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精选心得体会

2024-08-22

随笔精选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篇1:随笔精选心得体会

她站在这无边的草原上,依旧是她,还是一袭白衣:还是飞扬的三千墨发。唯一不同的是她眼中的迷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篇高中生活随笔作文500字精选,希望能帮到大家!

高中生活随笔作文500字1:文明只差一步

我见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小女孩和小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垃圾桶,但里面只有一点点垃圾,而垃圾桶的周围却是一堆臭气昏天的垃圾,小女孩对小男孩说:“我来捡垃圾,你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这些乱扔垃圾的人。”说完,小女孩便弯下腰捡垃圾,而小男孩呢?他想了一想,找来纸和笔,趴在地上写起字来,不一会儿,小女孩捡完了垃圾,小男孩也把写好的纸贴在垃圾桶外,纸上写着:文明——只差一步。小女孩向小男孩竖起大拇指。

是呀,只要人们再向前做一步,顺手就可以把垃圾投入垃圾桶了,可是,就是有一些人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垃圾随手扔在垃圾桶旁。这不但影响了环境的美观,而且还引来大量的细菌繁殖。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些人在喝牛奶或吃零食的时候,把喝完牛奶盒或吃完零食的袋子随手一扔,还有些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咳”的一声就把痰吐在地上,这是个多么不文明又不卫生的行为呀!不知你们是否想过那些在严寒酷暑中默默地为我们打扫城市卫生的环卫工人?

其实,想要文明并不难,只要再迈出一步就行了。让我们一起迈出这一步吧,那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城市里。

篇2:随笔精选心得体会

八年级,痴人说梦。倚在课桌上,目光所及隔壁的高中学校,思绪已经飘远,总想着,“两年之后,自己也会在一栋好看的教学楼之下学习,带着书香的教室里,属于自己的课桌上堆放着属于自己的书籍。满满的都是憧憬。回过神老师的声音铿锵有力传到我的耳边”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七分之九“。低头看着练习本,看着自己写下的七分之九,却不知道解题过程。

九年级是一个复习紧张的时间,最后的关卡。最后迎来的是自己的未来的选择,我很不幸运,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去努力,我在一点一点的浪费着自己宝贵的时间。在临近期中考时,语文老师花了一节课介绍了一个努力的孩子。他是谁呢?整个教室的学生都把脑袋伸了出去。“啊,是它呀,那个老师七年级时候买来的盆栽。”这些年我从未对这片绿色引起过注意,然而现在看来它真的长大了,竟从一株枯枝变成了一株茂盛的生命。它与时间一起走过,汲取时间带来的营养,而我从未改变过自己,却还是当年那个毛头姑娘。盆子中有两个分支,一株要挺拔得多,另一株上挂满新抽的嫩芽。这差异是由于当初无人照料所以植株上长满蚜虫。暑假老师看到这副模样,索性将它减去一般,只留下难看的枝干和根须半埋在土中。过了两个月之久来看它便发现他在阳光下的挥洒开来的生机。绿叶带给我一丝暖意。

我也像是驻满了蚜虫渴望生长的小苗,只有经历折断它,放下一切,专注于学习生长,才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九年级,放下自己的懒惰,放下自己的放纵,放下自己的空想。或许在那年六七月中考过后发现自己的不一样也可以给自己带来惊喜,告诉自己,你可以更好!

篇3:《<随笔>三十年精选》编选手记

编选具有集合呈现的冲击力量

在参与文本的编选之前,我一直存有偏见,总觉得编选(或曰选编)算不得是件伟大的事——编选者本身并不生产文字,而只是将众多他人的文章堆积、累加为自己的产物和荣誉。编和写,虽各只是一字,却有天壤之别。相比于编选者,我更敬重创作者,后者带有创造性,而编选者,最多只能说带有整合性。犹如歌手,有些只能整天翻来覆去地唱别人的歌,自己没有独立的原创作品,这样的歌手,艺术生命想必不太可能长久。

虽即如此,但就具体的编选工作而言,还是需要一定的眼光和技术技巧的,如若有更多的想法,也当然能体现到集合体里去。编选,首先是个体力和脑力活,需要大量的阅读,然后是对比、筛选、取舍,最后是编排。我们很难说编选是一种创造,从本质上讲,编选是一种组合、排列、集中,但却自有一种集合呈现的冲击力量,如同将黑夜里一把把孤独散落燃烧的火把集结起来,形成一团熊熊焰火。

