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2024-07-22

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精选9篇)

篇1: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每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我市开展保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对保山市普查时点人口情况进行普查,全面掌握人口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资料开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就市、县两级来讲,其工作跨度为20xx-20xx年。

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成立自评工作小组、拟定评价计划。结合年初预算批复的项目支出绩效指标、部门职责以及项目特点设计自评指标,确定自评指标体系;评价组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评价,撰写绩效自评报告。

三、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预算安排资金36.3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6.34万元。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市级财政核拨项目资金36.34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20xx年部门预算根据各部门的职能、任务和发展目标,以项目为依据编制,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推进,完成了预算目标,支出效益明显。严格按照财政资金各项管理办法管理使用项目资金。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1)数量指标

根据普查需求,购置文件柜、桌椅等办公家具1.8万元,配置完成率100%;组织开展了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处理、质量抽查等培训,完成了培训任务;培训参加人次90人次以上。

(2)质量指标

信息系统变更率小于等于100%;已经纳入年度计划;培训人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验收通过率达到95%以上;培训出勤率达到100%;各种购置设备利用率达到100%;信息数据经过检测满足信息安全的要求;人员参训率达到100%;系统初验时间偏差率、系统终验时间偏差率均满足完成日常统计报表及普查数据运行的要求。

(3)时效指标

设备部署及时率满足日常统计报表及普查数据运行的要求。

(4)成本指标

培训人均培训费标准小于等于290元/人·天;培训人员为各县区统计局业务人员;20xx年度共支付维护费79462.39元,小于预定的15元;成交价均包含运维年数1年。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2)可持续影响指标

设备的使用年限能够达到6年。

(2)社会效益

经过人口普查,对全市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迁移流动状况、人口素质情况、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婚姻生育状况等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和推算,摸清20xx年底我市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居住、就业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为社会大众提供数据资源。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人口普查质量控制要求,对参训人员及使用人员进行了满意度测试,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偏差在合理的范围内,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

五、绩效自评结果

该项目的设立是根据国家人口普查安排部署,组织有关部门、县(市、区)统计局,组织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掌握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通过人口普查采集真实有效的普查数据,为国家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六、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自评结果按规定时间于网站进行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项目整改落实。

七、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管理组织。制定了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计划;按规定编制中长期规划绩效目标、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对项目预算资金进行绩效跟踪;开展了本单位的预算绩效自评工作。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篇2: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名称

20xx年度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及风险补偿金

(二)项目基本情况

20xx年,区乡村振兴局用足用好用活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积极应对因新冠疫情造成对困难群众增收的影响,对符合办理扶贫小额信贷的非卡边缘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及达到无还本续贷、展期、延期、追加贷款、风险补偿条件的及时予以支持和办理,做到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应展尽展,做到确保不因疫情而影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按季度及时为20xx年、20xx年、20xx年投放、20xx年投放的3年期扶贫小额信贷按基准利率进行贴息。20xx年应发放贴息资金907.94万元、配备风险补偿金250万元,因财政困难导致20xx年未拨付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

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期准备

隆阳区扶贫办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分管财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评价工作组,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安排,按照相关项目的政策规定、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区乡村振兴局根据各股室实施管理职能,进行自评。

(二)组织过程等相关情况

加强项目绩效管理,贯彻落实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机制,从项目绩效目标编制入手,加强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及时纠正绩效偏差,延伸财政管理链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根据《保山市隆阳区财政局关于下达20xx年第一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贫小额信贷)—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的通知》(隆财农〔20xx〕16号)文件,下达资金1300万元,20xx年结转于20xx年,其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1050.00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250.00万元,下达资金1300万元于20xx年末指标追减,资金到位0元,到位率为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20xx年应发放贴息资金907.94万元、配备风险补偿金250万元,因财政困难20xx年拨付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0元,执行率为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项目资金严格执行《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阳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隆政办发〔20xx〕47 号)、《隆阳区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隆办发〔20xx〕126 号)、《隆阳区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隆办发〔20xx〕127 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隆办发〔20xx〕128 号)等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要求,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计划。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产出指标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时效指标,其中数量指标年初目标值:建档立卡脱贫户获得贷款年度总金额大于5000万元,年末实际完成20xx.3万元,完成率40.37%,未完成年初目标值;建档立卡脱贫户贷款申请满足率达到90%以上,实际完成100%;完成年初目标值;质量指标年初指标值:扶贫小额贷款还款率达到99%以上;贷款风险补偿比率控制在10%以内;小额信贷贴息利率(=1年期按1年期市场报价利率LPR确定,1至3年期按5年期LP下调20个基点确定),所有目标值;实效指标年初目标值:贷款及时发放率大于等于100%。所有指标均已完成年初目标值,完成绩效目标。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效益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均已完成年初指标值,完成绩效目标。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满意度指标中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均达90%以上,完成绩效目标。

