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不准落实工作制度

2024-06-26

九不准落实工作制度(精选9篇)

篇1:九不准落实工作制度

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卫生行业“九不准”要求的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卫生行业“九不准”的要求,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我院组织医院领导及各科室中层干部学习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等文件,结合落实廊坊市医疗卫生“三项” 治理集中行动方案,现将我院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按照中央文件精神,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立即组织召开了中层领导干部例会,传达中央“八项规定”和卫生行业“九不准”的有关规定,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会上对“八项规定”及“九不准”的具体内容作了诠释,要求全体中层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九不准”规定,将构建风气纯正、行为规范、监管到位、廉洁高效、制度健全的廉政文化作为2014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全院职工要结合工作实际,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严格遵守“九不准”和八项规定,严格落实,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全市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全面落实好此项工作,由医院政工科牵头,将“八项规定”及卫生行业“九不准”的具体内容复印下发到了各科室,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具体负责本科室职工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院领导及班子成员分别签订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承诺书,接受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服务行为的规范,狠抓质量安全教育,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大力推动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2013年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达17个,加强单病种质量与费用控制,通过定期公布科室不合格处方、药品使用比例及超过规定双倍处罚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医药费增长。2014年我院被确定为白内障复明工程定点医院,截至目前,已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免费手术9例。认真落实特困病人“一免三减”政策,2013年累计减免医药费用3万余元。规范病人投诉接待处理程序,有效防范了各种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加大病人回访工作力度,2013年电话回访出院患者4156人次,回访率为53.59%,出院患者满意率达99.2%。

根据三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三河市医疗卫生“三项”治理集中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我院在接到文件之后,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科主任会,进一步部署有关农合基金使用情况的相关工作。我院按照考核标准的要求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了分解,做到了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按照考核标准对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对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

新农合管理方面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医院对新农合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新农合工作小组,左广发副院长为小组组长,下设新农合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9名,负责业务管理,检查监督、费用审核、分析、投诉、举报调查处理等各项工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工作到位。

2、服务设施项目管理

我院制定了有关新农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医疗质量考核标准,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及特殊检查,对于有需要的患者,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大型仪器设备检查分级审批制度及措施》严格执行。对于新项目的审查工作做到先请示后申请,新项目经合管中心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纳入报销范围。将我院的物价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物价部门的相关要求执行,在大厅的电子屏幕上滚动公示我院的新农合各项收费项目,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3、医疗费用结算管理

我院安排专人负责对新农合各种资料及账目的管理和核销工作,做到对患者一站式服务做到出院即报,账目清晰。严格控制参合患者的检查、治疗费用,使各种费用都能控制在农合目录内。每月能够及时准确的向合管中心报送结算报表。

4、住院管理

认真审核参合住院患者的身份证合作医疗卡,并在住院24小时内告知患者刷卡登记。在保证数据资料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实行每日实时上传在院病人数据。及时为病人办理结算手续,主动为参合患者提供标准格式的医疗费用清单。

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按照有关规定为患者办理出入院手续。对参合患者提供超出范围的治疗或者用药时都事先征得家属的同意并和患者签订了《新农合目录外药品、诊疗知情同意书》。

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按规定为患者提供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及时准确的为患者提供各种有关材料,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建立了严格的处方、病历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处方开具、书写得到了进一步合理规范。病历记录规范、准确。根据医院病历复印管理规定,能够及时为参合患者提供病历复印件,检查治疗与疾病诊断、病程记录相符,确保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杜绝过度医疗或服务不足行为,无分解处方、分解住院等违规现象。

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和“九不准”,同时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与正在开展的纠正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引领广大医务人员不折不扣地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和“九不准”,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取得实效,让群众和患者长期受益。

篇2:九不准落实工作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及市卫生局《全市卫生系统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查处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推进我院行风建设,严肃纪律,明确责任,有效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贯彻执行《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不准违规收费;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不准收受回扣;不准收受患者红包。以此为契机,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严肃查处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健康权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健康服务。

二、具体任务

(一)加强医院及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开展各级各类医疗方面的专项检查,重点是贯彻执行《河南省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和《河南省医疗机构从业人

