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2024-07-14

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3、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才能确立。

4、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地区和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6、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对入选校本课程开发集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并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的依据。

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交流制度

一、日常学科教研交流活动制度

1、开展名师引路和教师一帮一结队活动,使其各展所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进而达到共同提高。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每学期互相听课要达到10节次以上,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不少于5节次.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

3、教学反思制度。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展示评比”的办法,让教师反思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和每一次研究,并将反思的结果随时记录,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例证。

二、全校教研经验总结交流制度

1、优秀教育案例评析制度。教师每个学期要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典型案例在教研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成果,共同提高。

2、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教师随时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收获、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或闪光点、具有研究价值功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记录,定期通过校园网或其它方式进行展

示;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体讨论解决。如果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引领。

三、校本教研专刊和“家长开放、接待日”制度

积极主动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实验教材开发者、社会媒体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开办教研论坛,编撰教研专刊、校报,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举办课堂教学开放日等活动,谋求社会各界与家长对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理解、支持和资助。

四、对外交流互动学习制度

各教研组要适时组织教师和外校教师进行交流,并建立交流学习机制,增强与外校的交流、联系与沟通。既要把本校的经验与做法及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的途径进行推广;又要把专家名师的新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改进自身的不足。

五、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

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篇2: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参与决策的全过程,肩负着审议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任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鉴于审议委员会成员的特殊构成,因此,要求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人士,必须认真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如《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的相关论述等,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起始阶段,审议委员会成员应该进行自我技术培训,如审议《课程纲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培训等。

3.分析评估学生、学校、社区的不同需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手资料,便于指导工作,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审议委员会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民主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审议活动,确保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5.认真负责地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一要审《纲要》内的项目是否齐全;二要审授课时间是否确定;三要看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否恰当、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与学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四要看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授课对象;五要看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六要看课程评价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对审议内容要作好详细记载,经过大家讨论、分析、归纳后,确立所开课程,并公告审议结果。

6.审议委员会两月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例会。每次会议,每个成员必须先汇报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大家研讨解决;必须对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提出促改意见,还应及时向社会、家长报告相关信息。

7.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制度,如《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8.检查与督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给予奖励。

9.及时地将各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教师们以新的思想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

为了较好地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导主任为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带领教师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期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问题。为此,我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制度。

一、组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真诚参与的意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因此学校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陪训。使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实例中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手中、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消除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和恐惧感。〖1〗〖2〗

¡¡¡¡¶þ¡¢¶¨æú¿ªõ¹½ìñð»î¶¯£¬îòð£óð×ô¼º¶àìøμä¿î³ì×êô´£¬òª³ä·öíú¾ò±¾ð£¡¢±¾éççøμäèëᦡ¢îïᦡ¢²æᦡ¢ê±¼ä¡¢¿õ¼äóëðå¢×êô´£¬°ñ¸÷öö¿î³ì×êô´ôú걿õéïºïàíμøí³μè°²åå¡£

¡¡¡¡èý¡¢ñ§ð£áìμ¼òªéîèë¿îìãìý¿î£¬ö¸μ¼²îóë𣱾¿î³ìμ俪·¢£¬ö涨ºã𣱾¿î³ì¿ª·¢μä·½°¸£¬°ñîõ𣱾¿ª·¢μäöêá¿¡£ã¿î»²îóë𣱾¿î³ìñð¾¿μä½ìê¦ò»ñ§æúöáéùìýáù½ú𣱾¿î³ì¿î£¬²¢×÷ºãìý¿î¡¢æà¿î¼ç⼡£

¡¡¡¡ëä¡¢ôðèîμ½è룬½«¿î³ì¿ª·¢μäêμê©çé¿öóëñ§ð£μä½±æàöæ¶èïà½áºï£¬½«ð£±¾μä¿î³ìμ俪·¢óëêμê©âäμ½êμ´¦£¬è·±£ð£±¾¿î³ì¿ª·¢μäöêá¿óëêýá¿¡£

