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4-08-23

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精选6篇)

篇1: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丛聪 孙… 文章来源:中国合作金融网 点击数:

007-3-29 16:12:45

2333 更新时间: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重要保障。国内外成功的企业表明,它们都非常重视建设和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信用合作金融企业,在新形势下对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日益显得重要。如何抓住历史发展的新契机,建设和发展新型的“信合”企业文化,促进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发展,已成为人们思考的一项课题。

一、正确认识建立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而且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将支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注入企业文化管理。

(一)建立企业文化是农信社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实现长远发展的需要

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特殊企业的金融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只有建立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平台,才能统一信用社员工的经营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和竞争观念,使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建立企业文化是农信社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良性发展的需要

农村信用社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必须实施现代金融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银行产品和服务本身具有高度的同质性,这使得任何一家银行的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很容易被别的银行所模仿,甚至很快被更好、更新的产品和服务所替代。而创新也好,营销模式也好,都只是一种手段,其结果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软环境”——企业文化,就像植物离不开土壤一样。人才更是如此,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留不住优秀人才的。企业文化的竞争具有不可模仿性,它是本企业在特定的发展过程及经营实践中凝结起来的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具有自己的特性和个性。如果农村信用社拥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也就拥有了最难以模仿和最强的竞争力。先进成熟、富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良性发展的原动力。

(三)建立企业文化是农信社增强员工凝聚力,实现建立团队精神和展示社会形象的需要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是靠全体员工辛勤劳动、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因此,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统一员工思想,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团队精神,这从从经营的角度讲,是种共同的价值观,从精神的角度讲,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企业文化是员工沟通信息、交流情感、协调关系、全面协作的共同基础。有了这个共同的基础,就能使员工之间经常保持和谐的良好气氛,就能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文化还能够向社会展示行业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农村信用社塑造整体形象、提高知名度,为拓展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四)建立企业文化是推动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实现打造一流银行目标的需要

农村信用社要成为区域的一流银行,必须保持经

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丛聪 孙… 文章来源:中国合作金融网 点击数:

2334 更新时间:2007-3-29 16:12:45

营理念的先进性,管理的先进性,产品的品牌性,服务的优质性,队伍的专业性,其关键在于经营理念的先进性。这正是企业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企业精神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这目标的最好载体。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企业文化目标,逐步形成企业精神,使员工通过对企业精神的追求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体能量,形成整体优势,实现农村信用社最终经营目标,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实现打造区域一流银行目标的需要。

二、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现状

(一)缺乏现代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业务经营活动,同时又促进企业发展。但当今,大多数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员工对这种辩证关系认识不深,造成只重视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工作,而对企业文化建设臵若罔闻,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对信用社来说无关紧要,这可以说是当前农村信用社管理层的干部缺乏现代金融管理知识,对现代金融的发展过程学习不够,直接导致缺乏管理现代企业理念,求于安稳,满足现状,做大做强做优农村信用社的意识不够。

(二)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

有些信用社当然也认识到企业文化在金融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在其他金融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完善的同时,农村信用社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建立。但什么是企业文化、内容是什么、怎样建立、如何实施农村信用社的现代企业文化却知之甚少,无从下手,造成有的信用社认为将网点门面装饰一下、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服装、加大对外宣传等,就是建立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由于体制的原因,整个农村信用社至今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也没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企业文化指导机构。

(三)缺乏共同参与意识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导致的统一行为,它的成果必须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因此,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的每一个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源泉,是农村信用社最大的潜在资源。同时农村信用社有一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队伍,但由于长期以来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员工队伍管理松散,加之收入低,工作主动性不强,集体意识淡化,参与业务工作之外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加之对企业文化了解甚少,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设计既要符合先进社会文化的要求,又要有时代特征,也要与业务经营结合起来。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的需要、竞争的需求、员工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变化、深入。所以,没有专业人才无法做到设计上的科学、合理,运作起来也无法规范管理,但是当前在农村信用社中这样的专业人才几乎没有。

三、建设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具体思路

(一)根据人本原理,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 企业文化核心就是对人才的

培养和使用。因此应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向人文价值管理为主提升,立足“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根据人本原理,人有生存、安全与受尊重、发展的需求。实现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要靠全体员工对企业的无限忠诚。因此要始终关心员工的成长,尊重员工的价值,信任员工的才能,培育员工的忠诚度。要规范高管行为,高管要把立言与立行结合起来,凝聚人心,模范践行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理念;要约束自身行为,不以私利损害农村信用社利益,消除腐败这一消极的文化现象,营造清廉开明的文化氛围。要合理开发和配臵人力资源,给每个员工以平等的机会,针对各岗位任职要件,开展技能培养,提高操作水平和效率。要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与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引进人才,优化人员结构。要把企业文化导入日常工作过程中,在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应及时进行文字诠释,使企业文化理念烙印在员工的脑海里,使每个员工都理解和认同农村信用社的企业远景和价值观念,把改革发展的要求化为自觉行动,充分激活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要通过相关合理的利益分配,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价值创造力,让员工将农村信用合作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农村信用社同步成长。

