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

2024-07-14

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精选8篇)

篇1: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

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

摘要:水不仅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和维持良好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还是地球上一种分布最广、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的功能是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包括生命支持功能,生产支持功能,环境维护功能。此外还包括发电、航运、景观和自然美等。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水资源的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水污染严重,在一些地区与城市影响到人民生活、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治理水问题,在发展的同时与自然和谐共进,在考虑用水的经济效益时,也要重视水的生态功能。将开源节流相结合,更合理的使用水资源,共同保护水资源。

本文的内容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水污染治理

引言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却是很少。水资源的特点主要是空间分布不平衡,在时间上分配不均等等。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水的供应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非常艰巨。近年来,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逐渐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颁布法案,极大促进了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水资源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就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1、我国水资源概况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来源。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田无水不收。水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控制性因素之一。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各类用水不断增加,使水资源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当水资源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候,当淡水危机出现的时候,当水短缺、水污染已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时候,当看到江河断流、土地干涸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1.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总量少

全国河流径流平均值为26380亿m³,加上地下水补给量,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210亿m³。从河流年径流量来看,中国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 1

国、印尼,菊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中国人口多,按人口平均,我国每人水资源量只有2600m年³左右,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之下,在世界各国中列80 位之后。因此,从人均占有径流量和平均每亩耕地占有径流量来看,中国的水资源是不丰富的。

1.2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全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总趋势是:南方多,北方少;近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山地多,平原少。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协调,如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地表水资源占全国80%,蛋各地仅占33%;而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地表水资源仅为全国的20%,而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67%,供需不平衡,加剧了水旱灾害的发生。

1.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不均

我国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造成河流径流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径流流量变化大。汛期河流水位暴涨,常形成洪水;枯水季节河水大减,易造成严重缺水。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也大,常发生干旱年分和洪涝年份交错的现象。通常,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季风气候,我国东部处于著名的东亚季风区,季风区降水的突出特点是降水集中和年际变化大。降水的这一特点对生产,特别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2、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2.1水污染

近些年,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忽视了与环境的关系,与水资源的关系,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每年递增,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相当巨大,而且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这个就造成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一半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水污染的不断加重,引起了普遍缺水和严重的生态后果。

2.2供水总量增长缓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总供水量增长缓慢,使我国的缺水形式在总体未得到改善。原来缺水地区虽增加了一定的关键工程,使局部缺水情况有所缓解,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总的缺水形势仍十分严重。在沿海开放地区,工业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出现了新的缺水情况,局部地区已经呈现较为严重的缺水局面。

2.3生活与工业供水增长迅速,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增长了600多。,由于供水不足,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只能依靠挖掘现有的工程设施的潜力、挤占农业用水和减少生态环境用水来维持。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明显下降,只能依靠老天爷帮忙,一旦全国出现较大范围的干旱情况,粮食产量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2.4其他原因

一个常见问题是我国用水浪费和缺水情况并存,我国人民的节水意识仍需加强。

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水资源管理的改革迫在眉睫。要加强水量、水质和生态环境的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有关部门应实行对水资源的统一领导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部门和行业的利益,水资源工作取得较大的实效。

3.1树立节水意识,明白水的重要性

不要真应了那句“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过去我们只把水作为自然资源,对水的商品属性认识不够,用水往往是免费或者价格太低,因而存在大量的浪费想象。重新认识水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力争用最少的水发挥最大的作用。把节约用水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2水污染治理

这要求我们全民全社会参与,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工业废水是我国水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应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防大于治”。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就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将污染物尽可能的消失,使废水排放量减少到最少。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工业废水污染。另外还要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以及生活用水重复率。尽可能的将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合并处理。加快废水处理设施建设,降低对河湖水的直接污染。根据江河水功能区划,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计划,控制各河段用水总量

和排污总量。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征收排污费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3.3政府方面

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可合理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也可因地制宜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和抽取地下水等。可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包括耕种制度和灌溉技术的改革。

政府还可改革水价,提高中小城市水回用率;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将耗水量大、污染重的企业向沿海、沿江部署和转移;加强水的需求侧管理‘以水定产业发展规模、城市规模;建设项目必须获得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推进水权、排污权制度和准市场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

3.4其他措施

尽管治污、节水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那只是被动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来进行雨水利用、南极冰运、人工增雨、海水脱盐等。不仅可以缓解缺水压力,而且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这是对于解决淡水资源紧缺是势在必行。

此外,可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加强水的立法与水资源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广开水源;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服务职能;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确保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4、结语展望

当水资源已无法满足城市生活的基本需要,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态平衡的需求的时候,“节流、治污、开源”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出一系列节水、治水措施及科技成果。但最重要的是每个公民的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节约水、不乱排放污水深入人心并成为习惯的时候,当上下齐心,上有政策下有响应并积极行动。起来的时候,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必将取得的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民生,自然科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第二版,第217页。

[2]黄润华 许嘉琳 冯年华,人口、资源与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第70页。

[3]刘燕华,中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钱易,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曲格品,中国人与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6]吴泳,环境•污染•治理,科学出版社。2004

[7]邱林,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8]李顺,淡水危机与节水技术

[9] 陈韶君,中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10]任树梅,水资源保护

篇2: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

一、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6、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

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及前景

(一)发展机遇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十几亿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

一。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这种小康水平下,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场。

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4、加入WTO以后,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将促进国际商务旅游的增长。

