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2024-08-05

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探究当代大学生自身健康状况,并给予大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们的生活,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再加上生活富裕后饮食质量提高,人群逐渐肥胖化,这两方面共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下、身体素质下降。对此,我做了当代大学生自身健康状况的报告,现就对此结果做一下分析报告。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及原因

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生殖健康等内涵看.大学生健康理念确立、疾病预防、饮食起居、学习行为等习惯还存在许多欠缺。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缺乏体育锻炼,近视眼增多、三餐饮食无规律、不懂营养科学、睡眠质量难以保证。大学生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颈椎病、肩周炎等患者增加.不少大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对大学环境适应自我评价与认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存在矛盾和迷惘,面对繁重的学业考研就业、寻求独立和条件不足.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对友谊的渴求不能满足.家庭贫困学生的矛盾压力.导致许多大学生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精神萎靡甚、至忧郁、厌世。

本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睡眠、饮食、运动三方面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以下几方面:

1. 睡眠方面:大部分学生会在11—12点之间睡觉,还有一部分人1点或以后睡觉,睡眠时间多为6—8小时。

2. 饮食方面:在一日三餐方面,除了极少数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外,三餐偶尔有间断与三餐很有规律的`学生约各半。约一半学生仅仅偶尔会有所顾忌而不吃,仅约1/8的学生吃得很少,由此可看出垃圾食品是降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运动方面:被调查的学生中,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平均每天仅锻炼30分钟左右,这与大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还有一定差距。

在调查大学生生病情况方面,约一半学生很少生病,但也有很多的学生是冷空气一来就生病。尽管如此,却仍有大部分的学生健康防护意识很一般。 健康防护意识低下,又进一步使得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降低。

大量的事实表明,不少大学生对健康的意识不强,在不少方面有偏离健康轨道的表现,因此,有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

结论与建议

第一,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设健康教育课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这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对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益。可以安排高素质的医生担任健康教育课的任课老师,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卫生保健及性保健知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健康体检、就诊、治疗过程中,针对个体疾病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他们获得防病治病知识。 第三,开设健康教育门诊与心理咨询门诊。校医院开设健康教育门诊与心理咨询门诊是高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健康教育门诊,不仅可对有疾患的大学生提供康复指导,还可满足他们对卫生保健知识的特殊需求。通过心理医生对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进行及时转介和危机干预,达到减轻心理负荷,化解不良情绪,纠正行为偏差,避免挫折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从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第四,利用校内媒体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利用广播、校报、广告橱窗、板报等宣传载体,开辟卫生保健栏目,图文并茂地宣传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身心素质。

第五,利用校园网建立大学生保健网站。互联网信息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隐秘性,信息承载量大,教育覆盖面广等特点。网络打破了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时空障碍,带来了全新的人际互动关系,使人们不必再为诸如性心理问题、情感隐私问题而难为情。高校医院应联合学校诸部门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信息传播工具,聊天室、电子信箱、QQ、MSN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董燕. 大学生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的创新运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胡隆成. 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思考[J]. 体育学刊

3】王志英.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篇2: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论文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 决策 新思路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11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发生后,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目前,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综述如下。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1 心理健康与否的判断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的。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概括为:智力正常,自我评价得当,情绪调控能力强,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学习动机明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正值一个发展时期,是从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过程,也是各种矛盾的思想观念发生碰撞、冲突的时期,还要面临复杂的角色转换问题,因而,大学时期正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业、人际关系处理、恋爱问题、性健康、性格和情绪调节以及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面较广,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1.3 学业问题 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和学习动机功利化;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人和谐相处;恋爱问题则主要体现为情感的迷茫、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如何应对失恋;性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性反应,产生了堕落感、耻辱感与性罪恶感,把性与不洁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性格和情绪调节问题具体表现在抑郁和情绪失衡。

1.4 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1)网络群体。网络这把双刃剑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困扰。(2)贫困大学生。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和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在贫困生中较为普遍。

