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2024-07-11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通用8篇)

篇1: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摘要: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对耕地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人增地减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产出效率低

建设用地规模模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上项目,导致结构失衡,投资强度和用地定额不能实现双向调控。许多城市“摊大饼”式地外延扩张,热衷于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在广大农村,空闲住宅、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土地浪费严重。

(二)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利用率不高

城镇规划范围内存在大量闲置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城市闲置地占5%,城市容积率低,还有40%属于低效用地,粗放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三)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全国建设用地的需求每年都在1 200万亩左右,但只能满足50%,“十一五”期间和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凸显期,建设用地将进一步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和长期存在。

(四)耕地数量还在逐渐减少,建设可占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据统计,1996—2007年的11年间,我国净减耕地1.25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 230万亩。主要是建设用地增长过快,造成了耕地的大量流失,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国务院已作出决定,到2020年18亿亩耕地不能减少,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07年全国耕地是18.26亿亩,还剩2 600万亩,每年只能占用200万亩,仅占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的1/6,这将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所以,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十分巨大的压力。

(五)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严重不足

据测算,我国土地开发潜力最大为1亿亩左右,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约8 000万亩,土地复垦潜力近1 400万亩,后备资源总潜力约为2亿亩。这只是潜力,而有些潜力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

(六)违规违法用地突出

一些地方为单纯追求GDP,盲目招商引资,为了使项目尽快“落地”,不惜以违法违规为代价,闯红线、碰高压线。一是“以租代征”,用农用地搞非农业建设。二是突破开发区范围,擅自扩大开发区面积,有的还以各种名义新设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等。三是在没有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就擅自先征地、供地、施工建设。

二、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一)要充分利用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

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建设用地规模模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都是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和统筹协调作用,协调好各类相关规划(城市规划、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产业规划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所确定的各类建设用地规模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作用,土地利用计划是实施规划的重要工具,在第三会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的特殊时期,要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使每个建设项目都做到合理的用地规模,合理的用地布局,合理的土地用途,能少用地的就不多用,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节约每一寸土地尤其是耕地,大力提倡集约用地水平。

规划的影响是长远的,而且很难改变,要想使土地能够适度利用,使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收益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只有将节约集约原则贯穿到规划当中,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土地的浪费。

(二)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现有土地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用地,眼睛不能一味地向外,一搞建设就想到新占土地,而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估,把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作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首先要全面清查,摸清底数,让闲置土地无处藏身。然后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处置方面,主要对城市内影响较大,闲置时间较长的闲置土地进行疏理,在分析找准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每一块地的处置方案,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针对闲置土地成因复杂的现实情况,本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考虑历史因素,重在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效益的原则,提出对不同类型的闲置土地区别对待,分类处理。从处置闲置土地的实践来看,采取收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强力措施,但收回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督促开工,加快建设才是目的,只有让闲置土地动起来才能达到发挥土地效益的作用。

在对原有闲置土地进行处置的同时,要加大用地管理力度,加强批后监管措施,严防出现新的闲置土地。通过进一步规范用地审批,严把建设用地预审关、报批关、批后跟踪管理关,及时掌握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状况,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监管和对项目单位建设进度的跟踪监督,使新开工项目基本不再出现闲置现象。

(三)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我国的土地市场正处在由政府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中,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解决我国土地市场早期出现的总量失控,资产流失,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

通过土地储备,使政府掌握了土地的“统一收购权”,逐步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供应,确保土地供应的合法性,减少违法用地、多头供地、越权批地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地调控土地供需市场,为逐步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土地市场打下了基础,并盘活了存量土地资产,有助于土地供应实现由“增量为主”向“存量为主”的转变。建立土地储备,也是推行招拍挂出让等市场方式配置土地资源的现实需要。招拍挂出让土地的先决条件是政府手中要有土地,土地出让要集中统一。多年来由于条件不具备,推行招拍挂出让受到极大的限制。土地储备制度的出现,为其创造了条件,我国市、县政府供地、管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即从多个部门分散供应“生地”和以协议出让为主,逐步转变为集中统一供应“净地”和以招拍挂出让为主。这样,城市政府既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又直接掌握着一定量的土地储备,可根据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有计划地适时适量供应土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大提高。

(四)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要保障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就必须确立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做到这一点,就要守住18亿亩耕地不能少。非农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对于确需占用耕地的,要把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落实到位,不仅要实现耕地的总量平衡,还要保证耕地质量上的占补平衡,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

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管理,把补充耕地的质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内容,强化验收工作,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通过整理和复垦,改善农村和矿区的生态环境。坚决杜绝毁林开荒、乱垦草场和破坏湿地等现象。要根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和土地资源适宜性,因地制宜确定开发整理后土地的用途,使土地开发整理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五)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要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切实承担起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监测,主要是做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土地变化状况监测。及时向社会公开供地计划、结果及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动态信息。对批多用少、占而不用的土地,坚决依法收回,重新配置。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全面掌握各类土地变化状况。重点监测各地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减少和违法用地等情况,监测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机制,批前要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用地指标体系等规定,对项目用地各项指标进行审查并提出预审意见,项目没有达到集约用地规定的,预审不通过,不予安排用地计划;批中要加强建设用地定额管理,严控新增用地总量,依据省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市规定的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供地数量,坚决核减超指标的用地,制止浪费土地、粗放用地行为;批后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实施全程监管,督促用地单位按集约用地的规定开发利用土地。