5、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美国“9.11”事件和美伊战争爆发导致全世界旅游下滑,但因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6、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杭州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将首次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对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前景分析

1、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常2002年,相当于13个中国人里面就有8人进行了一次旅游。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1999年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成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2、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

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矗

3、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包括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内的权威性组织均认定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首位旅游目的地国(见表2)。世界旅游理事会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三、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业应采取的措施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它是开发整个旅游业的龙头,只有客源充沛,龙头高高昂起,则其他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作为龙身龙尾,才会随之起舞。反观我国现有旅行社,起步晚,经营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增加客源,应扩大开放度,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国际旅行社市场,因打破国家垄断的局面,而改为“扩大开放,适度保护”的策略。第一步于国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并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广徕客户,只有客源扩大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使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得益。在迈出第一步合资旅行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放宽开放度。

2、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象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这情况在近几年不致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唯一可采取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全面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次不符”的现象。

4、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每年用购买各类旅游消费品近1万亿美元之巨。为使我国更多旅游商品走出国门,应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下功夫。对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国家应在资金、能源、原辅材料、税收和外汇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使企业有生产经营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通过合资、租赁和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以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扩大旅游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商品质量,以满足国外旅游者和扩大出口的需要。

篇3:煤炭资源的现状及利用前景探析

关键词:煤炭资源,现状,利用前景

一、我国煤炭资源的现状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 占全世界煤炭含量的11.60%, 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高的国家, 但是我国人口的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 对于这个有着接近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 人均矿产量就很少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煤炭的产量越来越高, 所以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里, 煤炭依旧是我国资源矿产的主力部队, 它在我国能源消费经济中仍将占据着主导作用。现阶段, 我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除了上海之外, 全国其他省市区都有分布, 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贵州、云南、内蒙古、河南和安徽七省, 也印证了上述所说的“西多东少, 南多北少”的特点。

1. 开发和回收能力不足

开发和回收能力不足主要是针对中小型煤矿而言。因为大中型矿井的开采规模、开采方法, 技术装备水平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能够实现深程度的开采和回收。但是目前来说, 因为受到煤炭分布资源的条件限制, 我国中小型煤矿的数量远高于大中型煤矿的数量。中小型煤矿的开采规模本来就偏小, 再加上开采设备不够精良, 导致开采成绩较差, 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单井水平。

2. 原煤产率低

原煤是指:刚从矿井开采出来的去掉了矸石、黄铁矿等后的煤, 原煤的碳化程度还未得到区分, 对于原煤进行加工分类能得到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资源。提高原煤的开采率能有效地减少我国无效运输率, 据笔者调查, 每年我国在无效运输原煤方面损失了12000万吨运力, 折合成人民币也高达百万。提高原煤产率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价值, 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3. 开采机械化程度低

我国开采煤矿普遍运用的壁式采煤法, 虽然壁式采煤法能高产高效的开采煤矿, 但是壁式采煤法主要应用于大中型煤矿, 对于我国众多的中小型煤矿而言, 普遍使用开采率较低的巷道式和房柱式采煤法。从某种程度来说, 加剧了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不完全, 利用率低的状况。

二、煤炭资源的利用

1. 煤转肥

煤转肥就是指在煤炭加工过程中, 对分离出来的化肥物质进行分类收集。以山西晋城为例, 据笔者调查, 晋城2007年产出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大颗粒尿素, 后来又得到了大型化工企业的加入、使企业范围迅速扩大。现如今已经增加了13个化工项目。尿素产量破350万吨, 农用化肥产量达到200万吨。

这种转化方式既能有效地降低煤炭中的污染成分, 又能为农作物生产提供原料。我国每年通过“煤转肥”的形式产出化肥, 能有效降低化肥的售价, 为农民耕作提供有力条件。

2. 煤转电

煤转电就是将煤炭加入锅炉中, 锅炉和盛水的容器相连, 将加热产出的水蒸气输送到发电机, 促使叶轮转动, 从而发电。

我国既是个发电大国也是个用电大国, 发电的途径有很多种, 比如: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潮汐发电等, 煤转电就是火力发电中的一种。但是煤炭中含有的硫元素对环境污染严重, 最常见的就是以酸雨的形式污染农作物和建筑, 但是煤炭发电已经成为我国电能供应的主要渠道之一。所以为了应对上述两种状况, 已经开发了“洁净煤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就是脱掉煤炭中含有的硫元素, 使进行火力发电的煤炭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具有可接受性。

3. 煤转油

煤转油主要是指将煤矿转制为石油。具体来说, 是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 采用催化剂改变固态的煤矿的形态, 将矿石制成液态燃料。液态煤矿可以用来炼制汽油或其他燃料产品。将煤矿转化为液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实验, 直接把矿石转化为液体, 一是先将煤矿分解为其他形态, 再进一步将煤矿制成液体。

(1) 将煤矿间接转化为石油的方式

先采用气化技术, 将煤矿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 通过气体净化技术对分解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调整。使用催化手段促使一氧化碳与氢气发生合成反应, 最终练成柴油或汽油。间接将煤矿转化为石油的实验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 制成一氧化碳与氢气的化和气体。将少量煤炭置入反应装置, 使用氧气和汽态水作为气化剂, 让部分煤炭燃烧起来产生CO与H2, 让两种气体在装置中进一步生成化和气体。 (2) 使用催化剂, 使化和气体转化为石油。先通过净化技术对CO与H2的化和气体进行调整, 接着将催化剂添加到气体中, 使气体转化为石油。 (3) 对气体转化的石油进行加工, 提高液体燃料的纯度。

