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影片观后感作文

2024-09-09

抗战影片观后感作文(精选7篇)

篇1:抗战影片观后感作文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叫《邱少云》。这个故事我看了非常感动。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邱少云,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革命烈士”。重庆市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牺牲前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我的感想:他那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威振四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今天,邱少云烈士的舍小己顾大局、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邱少云烈士将永垂不朽!

篇2:抗战影片观后感作文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我军领导人的军事指挥才能。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伪“剿匪总司令部”、1个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国共损失比:13.3:1。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电影中我军战士英勇顽强的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和组织涣散的国民党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我军必胜的关键。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平津战役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我军在付出较小代价的情况下极大减少了国民党军的力量,同时对国民党的士气是沉重打击。

篇3:抗战影片观后感作文

中国艺术报消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CCTV-6电影频道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承办的“气壮山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电影推介典礼”8月21日在京举行。活动集中推介了 《百团大战》 《战火中的芭蕾》 《诱狼》 《根据地》 《开罗宣言》 《穿越硝烟的歌声》 《报国忠烈之赵一曼》 《燃烧的影像》 《黄河》 《抗战中的文艺》 《犹太女孩在上海2———项链密码》 《铁血残阳》 《受降前夕》 等13部抗战题材和反法西斯题材国产重点献礼影片。这13部影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制作精良,既有 《百团大战》 《开罗宣言》 等反映历史事件的鸿篇巨制 ,又有 《根据地》 《燃烧的影像》 这样的纪录片和动画片 《犹太女孩在上海2———项链密码》。

篇4:抗战影片创新表达

信心一方面来自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与创作者立意、拍摄角度,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密不可分。据了解,这些影片的出品方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八一厂)、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及地方市委宣传部等主导力量外,也包含了北京紫禁城影业、阿里影业等民营企业。各片方纷纷表示,此番借政策东风,及时更新创作观念、增强宣发力度,是为重大历史题材影片谋求社会效益、追求口碑与市场影响力的再次切实努力。

多维宣发 打响《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70周年10部重点影片里的“重中之重”。影片导演宁海强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透露,电影局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多次组织影片主创和专家进行论证,也曾由“张宏森局长亲自带领,连续讨论剧本16个小时”。

尽管难度大、任务重,但宁海强认为,“百团大战是整个抗日战争在正面战场不断失利后出现新格局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下,一举粉碎了日军想几个月侵吞中国的美梦,鼓舞了人民的士气。《百团大战》力求大气磅礴地展现百团大战的恢弘场面,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和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影片筹备初期,宁海强便开始全面铺查百团大战的发生地、博物馆里的现有资料,共在影片中设计了三场战役——分别在辽宁的调兵山、八一厂的王佐影视基地和张家口宣化的炮兵训练场进行拍摄。因影片涉及的武器、装备、服装等制作工期需耗时几个月,所以在剧本创作的同时服装、道具就已投入制作。

作为八一厂拥有二十多年执导经验的老导演,宁海强强调,“过去的抗战片都是打气氛,但现在只打气氛不行,必须打造人物和细节。”于是每逢战争场面戏,宁海强就集合所有主创,在投影仪上立体呈现每个场景,并依此讲述如何排兵布局、其中的情节点和感情点在哪里、人物和细节如何逐次进入。为了区分《百团大战》和以往同题材影片的表现手法,宁海强在整部影片的创作中,要求“尽量减少口号式言论,减少会议,使中央指挥的戏份有层次、不拖沓”,且“全片紧扣一个话题——整个仗到底打不打、怎么打”。将一百个团这样的规模融进一场并不完整的战役,既要囊括历史事件,又要塑造情绪线索,并且要充分展现中国式的作战理念和群众智慧并非易事。

在创作之外,所有的影片出品方还有一场不得不打的硬仗。尤其是负责该片宣发工作的中影股份发行分公司,他们以“丰富的宣传物料、新颖的传播方式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争取“有创意、有新意地将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包装得更加贴近观众,吸引更多普通人走进影院观看并喜欢上这部电影,从而达到影片社会效应、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宣发目标”。