¡¡¡¡î塢𣱾¿î³ìä꼶×鳤òª×éö¯ºãð¡×é³éô±èïõæíê³éñ§ð£²¼öãμäóð¹ø𣱾¿î³ìμä¸÷ïîèîîñ¡£

¡¡¡¡áù¡¢ñ§ð£ã¿ñ§äê×éö¯¿ªõ¹ò»´îóðò»¶¨¹æä£μä𣱾¿î³ì¹«¿ª»î¶¯£¬ã¿î»àïê¦ôúò»ñ§äêöðöáéùéïò»½ú𣱾¿î³ì¹ûä¦ñðìö¿î¡£

¡¡¡¡æß¡¢ã¿ôâçëר¼ò¶ôêú¿î½ìꦽøðð½²×ù¡£

¡¡¡¡°ë¡¢ñ§ð£¶ô𣱾¿î³ì½ìê¦μ乤×÷½øðð¶¨æúæà¼û£¬ã¿ñ§æúæú䩽øðð“𣱾¿î³ìóåð㹤×÷õßæà±è”¡£

¡¡¡¡¾å¡¢ã¿ñ§äê𣱾¿î³ì¹üàíî¯ô±»á½«×éö¯óð¹øèëô±¶ôòñóð𣱾¿î³ì½øðð¼¨ð§æà¹à£¬¶ô𣱾¿î³ì½ì°¸½øðððþ¶©íêéæ¡£´óñ§éú¡¢¼ò³¤¡¢éç»áð§òæºíñ§ð£¹æ»®¼°åàñø俱êμè¶à½ç¶è³ö·¢£¬¶ôã¿ãå¿î³ìμä½øò»²½êμê©ºí¿ªõ¹ìá³ö¸ä½ø·½°¸¡£

¡¡¡¡ê®¡¢òô𣱾¿î³ìãåààîªμ¥î»ðî³éñ𾿹²í¬ì壬¶¨æú¿ªõ¹½ìñð»î¶¯£»ð¡×é»î¶¯ã¿ôâò»´î£¬´ó×é»î¶¯ã¿ñ§æúá½´î¡£

¡¡¡¡ê®ò»¡¢½ìñðäúèýö÷òªóðá½·½ã棺ð¡×é»î¶¯òôרòμöªê¶½øðþºí½ìñ§»î¶¯éè¼æ£¬ô¤°¸±àð´ìöâûμèîªö÷£»´ó×é»î¶¯òô𣱾¿î³ìàíâûåàñμ¡¢¿î³ì¸ùòª×«ð´·½·¨½ééüμèîªö÷¡£

¡¡¡¡ê®¶þ¡¢ã¿î»½ìê¦ã¿ñ§äêòª×«ð´ò»æªóðöêá¿μä𣱾¿î³ìñð¾¿âûîä»òá½æªð£±¾¿î³ì¹êêâ¡£

¡¡¡¡ê®èý¡¢ã¿ñ§æúæú³õºíæú䩸÷õù¿ªò»´îñ§ð£ð£±¾¿î³ìñðìö»á£¬»¥ïཻá÷½ìñ§¾­ñ飬·´à¡¿î³ìêμê©öðμäò»ð©îêì⣬öðò»æêîö¡¢·´ë¼£¬õò³ö½â¾öîêìâμä°ì·¨£¬í¬ê±¹²í¬éììöïâò»²½¶ô²ß¡¢´ëê©¡£

¡¡¡¡ð£±¾¿î³ì½ìñð×é»î¶¯öæ¶è

¡¡¡¡½ìê¦ê翪·¢ð£±¾¿î³ìμäö÷ì壬𣱾¿î³ì½ìñð×é³éô±μäñð¾¿çé¿öö±½ó¹øïμμ½îòð£ð£±¾¿î³ìμäöêá¿£¬¹êö涨±¾öæ¶è

¡¡¡¡ò»¡¢½ìñðêò»î¶¯öæ¶è

¡¡¡¡1£®½ìñðêòã¿ôâ×éö¯½ìꦽøððò»´îñ§ï°»î¶¯£¬ñ§ï°¡¶»ù´¡½ìóý¸ä¸ï¸ùòª¡·¡¢¡¶ð£±¾¿î³ì¹üàíó뿪·¢¡·μèêé¼®£¬êõ¼¯¾«²êîäõ⣬깽ì꦳õ²½õæîõ¿î³ì俱ꡢ¿î³ìäúèý¡¢¿î³ìêμê©μè»ù±¾àíâû¡£