员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卫办„2013‟247号)文件,以及医院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等情况。

(二)加强处方监管和统方管理。严格落实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和不合理处方院内公示制度,促进合理用药、阳光用药。积极防范以商业贿赂为目的的非法统方。

(三)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管理,努力降低病人医疗费用。

(四)加强我院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管。督促医院落实各项内控制度,开展医药费用监测,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五)开展医德医风考评,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

(六)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广告和非法采供血等违法行为。

(七)严肃查处医药购销和行医中的不正之风。重点查办各级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失职渎职和医务工作者收受回扣等案件以及接受商家支付费用的各类高消费活动的问题。坚决查处索要或暗示送“红包”、乱收费、滥检查、大处方、推诿病人、以谋取私利为目的转送或介绍患者到其他医院就医、指定患者到院外购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上旬)。

我院贯彻执行“九不准” 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相关科室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设在监察室。各科室负责贯彻执行“九不准” 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日常工作。结合我院切实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项行动。

(二)自查梳理阶段。(2014年1月上旬至2014年中旬)。我院认真自查是否有超范围开展医疗服务项目的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是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开展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工作情况,药品耗材器械的招标采购情况,处方和统方监管情况等,对违反“九不准”行为、医药购销和行医中的不正之风的自查自纠情况,内部医德医风考评及结果运用情况。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情况,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及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的查处情况。

(三)检查整改阶段。(2014年1月中旬至1月下旬)。我院组织开展对各临床跟医技科室的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到位。对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整改落实。对违反“九不准”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做到立行立改;对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坚决予以查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四)巩固总结阶段。(2014年2月上旬至2月下旬)。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问效。把专项治理、规范服务、加强监管和完善规章制度紧

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查处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健康服务,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健康权益。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院要把贯彻执行“九不准” 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查处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此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专人,专办此项工作。

(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我院要组织广大医疗卫生人员认真学习讨论贯彻“九不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重要意义和明确要求,在明显位置张贴、悬挂“九不准”的具体要求。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出版宣传专栏、举行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迅速传达到所有科室和医务人员,要在全院掀起学习贯彻“九不准”的热潮,学习教育覆盖面要达到100%,努力使遵守和执行“九不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成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的自觉行为。

(三)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依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要加强对此次专项行动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落实责任,严查违规。主要负责人是贯彻执行“九不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行动的第一责任人。医疗卫生人员贯彻执行“九不准”的情况列入医疗卫生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严重问题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及直接领导的责任。对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南阳医专一附院

篇3:九不准落实工作制度

一、关于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内涵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正式提出主体功能区战略, 其基本内涵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 按照各县域的主体功能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并通过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和规范开发秩序,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这一具有独创性的概念自提出到当前《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公布, 概念体系不断明晰深化。一般认为, 国土空间上的任何一个县域空间单元 (原则上以县域〈含县级市、市辖区〉整体为最小基本单元确定) 都可能具有多种功能, 但是其中必有一项是主体功能, 主体功能区则是与该项主体功能对应的空间单元或单元组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则是在对国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 进一步作出划分单元主要限制和发展方向的界定, 并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区域组合政策。

1. 主体功能区中的“开发”具有特殊的内涵。

据此, 主体功能区按照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区概念中的“开发”专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上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主体功能区类型中提到的限制开发, 并不是限制发展。以辽宁省为例, 有些地区的发展基础、发展潜力、承载能力等综合条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有些地区不具备这些条件, 则不适合类似开发;如果条件适合的地区开发过度, 超越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要实施优化开发;另外, 从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需要来看,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分工要求, 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必须有足够的农业安全保障区, 这些区域就不能进行占用耕地多, 或者对农产品的品质造成影响的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 应当作为粮食安全保障区, 进行引导和约束发展;还有许多生态脆弱区、生态重要性的区域, 应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有效引导和约束。

