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2024-07-27

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通用12篇)

篇1: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岩湾卫生院2012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为了规范有序开展卫生应急培训计划,提高我院卫生应急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卫生应急人员应急意识,充实卫生应急知识,增强卫生应急综合处理能力,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此培训计划:

一、培训时间:2012年4月15日

二、培训地点:院二楼会议室

三、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负责人

四、培训方式:集中培训

五、培训内容:

1、突发公共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及客体。

2、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卫生应急实用条款;

3、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概念、构成、应急机制、医疗机构报告的内容和程序。

4、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等的概念、特点、分类与防控伤病者的现场紧急的医疗处理原则,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伤病者的转运原则。

5、现场个体防护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各种突发事件必先,逃生的原则与方法。

六、培训评估

培训结束后,院卫生应急工作负责人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组织一次医疗救援应急知识考核,考核结果跟评优评先挂钩。

岩湾卫生院

2012年4月1日

岩湾卫生院2012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岩湾卫生院

2012年4月1日

篇2: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一、总则

1、为加强和规范卫生院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结合卫生院实际,特制定本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2、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卫生院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组织机构

卫生院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卫生院火灾现场指挥,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胡维增 副组长:梁本志 成 员:赵仲壁

康洪贵

金明尚

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总指挥,立即进行实地查看(坚持“迅速、科学、果断、冷静和救人第一”的原则),负责起动应急预案,向外界求援和新闻发言人。

1、在班人员发现火灾后,立即报告应急指挥小组。(报明火灾发生的单位、地址、具体位置、燃烧物质、火势发展及人员被困情况,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派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到达)。

2、切断起火现场电源(非消防用电)。

3、通知院总值班,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到达起火现场展开灭火;通知着火楼内值班医护人员疏散病员;报告院长、副院长和其他部门领导。以上工作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并做到准确无误。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情况

五、各小组成员分工

1、现场抢救组

负责人:总值班值班人员。根据灾害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最重要的是首先救人,救人时要认真询问、仔细搜查、注意安全。其次要大力抢救疏散物资,被抢救出来的物资要放在安全的地方,并派人看管,以防再次损坏或被人盗窃

2、现场扑救组

负责人:康洪贵。参加灾害事故救援的职工群众接到救援命令后,要立即携带有关器材赶赴灾害现场,服从统一指挥,听从命令,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勇敢的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

3、灾害救护组

负责人:金明尚。负责灾害现场伤员的一切抢救工作,组织医护人员服务灾害现场一线。

火点的房屋,躲进去关上房门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4、疏散负责人在确定本区域无人时最后撤离。

七、灭火救援

火灾初期由在班人员、义务消防队员用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灭火,对火灾现场贵重物品要明确人员抢救,其他人员做到:

1、门卫人员负责疏散通道畅通,保证消防车辆通行,阻止无关人员前往火场围观,消防车到达时报告本院临时灭火指挥员。

2、医院临时指挥员向消防队指挥员汇报现场情况和已采取的灭火措施。

3、按消防指挥员的指挥参加灭火工作,在自救的基础上,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要简要的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支持消防队员灭火,要听从消防队的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4、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协助调查起火原因。当火灾发生时和扑救完毕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责任人的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从而将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5、火灾事故调查处置。按照卫生院相关制度规定,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在调查和审查事故情况报告出来以后,作出有关处理决定,重新落实防范措施。并报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

6、应急物质

4、培训要有针对性、定期性、真实性、全员性,通过培训,提高全员的应急能力。

十、事故后的恢复

1、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发布停止应急救援程序,恢复正常状态。

2、现场副总指挥布置、清点人数,统计伤亡人员,数据要准确,派人保护事故现场。

3、协助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检查事故现场和受影响的区域受到的损害。

4、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损失进行评估,同时评估应急反应程序。

##镇卫生院

篇3: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1 基层乡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

基层乡镇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主要涉及传染病与食品卫生, 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 传染病和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已成为基层乡镇应急管理重点关注的对象。加强对基层乡镇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防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它对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维持基层乡镇正常生活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 基层乡镇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1.1 重治轻防, 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基层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而所分管的工作范围较广, 任务繁重, 加之自身硬件设施条件不高, 投入显著不足, 预防保健工作薄弱。虽然基层乡镇都已制定了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但往往流于形式, 与医院和疾控部门联系不密切, 各自的知识面交融不多, 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一旦出现危机, 很难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1.2 食品卫生管理有疏漏

基层乡镇有不少集市, 集市上有不少的流动饮食摊点, 贩卖瓜果的摊贩也相当多, 他们的卫生条件都很难予以保障, 这些都增加了公共卫生管理的难度;农村每逢红白喜事, 都喜欢大操大办, 临时的流动餐馆食品卫生条件不高;更由于乡镇公共卫生条件不高, 这些都极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患发生, 究其原因, 就在于食品储存、加工不当导致食品变质或受污染。由此可见, 基层乡镇公共突发卫生安全形势严竣。

1.3 卫生资源配备不足

基层乡镇公共卫生条件差, 卫生资源配备不足, 从而严重制约了防疫能力, 导致计划免疫工作不到位。虽然不少基层乡镇也设立了卫生防疫站, 但专业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 缺少必要的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于卫生工作人员医疗水平和设备设施有限, 当他们面对稍复杂的疾病, 无法进行导医, 基本上不具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

