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2024-07-20

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精选9篇)

篇1: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永 嘉 县 罗 东 小 学

单 元 计 划

学 科 语文

班 级 一年级

教 师 李治坚

一七学年第一学期

0

我上学了

单元教材分析: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 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 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 《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 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 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 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2.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体会与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初步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3.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体会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第一单元:识字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汉字家园”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共编排了五篇识字:《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通过这一组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在具体语境中,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学习用归类法识记汉字。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这几个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认识“横、竖、横折、撇、弯钩、捺、点、提、撇折、竖折”10种笔画。3.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会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认识40个生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3.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

5.了解课外阅读的途径,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教学课时安排:

天地人 1课时 金木水火土 1课时 口耳目 1课时 日月水火 1课时

对韵歌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快乐读书吧 2课时

第二单元:汉语拼音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体现了综合性,每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如第一课的画面变现的是乡村的清晨,第二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从第三课学习声母开始出现汉字,在情境图中或情境图下,出现了词、短语和句子。从第三课到第八课,是由易到难编排的,刚开始时词,然后是短语,最后是句子。在这部分,所有的音节都是学过的,都是可以由学生自己拼读出来的。这样,不但有助于练习拼读,而且学生可以将刚刚获得的拼音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另外教材中编排了儿歌,不但可以巩固拼音,还可以增加趣味性,加强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会认21个汉字。

4、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学习语文的兴趣。

5、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教学重难点: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会认21个汉字。教学课时安排:

a o e

2课时 i u ü y w 2课时 b p m f

3课时 d t n l

2课时 g k h

2课时

j q x

3课时 z c s

3课时 zh ch sh r 4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第三单元:汉语拼音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体现了综合性,每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意境图和一首儿歌。要求掌握18个复韵母及6个整体认 读音节,认识16个汉字。这一单元,通过新韵母的学习及和前面所学声母的组合,学生可以自己拼读音节,及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另外教材中编排了儿歌,不但可以巩固拼音,而且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3、听读儿歌,感受成为小学的喜悦,体会与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4、认识老师、同学,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参观校园,初步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5、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体会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1、学会18个复韵母及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会认16个汉字 教学课时安排:

ai ei ui 1课时 ao ou iu 1课时 ie ue er 2课时

an en in un un 2课时 ang eng ing ong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第四单元::课文1-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4 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读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9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16个字和6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3.背诵《小小的船》《江南》《四季》。

4.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的交际礼仪。

5.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教学重难点:

1.认识44个生字、9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16个字和6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3.背诵《小小的船》《江南》《四季》。

4.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的交际礼仪。

5.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

教学课时安排: 秋天 1课时 小小的船 1课时 江南 2课时

四季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第五单元:识字二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 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在第一个识字单元,学生认识了象形字,初步感受了汉语的音韵特点。在本单元,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将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教材力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编排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65 个生字和10 个偏旁;会写23 个字和2 个笔画。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4.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5.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6.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教学重难点:

1.认识65 个生字和10 个偏旁;会写23 个字和2 个笔画。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3.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4.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教学课时安排: 画 1课时 大小多少 2课时 小书包 1课时

日月明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第六单元:课文5-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 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介绍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学生经验不足,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丰富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字和3个笔画。

2.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3.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4.背诵《比尾巴》,背诵《古朗月行》(节选)。

5.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6.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字和3个笔画。

2.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3.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4.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5.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教学课时安排:

影子 1课时 比尾巴 2课时 青蛙写诗 2课时

雨点儿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第七单元:课文9-1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11个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3.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4.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5.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6.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7.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8.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单元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难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课时安排:

明天要远足 1课时 大还是小 2课时

项链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第八单元:课文12-1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 篇课文。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18个字和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认识自然段。3.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5.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6.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7.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写新年贺卡。

8.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9.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的乐趣。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八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难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教学课时安排:

雪地里的小画家 1课时 乌鸦喝水 2课时 小蜗牛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篇2: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课文有:识字1、识字2、识字3和练习1。

二、单元目标:

1、认识39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22个生字。认识基本笔画13种,认识田字格。

