涵,借以表现画面的感情。比如在奥妙洗衣粉广告中,衣服上的污渍是老鼠的形状,奥妙洗衣粉的投影是一只猫,借以表达洗衣粉的神奇效果。“影像利用这种打破常规的举动,可以吸引受众从关注事物专转向关注事物所要传递的信息,探讨事物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一种非常有效也经常被运用的方法。”正负图形也是经常被用到的设计方法之一。正负图形指正形和负形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称“图地转换”,通常这类图形为对比强烈的双色构成,作为正形的图和作为负形的底可以相互反转。正负图形带有视觉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具有动感,正负图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画面,使结构非常紧凑,在标志设计中应用广泛。另外,同构图形也是常用的设计方法,植物的嫁接可以产生新的品种,以成为科研创新的方式。在图形设计上也可以象科学实验一样,将表面上毫不相关但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物象,像植物嫁接一样构合为一体,产生具有创造意义的新形象。同构图形包括了异质同构和换置同构,异质同构是将一种物体的材质放到完全不同的物体上去,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形象因材质的改变,变成新异的视觉图形。例如禁烟广告中用香烟来拼接成套索的形状,用来宣传香烟的危害。换置同构是将组成某物质的某一特定元素与另一种本不属于其物质的元素进行非现实的构成,传达出新的意义,引发新视觉,新意义。在福田繁雄作品中的图形经常用到这一手法,公益招贴中用地球替换眼球,眼睛留下的眼泪寓意地球在哭泣,用置换的方法宣传环保的理念。

图形创意课程中的教学思考

在图形创意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图形创意设计方法练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对于创新思维的开发以及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中,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个性的表达。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手段以及在布置作业的形式上,都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展开想象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创意的观念。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表现力。并在对图形的阐释方面发挥想象力,作出自己的诠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引入课堂,电脑改变了平面设计的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软件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各种软件的特效处理更让我们的图形出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也会带来更多

灵感。

结语

图形创意课程虽然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和创新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创造思维,借助视觉形象手段将巧妙而有价值的构思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图形创意处于承前启后的过渡位置,它引导学生将前期已经具备的表现能力转向后期的专业设计中,图形创意中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适用于视觉传达、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等专业。对于解决这些专业中的创新问题将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一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第二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篇2: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

2、可以让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观察,例如借助常见的魔方(三阶魔方或者四阶魔方),直观地进行观察、探究。

3、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不要急于评判学生的答案对错,对于探究问题,我们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不可能自己在家看看就会了,我们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喜欢上探究问题,而不全是评判答案的对错。

4、温故而知新。在课程刚开始,对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复习,明确顶点、棱、面的概念和特点,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组成大正方体问题,为后面的探索过程提供思路。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顶点处,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12条棱的中间,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6个面的中间,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中间。

5、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分类思考的思想,因为对于每一个图形来说,都要考虑三面、两面、一面、没有面涂色的问题,有点混乱,如果我们就3、4、5号图形同时分析三面涂色、两面涂色问题、一面涂色问题和没有面涂色问题,是不是就有可比性,也就有了规律可循。

6、注重学生的语言素养的培养,重点是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在归纳总结三面涂色的小正方的位置时,不少学生脱口而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四个角上。”“四个角”说明孩子们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日常的经验层面,没有上升到数学的角度看问题,尤其是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释,在本题中应该从正方体的知识上进行解释,“角”用“顶点”描述更加准确,“四个角?”“四个顶点?”自然而然也就更正为“八个顶点”,叙述完整: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八个顶点处,一共有八个。

7、运用微课,增加趣味性,也能通过视频将大正方体进行剖开,让学生直观地对没有面涂色等问题进行观察和探索,解决问题。

篇3: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

当前是大力提倡创意创新的时期,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都在求转型求发展, 创意创新思维必不可少。图形创意以其独有的思维定位、思维模式及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多变的表现技能, 被广泛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1]。图形创意课程则承担着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引向具体设计方向的要务, 其作为现代设计教育训练的主干课程之一, 以培养想象力、创意设计观念、创造多元的构形设计方法为教学目标, 确保学生能够向专业设计顺利过渡, 因此该课程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从造型基础训练到图形创意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转型, 其先前美术学习所形成的学习方法与观念是将基本功和审美放在首位, 学生难以快速适应目的性较强的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将思维方式拓展作为实用性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 通过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迅速具备创新思维, 提高其设计能力, 为学生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形成良好的衔接架构, 使该课程形成“文化、创意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模式。