我们要做好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的宣传,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节约集约用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使节约集约用地逐步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的自觉行动。我们要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这是关系我国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我们要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2: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所以土地资源相对来讲是匮乏的,加之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发展和建设必然要用地,所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土地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大,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断激化,而同时我国人均耕地水平处于落后地位,粮食安全要求我们必须确保耕地红线不动摇。因此,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确保国民经济高速的、可持续的发展,而在开展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可持续;利用;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推进城镇化进程来不断增强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大,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现阶段正是实现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阶段,综合实力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GDP翻两番,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实现的阶段,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建设活动不断增加,对土地资源的要求越来越大,而同时我国人均耕地水平处于落后地位,粮食安全要求我们必须确保耕地红线不动摇。面对如此严峻的土地现状,节约与集约用地显得极端重要。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可以给我们提供可观的土地资源,通过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我们才可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开展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有着不小的成果,但是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1.我国现阶段推进节约与集约用地中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通过各方面不懈的努力我们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如节约了一定耕地的面积、降低了土地利用成本和保障了可持续发展等等,但从某些方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在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方面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现阶段大多民众甚至部分国土部门用地观念滞后,缺乏进行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急迫感、责任感。从目前情况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还不能完全深入人心,一些地方领导还错误的认为,土地供给问题是阻碍其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原因,在严格落实土地政策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的工作进展缓慢。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相应带来了资源紧缺的问题,但是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因过分追求经济发展,急于求成,往往用资源代价换取短暂的经济繁荣,利用有限的甚至是紧张的土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进行大面积的房地产开发等等,导致了土地利用中的浪费、闲置,造成空置率居高不下,使约与集约利用土地成为空谈,直接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集约节约用地共识仍未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目前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文件上和试点区上,并未成为企业和民众觉行为,更不要说是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果没有用地者的自觉遵守、主动参与,节约集约用地只能是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一厢情愿的事,所达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1.2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是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必须克服的难题;

由于近几年招商引资活动与城市建设活动比较频繁,所以现阶段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现象较为突出,为了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各地或多或少实行了以地融资的政策,开发区为了招商引资等,造成了部分土地的无效扩张,影响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升。虽然法律法规对闲置土地规定了处置办法,闲置一年以上要收取闲置费,闲置二年以上要依法无偿收回,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受地方利益的保护,政府职能部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同时也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土地批后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往往是企业取得土地后,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造成了大量土地的闲置和低效利用。

相对于闲置土地的行为,违法用地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跟踪管理不到位,存在土地违法利用现象,违法案件执法不到位,在农村强行占用、征用耕地建房、建厂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内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随处可见。总之,土地违法使用的情况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3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城市土地低效无序,农村土地浪费严重;

在前一发展阶段,大部分工业项目用地基本上以传统独立式院落为主,且面积较大,工业规划区块内标准厂房及多层厂房等先进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占的比例比较低,土地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工业用地除生产及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致使建设用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在农业发展上,农民建房是用地大户,随着农民不断沿村庄外围建房,在村内产生了大量的空闲地、空地、荒地、劣地;另外,由于农村的监管措施与管理力度不够,有很多一户多宅的现象产生,更有甚者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进行建设活动。

由于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土地利用结构的竞争,一些单位盲目招商,对项目把关不严,不能从长远角度综合考虑问题,引进的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发展潜力低下,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极不合理。大多城市的旧城区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一些房屋破旧不堪,长期空置,街巷纵横交叉;而新区建设更是只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另外,有一些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不能有效的同步衔接,尤其是小城镇建设,居民点分散,缺乏科学规划,只贪图一时方便,缺乏长远规划;忽视规划投资,起点低,摊子大,建筑容积率低,建设随意性强;不能立足当地实际,以外延扩张为政绩,造成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应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逐年缩小。但是在农村,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建住宅也不断向外扩张,转移到靠近公路等交通方便的地域,很多老村内形成了“空心村”,对它们的治理利用也有相当的难度。根据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农村居民点粗放型用地的现象仍旧存在,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明显偏大,一户多宅或一家多户的情况较为普遍,农村土地管理措施的不到位,使农村成为土地利用效率最为低下的重点环节,节约集约利用问题也最为严重。

1.4规划修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快,以便于开展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等活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造成了社会和经济形势的迅速变化,因此原来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且原规划用地布局较分散,导致了重复建设的现象,不利于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另外,由于许多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满足不了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为追求经济发展不惜过度开垦利用土地、浪费土地、甚至占用耕地的行为。

另外,由于在规划目标、内容等方面缺乏协调,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特别是城镇规划衔接不够密切,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引导用地,一些边角地、废弃地长期处于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状态,土地资产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因土地利用效率低而引发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现。

2.解决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的对策:

2.1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不高的问题;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树立正确的土地利用观念,使节约与集约用地、先进科学的用地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对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至关重要。在新的社会和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好的路径是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倡导节约集约用地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良好氛围,全面建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切实管好土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开发后备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创新中,要始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路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产出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要切实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确立“只有节约与集约用地,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走内涵挖潜的新模式,全面推进资源、资产、资本的圆满结合和数量、质量、生态管控并举的资源管理新机制,真正实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由粗放使用向高效利用转变。

2.2利用相应制度和政策处理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

(1)加强全程调控,把好项目关口,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利用相应制度和政策处理闲置土地;

