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阅读

2024-07-17

课外古诗阅读(通用8篇)

篇1:课外古诗阅读

208班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早梅》

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语意相近即可)2.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语意相近即可)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晚春》

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语言生动流畅即可)

阙题(唐)刘慎虚 1 / 16

①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阙题》 1.幽

2.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田家 郑獬(xiè)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田家》 1.明

2.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

1.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 16

②去,2.景中有情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过湖》

1.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2012年浙江省嘉兴市】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野池》

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12年广东省梅州市】

1.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 16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约客》

1.C【解析】江南立夏后进入阴雨连绵的季节,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2.B【解析】“闲敲棋子”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怅惘

咏路 宋·邹浩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2012年山东省东营市】

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咏路》

1.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2.答案示例: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2012年江苏省泰州市】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①②

①/ 16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塞下曲》 1.单调、清冷

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012年四川省南充市】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赠从弟》

1.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2.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鸟鸣涧》

1.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 16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采莲曲》

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拟人手法,花也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人争艳)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 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桑子》 1.小令

婉约

2.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3.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2012年山东省潍坊市】 / 16 ②

①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秋夜曲》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2012年浙江省衢州市】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诗人想像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城东早春》

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清,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2012年四川省凉山州】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⑤①

④/ 16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望月有感》 1.影、雁、根、蓬

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 “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①劳歌:送别歌 【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谢亭送别》

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2.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

1.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秋夜山居》 1.去雁

2.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16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012年陕西省】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1.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2.“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2012年广东省肇庆市】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 节的图画? 《雨后池上》

1.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2.垂杨、荷叶春季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2012年湖南省岳阳市】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16 《咸阳值雨》

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2.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2012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送灵澈上人》

1.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qióng)音,若有若无

2.“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2012年山东省滨州市】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早发白帝城》 1.湍急(意思对即可)/ 16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即可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2012年江苏省镇江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绝句二首》

1.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静睡

2.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意思对即可),笼统和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答出“安适”、“喜悦”的意思即可)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移家别湖上亭》 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天净沙·春 元·白朴

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释】①帘栊:指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

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

、的美丽画面 / 16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天净沙·春》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意对即可)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再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意对即可)《天净沙·春》译文: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 【2012年四川省泸州市】 1.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 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

、的特点

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

《行香子·树绕村庄》

1.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意思对即可)2.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16 ②①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012年广西桂林市】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D【解析】诗句的意思是要为朝廷除去弊端,怎么肯顾惜自己这衰朽之躯的残年呢? 表示为了革命正直上的弊端而不顾惜自己的老命的决心,活是赞扬老人对国家忠心耿耿并对有积弊进行昂扬斗志

2.C【解析】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自料此去必死无疑看见颈联没有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012年云南省曲靖市】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16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B【解析】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是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2012年浙江省湖州市】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

1.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意思对即可)2.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登岳阳楼》VS《望洞庭》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16

①【注释】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

异: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登岳阳楼》VS《望洞庭》

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

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

一、意思对即可)

《送人之松江》VS《别董大》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 / 16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送人之松江》VS《别董大》 1.秋季、冬季

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 16

篇2:课外古诗阅读

冶春蕾

达坂城中学

2015.3.17

课外古诗阅读交流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认识更多、更好、内容更加丰富的古诗。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积累古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进行积累方法的总结。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通过积累、交流古诗,领略古代诗歌馨香独具的魅力。

教学重点: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认识更多、更好、内容更加丰富的优秀古诗,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古诗句的阅读与积累。

课前准备: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积累本,并准备向别人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句。

交流过程: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听一听,猜一猜。

老师说的是哪位诗人写的那首古诗?

2、看一看,猜一猜。

画面上展现的是那首古诗的景色?

3、读一读,猜一猜。

课件上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位诗人?