¡¡¡¡2£®½ìñðêò¼ó翽ìñð×齨é裬ã¿ñ§æú×éö¯á½´îרìâñðìö»î¶¯£¬²¢çëçøêð½ìñðô±¼°×¨¼òìý¿îö¸μ¼¡£

¡¡¡¡3£®½ìñðêòèïõæñ𾿡¢ö涨¡¶ð£±¾¿î³ìæà¼û±í¡·¡£×éö¯½ìê¦òà¾ý¡¶ð£±¾¿î³ìæà¼û±í¡·½øððëμ¿î¡¢×ö¿î¡¢ìý¿î¡¢æà¿î£¬ê¼öõó㡶𣱾¿î³ìæà¼û±í¡·à´ö¸μ¼ºí¼à¿øñ§ï°¹ý³ì¡£

¡¡¡¡4£®½ìñðêò¸ºôðèëí¨¹ýóë½ìꦡ¢ñ§éú¡¢¼ò³¤×ù츣¬í¨¹ýìý¿î¡¢·¢μ÷²éîê¾íμèðîê½£¬ëæê±áë½â𣱾¿î³ìμäð§¹û£¬êõ¼¯¸÷·½ãæμä×êá×ü½á·öîö¸÷ööêμñé½á¹û£¬²»¶ïμ÷õû¿î³ì¡£

¡¡¡¡¶þ¡¢½ìñð×é»î¶¯öæ¶è£º

¡¡¡¡1£®ëñ¼¯×êô´£º½ìê¦î§èæ×ô¼ºμä¿î³ìö÷ìâ£¬í¨¹ý²éôäêé¼®¡¢éïíøμè¸÷ööí¾¾¶ëñ¼¯ïà¹øμä¡¢´óá¿μä×êá²¢é¸ñ¡êêºïñ§éúμäñ§ï°äúèý¡£

¡¡¡¡2£®±àð´½ì²ä£º°´ê±èïõæíê³é𣱾½ì²äμä±àð´¡£

¡¡¡¡3£®½øðð¿îìâñ𾿣º½ìê¦ã¿ñ§æúð´ò»æª½ìñ§°¸àý»ò¿îàý¡£éè¼æñ§éúμ÷²éîê¾í£¬²¢¶ôëùëñ¼¯μäïà¹øêμñéðåøððí³¼æ·öîö¡£

¡¡¡¡4£®¶¨æú×ü½á£ºã¿ñ§äêμúò»ñ§æú䩽ìê¦×«ð´ò»æªâûîä»ò𣱾¿î¹¤×÷×ü½á£¬μú¶þñ§æúä©î§èæ×ô¼ºμä¿îìâ׫ð´ñ𾿱¨¸æ¡£

篇3:校本课程管理督导评估策略

一、评价要素

(一) 校本课程规划

它是校本课程管理工作的基础, 包括开发校本课程的现实需要、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等要素。

(二) 校本课程实施

它是校本课程管理工作的重点, 要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估, 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的形成性评价。它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纪要、教师培训与课程研究、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三) 校本课程评价

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校本课程管理的强大推动力, 它主要包括课程评价、教师实施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

(四) 校本课程保障

它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

(五) 校本课程成果

它包括学校成果和师生成果。

二、督导评估方法

(一) 学校自评

学校自评的主动意识、务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是督导评估是否有效的关键。学校要坚持实事求是, 认真履行组织程序, 建立校本课程管理的自我评价制度;要组织教师、学生、家长或社会各界,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 获取对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信息, 并及时根据评价信息调整发展规划。

(二) 督导评估

在自评的基础上, 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 采取随访和成果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 关注发展变化, 关注因地制宜。对形成特色的学校, 实行成果申报制度, 采取逐级上报, 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对一般性学校, 采取随访制度。在督导时, 除查阅资料外, 重点应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学生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家长、社会对活动开展的满意度, 如校本课堂、学生活动展示、家长随机调查等。

