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24-07-18

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共8篇)

篇1: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农牧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xx县农牧局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农民群众共同努力,全县农牧业生产势头强劲,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取得新进展

粮食生产:全县小麦种植面积26万亩,平均单产463.5公斤,较去年增产14.2公斤,总产达到12051万公斤。玉米面积34万亩,平均单产476公斤,总产16184万公斤。吨粮田面积达到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

畜牧养殖业:谋划建设了富源牧业二期、内蒙古赛科星澳源牧业牧场2个万头奶牛牧场及雨垚牧业等3个千头奶牛牧场,并出台了xx县奶牛保险补贴办法。

截至10月底,全县奶牛存栏2.3万头,奶产量4.5万吨;肉鸡出栏81.2万只,羊出栏5.49万只,生猪出栏12.29万头。

二、农业农村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农业项目基本完成。项目总投资3420万元。其中,调整种植结构2万亩、1000万元,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13.14万亩、1955万元,保护性耕作1万亩、40万元,水肥一体化5000亩、425万元。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项目资金正在拨付中。土地确权进展顺利。2014年土地确权8.6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8%,任务目标基本完成。

2015年,第一批任务170个村、32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8%。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产生了8家施工单位,并签订了施工合同,正在开展工作。全县剩余的25个村、6.2万亩,进行了公开招标,确定了两家施工单位,即将开展工作。

土地流转平稳进行。已流转19.53万亩,流转率45%,签订合同29685份,占应签合同的100%。县乡均已建成土地流转平台,今年新增家庭农场86家。

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1、推进北大洼十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要求,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打造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

2、高标准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方向。重新编制、完善了《xx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0年)》,成功申报了两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周窝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和xx县老城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

3、按照农办财2015]25号文要求,编制了《xx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2017年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方案》,在项目投放上向核心区企业倾斜。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向我县安排奖励资金每年1000万元,。

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

1、不断加强动物检疫监管。一是规范乡站检疫票据管理;二是启动了生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工作;三是严格执行监管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四是向政府正式报告,申请增加编制、经费。

2、强化农产品专项整治。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畜禽产品等为重点,以农资经营、畜禽屠宰等为重点环节,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有问题的经营门店进行了立案查处,对河北兴达饲料集团生产的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饲料进行了封存。

五、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1、加强了畜禽屠宰监管。明确了畜禽定点屠宰监管责任科室,全力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履行好行业管理、屠宰检疫、打击私屠乱宰等职责。

2、做好动物疫病春防工作。向县财政争取了10万元工作经费,领取了各类疫苗,对全县畜禽进行全部免疫,免疫率100%。

3、经县政府协调,农产品质检站项目建设地点安排在北大洼核心区。

六、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工程工作基本完成

我县承担洁净型煤专用炉具任务2800台,首先制定了《2015年城乡居民推广使用洁净型煤工作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了各乡镇。通过公开试烧、遴选,确定了16家炉具供应企业,目前已全部完成。

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

加强了农药、肥料管理,确保源头净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清洁种植技术,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万亩,累计实施水肥一体化1.1万亩,发展病虫害专业统防防治组织4家。

大力推进养殖污染防治,指导养殖场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在和谐牛场等6个养殖场建设了大型沼气池,蒙牛牧场建成了年产15万吨的有机肥厂并已投产。

八、农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已完成或在建的农业项目有15个,争取国家资金12300.85万元,分别是:2013年田间工程项目100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300万元、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农业项目3420万元、高产创建项目64万元、两个大型沼气池建设项目200万元、太阳能(灶)项目84万元、奶牛标准化示范场项目80万元、农机补贴项目900万元、农机深松项目175万元、”一喷三防”补助物资122.85万元、2015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115万元、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万元、2015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4500万元、2014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1250万元、农村清洁炉具项目70万元。

谋划项目4个,计划争取国家资金3365万元。分别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2017年以奖代补资金3000万元(资金已到位2000万元)、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项目240万元、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5万元、农产品质监站改造提升项目100万元。

篇2: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11年度妇女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一、2011年女职工工作总结

公司的概况:湖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现有职工272人,女职工70人。目前主要从事湖州市中心城区及织里镇的管道天然气的建设、输配、供应、服务和液化气的采购、灌装、供应、服务及燃气管道的敷设和安装。公司管道天然气为“西气东输”天然气,是湖州市燃气供应的主要窗口单位。

2011年,公司工会在上级工会和公司党支部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的工作目标,结合工会的自身特点,充分调动全体女职工的聪明才智、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员工素质教育、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争先创优,促进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顺利实现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发挥妇女职工的作用。公司全年销售天然气9500万方,实现利润5000万元,为公司的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现将2011年女职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女职工思想素质

篇3: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一、规范生产、科学监管, 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关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农村、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此次调研组赴庆阳、平凉一行, 深入农业产业基地、畜禽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调研点, 摸清了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找准薄弱环节, 理清思路, 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各调研单位也加强了思想认识, 强化了具体措施, 狠抓落实, 加强监管, 为确保所辖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㈠加强思想重视, 落实工作责任调研组先后走访各调研地点, 听取工作汇报, 妥副厅长一再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定要强化思想认识, 落实责任。各调研区域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对此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强化领导, 严格落实责任。各市、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 专题讨论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制定下发《平凉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等文件, 靠实各部门责任。各市、县农牧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 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各相关部门均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成。