剖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人们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在这样一种社会大背景下,大学也不再是宁静的港湾,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使得一些大学生原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和挑战。久而久之,引起了心理的迷乱和失衡。(2)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出生于国家改革开放之时,成长于国家经济发展之日,由于家长对他们的过高期待,过分保护,使其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导致他们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另外,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3)大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导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进而使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4)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性格、意志力和对事物的认知及情感各方面都有别于高中生和成年人,情感方面比较热烈,认知方面明显不足,具体为对社会制度、人际交往和爱情等诸多方面的认识不完善,不成熟。同时,他们的柔韧性不够好,自制力也相对较差,做事喜欢随心所欲,缺乏长远目标,计划性不强。加之现代社会竞争和市场经济加强,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带来人们心理的复杂化,很多大学生经常感到压抑,但由于自身认识不足、心理方面知识的缺乏或顾及个人隐私等多方面因素,他们的郁闷没有得到及时释放,经过长时间的积聚和沉淀,便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

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决策

3.1 学校方面的应对措施

3.1.1 开展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查 高中教育以学业为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易被忽视,带着高中遗留下的隐性心理问题,加之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大学新生有可能在遇到一点小挫折后就将原先存在的问题加强化,以相应的症状表现出来。研究表明,开展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查是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1.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良好的环境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沃土,而校风建设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应加强团结友爱、奋发图强等优良学风的建设,让同学们在其影响下学会怎样与人和谐相处,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同时学生还可通过参加学校开展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情绪特征。

3.1.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由于中学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大学生普遍缺乏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鉴于此现状,校方很有必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对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加强认知心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系统学习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3.1.4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体系 学校心理咨询体系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找到应对措施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而且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有心理健康档案,比较全面地记录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选择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量表,对其大学四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归类,评价并记录在案,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

3.2 家庭社会方面的应对措施

3.2.1 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 当代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娇惯等原因造成了他们娇生惯养、依赖性强、适应性差、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一旦进入大学独立面对生活的考验时,问题便会接踵而至,如同学关系紧张、不适应寝室集体生活、报复心理强、不关心他人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家庭,解决方法自然也得从家庭着手,现代社会的家长们应该意识到过去那种全权代劳的呵护方式往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积累生活经验才是健全的家庭教育方式。

3.2.2 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就是自杀,近几年,高校学生因为各种心理问题自杀的事件并不少见。巢传宣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系统在自杀意念的产生中可发挥缓冲作用,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好的学生相对而言产生自杀意念的机会较少。因此,在预防大学生自杀工作中,应考虑构建比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3.3 学生自身方面的应对措施

3.3.1 学会自我保健,加强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首先从认识上入手,学生要对自身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自己在大学里的位置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其次,应该学会自我调适消极情绪。正确的调节方法可以是通过写日记、听音乐、聊天散步购物等,以便及时释放负面情绪。此外,郝霞研究表明经常运用幽默缓解压力的大学生的抑郁和交往焦虑水平都较低,且自我效能和自信都较高,鉴于此大学生可以积极培养采用幽默方式来缓解压力的能力,以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3.3.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互相依赖。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意志品质,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同样,由于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思路

4.1 完善研究的操作方法,努力推进研究本土化 我们必须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经验的同时,大力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并结合中国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研发适合中国学生的心理评估量表及问卷,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生心理研究的本土化发展。

4.2 拓宽研究的视野范围,努力推进研究具体化 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校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还要将研究视野扩大到家庭及社会环境等领域,密切关注其成长过程中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使研究细化和具体化。

4.3 扩大研究的文化维度,努力推进研究国际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留学生群体逐渐融入各大院校。对外国大学生来说,国外长期的学习与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校方在着手研究中国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不得不重视起这些群体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对外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扩大研究的文化维度,从而推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路文焕,徐炳亭.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49-450.

李殿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7.

李淑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式.中国校医,2008,6:761.

范文网

王定福,陈福生.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科学战线,2004,5:185-188.

王鲁慧,张扬.认知心理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1:1203-1204.

杨彩云,潘素芳,刘建宏.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兰台世界,2005,7:59.

巢传宣,刘建平,付茶英.江西某大学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1:87.

郝霞.幽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9):84-85.

朱德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关系探析.中国科技财富,2009,8:97.