1.4 公共卫生知识缺乏

我国乡镇民众受教育水平不高, 公共卫生知识更是严重缺乏, 难以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无法掌握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技能;基层民众平时忙于营生, 对自身安全问题基本不考虑, 对轻微的身体不适不以为然, 对周围的卫生安全状况漠不关心;简单地把公共卫生理解为搞清洁卫生, 这种错误的认识也给疫情的扩散和传播埋下隐患。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 民众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意识和预防处理措施, 影响基层乡镇公共卫生事件的顺利处理。

2 基层乡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

基于以上所述, 笔者认为, 面对基层乡镇公共卫生事件的突然发生, 如何走出管理困境, 笔者建议:

2.1 健全应对管理机制

基层乡镇有不少集市和农贸市场, 人员密集, 活动集中;也有不少农村中小学实行寄宿制, 学生集中住宿。不论是基层群众还是在校学缺乏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关防范知识, 导致集贸市场和一些寄宿制学校均存在着发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诱因。对此迫切要求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积极加强对基层群众和学生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以建立长效的预防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机构和应急队伍, 完善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 适当储备应急设备药品, 以提高处理常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

2.2 加强对集市在内食品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流动饮食饭点和寄宿制学校食堂的管理监督, 实行食材采购和加工的公开化、透明化, 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接受学生群体的监督;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与工商部门合作, 做好食品经营店的食品安全工作, 使之提供安全的外部食品就餐环境, 减少基层乡镇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几率。

2.3 调动已有资源

应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当实行多个部门的联动机制, 现阶段急救中心和红十字会承担公众急救培训任务, 疾控部门承担传染病防治及疫情监测职能, 由此, 可以实施应急联动与院前急救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模式, 必要时可让医院、疾控中心、消防、公安系统同时出动, 由指挥中心合理调度救援力量进行应急管理;做好后勤保障与物资供应, 做好所需药品、消杀物品、医疗器械、预防用品的采购和储备以及救援人员的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多管齐下, 才能更好的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4 加强卫生安全教育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积极加强基层群众的卫生安全教育, 提高他们的公共卫生意识。要善于找出基层群众的知识盲点所在, 然后针对不同文化层次采用不同方式, 开展危机教育;强化基层群众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忧患意识, 开展广泛的卫生知识宣传, 以群众感兴趣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知识普及;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和知识讲座等, 实施知识竞赛、模拟演练比赛等, 真正使使人民群众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篇4: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中图分类号】R19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32-1

2009年冬季,一场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国,我们在这场持久战中,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好的方法,同时也看到了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卫生网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就我的认识与看法谈谈我们乡镇卫生院这一级卫生网在处置学校甲流感疫情中的作用。

1当前学校甲流感流行趋势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去年冬季,全球及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病例数量快速攀升,重症病例与死亡病例不断增加。据流感检测结果表明,在流感病毒中,甲型H1N1病毒所占的比例将近80%。从整个病例构成来看,学校报告的疫情病例占聚集性疫情比重的96.4%。也就是主要在学校发生的疫情数量所占比例总体来说比较高,学校是甲流感疫情聚集性爆发的重灾区,学校的防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乡镇卫生院与学校在防控甲流感疫情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从实践层面来看,还存在认识不明确,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2强化“五种意识”,切实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强化危机意识。乡镇卫生院要认真分析当前甲流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冬季是甲流感传播流行的高发期,而且甲流感病毒具有人群普遍易感,传播能力强等特点。

(2)强化法制意识。我国已将甲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管理。卫生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防控原则,按照国家、省、市对疫情工作的统一部署,层层落实责任,认真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危害。

(3)强化科学意识。甲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卫生医疗机构在防控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防控的意识,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措施,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

(4)强化责任意识。要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乡政府及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真正建立起科学高效、良性运行的联动配合机制和行之有效的防控责任制体系。

(5)强化服务意识。卫生院要自觉服从上级、自觉服务疫情大局,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和地方、日常和非常以及疫区内外三方面的关系,为学校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一特殊的公共产品,包括医疗药品、器械、技术、场所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和服务,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地打赢这场持久战、攻坚战。

3做好“四个加强”,进一步提高甲流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应对甲流疫情。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聚集性甲流疫情发生后,我们乡镇卫生院一级要高度重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应对甲流疫情。而且要及时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院长要亲自担任组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组织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和措施到位。要始终在全体职工心中确立“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一切”的思想意识。同时要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电话上报疫情。要将应急小组的工作阵地前移,延伸工作触角,提升工作效率,突出工作成绩。

(2)加强技术指导,科学有效预防治疗。要树立科学防控的理念,既要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又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疫情发生情况进行24小时严密监测,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还要指导学校积极有效开展疫苗接种和现场消杀等工作,根据疫情发展态势,有计划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严格做好现场消杀和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并指导师生进行预防性用药,尤其是对中药汤剂更应该大力应用。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要主动邀请县级疾控卫生专家对当前学校疫情形势进行科学、审慎、客观、准确地分析,适时采取封校、封班、封人等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有效预防甲流疫情进一步蔓延和扩散。