4、教师小结。

二、交流积累的古诗句。

1、小组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代表再在全班

2、全班交流。

3、分类交流。

4、总结积累方法。

5、教师小结

三、考考你,古诗积累填空。

1、古诗成语接龙。

2、请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鸟名

3、抢填“花”诗句,再连线。

4、读古诗,填修辞手法

5、教师小结

四、学以致用: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积累的诗句填空。

五、课外书推荐

1、古诗文:《诗经故事》

《宋词故事》

《唐诗故事》

《元曲故事》

《唐诗300首》

《语文知识精粹》

2、少数民族史诗: 藏族史诗《格萨尔》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嘎达梅林》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六、欣赏乐曲《读唐诗》。

忆。

篇3:课外古诗词背诵的开发与利用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其实, 中华古诗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通过对古诗词的背诵, 可增强积累, 提高语感, 让学生受到文化和审美的熏陶。如何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 值得研讨。

一、培养兴趣, 别出心裁“读”诗词。

古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读”, 从读的方法入手, 别出心裁, 读出兴趣, 读出韵味, 读出诗情画意。

1、设置意境, 提高传统朗诵水平。

在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练习古诗词的朗读背诵。可利用名家朗读示范引导、师生同读等方式通过聆听、体会与练习, 掌握朗读的节奏、音韵、重音等, 从朗读方法和技巧上得到提高。如聆听《中国名家诗文精品欣赏》, 领略诗词的魅力。师生自己录制朗读磁带, 让大家评头论足, 评选每周“朗读之星”, 开展攻擂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学习活动, 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巧妙联姻, 以唱助读别有滋味。

如何过诗词背诵关, 我观察一名戏曲演员有时要唱几十句甚至上百句的戏词, 如果硬背可能难记, 但在熟悉的旋律下演唱却可以一字不差。如果用“唱”的方法来背古诗词, 效果是否会更好呢?以“唱”助读可是一个好方法。

第一, 选读今人谱曲的著名诗词, “唱”读背诵。如《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虞美人》) 、《满江红》 (岳飞《满江红》) 等等, 对这些歌曲, 同学们大都耳熟能详, 在优美的旋律下, 记诵自然水到渠成。另外, 有些歌曲意境上取材于古诗词, 或者说是古诗词的诗译作品, 如《涛声依旧》与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水一方》与诗经的《蒹葭》等等, 演唱这些歌曲, 也可很好地帮助学生记诵古诗词。

第二, 选用现成的曲谱与古诗词巧妙联姻, 便捷实用, 别有情趣。可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曲谱为古诗词配曲。如《还珠格格》的插曲《你是风儿我是沙》, 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配曲, 唱起来意境风格还真是比较贴切。又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填入《化蝶》的曲调中, 确实珠联璧合, 词曲和谐。

3、驱遣想象, 读出诗中画意真情。

语文的阅读不能“见槐是槐, 见柳是柳”, 在古诗苑漫步, 含英咀华, 就更离不开想象, 只有驱遣想象, 才能读出诗词背景, 读出作者感受, 读出画意真情。

可以开展“诗配画”活动。我国的古诗词一向讲究诗情画意, 只要你用心品读, 就会发现, 每首诗甚至每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可任选诗词, 自由配画, 结集成册。如李白诗配画, 一位同学取名为《仙剑明月》, 另一位同学则取为《诗仙豪情》。李清照诗词诗配画, 有的取名《轻舟载愁》, 有的取名《暗香盈袖》, 有的则取名为《豪气与柔情》, 从中可窥见一斑, 在“诗配画”活动中, 同学们的品读更深入了, 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更透彻了。

可以进行“诗词素描”。古诗词中的画意真情不仅可以用图画描绘, 更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经典诗作时, 我同时也将曾冬的《唐诗素描》中的几篇打印出来, 供同学们借鉴学习, 如《山居秋暝》《静夜思》《游子吟》等等, 同学们读了这些美文, 在唇齿留香之际不觉感慨万分:原来, 诗词还可以这样来读。同学们便开始学习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词, 并尝试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朗读感受。一位同学这样素描《西江月》的“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东方的夜空, 一轮弯月已撕破夜幕, 悄然升起。皎洁的银白无声无息撒向大地。宁静的夜晚, 几多清凉, 几多素淡。林间的树枝在月光下, 影影绰绰, 忽隐忽现。憩于枝间的鸟鹊, 为月光的明暗交替而惊醒, 时而起, 时而落, 时而长鸣, 时而窃语。清淡的夜晚, 生机四伏。忽然, 一缕清风习习而过, 枝叶翩然起舞。顿时, 蝉儿清唱, 此起彼伏, 随风之舞而乐其鸣。温柔的夏夜, 美妙的交响, 如入人间仙境。还有一位同学准备将诗经中的《关雎》拍成M TV, 他写的一段解说词是这样的:雎鸠关关相对吟唱, 油油的草色, 清清的河水, 又让我心旌摇动。风中摇曳着嫩如黄金的柳条, 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 那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 那纯洁美丽的好姑娘, 让我醒着相思梦里爱。且听, 我的情歌, 在林中飞绕;且看, 她的裙裾, 在风里轻飘。