孙晓青,姚本先,王东华.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趋

篇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1、学习生活环境适应、考试焦虑心理问题

学习生活环境、考试带来的焦虑心理。从高中进入大学, 不管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有非常大的变化, 社会活动越来越多, 人际关系也比以前更加复杂。学生们大多习惯了高中时代那种被动的学习方式, 上大学后, 对大学里那种老师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由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 成绩下降很快, 因此他们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前途感到担心、忧虑, 陷入焦虑状态之中。而期末考试时, 往往临时抱佛脚, 常常出现不及格的情况。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感、压抑感长久得不到消解, 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困惑。

2、社交障碍造成的忧虑心理

由于大学生大都来自祖国各地, 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标准, 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 造成学生心理忧虑。对新生而言, 远离亲人、家乡, 不免有人生地疏的孤独、失落感, 特别是对那些从未离开父母、鼓励生活能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 由此也影响到对人际关系的心理感受。此外, 现代社会生活使得人际关心日趋复杂, 尤其是社会上某些消极行为如尔虞我诈、自私自利等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也有体现,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很坏的影响。

3、恋爱问题带来的苦闷心理

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 他们对恋爱充满向往, 不少人把恋爱作为填补空虚的手段, 结交异性寻求刺激。他们形容自己的恋爱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因为不能感受大学里空白的寂寞, 即使错了也要走下去。但由于学生心理未完全成熟, 缺乏生活经验, 情绪易冲动, 容易把问题简单化, 思想脱离实际, 而一旦失恋后, 生活失去头绪, 失去信心, 产生自卑感、成为失恋后极为普遍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道德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近来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 把道德作为健康的一部分。巴西著名医学家马丁斯研究发现, 品德端正、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胸怀坦荡, 则会心理平衡有助于身心健康。相反, 有违于社会道德准则, 胡作非为, 则会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 这种心态有损健康。马丁斯的结论同样适合于大学生。一个道德水准低下, 处处伤害他人的人, 他自己最先受到伤害。

2、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思想多元化, 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 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 与高中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使多数人产生心理失衡。再加上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要求子女只顾学习, 忽略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 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 缺乏纪律性, 自理能力极差, 抗压能力不强。

3、各种矛盾因素

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经验不足的矛盾。其次是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再次是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 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 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 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 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 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的建议

1、要努力增强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

当前各种环境复杂多变, 只有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才能确保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一代大学生, 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对于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 应该严格执行、认真遵守。大学生要建立和谐、适度的学习节奏, 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 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

“工预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交往法则, 学习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要以诚相待, 为他人着想, 正视冲突、积极应对矛盾, 要学会批评的艺术, 要虚怀若谷、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

3、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首先要认识到恋爱是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 恋爱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同时, 大学生要学会调整心态, 正确看待失恋问题。失恋后要学会通过适当的途径排解情绪。

篇4: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27-00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不足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存在缺陷。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需要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而在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些高校的教师没有相关的证件,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当前,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使在一些高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是一种摆设。

3.重视不够。学校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一方面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力度不够。

4.投入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进行硬件设施建设,还需要进行软件建设,如聘请心理健康教师等。但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

5.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一些教师心目中,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他们的责任,应该是心理学教师,或者是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的职责,其实不然,每个大学教师都有职责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问题。当前,有些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归属于学生处,让学生处进行管理和经营,有些高校将其隶属于学科部门,没有将其设置为独立的教育管理部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第一,思想上重视。学校主管领导、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与老师等都需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第二,经费投入。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硬件方面扩大经费投入,如购置心理咨询中所需要的音乐按摩椅等心理咨询的设备。另一方面,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的经费投入,如聘请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师资,同时加大对师资的培训与教育。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计划。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对大多数教学类型的高校来说。那么,在高校教育中需要有计划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刻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一,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当前,很多高校只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选修课程来对待,甚至有些高校还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笔者建议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并设置为几个学分,纳入学科课程设置中来,提高其学科地位。第二,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学习等热门的话题联系起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注大学生当前的学习心理状态,关注大学生比较重视的就业问题,将这些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与大学生联系起来,既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3.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理论渗透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应用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4.与大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将其与生命教育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之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不良的心理情绪。