2. 关于主体功能区中的“主体功能”也要全面理解,

充分领会根据地区主体功能把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含义。一方面, 任何地区的发展都可能存在多种方向, 同时具有多种功能, 但是总应当有一项主体功能, 并且围绕主体功能建立劳动地域分工的格局, 建立区间商品交换的空间格局;另一方面,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在关注地区主体功能的同时, 并非完全排斥其辅助功能。另外, 当前国家和省级层面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 而辽宁省县域面积一般在数十到数千平方公里, 人口几万到上百万不等, 县域内部的差异也很明显, 因此这种情况下划分的县域单元主体功能区也仅仅是对各县域有一个主体功能定位, 绝不是“一刀切”式的全面限制或者禁止主体功能以外的发展方向, 制造新的区域发展问题。

3. 主体功能区概念体系具有明确的内在关联性。

辽宁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根据国家和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我省国土空间划分为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国家级禁止开发区;省级重点开发区、省级限制开发区、省级禁止开发区‘两级四类’主体功能区”, 是基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公布之前的类型划分方案。根据正式公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原则, 按照“4+3+2”的主体功能区分区体系 (“2”代表主体功能区行政级别的两个层级, 即国家级和省级主体功能区;“3”代表县域整体按照开发内容或者主体功能划分成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种主体功能区;“4”代表按照开发方式划分, 主体功能区包括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 辽宁省调整划分为7种具体类型主体功能区, 即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域 (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 、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域, 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省级限制开发区域 (省级农产品主产区) 、省级限制开发区域 (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省级禁止开发区。

二、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

编制全国及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 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确定主体功能定位, 明确开发方向, 控制开发强度, 规范开发秩序, 完善开发政策, 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从辽宁省的现实看, 划分主体功能区、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 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制定落实个性化政策, 推进科学开发国土空间。

从全省来看, 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已经把全省14.8万平方公里的陆域空间划分为“三大板块” (即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 , 但是各板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地理基础、发展水平、承载能力、发展潜力等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特别是并非所有的空间都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 对应的主体功能也应当有所区别。所以需要从更小的尺度上, 区分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 明确主要发展方向, 制定并落实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 才能切实体现尊重自然, 优化空间结构, 促进区域科学发展。

2. 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种矛盾。

要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改变一些地区不顾区域发展现实条件“遍地开花”式的建设工业开发区、园区, 改变投资、产业和GDP集聚的同时没有有效集聚人口, 造成在资源、产业、人口空间布局上的失衡问题;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划分构建更有效的财政空间转移支付机制, 促进实现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划分改变以往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只关注产业结构指标的做法, 适当增加空间结构优化指标。政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除了以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要手段之外, 调整空间结构也同等重要。

3. 解决各类规划之间的矛盾。

在省域、市域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 政府所属各部门以及所辖各区域从各自的发展需要出发, 从不同的层面编制了多种规划, 但是由于这些规划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 经常造成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 迫切需要有一个规划的基础协调平台。因此,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 是其他各种重大规划在空间开发和布局上的基本依据。

由此可见,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 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 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 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三、省域主体功能区的开发理念和规划构想

1. 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过程中, 必须坚持更加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理念。

一是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进行开发。辽东山地生态区、辽西丘陵生态区、辽河三角洲湿地等生态重要或脆弱的地区是辽宁省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的开发, 否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影响粮食安全, 降低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二是根据主体功能进行引导开发。在辽东、辽中、辽北等地的农业和生态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活动, 将会严重损害区域内工业品、农业品、生态产品的提供和生产能力。三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控制开发。按照主体功能定位, 辽宁省东部、西北部生态地区, 以及中部的农业地区集聚经济和人口能力有限, 必然有一部分人口逐步转移到城市化地区;而城市化地区过度的经济和人口集聚同时也会逐渐削弱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给城市化地区进一步发展带来压力。因此, 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控制开发强度, 适度开发。四是优化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开发。当前要特别注意, 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要与主体功能区格局协调一致;要立足于调整和优化空间结构,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优化生活空间, 调整生产空间, 整治生态空间,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 基于省域国土空间开发理念, 编制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要遵循以下思路。