(2) 将煤矿直接转化为石油的方式

在高压环境下, 直接把H2通入实验装置中, 促使煤矿发生分解反应。经过氢气催化, 结构较大的煤矿分子会逐渐裂变为汽油分子, 从而生成液态汽油燃料。相对间接技术而言, 直接将煤矿转制为液化燃料的技术操作更为简便, 制成的汽油质量更高。

(3) 煤转油技术的优劣分析

将煤矿转化为石油, 不但可以减少直接烧煤造成的污染, 还能提高煤矿的利用率, 同时, 用煤矿制成的液体燃料可以完全燃烧, 产生更高的热量。此外, 相对其他的煤矿应用技术而言, 将煤矿转化为液态燃料消耗的成本较低。但将煤矿转化为汽油的技术目前尚未发展成熟, 实验条件难以控制, 因此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煤转油生产。

结束语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和人民的期望, 对于如何建造“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资源体系, 是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寻找我国矿产资源科学分配方案, 建造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现阶段面临的最大的能源问题。本文从我国煤炭资源的现状和煤炭资源的利用途径两方面着手, 重点论述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邵敏珠.煤炭资源的现状及利用前景分析[J].科技传播, 2013, 24:85-86.

[2]宋洪柱.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3.

[3]王飞.矿产资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3.

[4]安歌军.煤炭资源价值及其延伸研究[D].西北大学, 2012.

篇4: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生物质能

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3.015

Utiliz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Agricultural Wastes in China

LI Peng,WANG Wen-jie

(Tianji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Tianjin 300112,China)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wastes utiliza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status of agricultural wastes as energy, fertilizer, feed and material were reviewed. The de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wastes utilization was summarized. Finally the utilization prospect of agricultural waste was advanc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astes;straw;resource utiliza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biomass energy

农业废弃物(agricultural residue)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主要包括:农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植物残余类废弃物,畜牧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类残余废弃物,农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类残余废弃物和农村城镇生活垃圾等。通常我们所说的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来用作肥料和燃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因此农业废弃物越来越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其中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5亿t (干质量),可供青贮的茎叶等鲜料约10亿t,鋸末、刨花等林业废弃物16 000 t,畜禽粪便排放量134亿t,城市垃圾7万t以上。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这些废弃物以年均5%~10%的速度递增。这其中大部分废弃物被当作垃圾丢弃或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可利用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真正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对缓解我国能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现状

1.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1.1.1消除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废弃物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秸秆焚烧和臭气引起的空气污染;(2)重金属、农药和兽药残留引起的土壤污染;(3)农业“白色污染”;(4)粪便等造成的水源污染;(5)农业废弃物引起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可以有效地降低或者消除以上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1.1.2改善耕地土壤质量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和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下降趋势,土壤缓冲能力减弱,抗灾能力衰退,化肥利用率低,土壤肥力降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生产有机肥料可以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并有助于改善土壤质地。

1.1.3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生物质能一直是农村的主要能源之一,农村生活用能源仍有57%依靠薪柴和秸秆。薪柴消费量超过合理采伐量的15%,导致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失衡。“九五”以来的全国生态农业和生态家园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有效利用农林废弃物和乡镇生活废弃物,发展农村沼气等能源工程和生态农业模式,可有效地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减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

1.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我国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堆肥和沼气技术在传统的生态理念指引下被广泛应用,从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收集到的370多个生态农业实用模式中,有1/3是以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为纽带联结形成的高效生产模式。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方式主要有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和材料化等。

1.2.1能源化利用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占14%,而且与前三大能源相比具有可再生的独特优势。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能是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和农村环境污染方面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中国先后对禽畜粪便厌氧消化、农作物秸秆热解气化等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利用粪便产生沼气发电,燃烧秸秆产生热能供热,将有机垃圾混合燃烧发电等。

1.2.2肥料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和乡镇生活垃圾的肥料化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1.2.3饲料化利用目前,农业废弃物的饲料化主要分为植物纤维性废弃物的饲料化和动物性废弃物的饲料化,因为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纤维类物质,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便可作为畜禽饲料应用。

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主要指秸秆。当前我国秸秆的饲用量约为1.6亿t,相当于3.67亿hm2天然草地的产草量,其相应的养殖量约为4.67亿只羊单位,占我国草食畜养殖总量的3/4。秸秆大多可以直接饲喂,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可以提高其营养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加工处理方法包括粉碎等物理方法、酸碱处理等化学方法和微生物发酵等。

动物性废弃物主要指畜禽粪便和加工下脚料。如鸡粪的有效能值为7 524 kJ/kg,含粗蛋白27%左右,无氮浸出物20%以上,还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微量元素,通过特定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方法处理后可作为畜禽饲料。但是,动物性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人们对动物性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观点不一致,存在争议。

1.2.4材料化利用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高蛋白质资源和纤维性材料可生产多种生物质材料,比如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高纤维性植物废弃物生产纸板、人造纤维板、轻质建材板,通过固化、炭化技术制成活性炭,生产可降解餐具材料和纤维素薄膜,利用稻壳作为生产白碳黑、炭化硅陶瓷、氮化硅陶瓷的原料,利用秸秆、稻壳经炭化后生产钢铁冶金行业金属液面的新型保温材料,利用棉秆皮、棉铃壳等含有酚式羟基化学成分制成聚合阳离子交换树脂吸收重金属。