(3)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联防联控。既要建立工作协商制度。建立健全有学校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随时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扎实有效开展防控工作。又要要求学校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各学校根据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要及时、准确、客观地向卫生院与乡教管中心上报疫情发展情况,确保信息畅通。还要建立督查制度,防止学校出现麻痹思想,防止发烧学生带病上课,导致疫情反弹。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将学校校医室的建立必须放在实际的工作中去。我们在好多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及甲流疫情督查时发现,校领导普遍对校医室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临时找一间破旧的房子,摆放几瓶84消毒液就可以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而且对卫生院配出的兼职校医也不太欢迎,有的以各种理由来推辞。这对于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确保信息畅通是十分不利的。

篇5:乡镇卫生院防汛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为确保突发汛情来临后,能够及时有效的组织防汛抗洪工作,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所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预防洪涝灾害之后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县、镇政府防汛指挥部的有关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县、镇、及卫生局的领导下,建立快捷灵敏的预警应急机制,做到指挥统一,密切协作,一旦发生汛情快速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我院卫生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冯志礼 88888888888 负责急救防汛的全面工作

成员:朱巧娃何元川邵玲娟杨娜娜樊晓燕刘浩吉李发亮等。

医院急救电话:88888888888

主要职责:

1、负责领导和指挥辖区内防汛医疗救护、卫生防病体系的组建工作。

2、检查、督促辖区医疗救护、卫生防病组织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

3、负责防汛期间医疗救护、卫生防病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4、负责协调、组织、供应药物和医疗器械及其他有关设备。

5、负责向县防汛指挥部请示、报告有关医疗救护、卫生防病工作情况。

三、应急措施

发生洪涝灾害后,根据县、镇、卫生局防汛指挥部的工作安排,负责医院的防汛抢险工作,并组织医务人员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1、汛情预警期

接到汛情预警后,要按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1)检查抢险人员、车辆、物资储备情况;要迅速将汛情警报下达到各个成员。对落实不到位要督促整改,并迅速向县卫生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要将人员、车辆等迅速集结待命。

2、汛情发生期

(1)及时组织各科室进入抢险状态;做到物资、人员双到位;为抢险队伍提供食品、饮用水及其他后勤保障;并及时将防汛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外宣传。

(2)按防汛领导小组的要求,到达指定地点执行抢险任务;

(3)要组织人员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及时疏导被困人员。要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抢险工作落实到位,将汛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防汛抢险医疗防疫

1、成立卫生防疫队。落实人员、消杀物资、车辆等。主要是配合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辖区内灾区的消杀、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

2、成立医疗救护小组,院长为组长,成立医疗救护队。救护队至少有两名医生,两名护士。落实人员、技术、车辆、设备配套。

四、应急响应行动

1、启动应急预案,检查落实储备急救药品、急救器材、消杀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等。

2、加强信息沟通,与县、镇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及时掌握洪水情况,并向相关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通报情况。

3、确保人员到位,院卫生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位,根据水情定期召开防汛防病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卫生防病工作。

4、加强24小时值班制度的落实。

5、立即组织医疗救护队、卫生防疫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卫生防病工作;医院要做好院内接收和救护准备,迅速有效地救治伤病员。

6、灾区人员伤亡情况和传染病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

庆城县卅铺卫生院

篇6:乡镇卫生院疫情应急演练总结

为了有效防控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根据最新工作方案调整,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政策标准,2021.12.3张家产镇卫生院组织了缓冲病房患者核酸阳性的应急演练。演练由高景福副院长组织并主持,在班各科室人员、病房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参与。

演练内容:缓冲病房收入一名患者,经过核酸采样检测,该患者核酸结果阳性,询问他隐瞒了疫区接触史,立即关闭该缓冲病房,并对其他患者及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进行隔离,联系区卫健局和区疾控中心,指导该患者做好个人防护,并指引其到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威海胸科医院,其他人员配合疾控中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患者离开后做好环境、物表及空气的消毒,再根据上级指示做好健康隔离。

处置结果:阳性病例被安置到定点救治医院;进入病房的责任护士转运到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病房其他患者、陪人及病房当班工作人员在病房封闭管理,在区卫健局统一指挥下逐步排查;病房以外的院内接触者根据接触程度已进行相应隔离;院外接触人员由疾控部门和公安部门进行追踪处置。

终末消毒:对李某所经过的区域进行喷洒消毒(含氯消毒液,浓度1000mg/L),立即用紫外线灯照射床单,被套,被套,被褥正反各65分钟,2小时后开窗通风,更换床单被套,所有织物放入双层橘红色医疗废物袋内,扎口,外贴标签注明新冠肺炎医疗废物。清除其他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鹅颈式封口,外贴标签注明新冠肺炎,消毒后放置指定的医疗垃圾桶暂存。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均匀喷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做好房间终末消毒登记。

四、总结

演练结束后高景福副院长指出了此次演练过程中值班人员防护多数均到位,但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工作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未做好防护口罩的密闭试验,终末消毒时消毒液配制掌握不熟练同时强调,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家必须熟练掌握防控流程,做好防控措施。

下一步我院将根据文件精神将做好以下方面:对封控范围,人员管控,摸排人员情况(四类摸排),同时开展五项工作防止疫情外溢,(进行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做好接续诊疗和抢救诊疗,综合评判医院感染风险,做好信息发布)。

参加培训人员28人,演练时间:40分钟。此次演练达到预期效果,医护人员及职工应急处置意识得到提高,全面掌握技术要求,以便能及时、科学、规范、有序处置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锻炼。