一、教学模式

相对单一的理论讲解的教授方法易让学生倍感学习内容枯燥乏味, 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图形创意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可尝试将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引入,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图形创意的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多元的, 教学方法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图形创意课程可以采用讨论法、案例法、启发法、交互法等,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改变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向式教学法, 让教学过程真正互动起来, 确立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学生练习过程中,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激励创意的多元化, 摒弃单一答案的传统单向思维模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开发和挖掘每位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是艺术和设计的本质, 设计作品强调的是独立化和个性化。可以尝试脑力激荡法, 该法是美国奥新鹏博士所倡导的, 他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 使思想相互激荡, 发生连锁反应, 以引导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2]。把单向式教学法变为由启发、互动为引导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由基于CAI与实践的多元讲授 (思维锐意转型) 到拓展思维到动手能力强化再到结合设计专题。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 并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解决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创新能力不强, 对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地传承, 专业素养不全面等问题。

设计应用是设计价值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训练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最终实现设计应用的能力目标[3]。课程早期以基本概念的理解练习为主, 中后期可结合设计大赛与企事业项目导入具体设计实战。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广泛的设计实践, 参加国家及省市级设计比赛;针对具体设计方向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将课程与项目紧密结合, 如工业设计方向的学生可承接产品外观设计;视觉传达方向的学生可开展毕业生纪念册设计。通过项目参与, 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增强了专业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性。

建立学生作品成果展览室, 如在展览室进行多次“图形创意优秀作品展”等, 以通过不同专业学生的图形创意作品展示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 形成学科交叉效果,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也能从中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及授课态度等。

二、教学内容

(一) 丰富教学内容

知识点的讲解由相对感性的形象联想开始, 启发学生对一物象展开近似联想, 如以苹果为题, 学生联想到足球、地球、音符、车轮、太阳等许许多多的事物;进而我们抽象提取出苹果的外形为圆形, 再由圆进行深入的意象联想, 学生会联想到圆满、轮回、团聚等相关含义, 再由意到形寻找相关的物象。这样反复由形到意, 再由意到形的联想, 拓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深入讲解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的概念。同时设置主题训练,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从具象事物到抽象概念, 如以具体的动植物为主题进行发散联想;由爱与恨、生与死、交流互动为主题进行概念联想, 层层递进, 培养学生的思维敏锐性。好的创意需要有创造性的形式和手段来表现, 形式本身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4]。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思考, 还应教其掌握构形的方式方法, 如同构、异构、矛盾空间等构形法。针对难点矛盾空间, 可以以荷兰大师埃舍尔和日本设计大师福田繁雄先生的作品为案例进行深入解读。整个课程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与快题训练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二) 引入设计素养

设计素养的培养不可或缺, 否则创意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关注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类别。面对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 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再认识、再发掘。不难发现, 当代大多有建树的设计大师都对本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深厚的感情, 民族文化是设计工作者的坚实后盾。我们常说,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灿烂、之博大是毋庸质疑的, 我们要做好继承与发扬的工作!

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 使其善于发现,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象, 培养其良好的观察方式。艺术源自于生活, 生活是灵感的源泉, 设计作品的创作也不例外。如吴冠中先生所言:“美是诞生于生命, 诞生于生长, 诞生于运动, 诞生于发展的。”思想深邃者见到物象就能体察得深, 反之见识浅显, 设计的作品将缺乏生命力, 经不起考验。

优秀的设计作品离不开汗水与智慧, 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日积月累, 我们要不断地、认真地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热爱生活, 随时随地用心灵去感悟生活, 提炼、创造出有创意创新价值的设计作品。

