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英文影评

2024-07-04

辛德勒的名单英文影评(共12篇)

篇1:辛德勒的名单英文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浅析:

这部影片以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在低声吟唱着圣曲,微弱的烛光渐渐熄灭后拉开了这部史诗巨作的序幕。故事发生在1939年9月,德军于9月1日对波兰发动闪电战,在两周内就击溃了波兰军队并且占领了波兰,侵吞了一半的波兰领土。影片的故事就发生在被德国占领的波兰城市克拉科夫,在这里纳粹把犹太人集中地到一个区域里之后边开始对犹太人残忍的下手了,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原来是一位想大发战争财的投机商人但在看到纳粹的暴行后看透了纳粹并且同情犹太人甚至开始努力帮助和拯救犹太人。

我觉得影片的开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拍摄手法非常之巧妙,开篇就是一个蒙太奇,彩色的场景很自然的转换到黑白场景,黑白的场景预示着这个黑暗时代的来临,在以后整个影片都是黑白的。鲜血是黑的、枪口的火焰是白的,这一似乎会掩盖纳粹暴行的残酷,但是从影片的整体效果来看这死寂般的黑白色更让观众有一种沉重感,这更能引起人们的反思。这种黑白色彩也还原了当时的社会心态,在纳粹的统治下无论是犹太人还是日耳曼人都是生活在阴暗、压抑之中。在这部影片中也都是从开头到结尾都是黑白的,只有一个地方出现了彩色,就是在德国二流党卫军疯狂的屠杀犹太居民区的那天,辛德勒在山坡上导演以辛德勒的主观视角带观众看着纳粹暴行时出现在屏幕上一个身着红色衣服的犹太小女孩,这是唯一有色彩的地方,红衣小女孩是那样的引人注目红色在那个黑暗、恐怖中是那么的鲜艳。这一点的红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那个红衣小女孩在混乱的大街上快速的毫无目的自由的穿梭着没有人去伤害她。这个片段给观众感觉到生命的希望就像在尖刀上行走,大家多么的希望小女孩可以不被刽子手们发现但是当观众再一次看到那个唯一的红色时,她已经变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了,让人感觉到希望的破灭,生命的终结。这也是辛德勒思想上的转折点,至此辛德勒成为了反战者,在真心诚意的帮助和拯救犹太人。最后我想说:《辛德勒的名单》将会永远留在电影史册中,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永远留在人类的史册一样,影片带人们看到战争对人性扭曲、对生命的践踏。它时时刻刻提醒人们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篇2:辛德勒的名单英文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博格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电影。真实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1939年德国发起犹太人大移民,当时二次世界大战刚刚拉开帷幕,克拉科夫附近的波兰犹太人被要求移居到克拉科夫中。同时,主角奥斯卡.辛德勒为了赚战争财,来到这里,利用贿赂和官员们打好关系,并建起餐具工厂。辛德勒当时和一个犹太委员会的官员--伊萨克.斯特恩合作,斯特恩一开始利用作假帐的方式让许多犹太人到辛德勒的工厂工作。好景不长,一位新的中尉来到克拉科夫,开始清算克拉科夫中的犹太人,而当时辛德勒和妻子在山丘上目睹了一切,辛德勒一开始也许真的只想要发财,但当他目睹一切残忍的屠杀事实,他的心态也随之改变,不断利用各种贿赂手段去拯救更多的犹太人。最后,德国无条件投降,犹太人也随之释放,辛德勒身为一个纳粹党员成为了战争犯,无奈之下选择了逃亡。在离开前,犹太人们偷偷铸了个刻有希伯来文经文的戒指:“拯救一人即拯救全世界。”,辛德勒听完甚至激动地拿不住戒指,他羞愧地认为如果他再多努力一点,多赚一点钱,他所能救的人,不只这一千多个人。整部影片到结局之前都以黑白片的手法,反而到最后,战争结束,犹太人前往其他村子寻求食物与协助,画面变转变成彩色,变成当时幸存下来的辛德勒犹太人,辛德勒的犹太人从1000多人增加为6000多人。

黑白的影片中,有一抹色彩始终无法忘怀。——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犹太小女孩,在大屠杀开始的时候,她出现在了辛德勒的视野之中,逃避着纳粹的抓捕,一晃而过,就此消失。一直到片尾,辛德勒再度看见了她,但不一样的是女孩不再散发纯真,而是冰冷的躺在木车上,尸体准备被送去焚烧。对他来说,他根本不认识这女孩,甚至不知其名、不曾接触,女孩只出现了两次,但却给予辛德勒相当的心灵震撼。也因此,他下定了决心用毕生的钱财,来换一千两百个生命。红衣小女孩在这部影片中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在完全黑白时代中,只有她是有颜色的,而那个颜色是红色的。它并不耀眼,却让整个画面像被光芒笼罩一般。

在大屠杀的时代之下,完全没有人出面阻止。“红色”是犹太人流不止的血,也是让辛德勒终于看见血的颜色,而这个“血的颜色”也是代表了屠杀的残暴以及人性的泯灭。“红衣女孩”也可以是辛德勒眼中的纯真,也可以是辛德勒心中的善。黑白不仅让影片灰冷,它更代表了那时代的黑白,战争是黑白的、屠杀也是黑白的,对辛德勒来说,这些都是没有情感的,所以没有颜色,直到望见了女孩,他心中的善良蜡烛才被点燃了火、他的“善”才终于袅袅升起。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颜色。

片中使用大量的打字机特写,打字机的滴答声在这部凝重的影片中直叩人心。“名字”在这部电影当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每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条生命。影片开始每个犹太人报着自己的名字,打字机持续的输出文字,这边是灾难的开始。影片结尾,辛德勒说着每个人名、斯特恩打出每个名字,这是一种救赎。哒哒、哒哒、哒哒、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声音啊,它的每一次响起都代表着一份生命得到了拯救,每一声都能穿透世纪。