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卫生院

篇7: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

一、前言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我院的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将意外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意外事故对人体伤害或环境污染扩大,尽最大努力减轻其危害程度。

三、预案启动条件

凡在我院范围内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即启动本预案。

四、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是指:医疗废物未按《北海市侨港卫生院医疗废物暂行管理办法》要求处理而发生的流失、泄漏、扩散和人体伤害。

五、对策与措施

(一)、组织领导,部门配合

当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时,事故发生科室应及时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及时报告院党政领导,由院党政领导统一部署应急处理工作,协调临床科室、医教科、感染科、保卫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以及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处置效果评价,各部门应服从命令,积极配合。

(二)、报告

事故发生科室应于第一时间报告医院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及感染科,并及时报告院领导,由院方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要求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意外事故情况和调查处理结果。

(三)、收治暴露人员

当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扩散的医疗废物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收治于相关业务科室,接受科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四)、各部门职责

当发生意外事故时,事故发生科室应于第一事件按程序进行报告,并争取时间积极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处理事故现场,控制事故扩大化。总务后勤务负责提供人力物力和医疗废物技术支持,处理事故现场,配合事故发生科室追回流失的医疗废物;控感办负责提供现场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技术支持;综合住院部、综合门诊部、急诊室等临床科室应做好急救准备;其他部门和科室应服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的指挥调度。

(五)、消毒隔离防护要求

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时,根据医疗废物性质及时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空气、物品和人员隔离,对隔离区域进行空气、物品及物品表面消毒;发生人体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在考虑收住相关业务科室;在应急处理现场时,各类人员应采取呼吸道、血液和皮肤粘膜的保护措施。

(六)、宣传教育

发生意外事故时,在有效范围内进行正面的应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公众情绪,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

六、痕迹管理

篇8: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韶关市浈江区、仁化县、乐昌市等8个县(市、区)的共计35个乡镇卫生院的在班医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设计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效果评价指标

依据经典Kirkpatrick四维评估模型,从四个维度设计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效果评价指标:培训反应(教学水平评价、培训满意度评价)、学习效果(知识水平变化)、培训行为(技能水平变化、反应性变化)、培训结果(工作胜任力变化)[4,5]。根据评价指标,结合培训需求,设计“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效果问卷”。以调查对象为各个维度进行主观评分的方式获取各项指标的得分,并以得分的均值作为不同培训效果相互比较的依据。

1.2.2 调查内容

乡镇卫生院医生近5年来参与社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培训A)、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培训(培训B)、进修培训(培训C)和短期专题培训(培训D)等四类培训的情况、培训效果的主观评价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各类培训的定义和主要特点见表1。

1.2.3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入院调查,对在班医生发放“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效果问卷”,并进行个人访谈,了解被调查医生对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安排、环境设施、师资等方面的意见和参与培训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2.4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使用Excel建立

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医生接受同一种培训前后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反应性水平、工作胜任力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类型培训教学水平、满意度、知识水平的提高、技能水平的提高、反应性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胜任力的提高比较采用方差分析(SNK)。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2011年5月对韶关市浈江区、仁化县、乐昌市等8个县(市、区)的35个乡镇卫生院的在班医生发放问卷183份,回收有效问卷154份,回收率84.2%。

2.2 参加四类培训医生基本情况

参加各类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医生人数、性别及从医年限见表2。

从表2可见,在接受调查的154名医生中,男性92人,占59.7%,女性62人,占40.3%。从医10年及以下者70人,占45.5%,从医10年以上者84人,占54.5%。其中,除进修培训外,其余三种培训男性均多于女性。参加全科医师培训和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提高班的医生从医年限多在10年以上,拥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而参加进修和短期专题培训的医生,从医不到10年的较多。

参加各类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学历情况见表3。

从表3可见,参加各类培训的医生学历均以大专、中专及以下为主,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接受调查医生总数的9.7%,可见乡镇卫生院医生总体学历水平处于较低层次。

参加各类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职称情况见表4。

从表4可见,参加各类培训的医生职称均以初级职称为主,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较少,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医生仅有2人,占接受调查医生总数的1.3%,另有7.8%的医生没有任何职称。不占用或较少占用工作时间的各类短期专题培训,成为唯一一种覆盖所有职称医生的培训方式。

2.3 四类培训的效果评价

根据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我们从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培训(方式、内容、时间安排、考核方法)的满意程度、参加培训前后的工作胜任力、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反应性水平等多个维度,对四类培训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2.3.1 医生参与各类培训前后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反应性水平、工作胜任力配对t检验结果 经正态性检验,医生参与各类培训前后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反应性水平、工作胜任力及其差值的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5。

从表5可见,参与四类培训医生的工作胜任力、知识、技能以及反应性水平自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这种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现有的四种培训均可有效提高医生的工作胜任力、知识、技能和反应性水平。

2.3.2 四类培训教学水平、满意度、对医生工作胜任力、知识、技能、反应性水平提高程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经正态性检验,四类培训教学水平、满意度、对医生工作胜任力、知识、技能、反应性水平提高程度的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对各类培训上述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四类培训的教师教学水平得分、参与培训医生工作胜任力、技能水平提高程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SNK法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培训类型如下:教学水平(A与C),工作胜任力提高(C与A,C与B,C与D),技能水平提高(B与A,B与C,B与D)。

