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导论论文

2024-07-24

自动化导论论文(共8篇)

篇1:自动化导论论文

自动化导论课感悟

当初填志愿的时候对自动化没有什么认识,只从百度上粗略地了解了一下,知道这是一个研究自动控制的学科,单从自动控制这个字眼来看很符合我对工科的热爱,于是我就填报了自动化专业。填完志愿后的暑假我开始关心有关自动化的介绍,从很多介绍中我获得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动化这个专业口径非常宽,涉及面较其他专业要广泛很多。但直到导论课之前,我仍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系统、全面、较为深入的认识。

所幸学校开设了自动化导论这门课,让我在大一阶段不至于对自己的专业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最初几节课蒋大明老师讲了很多国家铁路交通的现阶段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其中着重讲了高铁提速,强调中国铁轮交通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进行着前所未有的跳跃,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前列,让我们对自己专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接着蒋老师又介绍了我们学校的自动化在全国高校中的排次,告诉我们交大的自动化,尤其是铁路自动化,是在全国高校中领先的。我还知道了我们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经费最多的专业,这让我对自动化专业充满了信心。蒋老师的几节课激发了我们对自己专业的兴趣,也了解了行业的基本状况,更让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基本了解。

之后侯老师的课主要介绍自动化的专业内容,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了的浅显易懂的简要讲解。最开始还为我们介绍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其中还包括我最佩服的数学家佩雷尔曼。之后简单介绍了经典自动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者针对的戏系统不同,后者更为复杂,包括最优控制、系统辨识、适应控制、鲁棒控制、预测控制、滤波和估计等几个内容,在我参加完数学建模的讲座后我发觉最优控制即是数学建模的一个应用方向。兴趣能与专业相辅相成,这让我对学习数学建模的决心更加鉴定。哪几节课上讲了很多理论与公式,说实话没怎么听懂,但鲁棒控制让我印象深刻,让我第一次接触了鲁棒这个特性,还记住了Robust 这个词。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道论课,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专业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初步规划。对这些的了解,让我能够知道在大一该做些什么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做铺垫,受益匪浅。

梁桥

10212010

自动化一班

篇2:自动化导论论文

简要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应用和未来展望。自动化从产生到发展,已经应用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通过本文的写作可以提高我们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同时本文也叙述了本人对专业学习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概念发展应用学习方法

一.我对自动化的认识

1.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所谓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的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地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智能活动。

2.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自动化技术形成﹑局部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三个时期。

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18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1788年英国机械师J.瓦特发明的离心式调速器(又称飞球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开创了近代自动调节装置应用的新纪元﹐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后来控制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局部自动化时期(20世纪40~5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形成的经典控制理论对战后发展局部自动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合自动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起至今)

20世纪50年代末空间技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多变量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综合自动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3.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二、自动化专业发展状况

自动化专业教育是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它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这一领域,美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大为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美国的大学及时地把这一专业的教育引进了课堂.因为这一专业技能的适用性,这很快引起了青年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以后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并遥遥领先于他国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三、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3.PLC(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

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5.去学校当老师

6.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

7.研究所

8.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四、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工资待遇

调查研究数据显示,2009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92%,较同届本专业大类工学90%、本专业中类电气信息类89%的平均半年后就业率高.从薪资来看,本专业2009届毕业生的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275元,较全国同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2133元和本专业大类工学毕业生平均水平2208元稍高,与专业中类电气信息类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基本持平.总之,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

二.我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和看法

1.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

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3.我的看法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觉得我们在毕业是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

3、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4、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指示,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6、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

7、了解本专业学科方面的发展趋势。三.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生活的规划

来到大学时,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将来会怎样?”“我将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会睁大自己的眼睛审视现实的大学与专业。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是12年寒窗苦读的终结,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大学里,最直观的就是要为毕业后自己的发展(如就业、考研、出国)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我来说,首先,在大学四年间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能使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

2.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3.不能养成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学校的各类组织和团体举办了很多活动,这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展示才华和充分自我的机会。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应当的积极地参加这类活动。从中自己可以得到很多的锻炼。但是学业是最重要的,参加活动和社会实践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能喧宾夺主;