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

1.预算执行未完成。因受区级财力影响,导致20xx年贴息资金未在20xx年完成拨付。

2.年度获贷总额未完成。一是因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是用于发展产业的贷款,自工作开展以来,剔除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绝大多数发展生产的脱贫人口都已反复使用过小额信贷,小额信贷需求逐步萎缩。二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5万元的贷款额度无法满足贷款户的需求,使得部分脱贫人口转而去申请额度更大的“肉牛贷”、“信用贷”等贷款产品。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积极对接财政按要求及时拨付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二是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宣传力度,力争扩大放贷规模;争取完成相应的投资绩效目标。

五、绩效自评结果

20xx年项目的产出指标未全部完成、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均完成年初预定目标,绩效自评分为78分,自评等级为合格。

六、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预计将于20xx年7月15日前根据相关要求将项目自评报告、自评表在部门网站和区财政局门户网站“隆阳区财政预决算公开”专栏同时进行公开。

七、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经验

一是强化前期工作谋划。做实项目实施方案,做到工作有规划,整体有部署,落实有程序。二是强化动态监控管理。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项目绩效跟踪,针对新发生的问题,及时研究及时解决。三是强化资金执行进度管理。按照年初目标,规划项目资金支出进度,按序时开展工作,确保预算执行进度稳定,工作落实有序平稳。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项目绩效自评、公开、结果运用等方面不够完善。

改进的措施:一是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自我约束与管理的能力,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积极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告,对资金安排、管理、使用等信息进行公开。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篇3:谈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

1 重庆市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现状

我市在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方面目前尚无具体的管理或考核办法, 从近年来农业财政专项项目申报对效益评价的要求看, 对项目的效益评价主要有以下四类:

1.1 不要求效益评价

部分软活动项目及维护更新项目, 只对项目内容及资金使用方向有一定要求, 而没有效益评价要求。如政策调研类项目、技术支撑项目、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项目管理资金等。

1.2 笼统的效益评价

有些农业财政项目在申报方面对效益评价只有笼统的要求, 如要求说明项目的预期效益, 而没有具体明确的效益分析要求或应达到某种程度效益的规定。部分技术推广项目如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项目、超级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与示范项目等即是属于这类项目。

1.3 明确的效益评价

多数有系统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 对效益评价有明确的要求, 一般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和说明。如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等。

1.4 详细的效益评价

少数以企业为主体的项目, 对效益的分析说明要求很详细, 要求要进行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效益分析、生态效益分析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如农业产业化项目。

2 重庆市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由于没有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 重庆市农业财政项目在绩效评价上存在严重不足, 对农业财政项目绩效, 从管理理念和方式上仍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编制农业财政项目预算时, 缺乏预定的绩效目标

随着项目资金的分解, 项目的绩效目标并没有至上而下完全分解到具体的实施单位, 致使在项目实施层面从预算开始即缺乏明确的绩效目标。作为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绩效的分析也只是停留在争取项目资金的文字说明上, 并没真正对项目实施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

2.2 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绩效监管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按项目方案实施, 每一个环节是否达到预定的绩效, 现行的政策和制度更注重的是结果, 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十分有限, 未能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3 项目决算时缺乏绩效考评