三、结语

笔者通过多年来对不同专业方向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等) 进行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经验, 深切感受到该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各个方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十分必要的保障, 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不同的艺术设计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将共性与个性相互结合, 教授学生共性概念的同时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具体设计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努力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通过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开发与应用, 引向所需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理论与虚拟项目、具体实战项目相结合, 突出艺术设计学科的“应用”特色, 形成多元化、立体化、全方位的教育模式。

艺术设计作为一个现代概念, 正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正在从生产大国向设计强国转型, 创意创新是打破发展瓶颈的法宝。一个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与设计教育的深远影响和促进作用是分不开的[5]。设计教育必须紧随时代步伐,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有益于社会的优秀设计人才。

注释

1[1]李路葵, 汤雅莉.图形创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2页

2[2]雷莹, 吴宗敏, 肖汉江.多维视角图形创意的教学与实践[J].装饰, 2010 (11)

3[3][4]于洁.图形创意教学中的地方文化引入——以“常州印象”图形创意训练为例[J].装饰, 2014 (05)

篇4: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图形创意》;教改

信息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文字、语言、图形,然而,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来获取的。其中,图形的表意和传播性使其成为视觉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在新媒体技术下,图形的创意表达、传播形式也发生着一些变化,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新的图形视觉形态、新的图形表达方式、新的图形审美情趣、新的图形传播手段等都会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日臻变化而变化。传统的图形创意课程的训练和表达方式,在数字媒体时代下也发生着变化。

1 传统媒介下图形创意表达的特征

图形是极具表达性的视觉语言,通常借助二维介质表达图形的表意性和传达性。传统的图形表达方式载体局限于印刷出版物,一般以静态的平面图形和文字呈现;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一些独具创意和表达性的优秀图形设计作品,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图形视觉冲击力,同时创作者通过图形对主题思想和内涵的诠释,创作出引发观者深层思考的作品。例如,日本福田繁雄、德国冈特兰堡等世界平面设计大师的作品,他们的图形海报设计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设计表现上很少或不用文字,坚持运用纯粹的图形语言表达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探索图形语言的深度和广度。这些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创作的思维体系和图形构形方法常被作为经典作品加以剖析、学习,并引用到图形创意课程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元素表达呈现多元化趋势,多维、动态的图形表达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视觉传达载体中,如户外广告、网络信息传达等。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基于二维形态的图形创意表达性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2 数字媒体时代下图形创意表达的特征

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图形的创意表达从过去依赖印刷的二维呈现发生着改变,图形表现开始从静态二维空间发展到三维动态空间,增加了图形表现的丰富性。同时,交互性的图形语言表达改变了单项的传播模式。数字媒体下,图形的动态性和互动性特征不仅加强了观者的参与和表达,还使得图形语言的艺术特性和艺术感染力更加丰富,增加了传播力。

在2015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中,我院学生冯达峰等利用图形创意和交互设计思维,进行“洁婷卫生巾”的广告创意设计,运用图形创意设计原理诠释“洁婷卫生巾”透气、安全的广告诉求,在设计表达上运用交互设计特性,融合了图形、文字、声音、动态等多种表达形式,并加入参与性图形小游戏环节,加强了观者的参与性,将产品功能、特征等优势幽默而轻松地表达了出来,在全国赛区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赛区综合创意类一等奖。这是一次图形创意课程的有益尝试,在传统课程训练中加入交互性图形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对图形的认知。

3 数字媒体时代下图形创意课程的改革思索

图形创意课程的重点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通过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方式,结合同构、正负形等构型法进行创意思维训练。传统的课程训练是在平面纸质上的图形设计表达。多维形态表达的介入,使创作者需通过多维的思考进行图形创意,可以打破静态图形创意思维的局限,结合计算机图形软件进行创意图形的绘制,使静态图形动态化,在从“静”到“动”的转换中,创作者也会因其要表达动的图形创意,而关注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转接、纵深感和位置的变化等,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例如,在表达一个由树叶转换为和平鸽的图形创意时,图形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空间转换,动态的表达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把握,将这一信息流充分传递,取得更好的视觉信息的传达性。在具体课程实施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3.1 创意思维多元化、立体化