4.同时我会充分利用学校可利用资源图书馆等。大一这个期间要着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把自己的基础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等弄扎实,同时英语为4级做好准备,提高自己英语的口语和听力,力争在大一下学期过四级英语。大二﹑大三是4年中重要的过渡期,这时候大学的概念在我们的心中已经具体,我们渐渐适应了校园生活。这时是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全面展开和深化的时期。这时我们不再像大一时那样盲目和不适应,自己的未来目标也开始逐渐形成,这时是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分水岭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专业方向后积极进行职业定向,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可以多学习一些其它的各种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规律,讲究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科学的运筹学习时间发挥它的最佳效用 在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上,分清主次.优先掌握基础的,带规律性的,应用价值较大的专业知识,再兼顾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注意具体和抽象相结合,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5.制定自学、复习计划,做到循序渐进,有条有理,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全身心地投人学习中去。替自己未来的工作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提高自己应付和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四是大学四年的最后一年,是大学时期的准毕业阶段。这时我们经过了几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上有了一定提升,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应当及时调整自我,适应社会,善于抓住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

2刘复华《生机盎然的自动化园地》《自动化博览》1993年5月版

4.翁素贞 肖严娜 《京九铁路客运自动化系统概况》 《自动化博览》1997年5月版

篇3:《自动化导论》课程教学研究

《自动化导论》是全面介绍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在这门课程中,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向学生教授专业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范畴;二是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让他们了解未来4年课程计划与安排,了解专业所需基本技能;三是要帮学生转变学习思维方法,让其知道大学与中学学习上的不同。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为接下来4年的大学生活作好充分的准备。

2《自动化导论》课程教学现状

以铜仁学院为例。铜仁学院从2012年开始招收自动化本科专业,在专业规划中学校充分注意顶层规划,制订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自动化导论》的开设目标比较明确: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专业概念,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专业教育。但从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2.1教的问题

教学形式单一化,整个教学还处于传统的结构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利用课堂教学完成。这种传统的模式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倦情绪严重,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2.2学的问题

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基本停留在教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中,很难自觉预习、复习所学知识及拓展知识领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高考这类目标的压力,学生很容易懈怠,一学期下来,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很可能让他们一无所获。

2.3教学内容问题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忽略了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解读。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只学到了具体的知识点而看不到整个知识体系,产生不知学来何用的疑问。

3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教学现状,笔者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改革:

3.1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专业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讲解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先了解,即使不能理解,也能对诸如自动化技术的概念、性质、地位和作用等有 初步的印 象。对于课堂 教学内容 安排,则既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科学性和授课效果[1]。

3.2网络视频教学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知识共享交流与拓展的平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根据课程知识点,结合网络视频展示,让枯燥呆板的传统教 学充满动 感,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 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时,可从网上下载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如机器人、军事或智能家居等方面的网络视频,展示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2]。

3.3讲座

自动化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可能为自动化发展带来一次新的变革,所以该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时刻关注技术发展。学生都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而且对所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充满崇敬之情。可以定期邀请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作一些专业讲座。如自动化的创立、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及自动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讲座,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前沿知识等。

3.4实地参观

自动化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单从理论上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难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的实用性。走出课堂、走入工厂企业实地参观,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动化设备的运作情况,为以后课堂教学提供易于理解的素材。在参观中,学生能够了解生产线的作业过程,与生产一线零距离接触,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致。通过这样的实地参观学习活动,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5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以图书、互联网等为学习资源,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扩展课堂教学或实际学习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大学阶段的教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达成[3]。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把整门课程的基本框架脉络整理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扩展及填充让学生自行去完成,这是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极大锻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如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将有关教学内容和需要课外扩展的内容做成网络课件,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或者教师给出任务,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完成等。

4教学内容设置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力求按照专业需求,结合新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设置教学模块。

4.1学习原因模块

新生刚进校,对自己所学专业要么抱着极大的兴趣,要么有着强烈的好奇 心,当然也不 乏很多茫 然不知所 措者。

针对新生的这种状况,《自动化导论》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对专业的性质、特点、发展、作用和地位的介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初步接触工程思想教育。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需要详细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着重介绍本专业特点、最新发展状况、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4.2学习内容模块