严格把守项目预审与土地供应,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标准,避免闲置用地的产生。首先,建立项目申报预审制度,提高建设项目用地的“门槛”,有选择地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的项目;对一些投入少、效益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要进行否决;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对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非生产用地比例不达要求的项目,要相应核减用地面积,促进企业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其次,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土地供应政策,按照项目每亩的投入强度进行考核供地,对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或固定资产投资低于标准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挖潜力度,发挥土地最大效能。从我国现在土地利用现状看,走土地扩张发展的路已经不符合实际,应把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放在盘活存量土地上。要出台配套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处置力度,促进闲置地的开发利用。还可以开展以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为主要内容的“三旧”用地改造工作,盘活这些建设用地,即可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实现了节约利用土地的目的。盘活存量土地要形成制度,要把每年利用存量土地的比例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激励地方官员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2)健全执法机制,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利用相应制度和政策处理违法土地。

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执法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由县国土、纪检监察、建设、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执法联动机制,持续开展用地情况执法检查,从查处非法转让、闲置土地和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等违法违规案件入手,动真碰硬,切实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实效。对一些违法批地、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破坏耕地、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重大违法案件,要从重从严查处,并公开处理结果。做到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该退地还耕的坚决退地还耕,该拆除地面建筑物的坚决拆除,该罚款的坚决罚款,该追究责任人责任的必须追究。对农民违法建房行为也要严肃查处,同时要加大力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力争从源头堵住土地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

2.3改善规范用地结构,合理配置城镇用地,加大农村土地开发整理。(1)改善规范用地结构

改善工业用地结构,首先要停止工业项目用地单独选址,引导新增工业项目向工业区集中;其次要提高工业用地地价和容积率,容积率越低,地价越高;第三,对于污染重、能耗高、产出低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要一律拒之门外,不予供地;最后是制定土地投资强度标准,不达标者,一律停建、缓建。

规范农业用地结构,农民建房是用地大户。第一,应坚持住宅管理与“空心村”整治相结合。村内有空闲的,住宅用地一律使用村内空闲地,无空闲地的住宅首先利用村内空地、荒地、劣地;第二,严格实行一户一宅,鼓励建设多层楼房,节约附属建筑用地;第三,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

规范城乡基础建设用地,针对城镇建设及各类项目的大量用地。一是要严格坚持按照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供地,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地价管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监督土地市场行为。二是规范节约集约用地:首先是各项建设用地都要尽量节省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其次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强度,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最后是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2)合理配置城镇用地。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越来越大。要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土地资源紧缺成为“瓶颈”的问题,需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是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对当地政府所在地的一些困难企业的场地、低效利用的办公用地进行重点收购。其次,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企业通过“退城进郊”向园区集中,可腾出土地,盘活存量,当地政府要对园区内用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配套设施比例等控制指标提出明确要求。最后要加强地价管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加大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在当今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我们要转变观念到存量挖潜上。对布局分散农村居民点,要通过合理规划,发展小城镇、中心村,迁村并点、建设农民多层住宅、整理“空心村”,可以腾出很多土地。要将农村分散零落的耕地进行开发整理,把耕地连成片,在开发整理方向上,要向粮食生产区倾斜,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另外,还要加强对废弃地进行开发整理利用。对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和建设破坏的废弃地,兴建水利、修筑铁路公路、建筑取土等废弃地进行开发整理利用。对大量灾毁地、荒地、工矿建设废弃地、废弃宅基地等及时进行科学整治、复垦,重新利用。

2.4进行科学编制规划、充分发挥总体规划的调控作用,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土地利用格局;

土地利用规划是管理土地的根本,是审批用地、控制规模和用途的依据,所以,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规划修编,统筹各类用地布局,才可以顺利开展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适合当地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要符合发展要求,也要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将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整个规划,科学细化分区土地用途,合理用地布局,要从平面规划向立体规划转变;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和统筹协调功能,做好城市规划、行业规划、产业规划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

要想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首先要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交通、水利、城建等各项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叠加,科学划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区域,为今后重点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其次要结合老村庄整治、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分散、闲置和空间较大的特点,调整用地布局,积极促进村庄合并,合理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第三要结合产业布局规划,着力调整工业和农业用地的空间布局,引导各类项目向县城经济圈、产业带和特色园区集中。最后要注重长效管控,要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制定出台相关细则,还要建立土地动态巡查系统,建立“以图管地”的监察模式,提高土地执法监管效率,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督、检查和执法,保证和促进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3.在开展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在开展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会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我们的观念转变,现实存在的一些困难等等,而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用一些手段、政策和制度去解决,但是我们一定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一些特殊问题或者是由原来的问题衍生出来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们要坚持一些原则,以保证我们的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顺利开展。

3.1要加强国土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合理解决土地纠纷问题;

当涉及土地规划使用时,要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交通、水利、城建等各项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叠加,科学划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区域,为今后重点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才能使土地的规划利用达到符合发展要求,使用地布局合理,使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整个规划;而当项目涉及违法问题时,我们要国土、纪检监察、建设、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执法联动机制,开展用地情况执法检查,从查处非法转让、闲置土地和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等违法违规案件入手,动真碰硬,切实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实效。

3.2跟随社会的发展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特殊情况下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

许多项目、工程因为前期因项目分期实施、法律缺乏约束、资金量条断裂等多种原因,造成土地利用不完全,甚至造成烂尾工程。目前,在处理这些拥有合法使用权且依法审批过的项目用地时,仍然缺少必要的法律条款支撑,或者是缺少实时的监管、处理措施跟不上,而要改善这些低效利用土地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定的困难,手段和措施还不够有力,比如目前基本上局限于经济补偿这一办法,容易与当事人造成经济纠纷,致使处理困难。