图形创意课程的重点为创意思维的训练,虽然最终以不同载体的图形(静态、动态、立体)形式呈现,但对图形形态的认识、图形形式的思考及创意概念的表达,核心依然体现在创意思维能力上。图形创意是创作者智慧和个性的表达,就如面对一个“点”的创意思维,在课堂头脑风暴和发散思维后的结果可能是水中的蝌蚪、五线谱上的高音符号,也可能是阿基米德眼中那个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的地球。图形创意充满了创作者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它不应是单一的思维模式,还具有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收敛思维、跳跃性思维、线性思维等各种方法,往往突破思维的定式,借助想象、联想、理性与感性思维等方法,创作出现实与虚幻、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新颖独特的图形。图形表现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将传统模式下图形的单一表达性外延出多种可能。可以运用动态、音效、立体等多元立体的创意出发点进行思维,比如图形有了动态表达可能性,那么创意思想可表达得更加丰满,但同时对图形课题思维的多元、立体化的思维框架提出了要求。

3.2 点燃兴趣点,激活创意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打破单一、枯燥的理论讲授,结合新媒体技术下表达多样化、具有启发性和丰富内涵的图形创意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图形创意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课堂互动、讨论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向式教学法,让教学过程真正互动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多媒体渠道发现、分析、研究优秀图形创意,共同分析图形表达含义、表达方法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层层剖析优秀案例的创意思维出发点、表达方式、技术运用等。当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创造性思维点燃了创作欲望时,那么他会非常主动地调动各种表达方法来呈现创意,积极掌握创作中的手绘表达、电脑制作等技术,将艺术与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3.3 基础训练的不可替代性

虽然数字艺术为图形创意设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但在课程设置和训练方法上依然要符合创作规律。固然,动态的、立体的图形创意表达具有视觉的吸引力,但“静态”图形创意表达是核心和基础,应该注重创意思维的启发和运用,快速手绘,将创意灵感捕捉下来,依然要运用发散思维、思维导图等手段进行图形静态表达,这也对学生的手绘能力提出了要求。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和便利致使学生往往忽略手绘表达,特别是图形创意的数字化,使学生认为只要有创意和想法就够了,不必手绘图形了。著名艺术家李可染说:“练基本功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制约束自己的脑、眼、手,熟练地掌握创作规律的能力。”手和脑之间有密切联系,眼为脑之师,脑令手之行,在创意表达过程中,应运用手绘快速表达出思维碰撞创意的火花。在课程设置上,在课程前期依然应强化手绘表现,加强学生造型能力的训练。

3.4 专业课程联动效应

将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图形创意课程中,探索图形创意的多维表达性,是艺术与技术相互统一的很好体现,但同时应注重课程的循序渐进。首先,图形创意课程就是运用创意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是基础和核心。此阶段采用手绘表达方式,大量练习图形创作,运用联想等思维方式,结合平面图形构型法创作,遵循图形创作的规律和设计原则,在静态图形表达基础上遴选优秀作品,进行第二次创作,以此为出发点,加入多维的、立体的思维创意框架,将调动学生图形(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软件、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知识点,起到专业课程的联动效应,有益于课程学习的交叉性和互动性。同时,因为有具体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学生学习软件的主动性和活跃度会大大提高。在教学上需加大实践环节,数字软件应用和和图形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将诸如项目训练、学科竞赛等实践课程结合起来。这样,通过专业理论知识传授、软件技能应用和实践课程项目训练等,真正达到课程联动、交叉教学、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3.5 拼盘式教学的可能性

拼盘式教学模式突破原先教师一人一课的单一模式,多样化整合学院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形成合力,形成集体智慧,是团队协作的全新教学法。我院以“包装设计”课程进行拼盘式教学改革试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到图形创意课程后,整合图形创意思维表达、图形表现、计算机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竞赛、实战项目设计等,形成拼盘式教学模式。

第一,系统的课程管理。课程包括较多方面的知识点与相关内容,从初始建立时的单一性,向着课程设置的阶段性、渐进性、递进性合理配置。

第二,整合教师知识和能力。团队合作,实施诸环节一体化的集体分工教学。

第三,科学的课题设计与动态的教学模式。聘请专家,引进实战项目,采用多方面拼盘式、立体化、动态式的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图形创意表达随着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涌现,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趋势。艺术与技术犹如人类思想的一对翅膀,带给我们无限遐想和遨游的空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

参考文献:

[1]林家阳.图形创意[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

篇5:《探索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

教材分析:

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教材安排了“探索图形”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等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发现其中蕴含的数量上的规律,以及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的思想。

原研究内容是这样呈现的:

(1)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棱长2cm的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涂成绿色。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

(2)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个棱长3cm的大正方体,各种涂色情况的小正方体是多少块?棱长是4cm,5cm,6cm的呢?