应尽早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在本模块中,教师主要告诉学生几项基本内容:1本专业要学习的主要课程及开设安排。如《电路分析》在第二学期开设,每星期4节课,学习的课 程有《电子技 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 与拖动》、《电力 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让学生对大学4年所学课程有初步了解;2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自动控制原理》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关系,《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关系等,让学生理清课程的基本脉络,提前熟悉相关课程;3各阶段的学习重点。如前3个学期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课,接下来进入专业核心课程,再往后实习实训以及准备毕业论文等等。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及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了解本专业应具有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为顺利毕业及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4.3学习方法模块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阶段,《自动化导论》的教学便多了一项任务: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建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想要进步,必须不断学习,把这个简单的道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永葆学习热情;其次,引导学生由中学被动接受转为大学主动参与学习。大学的课程设置及安排使得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细致透彻,更多的东西需要学生自己去加深和拓展,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第三,培养学习能力。不同的阶段,学习的内容会有差异,但是拥有了良好的学习能力,不管处在什么时候,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学生要重视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以后的工作学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另外,告诉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4.4专业交叉融汇

自动化是一个专业 融合度非 常强的专 业,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都有交叉。这样一个“万金油”专业,毕业后学生可在很多行业就业,就算跨专业考研或转行也是非常容易的,比如喜欢“硬”的可以转电子工程,喜欢“软”的可以转通信工程等。

在《自动化导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传递专业融合的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动化与其它很多专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意识的培养过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本专业所规定的各门专业课,还要有意识地涉猎其它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放宽眼界,兼收并蓄,学会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有了这样一种“包容”的专业意识,学生就可以在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以外,结合自己的喜好,探索自动化知识在其所感兴趣领域的应用,专业+兴趣的有效融合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达到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目的。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结合《自动化导论》课程特点及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情况,探讨了该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采用等问题,以期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能力。

篇4:《生态安全学导论》

Publisher: World Affairs Press

Introduction to Ecological Safety is the outcome of the Director-General of IESCO Dr. Jiang Mingjun’s 14- year endeavor in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safety. The book insists on relating theory to facts.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nalysis and case studies, it reveals comprehensively the ecological crises faced by the mankind, and establish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ecological safety. Recently, the book won the highest honor in the field of news publishing in China -- the 3rd Publishing Priz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 present, this book is taken as an authoritative textbook on 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ical safety by UN University and included in the series of textbooks for UN ecological skill training. Influenced by this book, ecological safety study has been graded as an innovative subject by Chinese Higher School Setting Appraisal Committee.

《生态安全学导论》是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总干事蒋明君博士14年以来从事生态安全研究的心血之作。该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资源和数据分析,全面揭示了人类面临的生态安全危机,同时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近日,该著作荣获了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目前,该书已被联合国大学认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方面的权威教材,并被纳入联合国生态技能培训教材。在该著作的影响下,生态安全学已被中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为创新学科。

篇5:自动化专业导论报告

2011-2012学年 2 学期

“控制大类专业概论”课程读书报告

题目:自动化专业导论报告

姓专班学

名:业: 级:号:

2012年 05 月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自动化专业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就业前景,以及自己的学习规划。自动化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自动化专业开办以来,由于其与生活密切相关,就业领域十分广泛,因而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自动化专业课程覆盖面较广,理论和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势必决定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习方法。大学是我们跨入社会的最后学习阶段,能否有效的利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取决于自己是否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规划,本文在深刻了解自动化专业以后,列出了自己以后的学习规划,以此来督促勉励自己,将专业知识学扎学牢,为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动化;就业;大学生;学习规划

引言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与家庭等方面。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机器人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高速列车和太空飞行器的智能控制将有一番新天地,虚拟现实技术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人们的社会生活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自动化专业基本概念

1、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 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

1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 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 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二、自动化专业发展简史 自动化专业教育是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它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这一领域,美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虽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比较早,但真正作为一门专业教育走进大学的课堂较之国外却比较晚。

建国初期,人民政权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一批学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都纷纷设立了相关专业教育和专业技术研究所。改革开放后,迎着第四次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自动化专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原先已经开设与此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外,另有一大批高校如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都增设有此专业。据统计目前开设有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学校已占全国高等院校的90%还多,因为其广泛的适用性和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一般的院校每年都以200—300人的招生量广纳贤人,学历层次也由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不等,形成了梯级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展望新的世纪,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冲击,自动化专业教育必然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更加重视。因为这一技术已从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逐渐向家庭自动化发展,它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进一步的发展势在必然。