3.3国土部门一定要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以改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 我们了解到我国现状是土地后备资源少,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难度大,新开发土地的后续管理不足,抛荒、非法搭建时有发生,对存量土地如何有效利用还在探索过程中,但是,如果就现阶段这样很多土地就这样很低效率的利用甚至闲置,对我们的国土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去利用这些低效率的、闲置的土地,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结语:

面对曾养育我们的大地当今的紧张形势,我们只有做好节约与集约利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大地永恒的馈赠。我们要做好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的宣传,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让节约集约用地逐步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的自觉行动;我们要服从国家的政策与制度,从自身做起,做好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合法合理科学用地;我们要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的所见所识,向国家在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上献计献策,为我国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是关系我国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我们要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篇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浅析

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须提高, 资源环境特别是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大,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 能够更好地保护耕地。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提倡和树立科学发展、节约集约的观念, 可以强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 进而出台严格建设用地规划实施和计划管理的相关政策, 制定严禁闲置土地和破坏耕地的保障措施, 更好地实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 更好地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 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益。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可以根据人口分布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乡用地的合理性, 同时, 可以减少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 进而减少土地成本, 为城乡居民提共更加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 提高城乡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能够更好地加强管理。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可以让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掌握城乡土地利用的布局和利用情况的基础上, 使土地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在充分掌握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

4) 能够更好地挖潜存量。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可以摸清存量底数, 摸清存量建设用地的家底, 包括存量建设用地的面积、用途及容积率、投资强度等利用情况, 形成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分析专题评价图, 能够更加有效地盘活利用闲置空闲土地, 深入挖掘土地存量, 充分发挥存量土地的“能量”。

2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中存在的问题

1) 土地的利用程度不高。在城区, 部分项目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偏低, 在用地上不能严格执行集约用地的控制标准, 低容积率建设、粗放式用地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项目由于资金链断裂等各种原因, 被迫停工, 甚至停产, 造成土地长期闲置浪费或低效使用。在农村, 农民住宅零星分散, 新建住宅无序扩张, 浪费土地现象比较普遍。

2) 土地的开发空间不足。目前, 有些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相对较少, 土地开发潜力还十分有限, 同时缺少相关政策措施, 有些潜力不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从总体情况来看, 占优补劣的情况在很多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 对土地运作空间的处理有相当的难度。

3) 土地的盘活难度较大。一些招商项目由于资金、市场等因素导致不能按计划完工, 造成部分土地的闲置, 对这些闲置土地, 又受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影响, 不能及时盘活, 所以处置起来难度很大。

4) 土地的违规现象较多。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 突破土地红线、违规占用耕地、基本农田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另外, 对用地单位, 国土、规划等部门虽然在供地环节上进行了审查, 但等到企业取得土地后, 有时达不到报批时的标准, 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制约措施。

3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对策与措施

1) 提高用地规划的调控作用。政府应该提高集约用地共识, 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纳入地区经济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考虑。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功能、规模、布局、空间管制及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定, 严格把好土地关口。做到空间、土地利用、城市、产业、人口“五规合一”, 科学划定城市发展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在项目用地审批时, 考虑优先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高科技型、自主创新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土地供给。

2) 落实耕地农田的保护责任。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 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制定完善具体的考核办法, 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面积、耕地保护的责任人、考核的期限和标准等进行明确。同时, 健全机制, 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严把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审核关, 做到非农业建设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 除国家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单独选址外, 杜绝占用基本农田, 确需占用的经依法批准后, 保障补划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3) 做好闲置土地的全面清查。认真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现状调查, 加快推进闲置利用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 鼓励企业通过改扩建、拆建、加层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等途径, 更加充分地利用现有厂房、土地, 在合理区间内, 提高城市、各类园区和其他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同时, 持之以恒推进土地专项清理和土地开发整理利用, 有效促进土地的循环高效使用, 切实提高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

4) 建立节约用地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 对建设用地实行全程监管, 将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供地前, 提高项目准入标准, 利用门槛节约用地, 引导企业提高投入产出强度。供地中, 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 组织规划、经合、经信、发改、环保等相关部门, 组织专家进行土地利用论证, 优化供地方案。供地后, 加强利用监管, 坚持项目用地验收制度。同时, 定期对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法用地行为实行“零容忍”。

4 结论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任务, 也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应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 全面落实土地整治措施, 念好“土地经”, 切实保护耕地, 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探索土地利用新路子, 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摘要: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 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目前, 各地面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形势下,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以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来科学合理优化资源使用, 解决用地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 客观分析了当前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家婵."保发展保红线"实现科学发展[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2]刘慧, 费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及治理土地违法行为对上海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篇4: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用地结构;用地布局;集约利用

一、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50公顷,国土资源部审核面积为350公顷,共分为4个区块。其中:小溪塔工业园250公顷,鸦鹊岭工业园30公顷,龙泉工业园50公顷,黄花工业园20公顷。2007年4月,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政府(夷政发[2007]7号文件)决定将鄢家河等八村(场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委托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委托管理区域面积48.55平方公里,现有常驻人口2.6万人。

二、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现状土地利用总体情况

截至2015年,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87.62公顷,占夷陵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的82.18%;园区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35.09公顷,占夷陵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的10.03%;不可建设土地面积为25.47公顷,占夷陵经济开发区面积的7.79%。

三、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截至2015年,夷陵经济开发区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87.62公顷,其中住宅用地为38.55公顷,占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的13.40%;工矿仓储用地180.86公顷,占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的62.88%;交通运输用地24.59公顷,占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的8.55%;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为42.34公顷,占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的14.72%;商服用地及其他城镇建设用地则分别占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的0.42%、0.0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夷陵经济开发区的工矿仓储用地高,开发区把工业发展放在首位。城镇居民点住宅用地为主导位置,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不尽完善。

