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24-07-25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方案一: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负责人:吴宝海

课题提出: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

随着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从生理到心理状态正是迅速发展时期,对于一生中增强体质打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课题的归因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

研究措施及行动安排: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9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11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计的研究结果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改革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方案二:威海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二、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校本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务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 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四、实施步骤

(一)课题申报(XX年底前)

申报课题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评审课题,启动,推广(20xx年)

20xx年2月进行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5-6月份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10月份在全市推广开展。

(三)课题鉴定,总结(20xx年)

20xx年5月进行课题中期调查分析,进行成果评选。10月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推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五、实施要求

(一)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地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

(二)学校要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四)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10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六、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学校,参照课题研究“目的任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自定研究主题和课题名称,该主题范围之外的研究课题本次不予立项。所有申报课题既是本课题的子课题,也是市规划办独立立项的规划课题,按照威海市规划办立项课题进行管理。

选取优秀学校作为我市今后重点示范基地。课题申报数量具体为:荣成、文登、乳山各10项,环翠8项,经区、高区各5项,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各1项。

申请人按照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由各市区“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初审汇总后,于12月10日前统一报送课题领导小组,申报表和汇总表可从威海市教育网站“通知通报栏”下载。

七、组织管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指导、督导、评比和检查,树立并推广优秀典型。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王 义君同志任组长,张启刚、毕志玲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市区教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体育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负责人组成。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学校也要成立相 应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时一并上报。

方案三:“体育高效课堂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体育高效课堂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少年儿童正 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及意识形态方面可塑性强。但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 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对各项事业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战线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口 号,并在沿海及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开始实施和推进。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了部署,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专家的共 识;第二,学校体育的三维健康观,给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已经从过去的传授“三基”到现在的 “娱乐化”体育,学生虽然喜爱并乐于上体育课,但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步下降,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也在逐渐衰退;第四,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很多学校形成 了重智轻体的格局,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乃至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也剥夺了。基于此,我们围绕上级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本课题试从高效体育课堂的角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国务院领导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XX年)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 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本纲要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地 位,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模式,应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 合作意识,全力打造团队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教师专业化发展。

理论假说:

第一、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师生发展的需要,能够为我校乃至我市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第二、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并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发展。

第三、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迅速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以及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有利于构建阳光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六、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5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七、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科室和教导处对各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体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我校网络以及我校“教研沙龙”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秋)

20xx年秋,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就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出我校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健全实验管理制度和职责,明确各自任务。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春至20xx年秋)

课题组织实验教师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体育高效课堂的研究,根据学科性质、特点构建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流程,形成一套文本性的具有我校特点的体育高效课堂的模式雏形,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XX年春)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接受专家组结题验收。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领导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高效教学,体育高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实施小组,聘请对小学体育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教科研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 导课题研究。学校实施小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实验教师应按研究 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阶段实施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组。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学校课题领导小 组根据实验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一定的奖励。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教育杂志

课题组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育杂志,搜集整理相关信息,为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业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2)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 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在学校网站以“体育高效课堂”和小学体育教学沙龙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研究组全体成员潜心研究和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归类整理,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 高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②加强学校学段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课题实施小组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高效,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各学段组、广大实验教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学段组和实验教师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学校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顾问:周茜邓正清熊江

2、学校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赵东风

副组长:姚红玲李晗兵

成员:徐国东周新平

3、学校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王进锋

成员:张代雄王云喜贲金国熊丹霞

篇2: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基本方案

我国农村广大中小学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学校体育教学起步较晚。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实践应用相对滞后。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或缺乏使用热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了计算机辅助学校体育开拓领域。我校积极开展了实践和探索活动,对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的方法、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有力地推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体育教师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辅助手段;然而目前也只停留在“研讨、演示、观摩”的水平,很少普遍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去发挥其作用,也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辅助学校体育中应用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

运用计算机辅助学校体育工作,能使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随着课题深入研究,计算机在学校体育中的实践应用活动的开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必定会在学校体育中产生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1、课题研究思路: 教育部近日发出“十五”期间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信息化己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新热点。

我国中学校园信息化网络已经普遍建立,如何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生存环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具有自主获取信息,分析、加以处理、更新信息的能力,是每一位师范生在信息时代所具各的“信息素养”,也是我国中学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重人课题。