我国在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并连续几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近几年此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10还强)。随着外国一些大型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本国的一些知名企业也将走向世界,这样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大为扩大。所以在未来

2几十年内,自动化专业教育必将会有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

三、就业前景本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历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近年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等领域。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

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

四、自动化学习规划

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其学习方法与纯理论知识和纯实践技术的学习有很大不同。一方面,需要建立知识理论体系,梳理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与联系,广泛阅读教材与参考文献;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实践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针对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我在此做出以下学习规划:

1、专业理论知识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比较广泛,学习内容与其他学科也有交叉,这就为我们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认真听课、研究课本以外,广泛阅读电子科技类杂志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当今社会属于知识爆炸性时代,科学知识不断更新,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相对于当今社会是十分落后的,因此每天阅读一定量的相关杂志是必不可少的。

自动化专业课程多而杂,为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需要我们静心研究,在学

3习过程中,不能以应付作业而写作业,更不能以应付考试而学习,考完了也就忘完了,这种心态是绝对不可取的。自动化专业课程大多互相关联的,需要我们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将杂而乱的知识连到一起,做到举一反三,只有将专业知识学扎实,我们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

大学本科所学的课程只是简单的皮毛而已,虽多却不精。因此我将目标定在考研上,希望能在此专业有更深层次的发展。当然考研并不是凭嘴上说说而已,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为此,我会针对考研学校,制定自己的考研路线,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做到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所学的课程。

2、实践环节

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高要求。大学四年时间,该专业设置了很多实验课程以及实践环节,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我们应该珍惜每次实践的机会,认真听老师讲解,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自己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3、科技创新比赛

每年自动化专业学生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科技创新比赛,比如中国机器人大赛、电子制作大赛、全国数模竞赛等等,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我的机会,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学习的快乐,不再是枯燥的课本,而是内心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因为多数比赛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参加,所以我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集思广益,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平阳.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北京:水利电

力出版社,1986.

[2] 施仁,刘文江.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

[3] 冯纯伯,自动化技术.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 王平洋.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22(1).[5] 陈海宴.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6] 蔡自兴.智能控制-基础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7] 张建钢,胡大泽.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8] 朱学峰.过程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测控技术,1999,18(7).

[9] 王兆安等.关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

[10] 赵春霞,盛安冬,杨静宇,Y。F,L,王树国.虚拟传感器的建模与实现.机

器人,2003,22(2).

篇6:自动化专业导论总结

自动化专业导论报告

系 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12级自动化(1)班

学 号: 1205031018

姓 名: 孙志翔

完成 时间: 2013年1月12日

一、自动化专业简介...................................................................................................1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2

1、培养目标..........................................................................................................2

2、培养要求..........................................................................................................2

三、面向社会的自动化专业.......................................................................................2

1、专业方向..........................................................................................................2

2、就业趋势..........................................................................................................3

3、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3

四、电子系第二课堂简介...........................................................................................4

1、第二课堂构建的理念......................................................................................4

2、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4

3、第二课堂组织形式..........................................................................................4

4、第二课堂管理模式..........................................................................................4

5、取得的成绩与未来发展..................................................................................5

五、自我学习总结.......................................................................................................5

一、自动化专业简介

自动化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学科。研究内容宽、广,几乎无所不包。并且,伴随其它学科、技术发展,研究内容越来越广。但:控制、信息、系统是其核心。自动化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是: 控制与智能、对象与建模、系统与工程等三个知识领域,也是自动化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最大区别。

可能,对于自动化专业来说,计算机能力比不上计算机专业,控制理论功底比不上应用数学专业,机械电力知识比不上机械专业,电力专业,等等的。那么,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哪里呢?自动化学科的能力在于系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系统问题的分析能力,自动化学科的能力还在于集成对解决系统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这两点,就是自动化专业人才最需要培养的能力。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专业,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较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自动化专业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等等,甚至连流体力学也要修。可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其课程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因此,自动化人才可以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工作。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 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②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③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④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⑤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面向社会的自动化专业

1、专业方向

①工业过程控制方向:以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针对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由信号检测与变换、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和现场总路线控制技术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②电气工程方向:使学生能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厂企业、楼宇系统的供电和电气控制、监控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由电气控制技术、运动控制、PLC应用技术、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③嵌入系统方向:注重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与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专业人才;由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SP技术、先进显示技术、控制电机 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2、就业趋势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历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近年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等领域。