由于资金分散, 很多项目在完成后根本没有进行认真总结, 更谈不上对照实施方案进行项目绩效的自我评价了。而管理部门在这方面也缺乏完整的考评体系, 项目实施效果与次年财政预算没有具体联系, 导致项目实施效果好坏一个样, 得不到项目实施单位的重视, 同时也导致基层项目单位重资金争取、轻项目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3 建立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一般包括:制定明确、合理的项目绩效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 并把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财政部门应该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组织农业财政项目的绩效评价, 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通过对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 掌握项目支出、任务完成和效益取得情况, 总结项目资金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促使相关部门及单位规范项目管理和监督制度的建立, 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创造条件。

3.1 评价的必要性

(1) 确保项目运营的可持续性。如果项目建成之后本身长期收不抵支, 项目将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 项目运营将不具有可持续性, 其潜在的社会效益也就将无从实现。 (2) 确保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不仅要确保项目财务收支的平衡, 还要考察项目财务效益的好坏, 以确保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

3.2 评价的基本原则

(1) 客观公正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组织实施, 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结果。 (2) 国家政策导向原则。充分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 具体实施中对政府鼓励和限制的产业、产品,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上加以区分。 (3) 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原则。在评价程序、指标的设立、评价方法等具体层面上, 要充分考虑农业财政项目的行业特点, 既具有灵活性, 还要具有可操作性。

3.3 评价的主要内容

(1) 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 包括完成的及时性、数量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 (2) 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包括财政资金及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 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项目形成资产的交付使用情况, 项目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处置、项目实施单位财务状况及项目后续保障情况等。 (3) 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包括项目管理办法、财务制度、具体的技术措施或操作规程, 以及这些办法及规程的执行情况、相关台账及工作记录等。 (4) 项目决算及总结, 根据不同项目性质单独确定的其他内容, 项目实施单位绩效自评情况等。

3.4 评价的指标

根据农业财政项目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 可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

3.4.1 基本指标

(1) 目标完成程度, 指绩效评价的项目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 具体可表述为:目标完成程度=实际达到效果/目标绩效×100%。 (2) 财务收支情况, 指绩效评价项目资金计划投入情况, 资金到位情况, 实际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超支或结余情况, 资金利用效率等。 (3) 经济效益。指绩效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等, 主要包括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等。 (4) 社会效益, 指绩效评价项目在就业、收入、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等经济方面的效益或效果, 而不是财务影响。 (5) 生态效益, 指绩效评价项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主要包括在治理环境、污染控制、恢复生态平衡和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组织管理水平, 指绩效评价项目实施单位支撑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信息支持系统以及由此形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状况等。

3.4.2 具体指标

在绩效评价项目确定后, 根据不同项目特点, 对基本指标内容细化、分设的评价指标, 如可使受益农户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多少, 受益农田产量的增加量, 受益农户数, 受益面积, 增加的就业量, 受益区病虫害发病率的下降幅度, 牲畜生产技术指标 (如死亡率、出栏率、胴体重) 等。当绩效评价项目确定后, 从具体指标中选取若干指标, 构成绩效评价项目的一套完整指标。具体指标的设定、选用、权重 (或分值) , 原则上应由行业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3.5 评价的方法

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应以定量分析为主, 定性分析为辅, 多种评价方法并用, 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公平、准确, 能够反映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情况。

3.5.1 定性分析方法

在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 对无法直接通过数据计算分析评价的内容, 通过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可依据专家经验判定或综合比较同类财政项目绩效所达到的结果等办法做出判定。

3.5.2 定量分析方法

篇4:刍议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摘 要】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进而准确掌握土地整治建设取得的成果,不断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水平,增加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的社会效益。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思路进行探讨,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绩效

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工程周期长等特点,是土地整理政策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不断规范项目整理行为,进而实现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是指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一段时间内,为衡量项目的真实益、评价项目对整理区的贡献、预测土地整理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导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 对项目效益进行的客观、标准的综合评价活动。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 是从效益方面对所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 其目的在于考核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效益并衡量效益的大小。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评价内容。

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为了判断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的高低,并通过绩效评价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进而保证在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实现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土地整理项目的业务、财务和效益绩效三方面内容的评价上,下面对逐一对其进行说明。