(二)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保障支持“三农”市场定位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连续第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农村信用社要明确市场定位于服务“三农”,着力打造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树立公众信心,拓宽业务领域,保障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市场定位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构建发展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继续推进信用创建工作和改善金融服务水平,寻求企业管理和经营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发掘主流金融服务缺位留下的市场空间,即把市场定位重新回归农村。立足“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永葆发展潜力的力量之源。其次,要塑造高品位的农村信用社新形象。实施诸如文化引导策略、无形资产积累策略、业务开发策略和公关策略等新的市场竞争策略,对整体形象进行包装和推介,提高人们的认识度和满意度,塑造崭新的“信合”企业形象,在闪亮的品牌中充分体现农村信用社整体要素和功能的竞争实力,并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升服务品位,为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新贡献。再次,要倡导和培育合规文化,推行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观念。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核心要素是成本与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每个员工都要恪守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合规人人有责”的观念,保证合规文化及其精神得到遵循和贯彻执行,有效地控制信用社的成本与风险,提高资本回报率。

(三)培育创新的企业精神灵魂,构建服务“三农”新模式

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创新就是创造了一种资源。要倡导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以激活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内在动力,推进农村信用社不断改革,切实解决“三农”发展的多层次需求。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与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关系,以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要树立农村金融大市场的观念,研究“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拓宽农村金融的发展思路。近年来,部分国有商业银行随着经营策略的调整逐步退出乡镇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主要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作用将显得更加突出。农村信用社要认识到金融业服务质晕的标尺和参照物已发生变化,必须着眼未来,构建富有特色的服务文化,强化服务理念的认知和认同,不断创新优质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加大支农力度,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第一,要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适应农民生产、致富的实际需要,切实简化手续,方便农民借贷。小额农贷是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一个品牌,要以创建信用社区和信用村、组、户等形式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效。同时由于信用体系的形成,将从一定程度上化解小额农贷的风险,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第二,服务乡镇企业融资,促进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小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面临着升级转型压力,农村信用社要积极主动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效地满足乡镇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起拉动作用。

第三,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优化电子网络建设,开发多种金融产品,以拓展中间业务,提高金融综合服务水平,培育出自身的客户市场和“黄金客户群”,牢牢地占领农村金融市场的“制高点”。

第四,以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为动力,通过增资扩股充实农村信用社资本金,解决资金供给不足这一制约服务“三农”的“瓶颈”,进一步强化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功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农村信用社)参考文献:

[1] 叶生.企业文化培训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清音.企业形象是竞争的“王牌”[J].福建金融,2005(6).[3] 王少明.谈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J].海南金融,2006(3).[4] 陶森淼.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视角,2006(6).

篇2: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加强新疆兵团团场文化建设的思考——以兵团农十三师火箭农场(少数民族团场)为例

海 萍

(新疆农十三师党委党校,新疆 哈密 839000)

摘 要: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职工群众的热切愿望;因此,推动团场文化建设也就具有了越来越重大的意义。同时,要把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之中,加强监督考核,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广大职工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常项工作,推动团场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取得实效。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创新;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2-0137-03

一、新形势下加强团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职工群众的热切愿望;因此,推动团场文化建设也就具有了越来越重大的意义。

加强文化建设是构建团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以精神文化凝聚人心,以屯垦特色文化塑造城镇形象,以健康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是推进团场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能够为团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加强文化建设是推进团场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快团场三化建设进程,就要树立“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发展理念,有效释放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全面提升文化的“软实力”。

加强文化建设是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迫切需要。与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团场的文化建设仍需不断加强,必须满足各族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意愿。

二、新形势下加强团场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职工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培养新型职工队伍,并用最能反映兵团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情操,激励职工群众投入到跨越发展的潮流中去。

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职工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全社会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一批现代化、标志性的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团、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适应职工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彩;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增加值占有率有所提高;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进展,基本满足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文化发展机制逐步完善,文化繁荣发展动力不断激活;文化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到,基本实现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兴起、文化服务均等、文化创新活跃、文化人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文化强场目标。

凝练“火箭精神”。认真探索“红星部”的历史文化积淀,挖掘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又具有浓郁屯垦戍边特色的“红星精神”和“火箭精神”。

突出强化主题教育。进一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创先争优”、“唱响兵团精神”等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做好全国、兵、师、团“文明单位”、“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和谐小康家庭”以及各类“典型”、“模范”评比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努力构筑全场职工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提高职工文化素养。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知识、法律法规教育。培养文明礼仪,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树立先进思想理念,增强创新能力。