这是我,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

篇3:辛德勒的名单英文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的作者是托马斯.基尼, 他是澳大利亚在国际上都十分有名的历史小说家。他的这部《辛德勒的名单》小说还获得了英国布莱克文学奖和美国洛杉矶时代小说奖, 《辛德勒的名单》反映了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时代背景下史实, 讲述了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在纳粹对犹太人实施种族隔离及屠杀的险恶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了超过1200名犹太人的故事。小说处处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芒, 彰显人性的伟大。

一、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内容

整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要以德国商人辛德勒的人性觉悟为主要过程的中心线展开, 以及在二战期间战争中犹太人遭到了残酷的迫害的情节。影片中的德国能力非常的强大, 并波兰经不起德国纳粹人的迫害, 很快小小的波兰就被沦陷了, 战争中的犹太人苦不堪言, 场面十分的震撼人心。正在此时, 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来到了波兰, 他希望能在这场战争中能大发横财, 获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他在波兰建立了自己的制造军火的工厂, 这样他可以为德国战争中的纳粹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军火、武器以及其他后备军需, 犹太人伊扎克是辛德勒军需厂的一名会计和管理助手, 以前他是在搪瓷厂做会计的。于是, 辛德勒工厂就有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进来工作, 这些工作的犹太人认为他的工厂是不遭受迫害能够保护自己的地方, 此时的辛德勒也露出了商人的本色, 由于雇佣犹太人的成本很低, 这样产生的利润就会很大, 因此他也愿意雇佣越来越多的犹太人, 不断的压榨他们, 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供他享用, 从辛德勒的身上就能看出西方资本家的本质。随后电影进入到了犹太人遭受大屠杀的残忍场面, 摄像机对准了辛德勒的面部表情, 可以感受到他当时的震惊程度, 他看到了这个场面之后想拯救这些犹太人, 此时他的人性慢慢的显露出来。之后他把他的工厂提供给犹太人让他们进来避难, 甚至他会不惜重金贿赂德国军官并和德国军官交涉, 不可以随意杀害他工厂里的犹太人, 以此来保护犹太人的生命。就这样一直到二战结束, 辛德勒挽救了将近1200犹太人的性命, 也因此她对犹太人的帮助成为后人啧啧称赞的事迹, 赞扬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人道主义的解读

1. 人道主义与人道主义灾难含义

现在人道主义一词, 是由Humanitarianism英文翻译而来的。王爱军作为国际慈善组织有名的人物, 曾在《人道》中记载了人道主义的大概含义, 他认为:人道主义, 在文艺上系鼓吹自由思想的主义, 原在排斥教会的束缚, 以人道取代神道, 亦为人文主义的展现, 在伦理上则与博爱主义相同, 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 承认人人平等的人格, 互相尊重, 互相扶助, 以谋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人道主义, 最开始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提出的一种思想, 那时提倡的人道主义要关怀人, 尊重人, 以人为中心, 主张人格平等, 互相尊重。之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又把人道主义具化为“自由”、“平等”、“博爱”三种精髓, 人道主义的含义越来越丰富。

人道主义灾难简称人道灾难, 又称人道主义危机, 是由武装冲突、自然灾害等导致人的基本权利受到威胁的状况。联合国负责协调和发起对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地区的救援。人道援助或救援是基于人道主义 (例如出现人道危机时) 而对受助者作出物资上或物流上的支援, 主要目的是拯救生命, 舒缓不幸状况, 以及维护人类尊严。近年来联合国对人道救援制定了更加规范的规章制度, 要求每一个国家都参与进来付诸行动, 保护地球所有的生命。

2.《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的历史反思

《辛德勒名单》是由斯皮尔伯格导演执导的, 他是一位犹太裔的导演, 并且这部电影给他带来了奥斯卡的七项大奖, 说明他所执导的这部电影成功的反映了这一历史题材的经典影片之一。这部影片展现了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灵魂苦旅, 也是所有观看影片人的反思之旅, 通过影片反思历史, 反思战争, 反思人类自己, 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辛德勒人物形象充分的展现了人类的历史和本性, 它之所以成功, 就是由于它的辛德勒形象震撼人心, 展现了人道主义的光芒。

当然, 电影呈现的辛德勒形象是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之笔, 给我们这样一个并非符合历史史实的人物形象, 但是辛德勒具有复杂、多面、存在人性特点的人物, 给观看影片的观众带来了人性的希望。作为犹太人后裔的斯皮尔伯格导演对于辛德勒的情感是比较纠结和复杂的, 没有其他导演执导的容易。因此, 这部电影也真正表达了他作为犹太人的感谢之情。他执导的这部电影是带有主观观念的, 所以导演在处理这部电影中也是有缺点的。例如对于片尾辛德勒忏悔的拍摄的片段, 带有的感情有一些过了, 由于在前面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时间内, 整个电影表现的感情已经表达的很充分了, 片尾情绪这样的处理显得前面整个电影戏剧的张力就过了, 但这并不影响《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的整体质量和观看效果, 它应该是斯皮尔伯格导演最满意的作品了。

在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人物形象的讲述上, 它拥有好莱坞式娱乐化的特点, 这种特点非常的明显, 而好莱坞一直以英雄诉诸正义, 而辛德勒的塑造英雄形象是符合好莱坞的这种演绎英雄的方式。它的表现方式是, 其中的人物是有缺点的人物, 这个人物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 最后它也成功的摆脱了这种困境, 成为令世人敬仰的英雄, 看似娱乐化, 实则包含深刻的含义。《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在欧洲上映之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相同。其中一位著名的电影评论员认为导演斯皮尔伯格把大屠杀主题与商业价值融合在了一起, 它运用了好莱坞经典的写实主义去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这个电影戏剧化的呈现了那个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他一直都认为当时的大屠杀情景是很难被这部电影叙述的。从以上这个电影人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西方中对于这种战争题材呈现的场景的历史态度和文化观念是不同的, 尤其是欧洲和美国之间观念的巨大差异。欧洲人看中的是事件的历史写实性, 毕竟这个事件是发生在欧洲的境地内的, 因此他们更看重事件中呈现出的人性和道德伦理, 电影不应该把艺术性和商业性杂糅在一起, 而失去了电影的审美价值。但是美国人更看重消费和娱乐观念的结合, 它拥有好莱坞巨大的电影工业体系, 在电影中存在较大的发言权, 但是这部电影的发言权应该属于犹太人, 而不是美国人。