㈡大力推广标准, 规范农业生产调研组查看了平凉市凯歌奶牛养殖场、崆峒区柳湖乡赵堡村标准化蔬菜示范点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强调要按照基地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监测制度化、产品无害化的要求规范农业生产。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注重从生产方面进行控制,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 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编制农业生产标准, 注重将农业质量安全技术标准通俗化, 使更多农民易接受、能看懂、会操作, 从而提高标准的应用率。二是指导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组织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建立生产过程记录,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三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园区, 示范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通过创农业品牌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四是抓好农产品认证工作, 提升农业标准化, 创农产品品牌, 保证农产品优质优价。

㈢强化监督管理, 巩固执法成效妥副厅长一行到各级质监站、农资门市部等相关地点查看监督执法情况, 对其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各级执法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以展例行监测和监督执法为抓手, 加大处罚力度, 对典型大案、要案及时曝光, 形成严打农产品危害行为的高压态势, 及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市、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要求每个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至少有一名质量监管员,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信息联络。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开展农药、兽药等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 严厉打击出售违禁、违规农资的行为。加强农户生产中投入品的技术指导, 大力推广国家推荐的低毒农药, 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对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市场, 定期不定期的进行例行抽检和监督抽查, 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的源头追溯力度, 在例行监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 要加大处罚和整改力度。四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针对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 畜禽屠宰、养殖等环节, 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整治活动。

㈣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对于突发和重大紧急事件, 各级农产品监管部门都日益重视, 建立健全了农产品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体质,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开展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 妥善处理投毒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㈤完善长效制度, 严格产地准出调研组通过走访各个调研单位, 强调各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工作时, 要注意总结经验, 形成长效制度, 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化、制度化。一是实行农产品档案制度。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 以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的生产单位必须认真记录农﹝兽﹞药、肥﹝饲﹞料购买和使用、农产品生产规模、播种收获等基本情况, 并在以后的检查和考核中作为一项关键内容来衡量。二是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按照“有管理制度, 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识”和开展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要求, 监督指导农产品生产主体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 规范开具产地准出证明。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认证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生产档案。

㈥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安全氛围通过宣传, 增强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参与意识, 普及农产品安全科学知识。一是运用信息网络和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宣传车, 以及在乡镇、街道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集中宣传, 让广大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 营造人人重视、支持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编写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手册。让农民看了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能够用得上。三是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不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宣传, 积极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二、加强农业集约化经营, 保持农经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国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结构调整、技术推广等现代农业要素得到了充分发展, 农产品数量快速增长, 已经充分满足了社会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目前, 全国的农业形势正在逐渐转向重质量、重效益, 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特色农业产业, 规模化、集约化适度经营, 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甘肃农业正处于这一增长方式的转变期, 各地蓬勃兴起的农村土地流转, 正在引发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推进旱作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由千家万户分散种植转向集约化经营。通过此次实地调研, 妥副厅长表示各地农经工作开展的非常得力, 走到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关节点上, 各级农牧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一定要继续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切实履行职责, 加大措施, 推动甘肃农经工作向新形势跨越。

㈠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在甘肃农业发展的关键转换点上,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也是适应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 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资高效生态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现阶段, 我省农业普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生产规模小、面积少, 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接轨。必须加快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 才能实现现代农业所需的农产品在数量上的支持和质量上的保证。一是农户分散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能手、合作组织集中。调研组走访了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平凉安国乡土桥村土地流转示范点等典型地带, 发现各地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立足本地实际,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已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 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土地流转在平凉、庆阳蓬勃兴起, 从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样经营的土地流转, 到“量大面广”的“小庄园”等规模化土地流转, 已经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展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制度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魅力。土地流转为农民收入带来了明显变化, 实现了分工分业。通过土地流转, 部分农民从农业解放出来, 外出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 农业承包大户和特色产业为主的家庭继续经营流转的土地, 从分散走向集中, 农民从单干到合作, 收入大幅增加。土地流转使黄土地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二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规范有序市场”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通过的《实施意见》, 鲜明的提出了土地流转中“三个不得”, 即土地集体性质不得改变, 土地农业用途不得改变, 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确保了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利益。土地流转并不改变原有土地的长期承包关系, 农民仍旧是“掌握”土地承包权的“主人”, 这使农民吃上“定心丸”, 自觉自愿参与土地流转。调研组通过参观平凉、庆阳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发现各地通过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这一新平台, 不仅规范了土地流转方式, 还可以成为连接市场供需的纽带。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服务中心按照信息发布、流转申请、审查批准、签订合约、建档立卡、业务指导、纠纷调处、跟踪回访, “八个步骤”规范流转程度, 建立流转市场, 确保了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不失地、不失利、不失业。庆阳市西峰区类似的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全省有的13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61个。这些中心开展土地流转的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合同签订、咨询评估等服务, 畅通了土地流转渠道, 使土地流转有农户私下口头交易, 向有合同、有登记、有档案的规范有序市场流转。实现土地流转改革千头万绪, 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还存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通过这些调研示范点, 我省土地流转改革经过大胆探索, 无疑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㈡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发展农民专业组织。2008年~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扶持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中央一系列决策和方针政策显示,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努力方向, 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中,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战略举措, 成为农村经济兴旺发达, 农民走上更加富裕生活状态的现实选择必由之路。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第一,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 但还处在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 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一是用作不够规范。二是定位出现偏差。三是管理机构薄弱。四是市场竞争力弱。五是资金严重短缺。第二, 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应在发展中进行引导规范, 通过不断的借鉴、实践和创新, 努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企业规模化、农民知识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一是建章立制规范发展。二是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三是创新形式准确定位。四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建立融资新机制。