书稿汇总后的三十年目录,使人感到惬意,这份绵长而悠远的作者名目里,自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实质上亦可视为这三十年来知识文化界的一个缩影,作者阵容之强大,用谢日新主编的话来讲,“几乎是将现当代的著名知识分子一网打尽”。更明显的是,从文章的前后顺序,可看出《随笔》杂志三十年来风格的变幻,从最初的文学随笔,到关注文史和现实,再到后来的思想启蒙。

我对这套书的期望,无非是想找到在阅读《2008中国民间记事年选》(花城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时所产生的那种直逼内心的震撼感觉,仅此而已。幸运的是,这套大部头的组成元素没有让人失望,在读到林达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信仰之路》、景凯旋的《没有死过,但病过》等文章时,内心确实一度震撼到听不见自己的心跳声。

若这套书尚有那么一点可取之处,读者应该感谢的是这批跃然于纸上的可见或不可见的知识分子,若乏善可陈,则全是编者眼力之不逮,由编选者负全部失察之责。

编选体例体现选集的核心价值

关于这套书的编选体例,编辑部的同仁们,更倾向于一个开放的标准:好文章。

杂志前主编秦颖先生有一个“菜篮子”理论,用来形容,颇为合适,即选本是“一个有一定容量的菜篮子,翻拣到好的菜,通通可以放入菜篮子里”,不管它是萝卜还是青菜,散文抑或评论,只要是口感好,或富有营养的蔬菜,皆可归类收录。我们相信,文章有类别,经验却是整体的。

“好文章”乍听起来,颇为抽象和朦胧,偏虚,故而在编选时,还得进一步细化,我个人在编选过程中则倾向于遵守如下四个原则:

一是话题的选择。我回避了一些纯抒情类的散文,风花雪月、花鸟鱼虫、感月怀远虽有,但仅为锦上添花,缓解阅读疲劳的同时,让人感受文字之美的滋润,而非这套书的题旨所在。对话题的在意,有点像学者的课题研究,提倡“恰当的问题意识”,实际上则是希望所选的文章皆是“言之有物”的。

早期的《随笔》,以文史为主要特色,后来在话题和内容上皆有了新的开阔,不再宥于文史,对于当下社会的文化现象、思想流变、重大话题皆有涉及,“上个世纪头二十年开了头而又未及完成的事,我们现在仍在做: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扩大自由空间……”探讨的话题,是“‘五四’以来启蒙的基本命题——法治、理性、科学、民主等,和基本任务——灌输现代公民和现代国家的基本观念”(前主编秦颖先生语)。由此可见,后期《随笔》对话题的重视,已提高至与文字精彩度的同等高度。

此次选录的文章,题材上不敢说包罗万象,但确实是包容和开放的,从文史、抒情、忆人、感物,到哲思、深沉,广阔而深远,像极了一锅大杂烩。

二是文字表达的精彩度。人对文字的体验是感性且各异的,有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写照,即便如此,我们也相信总有些体验是共通的。比如,如果有些文章,在隔开若干年后,读起来仍然有感觉,大概便是可称为“经典”的好文章吧!

三是思辨背后的建设性意见。纯抒情类的文章,几乎和思辨、建设性意见这两个概念不搭边,而对于一些涉及具体话题讨论的文章而言,理性是前提,建设性意见则是目的,如若非要给《随笔》的存在归纳出意义,可套用白岩松的一句话——《随笔》只用建设去破坏。

四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选的文章,必须能够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或唤起读者的某种阅读欲望,在这一点上,我深受王小波的影响,深感“趣味”之于一部书稿的重要性,如果一本杂志不能让社会或读者产生兴趣,那么它最后只能成为一本自娱自乐的内部刊物。这道理之于一部书稿而言,同样适用。自娱自乐是独乐,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然,这里的“乐”,不是简单的心情愉快,而是描述一种阅读的状态。

将以上四点归纳,便是这套精选集的终极追求——广阔的话题,包容的立场,性情的文字,理性的思辨,提供建设性意见。

编选的体例往往是编选者的“所指”,至于“能指”,则是读者从中“读到的一千个哈姆雷特”。编者与读者之间能否形成一次“密谋”的相遇,往往不可预测。但总体而言,多数选集的编选者,将自己的野心和意愿都融在了编选体例中,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选集的重要意义之一。