二、加强积累, 内联外延“品”经典。

要增强古诗文积累, 提升文化品位, 每册书后的10首课外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教师要在此基础上, 内联外延, 巧妙衔接,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使学生的积累量一升再升, 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1、查阅资料, 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探究。

课外古诗词背诵积累, 还需要老师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 引领学生在更美更大的诗海中泛舟, 在更幽更雅的词山中徜徉。为此, 我们和学生一同设计了一份“课外古诗词学习探究表”, 鼓励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 合作互助, 借鉴碰撞, 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外古诗词学习探究表 (供参考)

这个表格只是给学生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 它告诉学生, 古诗词的学习积累方式很多。在这个表格的启发下, 各小组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比如“同题佳句”这一项, 有的就换成了“作者经典”, 不好找同题佳句, 也可以将本诗词作者的其它经典诗篇或佳句列举出来。至于“相关链接”, 内容非常广泛, 比如名家的评论、精妙的赏析、诗词的新译等。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探究‘悦’读”这个栏目, 学生在这个栏目的探究过程中, 既有深层严肃的思考, 也有妙趣横生的玩味。

2、整合资料, 自主学习, 进行专题探究。

在进行课外古诗词积累的时候, 我们还可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整理归类, 有兴趣的可以进行专题探究, 与课内古诗文学习结合, 与现代科技文化结合, 与时尚流行经典结合, 充分发挥新语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特色,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内容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古诗词内容广泛, 学习时, 可打通课内外的渠道, 加以分类归纳, 有助于积累与运用。比如:诗中山、诗中水、诗中花、诗中春、诗中秋等等。一位同学就以“花魂”为题搜集了课内外阅读的关于“花”的诗词佳作, 加以品味赏析, 还配上了相应的花卉美景图片, 真是图文并茂, 令人赏心悦目, 读之得到极高的艺术享受。

以作者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作者为主线来整合诗词, 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能使学生用好用足用透书中提供的例诗,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通过成倍的积累, 熟悉作者文风, 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背景和作品情感, 更好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的营养。在我们的教材中,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的作品是非常多的, 他们都是进行专题研究的好目标。比如, 一位同学以李清照为专题, 写出了探究报告《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诗词中的“愁”》, 报告从李清照的《如梦令》入手, 分析其早期诗作的俏丽、清新与活泼, 进而研究李词“愁”绪之根源, 深入把握了李清照思想变化的脉搏。另一位同学也独具慧眼, 选择了这样一个专题《从苏轼诗词看“贬文学”》, 且不说探究的价值, 至少, 写这样一份报告, 他得要好好地读一读苏轼的诗词, 要深入了解一下苏轼的生平, 还要向大家介绍介绍何为“贬文学”, 或者还要找找与苏轼有着同样遭贬经历的名人名作名句。这就够了, 这已经远远不是我们老师所能给他的了,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他定会受益匪浅。

以与古诗词相关的其它内容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开放自主, 只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对古诗词积累有帮助的都可以。比如《古诗词中的科学》《宋词的词牌名探趣》《古诗词中的雅兴》《题好一半诗———古诗词标题研究》。有一位同学从李白的诗《峨眉山月歌》中受到启发, 感觉地名入诗的妙处, 专题报告《地名入诗逞风流》受到师生和专家的好评。

三、学习模仿, 含英咀华“炼”语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 是祖国语言中的最璀璨的宝石。要想学好语言, 最好就是从背诵积累古诗词开始。学好语文, 先读古诗词, 这其实是一条捷径, 我们的新教材编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才不惜花费精力和版面引导中学生注重积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深感, 课内课外的古诗词背诵积累, 是很典范的语言学习的材料。