为此夷陵经济开发区从以下五各方面积极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一)从区域经济逆势推进,园城形态日益明显看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

开发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着手点,着力推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举全力加强协调服务,以市场主体快速壮大支撑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一、主导产业支撑有力。1、食品饮料产业支撑强劲。2、农业企业快生快长。3、机械电子产业正在复苏。4、医药化工产业呈现生机。

二、是小微企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开发区共有小微企业353家,同比增长18%,实现利税2000万余元,安置就业2000余人。

三、是第三产业繁荣活跃。以汤渡河水库为中心的太阳山休闲旅游区吸引上万人参观游玩,带动周边山楂树餐饮业实现产值近10万元。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一是产业项目进中向好。开发区组建工作专班,加大对有实力、有市场的成熟性企业的引进力度;加大对本土企业培育力度。

二是配套项目进展顺利。按照“园城共建”总要求,以完善配套设施为重點,完成了10个项目的结算审计工作;完成了路网建设、供电等配套供电项目建设;解决了企业供水问题;完成了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姜家湾西路建设项目已纳入国家移民扶持项目,可争取补助资金1900万元。

三是民生项目扎实推进。姜家湾村、鄢家河水果场安全饮水管网延伸工程竣工,实现村级公路提档升级。

四是征地拆迁稳中求进。把重点工程项目、重点招商项目、重点区块作为征迁主攻对象,全力推进征迁工作。

(三)高位推进城乡发展,村庄建设亮点纷呈,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奠定基础

以《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全域规划》为指南,加速产城共融、城乡一体化步伐。一是强力推进居民点建设。二是对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三是完成森林公园蔡家河片区民居立面改造。

(四)重拳开展“两违”整治,加强“两违”管控和整治力度,不断规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秩序

开发区组织国土、规划、城管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27余次,保持了“两违”整治高压态势,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开发区范围内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逐年减少。

(五)采取强力措施,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节约集约用地

开发区管委会严把项目入口关,对进开发区的项目土地投资要达到200万元/亩,税收贡献率要达到10万元/亩以上,项目投入产出率要到到1:3以上,并根据实际投资额度和贡献率确定用地面积。即一般工业项目用地规模不超过50亩,重点扶持项目用地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亩,同时对已供地企业实行用地跟踪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近两年来,经济发展趋于新常态,处于经济的低运行阶段。2015年7月开发区国土分局,对开发区工业园内的68家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总面积208.53公顷,其中教育用地为0.78公顷,公路用地1.97公顷、机关团体用地2.89公顷、住宅商服用地35.87公顷、工业用地167.02公顷。(二)因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核定开发区的面积只有350公顷,与目前开发区实际开发用地不一致,用地区域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五、建议

一是在土地收储、土地供应、收费及税收等政策方面适度向开发区倾斜,引导开发区企业进一步增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意识,适当增加开发区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工作人员,切实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管理协调力度。

二是对已供地土地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早竣工、早投产,对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征缴土地闲置费,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是因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核定开发区的面积只有350公顷,与目前开发区实际开发用地不一致,用地区域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因此要将“一区六园”的规划范围纳入开发区用地、规划区域,同时适当扩边、扩界,进一步壮大开发区发展骨架,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奠定基础。

篇5: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守土为民天地宽

孟津县国土资源局服务型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材料近年来,按照省、市、县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孟津县国土资源局坚持把更好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主线,建立健全机制,大力加强服务型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四心”服务,转变行政执法方式,不断提高了国土资源保发展、守红线、惠民生的能力与水平,取得良好成效。先后被授予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国土资源系统网站信息公开示范县,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依法行政工作示范单位、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执法监察先进集体,并连续五年被授予洛阳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孟津县书记县长特别奖和人民群众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机制先行,围绕机关管理打基础

坚持把建立健全机制,不断规范干部职工的从政行为作为治本举措来抓,筑牢转变行政执法方式、搞好执法服务的基础,做到了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规范事。具体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我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局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监察股,办公室主任

由主管副局长兼任,具体做好服务型行政执法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分析存在问题,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定期督查,通报工作开展情况,表先促后,形成了领导有力,保障到位、推进有效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市法制办、国土资源局、县法制办领导先后到我局检查指导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有效的措施和建议,有力推进了此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是队伍建立到位。狠抓服务型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了县有大队、片有中队、镇有分队、村有土地协管员的四级监察网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国土执法体系。具体工作中,行政执法人员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臵与疏导结合,把服务作为根本,把管理作为手段,实行人性化执法,切实维护了全县良好用地秩序。在近年来的全国卫生执法检查中,孟津县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一直控制在3%左右,连续三年全市最低,代表河南省通过国家核查验收。

三是制度保障到位。先后制定了《动态巡回检查制度》、《违法行为查处办案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监察报告制度》等20余项内部监察制度,完善了《巡查情况登记台帐》、《违法案件行政处罚登记台帐》、《人民来信来访登记和信访案件处理登记台帐》

等硬性规定,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对工作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约束,有力推动了此项工作的落实。

二、内化于心,围绕思想教育促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此,我局坚持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为基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综合素质,服务型行政执法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一是抓好法制教育。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与部门班前十分钟学习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教育与模拟现场办案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实现了行政执法人员一年集中轮训一遍、考试检验一次。

二是抓好技能培训。积极鼓励支持系统干部职工参加国土资源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搞好工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技能,提升服务能力。目前,本科学历达到52人,大专学历100人,占全系统人员学历比例的75%。