1.1业务绩效评价

业务绩效评价的根本目标是检查土地整理项目各类材料是否详细、完整,了解绩效目标的完成质量与完成程度,并对组织管理水平进行评判。实际业务评价活动中应遵守相关的规范标准,对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完成项目的效率等内容。同时还对土地整理项目实用性大小进行评判,分析项目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1.2财务绩效评价

财务绩效评价的目标包含项目完成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实施,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水平高低两方面内容。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及时发现财务运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分析财务实际运用与财务预算之间的误差,评价资金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合法性。

1.3效益绩效评价

效益绩效评价指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获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评价,其中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通过调查等途径,了解公众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等。经济效益的评价则将重点放在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的评价上,从而了解项目资金使用产生的效果大小。

2.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思路

2.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理论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即根据土地整理项目因素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这些因素排列在不同的层次之上,并根据实际情况理清不同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参考这些因素在项目实际是施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给这些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结合这些因素的排序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决策。层次分析法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非定量事件非常有效,尤其在不同行业管理评价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2.2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基本思路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时应明确其基本思路,进而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即在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绩效评价内容,在严格遵守绩效评价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出绩效评价结果,然后进行综合的对比与分析。另外,为了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完整质量与获得的效益有个准确的把握,应由资深的专家参考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的各项业务进行打分,进而确定绩效评价等级。同时针对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3.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措施

为了保证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的促进作用,应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各项内容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3.1完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管理体系内容还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项目规划与实施环节,而对项目竣工后的验收以及后期的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投入。针对这种情况,土地整理相关部门应对项目的各个环节有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制定完善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土地整理项目各个环节的落实均能达到预期目标。

3.2注重土体整理绩效评价研究

目前,有关土地整理项目的准备至实施阶段的规章制度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完善,而有关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定量评价方面研究比较少,制度有待完善。鉴于此种情况,土地整理相关部门应加强绩效评价研究,制定和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土地整理绩效模型,落实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各环节内容。

3.3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效益的体

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需要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监测才能得到准确的判断,因此需要建立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良性利用。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评价就是通过对研究区域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是土地整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

同时,由于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调查与跟踪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为此应建立土地整理绩效长效评价机制,增加土地资源的监督力度,以此提高土地整理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4.总结

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评价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很多理论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为了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发挥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应不断总结之前成功项目经验,加强土地整理项目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推动土地整理项目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洪蛟.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篇5: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文件依据:根据海南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xx年中央财政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琼财农〔20xx〕1131号)、《海南省财政厅关于拨付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的通知》(琼农字〔20xx〕411号)文件要求,中央安排我县资金869万,省级资金41万。20xx年我县申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涉及补贴种植面积42496.543亩,涉及补贴种植农户14645户,补贴标准为214元/亩,涉及补贴资金9094260.20元。

二、项目决策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整体绩效目标情况:保证耕地不撂荒,确保耕地地力不降低,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质量。资金到位情况:白沙县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专项资金为91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869万元,省级资金补贴41万元。

资金使用情况:20xx年度财政将补贴资金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实际发放909.4万元。

资金管理情况:项目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建立专账,专款专用,补贴资金采取财政“一卡通”的方式直接补贴到户。

(三)项目组织情况

制定方案,落实工作,有效把控补贴发放时效性。

(二)严格规范补贴程序,确保补贴合法性。

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制定方案,落实工作,有效把控补贴发放时效性。

1、及时转发省级文件。收悉省农业农村厅3月16日下发的《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农字〔20xx〕74号)后,我局及时将省厅文件转发给各乡镇,让乡镇提前熟悉掌握文件精神,提前梳理工作思路,提前做好工作部署,为快速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打牢基础。

2、及时制定县级方案。县农业农村局与县财政局于5月31日联合印发了《20xx年白沙黎族自治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与目标、补贴对象和条件、补贴标准、工作程序及职责要求、保障措施等五大内容,并及下发到各乡镇,同时要求乡镇及时按照方案政策做好工作部署。