让学生综合运用正方体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在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中,把握问题的共性,从而发现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正是由于各个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上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涂颜色面的个数不同。研究小正方体涂色面的规律,要分类整理各种小正方体的原来位置,与刚刚教学的正方体知识有联系,对空间想象力提出了新的内容与要求,有益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材编排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本单元前面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性以及两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手操作、总结归纳,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教材以棱长为2、3、4的正方体入手研究规律,规律研究的最小数据棱长为2开始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反馈发现棱长为2的正方体对涂色图形的位置特征缺乏直观的感受,而棱长3、4的表格填写对规律的发现还有点薄弱。所以本课我在棱长为2教学时,切开让学生直观感受,里面的没有涂色。从棱长为3的正方体为切入点,通过观察魔方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涂色情况小正方体位置特征,再通过对棱长为4.5的正方体图形的涂色研究、数据填写,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丰满学生的规律发现探究之旅。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方式探索、发现图形分类计数问题中的规律,体会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4、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自我修正,自我反思,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从简单的情况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阶魔方、活动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复习正方体知识

1、魔方大多数是正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这里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要用它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需要多少个?

教师:这也就是拼成了棱为几的正方体。你们用到的小正方体的总块数是?

教师总结:我们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出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也可以拼出棱长为3厘米、4厘米、5厘米。。。的正方体。

引出问题:

1、教师:这是棱长为几的正方体?它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2、教师:如果现在给它的表面涂上颜色,会有什么问题发生,请大家在仔细看看,其中每一个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相同吗?对应的块数又是怎样的呢?

师总结:看来要想知道准确的答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不妨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入手,一起来探索规律(板书课题,探索图形)。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计数,深刻感受到原有的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经验。同时,复习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二)活动研究,探索规律

1、探究棱长为2时,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

2、探究棱长为3时,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利用正方体实物进行探究)

活动一:同桌两人合作,借助桌面上的三阶魔方进行观察,完成任务单活动(一)。

①在立体图形上找出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位置。

②数一数,算一算,每类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③汇报交流

教师:刚才你们观察到三面涂色的在的顶点处,两面涂色的在棱上,一面涂色的在面上。

猜想:是不是所有拼成后的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正方体都在相应的位置上呢?

四人一组,小组合作研究,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探究大正方体棱长为3时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利用学具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答案。但本环节的意图并不在此,而是以探究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为主体,旨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具体感受不同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上的位置,为找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棱的等分数的关系扫清障碍。

活动二:四人小组继续探究,当棱长为4,棱长为5时,每类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并快速填写任务单(二),看一看你能否发现规律。

学生汇报数据。

探究对应的数据如何得来的,验证答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学生抛开学具的基础上探寻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表面上看仿佛是上一环节在量上的增加,其实也有质的变化。上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感受不同小正方体所在的位置,至于答案是学生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不作要求;而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想象、推理加计算来找答案。由数出来到算出来,规律就在一步步的探究过程中悄悄萌芽。

(三)比较归纳,概括规律

教师:当小正方体的个数足够多时,我们再继续拼下去,这时棱长可以怎样表示呢?(用字母表示)

教师:回顾一下刚才的探究过程,你们觉得哪组数据最好找?

为什么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最好找,你有什么发现?

再来回顾下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回顾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你又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一面涂色的小正方形,它们构成的图形有共同点?