三是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有关文件、规定的学习,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我为孟津崛起做贡献活动等,定期组织干部职工撰写心得体会、集体讨论、对照检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干部职工服务意识、群众意识不断增强。

四是抓好廉政教育。抓好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定期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观看廉政教育片,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整改措施,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四位一体”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有效杜绝了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三、服务贴心,围绕用地保障谋发展

为了更好服务企业,便于项目企业办理用地手续,并解决好企业实际困难,我局立足本职实际,多措并举,突出抓好了政策服务、审批服务、执法服务、资金服务,实现了国土服务“零距离”、“全方位”。隆华传热、合一集团等重点企业先后为我局送来了锦旗。

一是上门政策服务。积极开展进百家事业单位、进千家企业、进万家农户宣传活动,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8.29测绘法宣传等节日,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了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的良好氛围。

二是行政审批服务。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成立了行政审批股,进驻县行政服务大厅,将所有审批业务纳入窗口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2012年以来,已报批建设用地14354.7亩,批回13151.7亩;供应国有土地314宗,11489亩,供应集体建设用地42宗,650.41亩,盘活存量土地83宗,3374亩;办理土地登记1322宗,面积63614.9亩。

三是搞好执法服务。严格执行《企业免打扰日制度》、《企业执法备案制度》、《不批准报告制度实施细则》、“十项措施”及“五条禁令”,并通过走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向企业进行回访,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四是加强资金服务。为更好支持企业发展,该局在办理企业抵押贷款工作中,工作人员多次放弃节假日和星期天休息时间,主动加班加点,切实做到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并多次到企业上门服务,办理时限“从1个一到另一个1”,即:以前从受理到办理完毕需要一星期到现在的当天受理1天办理完毕,为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2012年至今,该局共办理抵押贷款171宗,抵押金额19.4亿元。

四、保障用心,围绕企业发展求实效

近年来,孟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上市工作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地资产是企业上市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确权、进行土地资产评估备案、土地资产处臵审批等,是上市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此,我局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在保障支持企业上市工作方面,本着服务于企业的理念,转变服务方式,当好“三员”,有力推动了企业上市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当好向导员。一方面根据拟上市企业工作进展安排,适时上门服务,征求上市企业对土地资产处臵的要求,宣传土地资产处臵政策,告知土地资产处臵流程,引导企业抓住重点环节;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服务大厅、业务股室,向

企业印发《服务指南》和《用地服务提示函》,并设立政策咨询点,使改制上市企业对办理资产处臵程序一目了然。

二是当好参谋员。根据改制上市企业性质、行业特性、经营范围和企业效益等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企业自愿选择处臵方式的基础上,帮助企业选择最佳处臵方式,降低了改制上市成本,使企业股权设臵和股本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近几年来,我县改制、上市企业稳步推进,土地资产处臵有序进行。

三是当好服务员。为了使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土地资产处臵资料,我局在办理上市企业资产处臵时,开辟了 “绿色通道”,进行跟踪服务。建立工作协作通道,实行由局统一负责计划协调,明确完成时限和要求,按工作进度督促和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土地测量、评估、登记等环节按时完成。建立快速办理通道,在严格实行“窗口受理制、首办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将上市企业资产处臵工作纳入“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负责,随到随办、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压缩报件流转时间和办理时间。建立跟踪服务通道,通过跟踪回访,了解企业改制后的情况,为企业做好后续服务。近三年来,全系统参与此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不提条件、不讲价钱,无私奉献,埋头苦干,为企业解决了一大批改制上市中存在的遗留问题,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五、深化有心,围绕发展大局促提升

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更好地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违法用地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情况,我局主动作为,破解难题,开源节流,创新服务,既保障了发展用地,又避免了重大违法用地的发生。

一是土地整治“扩增量”。根据国家建设用地报批“占一补一”、“先补后占”有关规定,我局大力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整治复垦土地2.2万亩,确保了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力保障了合一集团、310国道改扩建、连霍高速改扩建等各类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的尽快建设。

二是增减挂钩“挤存量”。为了更好支持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我局认真研究政策,抓住机遇,大力申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持续推进建新拆旧(即:整治复垦农村建设用地,臵换指标,报批城镇建设用地),实现了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土地使用效率更有效的目标,较好解决了城镇化项目的用地问题。2012年至今,我局共组织报批增减挂钩项目14批,面积5978亩,报批总量排名全省第一。

三是专项整治“稳总量”。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思路,深入开展闲臵、低效利用土地专项治理,囤地圈地集

中治理等专项活动,大力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实现了总量不增、用地有序、发展更优的目标。2012年至今,全县共盘活闲臵、低效利用土地84宗、面积3375亩。通过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经济发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与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下一步,我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路,强化措施,不断提高服务型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水平,更好发挥国土资源在保障服务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加快“三个孟津”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6: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意见

一、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我市土地总面积14130642.7亩。其中农用地10379061.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45;建设用地683329.9亩,占总面积的4.84;未利用地3068251.4亩,占总面积的21.71。

2、矿产资源。现已查明和发现的矿种有煤、铁、硫铁矿等23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19.5%。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2种,占全省有探明储量矿产的19.3%。其中全市含煤面积4654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01%。资源总量458.8亿吨,现已探明储量273.8亿吨,占全省无烟煤探明储量的54.5%,占全国的26.6%。全市现有煤矿保有储量约66.5亿吨,其中乡村煤矿保有储量约17.5亿吨。

二、目标任务

1、大力开展对未利用地和废弃建设用地及被破坏土地的开发复垦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有余。2010年前,每年开发复垦整理土地不少于8000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少于5000亩。