三、通过实地调研, 找准开展工作的基点, 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㈠找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薄弱环节, 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探索方向通过这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调研, 调研组对平凉市和庆阳市农产品安全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提出这两个市的经验要深入提炼总结, 加以推广。为有效开展下一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各地根据调研组提出的意见, 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开展工作。一是加快市、县、乡三级体系的建设, 健全机构, 配齐人员和设备。二是重视抓好今年的农产品整治工作, 有效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三是平凉市农牧机构积极参加今年农业部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人员大赛, 通过练兵, 提高基层农产品监测人员的能力。

㈡通过调研探讨, 继续深化农经工作一是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特别是通过水、电和土地的优惠政策, 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积极建立市场体系, 搭建土地流转中心平台;培训土地流转工作人员, 加强建设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能力;依托土地仲裁法, 建立土地仲裁体系。针对农村合作社工作, 主要通过五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要继续增加合作社数量, 使农村合作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规范合作社运行, 提高质量;三是建立一批示范社, 通过示范进行引导;四是通过发现能人、留住人才、加大培训的措施, 储备一批农村合作社带头人;五是苦抓营销, 加强商标和认证工作, 创建品牌, 推销产品。

四、推动农业工作的几点意见

妥副厅长总结调研活动, 提出推动农业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是对三农工作, 要高度重视,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土地效益, 推广先进技术, 转变生产方式, 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二要解决问题。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卓著的成效来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 逐步解决经费、体制、人员、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促进工作的长足发展。三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通过抓规范, 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四要抓好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一定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本原则, 要杜绝以行政命令等方式强迫农民流转土地, 防止在土地流转中发生影响农村稳定和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五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要认真做好即将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 继续巩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成果, 探索适合我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好办法, 强化农村审计监督, 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 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篇4: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关键词:城镇地籍;地籍调查;更新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汇总与统计分析,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土地利用强度等信息的重要工作途径,对实现对城镇土地利用状况的全覆盖管理,为城镇土地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1、地籍调查的涵义

地籍调查指依据国家的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地籍调查按照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2、城镇地籍调查更新汇总的长远目标

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工作以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为依托,对城镇内部的每块土地利用现状,按照“建制镇—县—市—省—国家”逐级汇交的方式,汇总形成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形成了全国703个城市、18599个建制镇连续五年(2009~2013年)的城镇各类土地利用数据成果,详细掌握了我国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

该数据汇总成果已经在“地耗”评价与监管体系建设研究、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及优化配置专题研究、全国城镇土地资产总量测算等国土资源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该数据汇总成果已经为税务部门的“以地控税”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将根据部工作安排,继续完善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工作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加大数据发布力度,加强数据分析,强化数据成果在节约集约用地、以地控税等方面的应用,更好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整合城乡土地调查、登记等各类数据,打开城镇村边界,建成自治区、国家地籍数据库,建立地籍调查信息年度(实时)更新机制,满足城乡一体化的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为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数据“底板”。

3、工作方法和思路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汇总内容主要包括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要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全面调查或补充调查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核定后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重点对原来未开展实地调查的区域或新增建设用地区域进行补充调查,对已调查但有变化的区域进行更新。宗地内含多种用途,且各种用途能计算出面积的,按各类用途进行统计汇总。

完成调查后,汇总获取镇(街道)内部细化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类的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利用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软件,以镇(街道)为最小单元,将自治区所有城市、建制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从镇(街道)-县-市-自治区逐级上报汇总。同时填报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城市、建制镇图斑汇总面积,以此检核汇总范围的合理性。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汇总要以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用地审批等数据资料。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将更新汇总范围分为存量和增量调查范围,选择以下方法获得城镇村控制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3.1对城市和建制镇的存量调查部分,应利用地籍调查及土地登记成果进行统计汇总。即应用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及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统计汇总出存量范围内所有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如果地籍调查成果数据现势性较差,结合近年的土地登記、用地审批、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更新数据成果。

对存量城镇用地(即已建立城镇数据库的城市和建制镇范围内土地)更新工作,可以尽早启动,充分利用土地变更登记、旧城改造等资料,开展数据更新工作,注重工作积累,做到一年比一年精准。

3.2对城市和建制镇的增量调查部分,开展实地补充调查,细化调查地类和面积信息。并结合近年的土地登记、用地审批、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更新数据成果。

3.3对已完成地籍调查的村庄,要在地籍调查数据成果基础上,根据203图斑范围要求开展补充调查,获取203图斑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利用数据。

4、2014年度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特点

4.1村庄地籍调查范围扩大

今年村庄地籍调查范围发大至已完成调查的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汇总工作。查清并汇总村庄内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状况。

4.2新增地籍数据库整理汇交工作

开展先行地区地籍数据汇交等国家地籍数据库建设前期工作。示范县市开展地籍数据库整理,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和要求,导出以宗地为单位、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地籍数据库,通过报盘汇交至自治区,并编写地籍数据库整理汇交工作报告。

