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乐古诗词

2024-07-14

端午节快乐古诗词(精选16篇)

篇1:端午节快乐古诗词

端午日赐衣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篇2:端午节快乐古诗词

作者: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篇3:端午节快乐古诗词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古诗词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文学价值, 可熏陶学生情感, 陶冶学生情操。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由于古诗词时空跨度较大, 而初中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有限, 不能很好地领悟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而且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呆板枯燥, 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 为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古诗词, 使古诗教学生机盎然, 教师要还给学生一个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深化诗词理解, 使其得到熏陶, 提升素养。

一、抓住情感, 唤醒“诗情”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意象。”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诗句中蕴含的意蕴与情味, 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与审美乐趣。缺乏情感的单纯字词讲解、逐句理解的方法是难以达成上述目标的。所以,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不能局限知识讲授, 还要探索有效方法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思维, 发挥想象与联想, 体验诗人情感, 产生共鸣, 让语文课堂变成“情知交融”的情意场。

首先, 语言如诗。对教师来说, 语言功底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只是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却不善言表, 语言呆板, 听来无趣, 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的, 如能根据古诗类型与感情基调, 活用或昂扬激越, 或生动活泼, 或婉约细腻, 或如诗如画的教学语言, 让学生如身临其“景”, 情知交融, 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教学的开端和高潮处, 教师要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与情感积累为基础, 以感性语言恣意铺陈, 渲染氛围, 给同学顺利融入诗词情境、领悟诗词内容、主动接受陶冶架桥筑路。如《相见欢》和《浣溪沙》是婉约派的典型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柔和细腻, 生动描述当时情境, 勾起学生心头的别是一番滋味, 使其积极而细致地研究文本, 加深体会。

其次, 角色体验, 唤醒情感。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时, 为激活诗词形象, 当学生了解诗词后, 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 将诗词朗读与背诵转变为赏诗、低吟浅唱等活动, 将古诗词学习变成学生主体体验、想象创造的过程。教师适时恰当点评, 让学生对角色体验、文本领悟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巧用图画, 灵动“画意”

在古诗词教学中, 总是单纯讲授或诵读, 不免枯燥乏味。而如果教师能创造性绘画, 或引入图画, 将书本抽象、静态的文字转变成形象具体的色彩符号, 诗词学习会更具吸引力, 同学们会看得兴趣盎然, 听得津津有味。古诗词本身具有绘画美, 正如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所说的:“诗是无形的画, 画是有形的诗。”同时, 初中生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图画能给学生直观刺激, 增强感性认知, 由多彩表象触发内在情感, 激发丰富想象, 达到情境交融, 不必教师繁杂讲述, 学生便能深刻理解诗意。所以, 使其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绘画等手段,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愉悦轻松地学习古诗词。

首先, 巧用插图, 引发想象, 以图悟文。古诗词文字虽短小精悍, 但意蕴丰厚。若想让学生深刻领悟诗词情境, 不能单凭语言描述, 还要善于利用相关插图, 给学生感官刺激, 促其放飞想象的翅膀, 再现诗歌画面, 感受诗词意境, 领悟诗词内容。

其次, 倘若教师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 还可动手画出相应的简笔画, 以图画讲课法来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 绘画时要注意互动性与形象性的融合。如教师画图时, 有意画错, 让同学们自主发现问题, 自主修改, 加深记忆;对某些细节, 还可故意留白, 给同学们想象空间, 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或者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 以图画形式表现所学文章或某个“镜头”。如学习《归园田居》 (苏教版) 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斟词酌句, 动手绘制图画:这首诗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倘若你是某少儿图书美术编辑, 会给该诗搭配哪个画面?展示何种意境?并试着扩写一段话语阐述画面, 以便读者理解画面意境。这样, 将古诗与绘画结合, 既能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又能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 尤其是一些后进生, 语文基础虽差, 但构图能力并不弱, 这能够使他们在彰显特长中增强信心。

总之,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情感要素, 唤醒学生情感体验, 让语文课堂变成师生交流探讨、共同成长的情意场;要巧用图画等直观手段, 引发学生想象与创造思维, 使语言文字跳跃为形象画面, 让课堂变成体验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舞台, 富有诗情画意, 绽放智慧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田雪杰.7-9年级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雒婷婷.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2.

[3]李洋.中学语文古诗词美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胡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读解问题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2011.