编选后记

由一个涉入不深的新编辑参与杂志三十年纪念文集的编选,自有局限,却也有它的好处——新人可以没有与熟悉的作者之间需要权衡的亲疏,或是某些先入为主的预设立场,而可只凭着文章的品质来取舍。当然,这也仅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

本书名曰精选,实则是海选,从180多期几千篇文章中选取十几分之一,难免挂一漏万。在编选过程中,总有一种进了大商场的兴奋、激动与困惑——好文章多如商城里琳琅满目的好货,让人目不暇接,有点挑花眼的困惑,只能再三对比、权衡,难怪乎有人感言,在某些时刻,令人困惑和痛苦的,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权衡是困惑所在,顾此失彼更是常态,好在编辑部诸同仁恪守编例,一切以文章的品质为最终取舍标准,终使书的框架轮廓渐现,慢慢成型。在目录的编排上,书稿最后以编年体的形式出现,较为自然地呈现了一本杂志三十年来文章、话题的变化。

对于图书出版而言,一般的情况是:作者(编者)做加法,充实自己的内容,尔后由书稿责任编辑做减法,梳理结构,节制篇幅。《<随笔>三十年精选》亦是如此,等编者和编辑做完加减法,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一坛三十年的陈酿。

篇4:教学心得随笔精选

一、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曾有一位老教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可见认真备课才能为自己在课堂上的熟练驾驭提供保障。深知此点,在平时的备课当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重难点,为课堂上重难点的突破想好方法,为学生的理解搭好台阶,极力做到思路清晰,贴近学生。

但通过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学习,我发现在自己的备课当中“资源开发充分”做得不够,常规中要求“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中那几篇课文,应更多的将眼光拓展到整个“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万物,学会微笑;可以引领学生倾听社会中多元声音,学会思考;可以引领学生寻找温暖的点滴,学会感恩……这些都是在课文中所要求学生学习的,但往往学生只是雁过而不留声,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调动,调动所有的“课内外的资源”为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提高提供帮助,给予牵引。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我觉得应该要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在自己查找的资料中进行筛选,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实践中感受课文所要渗透的教育思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最终自己感悟。

二、备课,要备教材之外还要备学生。最近我在上《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我在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想想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因为课前没有布置预习,我上课也十分没有底,对学生的答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为自己如何点拨、引导着实下了一番心思,没想到上课时竟然都没用上,喊了一个同学起来回答,就已经说得_不离十了,两个同学又一补充,就完成了。这就让我对学生有了新的审视,我认为在我的头脑中,备学生时,就多了一条,充分信任学生,信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

三、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生命,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教师都试图让自己的课堂充分生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兴奋。这当然也是我的追求,但在平时教学当中,却也有着许多松懈之处。因为没有他人听课,对自己上课的每一句也不多加雕琢,有时是想到这外过度语就说这个。有人说过,没有人听课时,也要把它当成有人听课,这样才会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做才会是对自己认真负责,对学生认真负责。

四、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整堂课的回忆,是对自己课堂中得与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依赖的是什么,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我也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应对;失败了,如何才能成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当时自己可以如何应对?这个学期我就很注重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思考,对自己的教学帮助是很大也有很多所得。

五、在学习中我发现对于学生的作业布置,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语文的作业不外乎读、抄、背等,但除此之外也还有许多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小调查,可以让学生设计广告语……多样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更充分锻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空间与时间。但我校的学生自觉性尚待提高,如何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才能够将多种作业形式的作用发挥至无限大。

篇5:散文随笔精选心得体会

路上来往的车辆很多,故此,也就会发生车祸,一辆货车和一辆长途客运车因回避对方的车而一个闯入路下的树林,一个架在了两路之间的界限上,地上都是些支离破碎的碎片,看上去真让人心凉,如果他能谨慎一点,如果他小心一点,如果他尽职一点,也许……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在20__年5月29日发生的一起长途巴车事故,年仅49岁的吴斌在这场事故中牺牲了。

当日,吴斌像平常一样在生活了十几年的职位上开着他生活的伙伴——巴车,宁静的路上,行驶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而这份安静却被一个铁块打破了。一个突入袭来的铁块打中了吴斌的腹部,也慌了人们的心,就在大家都惊慌失措的情况下,吴斌忍着剧痛,把车安全停下后,又从容地从座位上站起来,面对乘客,井然有序地安排着,等一切就绪之后,吴斌却倒下了。