四类培训的满意度、参与培训医生知识水平、反应性水平提高程度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社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师资水平、组织实施等方面亟待改善

本研究发现,除了技能水平的提高这一指标排列倒数第二以外,社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在教学水平、满意度得分、工作胜任力、知识、反应性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得分均为最低。社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实施时间尚短、缺乏实践经验,加之受到短期内培训大量全科医师这一硬性任务的影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显得尚不充分。据学员反应,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够认真,备课不充分,课件、教具、教学视频制作粗糙。另一方面,由于对医生脱产培训期间诊疗工作、收入等缺乏合理的安排,加上培训方对出勤的考核不够重视,影响了学员的出勤率。部分学员仅参加了理论学习,而为期2个月的医院和社区实践均未参加。以上两点均大大影响了社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总体培训效果。

3.2 医院进修培训应加强反应性理念的灌输

接受调查的医生对到上级医院进修这一培训模式的教学水平评分最高。我们在对医生的访谈中发现,在进修过程中,每位医生往往接受带教医生一对一乃至多对一的长期指导,便于师生交流;由于参与培训医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带教医生的工作任务,带教医生的教学态度也较为认真。在工作胜任力的提升方面,医院进修的得分同样最高,且与其他三种培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医生到医院进修多在直接的临床工作中接受教学指导,教学环境最为贴近返岗后的工作环境,故而在工作胜任力的提高方面最为突出。另外,医院进修满意度的得分同样为最高,其对医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则仅次于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提高班培训。在反应性水平的提高方面,医院进修的得分位列第三,尽管这种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不显著,仍提示带教医生应注意向进修医生灌输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尊重、保密等反应性方面的理念。

3.3 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提高班的课程设置值得借鉴

在访谈中,医生对于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提高班的课程设置表现得最为满意。这种培训以传授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急救知识等为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包括病生、药理、现代诊断技术、传染病、急救等,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故而在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方面效果最为明显,甚至超过了培训时间更长的医院进修形式。在访谈中,参与进修的医生反应,因为进修医院多为市级乃至省级三级医院,由于硬件设备、诊疗团队、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在上级医院进修时习得的一些知识与操作技能无法充分运用到乡镇卫生院的日常诊疗工作中(用不上),故选择县级二甲以上医院进修,实用性和针对性会更强,这一点恰与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提高班1个月临床实践医院的选择不谋而合。

3.4 短期专题培训应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

短期专题培训一方面形式多样、时间安排较为灵活,受众最为广泛;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内容、考核等缺乏规范的标准,每次培训的时间较短,缺乏连续性等原因,其总体培训效果欠佳,特别在技能水平的提高方面,以理论培训为主的短期专题培训得分最低。尽管如此,鉴于卫生院工作繁重、人员紧张、派出医生长时间脱产培训较为困难的现状,短期专题培训仍不失为乡镇卫生院医生巩固、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专项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孙虹,田勇泉,曹泽民,等.论三位一体的中国乡村和社区医生培训模式[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7):39-42.

[2]冯若蕾,洪涛.基层医院住院医师培训模式与患者就诊安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8):613-615.

[3]何红媛.关于我国医疗人员医学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7,2:12-14.

[4]Suzanne E.Decker,Matthew T.Jameson,Amy E.Naugle.Therapist Training in Empirically Supported Treatments:AReview of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hort-and Long-Term Outcomes[J].Adm Policy Ment Health,2011,38:254-286.

篇9: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关键词:卫生事业;乡镇;卫生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6-01

乡镇卫生院属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关键,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逐漸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得到了极大化的加强,显著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乡镇卫生院一直积累的效率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是存在,直接阻碍到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1]。做好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对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乡镇卫生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功能定位模糊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应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并提供预防、保健以及基本的医疗服务,但其中未能明确的是:仅就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未能落实其具体的承担功能。加之乡镇卫生院在极大程度上依赖着财政拨款,还可能会有些乡镇卫生院分不到拨款的问题,这也促使乡镇卫生院为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功能定位要求打“擦边球”,愈渐模糊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

1.2落后的管理理念

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是由国家包干,统一由国家予以财政拨款,继而养成了乡镇卫生院坐享其成的习惯[2]。而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乡镇卫生院这种不思进取的传统思想仍然存在,不利于其竞争与发展。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存在着只一味实现医疗设备的更新而不注重对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卫生院的经营每况愈下。加之乡镇卫生院的领导都是医疗业务型人才,他们过多的将精力放在日常事务上,亲自门诊、主刀,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补充新知识,在卫生院的管理实践中也疲于应对。

1.3缺乏运营计划

乡镇卫生院于计划经济时期长时间养成的依附性导致其缺乏对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一,不具备在业务运营上的主动性,通常是被动的接受任务,而缺乏对竞争对手以及目标人群的需求分析,造成其无特色项目、无知名度;第二,未能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安排,导致卫生院有过多负债;第三,缺乏对工作者的培训在教育,无法接受新知识,不能及时紧跟时代的发展。