在西方, 对电影的评价基本上是通过观众的认同感来完成的, 他们都会以历史史实为基本, 尊重历史, 但对中国来说是缺少说服力的。西方各个国家和中国有着宗教性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性, 所以中国观众有时会不了解这个电影中大屠杀的历史背影, 自然对这个电影只是一种纯粹的欣赏。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 “反犹主义”, “大屠杀的现代性”等概念都是模糊且遥远的。中国的观众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光芒和人性的发挥, 但是在电影层面很难理解犹太人对这一历史史实的复杂、纠结的态度和其中蕴含的情感。这样的问题也存在于西方人对于南京大屠杀上的理解, 他们很难理解南京大屠杀给我们中国人所造成的伤害。因此, 这也就看出来, 东西方之间在大屠杀的历史态度与文化观念上是有差异性的, 这也是众多研究者研究战争题材的原因, 只有搞清楚东西方之间对战争的观念认识上的不同, 才能够明白东西方的电影建构和人物形象建构不同的深层原因。

三、战争题材电影的思考

1. 电影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一直是电影人创造电影的关键之处, 它是整部电影所表达情感的连接处。人文关怀关注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注, 它的出发点是人的自身需求和无限的欲望, 尽一切努力去满足人的需求和人的欲望, 维护人的利益, 要求要尊重人权。对于人们来说, 战争是残酷的, 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也给后人带来深刻的影响, 是民族的伤痛和苦难。大屏幕是观众观看电影的载体, 在这样的大屏幕之中电影呈现种种情感带给了观众去感受, 建立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去传授给观众, 观众也从中用电影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感情。

每个战争题材的电影都是以真实的战争历史背景为基础的, 拍摄要真实尊重历史, 让观众能从这样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战争的残酷性给观众带来的震撼, 在战争中的人是缺乏情感的。我国的著名导演陆川执导的《南京!南京!》这部战争题材的电影, 不仅要表达出大屠杀这样震撼场景的场面, 也在其中根据历史的史实投入了情感和理性的双重思考, 让观众思考战争给双方的人们带来的灾难, 摧残了人性的存在。剧中一角色角川就是南京大屠杀的一个表现符号而已, 这其中并没有代入更多的情感, 更多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记忆。人文关怀的理念关注的是人的人性, 重视每个人的命运, 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在这一点上, 另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一九四二》做的比其他影片要好。影片以巨大民族灾难史为历史背景, 用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整个战争多带来的影响。导演将站在所有灾民的立场上, 去呈现历史的真实性, 去展现当时的情景, 给观众一种当时民族困难的大场面, 也让观众了解到在那样艰难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坚韧的性格和人性的光辉。电影中每种人物的生与死, 都被导演演绎的淋漓尽致, 体现出了人文关怀。所以, 我们在南京大屠杀这样大场面残酷的历史事件的电影上, 不仅要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 也要细致的刻画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以《辛特勒的名单》的电影高度为基准, 创造属于我们的优秀电影。

2. 电影的民族接受心理

电影的民族接受心理是整部电影让观众接受的关键点, 是决定跨文化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之处。现今, 中国的电影一直追求让西方观众认同我们的电影理念与观念, 实际上就是希望得到西方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单从历史层面上看, 作为东方代表的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儒释道精神往往采用伦理和家族概念解决, 而西方注重用事实证明个人英雄主义的绽放, 并希望这种事实能够得到观众的反复论证和其他国家文化的认可, 所以文化的差异性就是东西方民族接受心理的最大区别。东方电影, 特别是中国的电影, 一旦成功的被西方认可, 是因为它满足了西方主流社会的猎奇心理。

结束语

战争是没有正义的, 它给人们所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 《辛特勒的名单》中的大屠杀场景是震撼人心的, 这样的场景深深的印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理。东西方文化的强烈差异, 会使每一位电影工作人员对于电影的呈现, 特别是战争题材电影的拍摄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这差异所带来的认同也会不同。希望所有的电影工作者都能够带着一种人文关怀之心, 着重表现人物的人道主义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辉。中国的电影还需要认真的专研和研究, 在世界电影行业中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让中国的文化发展到每一个国家中去, 每一位中国人也要承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担, 将电影的文化和艺术结合在一起, 充分显示出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当然也要进一步的创新电影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汤晓军.荒诞世界中辛德勒的自由选择——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辛德勒名单》[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1:72-75+87.

[2]周翎, 纪依依.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5:48-52.

[3]姜雯.虫蛹的蜕变, 极致的人性——对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奥斯卡·辛德勒”的人性升华解读[J].电影评介, 2010, 06:57-58.

[4]金晓莉.存在主义下的选择自由——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全新解读[J].电影评介, 2015, 20:33-35.

[5]汤晓军.人性的胜利——解读《辛德勒名单》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J].名作欣赏, 2014, 33:116-117.

[6]张伟.东西方战争题材电影的“救赎者”形象建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14.

[7]汤晓军.荒谬世界中辛德勒的积极选择[D].浙江大学, 2013.