中影股份发行分公司的负责人透露,按照宣传计划,“6月14日起,《百团大战》正式开通了影片的官方微博微信,每周更新关于影片拍摄花絮、主创故事、抗战历史、军事历史、老兵故事、战略战术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内容和话题,同时与网络上年轻人热追的系列爱国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合作,推出《百团大战》专题系列;7月1日建党纪念日,召开‘电影百团大战热血来袭新闻发布会’;8月23日,组织‘血战到底永不言败’百团大战入驻工人体育场活动,比赛的同时,在看台拉起巨型海报、赛场大屏幕播放预告片以及中场休息安排老兵代表为球迷抽奖等环节;8月24日起,首次尝试主办的‘电影百团大战百城百家全国影院大型互动体验活动’将在全国近百个省市的209家影院进行,以介绍、互动、体验为形式,在每家影院里,专门开辟《百团大战》宣传区域,由专人负责介绍和推广影片,并引入‘5D观影体验椅’等互动活动,使观众在游玩体验的同时学习到抗战历史和精神,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吸引观众观看《百团大战》,带动影片票房。8月25日,将举行影片首映礼”。

所有针对《百团大战》宣传物料的设计在注重表现革命精神的同时,也大胆加入商业元素,前后共制作了10款概念版先导海报、人物海报和终极海报,5支预告片,4款花絮,数十款网络传播病毒图片、病毒视频。同时,邀请歌手李健演唱影片主题曲,以其名气带动电影知名度,并将电影画面融合在MV中。而广告的投放,上映前两周到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大城市路牌、地铁灯箱,全国16个城市的公交移动电视与15个城市的地铁移动电视,全国10城市30万张户外卡片媒体、40多块商场大屏幕,全国近500余家影院5500余块影院电子海报。

发行层面,自7月初开始,发行方促成《百团大战》在暑期上映的《道士下山》《捉妖记》《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太平轮·彼岸》《迷城》《新步步惊心》《滚蛋吧!肿瘤君》《终结者·创世纪》《刺客聂隐娘》等共计12部影片的映前贴片,为时长达两个月。

这位负责人还对《综艺报》透露,“8月中旬,《百团大战》将开展与微信电影票、格瓦拉、网票网、抠电影、中影票务通等5家票务网站所规划的票务推广合作计划,为此宣发预算将增加500万元。同时,另增加500万元的预算,用于中影股份参股、控股的7条院线、90家控股影院内做直投票补工作,保障排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突破窠臼 拓展市场空间

如果说《百团大战》采用的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全面、全新的“打法”,那么《开罗宣言》则更追求创作过程中题材、人物和语言的独到。作为《开罗宣言》编剧和总导演的刘星,早在2013年东海形势紧张的时候,就产生了“用一把历史的尺子衡量今天的长与短”的构想,他认为“一部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一定有现实意义,而现实意义就是未来的历史意义”。于是,他选择了一个美国、苏联、英国、包括中国电影人从未搬上银幕的历史事件,以《开罗宣言》为切入点,希望用“历史的剑对抗复活的军国主义和日本的右翼势力”。

刘星介绍,这部影片没有太多的战斗场面,战争是个话题,故事融合谍战、爱情和亲情等元素,却没有绝对的主角。角色塑造上“我将裕仁天皇这一人物设置成‘出场’而不露面,以他的铁靴和眼镜暗喻日本只有军事家、没有政治家;眼力不好,也没有政治远见”,“尽管影片是在展现中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但影片主题依然是珍爱和平”。

《战火中的芭蕾》导演董亚春表示,“不能简单地从胜利者或失败者的角度去认识战争。战争瞬间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战争带来的就是灾难。它的残酷、血腥,和人性的美形成反差,同时带来感染力和冲击力”。谈及影片和创作,董亚春希望用“浪漫的、抒情的”的手法讲述一段简单的故事——一个中国少女和苏联士兵的情感和命运,但要“更多地关注人性,把人物放在事件上面。”