5.建立大学心理辅导员制度。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大学辅导员要求既是能充当心理咨询师角色,又是能充当职业规划师角色。高校在选聘辅导员过程中,需要充分考核大学生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笔者建议建立大学心理辅导员制度,选聘的心理辅导员既可以是兼职辅导员,也可以是专职辅导员。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员制度,让大学生辅导员正确与大学生交往与沟通,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一旦发现问题,便能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维护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学生做好“护花使者”。

6.建立大学生心理评估制度。第一,在大学生入学时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就对大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程度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大学生的个人心理档案和团体心理档案。第二,入学后,进行心理健康抽查和复查。进入大学后,经过大学教育,特别是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怎么样的?这时候,需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抽查,普查,来复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教育、纠正和治疗。第三,毕业阶段,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处于毕业班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变化较大,所以需要特别关注。这个阶段,教师不能放弃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需要对毕业时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评估。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没有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怎么会有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因此,需要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第二,学校之间的学习、交流。加强高校之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发展。第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终身学习,需要进行在职培训。因此,高校需要安排让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轮流去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从而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结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普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7(4):120-121

[2]唐闻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务必突破的两个难点 [J]中国高教研究2007(2):9-10

篇5: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

亲爱的同学、朋友: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我们将通过这份调查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一次深入的了解,并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依据。麻烦您认真填写本次调查!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您所在的院校(全名)

——————————————————

您的专业

——————————————————

您的性别

——————————————————

您就读的年级

——————————————————

一、选择题(单选)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过去大学生相比如何?

A增强了

B减弱了

C相当,差不多

D远远不及

E其它您认为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与哪些因素有关?(A饮食

B体育锻炼

C家庭经济状况

D所处生活环境

E其它

3.您平时的饮食状况是怎样的?()

A随便,合胃口即可

B完全从自身健康出发

C从保持身材的角度出发

D什么方便吃什么

E其它

4.您认为您现在的饮食是否对您的身体健康有影响?(A完全没有

B几乎不受影响

C有一点

D有很大影响()))

5.您认为怎样的饮食有利于您的身体健康?()A按时就餐,注重饮食卫生

B荤素搭配,合理安排

C随便即可

D其它

6.您认为体育锻炼是否对您的身体健康有作用? ﹙﹚ A完全没有

B几乎没有

C有一点

D完全有

7.您一周一般参加几次体育锻炼?()

A从不

B1~5小时

C6~10小时

D11小时以上

8.您一般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体育锻炼?()A跑步

B散步

C球类运动

D舞蹈

E其它

9.您认为您所处的环境对您身体是否有带来影响?A完全没有,我很有自制力

B有一点,会受周围环境影响

C完全受影响,人家怎样我也怎样

D其它

10.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评分如何?()

A不及格

B合格

C良好

D优秀

11.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做过何种努力?()A注意饮食卫生

B坚持锻炼

C保持良好情绪

D学会解压

E其它

12.一旦身体健康出问题您的态度是:()

A消极悲观,无法正视

B忍忍就过去了)(C多多锻炼即可

D自己吃药就行

E一定要去医院看个究竟

F乐观面对

G其它

13.您平时闲暇喜欢做的事是:()

A上网

B睡觉

C学习

D逛街

E锻炼

F其它

14.您认为这样对您的身体健康是否有影响?()A完全没有

B几乎没有

C有一点

D完全有

15.您是否想通过改变生活态度来达到身体健康?()A完全没想过

B想过,但实践起来很困难

C想过并逐步实践着

D我的生活方式已很合理

E其它

篇6: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姓别:男()女()

1、在大学期间你是否感觉到空虚、无聊?()

A、是B、否C、有时候会感到空虚、无聊

2、你奋斗成一名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实现理想和抱负B、考取文凭C、混日子D、不知道E、父母的希望

3、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或教学质量是否满意?()

A、很满意B、一般C、非常不满意D、无所谓

4、业余时间主要做些什么?()

A、上网、看小说B、紧张的学习、运动C、谈恋爱D、勤工俭学

5、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这个问题?()