评估结束后, 要形成一定的文字表述, 指出优点、不足及发展方向。对形成特色的, 有推广价值的, 要及时宣传其成功的做法。

三、督导评估重点

(一) 校本课程规划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基础,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为前提, 符合当地社会文化特点与发展需要, 立足于所能依托的教育资源, 不求大, 重特色, 重可行性。对以上需要的评估, 必须坚持调查, 要有相应的调查数据, 并存档。此外, 还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在三级课程管理中的关系, 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 并且课程结构要合理。

(二) 校本课程实施

依据课程规划有步骤地实施校本课程。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流程, 形成大事纪要, 备有文字和图片资料, 便于查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或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提供必要的有效培训, 努力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并引领教师申报开发课题。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 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 完善课程纲要, 撰写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形成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 (查阅资料) ,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合适, 所需的课程资源能够有效获取, 内容的设计具体有弹性。校本课程还应进入班级课程表, 形成学生选修目录。校本课程实施方式要遵循教育规律, 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除课堂授课外, 要采取兴趣小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 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机会。此外, 还要有相应的文字、图片资料备查。

(三) 校本课程评价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各界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机制, 形成不同层次的评价量表。创造必要的机会, 让他们参与课程评价, 形成反馈意见。

教师实施评价分自评和他评两个方面。自评主要通过教师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实施过程, 梳理实施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 教师还要撰写总结或进行行为反思。他评主要是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测评, 要有测评数据记录。

学生学习评价分两部分:一是将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与校本课程学习评价结合起来, 内容包括我的课程故事、作品集、学期发展评价 (从小组、教师、家长三个方面对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形成量表) 等。二是活动展示,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对学生进行评价, 如举办作品展览, 撰写活动记录等。

评价要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 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对校本课程评价的评估, 重点通过座谈、操作、展示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的发展情况。

(四) 校本课程保障

学校应成立校本课程委员会。校本课程委员会除校长、相关教师群体、学生外, 还要吸收课程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代表参加。校本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校本课程规划》以及相配套的各项计划、方案、制度, 审议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 协调各项工作, 指导与评估课程实施。教导处负责编制课程表, 组织实施各门课程, 反馈纠正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 制度保障。

要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完善各项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如课程审议制度、评价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

2. 资源保障。

要有效调动学校及当地所能依托的教育资源, 加强相关活动场所建设, 合理配置教学设备, 确保经费投入, 为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五) 校本课程成果

1. 学校成果。

已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影响或予以推广。

2. 师生成果。

篇4: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刍议

关键词:校本课程;管理

在众多课程专家对于校本课程及开发的解释当中,笔者最认同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及课程开发”。在教育走向均衡发展、课程改革走向深化的背景下,教育管理者更应该关注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其承载的课程功能。

一、校本课程的管理不应成为盲区

(一)校本课程是实施新课程的成果。

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课程。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改革催生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

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体系相对完备的校本课程, “经典诵读”、《学会学习》、排球、街舞、“核心爆破英语”、游泳课、冰雪课等都彰显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特色,并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成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无到有,在完善三級课程体系、补充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打造学校特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学校的品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校本课程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进行了摸底,全区39所初中学校共开设社会实践类、特长培养类、科技创新类、学科延伸类、心理健康类、习惯养成类等几大类课程共133门。除少数几个学校有较完备的体系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科学严谨的规划、无序开发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监控、成果没有科学的测评与呈现等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课程体系必须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与重构,不能让校本课程的管理成为盲区。

二、实现校本课程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去指导校本课程的管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力思想武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校本课程管理的思想基础。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人为本的课程开发理念的集中体现,课程的核心是“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前题,它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校本课程的管理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才能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仍然不高,发展还不平衡。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发展阶段正是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我们的孩子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工作使命崇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校本课程的管理,运用科学的策略,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其完善国家课程管理,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一重要使命。