新形势下加强团场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提高职工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根本,以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塑造文化品牌为龙头,快速提升团场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形成弘扬先进理念的文化体系,全面提升屯垦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打造全民文化素质良好,团连文化统筹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兴起,文明风尚优良的文化氛围,借文化之魂推动团场跨越式发展。

新形势下的团场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以往搞两次演出,办两次展览的浅层次上,而是要实现全方位的繁荣发展。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要大力开展屯垦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民间文化、廉政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初步形成优良的文化发展环境。二是文化品牌有效拓展。要精心培育一批有团场特色的文化产品、文化建筑、文化名人,并加以推介和宣传。三是文化设施相对完备。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职工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大众文化体育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群众文化有人组织,群众有地方参与文化活动,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四是团场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培养新型职工队伍,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道德风尚,职工群众创业创新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职工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学论文 )五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要抓好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职工增收的新兴产业。

新形势下,文化建设面临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机遇。团场是兵团的基层组织,如何紧紧抓住黑龙江省对口援建机遇,让先进文化理念融入团场基层,融入“三化”建设,引领职工群众、扎根于职工群众,实现经济强团到文化富团的转变,探索团场文化建设的新道路,是一项重大课题。

三、当前团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团场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文化建设资金不足。团场建设需要投入资金的地方很多,用于文化设施建设主要靠项目,而目前普遍存在文化活动办公场所不足,办公设施缺乏,运行资金紧张,文化创新推进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活动、培训等的正常开展。文化建设上级没有专项资金,仅靠团场单方面的投入力不从心。

文化基础建设比较落后。从团场现在职工群众文艺需求的趋势来看,大众的广场文化正在逐步适应职工群众口味,而团场广场文化建设还基于硬质化、绿化、亮化上,在舞台、音响、灯光等设施方面尚不能完善到位,与职工群众多渠道的交流、服务的平台尚未完全搭建好。

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团场条件相对艰苦,团场现有职工一部分是由外来新职工组成,相对来讲其文化程度较低、文艺兴趣不高,而现有的文艺爱好者普遍存在基础差、年龄偏大、创新不够等问题。

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目前,多数团场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将侧重点放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和有线电视网络维护工作上,工作人员本身就较为缺乏,而仅有的几个工作人员也都投身于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宣传文化干部学习宣讲理论政策的能力有限,开展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欠缺,组织基层宣传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掌握运用新媒体新手段的能力比较缺乏,没有在理论宣传普及、社会宣传、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同时,开展文化活动各基层单位重视程度不一,需要培养全民参与的文化意识。此外,目前尚未寻找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最有效切入点,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形成需要加大力度。

四、团场文化建设问题的主要措施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一是加大力度改善城镇、中心连队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抓好塑造团场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和设备配置,使团场先进文化的“硬件”真正硬起来。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建立特色阵地,使基层文化深入人心。一是结合团场各连队职工、社区居民等单位特点,组建适合连队、社区的文化协会或组织。二是根据不同层次职工的需求,建立各类文化兴趣小组,聘请专业人员教课,请爱好人员组织实施,为团场更多有才艺、有愿望、有兴趣的职工提供施展舞台。

加快提升文化宣传影响力,促进内外交流,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结合点。一是将团场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党建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经营城镇与经营文化的关系,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团场“十二五”规划统筹谋划。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化宣传影响力,利用兵师报纸、电视专刊专栏、网络以及团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阵地,大力表彰文艺带头人,文化最佳支持单位、社会人士,出产品、出精品,形成品牌效应。三是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文化理念融入到旅游、宣传等工作中,将文化资源形成产业化,搞“文化性旅游”,带来经济、艺术双丰收,推动团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四是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对口支援大好机遇,不断深化团场内部与外界单位的文化艺术交流和文化联姻,使团场文化不断提升、巩固、壮大,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打造精品文化品牌,使文化建设成为职工增收的新途径。一是在注重建立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多挖掘基层文化底蕴,挖掘更多的文化品牌,不断推出新的文化品牌,把创作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市场,使之转化成为文化商品,不断提升其商业价值。二是结合每月节庆培育一月一品牌,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文化品牌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增加文化品牌的科技含量,通过品牌创造带动产业创新,催生文化新业态,使文化品牌转化成为职工增收的新途径。

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点带面,增强团场文化活动覆盖面。一是通过团场主导、部门协调、民间组织、群众参与,全面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按照先示范引导后全面带动、强项优先发展原则,发挥联合会具体承办文化活动的骨干作用,提高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三是采取好的.机制珍惜现有人才,引进专业性文艺人才,造就一批能编、会写、会排、会演的高素质文艺队伍来,增强发展后劲。四是采用“活动互办、人才互补、资源共享、群众广泛参与”模式,让群众从台下观众变成展示自我的“演员”