A、满足心理或生理上的需要B、打以无聊的时光

C、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选择人生的伴侣D、随大流、不落伍

6、大学生活中,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A、学习成绩不理想B、人际交往有困难C、恋爱不成功D、感觉前途没有希望

7、你在遇到挫折时会依赖朋友吗?()

A、不会、独立应付B、会听朋友的意见、自己为主

C、偶尔会的D、完全会依赖朋友

8、你对将来面对的就业压力有何打算(或‘想过自己的前途吗’)?()

A、有详细的计划B、等走上社会再说C、没有、很迷茫

9、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可多选)()

A、转移(娱乐、游戏、读书)

B、发泄(哭、倾诉、写信和日记)

C、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

D、顺其自然、自然调整

E、积极向上、变压力为动力

10、你认为怎样的大学生活是积极向上的?

谢谢合作!

篇7: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们生活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节奏变得无规律可循,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休闲娱乐上,这就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带来许多潜在的威胁,可是大部分学生对此并无关注。

据调查,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学生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体育活动是一种个人兴趣,想锻炼时才去锻炼。”其实这种认识受到平时体育活动时间限制的影响,虽然教学课程中也安排了体育课,可也只是每周一节,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其次这种认识也受许多高校体育设施的完备程度的影响,没有齐全的设备,即使想锻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学校都有篮球场,男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打打篮球,舒展一下筋骨,而女生的运动场所相对较窄,运动量自然也不是很够,不能起到十分大锻炼的作用。

除了体育活动认识的影响外,还与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大学生来说太多空闲的时间,在课余时间里男生多选择上网打游戏、女生喜欢逛街买东西来打发时间,早上不吃早餐、晚上熬夜的现象也很普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信息技术的到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一大批的电子、数码产品问世,这些产品虽先进却也所隐含了许多安全隐患,其产生的辐射给整日活在互联网中的网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更多的大学生从网络的世界中走出来,把娱乐作为繁杂生活中的小放松,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面。毕竟是副业,主要还是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准未来的奋斗目标,要注意劳逸结合,最终给自己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

把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以及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管理这两大因素单独列出来,到底哪个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状况影响更大,通过相关对此问题的调查数据表明,小部分群体认为对体育活动认识不到位影响大些,多数人认为课余生活管理对健康状况影响更大,参差不齐的观点说明了一个问题,健康是一直都存在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大话题,关注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始终是最直接的表现手法。

通过倡导的方式,给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大家对健康问题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更多的去了解这方面知识,从自身做起,调整好生活的节奏,改善一下不良的生活方式,平时多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的心态,注意饮食健康,保证营养的均衡,鼓励大学生把“适量的运动就是健康的开始”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构建起健康的桥梁。

当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能仅仅从单一层面看待这个问题,从深层次来看,还是和大学生自身的自制力有关,如果拥有良好的自控力,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凡事都有两面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要抵得住来自外界的诱惑,树立绿色上网,引领健康的意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以后的一切奠定根基,所以大学生们更应在青春年华的时候拥有强健的体魄,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临就业的压力,这就要求大家平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加强锻炼,这样才能给人蓬勃向上的朝气,让人感觉充满活力。

对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目前的现状是:几乎很少一部分人注重这方面,转而投向更加物质性的要求,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现已成为主流,然而平时大部分人生活习惯懒散,不愿意花时间去做运动,更不会把尽力投注在体育锻炼上,没多少人真正了解健康的重要意义,目前还找不到更加有效的方案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隐藏在我们身边,着实是种威胁,大学生健康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但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是要经过时间的累积慢慢去解决的,如果不予重视,今后将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困惑,引人深思,应该通过更大的平台来提倡更加健康的生活状态,推进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反省意识,从中深切的明白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在健康的牵引下,让生活变

得更加惬意自然,努力构建社会健康风尚,说实在的,想象一下没有生机与活力的生活状态下会滋生出怎样

篇8: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源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根源,途径