3、及时部署与宣传。6月11日,我局组织召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平价蔬菜保供惠民工作会议,会议从政策层面讲解了20xx年白沙黎族自治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让与会人员熟悉掌握补贴政策,同时会议认真部署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一是严把补贴时间关。各乡镇必须按照补贴发放流程、时间节点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确保补贴发放的时效性。二是严控补贴质量关。要求乡镇务必认真统计、汇总和核查,严格把控补贴虚报、多报关卡,确保补贴的准确性。三是加强政策宣传。要求各乡镇务必通过各种宣传形式栏将政策宣传到村庄、到农户,做到家喻户晓,提高政策知晓度。

4、及时落实经费。为了加快推进我县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使补贴发放按时间节点完成,我县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做到文件早传达,工作早安排,经费早落实,从而有效、顺畅推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我县20xx年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经费20万元。

(二)严格规范补贴程序,确保补贴合法性。

1、强化乡镇申报、汇总等工作。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统计、核查、汇总是一个糸统性较强的基础性工作,一环紧扣一环,一环有错,推倒重来,必须认真对待。我县高度重视补贴基础性工作,严格按照补贴流程,加强了工作督导检查,尽最大能力做准补贴工作,尽最大能力做到补贴不漏人、不漏户。各乡镇认真对侍,高度重视,压实责任,统筹安排,于7月21日前全部完成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统计、汇总、核查、公示和报送工作。

2、强化县级汇总、公示等工作。为了认真做好补贴汇总、县级公示工作,确保补贴顺利开展,我局于7月5日下发了《关于及时上报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材料的函》,以函件形式及时督促乡镇报送补贴材料,各乡镇积极响应,及时报送材料,7月28日前已全部完成县级补贴汇总、公示工作。

(三)加强补贴督导检查工作,确保补贴规范性。

1、加强补贴实地核查工作。各乡镇认真开展耕地地力保护核查核对工作,共核查农户达996户。核对补贴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户等情况,核查是否存在多报、虚报和漏报等情况,核查结果表明,各乡镇申报材料都符合补贴发放条件,没有存在骗取、套取补贴资金的行为;也没有收到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过程中群众反映、举报的各种问题。

2、加强补贴实地抽查工作。我局深入11个乡镇认真开展耕地地力保护抽查、对比工作,共抽查农户110户。抽查和对比结果表明,各乡镇申报材料都符合补贴发放条件,没有存在多报、重报现象。

3、强化农户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建全档案。按照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一卡通号、农户核实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应补贴金额等情况,建立建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户档案。二是加强档案归档管理工作指导。主要从挡案名目、目录和分类归档进行工作指导。三是加强核对发放失败农户信息。在7月31日补贴发放中,127户农户因账号不存在、户名不符、证件号码不符等原因,造成发放失败,涉及补贴资金71095.08元、补贴种植面积332.22亩。为了加快农户信核对工作,我局8月2日下发《关于核对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失败信息的函》,完善处理了补贴发放失败工作,使发放失败的资金得到及时重新发放,目前发放失败补贴资金71095.08元己全部重新发放完成。

4、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核实工作。一是加强耕地数量核实。经抽查核实,同时与土地确权比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与耕地数量基本一致,不存在补贴面积多过耕地数量现象,不存在清退补贴范围现象。二是加强耕地质量核实。经核实,耕地质量得到保护和提升,其原因是:

(1)耕地得到轮作、土壤得到改良。

(2)我县推行农民秸秆还田,不露天焚烧秸秆,耕地不受破坏。

(3)我县重点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主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和农荮,耕地质量得到保护。

5、强化资金监管工作。财政局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常态化监督和规范化管理,全部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发放给种植户,没有发现虚报、冒领、套取、截留等问题,资金发放有结余,由财政局统筹安排使用。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篇6:渔业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为提高海域使用金专项使用绩效,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对2017年渔业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一、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专项项目基本情况。补助设施渔业及渔业技术推广项目,推广渔业技术,组织水产品样品抽检,维护全市渔业安全信息系统,提高渔船安全管理能力,促进渔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渔船安全救助能力;强化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推进海洋生态治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等。