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如:

①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②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③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④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

3、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

①分析和确保自动化系统正常运动的基础技术能力; ②在变化环境下长期维持系统正常运动的基础技术能力; ③面临控制对象领域扩大,技术变化的自学习适应能力; ④应急制变的系统处理能力; ⑤分析或改进系统的能力; ⑥项目管理能力; ⑦观察、发现、提炼问题的能力; ⑧课题设定的能力; ⑨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⑩创新能力。

四、电子系第二课堂简介

1、第二课堂构建的理念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培养创新能力

2、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

通过项目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①承办由教务处主办的专业竞赛,像合肥学院电子设计竞赛、合肥学院智能车竞赛等(目前负责人段惠敏,李秀娟)。

②参与企业、行业组织的专业竞赛,像“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赛、IMAGE CUP大赛、“中国电子学会”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目前负责人李翠花,张盈盈,袁海娣)。

3、第二课堂组织形式

学生自主,按章行事,循序渐进

①以学生为主体。

②建立较完善的各项活动章程。

③循序渐进,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分基础培训、预选赛、复赛(实训)、竞赛四个部分进行。

4、第二课堂管理模式

依托协会、教师指导、严格考核

① 依托电子爱好者协会。② 突出教师引导,学生传承。③通过学校网站。

5、取得的成绩与未来发展

我们完成第一课堂各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以我们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应用,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智能车赛”、“挑战杯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IMAGE CUP等专业赛事中我系学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奖面不断扩大,成绩逐年提升。

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系派出的参赛队获安徽省唯一一个国家一等奖,在2011年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我系同学又获得了全国特等奖的优异成绩。近些年,我系同学获国际级奖项共3人次(入围全球前200名)、国家级奖项共55人次(其中特等奖1人次、一等奖13人次、二等奖27人次)和省级奖项共306人次(其中一等奖66人次、二等奖67人次)。

我系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了院内外专家和同行们的肯定,由谭敏、段惠敏、高先和、李秀娟和魏朱宝共同申报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电气信息类’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于2010年获合肥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随着第二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参与面将要求达到100%,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关于第二课堂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探索与改革,旨在使得我系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教学更具个性化,更加适合本院学生的特点,在改革中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五、自我学习总结

篇7:自动化导论论文

高考时,因为成绩并不十分理想,所以填志愿时没考虑专业的问题,只比较了各个大学的历年分数线就报了志愿。之后被交大工业工程专业录取时,我自己对专业也没有特别的喜好或其他想法。而通过大一时对专业的接触,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工业工程这种侧重管理的学科,而是对技术型的专业更感兴趣,经过比较,我最终选择了自动化专业。经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有时会觉得自动化的课程太过辛苦费脑,但从没觉得学习是枯燥的。学得累,却并不乏味。这跟大一时的状态完全是相反的。而在转专业之前,出于兴趣,我也曾查找过各种资料,来了解自动化这个专业。

人类使用自动化装置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巴比伦、埃及等出现的自动计时漏壶。公元初世纪相继出现的中国的自动候风地动仪、中国的指南车等。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是1788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在发明蒸汽机的同时发明的蒸汽离心式调节器。第一次出现被控量的自动调节。第二个里程碑是20世纪20年代电子管反馈放大器的诞生,各种电子式控制器在各种机械与电子装置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机构和系统的自动化工作。第三个里程碑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控制技术诞生,并逐步形成基于数字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的一系列先进自动化模式与理念。70年代以来,随着智能技术和知识工程的普遍应用,现代的自动化装置及系统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交互能力、复杂行为的控制能力、高智能的决策行为。

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自动化技术形成、局部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三个时期:

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88年,J.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瓦特的这项发明开创了自动调节装置的研究和应用。在解决随之出现的自动调节装置的稳定性的过程中,数学家提出了判定系统稳定性的判据,积累了设计和使用自动调节器的经验。