着力提高职工文化素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各农牧团场实际情况,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知识、法律法规教育。培养文明礼仪,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树立先进思想理念,增强创新能力

五、建设文化强场的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发展和改革的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的依据。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文化火箭”建设领导小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文化火箭”建设。成立团场文化市场执法支队。为文化市场的服务管理,提供必要条件。

成立团场文化站。文化站负责管理文化馆、图书馆、场史陈列馆、信息文化共享工程项目、职工培训中心,负责文物收集整理。其职责是指导团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指导业余文化团队的活动;保证团场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委托,对团场文化市场进行管理。

加大文化投入。进一步落实国家扶持文化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上级部门应考虑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下拨相应文化机构运行经费、人员配备和人才培养经费,确保团场宣传文化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团场对文化的投入占本级预算支出的比例不少于2%,且每年增幅不低于同级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在城镇建设资金中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低于1%。从起设立3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50万元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保证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设立文化奖励机制。制定相关措施,如,火箭农场积极设立“火箭文化奖”,对优秀的哲学社会科研成果、文艺作品进行表彰和奖励。扶持文艺、文学等创作。

进一步加强文联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团场文联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文联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开展文联活动,以文艺骨干队伍带动基层文艺活动的开展,不断壮大文艺工作者队伍。

积极融入哈密区域“文化哈密”建设。主动融入“文化哈密”建设的布局当中,统一领导,参与规划,同步推进,真正实现区域文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加快发展,共同推动哈密区域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扎实推进文化援疆工作。紧紧抓住河南对口援建的机遇。借助“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主动与对口援建市宣传、文化、广电、文联等部门对接编制文化发展规划,投入援疆资金,进行公益性文化项目建设和开展各种文化交流,制定文化援助计划,争取更多支持。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将《实施意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部署,规划文化发展目标。制定行之有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正确把握文化的内涵和要点。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这给人造成文化很玄奥的感觉。其实文化并不复杂,它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科学、管理艺术,价值观是它的核心,以该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标识、策略、制度和流程等是它的表象和支撑,以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是它的具体体现。文化建设不能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相混淆,相等同,也不能与经营管理相脱节。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优秀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但更突出的是它的独到之处。因此,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企业的个性特点,突出自身特色。在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要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自己的团场,注意继承发扬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积淀,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要认真探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突出价值观、兵团精神、愿景、使命等核心理念的梳理、提炼,避免企业精神文化的雷同现象;同时,要注意体现团场职工的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统筹规划企业文化建设。要把团场文化建设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统筹考虑,制定中长期规划,使文化建设保持连贯性、统一性。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使文化建设具有目的性、可操作性。同时,要把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加强监督考核,使团场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各部门和广大职工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常项工作,推动团场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取得实效。

强化职工的主体作用。职工是开展团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广泛发动职工,相信和依靠职工,让他们自始至终参与团场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团场化建设成为引发职工心理共鸣、签订心灵契约、形成共识的过程,提高职工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践行文化理念的自觉性、主动性。

篇3: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主要可以从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实际执行力度都较差;比较而言,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内控比国有小型企业执行力度更大;而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企业的内部控制又比国有企业执行得好些。

纵观我国管理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聚集和积累了相当的内部管理经验, 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对基本业务进行内部管理, 其主要问题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遵循与否、追究与否, 关键都取决于法人代表的意志。改革开放催生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虽然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没有国有企业搞得好, 但在实施内部控制上却能自觉地执行。主要原因在于, 非公有制经济产权十分明晰。

内部控制的最薄弱环节,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主要在于货币资金。采购业务中, 由于资金的随意使用, 采购业务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收吃“回扣”等现象相当突出。另外, 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 小型国有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运转环节少, 经济业务简单, 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 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很好地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二是决策和执行重大事项, 没有通过分离制约, 重大事项无标准、决策无民主;三是财产清查制度不完善及执行不力, 主要是没有明确清查期限、清查程序等;四是内部审计薄弱。

二、企业内部控制形成的主要原因

(1) 资本市场建设约束。当前, 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下, 披露企业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 引起投资者恐慌和猜测, 或对企业的资本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等都极有可能。目前,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在我国尚不成熟, 特别是对国有企业, 如果申请上市, 据实把企业相关内部控制信息对外进行披露, 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市场机制约束。股权结构是指公司企业的国家股、流通股、法人股在全部对外发行总股数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是企业组织形式的核心部分。股权集中与股权分散是股权结构的两种主要形式。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前者股权集中于内部股东;后者指股权集中于外部股东, 内部股东只占较少股权, 并且股权相对比较分散。目前, 股权集中型, 是我国股权结构典型特点, 就是买进上市公司外部股东的全部流通股, 也不能获得公司的控制权。在内部人控制条件下, 中小股东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特别是国有股存在着“所有者缺位”或者“虚置”情况下, 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中小股东对追逐二级市场利润往往更感兴趣, 主要关注企业的运营结果, 而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等不太关心。随着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无论内因还是外因, 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3)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约束。公司制的核心就是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 关键环节是董事会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无至”, 董事会没有很好发挥其职能便是重要体现。很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 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直接进入董事会, 经理层、董事会成员一肩双挑, 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制约形同虚设。正是由于这种责权分工不明确、相互制约机制严重弱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形同“空中楼阁”, 近乎虚设。