(1) 对全省国土空间的定量评价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基础。采用全国统一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等指标体系, 对省域内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作为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通过定量分析评价, 得出省内各县市区的城市化地区导向、生态维护或改善区导向、农产品主产区导向定量指标, 并依据某类开发导向的定量指标要高于其他导向定量指标原则来初步确定各县市区的主体功能, 把全省100个县市区初步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种主体功能类型。然后, 主要根据开发强度 (即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面积/总面积) 现状, 兼顾建设用地总面积以及城市化地区所处区位, 将城市化地区再细化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 形成辽宁省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 (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 、省级重点开发区、省级限制开发区 (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基础方案。

(2) 合理确定省域内部主体功能区是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关键。除了以系统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初步确定主体功能区类型, 还要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辽宁省的发展定位、省域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相衔接, 与政府相关部门编制的各类专业规划相衔接, 并广泛征询各市对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方案的建议, 最终划定主体功能区。通过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初步方案的各方协调分析, 特别是针对主体功能区类型归属上的“争议地区”进行重点对应分析和评价。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辽中南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属于环渤海国家级优化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内的农产品主产区在“七区二十三带”中属于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组成部分, 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辽东的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边缘地区、辽北的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边缘地区, 全省主体功能区类型与国家战略在对应空间上应当保持一致性。

(3) 在对全省国土空间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的前提下, 综合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初步构建了全省空间开发战略框架体系, 主体功能区划分要与全省空间开发战略框架体系相对应。省域内部空间开发总体战略由城市化战略、农产品安全战略及生态安全战略构成相互联系的战略框架体系。城市化空间战略框架可以概括为“一带一区”, 其中“一带”是基于一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的辽宁沿海经济带, 是未来全省工业化和城市的重点地带;“一区”是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 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一带一区”是辽宁省大规模集聚工业和服务业人口, 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区域, 国家级优化开发区、省级重点开发区要与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全省农产品安全保障 (即农产品主产区) 空间布局战略为“五区”, 即以中部平原水稻和精品农业、辽北粮食和畜牧业、辽东特色林业产业、辽西林草畜牧业、沿海水产及畜牧业和优质水果等农业主产区, 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特别是粮食安全保障区要与农产品主产区空间布局战略协调一致。全省生态安全保障 (生态维护及改善战略) 呈现“两屏、一带、一廊”的生态空间结构框架, 即辽东山地丘陵生态屏障区、辽西丘陵低山生态屏障区、沿海防护林带、辽河流域生态走廊, 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分要与生态安全保障战略格局在空间上相对应。

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政策保障

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 推进形成省域主体功能区的关键是要完善必要的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政策体系, 制定并落实差异化的绩效考评体系。近期正式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系统提出了建立健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绩效评价体系及九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体系, 也称为“1+9”的组合政策框架。

1. 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针对主体功能区不同定位, 实行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政绩考核办法。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的评价, 弱化经济增长的评价;重点开发区域要对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等实行综合评价;限制开发区域要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的评价, 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 财政政策。

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 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重点增加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

3. 投资政策。

逐步实行按主体功能区与领域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政府投资重点支持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持重点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4. 产业政策。

按照划定的主体功能区类型要求, 研究提出产业指导目录及措施, 引导优化开发区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 增强吸纳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发展特色产业, 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

5. 土地政策。

按照主体功能区的有关要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确保全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对优化开发区域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 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供给, 严格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土地用途管制, 严禁改变生态用地用途。

6. 农业政策。

逐步完善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 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 并重点向农产品主产区倾斜。支持农产品主产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根据农产品加工业不同产业的经济技术特点, 对适宜的产业, 优先在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城布局。

7. 人口政策。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控人口总量,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逐步形成人口与资金等生产要素同向流动的机制。鼓励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吸纳外来人口定居落户;引导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 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

8. 民族政策。

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要注重扶持区域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 促进不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要着力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民生问题和特殊困难。

9. 环境政策。

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环境承载能力, 提出分类管理的环境保护政策。优化开发区域要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和环保标准, 大幅度减少污染排放;重点开发区域要保持环境承载能力, 做到增产减污;限制开发区域要坚持保护优先, 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和保育;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法严格保护。