据介绍,《战火中的芭蕾》原本叫《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而董亚春为了“破一下以往军事题材、主旋律题材影片中的模式化元素”,更准确地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才将其改为现在的片名。董亚春受到《沉静如海》《穿条纹衫的男孩》等战争题材电影的启发,发现这些影片都是“在百姓的层面,以年轻人的视角去讲述人在战争背景下的变化和成长”。于是,他在创作时确定了“中俄两国、年轻人、爱情和芭蕾”等关键元素。今年6月,影片分别在俄罗斯中国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受到了俄罗斯电影家协会、中俄两国观众的普遍好评。

“过去的眼光一直停留在年代戏,缺乏表现军人生活、军人风采的现代题材电影,导致观众多为中年人,除了一些带着挑刺目的来找毛病的军事发烧友,其实真正的年轻观众很少关注”。 但这一次,董亚春特别不愿意《战火中的芭蕾》像过去一样“上映两场之后就被当成文物收起来”。

于是,董亚春在实际创作中极力规避影片中出现“每说一句台词都能够想出下一句、不接地气的对白”,“让人物说人话、说实话、说真话,最大限度地呈现出和生活密切的关系”,“尽管人物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尽力让他在土地上扎根,成长起来”。董亚春所指的“土地”是指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和拍摄地东北,他要求“不仅演员要说东北话,每一件服装和道具、每一处细节都要体现东北特点”。

《开罗宣言》汇集中、美、英、德、俄、日、意共154位演员出演,5月1日杀青。谈及明星演员片酬对影片成本的压力,刘星认为“明星首先是电影制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加之“发现新人和起用明星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创作规律和市场道路。也因为事业团结人,我们邀请的明星只要能够调整档期,都没有拒绝出演”。而调动一切可用资源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的语境下,让主旋律电影于天时地利的机会中,能够占领市场、创造奇迹,一扫观众对抗战影片的偏见”。

《战火中的芭蕾》所有主创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是气候冷。从2014年9月20日开机,到2015年2月12日关机,有三个多月的白天都是零下30多度,“摄影机不运转,照明灯也不工作,航拍飞机因为电瓶不供电也无法拍摄”, 董亚春找了韩国团队无济于事,又请到懂得当地气候的人帮助才解决了拍摄技术的问题,但演员方面,“11月份还在拍摄夏天的戏,如果冻得口冒哈气,就得靠不停地喝凉水、吃冰块。”

被天气所困扰的抗战片并非《战火中的芭蕾》一部。于6月开机的《大轰炸》正在浙江象山地区进行拍摄,据该片总制片人施建祥透露,剧组耗资数千万在象山专门搭建了一座重庆老城,不料被7月的台风“灿鸿”全部吹乱,且第二次造好以后再次毁于一旦。截止到记者采访当天,施建祥已经“支付了剧组2.8亿元的现金。”

实际上,这部由国家一级导演萧锋执导,国家一级导演江海洋监制,上海快鹿集团、中影股份、北京原画影业、上影南国影业、上海合禾影视联合出品的《大轰炸》,最初的预算只有8000万元。但施建祥经过一次对好莱坞的考察,决定将投资总额调整到4亿元,包含3亿元的制作成本和1亿元的宣发成本,且“上不封顶”。

3D版《大轰炸》以1937年起日本对重庆进行为期5年的空袭为历史背景,多空战、轰炸场面。施建祥给《大轰炸》定位的路线是将来“参选奥斯卡级别的电影节”,于是他从美国请来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获得者威尔莫斯·齐格蒙德(《第三类接触》)担任摄影顾问,奥斯卡最佳音效设计奖获得者理查·安德森(《星球大战》)担任音效顾问,奥斯卡最佳编剧获得者罗纳德·巴斯(《雨人》)担任剧本顾问,音效制作公司Technicolor(《变形金刚》系列等)作为音效团队,同时邀请韩国顶级特效团队加盟影片。