后来因救治无效而去世了,命运总是这么喜欢捉弄人,为什么这么好的人,上天会带走他呢?这个疑问一直在人民的心里反复出现。

吴斌的葬礼,一座城的人都为他来送行了,天灰蒙蒙的,仿佛在为吴斌的死而哭泣。吴斌这个人的名字传入了每个人的心里,他就像一朵雪莲,美丽而无暇。

篇6:散文随笔精选心得

星期五,刚补完课,心里十分兴奋,因为今天补课终于结束了。我正在盘算着如何happy一番。正在这时,太阳突然从云中透出了自己的脑袋,强烈的太阳光直射下来,我的汗如同下雨般落下来。我连忙躲进了一旁的超市,买了瓶水,一饮而尽,顺手把水瓶扔在一旁的地上。

这时我看见了一个环卫工人,只见他面色黝黑,身体瘦小,应该有一些年纪了。太阳光照得他的双眼都无法睁开,可是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要是换作是我,也许我早就放弃了。

环卫工人的这一份精神让他们的地位在我的心中彻底改变了,曾经的我是多么幼稚,我曾经觉得这是一个十分低下的职业;可现在不一样了,在我的眼里,环卫工人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城市才会变得如此干净,相反,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早就变成堆满垃圾、满是臭气的地方了。

想到这里,我真为刚才的那一个举动而感到惭愧,他们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我却还要为他们增添负担,真是太傻了。于是,我退回了刚才的那个地方,将刚才我扔下的那个瓶子捡起来,扔进一旁的垃圾桶里。

望着他们那已被汗水浸湿了的背心,我此时觉得他们是无比的高大。

篇7:随笔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

随笔作文教学以打破固有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冲破传统死板的写作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能力,训练学生记录生活的能力,培养良好持久的写作习惯为研究目标。大力提倡学生以我笔写我心,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诉诸笔端。

[关键词]随笔作文教育教学培养兴趣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20

作文越来越为众多的学生所厌恶,作文教学也走入了一个无法超越的畸形低效的怪圈。针对制约作文教学健康发展的种种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并采用多种训练方式,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用真诚去感悟,让每一位学生均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一、培养“随笔作文”的兴趣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先要从培养随笔写作兴趣入手,要培养学生随笔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采用这样一些方法:

1.讲究批改方式,多用鼓励性评语。在以往作文批改中,教师见到差的作文心中就厌烦,随意给一个低分,连评语也不写。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会改正缺点,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怕到厌烦。在随笔作文批改中,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评语要用鼓励性语言。既要肯定点滴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式。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表扬比斥责批评效果更好。

2.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中学生。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摘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

3.表扬强化,使后进生增强信心。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住学生随笔中的缺点,不能成天只对学生讲这里写得不行,那儿写得不好,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随笔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颖的材料……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

二、重视课堂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众所周知,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积累得越多,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越能出手成篇,出口成章,运用自如,恰到好处。目前,中学生的生活积累很少,书本知识积累更是如此。一些学生对文言美文的积累是屈指可数、微不足道的。即使识记了一些,有的学生在运用时也是张冠李戴,令人忍俊不禁。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呢?这就需要经常对书本知识温故知新,从而充分理解,加深印象。譬如说,今天要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那么,关于游子思乡之情的佳句有哪些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对常见的名句进行复习。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把这些基础的知识来一个大串联,不但复习了旧知识,而且巩固了新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讲清楚基本的作文知识,注意方法指导

当前,由于一些教师和学生急功近利,重作文技巧,轻基础知识,使一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够,从而在作文中出现了错别字满篇、语句不通、语法错误等问题,作文难以提高。作文是对各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要写出好的作文来,就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基本的文体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把作文写好。

要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一些基本的作文知识,使他们明白记叙文怎么写,说明文怎么阐述,议论文注意哪些问题,各种应用文体的格式怎样。这样,学生在做的时候才能注意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正确合理的表达,通过反复体会,随笔作文水平也就慢慢提高了。

学生的随笔作文需要指导,但绝不是像有的教师那样,以为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作为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能做的和需要做的就是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指导他们掌握技巧,端正他们的写作思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