三、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标准

(1) 全覆盖控制范围, 要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包含进来, 即内部控制范围应包括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

(2) 具体明确的划分事权, 可操作性较强, 把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指导企业管理者行为规范的一种制度来构建落实。

(3) 规范控制程序, 重视过程控制。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程序和机制, 特别是要突出经营管理过程, 防微杜渐, 通过过程控制, 防患于未然。

(4) 控制效果良好, 内部控制的各项功能必须得到有效发挥。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对策

从当前实物操作看, 要做到以上标准, 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资本市场, 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 进一步发育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四项对策。

(1) 适度授权。企业经营管理庞大而复杂, 要想保证正常运转, 必须合理授权。作为企业法人, 一定要在确保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同时, 又要保证经济行为的经济效益和遵纪守法, 如何适度分权是关键环节。首先, 盲目授权, 必然造成对内部控制制度效能发挥的制约。其次, 无序授权。一定要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适度授权, 绝对不能无序授权。应根据不同的控制环节, 分别给予不同层次和程度的授权, 这样才能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总之, 具体授权时, 要缜密研究并准确把握, 以有效保证经营决策、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才能保证落实权力制衡。

(2) 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只有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 才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来讲, 接受内部控制的人员都掌握和操控着企业一定的部门权力, 对内部控制的加强, 就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产生了约束, 又对权力操纵者相互之间加强了权力制衡, 控制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3) 提升规范控制程度。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能仅凭人治、简单的会计财务控制来实现, 而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靠制度来实现规范管理。而重点是要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 分门别类地制定出各种具体标准。

篇4: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面临的新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已经达到或正在接近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但相对于经济建设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更为突出,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客观上看,主要有三方面的新情况:

(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且复杂多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在一定范围内滋长蔓延,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在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寻找机会与我们争夺思想阵地。

(二)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新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在新时期,社会成员的活动空间更为广阔,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的人员流动,使外来人口成为农村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乏,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农村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当前,我县正在率先推进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进程日益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消极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占领我们的阵地。当前,在农村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黄赌毒蔓延、社会治安恶化等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与精神文明建设抓得不够直接有关。

从主观上看,我县各级党委政府总体上能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做到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但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制度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偏、软、难。

——偏。表现在:(1)认识上的偏低。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思想上仍存在“一头重一头轻”的倾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中去。(2)导向上的偏心。当前评价干部的政绩主要看经济指标,精神文明指标被当作“附指标”,在对干部的全面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很少,甚至被当作“软指标”,只凭总体印象、个别例子来对干部进行精神文明工作考核。(3)内容上的偏差。在创建过程中,一些地方缺乏对精神文明整体和系统的把握,认为搞精神文明建设无非是修几条路、建几个活动室、买几本书的思想、做法仍有一定市场,缺乏构筑融科技、教育、法律、卫生于一体的“大文化”框架的思想。

——软。表现在:(1)管理手段软。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中,往往只以宣传发动、行政命令组织群众参与公益性活动,因而缺乏强有力的硬手段,极易出现“发而不动”的情况,使创建工作陷入被动。(2)评价指标软。一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有些指标是难以量化的,如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就不能量化考核,成为“软指标”,影响评价考核。另一方面,由于精神文明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一些急功近利的领导干部是不屑为之的,该“硬”的手也就软下来了,精神文明建设随之就成了“软任务”,最后出现虚功“虚做”甚至不做的现象。(3)队伍建设软。只关注队伍的有无、多少,而不注重队伍质量的好差。当前,队伍中突出地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业务欠精、培训交流欠少等问题。

——难。表现在:(1)成绩巩固难。改善居住环境,建设文化设施,只要领导重视,舍得投入,成效往往比较明显。但要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不良习惯,倡导文明新风,尤其是要改变群众旧的生活方式就相当难。(2)活动开展难。客观上,由于群众需求的多样化,“众口难调”,有限的活动资源往往难以满足。主观上,由于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创建载体的多样性。如何不断创新载体,分层次、分对象地开展活动,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确是精神文明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重在建设、贵在落实、旨在为民的方针,注重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在创新思路、充实内容、拓展领域上下功夫,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一个根本”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不断巩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向纵深发展。我们要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利用宣传引导、典型示范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激发群众参与群众性道德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抓住“二个重点”

