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读后感

2024-06-29

纸上谈兵读后感(精选6篇)

篇1:纸上谈兵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纸上谈兵》成语故事,对这个成语,有初步的体会。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有一个叫赵括的,自幼苦学兵书,谈起带兵打我的事头头是道,谁都说不过他。他认为自己能带为打仗。可他爸爸说赵括只是纸上谈兵,说什么也不同意。当他的爸爸死后,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任命他当大将军带兵迎敌。

赵括不根据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兵书上的话,制定作战方案。不久,赵国被秦军团团围住,赵括在交战中战死,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地,还要根据实际运用所学地的知识,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地去干,是注定要失败的。

篇2:纸上谈兵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之赵括纸上谈兵》,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战国时,著名大将赵奢之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谈论军事,大家都驳不过他。后来,在长平之战中,赵王让赵括当大将,带军打仗时,他只知道按兵书行事,结果被秦军大败,导致赵国的灭亡。造成这样的惨败,就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赵括虽然兵书读得很多,但是缺少实践,不能灵活运用兵法,才会全军覆没。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去年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那天,妈妈在教我数学单位换算的公式,我听了一遍就不耐烦地说:“这么简单,我会了。您先忙您的,不用管我啦!”妈妈没多说什么,只叫我再练练,我却没当回事。第二天,妈妈问我:”单位换算的问题都会了吗?”我丝毫不谦虚地答道:“会了!会了!”,然后妈妈就笑着递给我一份专项练习,让我在规定时间完成。才做了一道题,后面的题就无从下手了,我心里叫苦:为什么这么难呀!这时我才知道,光知道理论不去练习是不行的。我拿起练习纸,红着脸走到妈妈跟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妈妈的辅导下,经过很多次练习,终于掌握了数学单位换算。现在又读了纸上谈兵的故事,我恍然大悟,原来以前那样的学习态度,其实就是重蹈了“赵括”的覆辙啊!

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躬行实践才能实现目标。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不能只知道理论知识,更要活学活用,踏踏实实地付诸实践,才能将事情做好!

篇3:纸上谈兵读后感

片段一 :

师 :请大家默读课文1~4自然段,从哪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鱼游到了青年心里?

生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 :“忘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想象他忘记了什么?他没有忘记什么?

生 :……

师 :(情景创设,教师配乐深情叙述)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大家都陶醉于这美景之中,只有他——

生读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像这样呆呆地站着,静静地看鱼只有一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他这样看鱼不止一次,我是从“老是”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 :是的,他不止一次这样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就是青年这样的神态,让作者感到鱼游进了青年的心里。

片段二 :

师 :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圈画相关句子。

生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是“挥笔速写”?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生 :一丝不苟地把每一个部位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就是“工笔细描”;用寥寥几笔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就是“挥笔速写”。

师 :到底有多细致、有多快呢?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生合作读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师)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生)有时又挥笔速写,(师)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你发现了什么?

生 :前半部分是作者看到的,后半部分是想到的。

师出示 :

1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师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生 :第一个句子好,它把青年画鱼比成姑娘绣花那样细致,说明青年画鱼十分细致。

师 :就是这样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青年画鱼时的一丝不苟和细致认真。

生 :我也认为第一个句子好,它好像真的让我看到很多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描写人物动作,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这样表达就更加具体形象了!像这样既写看到的、也写想到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吗?

(生圈画,指名反馈交流)

生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 :……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师 :分别读读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体会他为什么会和鱼融为一体?

生 :大家都在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就是他自己,所以说他和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师 :这就是——“忘我的境界”。联系前面看到的内容,所以作者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片段三 :

师 :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融入作者的感受,许多作家在写作时都运用了这种写法。

师 :(在出示《全神贯注》语段后)找找哪些句子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师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把看到的和想到的标示出来)

师 :这些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想到的。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想到的写好?

生 :要先写好看到的,再写自己想到的。

师 :是啊,二者之间要有联系,是在看到的基础上想到的。

生 :写想到的,中间要有比喻词,如“仿佛”、“好像”、“似乎”、“像”等。

(师出示一幅下课同学跳绳图,旁边有一段学生写话。)

师 :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生 :只写了看到的,没有写想到的。

师 :你们能帮他写得更好吗?请结合自己平时看到的跳绳,加上想到的,写在书写纸上。

(生自由练习)

生汇报——

生 :下课了,小明在操场上跳绳,好像演奏着一首优美的乐曲……

生 :下课了,小明在操场上跳绳,仿佛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师(总结):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更要关注表达方法。在写人、记叙事物、描写景物时,不仅要写自己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要融入自己的感受。

这一节课得到了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和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的高度赞誉,被评为特等奖。细细回味这节课,合宜的教学内容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王荣生教授提出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底线。一堂课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怎么出新求异,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 :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安排,面对这些由教师个体凭借自己的语文知识冥思苦想出来的教学内容,听者眼花缭乱,如入迷宫。由于现行文选型语文课本没有明确规定每一篇课文的语用教学内容,教师对课标的解读不同,导致在选择和确定“教什么”时出现诸多困难。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底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本文试着结合闫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从学科、文本、学情等角度探讨如何选制合宜的教学内容。

一、强化学科意识,明确选制教学内容的出发点

语文学科有其独有的功能与性质,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语文的规律,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是,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都是以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并且围绕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来组织教学的,往往一堂课充斥着大量的与“语文”关联不大甚至明显无关的东西,造成了语文课程本体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教学内容的错位。“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是许多语文课的真实写照。选制合宜的教学内容,应充分关注语文学科特点。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闫老师选制出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