四、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周围的生活当中寻找自己的写作素材,加大自己的思想深度,增大自己作文的内涵,避免言之无物的弊病。随笔写作应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唤醒他们的写作兴趣。学生们在感悟生活点滴、体验人生甘苦、评论社会风云、品尝自然胜景的过程中,审视生活,反省自己,使自己的精神世界,生命品格得到升华,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以我笔写我心的痛快。让生活唤醒写作,随笔教学便有了鲜明的人文教育色彩。

篇8:幼儿园老师心得随笔短篇精选

教师要做到同时兼顾,不能久留在某一区域,冷落了其他区域;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明确的观察内容。因为,体育活动是幼儿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适应个人需要、发展自我、锻炼自我的方法,它包含着比幼儿身体方面更多的内容,而且,应该把幼儿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是建立在尊重幼儿人格基础上的一种观察,是需要从体育活动的多维效应来观察幼儿的一种观察。教师有了观察,才有可能来培养自己的观察意识,才有可能在观察中帮助和指导幼儿的活动,使活动提升为更高的一个层次,一个飞跃。

平常的体育锻炼活动,几乎都是把一个班级的幼儿一分为二,一半幼儿先玩这些器械,另一半玩那些活动内容,久而久之,幼儿玩得有些厌倦,总觉得幼儿跑的不够积极,玩得不够尽兴。于是,通过观察,思考如何调整活动的方向,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这些体育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游戏网。幼儿从小椅子的不同方向跳向脚印,从竖起来的轮胎上走过去,从斜着的梯子上翻爬过栏杆,这一连串的活动内容,培养了幼儿的灵敏性、方向性、协调性,给予了每个幼儿相同的机会,每一位幼儿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在活动中老师和幼儿的交流,老师及时了解到孩子们需要些什么,需求什么方式的活动,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时地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行操作,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这些活动材料的物尽所值的作用,最大能力的调动起幼儿的兴趣,主动活动,积极活动,尽兴活动。有了老师与幼儿的交流,才有了尊重儿童的意见与想法,活动有了开展的空间,从中老师能够准确地了解、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真实的愿望,观察到孩子在游戏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把握孩子真实的意愿、兴趣、爱好的好机会。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树立我和孩子一样高的理念,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孩子一样的人,应该人人平等。在活动中,我经常用蹲或跪的姿势与孩子对话交流,这样,首先从视觉上的角度与孩子一样高了。在心理上也要一样高,体现在活动中尊重孩子的人格、意愿和需要。在和孩子说话时,象朋友一样和蔼可亲,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和他商量,彼此是平等的;对孩子在活动中提出的不同意见或者某种需要,予以尊重,不随意否定或拒绝。比如:在“长登子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从长登上跳下,但有个孩子却从长登下爬来爬去,虽然这与活动目的“高跳下”不相符合,但我没有因为他不按要求做而随意地批评他,而是对他说:“这是个很好的玩法,老师想看看你从上面跳下来是不是也做得很好。”而后,他开心的去做了。仔细思考一下,其实他这样玩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出发点是好的。所以,我要和孩子一样高,需要教师真正的把自己放在和孩子一样高的地位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通过观察、积累,明确我要以什么方式介入幼儿的活动,才是真正有效率的。通过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让我明白了,体育活动是在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上生成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不断发现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这是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功。

篇9: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心得精选

经过一个月的熟悉,我已经对小五班的孩子有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我喜欢这个班级,喜欢这帮孩子们。

记得我刚试园的时候,这个班的有个小男生特别调皮——孙国豪真正接触了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调皮“一些,现在我是真的体会到了。不过也是因为他,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让我喜欢上了这个调皮的小男孩。

那次是因为早上在入园的时候,我在外套里面穿了一家白色的衬衣,而且我把外套的袖子卷了起来!孩子们陆续入园,我在忙着接待他们,忽然就听到有个声音说:“老师,你的胳膊怎么了?你怎么受伤好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那个调皮的男孩——孙国豪。当时我心里一愣,平时这么调皮的孩子,竟会会这么细心,原来他以为我的白衬衣是纱布呢以为我受伤了!我看着这个孩子,天真的笑容,调皮的另一面是他的善良、细心。这也是其他小朋友要向他学习的呀!从那时起,我渐渐地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虽然调皮,但是也有可爱、善良的一面,有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不经意间的小小的举动,当时我高兴地说:“宝贝,谢谢你,我没有受伤,这是我的衣服!你真仔细!”一句表扬的话,孩子也开心了。我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即可爱又调皮的小男孩。