2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废弃物资源总量不清

中国每年到底产生多少农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呈怎样的分布,利用状况如何,对环境造成多大影响,没有准确的数据和记录,现有的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出入很大,真伪难辨。

2.2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关政策法规

国家目前没有完整的农业废弃物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农业主管部门只重视“肉、蛋、奶”等农产品的生产,不重视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即便在当前注重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也没摆在应有的位置。现有的农业废弃物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标准可操作性差,更谈不上预警、监测体系。

2.3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落后,利用率低

虽然我国农业废弃物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创新性技术少,推广价值不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很低。比如秸秆的利用,大多数还是采用直接燃烧供热或者还田的方式,缺乏先进的利用技术。

2.4农业废弃物转化产品单一,商品价值低

农业废弃物产品开发缺乏主攻方向,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商品价值低。比如畜禽粪便的利用,大多数采用烘干后直接饲喂的方式,缺乏对其有效营养价值的分析利用,没有形成创新型的饲料产品。

3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的发展前景

3.1要树立总体发展思路

中国在未来15~20年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总量依然呈增加的趋势,如果不加合理的利用和处理,农业废弃物,尤其是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将更加严重。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安全,而且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紧密相关,必须树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总体发展战略思路。按循环经济理论,以人为本,由废弃物的生态循环开始,逐级发展到循环农业、循环社会的“三环”循环总体发展战略思路:第一个“环”是从农业本身发展的层面,按照生态循环原理,以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切入点连接种植和养殖业,构建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第二个“环”是依据循环经济的原理,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生命(人)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四位一体”农村发展模式;第三“环”为在上述两个循环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循环社会特征的农村小康社会。

3.2注重技术创新突破和集成

在今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中,要把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放在突出位置,依靠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如发酵工程中微生物的筛选和高效工程菌的构建,新型酶制剂的选择等。

依据不同地区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統工程方法,将各种技术优化组合,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生态模式。建立和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技术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3.3加强生物质能利用的研究

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能利用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个重大拓展,在整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占重要地位。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由C、H、O等元素和灰分组成,当它们被点燃时,供应少量空气,并且采取措施控制其反应过程,使其变成CO、CH4、H2等可燃气体,生物质中大部分能量都被转化到气体中。气化后的可燃气体可作为锅炉燃料与煤混燃,也可作为管道气为城乡居民集中供气。将气化后的可燃气经过净化除尘与内燃机连用,取代汽油或柴油,实现能量系统的高效利用。气化后的可燃气还可进行气化发电,气化发电技术可以在较小规模下实现较高的利用率,并能提供高品位的能源形式,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如德国最早利用秸秆发电的Thuringain镇电站,年处理秸秆3 000 t,我国目前在海南建设了1.2 MW示范电站,该电站是我国及亚洲最大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4开辟新的利用途径

在我国农业废弃物中,秸秆占很大比例。当前对秸秆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燃烧供能、堆肥还田和直接饲喂畜禽上,缺乏其它利用途径的创新研究。笔者认为,利用秸秆养殖昆虫,进一步发展各种昆虫产品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黄粉虫的养殖。黄粉虫素有“动物蛋白饲料之王”的美誉,通过工厂化生产,可提供大量优质动物性蛋白质,促进养殖业的发展。黄粉虫脱脂提油后的虫粉蛋白质含量达到70%,再经提取壳聚糖(甲壳素),蛋白含量可高达80%,不但能够替代进口优质鱼粉,而且完全可以食用。除了黄粉虫,秸秆还可以养殖蝗虫、大麦虫、螟虫等多种昆虫。

畜禽粪便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质资源库,以前大多都是直接堆肥处理。直接堆肥时间长,肥效差。笔者认为,通过一些生物技术手段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比如在粪便中引入蚯蚓,蚯蚓可以凭借自身的酶系统将有机废物迅速分解,转化为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从而加速堆肥的效果。另外,在粪便中加入适宜的菌剂进行发酵堆肥,可以迅速增加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快速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产生生物热能,高温抑制或杀灭有害菌及病虫卵,而且还可以吸收分解恶臭。因此,筛选和培育合适的生物菌剂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总之,农业废弃物是一个大的环境污染源,同时也是一个大的生物质资源库,具有“双重性”。通过合理的加工利用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尽量降低废弃物资源化成本,开发高值产品,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率,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的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永明,李国学,张夫道,等.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169-173.

[2] 孙振钧,孙永明.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6-13.

[3] 孙振钧.中国生物质产业及发展取向[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1-5.

[4] 胡明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 (4):159-161,169.

[5] 程序.中国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中的创新和存在的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5):1-6.

[6] 张红骥,高亚冰,王凡,等.农业废弃物转化再生饲料的研究概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 (1):71-73.

[7] 张承龙.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前景[J].新疆环境保护,2002,24(1):22-25.

[8] 孟海波,韩鲁佳.秸秆物料的特性及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6):38-41.

[9] 程文定,郜敏,吴天德,等.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饲料资源化开发应用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7):24-26.

[10] 赵青玲,杨继涛,李遂亮,等.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37(2):184-187.