4、结束语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地籍调查成果是地籍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根据地籍管理发展要求,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更为有利地保证了城镇土地使用状况的现势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杜海平,房长根,李兴林.现代地籍理论与实践[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3]樊志全.地籍调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篇5: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一、2010年工作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八次、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增速、促转型、上水平、抓特色、强队伍”工作主线,深化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贯彻执行《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努力提高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水平,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规划保障。《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荣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年全市共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56张、用地面积2303.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7.9%;其中我局直接审批429张,用地面积1544.9万平方米,增幅为48.3%。全市共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325张、建筑面积2032.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4.1%;其中我局直接审批4580张,建筑面积1310.08万平方米,增幅为55.8%。

(一)以深化实施新一轮总体规划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城市品质

2010年是新一轮《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为进一步推进总规的实施,按照“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要求,完成了一系列规划编制任务。

1.完善功能,加快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了《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文教体卫专项规划》、《生态控制线规划》、《电力设施规划》、《加油加气站规划》等9项专项规划成果。完成《轨道交通控制性规划研究(选线规划)》、《快速公交系统规划》、《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中心城区核心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等8项交通规划。充分发挥交通研究办公室作用,对中心区交通近期改善计划、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高铁三站点周边及中央商贸区交通组织等进行研究,提出前瞻性建议。加快构建大城市环城道路交通体系,确定了城市内环通畅化、中环快速化、外环便捷化方案,努力以完善的专项规划体系支撑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2.强化引导,推进控规全覆盖。按照《省政府关于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基本完成《昆山市中心城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深化落实总体规划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目标,划定黄浦江路、312国道、江浦路、339省道城市中环线以内为核心区域,打造我市核心城市功能。编制完成《城铁阳澄湖站点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站点周边1公里半径范围为核心区域,打造西部发展新亮点。指导各区镇加快新一轮总规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进度,努力实现控规全覆盖。

3.注重品质,开展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对未来五年城市建设进行研究部署,突出重点项目。同时,基本完成阳澄湖科技园、东部新城、铁南中华商务区等规划编制。创新规划编制组织方式,强化区域合作,与吴江、上海青浦区等共同完成《环淀山湖地区概念规划》。邀请国际一流专家,编制完成了《阳澄湖慢行空间景观规划》。完成了博物馆、文化博览园方案设计,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规划研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二)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锻造规划服务品牌

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规划局工作紧密结合,强化“规划”主体意识和队伍建设,提升规划服务效能。1.做好参谋,积极探索城市现代化发展路径。围绕“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总目标,年初拟定了8个调研课题,由局领导分工负责,通过外出考察、深入调研,形成了调研成果。其中《“大城市”离我们多远?——昆山与深圳城市功能比较与启示》一文,按照“大城市”功能,通过昆山与深圳的城市经济、社会民生、交通、生态、特色等重大城市功能的比较,探究大城市功能创新发展路径,提出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功能建设的建议,当好城市发展决策参谋,2.敢于争取,努力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一是争取成为全国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示范城市。通过争取,住建部将我市列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首批全国六个示范城市之一,使我市率先在全国启动低碳可持续交通建设,该项工作得到了住建部等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为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至我市(安亭—花桥站)提供规划支撑。前瞻性地完成《昆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昆山市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性规划研究》,为项目工程顺利报批提供规划依据和技术支撑,目前该工程已奠基,对放大我市与上海的同城效应、加快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争取美国能源基金会对高铁阳澄湖站周边区域规划设计的专家支持。美国能源基金会两位专家与相关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团队,提出了阳澄湖站中心区域城市设计概念方案,对我市规划理念创新、西部区域特色营造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又好又快,不断提高规划服务水平。一是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广大市民建议、提案和意见。连续七年获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今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60件,满意率为100%。妥善处理各类信访700余件,全部按规定时限受理、告知、办结、答复,没有一件因我局处理不当而造成群访、越级上访。发放政风行风评议意见表200多份,将有关部门、个人和服务对象提出的合理建议进行分解,明确责任,落实整改。二是提高建设项目方案审批效率。实施“规划方案审批全程提速工程”,通过简化程序,建立接办、受理、跟踪、反馈、责任追究的全程管理机制,使方案审批效率明显提升(非工业项目初始意见由原来的10天缩短为7天,工业项目由5天缩短为3天)。三是积极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围绕“规划,让昆山更美好”的服务品牌定位,继续加大规划公示力度,开展“品味昆山——我为规划出一策”活动,广开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公众参与长效机制。以网站咨询、送法下基层、规划进社区等形式,加强服务和宣传。

4.加强学习,扎实推进规划队伍建设。以“三学三讲三上”(即学法律讲效率,依法行政上水平;学深圳讲特色,城市规划上水平;学先进讲奉献,服务发展上水平)为主题,坚持职业操守、讲求规划理想、努力奉献社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邀请省住建厅张泉副厅长为全市领导干部作《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专题讲座;邀请英国城市主义代表约翰·汤普逊等知名专家为我市规划管理技术人员作城市设计等5场业务讲座;鼓励业务骨干参加注册规划师考试;开展“向深圳学什么?”、“我与周边比一比”、执法培训大讨论等学习讨论活动,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开展党组织、党员承诺和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取得了提高队伍素质、促进规划工作的实效。

(三)以贯彻执行《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我局以此为抓手,通过一系列举措,严格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政府的诚信度,努力提升规划依法行政水平。