我国在信息化环境下围绕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刚刚开始探索,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知识和技能传播,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造性学习和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合格教师探索新的研究领域。由于目前信息素养教育是现多样化、立体化发展的态势,因此在学校中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主,使信息素养培养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课前、课中、课后)和全方位(校外与校内、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之中。

2、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目前国内较新的行动研究法来进行。所谓行动研究是指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上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的研究过程。在本课题中,通过教与 学的活动,让师范生积极参与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处理,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3、课题研究途径

通过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时代学习》等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多媒体技能培训、实验,组织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学会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效学习;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协作中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学习。

4、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课题实验,使体育教师在以下述能力方面有所提高。(1)信息意识方面

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形成全面开放的新型时空观念,养成通过各种媒体吸收最新信息的习惯。

(2)信息技术方面

能掌握从网络文献中有效检索到所需要信息的能力,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接收、发送Email、会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页。

(3)信息能力方面

学会通过采访、调香、文献检索、网络查询、实验验证等途径,全方位收集信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尤其是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4)信息道德方面

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益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负责任的使用俗息技术,不在网上传播、发布不健康的、不负责任的言论。

5、课题研究主要措施(1)课堂讲授:通过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时代学与教》等公共课程,在多媒体、多功能教室进行,对师范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

(2)自主、研究性学习:组织若干学习小组,通过校园信息网和电子图书阅览室,学会正确收集、处理、应用各种信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课题研究阶段:

(一)2016年08月:成立课题组、课题组分工,课题申报论证、理论学习、聘请顾问、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二)重点突破,形成特色(2016年09月2017年02月)

1、采用集中研讨,反复观察,评教、评学方式,达到重点突破的目的;

2、在重点突破获得基础上提出课型设计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的基础程序及创作等指导思想。

(三)扩大成果,形成课型(2017年3月-2017年6月)

1、利用公开教学,巡回讲学,教具展览等形式,扩大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2、2017年上学期结束前举办首届“一学”、“二练”、“三赛”课型优质评比活动,加强宣传,摧动工作,表彰先进。

3、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初步形成“学、练、赛”的课程。

(四)全面总结,构建模式(2017年7月--2017年8月)全面总结,明确“学、练、赛”课型的教学思维,教学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与实际问题。

(五)2017年9月: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邀请专家现场结题、观摩活动

三、PPT多媒体课件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1.PPT多媒体课件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PPT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山于某些教材内容的枯燥或教师的讲解语言空洞、抽象,教学单调,呆板导致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不感兴趣。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存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生动的特征,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针对性的教材,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和启发。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习锻炼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我在篮球理论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NBA明星的特写镜头,如乔丹跳起飞身上篮特镜动作、姚明面对刘易斯的防守跳投的动作等,全班学生情绪高涨,被课件中精彩的画面吸引住了,很快进入本课所设置的情景,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2〃PPT多媒体课件紧密结合实践课。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依靠教师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特长和年龄、运动难度、动作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运用PPT多媒体课件展示以弥补实践课教学中的不足。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体育大赛中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或动画,并运用慢放或暂停等手段加强学生记忆,使之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我在教单杠第二套动作时,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自如地完成动作,我在可见中运用动画效果来掩饰这套单杠动作,并通过慢放、暂停分析这些动作,让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整个运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在新手可开始时,尽量安排一定的课时利用PPT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讲解运动原理和生理学,把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短跑教学中,摆臂动作是教学难点。我让学生看一些图片,使他们了解优秀运动员的正确跑姿,通过相关的动画效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整个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摆动角度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跑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了解 了这些问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一些难度较大、比较复杂或瞬间完成的动作,在教师示范的时候学生很难清楚地看清。在课件中要将复杂的、高难度的或在瞬间完成的动作技术用慢镜头或组图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楚地看清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在课件的制作中,要把动作的技术难点、重点和常见错误制作进去,使学生能够了解技术难点和重点,避免和改正常见错误。