篇5: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

1.概况回顾

1.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2)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太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居民节水意识不足,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甚至盲目,令人堪忧。

1.2托克托县简介

托克托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位于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地理坐标在东经111°2′30″——111°.32′ 21″、北纬40°5′55″,——40°35′15″,全县平均海拔1132米,总面积1416.8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县境37.5公里。全县地势为东南高而西北和西南低。辖5镇,13个居委会,120个村委会,总人口1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09万人。境内居住着蒙、汉、回、满等24个民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电厂的建成投产,给托克托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托县工业经济异军突起。托克托工业园区成为托县经济发展的最大平台,是依托大唐托克托发电厂、园区自备电厂发展建设的高载能产业新型工业园区,自治区级高科技园区,是全区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制药发酵基地,被自治区列为全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

1.3托克托县水资源相关概况

托克托县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处包头、呼市、鄂尔多斯市的三角腹地。全县气候年际变化大,总的特点是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361.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38.4mmm,年平均日照时间175.9h,年平均气温6.6℃,年平均无霜期175d。

黄河流经托县37.5公里,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境内有华北地区提水能力最大的麻地壕扬水站和扬程最高的毛不拉扬水站,形成了两大黄灌区。引黄入呼工程和引黄入托电工业园区工程已全面建成,为工业生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水源保证。居民已逐渐开始使用自来水,但仍有一定数量水井存在。然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严峻。

托县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008亿m³,介于极端缺水线和绝对缺水线之间,是全区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的18%,又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6%。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周围区域(尤其是上游)用水量的增长,托县的人均拥有量将进一步减少。经估计,近期人口增长率按9‰来预测,2020年托县的总人口将达到22.54万人。2020~ 2050年间人口增长率按8‰来预测,2050年托县总人口将达到26.74万人,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将分别为447 m³和377 m³。部分地区的人均占有水量将低于极端缺水线。

地下水是呼和浩特市唯一的供水水源,也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近年来,伴随着工农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有些企业直接将污水排入黄河,导致了黄河水体的严重污染,无法用于农业灌溉。

2.调查概述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托克托县的水资源使用情况,我们小组于2010年7月12日21:00从北京出发,踏上了直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列车,并于次日早7时24分抵达呼和浩特市,开始了此次社会实践之旅。

此行我们主要在托克托县进行了走访,从托克托县水保站站长处获得了许多关于黄河水资源利用的知识,并实地参观了毛不拉扬水站。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内蒙古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级水处理厂以及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水厂。了解了许多当地针对水资源利用的设施和技术。

首先是我们抵达托克托县后的感受。由于托克托县早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自来水供水,因此并不会给人缺水的感觉。实际上从数据上来看托克托县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有限时供水的情况(类似于一些缺水城市的做法),因此并未给初来的我们一种直观的缺水的感觉。事实上,由于自来水的供应以及商品饮用水的销售,我们很难通过短期居留直观地感受该地的水资源缺乏情况,这也是此行的一个遗憾。而且整个托克托县给笔者感觉跟一个不缺水的普通县城很像,似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并没有很明显地表现于托克托县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是自来水的广泛供应带来的方便,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现在不得而知。

虽然自来水已经很普及了,托克托县还是留有一些水井和抽取地下水的装置。很幸运的是我们在一次吃午饭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抽水泵。(如下图)

这是一个电动抽水泵,构造并不复杂,却曾经是一家水源的来源。地下水是托克托县甚至整个呼和浩特市的饮用水来源。无论是过去直接用水井或水泵抽取地下水还是现在的管道自来水,地下水都是居民用水的最主要来源。据悉由于长时间大量使用地下水,现在呼和浩特市的地下水资源也开始告急,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呼市已经成为地上的一座“悬城”。

之后我们有幸能通过当地水保站站长的介绍参观了毛不拉扬水站,又参观了内蒙古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级水处理厂以及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水厂,对托克托县水资源利及处理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3具体实践地点

3.1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关于水质污染

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我们的第一个调查地点。怀着对之前查到的种种问题资料的好奇我们来到了一级污水处理厂。这个污水处理厂是在污染问题曝光后扩建改造的,即“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扩建污水处理厂”。

事实上这是个一级污水处理厂,即对本厂的废水进行针对性处理。处理过后的废水依然含有很大有害成分,还有集中运送到二级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再排放。国家规定,生物制药的污水经过处理后不得用于农业灌溉。因此,二级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林业灌溉。但经水保站站长介绍,依旧有直接排放和用于农业灌溉的现象存在。

这套污水处理系统于 09年9月底投入运行,代表了国内业界内较为先进的水平,耗资一亿元,每年的维持费用为七千万人民币,处理能力达8000m³/d。这套系统能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利用污水产生出的甲烷气体进行发电,既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此套系统可持续的可能性,又发展出了新的能源,对水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此外,据说当检查团不在的情况下,也有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情况存在。

新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介绍图

前期处理的厌氧池,可以看到里面的污水,气味十分刺鼻难闻。

在处理厂随处可以发现鸟类的尸体,可见污水废气的毒性之大,如果随意排放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完全经过金河生物公司一级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从颜色上看依然有很多化学生物成分,这些污水还要经过二级水厂的处理才可以用于灌溉树木。

3.2毛不拉扬水站 —— 关于农业用水

我们的第二站是毛不拉扬水站。这个水站主要为是用于把黄河水抽取用于农业灌溉而建造的。右边的四根输水管是过去的三级抽水系统的一部分,即从水上浮床抽取水后经过三级水泵的加压输送至高地,上图中的房屋即是其中一级。而左边两个水管即是新建的一级水泵系统的输水管,这套系统利用加能水泵,用一级水泵代替原有三级水泵直接抽取黄河水,利用微机操控,可以直接将黄河水泵至高达绝对高度80米的高度。