失土农民、外来人口这两大群体,数量众多、生活困难,为了生计整日奔波,心理上有失落感,再加上精神文化需求贫乏,需要特别加以关注。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中,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提供服务,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失土农民,要开展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外来人员,要建造一些外来人员公寓,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加强集中管理,使他们尽可能地享受到精神文明的成果。

(三)实施“三个带动”

1、以城市创建带动农村创建。当前,要围绕城乡一体文明的目标,彻底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理念,用统筹的手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现代化城市的要求来抓农村,用现代化文明市民的标准来教育农民。要发挥城市人才、信息、资源优势,帮助农村选拔、培养、带好文化队伍,发挥“造血”功能。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城乡结对共建,通过开展思想工作联做、文化设施联建、环境整治联抓、文化活动联搞、科学文化联教、社会治安联防“六联”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以党员干部带动普通群众。基层党员干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直接组织者。要利用基层党校等教育阵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各项创建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继续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实践,带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3、以载体建设带动阵地建设。要依托阵地,巧设载体,创新形式,把广播影视宣传、思想道德教育、科技卫生知识普及、开展体育活动等有机地融入农村文化工作中,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这样做,既有利于锻炼农村文化队伍,又有利于发挥阵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四)健全“四个机制”

1、健全领导机制。目前,各地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上已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分工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合力共抓机制。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并实施一把手对精神文明建设负总责的制度,坚持一把手“三手抓”、“三手都要硬”,抓实抓好。一把手不仅要富一方百姓,而且要保一方平安,建一方文明,要以此作为评价一把手政绩的主要依据。

2、健全投入机制。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要与财政同步增长。另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个人捐资、社会筹资、银行融资、引进外资、利用民资等多种办法,进一步拓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3、健全管理机制。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市、县(市区)、镇(乡、街道)、村(居)的关系,确保政令畅通。要创新管理方式,采取“门前三包”和专业队伍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

4、健全考评机制。要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积极探索“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的考核办法,正确发挥考核的导向性作用。在考核中要注意考核内容要全,考核指标要细,考核形式要活,考核结果要公。要与物质文明建设一起实行“双百分制”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

篇5: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有力支撑。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新形势下,如何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湖南省芷江县纪委专门组织开展了一次关于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相关情况的调研,并作了一些理性思考。

一、芷江侗族自治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辖28个乡镇,302个行政村,农村党员一万多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76.4%。通过几年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和环境整治,各行政村村容村貌得以较大改观。在不断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乡风文明”为主题,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与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相结合,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广大村民崇尚文明廉洁。

1.丰富载体,加强廉政宣传。为使廉政文化进农村更加贴近农村生活和农民群众,芷江侗族自治县不断创新丰富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扩大廉政文化进农村的覆盖面。一是送知识下乡。针对农村党员群众缺乏廉政知识的情况,县纪委通过向各乡镇赠阅《廉政文化读本》和向全县党员发送廉政短信等,从多视角提示党员干部加强廉洁自律。二是送文艺下乡。县纪委组织各乡镇观看新编反腐倡廉历史阳戏剧《满朝荐》,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做到警钟长鸣,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政治防线。结合“三下乡”活动,编排廉政文艺节目深入到全县28个乡镇巡回演出。同时,通过电视台和远程教育站播放反腐倡廉影视片和警示教育片。

2.强化措施,以典型“倡廉”。为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建设,培育一批廉政文化建设优秀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实现由示范到普及。一是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县纪委结合本县实际,把芷江镇洛家井等5个村作为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建设单位,由专人挂点督办,有力地推进了试点建设工作。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路,目前全县已建成各具特色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12个。二是总结推广经验。为总结经验,倡导典型,芷江侗族自治县结合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芷江镇组织召开了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现场会,并通过组织参观、开现场交流会等形式向全县各乡镇推广该镇示范点的做法,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廉政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普通农民群众中,有力促进了全县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

3.搭建平台,以阵地“固廉”。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的活动中,牢牢把握阵地建设这个重点,为廉政文化活动提供展示平台。一是积极搭建农村廉政文化平台。把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全县28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整合农村老祠堂、闲置校舍、村级办公场所等资源都建立了农家书屋。并在这些场所设立廉政文化宣传长廊、农村廉政山歌宣传牌、廉政格言警句、漫画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廉政文化。同时,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与农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代理站、农村基层“三务”公开等工作有机结合,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文化建设氛围,达到由点到面的效果。二是加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以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文化站和村级党员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农家舞台为依托,广泛建立“廉政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同时,还组织乡镇、村两级干部集中学习党政纪条规知识并开展检查测试活动。通过巩固廉政文化建设阵地,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筑牢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不断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二、廉政文化进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廉政文化进农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农民和干部对廉政文化进农村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腐败是当领导才有的,因此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也就不需要廉政文化,因此忽视了廉政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是农村廉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据调查,目前全县还有一部分村没有设立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部分村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有的甚至连村部也没有,更不要谈廉政文化活动室。此外,还缺乏电影播放、录像播放等设备,农民文化娱乐活动较少。