3.通过PPT多媒体课件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育技术的提高是一个“练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练习……”的过程,学生不单单只是在练习,还需要用头脑去思考、分析,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练习中我们可以拍一些照片或录像,和学生一起观看,再观看正确的动作技术。和学生一起分析整个动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我在学生作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时,用数码像机拍一些学生投篮照片,并把这些照片制作到课件中,在篮球理论课时和学生一起观看,再观看课件中正确的投篮动作,并请学生讨论、评价动作,指出正确的、错误的,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纠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体育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学的意义 1.提供大量可供查阅和使用的信息和资料 2.有助于提高实践课授课效率 3.人机互动,身临其境 4.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

五、PPT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思考 1.教师自身要解放思想

一九五九年美国的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PPT),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学应用时代的到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的不断加快,人类在经过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现代教育0作者,我们应尽早转变观、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尤其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技术。只有我们教师自身教育现代化了,才能有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体育教师只有迎头赶上,积极尝试、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才能不被今大的教育形势所淘汰,才能不被当今时代所淘汰。

2.PPT不能“表面化”,但又不能“一味化”

篇3:高中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1 改变传统思想, “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实施策略

结合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 目前学校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是:学校资源分配不合理, 特别是个别学校资源、资金分配不足;缺乏对课程实施的研究, 缺乏可操作的有效模式以供借鉴;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 部分学校没有充分挖掘自身资源, 建立自身特色, 或随波逐流或因循守旧, 不善于深入地学习, 没有正确领会和把握“以人为本”教育思想, 以“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开发加以利用, 在这种理念下, 我们要转变思维, 促进学校课程实施。要变“模范教育”为兴趣参与,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 促进健康, 增强体育活动参与意识, 养成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 就要改变体育课程中重技术而忽兴趣, 重形式而轻效果, 重教学而略引导的现状, 全体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个别教学或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方式强调了部分学生, 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老师往往还会在体育课程进行中树立某个或某几个“模范”, 对“模范”同学有所激励的同时, 也会使该方面运动能力差的同学产生沮丧心理, 进而影响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甚至会使部分同学以后放弃体育锻炼。如何恰当的利用模范的激励作用, 引导绝大部分同学积极参与体育课程体育活动是目前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2]。

当然, 改变学校运动会计分方式只是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一个小举措, 要全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 使学生成为体育课中的主体, 还需要对现有体育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对学生有兴趣和比较喜爱项目进行调查, 有选择实施选项授课

前面我们分析了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要求授课内容之间的差异,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反差很大, 设置必要的选修项目即满足了学生的主观要求, 也有利在运动实践与兴趣之间形成良好循环, 进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其它方面的进步。当然, 体育选项项目的设置要结合学校体育资源和师资情况, 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满足本校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需要的体育选项内容。选项授课选取的课程一般对教师素质、器材场地要求较高, 对选课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通过交流师资, 借用场地设施, 与其他团体结成体育互助单位等方法解决。

1.2 课程中设置体验项目, 发掘学生某一方面的运动天赋

调查发现, 除个别学生体育素质较高, 适合参与大多数体育运动外, 大部分学生一般只在一两种运动上具备一定能力, 其中还有相当部分不了解自己运动能力如何, 这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表现散漫或自卑, 对参与体育活动态度淡薄。为使这部分同学找到自己的运动“天赋”所在, 点燃他们的兴趣之火, 体育课程中设置体验项目是一个省时省力的解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体验项目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时间安排、设施准备、学生组织等因素, 具体操作教师一定要有计划、对策。

1.3 建立多元的课外活动体系, 让阳光体育, 快乐体育“蔚然成风”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明确指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 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 形成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 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 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 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3]。

2 提高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的效果, 应该从教师的“教”入手

教师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 体育教师是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 任何课程都要经过教师的理解与转化, 才能在学生身上出现改革带来的效果, 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 在很在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工作质量, 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中共中共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教育体制改革中, 必须紧紧地依靠教师, 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充分发挥他们作用”。所以教师自身建设, 职业道德水准和文化专业素养, 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关健因素。

确定课程实施策略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如何教”或“怎样教”的问题, 实施途径主要是提高教学自身素质、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师经常参加课程改革的学习, 同时参加各级部门的培训, 了解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念。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 听课, 评课, 教学观摩等教研活动[4]。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地区之间差异很大, 各地环境、季节、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和体育学科自身的性质, 体育教学内容选取上没有硬性规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 根据学校的教学器材实际占有状况、本地区的季节情况和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师自己创编的内容等选择上课的内容[5]。