篇4:《辛德勒的名单》

中文名:辛德勒的名单

外文名:Schindler's List

其它译名:舒特拉的名单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史蒂弗•赞林 Steve Zaillian

制片人:布兰克•鲁斯蒂 Branko Lustig等

主演:Liam Neeson/Ben Kingsley /Ralph Fiennes/ Caroline Goodall

片长:195 分钟

主要奖项: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全球票房:$3.21亿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它描述了战争、种族、性、信仰、信念、金钱、同情、国家、生存、生活、觉醒、循环、困厄、侵犯、坚守、放弃;

它说的是流离、剥夺;是一条红色的童裙;它在说底线;它在说家园,肉与灵。它是一部电影,是一部史诗,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创伤与心灵。

电影男主角辛德勒

简介:

犹太人被赶往集中营,妻离子散、如牲畜般被驱赶、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那是怎样的一种处境!无视于人的存在,没有尊严的践踏。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经历,重回二战时克拉科夫,向人们展示这个城市由生灵到涂炭的一切。辛德勒的善举感动着每个犹太人,也感动着我们。面对被屠杀的场景我们是震惊?是憎恨?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在没有人性的年代中藏着人性的微芒,辛德勒给了犹太人希望,那是黑暗中的一盏心灯。照亮了他们的黑暗的路途,也照亮了世界!

评价:

它(《辛德勒的名单》)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我们为它颁发奥斯卡大奖,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1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第66届奥斯卡奖评委会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

它让德国感到震惊,让世界感到震惊,它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它让我们重新回忆和审视那段历史,我们愿以真挚无华的追思,共同思考和感受那段历史的伤痛。

——德国前总统 罗曼•赫尔佐克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篇5:《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曾经无数次的听说过《辛特勒的名单》,我对其的认识也仅仅限于好莱坞大片上,但当真正的被这种黑白色调的演绎冲击时,我甚至把自己想象到那一群被乱赶乱杀的犹太人当中,祈求上帝给我一丝生路···

影片的最后给出了色彩,这让观众觉得光明终于到来。斯泰恩在送辛特勒离开的时候对他说: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此时的辛特勒无限懊悔,他恨自己为何还留着车子、金别针,它们本可以再多救几个人···其实当他将家产一声声已纷纷打印成辛特勒名单时,他真正地成为英雄!

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可怕的深渊!“目睹这段历史”我真的被深深的震撼,这份震撼来源与恐惧,纳粹对于犹太人的毁灭似乎做得像是工厂做工一样,似乎就像那个阿蒙军官说的一样:“不,你们不是人,你们是老鼠是虱子,看你这一双老鼠的眼睛····”在钢琴的演奏中机关枪干掉了哪一栋楼里所有人,与毒气室里被活活毒死的人们相比或许那些给士兵解气用的被枪杀的犹太人更幸运一些,那个女性不是胖的出奇也不是瘦的出奇然而她就死在了经过军官家门口的那一刻,女佣海伦不理解,其实那个世界哪里还容的人去理解,死亡算什么,难民早就习惯了用麻木的眼神目送已死的人----无论这个人是别人还是自己···焚尸炉冒着黑乎乎的发臭的烟气,燃尸的的碎片随着雪花一起飘落。女人们被剥光了衣服,健康的、苗条的被留了下来,她们因此而欢呼雀跃,这种场面,这种种场面让我想起了一个词——人性!我只想问人性何在呀?!!!!!

这位斯皮尔伯格大导演在用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实性手法展现一幅幅波涛汹涌,气势悲壮的杀戮与毁灭情节。这种疯狂的灭绝一次次触动人格的底线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党卫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就有象征意义的陪衬吧,这里是亲特勒人格被极大激醒之处吧,这里是他决心全力拯救死神口中人们的转折点吧 ···我们谁敢否认黑白影响中,那一抹红色给恐怖而绝望的心灵带来的生的信仰···

篇6: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描述二战中犹太人惨遭德军屠杀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奥斯卡辛德勒是如何从一个冷血的纳粹商人变成倾尽全力拯救犹太人的伟大之人的转变过程。

这部影片无疑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最为优秀的作品,更是这个时代的伟大之作。斯皮尔伯格之所以能将这部影片拍得如此震撼人心,则因他的身上也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童年时代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这无疑为他的影片提供了宝贵的来源,影片中也表现着他的真情实感。

影片的开头,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在低声吟唱着圣咏曲,微弱的烛光渐渐熄灭,一缕缓缓升起的白烟,变成火车轰鸣的烟雾,蜡烛的熄灭,也预示着犹太人安宁的生活将要被打破。以这样一个温馨的场面开头,与其后德国纳粹的残忍和血腥形成鲜明对比。

刚开始辛德勒,他只是想趁着乱世发财的人,所以,他很精细的戴上那枚象征他身份的纳粹勋章。如他对他妻子说的一样“我缺少的不是运气,是战争。” 所以,当辛德勒看到德军肆意屠杀犹太人时,眼中还尽是茫然。直到他看到一个红衣女孩,那抹红色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整部影片皆以黑白两色为基调,旨在象征那个黑暗而又令人恐惧的时代,而唯一的彩色便是这个红衣女孩,这个红色代表生命,虽然它看上去是那么脆弱且无力。这是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一笔。最后,辛德勒又在开往焚尸炉的汽车上见到了这个女孩的尸体,此时,他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德国纳粹的残忍与惨无人道。这个红衣女孩成为辛德勒思想转变的关键,他的心中已隐隐有了救赎的念头。

纳粹的屠杀还在进行,他们屠杀犹太人便如打猎射杀兔子或獐子一般,甚至面带微笑。歌德上尉嫌工人的门铰做得慢,将他拖出去,准备枪毙,一个即将被处死的工人无力地跪在地上,没有任何反抗,而身旁要枪毙他的歌德与两名军官却正在讨论手枪的故障问题。这种场面着实令人触目惊心,影片在此将黑色幽默玩到极致,但在观众眼里,只有黑色,无尽的黑色,没有人会笑,不管口中还是心里。

于是,辛德勒开始贿赂记录员,用打火机,或是名烟,记录员欣然接受,接着,便是记录员手中的打火机或名烟的特写镜头,他仅要做的,就是大笔一挥,增加工人所产产品的数量,这也许就救了几个犹太工人的性命。