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什么规律呢?生汇报。

师:没有涂色的怎样找更快,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他们都位于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那就是需要我们揭开它表面的一层,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ppt播放)

师:你有什么发现?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形状有共同点吗?那它的数据还可以表示成?当棱长为n时,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就为?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认识到什么就总结什么,而应该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作适当的延伸和提高,不仅使学生有机会感悟研究规律背后的数学思想,为以后的数学研究做好铺垫,也实现相关研究方法和数学思想由“外显”变为“内化”。

回到棱长为9。

师:现在你们能解决棱长为9时,每类小正方体的块数吗?生汇报数据。

(四)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1、回顾刚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其实刚才的探究方法,就是数学上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叫做“化繁为简”,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用到了这种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回顾下吧。(ppt播放)

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位老朋友还会陪伴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老师把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这句话能激励着你们不断探究。

板书设计:

探索图形(化繁为简)

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棱长

三面涂色的块数

两面涂色的块数

一面涂色的块数

篇6: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摘 要:本文对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细小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反思,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图形创意;教学反思;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12-0245-02 “图形是人类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1]“图形创意”课程是设计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图形语言,为艺术设计专业提供创意的方法与表现,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意规律和法则,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创意创作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1 “图形创意”课程的发展现状

“图形创意”课程尽管已在艺术类高校中开设很长时间,但在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各高校对此门课程的理解与侧重点均不相同,有的侧重基础理论知识,有的侧重视觉效果等。江南大学作为国内比较知名的院校,其“图形创意”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通过图形分析与理解其涵义,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图形,增强学生的敏锐观察力。

笔者通过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尝试改进对学生综合训练的方式方法,望可以为以后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2 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反思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3]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进行不断的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笔者通过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经验总结,认为在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反思,教材是教师将课上好的基本保障,作为教师,上课前首先要将教材分析理解透,其实是要对教材里面的教育理念进行推敲与反思,对自己以往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复考量,使得新的教学活动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分析教材之余,还要查阅相关资料,参考一些优秀作品,并熟知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开拓,设计意识的形成,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作品审美能力的增强。

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应在结束一节课之后,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反思,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所有学生,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学习与探索的好习惯,渐渐形成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其中的主导的教学方式。再次,是对教师教学的反思,“图形创意”课程通常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我们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去创造。课堂中,教师应将搜集的大量优秀图形创意作品给学生观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缺点,总结美的法则,增强学生的创意灵感与创作欲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是良好教学的开端。

总而言之,通过教师对自己、对学生以及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不断的发现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及时的进行调整,长此以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有很明显的进步与提高。3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3.1 优化课程设置 在以往的教学中,“图形创意”课程通常采用每周分单元式的教学模式,周期性较为明显,影响了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性,教学效果欠佳。所以我们要尝试改变此种教学模式。如果以研究课题的形式来展开教学,首先可以打破此种周期性的不连贯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与衔接,还可以令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理解与思考课题的内容。课题的选择可以围绕课程设置的内容或课后作业的内容,使得课题与“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紧密相联。

3.2 整合教学内容

“图形创意”课程的设置切记过乱,缺乏系统性亦会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缺乏统一与连贯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应使用PPT作为教学手段,先介绍整个“图形创意”课程的大致内容及设置情况,使学生了解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进度安排,使学生对此门课在整体上有一定认识,然后通过播放优秀图形创意作品引起学生注意力与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程。具体的课程教学大致可分为三步走:

第一,看图形而画图形的阶段,此阶段注重研究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联想能力,解决学生本身对于创意的担忧,开发学生的潜能,摒弃传统惯性思维的束缚,挖掘自身创意性思维。所以,此阶段需要大量的优秀作品作为支撑,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和体会“图形创意”课程内容。进入实践阶段之后,要先理清楚所给题目的要求,多做一些设想,不轻言放弃,毕竟创意不是做两个练习作业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用画来说图形创意,将文字符号转化成图形语言,众所周知,图形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无论身处何方,对何事物,图形均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训练学生用图形语言去代替文字语言。此阶段注重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段,所以要着重讲述图形创意的表现手法与方式,引入大师的优秀图形作品,并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去观察世界,总结他们的设计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图形作品中去,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第三,将思维转化成图形,此阶段为课程中最难掌握的部分,如何巧妙地将人的思维转化成图形,就需要我们要像整理物品一样先将思维整理出来,过程比较艰难,如先将思维内容转化成文字符号,然后再由文字符号转化成图形设计语言,侧重点在如何让将思维内容转化成文字符号,转化过程中一定要概括、简练。此三步走可以使学生明确图形创意的全过程,使学生将头脑中闪现的思维画面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此门课程。3.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为讲授和辅导的形式,这样由讲授到布置作业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很被动,对于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中的重难点也较难理解通透,作业也很容易出现雷同现象,缺乏创造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分解课题的办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别研究,各课题间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使学生的知识掌握过程具有连贯性,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此课程的思考、讨论及互动等能力,加之在表达设计语言及思维方法中教师的引导,便可为掌握此门课程打下良好基础。3.4 合理地布置作业