1.健全机制,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按照《条例》要求对审批程序进行梳理,严格执行规定,对房地产项目除因公共利益需要外,不得进行提高容积率、改变使用性质、降低绿地率及配套公共设施指标的变更。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各项要求,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指定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网及本局网站的及时更新。全面开展行政指导工作,实施劝服拆违等行政指导项目27个,形成宽严相济、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执法机制。通过行政提示、警示,避免和纠正了多起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通过案件回访的方式,巩固了执法效果,促使管理相对人继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自查自纠,积极做好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根据《昆山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及相关会议精神,对专项治理范围内的1129个项目开展了自查自纠;并对近3年房地产领域违规变更规划的治理情况进行回头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使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3.防微杜渐,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惩防体系的部署,结合专项治理工作及《廉政准则》学习要求,积极探索风险防控与建立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有机结合的项目化管理办法,开展警示教育、深化排查评析、完善制度建设,从重点领域、高风险项目中的薄弱环节着手预防腐败行为发生,初步形成具有我局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今年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区域性、战略性规划的实施机制还不健全,规划协调机制有待完善;二是控规全覆盖力度还不到位;三是对区镇规划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还需加强;四是规划设计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特色等还需深入研究。五是人才引进和作风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市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对“十二五”及明年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围绕基本现代化,未来五年我市将重点实施国际化提升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和谐战略等五大战略。去年底,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要求昆山,在两至三年内实现“第二个率先”。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正确把握规划工作方向

城市规划必须瞄准现代化目标,认真贯彻执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充分认识“第二个率先”的重要意义

省委要求苏州在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要求昆山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率先于2012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新一轮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纲,坚定不移地实施好总体规划,全力以赴做好各项规划工作,为经济转型服务,为城市转型服务,为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2.深入把握大城市的内涵

当前,昆山在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上已经是一个大城市了,但通过与深圳等大城市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昆山在商务商业、交通功能、社会民生、生态景观等方面与真正的大城市差距很大。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要求按照“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总定位,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优化城市形象。并突出要求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注重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的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同步规划、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管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以城乡统筹提升整体形象,以城市品质主导区域发展。不断增强与大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形态功能,加快完善与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全力打造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宜居环境,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所谓的“大城市”,应该是商务商业繁荣、交通出行便捷、社会民生配套、生态安全良好、城市特色鲜明的大城市,也是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创业生活皆宜的大城市。3.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转型和创新发展。一要进一步突出交通引导理念。要将交通引导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交通建设则以公共交通为重点,要着力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核心,构建舒适、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发挥其大容量、低能耗、快速、准点、安全的综合优势,引导城市建设空间合理集聚,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构建完善的城市中心体系。二要进一步突出集聚发展理念。组团集聚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在从制造业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中,我们要加快从产业集聚向创新集群转变,整合资源,增强功能,优化环境,为城市转型提供原动力。三要进一步突出生态低碳理念。充分利用江河湖泊自然资源,严格划定非建设区范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环境。努力做到:从经济规模、用地规模上的大城市向城市整体能级提升的大城市转型;从城市承载功能支撑经济发展向以城市品质为主导的现代化功能激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从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向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型。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不断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2011年规划工作的总的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和市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精神,围绕现代化,以大城市为目标,以大项目为抓手,以特色化为追求,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城市规划、增强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强化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1.以大城市为目标,优化城市布局形态

重点打造中心城区“一核五城”,构建大城市形态。按照《中心城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城区”(东至黄浦江路、南至312国道、西至江浦路、北至339省道),以建设中华商务区、中央商贸区,改造老城区为重点,集聚发展现代商务、商业,激发城市活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形成集现代城市功能、江南水乡风貌、深厚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形态。加快东、西、南、北新城和花桥国际商务城建设,东部新城以夏驾河公园、金融街等建设为核心,加快建设、彰显功能;西部新城以文化艺术中心、西部商业中心等建设为重点,高品质推进前进西路沿线成片开发、快出形象;南部、北部新城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塑造精品。花桥国际商务城要加快先导区、核心区等五大板块建设,发挥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作用。同时,加快千灯、周庄、锦溪、淀山湖、巴城等五个特色镇建设,以发展现代旅游为出发点,在加强保护水乡古镇的基础上,打造与公共服务空间相融合的生活居住空间、特色化的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新型社区、特色村庄建设,新型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重要载体,要按照现代城市社区要求,提升功能服务水平。特色村庄作为乡村旅游的景观点、服务点和村民生活空间,既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又要符合乡风民情、完善配套,更要营造原生性水乡生态及风情特色。2.以大项目为抓手,增强城市现代功能

一是以“三环、一快一慢”为引领,提升城市交通功能。启动“三环”建设。以解决核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为目标,实现内环通畅化。建设由马鞍山路—昆太路、长江路、朝阳路、白马泾路构成的内环路,完善马鞍山路东延、白马泾路南延及朝阳路、长江路准快速化改造方案。以解决组团间快速交通需求为目标,实现中环快速化,建设由312国道、江浦路、339省道、黄浦江路组成的快速路中环。以分离过境交通为主要目标,实现外环快速化。建设由东城大道、城北大道、西城大道、机场路组成的城市快速路外环。同时,贯彻公交优先,深化研究公交战略的政策和技术措施,推进中心城区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实施规划;完善和深化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尽快实现昆山与上海、苏州轨道交通网络的对接。突出以人为本,以实施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为契机,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及线路规划,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通行环境。