辛德勒在别墅的阳台上有一段颇为经典的话:“杀人不是权力,与权力不同,权力是有足够的理由去杀一个人,但却不是杀,是赦免。”辛德勒的话似乎起到了作用,之后,接连地赦免男孩与女人。同时,他喜欢上了那个犹太女佣,但他不敢让别人知道,也不敢承认。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完全可以向她表示爱意,他们完全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歌德的思想已被所谓的“法西斯精神”所迷惑和麻痹,他已无法自拔。影片在此控诉着法西斯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当那个没有除去浴盆污渍的男孩毙命于歌德枪下时,观众们对于法西斯朦胧的希望也被他打碎了。

希望破灭后,辛德勒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念着一个个记忆中的犹太人的名字,打字员打出一个个铅字,影片的名称“辛德勒的名单”由此诞生。名单就是生命,名单外的世界则是无底的黑暗深渊。换取生命的代价就是送给歌德大把大把的钞票,这几乎耗光了辛德勒所有的财产。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罪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逝去的千千万万的犹太人的魂灵却不能再复生了„„

篇7:辛德勒的名单的影评

整个影片绝大部分都是黑白的,这让影片更加真实,同时也让影片更加凝重。我看的时候把寝室灯关掉了,这样一来都成黑白了,仿佛置身电影之中,感觉这样更接近这部电影。

电影中烛光出现了两次,电影中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烛光,这是犹太人在祷告,烛光慢慢熄灭,然后四周变得黑白,烛火慢慢熄灭成一缕青烟,然后镜头马上转为列车烟囱的烟(这和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里那个骨头变飞船的经典镜头很像,也许这是是向大师的致敬吧)。另一次是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也是在祈祷。可两次的象征意义截然相反,第一次是屠杀犹太人之前,烛光慢慢熄灭。

孩子从来就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在很多电影中,当孩子出现时,我们往往能舒一口气,因为导演是不会让孩子受到伤害的,可是《辛德勒的名单》不是一般的电影,它是历史,历史是不会迎合观众的,在这部电影中孩子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一个小女孩,在电影最黑暗的时刻,她衣着红衣,走在满是杀戮的街道上,仿佛是一个天使。这时的我,是多么希望导演能大发慈悲,给这个小女孩一个好的结局,因为她太可爱太可怜了,有哪个人能忍心对她下杀手?可惜,同样是在电影的很黑暗的一个镜头,小女孩出现了,仍然穿着那件红色的外套,可这时的她早已停止了呼吸。(所以党卫军不是人)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这一镜头具有的深层内蕴和艺术价值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它的艺术性达到了经典的地位。

奥斯卡·辛德勒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举止风流倜傥。他在酒店及各种社交场合慷慨地大量结交德国军官和党卫军。辛德勒雇用犹太人的初衷是因为雇用犹太人可以大量节约成本,最大限度获取利润。伊扎克·斯泰恩,辛德勒的会计,他从一开始就想方设法救助犹太人,因为他明白进入辛德勒的工厂对犹太人意味着什么,因此他甚至让一个独臂老头进入工厂。辛德勒和斯坦恩之间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前期辛德勒离不开斯坦恩是因为他需要斯坦恩为他打理工厂,在后期辛德勒开始从心喜欢这位伙伴,如果只能救一个犹太人,我相信辛德勒会救他,辛德勒的心理转变也是受到了这位伙伴的影响。电影中还有个让人很难忘记的就是党卫军头目阿蒙·戈特,一个心理极度变态的人,在挑选女仆时害怕把自己的感冒传染给她们,显得彬彬有礼,可是他接着就无故杀死了一明女工程师,早上起床来犹太人当活靶子练,他喜欢她的女仆海伦,但又厌恶犹太人因此对海伦产生了畸形的爱。辛德勒让他要像皇帝一样使用权力,他顺从了,于是突然又变得变得仁慈和善,但魔鬼终究是魔鬼,当他从镜子里看到真实的自己后,一切又恢复了原状,可以说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

篇8:母亲的辛德勒名单

母亲眼神不好,回来后让我把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挨个儿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以后,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的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我真担心,如果有一天,那电话不再响起,母亲该会有多难过。

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我对她说:“电话上面都有来电显示,谁的电话没有接到,我们拨回去不就行了吗?”

母亲说:“不一样的。如果我当时没有接,她们会担心我先走了,会难过的。”

我们决定给母亲买部手机,这样她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电话挨个儿存进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这让我想起“辛德勒名单”。不仅仅是母亲,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那样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的人的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在治疗上也不大配合我们,总认为自己迟早会死,往自己身上搭钱是浪费。我们用尽办法使她振作,领她去听二人转,鼓动她参加秧歌队,都无济于事。后来,我们发现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会心情舒畅,变得开朗许多。

我们为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一部小小的手机,分分秒秒传递着生命的信息。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时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希望。

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你好啊。我知道你是我的老姐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母亲没说上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多了一次战斗胜利的捷报,心里顿时敞亮很多,感觉也不那么疼了。

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的。他有些哽咽地说:“我妈妈已经去世半年了。在临终前几天,她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要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电话。阿姨,我不能再瞒着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上电话,母亲的手抖了起来。她拿过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母亲喃喃地说:“杨姐姐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着的希望没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她要参加秧歌队。

穿着大红大绿衣服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是在晨曦里,还是在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她也在为她的亲人们活着,为那些“辛德勒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她们哪怕多活一天,都是一次成功的拯救。

病情又一次严重时,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出大颗大颗的汗珠。这时,母亲的手机响了。我们知道,肯定又是病友打来的。母亲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八度的声音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啊,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得气喘吁吁啦,哈哈……”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在病床上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一块最坚强的砖。