1 0. 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篇4:九不准落实工作制度

《意见》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对原料乳粉和乳清粉等实施批批检验,确保原料乳(粉)质量合格。落实企业首负责任。奶畜养殖者和奶站要全面落实乳品质量安全制度,严格饲料、兽药的科学使用和管理。奶站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要严格执行生鲜乳收购、贮存、运输制度和不合格生鲜乳主动报告及无害化处理制度。

农业部将紧盯奶源安全监管,从源头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为此,今年财政将投入10亿资金,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实施奶牛改良计划,开展奶牛良种补贴和生产性能测定,做好奶农的技术服务和指导。相关政策重点会向婴幼儿奶粉企业奶源基地倾斜。此外,农业部今年还将全面实施生鲜乳监测计划,加大婴幼儿奶粉企业相关奶牛场、奶站和运输车抽检频次,检测指标覆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

以上摘自《农民日报》

篇5:落实_“九不准”自查报告

严格落实 “九不准”规范医疗行为自查自纠小结

我院按照县卫生局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具体部署和要求,从提升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入手,采取培训教育、加强监督、加大处罚等有效措施,纠正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每月做一次回头看,查找问题汇总总结。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九不准”工作推进情况

1、每月组织学习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要求的文件精神。同时也通过业务学习和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关于贯彻 “九不准”的具体要求和推进时间表,逐一落实。

2、通过学习,认真自查总结,我院全体同仁认识到“九不准”针对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能起到模范带头监督作用。

二、自查存在的问题

1、“九不准”包括: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不准违规收费;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不准收受回扣;不准收受患者“红包”等。但是我们还存在没有制定可行的行动路线图,没有理顺准确的路线计划,存在忙而无序的境地。

2、有些工作的流程不够简单,程序复杂,或者工作起来过于呆板,严重影响群众的看病就医效果。

三、改进措施

1、“九不准”中的每一条都指向卫生系统中的不正之风,这些风

气是民众所深恶痛绝的,是造成“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不正之风违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卫生系统的正面形象。结合本院的实际,制定落实“九不准”路线图和任务表,抓好贯彻落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理以法约束自己。

2、通过自查,合理理顺科室对于群众有直接联系的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繁杂的环节。

四、下一步打算

我院在防止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虽然总体进展顺利,无一例收受患者红包,索要回扣或其他受贿情况、无小金库情况,但仍存在着一些容易反复发作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1、继续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医药行业特点,不断组织学习,加强监督。

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正确认识职业生涯价值取向,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忠于职守、诚信服务、严守法纪、廉洁从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每月认真自查自纠。组织全体职工认真检查收受红包、回扣、收费、赞助等方面的问题,一旦发现问题报组织进一步处理。

4、签订“九不准”个人承诺书。心有所惧、行有所畏,吸取卫生系统的反面案例的血的教训,守住道德底线,不触法律红线。

我们相信在院长的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下,一定能使遵守和执行“九不准”成为全体职工行为规范的最终目标。

篇6:九不准落实工作制度

为了全面落实《XX县卫生计生局落实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和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例为重点,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努力构建落实《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行业社会形象,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行业。

二.工作措施

医院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九不准”,采取坚决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贯彻落实《浙江省卫生厅关于依法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

医院不得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开单提成,绩效考核和工资分配要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评价与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综合分配;不准虚假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套用标准收费及自立名目收费,严格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不准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未经批准不得发布医疗广告,不准承包、出租科室或出租科室单项诊疗业务,严禁医院以合作分成等形式引进大型医用设备。已经引进设备的,必须立即终止。

(二)严格规范公益性赞助管理。

医院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必须符合公益目的,必须完善有关票据或证据,并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外出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管理,发现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等名义接受相关利益方赠送的礼品、礼金或参加旅游、消费娱乐活动的,必须严肃处理。

(三)强化进一步医院信息安全体系管理。医院在年内必须安装“反统方管理软件”,严格处方统计权限和审批程序,实行分级管理。严厉查处以商业为目的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统计医务人员药品、耗材使用量的违规行为。

(四)坚决纠正医院医药购销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药品、耗材、医用设备采购监管程序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必须全部参加省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网上采购,并与药品、耗材、设备供应企业签订《廉洁采购协议书》。