篇10: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心得精选

在操场上活动或者是课上,他们会将看到的东西,如整理时丢落的小积木,玩具,纽扣,小朋友家中带来的东西等物品捡起来交到老师手里。作为老师,把小朋友拿过来的东西不理睬,幼儿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跟老师说,马上处理的话就防碍活动的开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让幼儿觉得老师太不当回事,那只能课后或者活动接束时再做处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捡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动完后再进一步的处理。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不会把口袋里的东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将他们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处理没有用的物品,这样既让小朋友感受到老师对其的重视又不会打扰到正常教学活动。

我的口袋就成为了专装幼儿小东西的场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觉得特不顺,好象缺了什么。

当然我的口袋也不是专门装小朋友捡到的物品,里面也会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儿感冒的多发季节,孩子们的鼻涕不断,我就会从口袋中拿出柔软的纸巾,让孩子们把鼻涕擦干净;做数学练习时当一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时,我就会递上橡皮,让小朋友及时改正错误;教学活动中,为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时突然的跳出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时,我也经常关注孩子们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宝宝会将家中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有的从家中带了食品,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的拿出来品尝,带得多的会给好朋友分享。口袋中还有好多。有的会带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弹珠、夹针等,我们发现立即处理。还有的会带钱,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发现一块带硬币等,一经发现我们都会没收,暂时由老师保管,来接送的时候给他们的父母,提醒家长来幼儿园的时候检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让危险物品带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会把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回家,碰到此类事情,我们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告诉小朋友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会越来越少了到没有,大家以后就没有玩具可玩了。

篇11:随笔精选心得体会

10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钱学森与当代中国”第二届论坛暨“钱学森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

通过回顾钱学森爱国奋斗、功昭德重的一生,与会者重温他光辉灿烂的科学人生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品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进一步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学习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初心为国、科学报国”的使命担当。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创业奠基人和技术领导人,他毕生追逐科学报国梦想,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堪称老一辈爱国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典型代表。当前,我们学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就是要像钱学森那样,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坚定信念,许党报国。”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丁奎岭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说,作为钱学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现在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培养更多走在世界前列的高素质人才。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介绍,本次研讨会既是向历史致敬,也是向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致敬。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是党史、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1949年到1957年,共有2500余名海外知识分子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建立起完整现代工业体系、现代科研体系和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钱学森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时至今日我们可喜地看到,从海外学成归来建设国家的人才越来越多。“在美国任教时,与交大同行的交流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航空工业人才的渴望,最终决心与家人归国,来到母校上海交大工作。”信控系教师陆蓓追随钱学森走过的道路,改进教学方法、围绕国家需求开展研究,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飞设系教师徐辉同样表示,是强烈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认同感让旅居海外多年的自己选择归国:“作为一线教师,要忠诚担当,淡泊明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大自豪感,面向国家需求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现在正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国的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完成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加强对钱学森的研究,加强对中国科学家这一群体的研究,同时还需加强对科学家、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精神的宣传。这对于鼓励青年学子励志,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章百家在会上如是说。

2019钱学森逝世十周年纪念

20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十周年。

钱学森的一生是爱国奋斗、功昭德重的一生。立航空救国之志、怀赤心报国之愿、筑科学报国之梦、谋富民强国之业,他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情怀和忠诚担当,诠释着一位爱国科学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境界,是科学家精神的自觉践行者。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对祖国无限忠诚,是钱学森爱国主义情怀的核心要素和突出写照。中学毕业,他选择报考以工科见长的交通大学,立志实业救国;大学阶段,他亲历国家屈辱和民族苦难,毅然转向航空工程,矢志航空救国;留美期间,他深感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现实需要,从航空工程转向航空理论研究,成为空气动力学与应用力学领域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回国以后,他舍弃个人专业兴趣,服从国家需要,投身“两弹一星”工程,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到了晚年,他退出国防科研一线领导岗位,回归学术研究,构建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一人类全部知识的宏伟大厦。钱学森通过人生五次选择,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赤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钱学森勇于探索,开创科学技术未知领域。他以敢为人先、敢立潮头、敢于超越的勇气,探索科学新领域,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开创和发展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思维科学等诸多新兴学科。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钱学森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对待科学实事求是。他向来尊重科学规律,坚持以学术本身作为判断学术是非的标准,尤其对具有挑战性、批判性创新观点的年轻学者更是大力扶植、积极勉励。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钱学森毅然回到祖国服务,投身国防科技事业。钱学森一生不谋权位,对“官”不在意;不图功名,对“名”不在意;不求富贵,对“钱”不在意。他对事业极为热爱,对工作极为投入,诠释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崇高的大师风范。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中国航天创建过程中,钱学森一直强调协同攻关、总体设计,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之中,做到了身体力行、创新发展。在钱学森带领下,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成功的基石。