一、引言

一般情况下, 人们把心理健康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心理健康指的是人们的一种高效而且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的心理健康则是指人们的基本心理活动的完整内容。一般而言, 多数人是从狭义的角度对心理健康加以阐述, 心理健康表现为一种状态, 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 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 也就是说, 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 心理都不会失调, 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 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需要在由健康的体魄外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 否则就很难被称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不是绝对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心理与环境是否统一、心理与行为是否统一以及人格的稳定性三方面来断定心理是否正常。如果三者有缺陷则认为是存在心理障碍, 而心理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 它多出现在当代中学生身上。通过观察周围的中学生不难发现, 这些中学生往往会有紧张不安、矛盾犹豫、难以相处、心智不成熟等特点, 在与人相处中表现为冷漠、固执、攻击等。近年来, 我国学生犯罪案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犯罪特点也向高智商犯罪和低龄化发展, 中学生作为未来大学生以及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后备军, 状况也令人堪忧。在中学生中, 因为沉溺于游戏虚拟世界而导致人格分裂, 而在现实中寻衅滋事, 打架斗殴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这些学生的犯罪和过失等, 也都与心理缺陷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了给社会培养出更加健康、优秀的人才,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已出现的问题成为每所中学、每位教师甚至每一位同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研究对象, 分析当代中学生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一般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性方案。

二、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品质不仅仅是对个人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社会、对民族未来的发展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 在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当中, 当代人最缺乏的是心理素质, 具体表现为害怕吃苦受累、意志薄弱、面对困难缺乏奋斗意识、缺乏自信心、对周围的人、事、物具有极强的依赖性等。中学生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教育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开展的教学改革中, 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探究

中学生所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使人们将目光集中到探究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上,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 造成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片面后果。传统的教育追求的是“分数”, 许多学生进入中学之后仍然对分数十分看重, 而中学在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归属时仍旧将分数的排名最为重要的依据。这就使得许多中学生在进入到中学后仍旧埋头苦读, 一方面是为了能够获得荣誉,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有机会进行深造。许多中学生并没有主动审视自身内心和主动提升与巩固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而且中学期间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又几乎没有, 仅有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也很少有人踏足, 这就造成了中学生在心理出现问题时得不到专门的指导。其实许多中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甚至犯罪意识之前已经注意到了自身心理发生的变化, 但是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有心理疾病, 他们多数不会进行积极的自我治疗和接受治疗, 致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变化。当从小学升入中学时, 许多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寄宿到学校, 开始集体生活, 这对于一直处于“走读”状态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最大的挑战。那些平日主要依靠父母和家庭的学生在中学期间便要做到全部的生活自理, 同时来自不同地区、生活习惯不同的学生构成的宿舍生活单位也让一些学生感到压力。一些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后对于一些问题的出现不知道如何处理, 但是又不好意思寻求舍友帮助, 内心总是存在着抵触心理。这就使许多中学生出现孤独感、紧迫感等问题。

3、盲目的自信和理想化。对于升入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讲, 内心的优越感和自信心都比较强, 不想承认别人自己强。这些学生把学生活想的过于理想化、神秘化, 入学之后便感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而会产生失望感。这种盲目的自信和对现实的过于理想化使得中学生在面对现实时容易造成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不强以及主观愿望以及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所产生的矛盾造成了中学生心理的一些问题出现。

四、解决当代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同后天的教育与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解决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提高当代学生面对社会的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咨询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学一般会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心理咨询人员要努力发挥心理咨询帮助的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同专业人员谈心聊天, 以减轻学生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感, 使内心的忧愁得以排除, 从而能够更好地学生和生活。

2、开设心理健康必须课。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必须课,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心理课堂上学习到系统的心理、卫生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懂的如何更好地调节和增强自我心理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 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因此, 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是培养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3、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古时候的“孟母三迁”就是典例。在中学期间, 学校要努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可以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我认识, 充分发展自身的个性, 从而改善自身的适应能力。

五、小结

总之,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是成为全面人才的条件和基础, 针对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 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减轻和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 使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加强。

参考文献

[1]林文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2) .

[2]刘晓杰.中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J].华章 (教学探索) , 2007 (Z2) .

[3]胡云连, 柏鸽.浅谈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8 (07) .

[4]刘文俊, 黄静.论非理性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02) .

上一篇:小儿腹泻下一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