三是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单一。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定文化,是廉政的特殊性与文化的普遍性的有机统一,是廉政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巧妙结合。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廉政文化进农村,仅仅通过在农村悬挂廉政标语、送几场廉政戏和电影,很难在广大农村形成一种廉政氛围。同时,廉政文化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有的选择了廉政格言,大部分是古人名言,群众看不懂,理解不了。廉政教育内容老化、形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在农村中的作用

(一)“搞好三个结合”。一是廉政文化建设与村两委班子建设相结合。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中,与两委班子组织建设同步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监督和财务监督小组,使村班子和干部工作从开始就置于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之中;建立“双述双评”制度,村干部公开述职述廉,群众评议班子、评议干部,测评满意度,使村干部始终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在思想建设方面,以廉政文化、廉政意识的输入教育为主。要把重点放在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身上,要通过广泛开展廉政文化专题教育,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定期开展廉政文化学习日活动,通过学习廉政警示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政策、廉政格言警句等,进行从政道德教育,促使其廉洁从政,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廉政文化建设与村公共事业建设相结合。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各项公共事业的推进,无论是村室建设,还是村容村貌整治,廉政文化始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设立廉政图书室,作为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阵地,提供有关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的相关书籍、报刊及反腐倡廉类书报杂志,方便党员群众阅读。在广大农村醒目位置悬挂廉政格言警句,张贴廉政宣传画,时时处处影响基层党员干部言行,在农村营造尊廉、崇廉、爱廉的良好氛围,树立农村党员群众的廉政文化意识。三是廉政文化建设与文化活动开展相结合。注重引导和发挥民间组织和群众团体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中的作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寓教于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党的政策方针、反腐倡廉教育内容宣传到千家万户。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宣传队伍在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他们在硬件设备、节目质量、演出水平上的优势,针对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的特点,组织文艺骨干,编排优质节目,深入到农村党员生产生活一线开展“宣教”活动,加深廉政文化的渗透力。

(二)“确保两个落实”。首先是确保责任落实。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为廉政文化建设直接责任人,各项廉政文化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通报,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营造乡镇、村齐心协力抓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其次是确保资金落实。廉政文化建设,是文化和经济积累,只有投入保障到位,才能做好工作。

(三)“建立一个机制”。要建立健全廉政信访举报和处理机制。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公开述廉诺廉践廉。为方便群众监督举报,增强监督透明度,应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通过群众举报监督的渠道,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要加强乡镇基层信访室建设,设专人负责接待群众来访,并建立处理信访问题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对群众反映和举报问题的及时正确处理,促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

四、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几点启示

篇6: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安州镇组织委员曹 路

近期,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认真组织,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了专题调研。调研主要采取与部分涉农镇直单位负责人、村支部书记、离任老干部等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走访等方法进行。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后,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的学习、教育与锻炼,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宗旨观念、工作方法和作风等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很大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有很大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明显感到,在好形势的后面,也还隐藏着不少的问题,农村和农业仍然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农民增收步伐不快,农村经济发展还远未驶上“快车道”等等。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该是各级党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要坚持长抓不懈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些村级领导班子,存在着比较突出的软弱涣散现象。一些同志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一些干部工作上不思进取,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利用公款购臵手机、摩托车以及报销各种费用,巧立名目大吃大喝,或是在日常工作中处事不公,关亲顾友,失去了群众的基本信任和拥护,加剧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部分村支部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村支部或是仍然坚持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或是认为村委会是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

对村委会干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制约办法,村里的大事小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因而对村里的事情管不了,不愿管,放弃对村委会及村里事务的领导;而村委会或是依然凡事依赖党支部,不能依法行使职能,或是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不愿意接受甚至摆脱党支部的领导,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依然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偏低、工作中办法少、思路狭窄、眼界不开阔的情况还比较突出。在这次走访调研的28个村委会中,55岁以上的村干部33名,占总数的2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20名,占总数的13%;高中文化程度39名,占总数的2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4名,仅占2%。这些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村生产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社会的发展也日益展示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多元化的特征,农民群众在初步解决了温饱之后,期望物质生活的进一步富足和精神生活的进一步丰富,这就要求农村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一个跨越性的更大发展,而这仅靠一家一户传统的分散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难以达到目的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能够发挥发展生产的引路人、公益事业的组织者、筹资者、管理者、精神文明的倡导者、示范者等方面的作用。而正是在这些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显得无能为力,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其中,除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方面的原因之外,很重要的或者说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就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一些村连本身的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有财力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和建设,也不可能有财力用于兴建公益事业。村级组织的这种经济状况,不仅使基层干部工作举步维艰,也使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信任程度也日趋下降,长此以往,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存问题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3、农村基层组织责权利严重失衡,已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当前,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一个摆脱不