篇9:辛德勒名单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其实故事很简单:德国奸商辛德勒是个吃喝玩乐情人无数的帅男人,擅长公关而不是工作,他本打算利用二战大发一笔横财。却因为无数次目睹犹太人惨遭杀害而良心觉醒,由此他的工厂全部雇佣犹太人,明为犹太人像牲口且聪明、价低技术高,实则是庇护他们于水火之中。辛德勒的名单,就代表生命和希望,名单之内即为生存、活命,名单之外即为屠杀、死亡。这一点一滴的年轻的幼小的灿烂的脆弱的生命被记入名单,辛德勒耗尽所有共救出1100人之多。他讲到:如果我还能多记得几个名字,如果我不需要奢侈,如果我能再少花一点钱,那么我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影片的故事画面和音乐是无懈可击的。《辛德勒的名单》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尤其是那些纳粹集中营的景象的大画面太触目惊心了。看着那些老弱病残的裸体,是多么的让人怜惜和悲痛,而当毒气室突然喷下洗澡的水时,那些女人们脸上的喜悦……让人在惊喜中掩盖不住的更多的是悲哀。而火车沿途开过时,会有许多杀头的画面,伴随着犹太人们讨论该做什么汤的温暖景象,其对比实在太强烈。还有无数的枪毙……没有原因,只要纳粹高兴,就可以随便的结束他们的生命。片中很多地方出现很长的画面,在不断的念着那份辛德勒的名单。其实那份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名单,那是一条条活生生的名单。影片中打字机不断出现,跳动着的打出人的名字,那些跳动的人名也是跳动着生命啊。在辛德勒的名单上的每个名字,都是生命的份量!

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时,辛德勒在纳粹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红衣小女孩,这时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憾。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但后来红衣小女孩又一次出现,她却是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她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当我们看到她独自躲到床底的场景时,我们对纳粹的憎恨又多了许多。红衣小女孩,代表了一种怎样的希望,然而,她最终,还是飞向了天堂。整个黑白的故事中,小女孩红色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和希望!

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彩,让观众有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感觉,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

朗心情。而音乐准确地烘托着画面的气氛,达到了催人泪下...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总而言之,这是一段悲伤又超越悲伤的音乐。

《辛德勒名单》是一部电影,是一部史诗,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创伤与性灵。

篇10:辛德勒名单影评

在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种伤痛叫战争,在战争的历史上总有那么一种伤痛叫二战,在二战中总有那么一种血腥残暴的行为叫屠杀。希特勒希在1941年7月的汪湖会议后开始大规模地屠杀犹太人。(1)[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谬论,全国文摘精华四编,方少华编,1992]这导致了犹太人的灾难。但在这场浩劫中人有不少犹太人存活下来。如今二战已经过去68年了,但是历史不能忘记,不少反二战的经典影片仍然痛诉着这段历史。《辛德勒名单》就是其中之一。观看这部影片能更好地理解反战争的意义。

蹒蹒跚跚的红衣女孩,想躲进隐藏的庇护所,却被生冷的拒绝……在生与死的界限徘徊的人们,我们不强求有太多怜悯和同情,因为这恰恰可能招来杀生之祸……女孩躲在沙发下,天真的捂起耳朵,渴求躲过这个浩劫。镜头也移开了,毕竟我们都知道女孩的下场。这些在辛德勒的眼中,此刻心中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辛德勒原来只是一个投机的商人,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色鬼,他有好几个情妇,个个都爱他.他在波兰经营一家搪瓷厂,为前线的部队提供子弹和餐具,由于波兰工人的工资较高,而犹太工人则可以不付工资,从经济方面考虑,辛德勒选择了一些犹太人到他的工厂做工。但是随着纳粹对犹太种族迫害的加深,辛德勒工厂也成为了那些犹太人的避难所。从此辛德勒扩招了自己工厂的犹太人。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而拼命贿赂那些军人。

与辛德勒的灵魂得到救赎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在他爱上犹太女仆海伦时,曾经一度以为他会放弃随意枪杀犹太人的做法,尤其是那个犹太男孩没有将他的浴缸弄干净时,阿蒙·戈特说“我宽恕你”。但是男孩出去以后就被人发现了他的尸体。除此外影片中还充满了各种小细节。斯泰恩作为辛德勒的会计,在那里不停地打着名单,辛德勒说“够了够了,我已竭尽所能”。“不,你还能做的更多”。随后辛德勒的名单越来越长。那个阿蒙·戈特口口声声爱着的海伦最后也出现在了辛德勒的名单中,理由是辛德勒给了阿蒙·戈特一笔巨款。

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也同样耐人寻味。犹太人偷偷从躲了一天的钢琴下跑出来,结果不小心踩到了琴键,随后冲上来一阵扫射的子弹居然在钢琴上弹出了美妙的乐曲,音乐的美好与士兵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部影片多次出现小提琴忧郁低婉的音调,把我们带回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全篇多次出现的小提琴独奏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辛德勒在影片开篇出场时伴随的音乐是《黑色星期日》,起着暗示、犹太人悲惨命运的作用。

影片的最后一些镜头同样耐人寻味。那些被苏军解放了的犹太人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圈,因为他们一起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然后镜头渐渐地变成了彩色,暗示着黑暗的过去。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恐怕是那些在影片中的角色突然间变成了真实的人,他们都已经垂垂老矣,在儿孙的搀扶下来到了辛德勒的墓前放下了一块块感恩的石头,告诫着曾经的黑暗是血淋淋的现实,同时也歌颂了人性的伟大。

篇11: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影评精选

生命的见证《辛德勒名单》.写下这个题目.脑中思绪万千.却不知从何说起.那份凝重与深刻就足以是呼吸无从落脚.我看到身边朋友.那轻松的姿态和欢笑的面孔.我看到湛蓝的天.粉嫩的桃花.新绿的树枝.有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我感觉到心头的沉重.连眼角也渗着苦涩.可我没有哭的勇气.在历史的伤痛里.我找不到词汇来形容我的渺小。拯救一人就是拯救全世界.整部影片都是黑白基调,但在中间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一点红,一个身穿淡淡红衣犹太小女孩在远远的背景中奔跑,那一刻,她仿佛逃离了纳粹的魔掌。但在将近结尾处一辆装满了尸体的车上,我又看到了那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那个镜头依然是远远掠过,却唤起人心中无尽的悲伤。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让世界五颜六色。那个时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时充满了阳光,眼泪溢满了眼眶……