二是以“文教体卫商”为重点,完善社会民生功能。完善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以中央商贸区为重点,加强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规划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便民利民的商业网络。以中华商务区为龙头,合理布局和引导商务办公集聚区建设,为昆山经济转型提供建设保障。大力实施文教体卫专项规划。推进“忆江南”文化博览园、博物馆、昆山书城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博览园各主题文化园设计。加快老年大学、杜克大学昆山分校、西部高级中学、西部国际学校以及一批小学、幼儿园建设,加强学校周边环境营造,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网球馆、棒球馆等专业类体育场馆,满足较高层次市民及外来创业人群体育运动需求。加快市医疗中心建设,推进专科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卫生站等规划选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强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和设计,提升群众生活居住品质。三是以“五带、五湖、五园”为亮点,提升城市生态功能。“五带”,即沿京沪(沪宁)高铁、吴淞江、张家港—太仓塘、青阳港、小虞河等五条生态廊道,加快规划建设,形成贯穿市域东西向、南北向绿廊,营造城市森林环境;“五湖”,以阳澄湖、雉城湖、傀儡湖、淀山湖、澄湖为重点,加强环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控制开发,保障城市基本生态面。“五园”,即振苏砖瓦厂主题公园、赵陵山遗址生态公园、城隍潭郊野公园及植物园、动物园,要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契机,在加快振苏砖瓦厂主题公园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周市城隍潭生态湿地公园、西部新城中央公园规划建设,开展植物园、动物园规划选址。3.以特色化为追求,彰显城市品质内涵

按照“精致、细腻、整洁、有序”要求,以“三小三敞,显山露水”为契入,开展城市风貌控制研究,不断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和文化内涵。一是以“三小”细化城市品质。以生态小溪、游憩小园、林荫小道“三小”工程为抓手,促进城市小溪活化、畅通化,堤岸软化、景观化;配合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在建筑之间、小区之间,开辟林荫小道。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见缝插针,建设一批小游园。二是以“三敞”打开城市感情。完善和实施城市标识系统规划、广场系统规划和雕塑规划。以标识系统敞开城市温情,以广场系统敞开城市热情,以雕塑系统敞开城市心情。三是以“山水”保留城市文脉。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以“显山露水”为要求,编制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围绕“二点二线”即玉峰山、大西门,东西塘街(柴王弄)、南北后街,保留城市记忆和文脉。

4.以创先争优为要求,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牢牢把握创先争优这根主线,将规范作为规划管理的先决条件,将效能作为规划服务的核心理念,将人才作为规划水平根本保证,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干劲,确保各项规划的实施、落实到位。

一是加快规划,提升审批效能。(1)加快完善以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体系。以2012年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要求,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加强指导,高质量修编完成各区镇总体规划;落实总规,继续推进控制性详规全覆盖;根据省政府要求,加强对城市化和城乡统筹等重大问题的研究,编制城乡统筹专项规划。以体现民生、促进和谐为目标,编制一批专项规划。(2)进一步推进规划成果法定化。抓住《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苏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相继出台的契机,完善各项配套衔接制度。加快各项规划论证审批,推进规划成果整合,实现规划规范化、法定化,为管理审批提供有效依据。(3)更加提升规划审批管理效能。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对重大项目主动跟踪服务,并与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搞好协调,做到超前服务、高效审批。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继续推进GIS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是创新机制,推进规划统筹。(1)探索实施规划咨询和监督机制。通过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引入第三方咨询和监督机制,控制和提升规划编制质量。(2)进一步完善统筹决策机制。调整和完善规划委员会,完善区镇规划对接机制,加强区镇规划挂钩指导,进一步推进规划统筹。(3)继续推进“阳光规划”。认真落实规划公示制度和规划许可听证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作程序,更加细化具体环节,不断提高规划实施水平。

篇6: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市社科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展社科研究、学术研讨和社科普及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认真抓好理论学习

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体系,既是科学,同时很大一部分又是意识形态。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决定了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确保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今年以来,我们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为必修课,常抓不懈。年初专门制订了年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主要学习内容,并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做了硬性规定。为增强学习效果,我们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学一篇写一篇心得体会,每月组织一次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心得体会交流。二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精神做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紧抓不放。1月中旬,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新年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有关工作。会上,黄洁明主席就新年度如

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作了部署,会后,办公室根据会议精神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方案》和计划。3月4日,全国“两会”召开后,我们要求机关全体人员每天收看新闻节目,及时了解掌握“两会”动态。“两会”闭幕后,在上级组织学习传达“两会”精神的基础上,又专门订购了“两会”文件辅导材料,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及进组织收看十七届三中全会相关电视新闻,并针对第四季度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的实际,见缝插针组织学习。每次学习,在时间、内容、人员做到三落实,确保证参学率和学习效果。三是把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做为更新观念的一次契机,精心组织。4月底,专门组织了教育动员,明确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计划安排及有关要求。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集中组织学习了梁书记在全市“解决思想、创业创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及市委下发的有关文件。为增强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组织开展“五个一”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社科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提高了大讨论活动的实际效果。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围绕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研究,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是社科界应尽职责。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立足舟山实际,突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社科研究成果的质量。