2、能用普通话正确地诵读课文,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了解公园里的景物与设施。

4、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三、教学重点:

1、认识39个生字,认识基本笔画13种,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22个生字。

2、在想象中诵读课文,体会优美的意境。

3、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

四、教学难点:

1、运用拼音读准字音,学习基本识字方法。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正确、流利地诵读诗歌。

五、单元课文间的联系:

《识字1》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主要学习一至十这些常用的汉字,学习横、竖等基本笔画。《识字2》、《识字3》都是词串,让学生把词语与图、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识字。

六、单元课时安排:

《识字1》 两课时

《识字2》 两课时

《识字3》 两课时

篇3: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感悟说明方法

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说明文, 分别是《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种种说明方法, 还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的妙处。

《鲸》一文是这组课文的统领, 作者运用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通俗、生动、准确的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 可将这篇课文的导读作为一个引子, 让学生在读一读、填一填、划一划、议一议、想一想等多种体验中, 清楚地认识到鲸是巨大的动物。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过渡到《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 教师则可设计自主阅读提示, 把从《鲸》一文中习得的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于本文的阅读实践。

本组课文阶段性学习结束后, 应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我建构。不妨让学生进行单元小结, 可以做卡片, 也可以列表格。

二、揣摩表达顺序

一般说来, 说明文表达顺序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而又以逻辑顺序最为常见, 它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顺序的。抓住文章的主线, 便可牵一“序”而动全文。

对于小学生而言, 设计列表填空的方式来理清文理, 既可提炼出课文知识内容的骨架, 又可显示出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假如没有灰尘》, 通过以下表格的填写, 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 而且有助于弄清课文各段落中总分、并列的关系。

本组另一篇课文《新型玻璃》则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 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且富于变化。对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从中领悟说明文章表达式样。

三、品味语言特点

我们在关注说明文不同说明方法的同时,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也应细细品味。怎样细致的观察事物, 怎样把复杂的事物写得畅晓明白, 又怎样把枯燥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不同说明性文章又有着怎样的表达风格, 本组课文都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1. 赏析语言

说明性文章并不因为有了“说明”这一特性的存在而导致文章语言干涩, 相反,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更为准确、精炼, 而且有的还很优美。

打开《松鼠》一文, 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 不得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以及准确精炼的说明。

教学《松鼠》可重点围绕“松鼠是那么可爱,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展开对话, 精读品悟。从松鼠“外形的美丽”“动作的机敏”“搭窝时的聪明”几个方面抓住关键词句, 从美读中感悟松鼠的漂亮可爱。还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 从而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活化语言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 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 才能入境生情, 促进自悟。教学时可变理性认知为主为感性体验为主, 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凸显事物形象,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如《鲸》的教学, 演一演, 以手掌为鲸, 加之语言的描述, 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 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又如画一画, 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 再以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⒊对比阅读

本组四篇课文用词准确, 语言精练, 但又略有不同, 为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提供了范例。

(1) 不同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鲸》一文在本组课文排序中位居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松鼠》, 而两篇课文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完《松鼠》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鲸》与《松鼠》在表达上的异同, 从中感受到不同说明文不同的表达风格。

(2) 同题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学生阅读《松鼠》, 如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徜徉, 把同是《松鼠》的文艺性说明文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通过比较阅读, 产生新的发现。

四、创设交流情境

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语言能否得到发展, 取决于有多少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应因文而异, 尽可能创设语言交流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引起争辩, 在思辨中激活思维。在不断地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同时, 让学生获得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如教学《新型玻璃》, 可采用“新产品推介会”的形式创设语言情境, 一部分同学扮演玻璃厂新闻发言人介绍新产品, 一部分同学扮演媒体记者, 对新产品进行采访。通过“新产品推介会”, 学生不仅回顾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 而且还重组了课文语言, 明白了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 面对不同身份的人,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学生在产品推介时创造了介绍新知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鲜活的, 具有强大的再生力。