2、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2010年前,中低产田改造每年不少于6000亩。

3、严格控制城市、村庄和集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010年前,城镇建设新增建设用地年均不得突破1500亩,乡村建设新增建设用地不得突破200亩。

4、加大“城中村”、旧村(镇)改造力度,提高城市、村庄和集镇现有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率,控制城市、村庄和集镇外延扩展,减轻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压力,保护城、镇、村周边良田。2010年前,全市每年改造“城中村”不少于9个,农村旧村整理改造不少于15个。

5、控制新建煤矿开采规模,鼓励大规模开采,确保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建煤矿开采规模不得低于100万吨/年。

6、整合现有煤炭资源,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现有煤矿采矿回采率,延长现有矿井服务年限期,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产煤县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必须整合,整合后的开采规模不得低于30万吨;大中型煤矿的采矿回采率要在现有78左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乡村小煤矿的采矿回采率要由现在的35左右提高到60左右。

7、加快煤矸石利用步伐,积极鼓励和扶持煤矸石电厂和煤矸石砖厂项目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土地的压占和破坏耕地取土。

8、对铁矿石要进行精选,提高利用率。

三、保障措施

1、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2、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制度建设,健全统一供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土地使用权入市交易、集体决策等一系列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统一有序的土地市场制度体系,提高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旧城、旧镇、旧村改造,走内涵挖潜的新路子,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

4、严格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开发土地,开发的土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优先用于农业,特别要注重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开发土地要注重保护环境,保持水土,严禁开垦坡度在15度以上的土地。

5、加大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投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开发复垦整理土地的积极性,确保新增耕地的质量。

6、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尽快出台煤炭资源整合办法,对规模小的煤矿和边角残留煤炭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确保煤炭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矿业结构,推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根本改变。

7、鼓励现有煤矿技术改造,革新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

8、严肃查处,严厉打击违法占地、私采乱挖等破坏土地和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新秩序,确保国土资源充分合理利用。

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好范文版权所有

关于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近期所要做的主要工作(矿管科)

一、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及采矿权有偿使用

(一)目标

篇7: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来我县调研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 1月9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带领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到蒙阴县调研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军,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晓,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彦普,县委副书记、县长丰程秀,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友成陪同调研。

王世元听取了我县关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工作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了我县在土地节约节约利用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要求我县继续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抓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水平,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严格建设用地管理,强化政策引导,实行市场化配置,通过旧城旧村改造、闲置土地处置、存量土地挖潜、“增地”扩容和废弃地再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开始呈现出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趋势,有效拓展了用地空间,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篇8: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后, 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多次提及土地, 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 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更好地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突显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 需要持续开展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研究、低效用地防控, 实施节地利用, 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关键技术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上进行深入研究。

2 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节约集约用地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观点如下:

2. 1 土地的集约利用理论研究脉络

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研究最早在德国经济学家杜能 ( Thunen, 1826) 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文中就有提及。杜能通过对城市周围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同心圆布局原理, 提出农场经营随着与城市距离远近成同心圆式的空间配置将区位与土地利用合理集约度研究结合在一起。William Alonso在杜能的基础上, 提出逆杜能圈 ( Sinclair, 1967) , 指出离城市越近, 投机预期导致对农地的投入少; 远离城市的农地, 集约度高。

土地集约利用 ( Intensive Land Use) 这一完整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 1772—1823年) 在论述土地级差地租理论时提出的, 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 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查理·丁·伊利在其所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中也指出“对现在已利用的土地增加劳力和资本, 这个方法叫作土地利用的集约”。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AlfredWeber, 1909《工业区位论: 区位的纯理论》, 韦伯将区位与城市工业用地合理集约度研究结合在一起。随后由著名剑桥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研究土地合理集约度的经典理论。报酬递减规律适用于各业中为了生产和生活而对土地的利用。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科技条件和若干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土地收益随某一投入量不断增加将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现象。显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阐述的就是土地的合理投入问题, 研究的是土地的合理集约度。

从人文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的伯吉斯于1923年开始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问题, 创立了同心环模式, 研究了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和功能之间的入侵和继承, 涉及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功能区的演变。后来的城市研究学者仍有沿用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赋予了土地经济学的新解释。

将土地经济地租理论用于城市地域形态的研究。在引入交通线路, 贫富聚集, 重工业影响, 市郊住宅区等因素之后, 出现了“同心环模式的交通影响变形”、霍伊特的“扇型模式”、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等模式。随后, 多国学者又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城市特点建立了符合自己国家城市形态的模型, 如曼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 麦基的二元经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这些模型的建立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相关的理论方面, 恩温的卫星城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等所研究的是城市发展的集中与分散问题。聚集与分散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的强度, 所以这些理论能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启示。此外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相关的研究还体现在对城市环境容量的研究上, 环境容量由日本学者于1968年首先提出, 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 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 2 土地节地集约利用方法研究