(二)要站在教育均衡的高度上来看待校本课程管理。

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把校本课程管理提高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看。有的学校校本课程有名无实,有规划无实践甚至是无规划无实践,检查时临时抱佛脚。个别学校的校本课程规划空洞、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可开发资源的科学分析。学校的教育均衡不能只靠行政指令来强制实现,更不是消灭名优学校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学校的发展来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从而实现学校的共同发展。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可以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要站在教育均衡的高度上来看待校本课程的管理。

三、实现校本课程有效管理的策略

(一)要明确校本课程管理的责权分配。

校本课程管理是有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保证。“课程改革若不同时改革组织的制度特征,将流于表面或无疾而终。”“我国的现行课程管理政策上,一方面,要强调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确保国家课程在地方和学校一级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在拥有课程权力的同时必承担相应的课程责任,这样的一种课程管理机制,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权力分享与责任分担。”校本课程的权力主体是学校,但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有指导和监控的责任,学校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独立自主或与校外有关机构或人士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给学生选择,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

(二)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课程管理中的课程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集中体现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统领能力、引领教师团队合作的管理能力、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专业能力、掌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能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格魅力。其中国家、地方课程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实施方面,而校本课程的课程领导力才真正是独立自主、全面自主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作为课程开发主体,自主设计、组织和实施的一种课程。它不仅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课程管理上的一个范畴,校长是校本课程领导的关键。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决定着一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状况。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

(三)要建立双轨并行的长效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当前中小学的课程还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规范。比如,校本课程在课程总体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同的学校情况也不同,高的在25%以上,低的不足10%,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不同的审议意见,以确保课程的均衡性和选择性。”再如,校本课程的门类纷杂,以笔者所属区域初中学校为例,多的达18门,少的仅1门,这就须要进行必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要在确保国家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力度。

首先,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行政视导机制,强化学校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保证校本课程管理的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校本课程的考核纳入到对校长的考核之中,推出有指导性的《指导意见》,并且在每学期开学初工作安排中明确规定校本课程的课时数,在常规视导中进行课程开设与实施的跟踪问效。

其次,学校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校本课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平台,在学校中形成民主、开放、平等的专业氛围和专业文化。学校教务(导)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听、评、查、问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阶段访查并纳入过程绩效考核。学校建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与课程实施者奖金、评先晋职相结合,成绩突出者学校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要走课程专家引领、多元管理主体、课程研究与实践并进的道路。

设计与变革学校校本课程的组织结构,改革学校传统的教导处等中层机构设置,建立并完善以校本课程研究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质量评估为职能的机构;组织由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社会人士等组成,校长出任的主任委员“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在确定“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时,要充分体现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特点。结合国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高校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加大对实践的研究,深入到广大中小学校去,使校本课程走上一条课程专家引领、多元管理主体、课程研究与实践并进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再实践中完善。

校本课程的管理在我国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很不成熟,因此,更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柏拉图《理想国》有一句名言:教育是把一个人从黑暗引向光明、教育是把一个人从低处引向高处、教育是把一个人从虚假引向真实。教育职能如此神圣,课程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校本课程实现有效的管理,而且根据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迎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为此我们应做好准备,迎接这一时期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3]陈小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好学.中国教育学刊,2009,1.

[4]崔允漷.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研报告.全球教育展望,2002,5.

篇5: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一、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领导小组具体承担。校长担任课程改革

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二、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

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三、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四、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 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五、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 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篇6:校本课程开发各种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制度

二.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三.校本课程培训学习制度

四.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五.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参加人:

主持人: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

篇7: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

为进一步推进密云县中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有效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资源,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关注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突显学校特色。目前,根据我县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确定了2009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有效教学)的研究,力争使校本课程教育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确定与落实密云县中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有效教学)研究先行校工作计划。

年初教科室组织古北口和大城子2所中学,新城子、不老屯、檀营、南菜园、河南寨、东邵渠6所中心校,确定这8所学校为中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有效教学研究的先行校。向各校负责人介绍了密云县中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现状,确定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校本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并组织各校负责人认真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文章,帮助各校准确深入地理解校本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以提高;学校的特色发展得以突显。实现目标:

四月份结合东邵渠中心校编写的《写字》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六月份结合檀营小学的编写的《满蒙民族音乐、满蒙民族体育、满蒙民族美术、满蒙民族常识》教材,充分利用民族风俗特点向学生进行传承民族文化教育,凸现学校特色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九月份结合南菜园小学编写的《武术》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自制器具,增强学生体质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十月份结合新城子中心校编写的《我爱我的家乡》教材,合理利用地域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科室负责组织先行校的负责人,深入各校开展个案研究活动。

二、落实中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有效教学研究的个案研究活动

(一)4月21日在东邵渠小学,结合《写字》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听了校长关于如何开展与落实《写字》校本课程在东邵渠中心校进行有效教学研究的汇报。其次,听了柴秀全、佟静文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常用的偏旁部首”、“人字头的写法”校本课。参观了教师和学生写字效果展览。最后围绕《写字》校本课程有效教学进行研讨。大家感受到:

1.学校“以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书法艺术”为核心,以“培养农村一流高素质的学生,创建写字特色学校”的目标明确。学校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作业本中出现的易错字、易混字,间架结构搭配不当的字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并编制为《写字》校本教材,从写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学校采取措施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由组织本套教材编写的柴秀全老师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使用培训,使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正确掌握教材的使用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1)教师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如:观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起笔与收笔的位置,观察教师的示范书写,观察学生的书写作品等等;(2)再思考的习惯;(3)后动笔的习惯,教师将学生执笔、坐姿,编成儿歌,供学生想用。每节课都围绕学生写好每一个汉字进行讲练结合、练习与指导结合、指导与评价结合,形成了学校教师独特的写字教学模式。

4.学校制定了措施,保证校本教材在时间、检查、评比三个方面的落实;教师对每节课中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写字习惯良好的学生颁发班级小奖状予以表扬。使学生端正了坐姿,掌握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和运笔方法。学生先观察后动笔的行为习惯基本形成。5.突显了学校的教学特色。

(1)学校写字氛围基本形成,师生写字水平明显提高,涌现出一大批书法人才和爱好者,多位教师被吸收为密云书法协会,成为会员。

(2)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一层走廊,布满了由县级以上获奖师生用软、硬笔书写的,以“仁义礼志信”等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为内容的书法作品。

(3)各教室、专室内的规章制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八荣八耻等内容,均由学校的书法爱好者进行书写,装裱上墙。

(4)学生作业在《北京市汉字书写规范化现场会》上展出,《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教育前沿》、密云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对学校写字教育工作进行了报道。

(二)6月9日在檀营小学,结合《满蒙民族音乐、体育、美术、常识》校本教材,充分利用民族风俗特点向学生进行传承民族文化教育,突显学校民族特色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首先听了学校领导关于《深入研究,扎实落实,提高校本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经验介绍;看了学校的音乐队、武术队的表演;听了4节校本课程课,最后和教师进行座谈。我们感受到: 1.为建设满蒙民族艺术特色校,学校从檀营地区保留下来的满蒙民族文化进行开发,经收集整理分满蒙民族常识、音乐、美术、体育四个方面内容,并结合学校多年的民族教育成果,编制成校本教材,并采取多种途径有效实施。

2.学校实施校本课程计划细致全面,分工具体,民族常识部分授课为数学教师;民族音乐、美术、体育部分由美术、音乐、体育教师负责授课;实践活动部分由综合实践课教师负责组织。分别对1-5年级14个班进行教学;每学期每位教师授课三课时。

3.培养适应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师。为适应校本课程教学,学校组织教师广泛、深入学习校本课程相关知识,不断研发校本教材,使新教师教学有了抓手。

(1)吸收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美术大学生刘亚晨,参与了校本课程美术教材的编写工作。在编写中遇到很多困难。他认为编写教材必须知识准确,遇到不确定知识的时候就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达到知识的准确性,虽然很累,任务比较紧,但是,乐在其中„„。