《鲸》一文中, “鲸不属于鱼类, 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 课堂以“鲸试图参加鱼类比赛而遭到拒绝”设计现场模拟情景对话。这种对话形式对学生而言, 看似简单, 实则是一种挑战。学生要把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电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同类聚合, 正确归类, 还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捕捉和敲打才能完成, 将阅读、想象、说话巧妙地融为一炉, 实现语言和知识在心理上的重构。既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知识点, 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搭建读写平台

运用语言同样是说明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学习了说明文后, 可运用迁移规律, 实现读写结合。

如《鲸》一文, 在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 出示一些随文练笔的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1) 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 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3) 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而《新型玻璃》一文, 则可由课文的结束段引发学生想象, 激活创新思维。可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 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也写一段话加以介绍, 插入到课文中, 使它与原文有机整合, 也可以《新型玻璃》的自述来写一篇短文。

篇4: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产主动交友的愿望;

2、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白交朋友的好处并学会主动与人交朋友;

3、在交际环境中通过教师评价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重点难点:学会主动与人交朋友。

活动准备:《找朋友》动画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向往交友

导入语:孩子们,今天教室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老师,你们看,我们的校长啊,主任啊,还有其它年级的老师,来了这么多!我们先来猜一猜,他们来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或抽学生回答:主要答案集中在“听课”上)老师们究竟来干什么呢?这是一个秘密,暂时不告诉你们!一会我们在课堂上揭晓答案,看你猜对没有。不管怎样,这么多老师看着我们,我们就应该好好表现自己,争取让老师们都记住你的名字,那请同学们先按规矩坐好,每个同学都坐好了老师就会给同学们一个神秘礼物。

1、播放动画视频——《找朋友》(此环节教师要故作神秘状,创设揭晓神秘礼物的答案的情境)

师过渡:孩子们,好玩吧!如果好好表现,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等着我们。

2、谁来告诉我,刚才的这个音乐视频的名字——找朋友。

3、视频中讲了谁找朋友呢?(猫咪、兔子、松鼠)最后都找到了吗?

师相机小结:是呀,他们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们看看,他们在一起玩得多开心呀!有了自己的朋友就是幸福:你们可以一起上学放学,不再孤单害怕;你们可以一起读书写字,不再枯燥乏味;你们可以一起游戏玩耍,不再寂寞无聊。我们小孩子来到一个新的班级,来到一所新的学校,来到任何一个新的集体,我们就应该像动画中的小猫、兔子和松鼠一样,要主动地去和别交往、主动地去找自己的伙伴。

二、学习交友

师过渡:除了主动以外,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视频,向视频中的猫咪、兔子、松鼠学习学习,看看他们是怎样找朋友的。

1、播放动画视频——《找朋友》

2、学生讨论:动画中的猫咪、兔子、松鼠是怎样找朋友的,哪句歌词可以告诉你这个问题?(敬个礼来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过渡:对了,同学们,看来要找到自己的朋友得懂礼貌,主动握手也是一种礼貌行为。

3、教学生握手问好打招呼(师生演练、生生演练),评价表扬交流时眼睛看着对方的同学。

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视频里发现,动画里的猫咪、兔子、松鼠只有动作没有语言,同学们想想,他们在握手的同时肯定还会干什么?——说话。对了,只握手不说话交流肯定找不到朋友。那请你们想想,他们握手时除了问好打招呼,还会说什么呢?

4、学生思考并讨论:动画里的猫咪、兔子、松鼠们在握手时还会说什么?

5、师引导总结:

①自我介绍: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评价时强调有哪些同学已经学会了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

②向对方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介绍爱好特长”;评价提醒哪些同学交流时眼睛没有看着对方的眼睛(先表扬让孩子跟着学,现在就是挑刺提醒映入他们的脑海)。

③发出交友邀请: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介绍爱好特长+发出交友邀请”;评价时强调“交流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并且接收到邀请后要主动积极回应”。

6、向学生提出连贯整个学习交友过程的更高要求,强调说话交流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语气要真诚。然后再师生演练、生生演练。

三、友好結盟

同学们,现在知道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吧!那好,知道了我们就一定要用上,今天现场这么多人,有你的同学,有你们的校长主任,还有老师,都可以成为你的好朋友。现在可以揭晓开课时的秘密了,今天现场这么多的老师,他们来就是想和你们做朋友的,下面请同学们大胆地向别人介绍你自己,发出真诚的邀请——我们做朋友吧!(板书课题)