1、利用古诗词背诵, 学习修辞方法。

《标准》中明确规定, 不考修辞、语法的名词术语, 但作为美化语言的有效手段, 修辞方法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资料, 对巩固学习相关修辞方法, 有极好的作用。比如“对偶”, 掌握这一方法, 需了解对偶的特点, 即要做到上下句字数相同, 词性相同, 意思相近或相对, 严对还要讲究平仄。古诗词是学习“对偶”的极好资源。举隅一二: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吴均《山中杂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通过这样的积累与提炼, 学生对“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必然印象深刻, 也体会到它的妙处, 写作中就会学习模仿, 注重语言的锤炼, 在简洁的语言中力求生动传神, 意蕴丰富。

2、利用诗词赏析, 提高品味能力。

“课外古诗词背诵”的每首诗词前都有一段短小的赏析语言, 虽篇幅不长, 却是学生学习诗词鉴赏方法, 积累文学词汇的重要的学习资源。

可学习诗词鉴赏方法。以七年级 (下) 《竹里馆》一诗的赏析语言为例, 这则赏析可分为三部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第一部分是从诗的内容方面做总体概述。“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 后两句写夜深人静, 明月相伴。第二部分虽进一步分析诗的内容, 却从具体的诗的语言方面进行了品析。“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第三部分是对全诗的意境情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通过老师的分析与指导, 同学们就会逐步明白, 赏析一首诗, 是有方法的, 大多可以从诗的内容、语言、意境等方面去进行, 有法可循, 自然能学以致用。

篇4:把课外阅读引进古诗词课堂

一、诗词同现,区分诗词结构异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课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词的教学。为了区别诗与词的不同,教师出示高鼎的同名诗作《村居》,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诗每句的字数一样,而词中的句子有长有短,教师就可告诉学生词为什么也叫长短句。学生发现诗只有一部分,词分为两部分,老师顺势指导什么是“上下阙”。学生发现词题前有“清平乐”三字,而诗没有,老师顺势解释什么叫“词牌名”……用一首课外阅读的同名小诗做对比教学,学生大致了解到古诗与词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也达到了小学阶段古诗词学习的目标。

小学语文姓“小”,意思是说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最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要认清古诗中的五言或七言绝句、五言或七言律诗等等,我们可运用对应对比的形式,这样学生容易区分,也利于记忆。

二、组诗同现,丰富学生积累

王冕所作《墨梅》收录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古人借花抒情的诗词很多,教师打通学生记忆之门,可以得到很多的佳作。如《题都城南庄》(崔护)、《咏梅》(王安石)、《浣溪沙》(晏殊)等,数不胜数。学生在汇报自己课外阅读成绩、重现旧知识的同时,周围的同学也受到教益,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

学习五年级下册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可带学生到志南和尚的《绝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去看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峨眉山月歌》可领学生到李白的《古朗月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去与月亮对话……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引导,展现在学生眼前的,将是一个缤纷的世界。

三、紧扣诗、词眼,领悟语言锤炼功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在语言锤炼方面匠心独具。教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清平乐·村居》一文,要教会学生通过抓住一个统领全篇的“醉”字来品味古诗词语言的凝炼。诗人为什么“醉”?为小小的茅屋而醉,为清澈见底的小溪而醉,为茂盛的小草而醉,为相濡以沫的老夫妇而醉,为勤劳的大儿而醉,为乖巧的二儿而醉,为天真无邪的小儿而醉……说到底,是为恬静清远、悠闲自得的乡村生活而醉,表达了词人心中的美好向往。在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得以升华之后,可以引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柳宗元的《江雪》两诗,引导学生抓住“还”和“独”两个诗眼,体悟诗人的人格魅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古人锤炼语言的真实写照,学生在词语的赏析中知诗意明诗情,领悟语言与品味精神同构共生。

四、轻呷修辞,品味创作手法之妙

在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相当普遍。小学生只要了解其中的一些就可以了。像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这些显而易见的手法,不妨让学生理解领会。

“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刘禹锡《望洞庭》,收录在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诗人用镜子比喻夜晚平静的湖面,把浮在水中的青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别出心裁。这时,引入学习贺知章《咏柳》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句,引领学生感受古诗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学习三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可以引入学习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学习六年级下册《石灰吟》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拟人。可以引入学习曹植《七步诗》中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学生学习古诗词中的修辞方法,加深了对诗、词句的理解,揣摩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了诗、词中深远的意境,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五、前后照应,展示诗人高尚人格