20世纪40年代是自动化技术和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批科学家为了解决军事上提出的火炮控制、鱼雷导航、飞机导航等技术问题,逐步形成了以分析和设计单变量控制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经典控制理论与方法。机械、电气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手段。50年代以后,自动控制作为提高生产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始推广应用。它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形成了机械制造自动化;在石油、化工、冶金等连续生产过程中应用,对大规模的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形成了过程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使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出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航天技术的发展,涉及大量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用经典的控制理论已难于解决,于是产生了以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和状态空间法等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满足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控制手段,保证了其后的若干空间计划(如导弹的制导、航天器的控制)的实施。控制工作者从过去那种只依据传递函数来考虑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过渡到用状态空间法来考虑系统内部结构,是控制工作者对控制系统规律认识的一个飞跃。

6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化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产生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和结构。与此同时,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也发展起来,出现了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和电子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向综合最优化发展。

70年代中期,自动化的应用开始面向大规模、复杂的系统,如大型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钢铁联合企业、国民经济系统等,它不仅要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最优控制和管理,而且还要对未来系统进行最优筹划和设计,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已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于是出现了大系统理论与方法。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管理自动化取得较大进步,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与此同时,人类开始综合利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系统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医疗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研制出柔性制造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等高级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控制方面的应用成为自动化发展的新兴领域,正日益受到重视。智能控制的概念和原理主要是针对被控对象、环境、控制目标或任务的复杂性提出来的。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解决那些目前需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复杂的控制问题。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模型的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分布式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动态突变,多时间标度,复杂的信息模式,庞大的数据量以及严格的特性指标等。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难以辨识。

自动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对自动化的理解或者说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以机械的动作代替人力操作,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这实质上是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的观点。后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动化的概念已扩展为用机器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或辅助脑力劳动,以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自动化的概念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70年代以后,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开始转变为复杂的系统控制和智能控制,并在国防、科研、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更大规模的自动化得以实现,例如大型企业的综台自动化系统、全国铁路自动调度系统、国家电力网自动调度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国民经济管理系统等。对于自动化的应用,也正从工程领域逐渐扩展到非工程领域,例如医疗、人口控制、经济管理等领域。自动化将对人的智能进行更大的模仿,在工业生产、宇宙探测、海洋开发等领域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疗诊断、地质勘察等领域专家系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现在自动化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交通。而我们学校本身就拥有交通特色,所以我对交通方面的自动化应用也比较关心。11年的7.23温州动车事故发生时,因为在距温州不远的杭州读高中,所以当时处处可听可闻关于事故的报道、跟踪。那时除了觉得这是一起过于惨烈的意外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感觉。但现在,作为刚刚入门自动化的学生,我再查找当时的资料,却可以发现这绝不是意外这么简单。

自动化在交通上的使用,比如综合运用计算机、通信、检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目的是实现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使得交通运输变得更加安全、快捷、舒适、准点和经济。

而在7.23列车追尾事故中,信号系统遭受了怀疑。信号系统中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堪称“高铁运行的中枢神经”。事故中,D301、D3115两趟列车均采用的是CTCS-2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此外,调查认定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国家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可以看出,这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而事故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动控制方面的缺陷。计算机或机械自有它的严谨性、准确性,但却缺少了同人一样的应变能力与调节能力,所以要想是机器更加安全可靠,必须要有严密周到的自动控制体系。

作为生活中处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自动化所肩负的,不止有效率上的提高,更要保障所有流程的安全可靠。这也是我们学习自动化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篇8:新工笔导论(下)

在一篇关于新工笔的文章中, 笔者曾提出:

“伴随工业文明而至的市民社会意识的渗透, 促使艺术家们在图式上发生一些新的变革, 也就是说, 新工笔画家已然清醒认识到近古画史致命的断裂性, 这种断裂既包含着画史观念的拼凑与误读, 也混杂着对当下图像语境的陌生性臆想。如何在中西图式的美学冲撞中找到互译的救赎方式, 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图形表, 以确定在借鉴、传承与抵抗中共现一种古典韵致与现代语汇的互文性与共时性价值。”