(五)进一步强化医院药事管理。

医院必须完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术委员会工作,进入医院的所有药品、耗材必须经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术委员会集体研究同意。要按照规定配备临床药师,组织开展处方、医嘱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全面落实医院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负责人制度,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医院必须设立细菌室,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严格控制医院抗生素临床使用比例和使用强度,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率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专科医院必须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坚决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六)规范服务行为,严肃查处各种过度医疗。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标准,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和手术指征,坚持开展“三合理”督导检查。控制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在医疗费用中的比例,医院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不得低于75%。

(七)加大对医院和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管力度。

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医院要加强廉洁防控技术支撑建设,安装“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软件”系统,开展检测工作。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于群众举报的医务人员违纪违法案件必须进行查处。

(八)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措施,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

合理安排专家门诊,多方式、多渠道公示专家出诊信息;积极开展无假日门诊、便民门诊、午间门诊及夜间门诊;积极推行窗口、诊间、出院、电话、网络、社区等多种预约方式,医院月平均预约率达40%以上,以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6-7月)。

制度工作计划,部署安排。组织开展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九不准”,学习覆盖率要达到100%.(二)自查自纠阶段(20xx年7-9月).按照全市贯彻

“九不准”的总体要求,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查找根源,认真梳理,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严肃查处,坚决纠正,做到立行立改。

(三)督导整改阶段(20xx年10-11月)。

组织力量,对落实“九不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分类指导。医院将组织检查督导,通报督查结果。

(四)巩固评价阶段(20xx年12月)。

总结评估工作成效,建立和完善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贯彻“九不准”行风建设“回头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问效。工作进展情况要及时上报医院行风建设“九不准”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工作领导。

要充分认识加强行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行风建设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组织和工作机制。

(二)坚决贯彻落实。

准确把握“九不准”的要求和精神实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好学习贯彻工作。把“九不准”要求传达至每名医疗卫生人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三)强化监督检查。

通过明察暗访、定期督促检查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坚决、严肃处理违反“九不准”行为。要建立医疗卫生人员诚信从业信息管理系统,将医疗卫生人员的违规行为记入个人诚信记录。要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违反“九不准”的问题,必须严查严办,决不故息。

(四)严格责任追究。

加强与公安、检察和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的配合,重点查处顶风违纪的行为和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要将卫生人员贯彻执行“九不准”情况列入医疗卫生人员考核、职称晋升、医德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对违反“九不准”的医疗卫生人员,根据情节处理;情节严重违反“九不准”的医师,一律认定为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将依法给予其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或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罚。对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严重问题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五)加强宣传引道。

大力宣传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廉洁文化进科室、进病房,营造浓厚的廉洁氛围和执业环境。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大力弘扬医疗卫生行业的光荣传统,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附件:

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

一、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二、不准开单提成三、不准违规收费

四、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损赠资助

五、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六、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

七、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

八、不准收受回扣

篇7:九不准落实工作制度

深入贯彻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以下简称“九不准”)以及《区卫计局关于在全区卫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实施方案》(广区卫计【2014】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院行风建设,严肃纪律,明确责任,有效落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区卫计局关于在全区卫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实施方案》的实质内涵,结合我院行风治理、廉洁行医以及医德医风建设等开展实施的情况,进一步巩固二乙医院创建成果,提高医疗服务综合满意度。

二、组织机构

成立广安第二人民医院贯彻落实“九不准”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杨斌

副组长:肖功雄、兰先勇、周俸民、杨海平

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院办公室,王虹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与督导。

三、重点内容

1.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认真落实我院2014医疗质量与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实施细则,不断改进完善我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禁科室内下达创收指标,严禁科室内将绩效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卫材等业务收入挂钩。

2.不准开单提成严格执行医院2013绩效综合目标考核具体内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2-

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严禁科室或个人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

9.不准收受患者“红包”

各科室及医务人员应当恪守医德、严格自律。严禁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礼品。

三、组织实施

1.开展学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医院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各种学习、全员签字等多种形式,将“九不准”深入到每一位医务人员,在全院掀起学习热潮和宣传氛围,学习教育覆盖面要达到100%,院办、党办等部门对临床科室检查考核。各科室要认真组织科内人员开展学习和讨论,深刻领会“九不准”的重要意义。医院纪检、行风等部门要强化对各科室及个人“九不准”贯彻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曝光典型案例,抓好警示教育,努力使遵守和执行“九不准”成为全院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