(2)学校创造条件给到本校交流教师安排以师带徒。

学校给从山区校交流到本校的王海洋教师安排了2个师傅,由校内的李亚青老师向他传授满蒙民族体育项目的知识,校外的唐云明老师教他学习武术。2年下来,使从未接触过武术教学的王海洋教师在武术的种类、技艺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他更好地组织武术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磨练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原认知基础、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内容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应该说难度是很大。

美术教师就深有感触地说:在大学的专业虽然是美术,但是和满蒙民族美术知识相关甚少,坦诚地说,刚开始教学还有些不太适应,再加上校本课程的内容,一时间有些困惑,在校领导,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网络学习,满蒙民族的风俗、文化深深的吸引着我,精心设计教案,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上《满族小吃》《蒙古包》《旗鞋》等课程深受学生的喜欢,把民族知识融入教学当中,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民族风情、文化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身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去做好教育,民族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我们要做的、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4.学校倡导教师时时深入反思,不断总结提高。

为提高教师校本课程的教学,倡导教师要时时反思,并对不同成熟度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新手型教师来说,让他多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是否存在缺陷;对于适应型教师来说,多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合适;对于成熟型教师来说,多反思自身教学理念是否得当。教师在反思之后,还可以就自己的教学进行再次设计、实践、再次反思。学校每学期收集教师的《典型案例反思》,每人5篇,已经坚持4年多了。

5.学校采取从校内走出校外,再从校外走进校内的方式开展校本课程活动,使学生感悟到满族蒙古族灿烂文化的精深,民族风俗的纯朴,民族礼节的内涵,民族传统的精华,民族奋进的自豪,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心爱护,启迪了学生们热爱民族、热爱家乡,为家乡、为祖国做贡献的美好心灵。

(三)9月29日在南菜园小学,结合《武术》校本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自制器具,增强学生体质进行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看了南菜园小学课间操的武术表演。接着参观了体育教师自制器具,看了两节利用教师自制器具上的武术校本课程课。其次看了学校武术校本课程发展的录像短片和听了校领导的简单汇报。最后围绕南菜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教师潜能自制体育器具,增强学生体质进行有效教学研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主要针对校本教材编写细节,如:编写的依据,培养学生什么,教学目标的设置(武德)等讨论;肯定了学校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开动脑筋利用现有材料自制精灵球、拂尘器具进行体育训练,既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又消除了学生皮肉损伤的目的。又提出了体育器具的改进意见,如沙袋的制作等。通过这次有效教学的研讨交流,大家充分认识到:

1.学校干部教师的合作意识强。校长充分发挥体育教研组的作用,将自制精灵球,软棍、拂尘的训练项目编入校本教材。校长并组织教师帮助体育组利用废纸、旧布、海绵、皮条、和木棍等材料,制作精灵球,软棍、拂尘等课堂教学辅助器械500多件,供学生在武术校本课程训练中使用。

2.学校课间操的训练项目多。体育教师将自创编的《中国功夫》武术操纳入了课间操,实现广播操两套,武术操一套、太极拳一套,共四套操。

3.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间操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学生的站、坐、行等习惯越来越规范。

4.学校自创的《拂尘、精灵球》项目曾参加北京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育体、育心、育人传承体育文化大型展示活动。

(四)10月29日在新城子中心校,结合《我爱我的家乡》校本教材,合理利用地域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思想教育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听了李国强、冯小军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竖钩的写法》、《走进家乡河》校本课。其次听了陶瑞忠校长关于《新城子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报告。在研讨过程中大家深受启发: 1.干部的课程主体意识明显加强。

校长通过参加研修班的学习,对课程的认识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课程认识发展到要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整体来认识。2.干部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显著提高,朝着优秀团队方向发展

学校于2005年就开发出《我爱我的家乡》这门校本课程,当时主要是校长引领部分教师参与了开发工作,发展到全体干部和教师都参与了研究,成为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更为可贵的是,教师们能够将自己的研究充分纳入到教研组中,教师的个人研究与组织研究相融合,使各个教研组织向优秀团队建设的方向发展。