(二)主要成效。完成渔业专项资金550万元投入,有效促进我市渔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渔船安全救助能力,保障受灾渔民群众恢复生产。通过帮扶贫困山区,实现精准扶贫。引导企业发展工厂化循环水、标准化池塘改养殖。强化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推进海洋生态治理。通过项目资金引导,促进我市渔业经济发展。

1、项目组织管理。根据我市渔业经济发展需要和渔业专项绩效工作目标,我局出台了2017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对重点支持方向、以及申报要求、申报程序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由各县(市、区)渔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企业、单位申报。项目申报单位要根据申报指 南,如实填写单位和项目信息并报送相关书面材料。各县(市、区)渔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共同进行审查后,正式行文报送我局并抄送市财政局。以泉财指标〔2017〕550号、泉财指标〔2017〕1171号分二批下达市级渔业专项资金550万元,分类补助技术推广、病虫害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行业业务管理、其他农业支出、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等项目。

2、项目资金完成情况。2017年共下达市级渔业专项资金550万元,资金都已到位。我局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能做到专款专用,不存在改变补助资金使用范围,拖欠、截留、挤占和挪用等问题。

3、绩效完成情况

(1)下达设施渔业及渔业技术推广项目补助资金170万元;病虫害防治2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40万元,统计监测与信息服务10万元,农业行业业务管理95万元,农业保护修复与利用70万元,其它农业支出34万元等项目。

(2)推广渔业技术35项,受益渔民2000人。(3)补助灾害救助资金91万元,帮助100户渔民灾后恢复生产。

(4)组织水产品样品抽检500批次。

(5)帮扶贫困点及挂钩点5个,定向扶贫群众10人。(6)补助渔业安全通信台站12个,维护全市渔业安全 信息系统,提高渔船安全管理能力。

(7)促进渔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渔船安全救助能力;保障受灾渔民群众恢复生产;帮扶贫困山区,促进共同富裕;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100%;病虫害防治率98%。

(8)鼓励发展工厂化循环水、标准化池塘改养殖,减少氨、氮排海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渔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县(市、区)项目资金拨付手续过于繁琐,导致经费不能按期下达到项目单位,影响部分项目实施进度。

2、申报项目较多,专项资金规模有限,资金分散后,对渔业产业投资所起的支持力度偏小。

三、相关意见建议

1、完善管理机制,强化项目管理。要按规程操作、考核和验收,建立资金使用跟踪监督机制,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篇7: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省、市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渑池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股室根据河南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南村乡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区涉及南村乡仁村、南村两个行政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4000亩,经济林1000亩。项目总投资484万元,财政投资361万元,群众自筹123万元。项目修建拦水坝1处,埋设PVC管道36.9公里,衬砌渠道0.5公里,建渠系管系建筑物305个。改良土壤4000亩,新开和整修田间道路4公里,道路边及田间栽防护林10000株,发展经济林1000亩(栽玫瑰)。引进新品种7个,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3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万公斤,年新增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年农民纯收入总额新增15.91万元。

2、果园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果园乡展庄村,总投资58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3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95万元,省财政资金109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148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3500亩,发展经济林1500亩。项目计划新建小

型水库1座,提水站1处,输变电线路0.6公里,衬砌渠道1.5公里,埋设PVC管道13.9公里,建渠系建筑物238个等;通过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3500亩;新开和整修项目区道路4公里,栽防护林8000株,发展经济林1500亩,其中核桃1000亩,花椒5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4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等措施,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项目全面建成后,项目区年可新增粮食产量52.5万公斤,新增干果17.5万公斤,年新增农业产值30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新增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年新增35.7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2010年7月23日,渑池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侵袭,县农开办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了解灾情,一方面指导项目区干群生产自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县、局领导反映灾情。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把三门峡唯一一个损毁项目批给渑池县。该项目确定在段村乡实施,涉及上涧、四龙庙、赵沟三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24万元,三门峡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2万元,渑池县财政配套资金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0万元。计划建截留坝2座,整修混凝土渠道4620米,埋设pvc管道9515米,整修道路2000米。项目建成后,可恢复灌溉面积3000余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75万公斤,年新增产值112.5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年新增70.44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资产管理股