1.做好市重点课题的申报、评定和立项工作。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2月底,我们下发《关于申报2019年度舟山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通知》,明确了申报条件和有关要求,所属社团和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都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力量做好申报工作,经统计,共有100多个个人和单位申报了重点课题。这批课题经专家学术小组评审,最终立项55个课题,比往年增加25个,扩大了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的范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突出对我市“四海”建设的深度研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2.认真做好课题招标工作。为广泛调动全社会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10月15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招标课题信息,目前“海岛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课题,已被初步确定。这一课题将通过对我市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及海洋文化特色,展示古村落的独特的人文魅力,加深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海岛古村落成为舟山市海洋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

3.组织社会各界向省社科联和省规化办申报省级课题。为展示我们舟山社科界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扩大舟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还积极组织市内相关院校、研究团体参加省重点规化课题的攻关工作,推荐优秀成果参与省重点课题的竞选。经过积极争取,今年我市共有14课题被省社科联和省社科规化办立项。

篇7: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桥头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现代化宜居宜业小城市”建设目标,深入实施“1234”工作计划,着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五水共治”、平安综治、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全镇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6.16亿元,同比增长8.04%;财政总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7.55%。

(一)稳中求进振兴实体经济。纵深推进传统产业整治提升,以开展钮扣行业污染整治为抓手,全力打好“四换三名”、“三转一市”等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整治提升涉水钮扣企业139家,完成88家企业生化池改造。加快推进产业平台建设,服装辅料特色产业创业园前期工作有力推进,省重大产业项目育才教育装备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工完成65%,全县首批百亿重大工程集体开工仪式在育才举行。大力扶持网络经济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全镇网络零售额突破亿元,桥头村入围“淘宝村”。不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维多利广场等落地项目大力推进,实现到位资金招商选资完成6.45亿元,增长64.5%。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3亿元,增长5.69%,工业性投资完成6.78亿元,增长46.51%,其中用于技术改造3.02亿元,增长320%。

(二)项目建设引领城乡发展。全面拉开城镇建设大框架,桥兴路桥梁道路完成改造,商贸城改造工程平稳有力推进,农房集聚点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朱涂、石马岙、新浦三村安置房顺利结顶。着力抓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瓯江治理工程桥头段白下等7村堤防建成,完成投资7130万元;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四期工程全面完工,五期工程完成78%,全年完成投资1.1亿,获评市五水共治示范项目。精心打造城市公园亮点景观,发动桥头内外企业家捐资2923万元用于菇溪河两岸景观绿化工程,建成钮扣主题公园、滨溪亲水公园、愿景广场3处滨水公园和菇溪两岸绿化带。

(三)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整治。全面开展菇溪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八大专项行动,着力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组合拳,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工作全县排名第一。全力抓好城乡污水治理,建成10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1.6公里,菇溪流域截污纳管工程、城镇污水管网五期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日均处理污水量3500吨;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完成禁养区拆除或关停20家,完成非禁养区环评审批2家、拆除或关停11家;持续开展“清三河”专项整治,完成6条黑臭河整治提升,基本消除垃圾河,河道保洁率全县之先启用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模式。狠抓“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扎实开展“无违建村”、“无违建河”、“无违建街”创建,依法推进涉宗违建处置,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7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29.46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10.43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27.41万平方米。重拳整治城区综合环境,开展“治乱、治违、治堵”专项整治行动,基本消除占道摆摊经营现象,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四)优质均衡推进民生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桥头实验小学建设完工,桥头镇中学体艺馆主体封顶,朱涂小学扩建、桥头镇中学操场扩建加快推进。加快发展文体事业,桥头镇文化体育中心前期工作有力推进,开展独具“桥头钮扣特色”的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各项活动,新建15个文化体育场所、开展47项文化体育活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挂牌成立XX市人民医院桥头分院,实现县三医与市人民医院的资源共享。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快发展慈善、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业培训1400人次,建成5个村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超额完成各类保险参保市定任务,省级避灾点建设通过验收。推进复评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省级园林镇、省级生态镇、市星级文明镇创建,创成省级卫生镇、市级卫生应急示范镇、市级扶残助残爱心镇、市学前教育达标镇,通过市级卫生镇复评。

(五)突出长效加强社会管理。深化平安桥头建设,排查及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205件,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21起,化解率、调解率均达100%;深入开展“扫黑恶、护发展”专项行动和“百日维稳”攻坚,成功打击1个黑恶势力团伙,“两抢一盗”发案数均实现明显下降,“平安四率”显著提高;积极开展春节、清明等重要节假日“保畅通”工作,取缔非法运营“四小车”463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开展消防安全“双月”攻坚专项行动,排查存在安全隐患出租房及合用场所2856家、整改2450家,整改率达86%。突出抓好十大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顺利实现5家县、镇级重大安全隐患挂牌整治单位成功摘牌,完成镇级3家消防安全隐患挂牌企业整改工作。巩固殡葬整治成效,继续开展丧葬陋习整治活动,处理违规办丧12件,拆除新建、翻新坟墓150座,完成私坟生态化改造56座,建成生态公墓7座。