1、老师带头,学生上台或在位置上向全体介绍自己,发出交友邀请。

2、愿意和台上的同学交朋友的老师或学生主动出列与其结盟成为朋友。

四、小结收获

1、师小结:怎样交朋友,勉励孩子们多交朋友,祝贺孩子们今天收获自己的朋友。

篇5: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单元教材分析: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 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 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 《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 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 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 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体会与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初步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3.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体会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第二单元:识字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汉字家园”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共编排了五篇识字:《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通过这一组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在具体语境中,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学习用归类法识记汉字。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这几个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认识“横、竖、横折、撇、弯钩、捺、点、提、撇折、竖折 ”10种笔画。

3.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认识“横、竖、横折、撇、弯钩、捺、点、提、撇折、竖折

”10种笔画。

第三单元:汉语拼音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一个拼音单元,安排了 8 课拼音和 1 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 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和 10 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教材在每一课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既表音又示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呈现全部可拼读音节并带声调,方便学生进行全面的拼读练习。另外,本单元有 6 课安排了词语的拼读,有 5 课安排了儿歌朗读,让学生在读读拼拼中运用、巩固所学拼音,使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ɑ、o 等6 个单韵母,b、p 等23 个声母,yi、wu 等10 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认识四线格并正确书写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

3.认识“爸、妈”等16 个生字,会拼读“bà bɑ、mā mɑ”等13 个音节词。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轻轻跳》等5 首儿歌。

4.借助课程表,认识“文、数”等5 个生字。

第四单元:汉语拼音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二个拼音单元,共安排了 5 课拼音和 1 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 9 个复韵母、9 个鼻韵母和 6 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教材继续借助情境图学习复韵母。这些情境图大多以相应的事物提示复韵母的读音。有的复韵母没有对应的常用字,图画无法直接提示这些复韵母的读音,在这种情况下,图画呈现的是包含相关复韵母的音节,如,借助“杯 bēi”学习复韵母 ei,借助“床chuánɡ”学习复韵母 ɑnɡ。这些情境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学习相关韵母。每课都安排了常用音节、音节词和儿歌,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韵母,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准确拼读音节。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ɑi、ei 等9 个复韵母,ɑn、en 等5 个前鼻韵母,ɑnɡ、enɡ 等4 个后鼻韵母,ye、yue 等6 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2.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5 个音节词。

3.认识“ 妹、奶 ” 等 16 个生字。会拼读“mâi mei、nǎi nɑi”等15 个音节词。

4.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小白兔》等5首儿歌。

5.通过比较,读准音近的音节,能区分形近复韵母,读准音节词,能用拼读的方法读准有关物品的音节词,读记字母表,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第五单元:课文1-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4 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读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9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16个字和6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3.背诵《小小的船》《江南》《四季》。

4.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的交际礼仪。

5.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

第六单元:识字二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 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在第一个识字单元,学生认识了象形字,初步感受了汉语的音韵特点。在本单元,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将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教材力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编排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65 个生字和10 个偏旁;会写23 个字和2 个笔画。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

4.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5.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6.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第七单元:课文5-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 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介绍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学生经验不足,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丰富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字和3个笔画。2.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3.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4.背诵《比尾巴》,背诵《古朗月行》(节选)。5.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6.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7.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第八单元:课文9-1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11个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3.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4.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5.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6.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7.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8.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第九单元:课文12-1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 篇课文。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八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18个字和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认识自然段。3.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5.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6.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7.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写新年贺卡。

篇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感受自然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及“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本组教材,尽可能让学生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整合,使教学内容有详有略更简约;先扶后放简化教学环节;品读课文。深入研究,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简便教学方法,追求实效。

四、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通过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我”与山林的朋友的亲密无间,感受山雨和张家界独特的美。

5、通过学生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领悟课文内容,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2、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六、课时划分:

本组教材计划用16课时安排教学。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习作”4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1.《山中访友》 „„„„„„ 3课时 2.《山雨》 „„„„„„„„ 2课时 3.《草虫的村落》 „„„„„„3课时 4.《索溪峪的“野”》 „„„„ 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6课时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精读课文,要“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可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摘抄,进行语言积累。