篇8: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浅析

一、我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现状

2009年财政部颁布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预[2009]76号) 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 (财预[2009]390号) 两个文件, 绩效评价作为考评政府各级部门执行财政预算支出行为和效果的正式工作。各部门在报送财政“一上”预算时, 提出绩效评价的项目, 财政部在下达“一下”预算控制数时确定绩效评价项目, 待下一年度考评前一年度项目。

二、绩效评价新标准与新要求

2011年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评价标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预[2011]285号) , 对绩效评价的原则、对象、评价内容、绩效目标、评价指标、标准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下面详细对新办法的各项规定进行分析:

1. 评价原则

绩效评价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级分类、绩效相关”原则, 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项目, 该原则与财预[2009]76号一致。

2.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包括政府预算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资金, 具体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 以及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新办法对一般性转移支付评价项目作了修改, 不是原财预[2009]76号文中的“享受资金较多的地区”, 而是“重点对贯彻中央重大政策出台的转移支付项目”。

3.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涉及绩效目标的设定, 资金投入和使用, 为实现绩效目标的制度、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等。新评价办法增设了“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要根据实际情况, 把绩效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可实现性作为考评内容。

4. 绩效目标

什么是绩效目标呢?包括预期产出即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预期效果,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评价项目的绩效目标进一步细化、明确, 便于考评。

5.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的设定遵循“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经济性”原则, 按照部门性质和项目类型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6.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比较流行的有: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7. 绩效报告

绩效报告是财政资金使用单位按照规定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的说明本单位实施项目的绩效情况, 反映项目单位的自我评价, 内容包括:基本概况、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对预算年度内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所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价、说明为什么没有完成绩效, 并究其原因, 然后提出怎样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方法。增加了“管理措施及组织实施情况”, 对项目单位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制度进行考评。

8. 绩效评价报告

绩效评价报告是考评机构根据项目单位的绩效报告, 结合现场考评和非现场考评, 按照评价标准和要求, 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对项目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考评, 并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汇报给上级主管财政部门。一般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况;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情况;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评价结论及建议;也包含其他与绩效相关的的问题。

三、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程序、标准和方法

1. 工作程序

为了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 一般预算部门过自行委托、公开征集、公开招标等三种方式选择委托评价机构。

具体操作流程是:

1) 前期准备阶段:确定评价对象成立评价工作组下达评价通知。

2) 实施评价阶段:资料审核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综合评价。

3) 撰写报告阶段:撰写评价报告提交报告归档存查。

4) 评价结果应用:反馈、应用。

2.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财政绩效评价内容的主要体现形式, 是一种量化手段,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 它衡量、监测和评价项目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量化指标的设定要根据评价内容来确定, 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至关重要。

指标分为“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三个一级指标, “项目目标、决策过程、资金分配、资金到位、资金管理、组织实施、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八个二级指标, “目标内容、资金到位率、财务管理、产出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等”20个三级指标, 从业务和财务角度分级考评项目的绩效。

3. 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专家评议法等。

成本效益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投入产出法, 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以成本效益为参照, 进而评价绩效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能准确计量的财政支出评价, 但对于成本和收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无法评价, 一般情况下, 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不宜采用此方法, 成本效益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比较法:主要是通过对设定绩效目标与实际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 然后综合考量、分析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该方法主要用于对部门和单位的评价以及周期性较长项目的评价, 对短期的绩效不太实用。

因素分析法:对于因素分析法, 是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 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这一方法是评价方法中比较实用的。

公众评判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 在一定范围内发放, 收集、分析调查问卷, 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 来体现公众评判的公正性。

专家评议法:是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 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 可以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价;专家们在通过实地勘察、查看项目资料, 充分了解掌握项目情况后, 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 给相应的指标计分。该方法适用于效益、成本无法准确计量的, 以社会效益为主的项目的评价。

四、结论

篇9: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的治理绩效评价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治理绩效;绩效评价