从当代社会学角度观之, 新工笔画风产生的审美基础是艺术家基于纯粹性的新变需要, 而绝非满足一般公众的文化审美需要, 因此它较少受到主流文化艺术生产场域的掣肘。借用布迪厄的理论观照, 新工笔画风显然属于艺术的“有限生产场”, 其倡导着一种以精英趣味为主导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原则, 这在江宏伟、徐累、雷苗等画家的作品中皆充分得到体现。依据这一原则, 艺术品的生产初衷——其受众对象是那些同为艺术家或是美学家的内行。但是, 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其实也可视为艺术家为了夺取在艺术场中的权威地位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布迪厄认为, “提供其自身以理论的‘纯粹’的趣味和美学, 是建立在拒绝‘不纯’趣味及感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 当代新工笔画风质变理由的指向, 在追求视觉感受的美术潮流中, 工笔画以其兼具自然美与装饰性的优势得到新的关注, 因其形制的固定化既能呈现往昔文化的本体特征, 又能在理念上与社会变革中的文化观念和时尚精神发生联系。一个无争的事实是,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是中国文化在现阶段的具体转变, 这一转变自近代以来就注定了要离开旧有轨辙, 而与他者文化发生互动与融汇, 此如康克林尼所言:

1. 张见,图像的阴谋之二

2. 杨宇,巫艳

“在我们这个时代, 建构民族文化的主张以及通过特定的图像对这些文化加以表现, 受到了经济的、象征性的跨国化过程的挑战……艺术的非地域化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只是市场的产物。严格说来, 一部分是通过经济、交流和文化的更宏大的全球化过程形成的。现在, 身份的构成不仅与独特的地域有关, 而且处在来自不同方向的对象、信息和人民的多元文化交叉线上。”

新工笔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艺术的自主性原则, 较少受到传统题材与习俗的束缚, 使得古老的工笔画科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蜕变:如从模仿自然的艺术到模仿艺术的艺术转变, 便是它从自身的历史中获得了种种实验甚至与传统断裂的全部源泉。还有, 对当代艺术资源的判断还要综合考虑到其历史语境的变化, 从图像与人的关系来说, 传统视觉文化向当代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趋势, 那就是从人趋近图像到图像逼仄人的转向。保罗 • 克利曾经感慨道:“如今是图像感知我, 而不是我去感知图像。”将这句发人深省的话诉诸于绘画领域, 那也正是约翰 • 伯格在《凝视之道》中说的:“由于照相机的出现, 如今是绘画趋近观赏者, 而非观赏者趋近绘画。”而本雅明注意到, 现代社会机械复制技术出现的直接后果就是视觉文化的变革, 即传统叙述方式将被现代视觉文化所替代;而从图像本身的资源变迁来看, 作为传统以手绘获得图像资源的方式为现代机械复制技术所取代。当艺术进入机械复制时代以后, 传统艺术品那种稀罕、难以接近的状况被彻底改变, 光怪陆离的图像唾手可得, 它们通过各种媒介如多媒体、影视、报纸、刊物、画册、影集等纷沓而来, 图像成为最强大的信息传播媒介, 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塑造着我们的观念和价值。诠释当代艺术的批评家多认为这一现象符合新的视觉思维, 这在整体观察上无疑是正确的, 因为对于当下艺术生态来说, 传统主义的陷阱尤其可怕, 贡巴尼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自身的悖论:

3.张见, 向玛格丽特致敬

4. 崔进,布袋人

1.崔进, 工笔人物

2. 雷苗,疏香

“从词源学来讲, 传统是对一种模式或一种信仰的传承, 是在世代延续更替中的传承:它意味着对某种权威的效忠和对某种根源的忠诚……然而, 每一代都在与过去决裂, 决裂本身也就构成了传统。”

然而, 对于古老的文化来说, 历久弥新的文化资源与旧式文人的集体记忆, 对于处于工业文明社会语境下的当代人来说, 则成为一种欲罢不能的流动性文化乡愁。在新工笔画家的作品中, 沉湎于把玩精致的传统文化符号, 则反应了一种现代化环境中人们的怀旧与乡愁情绪。美国学者斯瓦特拉娜 • 波依姆对怀乡情结的解释为:“怀乡是对已不存在, 或者说根本没有存在过的家园的一种怀念。怀乡是一种若有所失、流落他乡的情感, 但它也是充满遐想的浪漫情怀。”