号称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收录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四课第一篇,此诗表现了诗人听到胜利喜讯之后欣喜若狂的情感,语言轻快活泼、爽朗奔放。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更多的是涉笔于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其诗风沉郁顿挫、含蓄蕴藉。老师引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学生了解到诗人自己身处因屋破被寒风欺、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凄凉处境,却还心系处于类似处境的无数寒士。两首诗对比学习,学生们能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篇5:鹿柴小学古诗拼音版课外阅读

kōng shān bù jiàn rén

空 山 不 见 人 ,

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但 闻 人 语 响 。

fǎn yǐng rù shēn lín

返 景 入 深 林 ,

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复 照 青 苔 上 。

作者背景

王维(701-760),唐代诗人。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词释义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景,读作yǐng,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古诗今译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赏析

篇6:课外古诗阅读

作文学校、阅读学校、古诗文学校

师资力量

1.北大文学博士 2.吉林省骨干教师 3.省市教研员 4.名校初三把关教师

国学班类型

◎小小书院班 ◎中华童铭班 ◎声律启蒙班 ◎先哲语录班 ◎诗词鉴赏班 ◎文言阅读班

作文特色

右脑图画:运用右脑把文字变成图片存储在大脑中,加强记忆力,提高审美能力。体验直映:轻松自由,在玩乐、观赏中蕴酿美文,用孩子们的话说“作文课总是玩”。

字句赏析:对范文进行字、词、句、段、篇欣赏与辨析,加强语言表现力,提升文章立意与构思。树立信心:老师经过“目标教学”“成就意识”“心理疏通”,让孩子们以写作为乐。

班型

◎专题作文训练 ◎教材同步作文班 ◎阅读作文班 ◎诗词作文班 ◎小升初强化班 ◎初中提分班

一校区:青年路兴业商务园 二校区:新竹花园二期三十四栋 三校区:正阳小学对面

篇7:课外古诗阅读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

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答案】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参考答案: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篇8:让课外阅读不再“课外”

一、改革课内阅读课程,用更少的时间完成课标规定的阅读的质与量

我们鼓励和指导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那些一看就懂的课文,让学生自己看一看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上两三个课时,做几页作业。把这部分时间节省下来,多指导学生读一读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获益更多。

教学时从文体和阅读方式两个方面架构教科书中的阅读教学篇目。阅读方式分为三种, 即精读、略读和自学。精读的篇目均为本学期学习的重点篇目,重在习得方法,用2课时完成;略读课文围绕1~2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重在巩固方法, 用1课时完成;自学课文主要是由学生在完成阅读学习单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重在运用方法,用1课时完成。原则上低年级不安排自学课文,三至六年级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相应安排。

二、召开主题家长会

学校将儿童阅读指导作为家长学校的主要活动内容,凭借“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就儿童阅读的话题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召开“童年里,播下幸福的种子”“做一个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等主题家长会,针对孩子的不同阅读阶段给家长写一封富有指导评价的信,不断激发家长领着孩子一起阅读的愿望,告诉与孩子科学交流的方法。

比如让家长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让孩子读作文书好不好?有许多教师认为作文书是天底下最烂的书。我个人持中立态度。学生可读的是它的亲和力。因为是同龄人写的,便于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又有类型化的特征,主题及表达方式都比较简单,便于孩子理解和模仿。从这个角度看,读一点优秀作文也未尝不可。不可多读的原因是,优秀作文写得再好,也只是作文,不足以作为写作的典范。要说其思想性、艺术性, 肯定无论如何赶不上中外名著;要说规范性,也赶不上正规课本。作文若具有功利的目的, 写作的心态不自然,难免就会有矫揉造作的成分。孩子的阅历毕竟有限,能在文字中表达的东西也有限。其实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训练中,孩子们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阅读了大量的作文,已经有足够的精读精练,不足的恰恰是大量的持续的泛读,是对各种思想、各种知识、各种表达方式的兼收并蓄。二是警惕现代媒体信息阅读的影响。目前许多孩 子迷恋手机和上网,满足于“浅阅读”“娱乐阅读”“快餐化阅读”“动漫化阅读”等。这样的阅读不能取代传统阅读,因为阅读包含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其他脑力活动所不能及的。留恋于画面,没有深度的阅读,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削弱孩子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三、精选中外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目,好书推荐, 让阅读有内容有方向

上一篇:老年健康讲座主题下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