1.通过联系上下文、创设情景等方法引导学生立足“忘我”、“呆呆地”、“静静地”这些重点词语,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作者抓住了“聋哑青年”的神态来表现他爱鱼如痴、观鱼似醉,感受“鱼游到了青年心里”。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在对比朗读中去发现、揣摩关键词句所运用的联想表达方式,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继而在对词句的赏析中感受“聋哑青年”高超的画技。

3.采用片段引入,群文阅读的方法,反三归一,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联想的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

以上教学内容的选制有别于以往的阅读课,不再纠缠于对文章内容的讲解或对人物情感的体验上,而是将指导学习方法、训练朗读、运用语言、关注文本表达形式等语文能力培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突显了语文学科特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专业性。

二、强化文本意识,明确选制教学内容的支撑点

如果说教学内容是教师经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加工、改编、创生的产品,那么文本就是它的原材料。因此,在选制教学内容时必须考察文本本身的特质。王荣生教授将教材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且指出不同类型的选文有各自不同的教学功能。“定篇”是构成文学、文化素养的经典作品,要求学生彻底、清晰、明确领会 ;“例文”或“样本”是在教学中借以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技能、方法、策略的选文 ;“用件”不是让学生“学文”,而是引导学生利用文中所涉及的事物从事与之相关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

按这种分类法,根据教材的编排,把《鱼游到了纸上》归入“例文”应该是恰当的。“例文”的功能定位要求教师要善于开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以某项(些)语文知识为点,从一篇课文甚至不同教材中寻找教学资源,选制合宜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闫教师充分发挥选文的独有功能,通过重组、加工来整合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她把《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置于单元组课文之中,从整篇课文甚至整组课文中寻找教学资源,找准了这篇课文与《全神贯注》之间的结合点——联想的表达方式,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系统的语言环境之中,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并始终依托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运用和处理教材,开掘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在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三、强化生本意识,明确选制教学内容的落脚点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学内容应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不在于教师“教过”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究竟“学会”了多少知识。这都要求我们在选制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

在闫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教学重点聚焦到文本的表达方式,教学内容的相对集中让学生学得也相对透彻,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教学效果。她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首先让学生在合作朗读中去发现作者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学到一种陈述性知识 ;接下来让学生在句式对比中认识联想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到一种阅读方法和程序性知识 ;然后让学生在整篇课文和单元组课文中去发现,在新的语境中去运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最后补充一篇写话,让学生认识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并在运用中将“联想”迁移为一种写作方法和写作能力。可见,这个设计是一个包含“认识——实践——迁移”诸环节的完整学习方法的教学流程,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语文知识学习规律。

篇4:安全切忌纸上谈兵

常从媒体上看到,某煤矿发生安全事故,而其相关制度却是完整无缺,不仅有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煤矿灾害应急处理预案”、还有各部门签订的“安全生产承诺书”等等。而最终还是出现了安全事故,究其原因,是把大功夫花在了做秀的表面文章上,而忽视了规章制度实质性的落实。

煤矿的安全体制、制度不可谓不多,方案不可谓不密,但安全事故还是屡屡发生,归根于一点,就是没有把制度真正的落实下去,或者说制度落实得还不严密,有的甚至于只停留在表面的纸上谈兵,做做样子,成了只说不练的假把式。安全管理重在真抓实干,上级的检查多少地促进了安全工作的落实,但对于矿井来讲,还是要在自我的意识和行动上有一个高度的认识,要深入到井下一线现场,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达标情况,使安全的不利因素无法藏匿,如果一味的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做花架子,那糊弄的结果是害人害已。

如今,各个矿井都在开展冬季安全生产无事故百日赛活动,而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多样形式积极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氛围,促进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安全管理,深入现场,落实好规章制度措施,做到标本兼治,使冬季安全生产无事故百日赛活动真正取得实效,真正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篇5:纸上谈兵的读后感600字

《纸上谈兵》主要写了古时后有个人叫赵奢,赵括从小就读兵书,因此,他谈起用兵作战,总是滔滔不绝。可他的父亲却说他只会说空话,没有真本领,不会用兵,更不能当大将。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让赵括当大将,代军打仗,有人劝赵王说:“赵括兵书虽然读的熟,但不会灵活运用,会坏事的。”赵王不听。不久,在两军交战中,令全军覆没,赵括也在交战中阵亡。m.liuxue86.com

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赵括虽然兵书读得很多,可是却不会灵活运用,所以才会全军覆没。而赵王做事太鲁莽,用人不当,也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掩卷沉思:不论做什么,都不能只空谈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才能将事情做好。

篇6:纸上谈兵读后感400字六年级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赵括没有打实战的经验,自己只是把书上的内容学会了,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他不知道自己学的只是一些皮毛而已,要更加深入的学习课外知识,还要自己去做一下,有些经验。在现实中,我就曾遇到过这种事。

我在学校学习还好,可是在现实中我连一个锁都不会开。有一次,爷爷让我试一下开锁,我想:谁不会开锁呀!我肯定会开。这是爷爷仿佛看透我的心思了,他说:这锁可不是一般的锁,由于时间太长了,钥匙前面磨没了一点,要开开试试。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没把它开开。爷爷教我开锁,我就是学不会。

上一篇:xx社区中秋节活动方案下一篇:总承包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