3.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干部教师关注到了自身的资源优势,认识到区域内的青山绿水,动物、植物、长城古堡、历史文化等宝贵资源,可以成为本校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应该加以充分利用,将原有校本课程《我爱我的家乡》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补充,每个年级编辑一本教材,供1-6年级同时使用,使其针对性、实效性明显提高。

4.学校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提出了“35+5”的教学基本模式,即35分钟基本用于国家课程,5分钟基本用于校本课程,实现了校本课程对于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

三、研究反思,不断提高

1.加强干部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首先要加强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学校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认识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干部和教师。

2.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反复深入研究。通过对校本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认识到学校开发一门课程是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需要以一门为主多门同开的思路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制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升,需要多方面有经验的人员参与支持。

3.倡导教师课堂教学要及时反思的同时要加强不同层次负责人的反思总结。

4.正确看待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各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看到这些成果,不能只看眼前教师、学生的获奖情况,要从长远记忆,要想到将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变化。

篇8: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关键词:运输管理,校本课程,开发设计

0 引言

课程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核心, 反映着教育的特性和功能, 决定了教育目的和价值的实现。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 专业技能应用为目标, 相对普通高等教育具有特殊性。此外, 高职院校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区位特点。因此, 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特点、本校教学资源等, 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长期任务。

1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确定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 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传统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地方、学校的实际;没有照顾学习者层次;更没有针对性措施指导教学。而校本课程则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我国当前课改教育形势下, 校本课程已成为课改重点。

通过对校本课程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以学校为基地, 校企合作开发适合学校与行业发展特点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柔性化的课程;更好的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基于此, 我们就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管理》进行了探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尝试, 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 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物流运输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2.1 课程开发理念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在设计中主要以运输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我校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依据市场对运输岗位群相应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以运输岗位相关工作过程为依据, 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参观、实习, 辅以竞赛、网络教学及社会实践, 实现教、学、练、做的四者有机结合。

2.2 课程开发流程

依据市场需求, 以“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 岗位任务为依托”二位一体的来开发设计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和学习型工作任务, 并制定课程标准。

2.3 课程内容设计

2.3.1 基本思路设计过程中, 以运输岗位职业行动知识掌握作为构建基础的核心, 以运输岗位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作为扩展基础的重心。在课程开发中切实贯彻“学生为本、能力为本、岗位为本”的思想。在课程组织安排上, 强化学生对专业能力 (掌握技能和知识) ;方法能力 (学会学习和工作) ;社会能力 (学会共处和做人) 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学生驾驭工作过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提高其驾驭工作能力。重视提高学生职业应变能力。通过由简至繁、单一至综合的工作任务;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抽象工作过程;应对面向未来的不确定的工作过程, 提高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

2.3.2 教学内容安排 (见表1)

2.3.3 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我们主要根据流程、项目、岗位、任务进行设计, 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如学习情景三———铁路货运实务, 如表2所示。

2.4 课程评价与优化

课程评价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我们在课程评价过程中, 让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多方参与, 且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引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对课程开发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质量监控。通过评审、反馈、优化调整, 不断的改进和优化课程。

3 结束语

通过对《物流运输管理》的校本课程开发尝试, 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 而且培养了其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附:项目分任务之五———货物发送的配载装车作业.任务目的:能够针对货物情况及车辆情况进行合理的配载, 达到车辆利用的最大化.任务引入:铁路货运中心现在需为某客户配送一批货物, (具体情况根据实际实训条件设定) , 要求完成该配载装车计划.任务实施与评价: (1) 教师介绍配载装车的要点与原则, 并示范操作. (2) 学生4人一组, 协同完成配载装车任务. (3) 教师现场指导, 及时纠正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参考文献

[1]http://www.jqzy.com/file_post/display/topic_1D.php?TopicCode=1D0905&CourseID=0.2013年12月7日引自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

[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pFx97FXYTBE0Gwge2cfZA6sCjgJ1DMu2drfqIUk9NjxrsbSJ0mb37mxUW7plIgG.2013年12月8日引自百度百科.

[3]吕鑫祥.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8.

上一篇:甜蜜浪漫的七夕情人节祝福下一篇:网上购买情趣用品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