《辛德勒的名单》已经不单单是名单了,而是生命,是承载着1000多人的生命。这部影片让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有更深的洗涤,当我们浮躁于现在的工作烦恼和生活琐碎的时候,我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如果经历灾难,除了生命和亲人外,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值一提的。正因为我们没有环境的压迫,所以我们有闲心来烦恼这样那样的事情,当我们拼命赚钱,拼命跟这样那样的“朋友”处好关系的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这样做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生命的满足感是很容易达到的,多给自己轻松快乐的情绪,多给家人宽容体贴,你会发现传说中的幸福垂手可得。

篇12:“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辛德勒名单”上记录的是二战期间,德国商人辛德勒以维持军工厂生产为由,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以招募工人为名庇护的1200名犹太人的名字。据说辛德勒名单原有7份,保存下来的有4份,其中两份保存在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馆,一份保存在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在eBay上拍卖的则是私人收藏的一份名单,上面有811人的名字,是辛德勒的会计伊扎克·斯泰恩1945年4月8日打出来的原始名单,收藏者从斯泰恩的侄子手中获得。

虽然“辛德勒名单”原件没有拍卖成功,但引起不少媒体和读者的关注。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辛德勒名单》成为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上的大赢家,让世人都记住了奥斯卡·辛德勒和他的壮举。今年恰逢这部电影上映20周年。如今辛德勒已经逝世近40年,他的传奇人生并未随着最年轻的“辛德勒犹太人”的去世而褪色,他的故事仍在流传。

谁在讲他的故事

1982年,澳大利亚作家汤姆士·肯尼利出版了一部小说《辛德勒的方舟》,故事原型是二战期间的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他并没有见过辛德勒,只是13年前在洛杉矶遇到了被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中的一员,从那位幸存者的故事中,他找到了一种用小说手法来重构真实故事的叙述方式。这部小说后来被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看到,于是他滋生了拍电影的念头。

在肯尼利之前,加拿大一位新闻记者赫伯特·斯坦霍斯在更早之前就报道过辛德勒的事迹,但那篇报道尘封了40多年,直到电影《辛德勒名单》热映后才重见天日。斯坦霍斯是路透社驻巴黎记者,1949年成为加拿大广播公司巴黎分社的社长。在此之前几个月,在德国慕尼黑,他被辛德勒营救的一些犹太人幸存者——即“辛德勒犹太人”讲述的故事迷住了。不过作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官员,对于这个“德国好人”故事他有所质疑,于是开始独立寻求真相。通过两位波兰犹太人的引荐,他见到了辛德勒。这些犹太人希望通过宣传报道辛德勒在战争期间的壮举,可以让他们的救护者得到安全庇护,因为当时的辛德勒被认为是“前纳粹”,根本没有机会移民出国。

斯坦霍斯回忆说:“我被辛德勒迷住了,就和其他人一样。我们的妻子也一拍即合。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他一边说,我一边记录。”斯坦霍斯被这个看似不着边际的故事迷住了,他从幸存者的回忆以及未公开的文件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佐证。他与辛德勒的秘书、也是信息主要提供者斯泰恩会面6次,4次采访辛德勒,并从辛德勒已过世的密友阿尔·泰勒那里获得图片,很快就撰写了一篇独家报道,发往接受他作品代理的纽约一家杂志社。不过他的报道被拒绝刊载。后来72岁的斯坦霍斯回忆说,杂志社对这个“德国好人”的故事有着和他当初一样的顾虑,读者对大屠杀越来越厌倦,而且杂志要宣传正面乐观的50年代,不能回过头去关注那悲惨的40年代。最终,斯坦霍斯的奥斯卡·辛德勒的故事被淹没在了他的文件资料堆中将近半个世纪,直到1994年才在《星期六晚报》上删减篇幅刊登。

斯坦霍斯的报道非常有史料价值,他是在二战结束4年后获取到的第一手资料,并且采访到了辛德勒本人,他所掌握的细节和轶事比肯尼利和斯皮尔伯格等人要更为丰富和详细,比如斯泰恩与辛德勒的交往,辛德勒为保护犹太工人所做的努力,辛德勒与纳粹党卫军如何周旋等。

战后的落魄生活

电影《辛德勒名单》可以看作是辛德勒前半生的传记,影片在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刻戛然而止。这个风流成性、投机倒把的德国商人,曾做过纳粹间谍,大发战争横财,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是个性格有所缺陷的英雄。战争结束,他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转折?电影没有告诉我们。

当苏联占领德国柏林的消息传来,得知犹太人的性命无忧后,辛德勒和妻子埃米莉以及几个关系亲密的犹太人朋友,悄悄离开了工厂,几个月后出现在奥地利的美国占领区。而那些被辛德勒营救出来的犹太人,后来分散在世界各地,有的投奔在美国的亲戚,有的则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去了法国、以色列和南美洲,其中大部分人是回到了波兰,不过后来又逃了出来,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设在德国的难民营里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他们与辛德勒逐渐失去了联系。

在接受斯坦霍斯的采访时,辛德勒的生活已经非常落魄。辛德勒的家乡在现捷克境内的苏台德地区,历史上这里先是属于奥匈帝国版图,一战后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二战爆发前夕,英法德意四国签订协议将苏台德地区移交德国,二战后又归还捷克斯洛伐克。他在捷克斯洛伐克显然没有未来,就来到德国定居,先在雷根斯堡,后又搬到了慕尼黑。为了贿赂纳粹高官以及在黑市购买食物供应犹太工人,辛德勒在战争期间聚敛起来的巨额财富早已散尽。同时,当地残留的纳粹分子认为他是叛徒,一直叫嚣要干掉他。虽然辛德勒有收到来自美国的犹太人给他寄来的生活物品,但自尊心迫使他不愿接受更多的帮助。后来在一个波兰犹太人福利组织的关注下,辛德勒得到了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JDC)给予的一笔资助,于1949年和妻子埃米莉前往阿根廷。