3 开展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的价值:促使学习方式的主体化

过去的体育课程以项目的技术体系为框架而建构, 注重知识、技术传授的系统性, 也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模块课程的实施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机缘与平台, 改变传统的教师系统的“灌”、学生被动的“吸”的方式, 让学生走出“技术”的小课堂、深入到“运用”的大课堂。因此, 采用模块课程必然会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被动、机械的接受向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学习的主体性转变, 更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益。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促使着体育教学内容应及时反映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 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后, 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和特长, 选择不同项目和不同深度的课程, 使之更加切合自已的需要和水平, 可以更好地解决学校体育传统项目设置相对稳定与满足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爱好广泛选择的矛盾。

综合来看, 就体育课程实施而言, 为满足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性需要, 体育教师的专项进修势在必行。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规章定期选派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作为教师专项进修的补充, 引进教师、聘请校外专业指导员以及与其它学校建立师资交流关系也是解决师资问题的好办法。同时如果将体育与艺术教育等结合起来, 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内容。可以为其他教师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思路, 把那些反映本地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纳入到课程内容之中。这样既能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短缺的问题, 又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同时又通过体育教育增强了对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培养。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李清臣.中国课程实施研究:热点透视与未来展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8 (7) .

[3]王德平.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 .

[4]滕子敬.学校体育研究与探索[M].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 2004.

篇4: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关键词: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1、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作用

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就能促进他们在身体朝正常的方向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其次,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统身体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此外,学校体育还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高了实践环境,并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2、学校体育是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基础

尽管终身体育教育不只局限于学校体育,而是要经历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学校后体育的连续过程,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它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拥有怎样的体育思想,占有的基础及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首先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体育思想及正确的体育意识,即终身体育思想,因为正确的认识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教师应该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成为一个真正的终身体育实践者,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口头上让学生做一个终身体育者,而自己却连一些必要的业余体育活动都不愿参加,又怎么能调动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呢?又怎么能培养起学生的体育习惯呢?又怎么能够奠定好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基础呢?

(2)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欲明人者,先自明”。在这一点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依然是自身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应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然后才能够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地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实践也证明,教师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宽,教学效果也就越明显。

教师就是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很好地融入体育课堂,使自己所掌握的体育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更使他们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更明確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如何去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奠定多样化的实践基础。

其实,要奠定学生多样化的实践基础,最好是与基础及专业理论相配合进行。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自身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寻找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一些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及手段。改变以往的单一模式,以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及方法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增长实践能力,学会和掌握几种适宜自身的锻炼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3、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要求:

3.1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

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体育教育思想上的变革。要着重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有一两项突出的、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终身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正确的体育观点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自我组织与管理的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的能力,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再则,高等学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生体育的最高层次,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3.2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那么,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己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3.3更新体育教育,保障体育课时和“两操一活动”。

首先体育教育的更新,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努力更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变,由传习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要因材施教,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4、结束语

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不仅对学校体育作用、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材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讨终身体育教育观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更新,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才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由此,终身体育作为一种现代体育思想,己成为终身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林诗娟.论终身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3

篇5: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

初中课题组

课题组长:

组员:

执笔:

初中体育课堂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改革日益深化,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任重道远。改变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而又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注重的是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了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须动脑筋地进行模仿和机械学习。而且存在着男生与女生的性别差异,以至于有些同学对于体育课积极性不高。最终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

而初中阶段正是给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不利于过分的强调“专业化”,这样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而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益身心健康,我们提出了每周两节体育课分两步进行:一节仍沿用原来教学模式,只不过将男女同学分开来根据其生理负荷特点和身体条件分开进行教学,这个是打基础课程,像学生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一节叫特长课,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项目,投入精力,发挥特长。开办特长课,主要是希望学生走出校门能够具有永久锻炼能力。

1、根据男、女的差异,把他们分开进行教学,根据他们的身体生长特别可以更好的他们本身的素质:男生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力量和速度以及球技,女生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柔韧性以及体操、健美僺特长。这样根据身体条件进行分开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更好的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来,最后到达更好的到达锻炼身体的效果。

2、选项教学激发了上体育课的兴趣,选项教学非常适用于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说明了选项上课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内容的。毕竟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并成为努力实践的动力。选项学习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学练。不断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运动水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是从责任感产生,而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所以在推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行体育选项教学是势在必行。

3、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在在改变传统的灌输与接受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将变成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选择的权威和垄断,教师将不再实施军事式体育教学,教师将不再板着面孔对待学生。教师不仅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快乐。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方式正在强调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共同提高,重视建立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进修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基于此教学方式的特点,我们认为在学校体育课中进行切实改革,带来更好的体育教学!