[5]赵树龙.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篇4:快乐学古诗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介绍时代背景、作者、讲解词语及内容,再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二是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古诗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热爱古诗,主动地学习古诗,运用古诗。可如今的小学生除了能背几首老师教过的古诗外,恐怕再也说不出多少有关诗的知识了。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效率,让学生喜欢学习古诗呢?我们不妨将教学的模式性过程淡化,转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侧重点不同的古诗。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元日》教学片段】

教学“总把新桃换旧符”句:

师: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人们走出家门,更换着桃符。看,人们换上了哪些桃符呢?(课件出示课外的5副春联)

请你读一读春联。

师:你会选择哪一副贴在门上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师:是啊,不管选择哪一幅,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谁愿意朗读一下?

评价:希望你一切顺利。

评价:希望你全家和睦。

师:在温暖的阳光下,人们张贴着大红春联,心里多高兴啊!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这两行诗。

教学“春风送暖入屠苏”句:

师:人们在元日这一天还要干什么?

师:喝屠苏酒的顺序可有意思了。要小孩先喝,代表着成长;老人后喝,意味着拖延一点时间,含有延长寿命的意思。如果你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你会对爷爷、奶奶说什么呢?爷爷奶奶又对你有什么祝福呢?

生生表演互动。

师:这一句句祝福的话如同春风一般温暖着每个人的心,就让我们带着阵阵暖意来读这句话。

师:阵阵爆竹声中,人们举起屠苏酒,互送祝福,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行。

【思考】《元日》是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古诗。春节,对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会浮现许许多多美好欢乐的画面,放鞭炮、贴春联……因此在学习“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古诗时,我出示了5副课外的春联,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说说自己会选择哪一副贴在自家的门上,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诗的意思,更让学生感同身受,体味到了那份浓浓的年味。而对于有难度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句,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角色,说说对长辈、小孩的祝福。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感受到那份欢乐,自己的实际生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学生学得快乐、轻松,而古诗的诗意在潜移默化中就理解了。

二、多元教学,渲染意境

【《江雪》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江雪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你轻声读读古诗,想一想:如果将这首诗画成一幅画,画面上会有些什么景物呢?

生:我会画上一座座山,山上没有鸟;我会画上一条条路,路上没有人的踪迹。

师用简笔画绘制一座座山,一条条路。

师:你从诗中哪里看出山有很多,路也有很多呢?(千、万)

师:是啊,千和万就是表示数量很多,黑板上没办法画那么多,老师就远远近近画上几座连绵起伏的山,弯弯曲曲画上几条小路。

师:刚才你所说的画面中说没有鸟的身影(看不到小鸟),诗中哪个字告诉你没有呢?(绝)

师:是啊,这么冷的天,鸟儿们早就飞到远方或躲起来了,哪里还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呢!

师:那路上的行人呢?(也看不见了)

师:这两句诗句虽然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是却让我们从山中没有一只飞鸟,路上看不到行人的踪迹这两句感受到雪很大。看来我们还得在山上、路上画上什么?(厚厚的积雪)

师:还会画上什么?

生:江面上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钓鱼。

师:那(独钓寒江雪)你准备怎么画出来呢?

师: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不一会儿,老渔翁的身上,小舟上就都是雪了。

师:刚才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江雪》在我们眼前就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看简笔画)

【反思】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短短二十几个字的诗往往呈现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四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将《江雪》这首古诗的诗意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因此,在初读古诗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江雪画成一幅画,你会在画上画些什么呢?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画面上有什么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从诗句的字里行间去理解,去想象。如“千山、万径”的多,“绝、灭”的没有、看不见,“独钓寒江雪”那漫天飞舞的雪花等。紧扣语言文字,将画面准确、形象地呈现出来是理解这首古诗的第一步。最后,让学生通过说话面、谈感觉、读古诗等形式体会到《江雪》带给我们的这种寂静、荒凉之感。

三、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新课改提出“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教师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这样的整合,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的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nlc202309081643

【《绝句》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在写这首诗之前,杜甫所生活的唐代正经历着长达七年之久的战乱,百姓们为了逃离战乱,纷纷背井离乡,杜甫为了躲避战乱,也不得不带着家人远离家乡,来到四川成都。多年来,他一直盼望着战争平息,盼望着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南,所以他曾在《草堂》这首诗中写到: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师:当他听说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七年多的战乱彻底平息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师:现在国家终于安定下来了,老百姓终于可以好好过日子了,就连成都到东吴的水路也通航了,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激动啊!他仅仅是因为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高兴吗?如果不是,还因为什么高兴?

师:对了,国家不再打仗,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安居乐业了。有了这样的心情,春天的景色在诗人的眼中更是美不胜收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这首古诗。

【《江雪》教学片段】

师:清代诗人王士祯也作了一首关于垂钓的诗。

(出示古诗《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师:你想自己读一读吗?