城市化进程资源矛盾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土地资源短缺, 建设用地需求紧张 ( 储亚平, 2005; 吕萍, 2009) 。针对人地矛盾, 一些学者提出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 吴茨芳, 2009; 叶剑平, 2010) 。另一些学者从低效用地节约集约上提出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 张凤荣, 2010) , 以及对LULC全面研究上 ( Leroy J Hushak, 1975) , 导入低效用地上来 ( Townshend & Lathrop, 2006; Steve Kardinal Jusuf, 2007) , 通过节约集约用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能够保证土地发展方式的转变 ( 郧文聚, 2010) , 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管理 ( 高平, 2010) , 实现城乡统筹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 曲福田, 2010) 。目前一些专家学者还研发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 郑新奇, 2011) , 为节地标准制定奠定技术保障。同时城市空间结构上存在区域差异 ( M. Fujita, 2006, P. Krugman, 1995) , 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建立应考虑区域差异因素。针对我国土地管理及城市土地利用中所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并提出了诸多的政策措施, 归纳起来, 主要有四个方面: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城市土地利用置换、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对于土地节约利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 不同的学者也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探讨。翟文侠 ( 2005) 等也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并用综合得分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史丽君等在基于PSR框架的徐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一文中也采用了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王伟华 ( 200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借助SPSS软件计算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黎一畅 ( 2006) 等在对江苏省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时, 也采用了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13个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的还有杨红梅等。

纵观以往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主成分分析法是借助SPSS软件对所有指标进行分析, 提取出几个主成分, 最后计算出各个样本的综合得分作为集约利用度的度量值。层次分析法是指通过把指标分解为各个层次,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 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序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最后计算各个样本的综合得分指数作为土地集约利用的度量值。

2. 3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研究

由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 世界范围内引致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原来体现在耕地上的人地关系矛盾现在在城市中凸显出来, 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了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关注。针对城市蔓延式的扩张, 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大量闲置并存的现象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日渐突出, 城市面临着新一轮的更新与改造。因此各国都结合各自的国情, 制定了一套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制度, 其中以美国、日本较为典型。美国学者提出了紧凑城市 ( Compact City) 、精明增长 ( Smart Growth ) 等概念。以一种“平衡成长”的观点, 结合整个经济的发展、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引导城市发展, 减缓城市发展的压力, 控制土地开发的区位、时序与公共设施水准的平衡, 以保证城市协调发展。日本国土交通省提出低效、未利用地研究, 从未利用开发的城市用地的反向入手, 找出用地存量和测算土地开发潜能。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欧洲则提出MILU ( Multifunctional Intensive Land Use) 的概念, 即功能多样化集约利用土地。

为解决城市化用地紧张, 盘活低效用地, 中国学者提出城乡统筹模式。城乡统筹是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统一 ( 李晓西, 2009) 。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下的这一系列城乡问题, 中国当前提出了5个统筹, 其中城乡统筹规划典型主要有: 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模式; 上海“城乡统筹规划”模式; 宁波“城镇梯度发展”模式, 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来破解“二元结构”。

3 研究评述

3. 1 土地成长管理制度研究评述

土地成长管理制度和土地用途地域制式控制城市外延开发、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及保护耕地的主要制度, 目前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 其在城市土地利用的实践运作中, 优点主要体现在:

( 1) 在完善的规划体系的指导下, 有利于将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

( 2) 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基础, 明确规定违法的处罚措施, 确保了国家享有最终土地所有权和处分权。

( 3) 调查认真, 论证科学, 管理手段多样化。

( 4) 多管理制度结合实施, 有效地抑制了城市的盲目扩张, 促进了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的利用。

3. 2 在土地评价方法方面

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及定量评价研究鲜有涉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的定性研究、单指标的研究较多, 而定量研究、综合效益指标研究以及系统性研究较少。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得到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 节约集约潜力评价技术规程在探索、试行, 但是节地标准的建立考虑到各地人口、经济、地理等多种复杂因素, 着眼于都市全域规划与城乡土地增减挂钩 ( 严金明, 2010) , 对城市空间土地资源要素节约集约方法、土地节地利用潜力和适应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节地标准规范研究有待深入。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城市空间规划的视角, 而较少从土地资源要素禀赋上考虑节地利用的影响。

3. 3 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评述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当前, 我国提出以5个统筹,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为指导, 进行土地利用分区或市地重划,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城市土地利用置换, 并充分运用土地收购制度来控制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优化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和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基本思路, 这必将对实现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和耕地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 由于历史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城市在土地利用上沉积的问题很多, 并且在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还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进行研究和探讨, 具体表现在:

( 1) 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城市土地资源再配置和利用中不能遵循动态平衡规律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不能遵循适度适量的原则, 造成许多外部不经济行为。

( 2) 运用经济杠杆实现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的力度不强, 导致城市政府部门和用地者集约化利用土地的积极性不高。

( 3) 我国采用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只对土地的用途进行限制, 而对其开发环境却少有具体的要求。开发商开发项目占用的土地只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就可以申请立项。由于缺乏对环境方面的管制, 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

( 4) 对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监督、反馈机制不足。

这些理论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资产挖潜的角度研究城市土地, 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的深入研究对潜力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目前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和发展模式研究尚处于试点阶段, 理论界的一些定义尚不十分明确, 在强调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 需要引入众多的条件, 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工作从对土地经济效益分析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全面、系统分析阶段。

4 结 论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的梳理、演进、研究的回顾总结, 可以知道当前研究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得到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 对城市空间土地资源要素节约集约方法、农业土地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强, 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农用地的质量评价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开展, 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成果也很多。城市土地评价尤其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不完整。尽管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试点工作, 但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广泛实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研究创新趋势: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相关量化指标就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进行系统分析, 土地节地利用潜力和适应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节地标准规范研究有待深入; 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并以此为基础, 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合理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从而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方面提出更好的建议。

摘要: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不可再生资源, 如何实现单位土地使用的最大效益, 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土地管理工作者, 长久以来一直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系统地阐述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成果, 为进一步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理论或者方法创新服务。

上一篇:班组生产计划完成考核激励办法下一篇:优秀教师德吉老师事迹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