类似于毛不拉扬这样的水站还有很多,正式这些水站保证了托克托县的农业灌溉。

新旧一级水站全貌

经过水上浮床抽取来的黄河水,十分浑浊,却是主要的农业用水。

3.3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水厂 —— 关于工业用水

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水厂主要是对黄河水进行二级处理,从而为托克托发电公司提供工业用水。流程简单,成本较低。水来源为黄河水。

处理过程为:

引黄河水入平流池,通过自然沉降进行第一级水处理——之后经过机械加速沉降使黄河水浊度大幅度降低——汇集各沉降室的过滤后的水集中发往客户。

整个过程全程自动化,水厂实现几乎零排放。

用于二级处理第一步自然沉降处理的平流池

第二步的机械加速沉降室外部

机械沉降室内部

机械沉降室的药剂混合器

经过四个分室沉降处理后得到的清水

4总结

托克托县存在着很大的水资源问题。从曾经被曝光的工业废水乱排放到农业漫灌,浪费资源。而托克托县的水资源问题并不单单是托克托县的问题,相应的,它折射出的是整个呼和浩特市的,乃至整个区域的水资源状况。

呼市的民用水基本取自于地下,但是由于常年的大量使用和一些不负责任的污染行为,地下水水量急剧减少并产生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致使地下水不堪使用。例如托县地下水平均情况就很差,水质恶劣、并且严重缺水。可以说,托县人民使用的,是劣质水。

鉴于地下水资源的殆尽,政府开始考虑使用曾经只被用于农业灌溉的黄河水,即启动了“引黄入呼”工程。其中与托克托县相关联的是名为“引黄入托”的分支工程,该工程已经建成,但还没有供水。因此托县现在的生活用水岁依然是地下水。而维护整个水利系统的费用来源是水费,托县水费偏低,仅能用于水利系统的基础维护,对改造性发展的限制很大。

另外对于农业漫灌,也有了一些对策。政府已斥资一个亿用于建设混泥土水管建设,该项目可以通过减少灌溉水的下渗来减少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这次活动我们通过对企业污染、农业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几个方面的调查大致了解了托克托县水资源的利益概况。发现对于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确有一些有效实用的解决方法,在曾经为人诟病的水污染处理上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做得仍然有限,水资源的严重问题仍然存在,更可怕的是我们也还存在着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

如何改变严重的水资源现状,任重而道远。

5意义

在我国,由于农村人口巨大和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使农村用水成为水资源消耗的主要方面。目前我国农村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双重问题,工农业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诸种因素包括意识、财政、技术、管理和政策等均制约着农村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目前政府通过颁布法律、制定政策以及为乡村提供财政与技术支持,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以后还需要通过宣传去提高各级政府官员和农民合理用水与节水的意识;协调政府间关系,明确政府管理职责;采取上级政府投资、乡镇配套(资金)和农民投入劳力三配合等办法,发展和完善乡村灌溉基础设施,最终实现农村的合理用水和有效节水。活动意义主要在于:

第一,从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准确资料以及其采取如何的应对措施的成功经验,加快当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二,结合本专业所学的知识,选择一些相关性的地区进行实践考察,使大家很好的掌握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而也可以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更多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服务。

第三,锻炼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其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以及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第四,通过暑期实践活动,提升大家的思想道德素质,认识到以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经济建设和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第五,在当地宣传关于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根据当地实际,着重讲授地震逃生的知识,提高当地居民的防范意识。

篇6: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

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可持续利用途径探讨

从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出发探讨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作 者:刘江梅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高专农学系,陕西,榆林,719000刊 名:陕西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17(4)分类号:F1关键词: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

篇7:天然气资源的利用前景及解决方案

天然气属于世界的三大能源之一,是一种非常好而且非常实惠的化工材料。在全球,大部分的国家都相应的对天然气进行了发展,各种各样的天然气产品层出不穷,并且于一定的程度之上都得到了好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天然气方案评价

天然气几乎被利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电能、生活、工业以及一些化学的原料等等。其化工方面的利用渠道非常之多,例如一些比较古老的产品--甲醇、尿素和醋酸等。新方案是利用甲醇等直接发电,还有就是利用甲醛制成丙烯等。天然气所选用的运输路线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费用和市场。研究得出的一项技术项目LNG非常经济实惠,且市场前景好,目前已普遍被使用。

天然气在化工方面的利用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其能生产并且合成甲醇或者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天然气合成氨的利用已经遍布全球,是目前最为火热的天然气化工产品,非常经济实惠。故一些需求市场每年都要求增长新的装置。

而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天然气将主要为输出型的装置,但是投资费用也有所上升。不过关于甲醇装置有可能和 MTP 或者MTO这些装置联合起来。因为这样可以为甲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及市场需求。而其甲烷的衍生物的开发路线可以总结如下表。

2、化工技术的进展

2.1 乙烷和丙烷裂解制成乙烯及甲烷的转换

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采用氧化偶联的技术把甲烷向乙烯转化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我国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技术潮流,一些地区也正在加快脚步研制这种氧化偶联的制成乙烯的技术。研究发现,需要使用的催化剂,这可以大大的提高其转化率。使得各种各样的催化剂被提炼出来,最具效益的便是碘发烟硫酸溶液了,其与其他一些催化剂不同的是,非常的经济实惠而且较为的安全。