2、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低于精读课文。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篇7: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幸福教育” 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的“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感受幸福、传递幸福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完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之后,我感觉教学的幸福指数还行,于是对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与“幸福课堂”有关的思考:

《在山的那边》是学生步入初中接触的第一篇课文,如果说只重在诗意的理解和感受,结合一定的朗读指导,介绍新诗的语言特点,可能只是一堂平常如小学的语文知识课,学生难以在精神上获得提升,在理想上获得重建,也难以激发对初中语文课堂的热爱,难以生发步入益智校园的豪迈。我设计了讨论你眼中的“山”与“海”的环节,很多学生讲述自己接受江声、长郡、益智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感受,考进益智,他们觉得是见到了“大海”,是自己征服了很多座“山”(如数学、作文等等)得到的成功,在“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的诗句朗读中,我听出了孩子们心中的豪迈、对人生崭新的理解。

――原来,幸福的语文课堂,应该教孩子学会健康:在成功时不自满,失败时不气馁,在任何的挫折面前不低头,永远保持乐观幸福的心态。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在讨论“如果你是莫顿 亨特的朋友,你会采用什么方式帮助他”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打电话叫警察,有的说找邻居救助,有的说去商店买绳子,有的说干脆自己上去把他抱下来……在我就要决定结束这个问题时,袁鹏举手了,他说:“老师,我会采用那四个小朋友的做法,干脆走掉,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然他胆子大不起来的。”学生中马上嘘声一片,悄悄议论说这样做太不仗义了,不能这样。我冷静地想了想,马上表扬了袁鹏敢于思考、目光独特,同时在班上寻找这种观点的支持者,有周译诠举手了,他补充了赞同的理由,大家的态度有所改变。我接着补充了狐狸妈妈坚决地赶走小狐狸的故事,强调了袁鹏观点的合理性,得到了大家的首肯。这种现象是在教案设计之外出现的,我庆幸自己的处理比较艺术。我深知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学生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学特别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

――原来,幸福的语文课堂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还应该用生动活泼的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第一课时里我解决了两个问题:1、在家人遭遇灾难的时候,心情沉重的作者为什么选择写紫藤萝而不是其他的花种?2、为什么要把紫藤萝比喻成瀑布?比喻成织锦或者图画不也可以吗?为了找到答案,学生们积极投入思考,第一题有的说因为紫藤萝非常漂亮,富有生机,有的说因为作者个人爱好喜欢,有的说因为她家正好是有一树紫藤萝而不是别的花种,我在肯定他们的答案的同时,带领他们一起找到了花与人相同的命运,这种经历激发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鸣,这样学生豁然开朗了。第二题学生进行了仔细的比较,织锦的比喻好在哪里,哪里不足,图画的比喻有什么不够完美之处,各说各的.意见,最后恍然大悟:瀑布是流动的,正如“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个比喻最能切合文章的中心,当然就是比喻成瀑布最好了。

――原来,幸福的语文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激兴趣、学方法、育能力、养习惯、会创造”是学会求知的必然之路。我们必须构建生命的新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童趣》是非常有趣的文言文,因为是文言文,我不想把课堂搞成死气沉沉的串讲翻译,就采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知识,在质疑中提高鉴赏能力,在模拟想象中体会“物外之趣”的美妙。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从学生心底出发的。无论他们多么幼稚,只要是从他们的“昨天”走过来,就会有层次,有深度,就会留下进步的痕迹。所以,我采用讲述女儿抓苍蝇的有趣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对童年趣事的好奇心,在阅读课文时,努力营造“乐学”的氛围,让一个“趣”字贯穿始终,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创造的潜能得到了激发,于是放言无忌,妙语连珠。

――原来,幸福的语文课堂里,老师教学的姿势应该是一个“学习者”,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讲台的主角,讲台应该真正还给学生。

篇8: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课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__,真的像__说的,那么__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创新之处,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篇9: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上一篇:九月九重阳节活动主题下一篇:好段摘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