学生自读古诗。

师:你能看着下面的注释自己读懂这首古诗吗?

蓑:蓑衣 笠:斗笠 扁舟:小船 丝纶:古时候钓鱼所用的丝线 樽:古代盛酒器

师: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喝着酒,大声地唱着歌,一人独享这一江的秋色,多么惬意,多么豪爽啊!)

师:你觉得王士祯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很愉快,很惬意)

师: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师:王士祯很得皇帝看重,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写诗之时正任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而柳宗元被贬永州,官场失意,亲人离别。同是独钓,心情却截然不同。一个借钓鱼表现不屈的傲骨,一个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

师指名读,读出两首诗的不同。

【反思】学完《江雪》后,教师引入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依然以画面为抓手,让学生想象这幅画面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并通过与《江雪》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心境不同,以古诗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在对比读中进一步诠释了《江雪》所体现出来的这一份孤独与坚强,并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读关于垂钓的古诗,由此形成一个系列,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类古诗时,学会想象画面,了解背景,感悟诗人的心情。

总之,古诗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这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篇5:端午节古诗词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译文:

都说作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译文:

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篇6: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 渡 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b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明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 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更多相关的端午节古诗词推荐:

1.端午节的诗歌诗词

2.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3.描写端午的古诗词有哪些

4.关于端午古诗词大盘点

5.端午节的优美古诗词

6.端午节古诗词精选

7.有关端午节古诗词集锦

8.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有哪些

9.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20首

篇7: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篇8:端午节快乐古诗词

一、激情引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 是推动学生求知的源动力。成功的教学需要积极设置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巧妙导课, 点燃诗心。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用情趣教学法导入古诗,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就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创造的张力, 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的境界。如学习《赠汪伦》一诗, 在导入新课时, 讲述了李白“受骗上当, 临桃花潭, 饮万家酒”的故事, 学生对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谊有了切实的了解, 学习诗文的兴趣油然而生。

2. 音画结合, 创设情境。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 借助多媒体优美、生动的音乐进行古诗教学, 可以烘托意境, 渲染诗歌的内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准确理解诗意, 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草》一诗时, 老师在音乐《永远的草原》那优美的旋律中绘声绘色地描述辽阔原野上的草一岁一枯荣的景象, 学生闭目倾听, 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 亲眼目睹了草的无限生机, 心也奔驰在原野上陶然欲醉, 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诗句来。

3. 动手画诗, 妙趣横生。

有诗必有画。古诗中诗人往往将所描写的外物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丽意境。读诗作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既领会了诗情画意, 发展了形象思维, 又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如教学《鹅》一诗, 初读了古诗就要求学生作画, 形和神都不具备。理解诗意后再作画, “曲项”、“浮绿水”、“拨清波”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绿”、“红”色彩鲜明, 一只美丽、欢快的大白鹅跃然纸上, 栩栩如生。古诗在学生的画中灵动起来, 学中有趣, 趣中有美, 美中有物, 妙趣横生。

4. 表演再创造, 其乐无穷。

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 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种机器开动起来。”教学中根据诗文进行表演, 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使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如袁枚的《所见》一诗:“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表演再创造, 活泼可爱的牧童活跃在课堂上, 传统文化在学生丰富多彩的演绎中焕发勃勃生机, 课结束, 趣犹存。

二、读诵吟唱, 其乐融融

古诗句式整齐简单, 音韵优美和谐, 语言精练, 琅琅上口, 易于诵读。南宋朱熹谈到古诗朗读时说:“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 永久不忘。”古诗诵读采用范读、领读、独自朗读、学生与学生合作读、师生表演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及意境美, 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 朗读时采用叠读的形式 (即:老师领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学生跟读“三千尺”) , 瀑布飞泻直下的磅礴气势在师生一唱一和中灵动了, 学生陶醉其中情绪激昂。“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 在一次比一次慢的朗读中学生仿佛飞到了九天, 置身于银河中, 飘飘欲仙, 如痴如醉。

诗歌, 诗歌, 配乐可歌。采用古诗新唱的方法, 在欢快的旋律中学生唱之舞之, 其乐融融, 古诗真正活了起来。经典的种子根植在了学生的心田, 增强了文化积淀, 丰厚了文化底蕴, 提升了审美情趣与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悟境生情, 趣味无穷

古代诗歌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 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 无不蕴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 构成了诗的意境。因此, 在古诗教学中启发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如教学《绝句》一诗,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明丽的色彩让人赏心悦目, 活泼灵动的画面更令人心驰神往。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可爱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说着什么, 唱些什么?白鹭飞翔的动作又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心情怎样?想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催化了情感, 与诗人心灵碰撞, 欢快愉悦洋溢在脸上, 美美的情趣荡漾在心头。