2.2 天然气能合成甲醇和氨

目前,天然气在化工方面利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便是生产与合成甲醇和氨了。并且这种技术十分的成熟稳定,能大规模的进行生产了。最近,一些公司还推出了生产绿色甲醇的一项工艺,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大大的减少原材料,使得空气的污染率大大下降,这项工艺已经在加拿大等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投入使用,并于一定的程度之上进行了优化。

2.3 天然气能制成醋酸

在以一氧化碳和甲醇作为原材料的基础之上,再运用另外一种材料就能制成醋酸了。且这种方法目前较为普及,已经作为了生产醋酸的主要方式。

2.4 天然气能够制成油

通过将天然气合成油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将一些偏远地区的天然气气源利用起来。而且用天然气制成的油成分单纯,可以大大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开辟了一条新的清洁能源之路。将天然气合成油目前有两套装置,这两套各有优势,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我国目前天然气现状

3.1 应用前景

我国天然气的产量不断的上升,在世界各国中以能暂露头角,当然,其消费量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自从西气东输的工程建成之后,中部地区的一些清洁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也大大的带动了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我们坚信,随着西气东输这项巨大工程的完成,我国天然气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且根据一些相关人员的预测,在天然气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的石油发展将会进入死胡同,这是大大有益于可持续性发展的。

3.2 发展阻碍

我国天然气的价格比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普遍较为昂贵,这是不利于其深入发展,然而,天然气使用安全,方便,又是不可替代的。除了价格之外,还有资源分配的不协调,这也是阻碍天然气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还有就是,国内一些开采技术还不够精湛,不能够有效全面的对天然气进行开采。另外,天然气的发展出现了地区性的垄断,这严重的阻碍了其市场发展的速度。

3.3 发展机遇

我国目前发现的天然气资源丰富,仍有许多没有被开采的天然气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还有就是其制成品附加值高,商品价值也高。我国也有较大的天然气市场,需求量非常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商品,同样也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而天然气具有清洁,便利的特点,是当今乃至未来重要开发的清洁能源之一。还有就是,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多端而且市场的竞争相当的激烈,一些对天然气价格的限制也开始被取消,这大大的刺激了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以及促进天然气的不断向前发展。

3.4 对策分析

加快西气东输的步伐,但是,在开采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注意保护环境,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性;提高天然气开采技术,让更多未被利用的资源能够被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尽量不让资源浪费;加快天然气制成品与合成品的开发与研制,大大拓宽天然气在各个方面的使用;制定相关天气使用与开采的法律,所谓无法不成章;加快天然气的普及,降低天然气价格,让人人都能用上天然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的寻找替代能源,保护天然气能源,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天然气发展的良好势头是不可阻挡的,它将会作为新一代清洁能源占据整个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污染化也不断的加剧,清洁能源的需求就会不断的上升。正好,天然气的发展就必然的受到全国人民的青睐与重视。这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在天然气的进一步发展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障碍,但是,只要我们跟住时代的潮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努力上进,积极进取,正确的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实现天然气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国欣。 天然气合成油的发展及技术经济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05)。

[2]马鸣,陈伟,姜健准,何海龙,陈锡荣。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J]. 石油化工,2005(04)。

[3]雍瑞生,谭斌,王科。 天然气化工的技术进展与发展机遇[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04)。

相关阅读:

浅析农村高中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选择能力的培养

如何增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煤炭资源的现状及利用前景分析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以外, 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 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 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 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的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 精查储量少, 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按目前开采水平, 世界煤炭的剩余储量可供开采为192年, 而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 使得煤炭资源的回收水平差异较大。但因为我国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煤矿数量比重较大, 造成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仅可供开采110年。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 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 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国际能源署2009年11月10日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9》分析认为, 中国在世界一次能源需求中的比重, 将从2007年的16%增加到2030年的23%。而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的国家, 在油品消费中, 大量原料油需通过进口获得, 对外依存度极大。可见发展煤化工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科学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的一个重点。

煤的利用大致上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大类。直接利用如燃烧、发电等虽然可以满足提供能量的要求, 但其过程也损失了大量蕴藏于煤中的有用化学品。煤的间接利用如干馏、气化、液化等, 在提供能量的同时也获取了多种其它有用化工原料及化学品, 是煤利用的较好选择。其中, 通过煤气化制得合成气, 再经催化转化, 是制备多种气体及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 合成气转化是碳一 (C1) 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亦是目前工业催化研究的一个重点。自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以来, 世界各大国出于对能源安全的考虑, 纷纷投入了石油替代的研究, 其中一个热点便是合成气转化。合成气是H2和CO的混合物, 有时也含有少量的CO2, 可以从煤、天然气、页岩气、生物质甚至有机垃圾等含碳物质制取, 来源广;并且合成气经催化转化可得到种类丰富的产品, 如甲醇、汽油、柴油、优质蜡、醇、烯及其它化学品, 因此合成气转化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合成气催化转化有三个重要的途径:甲醇合成、费托合成和混合醇合成。其中, 甲醇合成和费托合成都已经实现大规模工业化, 尤其是甲醇合成的普遍化, 目前已造成甲醇过剩的态势。费托合成工业化技术最好的尚属南非Sasol公司, 其铁基和钴基费托技术均属世界领先。但是混合醇合成目前为止尚未实现工业化。一个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目前还没有一种成熟的可供工业化应用的催化剂。工业甲醇催化剂的性能十分优良, 其甲醇选择性可达98%以上, 时空收率能达到1.3 g/ (gcat•h) ~1.5 g/ (gcat•h) , 并且能连续运行3.5~4.5年。与甲醇催化剂和费托催化剂相比, 混合醇催化剂存在选择性低、时空收率不高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故目前还需要对混合醇合成做详细的、更进一步的机理研究, 增加对混合醇合成催化机理的认识, 从而指导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催化剂的开发。