(六)从严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村干部坐班值班、请销假制度;全力抓好党的阵地建设,新建、改建村办公楼4个,2000人以上村民中心建成8个,安装标识35个村;狠抓“两新”组织建设和规范党员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名,发展党员40名,预备党员转正58名;进一步推进“红色细胞工程”建设,健全完善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共制作并发放《驻村联片干部联系卡》及《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各2万余份。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完善效能积分警示制、末位待岗管理办法等制度,健全领导班子“十大实事行事历”、重点工程“月督月考”、“流动红旗”等制度,开展惠民实事“五步承诺”,严格执行正风肃纪工作常态化机制,落实定期检查、纠正和通报制度,今年以来已对23名违纪人员进行了效能处理。深化“勤廉桥头”创建,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今年查处党员违法违纪案件21起,开除党籍18人、党内严重警告2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全力支持人大、政府依法履行职能,不断加强统战、党管武装和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青妇、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等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一年来,全镇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快冲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桥头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传统产业转型难度较大、城镇公共设施配套滞后、综合环境整治压力大等。

2016年是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桥头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的一年,更是充满挑战和蕴育机遇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XX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永嘉“三区两美”建设,深化实施“1234”计划,加快产业、环境、城镇三大转型,加快推进“现代化宜居宜业小城市”建设,实现桥头赶超发展、再创辉煌。

(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围绕“稳增长、促转型、拓空间”,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桥头经济“升级版”。一是持续求进稳增长。进一步落实镇领导“九联系”制度和“驻企服务员”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积极谋划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项目31个,其中在建项目7个,计划开工16个,预备项目8个,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二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钮扣、拉链等传统产业与信息经济、创意设计、文化元素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扶持发展一批骨干电商企业。认真做好维多利广场的“二次招商”、“零土地招商”,充分利用在外桥商的地缘优势、筑巢引凤,在2016年10月实现开业;加快推进商贸城改造提升工作,打造集电子商务、品牌总部、娱乐休闲、文化健身、商住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三是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省重大产业项目育才教育装备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争取在2017年投产;加快推进服装辅料小微创业园建设,加大工业供地和土地清理力度,加快旧厂房改造,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推进一批优势企业集聚发展,为培育桥头2-3个产值在5-10亿的企业提供空间支撑,补全补齐服装辅料产业链。

(二)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环境转型。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统筹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全域开展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城镇环境。一是加大治水力度。全面完成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全力推进瓯江治理(桥头段)等工程建设,加快启动坦头溪治理,稳妥推进菇溪河口大闸前期工作。积极落实河长制,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推进“双清”行动,全面消除黑臭河、垃圾河,深化日常长效保洁机制和“回头看”制度,巩固治理成果。二是坚持水岸同治。巩固提升电镀、钮扣行业整治成效,铁腕处置偷排、漏排行为,形成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启动菇溪流域截污纳管工程和镇区截污纳管五期工程建设,预计新建管道30公里。计划新建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预计新增受益户2307户。三要深化全域整治。全力打好“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组合拳,持续巩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成果,启动城镇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近9000平方米,着力改善城镇面貌。

(三)大力增进民生幸福,加快城镇转型。着力提高民生幸福,实现发展成果全面共享。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桥头镇中学体艺馆及操场扩建、朱涂小学扩建、桥头实验小学建设。加速推进壬黄线道路、新城大道南段、电业路、沿溪路、林立路等建设工程,分期进行镇区道路翻修工程,加快推进路灯照明工程。二是发展文卫事业。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桥头镇文化体育中心前期工作。以打造农村“文化礼堂”为重点,新建一批健身苑点、灯光球场、健身苑点等体育设施。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在挂牌成立XX市人民医院桥头分院的基础上,加大县三医与市人民医院资源合作,使群众共享市级优秀医疗资源。三是健全民生保障。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发展慈善、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继续开展重要节假日“保畅通”工作,巩固丧葬陋习整治成果,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篇8: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围绕上述思路, 确立以下工作目标:

农畜产品连续增产:粮食总产稳定在420亿斤以上, 主要畜产品产量增长5%以上。

农牧业继续增效: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 增长20%;完成增加值680亿元, 增长20%。

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为确保实现以上目标, 重点推进六项工作:

一、优化农牧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我区的资源优势, 举绿色旗、打特色牌、走生态路, 大力发展绿色、特色、高效农牧业。继续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比重,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畜产品比重, 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 拉长农牧业产业链条, 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增强和发挥农牧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使农牧业真正成为致富产业。优化农牧业布局, 加快东部玉米、中部马铃薯、西部农区肉羊和东部草原肉羊、肉牛以及城郊奶牛产业带建设, 推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开发, 培育和发展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科学合理布局粮食生产, 在节约水资源, 保护生态的前提下, 集中建设东部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和西部黄河流域两大粮食核心产区, 到2015年全区实现新增百亿斤商品粮生产能力。同时鼓励和扶持各地依据区域比较优势, 发展优势特色农牧业。

优化提高种植业。坚持稳定播种面积, 优化品种结构, 强化节本增效, 提高单产水平的思路不动摇,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力争今年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亿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800万亩, 总产量稳定在420亿斤以上。全面开展百万亩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 在全区54个旗县 (场) 落实100万亩高产示范田,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带动1000万亩粮食作物增产8亿斤。加大良种补贴力度, 小麦、玉米、水稻和东部主产区大豆等粮食作物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 继续扩大马铃薯良种补贴覆盖面积, 2009年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达到63%, 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和避灾型农牧业, 不断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努力实现设施农业面积“双百万”的目标, 即设施马铃薯面积新增40万亩, 达到10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新增26万亩, 达到100万亩。农作物承保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 占全区总播面积的50%。

上一篇:创新教学模式会计教学论文下一篇:公司福利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