二、课题的理论框架

1、学习动机理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

2、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的需要理论,麦克利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需要:(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3).亲和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3、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一定意义上讲,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厌学现象主要就是由于一刀切的教育方法造成的,新课改提出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学指导,这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自主学习不仅投学生之所好,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了互动更有利于体育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教育理念的宣传,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切实受益。

2、将选项教学应用于日常体育教学之中,使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3、把选项教学的操作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选项教学的一系列策略,并把这一策略应用于日常体育教学中。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选项教学实施时的选课方式。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选课是选项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2、体育教师的分项、分工。根据教师特长安排项目,合理的分配工作量决定着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3、选项教学的运作理念。要科学的开展选项教学使之产生应有的教学效益,教师必需掌握选项教学的运作理念。

4、评定教学效果。对照评定选项教学的利弊,为更好的安排好日常体育教学提供益处。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步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照组的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效果。

4、实验法: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进行实验。

5、案例研究法:研究借鉴其它成功案例的优点。

6、调查法。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06.9~2006.12):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07.1~2008.7):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逐步推广,总结阶段经验。

3、总结评估阶段(2008.7~2008.10):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完成结题。

七、参考文献

【1】戴维·麦克利兰《成就动机》.1953。

【2】戴维·温特、戴维·麦克利兰《激励成就动机》.1954。

【3】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教育科学》.1998年第3期。

【4】马斯洛《人类动机论》,1943。《需要层次理论》.1954。

【5】戴梁能佛山市第一中学课题组《对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选项教学的调查研究》.2005.6

【6】朱远征《高中教材改革初探》.中国学校体育.1998.6

【7】周云、正确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视传统体育教学的精髓.中国学校体育.2004.5

篇6: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师反映: 办公室里,常常听到低年级体育老师抱怨体育课不好上,学生 不听话、懒惰,上课积极性不高,等等。

学生反映:

体育课没意思,太枯燥,不自由,我们爱上体育,但是不爱上体育课......从本质上讲:

其实少年儿童是喜欢体育的,是喜欢运动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

二、研究价值:

正确的解读体育教材水平(一)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梳理教材中所所蕴含的思想,形成课堂教学渗透体育思想的基本框架和操作要领.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爱上体育,从而达到较高的运动能力和水平.让老师卸掉自己身上的包袱,快乐教育,轻松教育。

三、研究目标:

1.“变化”是关键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

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2“感化”是目的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

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心理知识。

2、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3、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五、研究方向:(一、)体育课要有新颖感

所谓有新颖感,就是要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的的表演艺术。

(二、)教学方法要多变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

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

(三、)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

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四、)建立和谐关系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和学生的愉快合作是一种启发,是一

种关注,是一种人文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感情,能使学生轻松学习,开放地思考。

五、转换角色

在这个问题上体育教师应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树立“教师沉下

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放”绝对不是无目的,无组织的“放羊式”教学,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

其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练习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点子解决,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身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练习的方式活了,气氛也就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的专题文献资料,认真学习。

2、案例研究法:根据研究内容的特点,开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的案例研究。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是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七、研究策略与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2012.10)

完成课题方案的申报,撰写好课题方案,开展课题组活动学习相关理论材料,系统盘点教材中有关课题研究的体育思想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2.10-2013.4)

根据方案展开相关工作,及时进行研讨,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困惑,撰写相关材料。

第三阶段:准备阶段(2013.4-2013.5)

课题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做好总结和成果

整理工作。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一份

2、典型案例(课例或调查问卷)

3、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汇总。

九、月活动安排:

9月份:调查问卷,学生爱体育吗?爱上体育课吗?爱玩什么?

10月份: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搜集,整理,运用。

11月份:组织学生学习室内操。

12月份:室内操比赛

2月份:组织拔河比赛

3月份:三跳训练

4月份:趣味运动会

上一篇:成功的销售经理有哪些特征下一篇:保险公司年会主持词串词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