四、拓展延伸, 诗兴盎然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 而古诗学习是无限的。依据课内教材内容, 适当而有效地拓展诗文, 为古诗学习带来广阔的空间, 将学生的视野引到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中, 古诗的芬芳将无声地涵养学生的身心, 催化智慧, 培育人格, 塑造灵魂。如教学了《春晓》, 拓展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咏柳》、《绝句》、《春日》, 春天的勃勃生机牵引着学生走进大自然, 拥抱大自然, 赞美大自然, 触景吟诗, 诗兴盎然。再如教学了《静夜思》, 让学生搜集李白其余的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燕山雪花大如席”, “黄河之水天上来”,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诗仙的作品让学生的思维驰骋在异彩纷呈的神话里, 比赛吟诵, 怡然自得。

平时教学激活学生的积累, 让他们在“温故而知新”中体验古诗用时趣无穷。如教学《美丽的小路》, 激发学生依据古诗《悯农》谈感受, 学生诗兴大发, 随口吟出:“除尘日当午, 汗滴花下土。谁知美丽路, 人人须爱护。”在简单的应用中既巩固了知识, 更使知识得到了迁移, 能力得到了锻炼, 形成古诗阅读的良性循环。

古诗学习也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与古诗美丽相遇, 思维动起来, 想象飞起来, 语言活起来, 古诗学习将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古诗教学也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 激情引趣, 读诵吟唱, 悟境入情, 拓展延伸, 其乐无穷。古诗学习应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

篇9:古诗中的快乐儿童

这很容易使人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牧童,更像个小雷锋。 “欲断魂”的路人刚一提问,他就热情相答,并且用手指明“杏花村”的方向。

唐代的吕岩(吕洞宾),也写过一首《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宽阔的田野,悠扬的笛声,辛劳的牧童放牧归来,吃过了饭连蓑衣都来不及脱,就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只有那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他的身上。

而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牧童》又与众不同。一个夏日的午后,袁枚去拜访朋友,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嘹亮的歌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短褂、骑着黄牛的牧童在高声唱着《放牛歌》。袁枚正听得如醉,突然歌声戛然而止。原来牧童发现了树上的知了,并熟练地爬上牛背,踮起脚尖,小手伸向一旁粗壮的树干。而机灵的知了,却 “嗖”地一声飞走了。袁枚见状,哈哈大笑。回家后即赋诗一首: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相对而言,白居易的《池上》,则更为妙趣横生: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池塘中一个个的大莲蓬,清香诱人。一个小孩儿禁不住诱惑,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但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小主人公天真活泼、又淘气又可爱的顽童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草长莺飞,杨柳轻扬,正是一派大好春光。放了学的儿童们,纷纷跑回家里拿出风筝,趁着东风放上天空。这样的春天,让孩子们陶醉,也让大人们向往。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写儿童诗最多的是宋代的杨万里。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还有《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色的蝴蝶,淹没在黄色的菜花中。令急走的儿童,茫然不知所措。

关于儿童的词句,我知道的只有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一句 “最喜小儿无赖”,把父母之爱,儿女之欢,都尽在其中。

苏轼说: “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老舍讲:“小孩是哥伦布,把人带到新大陆。”天真无邪的儿童,不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快乐,而且还带来了希望。

篇10:关于端午节古诗词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古诗词1

1: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2: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3: 端午日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临江仙

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5:端午日赐衣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屈原塔

作者: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7: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作者: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8:端午

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古诗词2

五日

(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篇11:端午节古诗词精选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篇12:端午节古诗词精选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

新愁不障西山雨端午节古诗词大全作文。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篇13:端午节经典古诗词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篇14:端午节快乐古诗词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篇15: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

2.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出自李之仪的诗《南乡子》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出自苏轼的诗《浣溪沙端午》下阕

4.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出自朱翌的诗《朝中措》

5.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出自王充的诗《满江红》

6.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出自张榘的诗《念奴娇》

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出自文秀的诗《端午》

8.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出自钱琦的诗《竹枝词》

9.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出自万俟咏的诗《南歌子》

篇16:纪念端午节的古诗词

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3、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7、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9、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0、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3、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1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5、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6、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8、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9、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2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1、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2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2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4、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25、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6、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7、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28、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2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30、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胡仲弓《端午》

31、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32、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33、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钱琦《竹枝词》

34、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35、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36、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37、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38、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39、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40、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41、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42、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43、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王充《满江红》

44、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45、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6、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47、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8、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

49、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50、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上一篇:应用心理学中文简历写作下一篇:迷人的大纵湖四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