在阿根廷,辛德勒夫妇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夫妇俩经营一家农场,不久破产。据说辛德勒依旧风流成性,与情人来往频繁,令埃米莉极为失望,感情破裂。1957年,辛德勒抛下妻子独自回国,再也没有回过阿根廷。他后来经营了一家水泥厂,以破产告终。1961年,生活潦倒的辛德勒接到了一份意外的邀请,前往以色列访问。在那里,他得到了如英雄般的欢迎和招待,之后每年他都会接到邀请前往以色列。1962年,辛德勒被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评选为拯救犹太人的正义人士,并在纪念馆的正义之路上种下了一棵纪念树,这是辛德勒获得的最高荣誉。

虽然辛德勒在以色列得到了非常隆重的款待,但在德国他的生活一贫如洗,且酗酒成瘾。1968年他从联邦德国政府那里领取到养老金,1971年住进了朋友位于希德斯海姆的公寓内,1974年10月9日因心脏病去世,结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在医院去世时,他连支付住院费的钱都没有,最后是由希德斯海姆市的社会福利机构支付的。辛德勒在生前留下遗愿,希望能安葬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最后他被安葬在了天主教方济会在锡安山的墓地,墓碑上刻着希伯来文“正义人士”,墓碑下方有一句德文,意为“他拯救了1200名犹太人”。这里后来成为耶路撒冷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nlc202309051257

1999年,曾收留了辛德勒的德国夫妇在他们位于希德斯海姆的公寓阁楼发现了一个手提箱,那是辛德勒留下来的,里面的照片和文件超过7000份,其中包括著名的“辛德勒名单”一份以及他在1945年战争结束前对犹太人的告别演说,还有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与别人的通信。这对夫妇将这些文书卖给了德国颇有影响力的《斯图加特日报》,该报对文书进行整理后又转手卖给了以色列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这一事件打乱了埃米莉·辛德勒的平静生活,此时她已经90多岁了,无儿无女,在阿根廷靠政府补贴生活。埃米莉向德国斯图加特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归还辛德勒箱子和里面的珍贵文书,因为她与辛德勒并未离婚,是辛德勒唯一活着的亲属和继承人。2000年11月,埃米莉虽然在诉讼中获胜,但这些文书已经在被运往以色列途中。次年9月,埃米莉前往德国,中途病逝。而属于辛德勒的手提箱最后还是保留在以色列的纪念馆中。

辛德勒之争

在影片《辛德勒名单》的结尾,犹太人送给辛德勒的金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箴言“救人一命,如同捍卫全世界”。辛德勒的壮举令世人动容,那些得到他庇护的1200名犹太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辛德勒犹太人”。如今有将近8000名辛德勒犹太人的后裔生活在美国、欧洲以及以色列等地。

辛德勒赢得了犹太人最诚挚的敬意。穆雷·潘提瑞1949年移民美国,与朋友亚伯拉罕·朱克曼一起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为了铭记辛德勒的救命之恩,他们将新泽西州25条街道冠以“辛德勒”的名字,如“辛德勒路”、“辛德勒车道”等。当地规划局虽然质疑他们的命名方式,但得知原委后也没有反对。从1957年到1974年,两人每年都会向辛德勒寄去钱和飞机票,赞助他来美国旅行。他们还资助各地修建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并以“辛德勒”的名字在耶路撒冷设立了一个研究希伯来文化的助学金。

今年1月12日,受辛德勒庇护的最年轻的“辛德勒犹太人”莱昂·雷森在美国去世。他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中,批评电影《辛德勒名单》过分强调辛德勒的风流和唯利是图。该片在上世纪90年代热映时,就引发了许多激烈争议。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批判该影片过于美化辛德勒,将其塑造成为一个道德楷模和英雄,忽略了他此前的种种恶劣行径。2004年,美国大屠杀纪念馆教育委员会成员大卫·克罗教授,在其专著《奥斯卡·辛德勒:不为人知的生活、战时活动和名单背后的真相》中质疑辛德勒犹太人名单的真实性。

其实关于辛德勒的争议继续存在,人们很难弄清他为什么会为了拯救犹太人而牺牲自己的命运与未来。斯坦尼斯·多博罗沃斯基是二战时期波兰地下委员会的成员,他认为辛德勒的动机并不单纯,辛德勒只不过是预料到了纳粹将输掉战争,因此才救了这些犹太人。在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名单》10年前,制片人兼导演乔恩·布莱尔为英国泰晤士电视台制作了一期长达80分钟的纪录片,内容是关于辛德勒的生活的,1983年获得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纪录片奖。“奥斯卡·辛德勒,这个身体强壮的人有着强大的内心和强大的关系网,从爱到被爱和被需要。但我总觉得我的片中有个遗憾,无法解释辛德勒的这种动机,斯皮尔伯格也有着和我相同的疑惑,这似乎是个不可能破解的谜团。”布莱尔曾如此说道。

也许,辛德勒向潘提瑞的倾诉可以窥知他内心的挣扎。潘提瑞回忆说:“有一次他(辛德勒)来我家,我将一瓶白兰地放在他的面前,他一口气把它喝完了,然后眼神闪烁——他不是喝醉了。他说:‘我是纳粹,我认为德国人做错了……当他们开始杀害无辜的人的时候,这并不意味着因为他们是犹太人,于我而言他们和我一样,所以我决定做些什么来反抗,我尽自己的能力去挽救他们。’我想他说的是实话,他的做事方式就是这样。”

不管辛德勒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不管他的性格有着怎样的不完美,不管他的企业做得多失败,都无法否认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会记得他的壮举。

上一篇:优秀护士获奖感言下一篇:第十周教师政治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