作业的设置不仅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还要使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将技法训练与课程内容有计划性地、有目的性地结合在一起,同步发展,期间不可盲目加大作业的数量,要注重作业设置的质量。要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同现实生活相联系,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体会图形创意课程的目的和真正意义。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紧密相联又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应当有意见分歧的争论,有沉静的思考,有互相观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内心充满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加深刻感人。结语

“图形创意”课是培养与锻炼学生创意思维方式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门课程,但此课程开设的时间有限,无法满足需要长期训练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要求。所以,教师在此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传授给学生创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贯穿始终,以提高“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篇7:小学创意水墨画教学新探索

罗芳小学

王建

所谓创意水墨画,就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国画中的水墨画,而是在表现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改变传统固有的模式。就小学生来说,就是要结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能顺畅地运用水墨画来表现形象和表达情感。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小学创意水墨画的基本概念。长期以来,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一、扩展创作内容的空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如《金鱼》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金鱼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金鱼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金鱼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金鱼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金鱼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目前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所以,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二、训练多种表现形式,激发表现情感,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

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四、用“玩”来训练绘画的表现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五、名画名家的鉴赏,丰富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篇8: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

摄影作品作为一种商品, 参与商务活动而获得商业利润, 称为商业摄影。自1839年摄影诞生以来, 商业摄影就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后, 世界性的商业摄影被列入现代企业制度的行列。

评定商业摄影的标准是强烈的现代市场意识, 是看一眼就能打动客户的原创性。根据客户的要求, 从目标消费群体的角度进行创意, 不仅要把产品拍靓, 更要把产品信息准确全面的传递给消费者, 这里就包含着一个观念的转变。商业摄影师要把传统的以我为中心、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观念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 把重技术、比设备转到重创意上来, 把重模仿转到重创新上来。创新是摄影技术的灵魂, 是摄影发展的动力。商业摄影作为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 如何提高商业摄影作品在商品流通、包装装潢中的表现力度, 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 已成为摄影师的永久课题。在立足产品特性、企业形象, 放眼市场规律, 抓住受众心理的前提下, 将摄影作品进行大胆创新, 利用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幽默、象征等手法, 体现商业摄影的艺术魅力。在拍摄风格上打破摄影的传统风格和思想上的陈规旧俗, 吸收外来精华却不模仿, 使商业摄影具有更好的视觉表现力,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商业摄影》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 商业摄影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摄影技巧, 具备创作主题性广告摄影作品的能力。

2. 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突破。设计创意的“追新”是设计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信息社会技术层面不断完善的今天,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设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图形设计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图形创意以联想思维为基础, 依靠超然想象, 通过对象的形象类似性和图形的象征指向来实现创意。一些在文学中常用的修辞、表现手法, 如:比喻、拟人、幽默、夸张等, 在图形创意思维中被广泛应用。图形创意不仅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它的直接成果是为艺术设计打开一个开放式的思维过程, 从而提高作品的原创性和艺术效果。这个成果可以被商业摄影采用, 用于摄影作品的创作拍摄。图形创意的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幽默、象征。[1]

3. 图形创意思维促进商业摄影教学

摄影与设计关系密切, 在设计这个行业里。商业摄影是大有可为的一种工具或者媒介、元素。在教学中, 学生对产品的拍摄不应只停留在对产品表面简单的拍摄层面, 而应挖掘产品的内涵, 产生联想, 注重个人观念的表达, 使摄影作品具有创意性和革新精神。如果说对于拍摄的角度、高度、前景、背景及距离的掌握是摄影教学的基础, 那对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就是教学的更进一步。在进行静物摄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意摄影的训练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下面以学生作品来进行阐述。