在人类生存发展所必不可缺的生活条件与生存资料当中,土地是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自上世纪末开始,世界人民迫于形势对土地进行保护行动。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土地基数也相当大大,使得土地保护成为社会关注之热点,关于该方面的整理项目是应被放在首要地位的。无论在哪实行土地以整理的项目,都会涉及项目管理。但是,当项目约为复杂,所涉利益面月光,单靠一般的管理经验是很难完成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达到管理目的的,据此,管理机制上必须要有所创新。分析项目治理的绩效,不但是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成果的直观体现,也是使得治理理念、机制、模式、制度等等方面不断向前进步的“马达”和“加速器”。文章主要以上述所提到的内容作为基础,对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的治理绩效评价进行探索。

一、农村的土地整理项目治理的核心理论

治理的核心理论思想可以概括为:所谓项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当中包含了众多的要素来源者。这些来源者其实就是利益的相关方,他们当中不少为项目提供了专用的资产。这些项目要素的来源者是受益于项目治理工作的,因为这项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他们的利益的最大化。给这些要素来源者发放管理项目的实施权和参与权,能够使得管理工作的效果更上一层楼,比如让员工持有股份,让员工参与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参与前面两个会的结构重塑和改造,负责管理相关资产工作,负责处理相关债权项目事务。

这种先进的思想,无疑会使一直以来占传统地位的政府主导性的管理理念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因此项目治理当中有许多内容对主体多样化作出了强调,强调所有的项目要素来源者积极投身到管理的工作当中展,和行政命令、教条的服从是相违背的,是要求、命令与控制的方面,对谈判、对话、协商合作有所推崇,强调项目管理的利益各方,例如政府部门、承包商、项目业主、农户和农村集体在项目治理的过程中互相协作和互动,实现共同治理。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运用“投入——过程——生产——成效”这样的一个流程来组成一个完善科学的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作用于项目评价指标上的,它的逻辑思路就是将“原因”和“项目结果”两者的因果关系具体化,变成四个相异的层次,这四个层次之间是动态的、密切联系的,正好与绩效理念的核心思想如出一辙。绩效理念不仅仅重视项目成效,对于项目流程也进行了详细探析,按照这一思维过程,关于治理项目的成效分析就能够被清晰地绘制成流程图。

三、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治理的绩效评价的模糊物元分析

这一理念核心思想是实现事物间的相互转化,使得互斥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从而使得矛盾得以化解。它通常被运用在多因素评价问题上。本次研究以物元分析作为基础,将土地整理项目治理的绩效模糊作为评判标准,并结合相关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个,分别为欧式贴进度计算、模糊几何)得出结论。

相关的计算流程可以被简单地叙述如下:将专家所设定的目标指标作为计算的基础,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里的4个维度和23个指标因子,建立起5位23维度的复合模糊物元。分别依照最小最优和最大最优的评价类型,进行模糊量值标准化计算;接着,再对标准模糊物元进行确定,并依据它来与前一个步骤所得到的数值来计算平方差。这些步骤一一依次完成以后,最终所得到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差平方的复合模糊物元。

四、讨论

农村的土地整理项目,能够极大地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性,也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当前关于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尤其在制度框架上还需要更多的完善与创新。公司治理理论由于有着较早的地步,其理论成果的应用方面也有着成熟性,与土地整理项目等等的公共项目治理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可借鉴性和相似性。文章在对治理理论内容与概念进行明确的前提下,把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与治理嘉禾起来,试图通过外部治理、内部治理这两个层面去对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之治理绩效和治理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方往往会因维护己方利益而导致各自诉求不同,进而催生一系列冲突、矛盾甚至是斗争。这些对于治理绩效发挥有所影响。无论是项目的哪一个时期,包括中、前、后期,都会使得项目的治理绩效发挥受到消极的影响。所以,应当为每个权利的主体提供一个能够将各自的需求表达和抒发的渠道或平台,对项目的所得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理,并使其在制度与法律的管制之下获得共同利益的极大实现。这些都必须要具备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制度作为坚实的担保,并且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此外,激励制度也是不容小觑的,能够将众多参与者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化,使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07).

[2]吴泽兵,刘卫东,罗文斌,等.我国耕地保护的绩效评价及其省际差异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785-1793.

[3]周晓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上一篇:端午节祝福短语短信:甜蜜美味粽子大派送下一篇:企业机关党支部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