混合醇是甲醇和甲醇以上高级醇的混合物, 一般指C1~C6低碳混合醇, 但碳数达18以上的高碳醇亦有研究。通过合成气制备混合醇 (HAS) 是合成气转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混合醇在燃料和化工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得到体现。其在作为汽油添加剂、代用油品、化工原料和溶剂方面均有重要应用, 可见混合醇合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以下对混合醇主要的应用逐一分述, 以表其在化工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1 混合醇可以用作清洁汽油添加剂

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汽车等交通工具, 而汽油对汽车来说是“氧气”和“粮食”。然而燃烧汽油所产生的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成为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 尤其汽车相比其它工厂而言“近在身边”, 对人民的健康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各国都致力于减小汽车排放物的危害。在改善因道路交通排放引起的污染过程中, 清洁汽油添加剂的作用十分显著。甲基叔丁基醚 (MTBE) 是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替代四乙基铅 (Et4Pb) 的汽油添加剂, 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 使它作为汽油添加剂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提高辛烷值, 并且不易生成过氧化物。但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已通过动物试验确认了MTBE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尤其是发现它排放以后沉积到地下水里不分解不转化, 因此, 在最先使用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的美国加州认为, MTBE是有毒的东西, 沉积得越来越多对环境有害, 故发出文件禁止MTBE的使用。原计划2003年就停止使用, 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政策一直未能执行, 但MTBE的最终禁止使用也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所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甲醇、乙醇、ETBE (乙基叔丁基醚) 、TAME (叔戊甲基醚) 、TBA (叔丁醇) 和混合醇, 其中混合醇以其良好的性能指标而被认可[7]。其辛烷值高, 防爆、抗震性能优越, 可以替代MTBE, 这已成为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一个共识。与甲醇相比, 混合醇提高了与汽油的互溶性, 降低了燃烧后废气中的甲醛含量, 减小了对发动机部件的腐蚀、磨损和橡胶的溶涨作用;与乙醇相比, 混合醇成本较低, 克服了乙醇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与MTBE相比, 混合醇具有可生物降解性。故混合醇的生产成为汽油添加剂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 对混合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另外从国情出发, 我国乙醇和ETBE产量并不丰富, 而TAME及TBA等是石油化工的副产物, 受限制于石油炼制行业, 难以获得足够的产量作为其它含氧化合物添加剂的补充。故对混合醇的依赖更甚。

2 混合醇可以用作液体燃料和代油品

混合醇可用作优良的洁净车用燃料, 由于醇本身含氧, 无氮硫元素, 因此具有燃烧充分、效率高, CO、NOx及烃类排放量少, 无SOx排放等优点。目前, 国外已开发出了以甲醇为主的“甲基燃料”和以乙醇为主的“乙基燃料”。同时, 以不同醇与烃的混合物为主的“烃-醇混合燃料”也颇有发展前途。出于环保对洁净燃料的需求, 甲醇燃料以其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受到关注。但是, 甲醇作为车用燃料存在一些重要缺陷:1) 甲醇和汽油的混溶性较差, 相分离严重;2) 甲醇对一些材料如金属、橡胶、合成塑料等腐蚀严重;3) 甲醇作为燃料和现行的燃料系统不相匹配。这些问题尤其是最后一点是甲醇燃料普及应用的极大障碍。混合醇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其与汽油的混溶性能很好。尽管目前看来, 混合醇的生产成本要高于甲醇, 但随着混合醇合成技术的进步, 其经济性要优于甲醇, 而且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目前已在使用掺合5%~20%乙醇的燃料, 有的国家如巴西已经在使用100%的乙醇燃料。可以预测, 随着技术进步及成本降低, 混合醇的应用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3 混合醇可以作为化学品及化工原料

从深层次看, 混合醇的经济价值不仅在于燃料方面, 还在于它作为化学产品本身或作为大宗化工生产原料方面。将混合醇分离后, 可得到甲、乙、丙、丁、戊、己醇等产品, 这些产品尤其是经济价格较高的高级醇类的市场需求也使得混合醇的研究价值提高。如乙醇作为基本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乙醛、氯乙烷、乙醚、丁二烯、三氯乙醛、乙胺、乙二醇醚、丙烯酸乙酯、乙酸、乙硫醚等多种化学品及化工中间体, 从而广泛用于医药、涂料、化妆品、油脂等领域。另外如丁醇, 在精细化工领域的用途也十分广泛。一些典型的丁醇衍生物及其用途见图式1-2。这些例子说明了混合醇作为化工原料在精细化工领域及大宗化学品领域的重要性。同时, 混合醇可以作为液化石油气 (LPG) 丙烷的代用品;直接作为通用的化学溶剂及用于高效发电等。同时混合醇还在农药、印染、皮革、食品及化妆品等多个精细化工领域有重要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履安, 陈林, 姚志勇, 孙亚莉, 李宏志.发展循环经济与贵州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J].贵州地质, 2009 (1) .

上一篇:环保行动下一篇:关于做好2015年秋季开学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