篇12:随笔精选心得体会

1935年8月,钱学森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然而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使他非常气愤。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之路那么漫长!1950年,钱学森来到当地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他才被释放。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他们硬说里面有机密材料。其实,在打包之前,钱学森已叫他们检查过。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证明他是光明磊落的。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55年8月4日,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人们都说,由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科学家回国效力,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

“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钱学森说到,也做到了。

在新华社对外公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概括了他的11项“第一”——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中国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

这些“第一”,划时代地改变了中国,也划时代地改变了世界!上面那张照片,是钱学森戎马生涯中留下的唯一一张敬军礼的照片。

这张照片,向我们定格了一个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也向人们展露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另一个本色身份——共和国军人。

那一天,是1980年6月5日,钱学森登上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看望刚刚从南太平洋执行中国首枚洲际导弹发射测量任务凯旋的船员们。

一个军礼,一个瞬间,转眼间过去36年。

就在钱学森敬这个军礼那年,美国记者罗伯特·克莱伯这样写到:“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在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其实,对于钱学森的价值,早在1950年,美国时任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就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无论在哪里,一个钱学森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对此,毛主席则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钱老的价值是非同寻常的,是全世界瞩目的。

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带着新中国艰辛成长的民族记忆,也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民族百年苦难辉煌的亲历者、见证人。

这些老一辈大师已逝,而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更重。

今天,各行各业都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大师”“大家”的称谓也不绝于耳,但何谓“大师”?取得巨大成绩就是大师吗?大师又该起到怎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篇13:精选春节随笔文章

天阴沉沉的,风很大。天气预报说今明两天都有雨雪。看样子,像是真的要下。

外面不时传来鞭炮的声音。每年的这个时刻,都是如此。

春节,是一个举家欢庆的节日。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十几平米的小屋,轻轻地梳理着寂寞。好多年来,一直都是这么过。

阴天,有些阴冷,把炉子放些碳,弄的旺旺的,大过年的,不差这几斤碳了,没有人来,没有人联系,自己照顾好自己吧!

水开了,沏上一壶清茶,打开电视。前些日子,天线坏了,电视只能收“山东卫视”,电视里重播着去年的春晚。看吧,演啥看啥吧!反正,闲着无聊。

四十七了,咋还没长大就老了呢?我的生命,似乎跨越了成熟,直接走进了衰老。

呷一口茶,细细地品着它的味道,我仿佛品出了它的寂寞。

电视里的那些节目,都是曾经看过的,于是便不再感到新奇,隔三差五地瞟一眼,其实,只是为了消磨时间。

篇14:学生精彩随笔精选

前几天难得的余闲,翻检书桌,无意中被自己手抄的一首词击中了软处时竟有了唏嘘之感,尤其是在这样早雪的冬天。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百无聊赖中随手翻开床头的那本词集,映入眼帘的是《落梅》,作者刘克庄。一时兴致所至,摘抄在一张信笺上。

《落梅》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却忌孤高不主张。

虽说时隔不久,而今在这样的日子,又何况合了这样的时令——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窗外,枯树上的积雪在寒风中料峭着;昔日车水马龙,人潮汹涌的街道仿佛在一夜之间铅华洗尽,素面朝天;而凛冽的北风依旧咄咄逼人,二三行色匆匆的过客更无由的平添了心中莫名的一丝凄惶……惟愿今夜不再有暴风雪!

许是因了年少时读过太多有关梅的诗词,从此心里种下了不解的梅之情结……

依稀记得,少不更事时从邻家读高中的哥哥处借得一本线装的《三国演义》,囫囵吞枣般手不释卷。如今事隔多年,时世易矣!可品不尽的为何会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孤独?!

随着年轮的飞逝,恍惚中自己也远离了故里求学。第一次拜读《病梅馆记》就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了以曲为美的病梅。

而今在异乡这样的多雪季节,萦绕心头的却是那首温馨的古曲——《踏雪寻梅》!

上一篇:农业保险经营原则下一篇:说明文作文太阳花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