2.多种举措并行,积极贯彻落实

各科室及个人要把贯彻执行“九不准”作为重要内容,结合医院纠风专项整治、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已经下发实施的相关文件要求,推出形式多样的活动。医院及各科室负责人员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抓好“九不准”的贯彻执行,结合抗生素使用管理、目录外用药与高值耗材使用审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临床路径、单病种付费等,从严把关,从严督导。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落实采购廉洁诚信协议,药剂科继续落实药品使用量前10位通报制度。职能科室积极开展绩效考核,各科室落实工作量计分和全面质量评价,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3.严格落实各项规定,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院纪检、行风办、医务科、人事科要加强与执纪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重点查处我院顶风违纪的行为和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凡是违反“九不准”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对违反“九不准”的科室或人员,严格按照我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的同时,应给予取消其当年评优评职资格或低聘、缓聘、待岗、解职待聘、解聘;情节严重的,由医院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建议依法给予其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或者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罚。涉嫌犯罪的,-3-

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4.完善监督机制,推动活动深入实施

要把监督“九不准”贯彻执行情况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明察暗访、定期督促检查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严肃处理违反“九不准”的行为。将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记入其个人诚信记录和医德医风档案。要继续强化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投诉电话、意见箱和来信来访等形式接受举报我院违反“九不准”的行为。医院纪检、行风办、医务科对医院内外反映的关于我院违反“九不准”的问题线索,快速核查,及时答复,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将贯彻活动逐步推入深化。

5.结合各类专项活动,大力弘扬新风正气

各科室及个人要把贯彻落实“九不准”活动,充分结合我院“三好一满意”活动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宣传、践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和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加强我院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廉洁文化进医院、进科室、进病房,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和执业环境。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弘扬医疗卫生行业的光荣传统,对医院内涌现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要加大宣传和表彰力度。

6.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活动效果

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是本科室“九不准”活动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工作不力,科内发生违反“九不准”规定造成重大影响的,根据情节轻重,对其给以降职、免职、党纪政纪处分。院纪检、行风办、人事科、医务科对各科室“九不准”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并将各科室及人员贯彻执行“九不准”的情况列入科室及个人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中,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篇8:医院九不准工作总结

为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联合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

九不准的出台果断纠正医疗卫生行业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严厉查处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对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行业作风建设,严厉行业纪律,增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具有重要意义。

“九不准”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市卫生局的通知精神,研究制定了济肿党发【20xx】1号文《关于纠正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并下发到各个科室。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卫生局下发的“九不准”文件和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工作部署。

根据方案要求我科室进行了自查,按照“九不准”内容同我科的工作流程、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对照。没有发现违规行为。具体工作如下:

1.加强廉洁行医的思想教育。在科内开展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贸易贿赂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增强大家遵纪遵法、廉洁自律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明是非、知荣辱,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

2.全员签定了“纠正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自查承诺书”。

3.按照市卫生局部署于20xx年4月份安装反统方系统,严格监控核心数据库的访问信息。

篇9:医疗卫生九不准制度

为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6日发布了联合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明确禁止收受回扣、收受患者“红包”等行为。

两部门就“九不准”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检察和地方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重点查处顶风违纪的行为和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凡是违反“九不准”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对违反“九不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降低级别或等次等处理;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法给予警告、责令停业直至吊销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对违反“九不准”的医疗卫生人员,由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或低聘、缓聘、解职待聘、解聘;情节严重的,由有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其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或者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吊销执业证书的医疗卫生人员,国家卫生计生委一律在全系统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按规定对列入不良记录的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予以处理。

要求强化社会监督,群众可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开电话和官方网站投诉举报违反“九不准”的行为。

“九不准”

1.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2.不准开单提成;

3.不准违规收费;

4.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

5.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6.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

上一篇:红包礼金自查自纠下一篇:202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金融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