除制作方面的花费,施建祥表示“参演明星和剧本投入也是规模空前。除了由梅尔·吉布森任艺术总监,也包括布鲁斯·威利斯、刘烨、宋承宪、陈伟霆、车永莉等数十位中外影星参与拍摄。集合这些资源,不仅保障了影片的艺术性,也通过商业元素为艺术创作保驾护航,争取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篇5:抗战影片观后感

红色影片《太行山上》作为抗战胜利60周年的献礼影片,再显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观后认为一些东西值得深思。

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从影片一开始到最后,一种信念始终回荡在我的心头,那就是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朱德同志战后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军民鱼水情深

山西太原失守,八路军改变战略,全面开展游击战。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又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历史证明只有开战最大范围的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爱兵如子

篇6:抗战影片观后感400字

《紫日》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时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正值二战时期,杀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在中国大肆屠杀,无数的生命在他们的屠刀下变成了冤魂。许多仁人奋起反抗,日本在做最后垂死的挣扎。

一次巧合,一个坚强刚烈的俄国军官,一个敦厚朴实的中国人和一个日本女孩秋叶子在战火中走到了一起。在荒无人烟的白桦林中,只有这个日本女孩可以把他们带出茫茫无边的森林。行程中,一次又一次,善良的中国人拯救了女孩的生命。可是这个日本女孩却时时刻刻盘算着,怎样才能把她的恩人弄死:把他们带到地雷区,带他们绕回日本军营……秋叶子不断地迫害他们,但他们却用纯真和善良感化着她。后来,他们走出了森林,战争也结束了,日本人因为战争的失利而自相残杀。秋叶子就成了日本自杀的牺牲品。

看了这部电影,我十分震惊:这个原本纯洁无暇的生命在日本侵略思想的侵蚀下已变得邪恶丑陋。一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原本该多少烂漫,这本不该是她有的.狠毒啊!当秋叶子在沼泽中绝望地陷入时,那是怎样的表情啊!是痛苦?是悲哀?是悔恨?还是……是不是只有当生命消逝的时候,在战争中的人们才会想到一丝丝温情?无数次的背叛与拯救,一次又一次撞击着她的灵魂,当秋叶子想起中国人不计前嫌地帮助自己,当秋叶子看到俄国女兵把她当作亲妹妹,她的灵魂终于找到了根,终于战胜了驾驭她的残忍与冷酷,尽管温暖被日本侵略思想深深掩埋,但在真诚和友爱的感染下,她把逝去的天真一点一滴地找了回来,这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战争后的希望。然而秋叶子离去了,倒在了自己同族的枪口下,至死也睁大着双眼,那茫然空洞的眼睛是对这个世界的控诉还是对自己人生的质问?她的离去,是不是对她所犯过错的惩罚与弥补?出乎意料的结局,让我难过不已。

篇7:抗战影片观后感400字

《细细的红线》是美国又一部以“二战”为题材的影片,影片由美国颇具传奇色彩的著名导演泰伦斯-马立克导演。这部更像是一篇哲学论文的电影以一种隐含深蕴的方式,提供给现代人返观自身的过去,审视现在和面向未来的一条途径。一如荣格所说的,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自在的黑暗中点起一盏灯来。

《细细的红线》是一部真正的人道主义电影,这里的人道主义有别于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那种以人为中心的狭隘人道主义,同时更有别于国家至上的民族主义。而当一切恢复平静,是否也有这样的沉思:“世界为何要有这么多战争?人类为何自相残杀?陆地和海洋为何要相互抵抗?大自然是否充满仇恨?善与恶是否同时存在?是否上帝也在痛苦挣扎,大自然也会感受罪恶的力量?真爱源自哪里?它是否已被遗忘?否以已被罪恶泯灭?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人性当中最微乎其微的一点点,为何总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何时才得以停止?有人说心灵若得到宁静,精神就会永垂不朽。放弃那些罪恶的欲望吧!你会得到救赎.......”其实心智健全和疯狂之间仅隔一步,一道细细的红线……

上一篇:关于班主任的作文500字下一篇:锅炉缺水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