2乡镇卫生院管理的基本内容

2.1岗位管理

无论是任何组织机构的运行,都不能缺少其中各个岗位予以的基本支撑,尤其是对于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来说,其各个岗位的人员需求、人员基本素质以及人员的基本职责都是岗位管理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在基于乡镇卫生院定位明确的前提条件下,需实现对乡镇卫生院服务需求的准确评估,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及人才配置,落实对任职岗位的具体要求、技术工作者的考核标准等内容;同时还应借助于构建岗位职责,使在岗人员对自己岗位的发展方向加以明确,并在不断的发展同时提出完善要求。

2.2运行管理

乡镇卫生院实现运行管理的最根本在于满足其基本业务开展需求,首先完成基本医疗、预防等工作任务,促进服务活动效率、质量的提高;其次应大量借鉴本地企事业机构在长期运行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对周边居民医疗需求加以正确评估,制定完善的乡镇卫生院运营规划,并对竞争对手的各方面内容加以分析,对自我竞争优势予以明确、扩大;最后,乡镇卫生院应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主动走出去,深入到家庭、社区、学校,为需求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逐渐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探索有效的服务模式。

2.3发展管理

在基于当前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达、交通的改善、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推行,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性也变得愈来愈大,随之也就增大了乡镇卫生院的竞争[3]。现阶段基于国家还是未能大力度的投入到卫生院的实际发展中来,而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营情况。基于此,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管理内容必须要明确:卫生院的功能与规模定位、卫生院的服务范围与模式、如何争取外部有利支持以及如何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等诸多内容。

2.4业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业务管理内容是指对医疗、护理、康复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活动过程的组织、协调、计划与控制,从根本上确保乡镇卫生院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可以正常运行,使其业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现阶段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食品卫生的监督等等。

3乡镇卫生院管理举措

3.1促进院长管理水平的提高

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行政工作以及医疗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其综合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管理情况。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中,院长是最为核心也是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任务。针对于此,应落实院长公开招聘制度,制定并完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之与年薪制,在借助于丰厚的报酬下调动院长的工作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对院长进行管理知识的再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强化院长对乡镇医院卫生管理的认识,拓展、创新管理思路,做好卫生院的管理工作,彻底摒弃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

3.2规范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

由于存在着各个地区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其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也都不尽相同,基于此,落实对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的制定,必须要在各省、县级领导的指导下,依据卫生院功能服务内容及范围的实际,提出管理岗位的设置与职责要求[4]。在上级领导的宏观把控下,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市场的实践考察,并搜集居民的需求评价,继而在上述内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岗位职责、具体的工作描述等方面内容。同时,各个乡镇卫生院还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调整、扩大选择,尽量实现岗位职责的明确、更精细化,落实其可操作性强的最终目的。

3.3乡镇卫生院功能的准确定位

就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功能定位来说,关键在于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自主权定位,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人员的引进或者是辞退等权利都集中掌握在基层政府的手里,而乡镇卫生院的人事如同虚设,而由于政府对卫生工作缺乏认知,也就可能会造成卫生工作者缺乏就业指导,而实现乡镇卫生院的自主权定位也就是尽量削弱政府对卫生院业务的干涉;其二为业务范围定位,做好卫生院工作的评价考核方向,明确卫生院基本职能与职责,做好卫生院的精准功能定位。

3.4强化政府财政补偿基本政策

在当前大部分的卫生政策中,都包含很多规定了对基层卫生投入的内容,但又大多属于指导性的规定,并不具备对其职责主体的明确以及强直性的实施保障,这也导致投入主体,也就是地方财政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于实际中全面、深入落实。想要改善政府投入方向,促进其投入效益的极大提高,除了需要注重对硬件的改善,还需要对人才的待遇、技能培训、管理等各方面软件的投入。可建议在核算政府拨款的同时,保证下列经费的全额性,即卫生人员及管理工作者的基本工资待遇、公共卫生活动经费、人员培训费用等等。

3.5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及人事分级制度的改革

强化落实乡镇卫生院的县、乡两级管理,重点以县级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将乡镇的人员、业务以及经费都划归到县级管理中去。且院長的工资、福利待遇也都划归到县级管理。人事则实行编制控制,为优秀的认为提供可发展的平台;工资则实行总额管理,将工资发放档次拉开,着重偏向于技术岗位、业务骨干以及关键岗位,解决在岗位、不谋其职的问题;落实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力度,通过鼓励其自学、参加培训等,促进其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的提高,使之成为执业医师;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成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慕成.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5,(12):235-235,236.

[2]严莎.乡镇卫生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3):138-140.

[3]黎仲光.浅谈基层乡镇卫生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4,(2):316-317.

篇10:乡镇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xx县2015年卫生应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我县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份我县启动了省级卫生应急示XX县创建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现将全县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组织体系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将其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组,县卫计委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对每个队员配置了应急箱,准备了应急物质。各乡镇也按要求相应建立了本单位、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二、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卫生应急队伍水平

为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全县狠抓了专业人员的强化培训,紧紧围绕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蜱传疾病以及肠道传染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开展培训。按照“关口前移、培训乡村、整体提高”的培训思路,对基层防疫人员开展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了业务人员的卫生应急意识、更新了卫生应急知识,提高了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综合能力。

三、完善机制,不断提升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强化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肠道传染病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修缮预案,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共制定救灾防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霍乱(副霍乱)、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多项单项预案,全县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五、常备不懈,充分保障应急物资储备