3.秦艾, 马

从心理学角度说, 怀旧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精神现象, 每当社会文化发生新变时, 每当传统的生活与实物快速消失时, 每当人们对未来感到某种不确定时, 怀旧都会作为一种对心灵原乡的追忆而重现。社会学家戴维斯发现:“乡愁的兴盛基于转变, 基于引发我们怀念连续性的那种主体性的断裂经验。”体现在新工笔绘画中, 怀旧体现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愁情结, 以及画家的共同历史记忆与现代的审美视觉思维的重影与折射。无论是徐累的青花骏骑, 还是张见的云鬓香腮, 乃至雷苗的青鸟殷勤与高茜的绣履欲渡, 都是一种被艺化的“乡愁话语”, 随处流淌着时间性的江南文化怀乡愁绪, 为观者提供了满足乡愁冲动的心灵原乡。

4.高茜, 莲蝶图

5.张见, 桃色之三

1. 高茜,粉红色的罂粟

余论:

综上可见, 审美方式的变革, 取决于社会生活、文化思维方式的变革。关于新工笔画风的历史与现代性意义, 从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视角观之, 根本上涵盖着不同层面的传统与现代之迎拒态度。其具有文化意义的符号感与象征性, 是一种活性变异与延伸发展的新旧文化因子。甚至, 一些赋意于传统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复活性想象, 均反映了艺术家内在个体经验与外在世界的的感性碰撞, 同时聚生出一种即时性的文化在场与表征, 就此而言, “新工笔”画风的艺术向度, 便已经充满了极具意义的文化探索空间。

再者, 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本体文化的发展并无抵牾之处, 东汉后佛教传到中国的历史就足以说明中国人完全可以从异质文化剥离出一部分, 综合到自己的文化中。体现在绘画史上, 晋唐宗教绘画题材中的印度风格一直成为了中国历代人物画的传统。文化的融合经验建立于人类的共同情怀与经验之上, 中国人不会因为吸收了佛教思想从此就变成了印度人。诉诸于当下, 也不会因为吸纳一部分西方的文化、思想、艺术经验就变成了西方人。因此, 在具有对应经验的文化方面, 与异质文化之间的接触、移植、互位, 显然可以推动文化的变异。在中国历来不乏文化民族主义者, 容易把文化内部的各种价值规范之间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张力降低到最低程度, 同时回避作为理想的规范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为了肯定某种“民族认同”, 他们不惜将过去描绘成理想世界, 从而牺牲了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难免致使工笔画一直处于固步自封的边缘状态。处在全球化的时代, 工笔画和其它画种一样, 也可以借鉴异质文化中的种种表达经验, 如对波斯细密画、日本的浮世绘、西方的印象主义与现代主义中的视觉观看方式及表现技巧的吸收与转化, 即它不仅是平面的、装饰的、写实的、写意的, 也可以是立体的、变形的、印象的、表现的、观念的、超现实主义的。譬如江宏伟与徐累, 前者将印象主义色彩方法中环境色与冷暖的对比运用融汇在自己的花鸟画创作中, 同时使画面色调产生一种逆光下的微妙性变化, 传达了一种复活古色的现代性想象;后者不为传统题材所拘, 将精致的工笔画法、具象描绘与超现实主义融为一炉, 艺术性地塑造出一座心灵寓言的 “虚城”。此类探索, 从题材与形制上都大大地拓宽了中国画的想象性表达空间。

2.杨宇, 灵慧

但是我们也须警觉, 在这个转借异质图像资源的创作过程中, 很多工笔画偏离了自律性约束, 而仅仅在吸引眼球上采取低俗层次的视觉感, 恣意妄为地嫁接异域图像文本, 生硬到无法洞见其审美意图, 甚至于观念性传达上也模糊不定, 仅仅是为图像而图像, 缺乏对文化、传统、历史根基的认识, 丢失的是对艺术感悟的自然与真诚, 这在认同新工笔画风的艺术家中也不无显例。由此, 卢辅圣提出这样的忧虑:

“沉溺于古典和肤浅模仿的工笔画, 脱离中国画得意忘象之文脉而追求视觉生理极限的工笔画, 以及乞灵于媒材开发、媒介实验和形式解构, 将制作设计充当艺术创造的工笔画, 从不同方位上催化、加剧着为所欲为的无序程度。在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图像文化高度发达, 人的神经系统倾向视觉化, 主体结构往往还原为感觉与幻象的时代背景下, 如果缺乏形而上精神的支撑, 工笔画比起写意画来, 更容易陷入解构崇高、亵渎神圣的反文化泥沼。”

上一篇:有点出息行不行初中作文下一篇:拆除基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