3.1, 创意赋予摄影作品时效性, 反映社会热点

摄影作品可以看成是时间的记录者, 摄影作品具有记录社会热点的功能。而一幅摄影作品是否成功, 则关键在于对于瞬间的把握。瞬间的成功把握包含时效性和典型性两要素。事物的典型性就是包含于普遍性之中又区别于一般性, 而达到的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程度, 因此具有特殊性和鲜明的个性, 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时效性和典型性捕捉能力的培养。在2003年的摄影教学中, 一位学生选择拍摄水果菠萝, 正值当时“非典”横行, 人人自危, 该生便抓住这个热点, 以报纸上的新闻摄影作品为背景, 给菠萝戴上口罩, 通过比拟的创意手法进行作品的拍摄, 鲜明生动的来呼吁全社会预防非典这个热点事件。创意使这件摄影作品避免流于平常化和一般化, 创意带来了个性, 带给观者很强的感染力与冲击力。

3.2 创意赋予摄影作品公益性, 产生思想共鸣

处于现代艺术中的摄影作品反映着人类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生活观所构成的意识形态, 引导着公众的公共意识和公益行为, 这种满足人们精神功能需求的摄影作品应具有深刻的文化特质, 能使观者产生思想共鸣。人类在追求物质经济的高速发展时, 忽视了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保护, 人类对有限资源环境的无限开发, 使地球日益面临危机, 于是“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节约水资源以及防止水污染、防止空气污染、防止噪音污染”等题材成为公益性摄影作品的主题, 来呼唤人类的美好愿望。学生作品“保护动物” (见图3-1) 采用“TONG JU”创口贴与羊头骨的的组合运用, 呼吁停止狩猎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的愿望使商业摄影作品具有了一定的公益性;学生作品“酒后驾车”采用模型汽车和酒瓶型的阴影组合, 以图形化的语言来表现酒后驾车的危险。

3.3 创意赋予摄影作品趣味性, 产生戏剧性效果

摄影作品应具有新颖性与趣味性, 作品甚至可以是具有幽默感的, 从而产生戏剧性效果, 提高观者兴趣。摄影作品“毛毛虫” (见图3-2) 拍摄的是水果樱桃, 考虑到简单的摆放拍摄缺乏新颖性, 所以就通过对被摄物体的创意摆放, 图形化设计手法, 制作出一条在阳光下寻找食物——绿叶的毛毛虫,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使人过目不忘。另一件学生摄影作品“证”, 表现的是当代中国人需要拿到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证书, 从而被包裹的象一具木乃伊, 让人看了忍俊不止的同时, 引发观者的思考。

3.4 创意赋予摄影作品广告性, 产生商业效益

为产品进行广告宣传提供图片, 是商业摄影的目的。而好的创意作品能强化广告宣传。学生作品“蝶” (见图3-3) 拍摄的对象是一条项链, 由于项链的拍摄属于细小物件的近摄, 采用常见的拍摄构图可能会显的缺乏创意, 所以通过制作道具蝴蝶来组织画面, 项链作为蝴蝶的触须, 观者见了记忆深刻, 达到突出的效果。另一作品“彩虹糖”是糖果的拍摄, 通过营造蚂蚁运糖的有趣场景、通过色彩的对比, 醒目的表现了彩虹糖艳丽的色彩, 具有趣味性与广告性。

4.结束语

通过对学生拍摄前草图及构思的修改与引导, 引发学生对《商业摄影》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运用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来进行商业摄影的教学, 使课程与课程结合的更加紧密, 突出创新性和应用性, 尝试探索出更适合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商业摄影课程的新的教学方法。

摘要:商业摄影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 商业摄影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摄影技巧的同时, 探索如何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创意, 如何使学生具备创作主题性广告摄影作品的能力;图形设计课程的创意思维方法与商业摄影教学的结合便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商业摄影,图形,图形创意,摄影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尔沈雁冬.图形创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5.P51-62.

上一篇:轨道客车制动钳工高级技师事迹材料下一篇:网络资源大学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