县卫计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积极储备各类应急物资。县政府分别在县疾控中心XX县人民医院设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并在2015年初安排财政预算资金30万元,购置了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诊断试剂及耗材、检测设备等,作为自然灾害发生后及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卫计委制定了严格的药械储备管理制度,定期清理物品,更换过期药品,保证应急物资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六、开展演练,不断增强卫生应急实战能力

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加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现场处置能力,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组织、技术、程序、装备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我县未雨绸缪,有效防控,积极组织开展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应急处置演练。10月份开展了地震灾害卫生应急演练,来自县直、古碑镇、南溪镇、斑竹园镇、双河镇和汤家汇、关庙、沙河联合6支代表队伍参加演练活动,活动通过现场桌面推演和实践技术操作方式进行,每个环节都有卫生应急专家进行现场点评。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了我县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疫情报告程序、应急指挥能力、现场防护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区消毒隔离、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应急储备物资调动等能力,巩固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及实践能力,同时对演练作出了客观实际的考评,指出了不足,提出了改进要求,达到了锻炼队伍,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

截止2015年11月上旬,我县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0起,传染病手机预警信息109起,规范及时处置率100%。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贯彻执行力度,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卫生应急综合处置能力,为保障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存在问题和不足

1、全县卫生应急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技术水平和人员队伍基础还比较薄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与卫生应急工作要求还存有差距,需进一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2、当前应急管理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相对薄弱,不能满足当前卫生应急工作需求,应急保障能力有限,培训与应急演练机会较少问题依然存在。

篇11: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指导和规范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与生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按照快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密控制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救治病人、减少死亡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X县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片区内发生的甲类、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对公众健康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第二章 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成立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办公。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XX片区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和处置,协调片区传染病疫情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二、应急联动

本院各相关科室及片区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预案要求,在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信息、应急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部门联动、区域联动、上下联动的应急机制,实现卫生应急资源合理调度,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反应灵敏,疫情处置高效,有效控制疫情造成的危害。

第三章 预防、监测、报告与预警

一、预防

各相关科室和医疗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管理的方针,XX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片区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及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做好疾病控制日常管理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减少各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监测

(一)监测机构

XX卫生院负责XX片区的传染病监测、协助忠县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运送工作。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报告信息。

(二)监测内容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监测的其他传染病。

(三)监测网络

在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构架下,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体系,落实村卫生站信息报告制度。

三、报告

积极倡导和鼓励公民、法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和举报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隐患及有关线索,并对有功人员向上级报告予以奖励。各单位和人员报告的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客观、真实,不得缓报、谎报、瞒报、漏报。

(一)责任报告人

所有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和时限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疑似传染病疫情,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立即向XX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报告。

XX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后,要立即调查核实并向医院领导报告,经初步核实后属重大、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立即(1小时内)以最快捷的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 2

和当地政府报告,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同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三)报告的内容

主要包括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地点、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特征、事件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事件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安排。

(四)报告、举报电话

XX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报告电话:XX XX中心卫生院举报电话:XX

四、预警

根据季节变化和疾病监测情况,对可能发生传染病进行预测和预警。

(一)预警的支持:在县疾控中心信息系统的构架下,建立片区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网络,负责片区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二)预警级别:根据传染病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

1、Ⅳ级传染病疫情(蓝色):本片区1周内出现10例以下不明原因病例或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传染病疫情。

2、Ⅲ级传染病疫情(黄色):本片区1周内集中出现10-20例不明原因病例或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传染病疫情。

3、Ⅱ级传染病疫情(橙色):本片区1周内发生20-50例不明原因病例并出现人员死亡。

4、Ⅰ级传染病疫情(红色):本片区1周内出现50例以上不明原因病例,已出现人员死亡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三)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传染病预警由上级有关部门发布和解除。

第四章 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根据传染病疫情分级,Ⅳ级、Ⅲ级传染病疫情由县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置,Ⅱ级、Ⅰ级传染病疫情由市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置。

二、响应程序

(一)基本响应:XX中心卫生院接到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疫情性质、规模进行调查评估,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县疾控中心和卫生局报告。

(二)扩大响应:当传染病疫情动态有扩大、发展趋势时或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时,XX中心卫生院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先期处置,并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应急处置措施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组织专业人员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明确传染病疫情性质,提出防控措施,确定疫点,加强对密切按触者隔离观察与应急接种和预防服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疫源地消毒和个人防护,预防交叉感染。

(二)组织医疗救治,减少疫情损失。

加强对医疗救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医疗救护组做好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隔离与治疗,做好病人抢救和转运工作。

(三)加强监督执法,确保措施落实。

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对疫报告、传染病管理、密切接触者隔离、疫源地和医院消毒,以及学校卫生、公共场所、饮食卫生的监督力度。

(四)做好卫生宣传,消除公众恐慌心理。

组织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消除公众恐慌心理。

(五)规范情况报告,保证信息通畅。

全面收集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及时报告疫情处置情况,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

四、应急结束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上级指挥部发出应急结束指令后结束应急状态。

第五章 后期处理

一、后期评估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结束后,XX中心卫生院应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应急处置过程和效果、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改进建议等进行评估。并上报卫生局。

二、奖惩

对在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按照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台和乡村疫情信息网络,承担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报告、处置、分析和传递工作。

二、保证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队伍人员的隐定,配备必需的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第七章 宣传、培训和演练

一、宣传教育

组织有关单位利用标语、专栏、各种宣传工具和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充分发挥社团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中的作用。