了的困惑,就是责权利严重失衡。一方面,农村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压在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身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等,都是“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尤其是发展经济,更是让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感到任务繁重,责任巨大。而另一方面,作为基层政权的一些重要职能和权力,往往又被一些所谓的“条管”单位和部门掌握,乡镇对他们既没有人事管理权,也没有工作指导权,在不少的时候,需要他们的支持配合,完全要看乡镇的主要领导平时和这些部门的个人关系好不好,村级基层组织则更是对他们毫无制约办法。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虽然有派出所,但真正出了问题,责任仍然在乡镇党委政府等,这不仅大大加了乡村的工作负担,也增加了农民群众与干部的磨擦和矛盾。这些俗称为“七所八站”的大部分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权都在县直相应的部门或单位,乡镇对他们不仅缺乏指挥调动权,甚至还要花不少的功夫去和他们“搞好关系”,否则不仅工作上不支持配合,甚至还会无端刁难。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农村基层干部对这种“条块分割”所造成的弊端反映最为强烈;从实际效果看,也确实分散了本身就十分有限的人力资源,人为地增加了产生矛盾和磨擦的因素。

4、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党员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近年来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向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的生产一线的优秀青年农民倾斜,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对提高农民党员队伍的素质发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且分布也不够合理。从调查全镇28个村的情况看,60岁以上的农民党员仍占 %。近年来新发展的党员中,虽然注重了对年龄、文化、素质的要求,但总体情况仍不理想。由于农民党员的素质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党员在群众中“说不起话”,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表率作用,群众对党员的信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农村党员客观上存在的尽义务多,得到的关心照顾和教育帮助少,一部分农民党员荣誉感、责任感淡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相当一部分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从而加剧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不良的现象。

严格认真地分析,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不仅限于以上所列举的几个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一无是处,任何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看法都是不客观和不科学的。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角度考虑,把问题考虑的充分一些,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是有益无害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才把调查与思考的重点,放在查找和发现问题上,这也是为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与建议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因此,在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时,也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从而使我们的视野和眼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和前瞻,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从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提高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中共中央在《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只有农业的现代化,才有全国的现代化;只有农民的富裕,才有全国人民的富裕;农村稳,天下安;农业兴,百业兴。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把农村和农业工作放到事关国家安危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才有坚实的认识基础。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如果以放松甚至放弃农业为代价,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以预见的事实。当然,我们说高度重视农村和农业工作,决不意味着仍然死抱着传统的、小农经济式的农业不放,而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农业的现代化放到重要的位臵,要以工业的现代化,促进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使之能够同步前进。从经济发展的规律上看,只有大力提高工农业的相关度,两者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标准,来规划和实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目标、措施和方法,从而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坚强的战斗集体和领导核心。

2、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领导班子建设是必须始终抓住不放的核心问题。要通过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使农村基层组

织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掌权为民,廉洁奉公;通过加强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使每一个领导成员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通过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以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每一个领导成员增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提高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掌握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本领和技能。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首位,教育和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挣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桎梏,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市场经济的摔打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上,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的方法,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以及现代科技、财政、金融、外贸、法律、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切忌千篇一律,不分对象地生搬硬套。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把选好配强“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年纪轻、有文化、事业心责任感强、作风扎实、实绩突出、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针对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的村支书难选的实际,可以采取从上级机关选派、从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从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中选拔,以及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等办法,切实解决村干部,尤其是村支书素质不高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3、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是基础。在这方面,一是视野要放宽。要注重从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具有一定的致富技能和本领的“能人”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新发展的党员真正能够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二是要进度要加快。各村党支部,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对长期不做发展党员工作、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对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要追究领导责任。三是关心要到位。要通过对老党员的关心照顾,体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党员对党

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对年轻党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增长致富本领,提高致富能力,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通过表彰优秀党员,开展生动活泼的组织活动,强化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做到重大事情党员先知道,日常事务党员多参与,重大决策党员先讨论,切实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党的纪律、不执行党组织的指示和决议、不做党组织安排的工作的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的纪律的规定,给予严肃的处理,以确保党的队伍的纯洁。

4、以财务公开为重点,全面实行政务、村务公开。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生活工作在群众之中,接受群众的监督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要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自觉地、主动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很多时候群众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不满意,根源在于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未得到应有的尊重,群众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不了解,因而产生猜疑和误解。实践证明,只要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自身行得正,能够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把政务、村务向群众真正地公开,许多矛盾完全可以化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把搞好政务、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这项工作,要形成严格的制度,确保货真价实,绝对不能掺假使杂。县级党委及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为乡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真心支持。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下一篇:描写雪的古诗词集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