二、培训

建立培训制度,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掌握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置技术和标准,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演练

组织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医疗急救组开展综合演练,提高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组织指挥、协调、现场控制、紧急救援的综合应对能力。

第八章 附 则

篇12: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一、编制目标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严重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县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等,结合本片区实际,制订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XX片区内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当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响应,调查与控制并举,分工合作、联防联控,信息互通、及时发布的原则,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尽快查明病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第二章 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XX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片区内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置进行统一指挥和决定预案的启动,应急办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专业组根据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互相协调,上下联动,共同进行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

(二)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处置小组

1、医疗救护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住院部内、外科主任、护士长为副组长,住院部全体医护人员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的现场抢救、运送、诊疗。

2、流调组:由疾控分管副院长任组长,防保科主任为副组长,防保科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负责健康人群疾病预防、健康宣传和疫情监测等。

3、消杀灭组:由疾控分管副院长任组长,防保科主任为副组长,防保科、后勤等人员为组员。1

负责疫源地、医院及相关公共场所的消杀灭工作。

4、卫生监督组:由卫生监督分管副院长任组长,防保科主任为副组长,卫生监督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控制以及对学校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等进行监督检查,协助主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的食品卫生及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等防控措施的落实。

5、综合信息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疾控工作人员等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理、汇总报告等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做好舆论导向和信息发布工作。

6、后勤保障组:由后勤分管副院长任组长,后勤部主任为副组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药品、器材及各项物资的准备和供应,维护处置环境的秩序稳定等工作,确保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应急联动

各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小组,按照本预案要求,在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实行各工作小组、部门、上下联动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抢险救援人力物力调度、事件监测、报警反应灵敏的应急处置快速高效,有效控制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危害。

第三章 预防、监测、报告与预警

一、预防

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当发现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要及时报告,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扩大。同时要寻找病源,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消除病源,救治病人,减轻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对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二、监测

(一)监测机构:片区各医疗单位。

(二)监测内容: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国家卫生部要求开展监测的内容。

(三)监测网络:建立和完善乡镇、村级监测网络。建立、维护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报告平台,及时收集上报监测信息数据。

三、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片区各医疗单位、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和单位。

(二)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

(三)义务报告单位和报告人:除责任报告人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

(四)报告、举报电话:防保办54758700 应急办54729368

(五)报告程序和时限: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后,应立即向XX中心卫生院应急办报告,应急办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调查核实,并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并立即派出各专业组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

(六)报告内容

1、报告的主要内容: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人数、患者主要症状与体征、事件的原因、已采取措施、事件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

2、事件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

⑴首次报告: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时间、地点、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症状、事件原因、已采取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迅方式等

⑵进程报告:包括事件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每日进行进程报告。

⑶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报告。在确认事件结束后2周内,对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四、预警:

(一)建立预警基线:对各类监测资料进行及时汇总、分析评估,制定预警基线。

(二)建立预警报告制度:根据预警基线提出的预警报告应按规定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三)预警支持系统:建立和完善报告信息网络,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

(四)预警级别:根据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预警发布与解除由上级卫生应急指挥部发布和解除。

第四章 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应急办接到上级发出的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预警时,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二、响应程序

(一)基本响应:接到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报告后,应尽快组织人员对事件性质、级别进行评估,并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提出应急措施的建议。同时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二)扩大响应: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在做好前期基本响应的基础上提高应急级别进行处置。

三、应急处置措施

本片区内一旦发生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专业组按照预案职责分工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应急处置。

在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应立即以最快速度和方式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报告。并积极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二)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立观察室,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隔离者定期随访。

(三)组织医疗救治、减少人员伤亡。积极组织开展对病人、可疑病人的医疗救治,做好转运和抢救工作。

(四)对病人、可疑病人进行登记造册,统计报告基本信息。

(五)做好医疗机构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六)加强宣传、消除恐慌。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稳定民心,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七)应急办做好相关信息的报告与管理工作,保证信息畅通。

四、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在规定时间内无新病例出现,上级指挥部发出应急结束指令后应急响应终止。

第五章 评估与奖惩

一、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结束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合上级部门对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根据评估结果,对在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处置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确保信息和通信的畅通;配备必须的个人生活用品、后勤保障、通讯、办公、交通工具和现场快速检测、药品器材等装备;医院预留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用于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发生时采购所需应急物质;利用电视、报刊和印制宣传资料等向公众宣传;建立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应急业务知识培训与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相互协调、现场控制、紧急救援的综合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了解、收集和落实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报告。

第七章 宣传、培训与演练

一、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专栏和宣传资料等向疫点、疫区公众开展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卫生知识普及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卫生知识普及宣传中的作用。

二、培训演练

建立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应急业务知识培训与演练,提高组织指挥、部门协调、现场控制、紧急救援的综合应对能力。

第八章 附则

本预案由XX中心卫生院应急办编制,在演练或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置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附件1:

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分级标准

一、较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III级)

(一)在本县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二)县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二、重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II级)

(一)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本县以外的地区;

(二)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三、特别重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I级)

(一)在我市发生并波及多个省份的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附件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相关信息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事件名称:

引发事件可疑污染物:

事件发生原因:

危害因素:

病人处理过程:

上一篇:建立干部精准化考察考核机制下一篇:南京大学考研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