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

2024-07-17

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通用6篇)

篇1: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

赵楼中学食堂管理与监督制度

一、建立学校主管校长负责制,配备专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员,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必须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认真履职。

二、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并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

三、学校食堂设备、设施要符合卫生要求,食堂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的水池水箱要加盖上锁,并定期消毒。

四、学校必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学习。从业人员应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遵守职业生产道德,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

五、学校要建立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健全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和食品卫生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以备在第一时间将发生的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应急救援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六、学校食堂制作的饭菜,应注意营养搭配,要符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需要。不得向学生制售各种凉拌菜。出售的食品要做到价量相符、价料相符、价格合理。做到保本微利的原则。

七、食堂卫生管理办公室要经常监督检查食堂的卫生状况、采购索证、消毒杀菌、试尝留样、餐具保洁等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并记录在案。督促搞好食品加工场所和用餐场所及其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做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无油垢、无异味。

八、坚持值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注意防火、防盗,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食堂节假日要安排专人值班,如实填写《值班日志》,并妥善保存备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九、对违反安全、卫生规定,出现火灾或食物中毒事件的有关人员,视其情节轻重,应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者的责任或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十、完善和发挥校职代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对食堂的监督职能和监管作用,定期就食堂的饭菜质量和服务态度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评议满意的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连续两次评议不满意票数超过20%的,属学校正式职工的要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经济处罚,是学校聘请的人员应予以解聘辞退。

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学校分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行政领导任主任,食品卫生安全专职管理员为副主任并负责食堂的日常管理工作,成员由食堂管理人员,采购员和员工代表组成,负责全面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严防食物中毒,确保教师、学生就餐安全。

二、教育工作

抓好职工卫生知识教育和培训工作,学习和掌握食品卫生法规与常识,提高员工讲卫生的自觉性,强化卫生意识。

三、执行标准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严格执行卫生部商业部关于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业卫生《五·四制》规定。

四、个人卫生 1.不留长发、长指甲、长胡子,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2.工作服、工作帽整齐干净。3.上岗前和便后洗手。

4.上岗不准吸烟、赤脚,不准穿拖鞋、背心。不准穿工作服上卫生间,一经发现立即处罚。5.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做到持证上岗。

6.患有肝炎、肺结核、皮肤病、病疾、伤寒等传染病者不准从事饮食工作。

五、餐厅卫生

1.地面、餐桌、座凳、电器设备、窗、墙壁等保持整齐、清洁,无油污、无灰尘,餐桌做到随时清扫。2.餐厅保持通风良好、光线好,就餐环境舒适。3.防蝇、防尘设备齐全,做到定期消毒灭蝇,防止传染病。

4.保持售饭用具、盛装食品用具、售饭台清洁卫生,熟菜应有防蝇罩,主食品应有盖布,并保持干净。

六、操作间卫生

1.地面保持清洁,门窗洁净明亮。2.各种炊具、用具、操作台摆放整齐,生熟分开,成品存放衽“四隔离”,并有明显标记。餐具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

3.灶台清洁,调料盆放置有序。炊具经常洗刷,做到木见本色,铁器发亮。

4.所有机械用完后及时进行保养、擦试,并保持清洁。

5.冰箱、冰柜、保鲜柜专人管理,定期除霜,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柜内无异味。6.生菜上架,先洗后做。

7.水池保持清洁,素池、荤池分开,上下水道畅通,排水沟无垃圾、无异味。

8.门窗有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室内通风、光线好。

七、环境卫生

1.食堂周围环境卫生区干净,无杂物,无死角。2.食堂周围的墙壁干净,无乱贴乱画,乱搭乱挂。3.洗碗池清洁,上、下水道畅通。

4.剩菜、剩饭倒入滑水桶,每天清除,滑水桶加盖。5.炉渣、垃圾等及时清理,做到一日三清,垃圾倒在指定位置。6.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公、包干负责。

八、仓库卫生

1.仓库要有防鼠、防蝇、防潮、防盗等措施。2.仓库要及时整理清扫,做到地面无垃圾,货架无积灰,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严把入库关,凡腐败、变质、生虫有毒有害食品不准入库。

4.库存食品按类别上架存放,粮食存放应隔墙离地15公分以上。各种调料容器加盖,并有明显标记。5.出库物品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6.仓库内严禁存入易燃、有毒物品,禁止存入其他杂物和私人物品。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 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二、凡患有病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源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对患有疾病不得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应严格按 照规定调离。

食堂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

1、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5—10月份,由于气温和湿度等自然条件,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其次是9月份,由于气温由热转凉,放松了对食物中毒的预防。

2、发病急。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一般在进食后数分钟或数小时最迟数 十小时内发作。

3、发病与饮食物有关。所有中毒的病人在发病前都吃过相同的致病食物,吃者发病,不吃者不发病,并且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如腹痛、腹泻、恶 心、呕吐、发高烧等。

4、没有传染性。

二、食品中毒的原因:

1、食品未烧热煮透、外熟内生,未达到全部杀灭细菌的温度,致使粘染在食品上的细菌未被杀死,食后引起中毒。

2、食品本身腐败变质,引起中毒。

3、食品本身有毒,引起中毒。

4、操作污染。包括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盛放食品的容器生熟未分,刀、沾、抹布等用具生熟不分,以及炊事员加工食品后未洗手消毒又操作熟食等,都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5、食品放置时间过长,使粘染在食品上的细菌大量繁殖,食后引起中毒。

6、操作人员因患某种传染性疾病带菌,通过食品传播疾病或引起中毒。

三、食品中毒的预防:

l、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卫生制度,保证食品卫生。

2、防止食品污染。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炊事人员注意个人卫生,操作前应洗手,消毒,炊具应消毒,操作人员应定期体检,有传染病的应立即隔离或调离。

3、经营食品坚持“四不”制度。即: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加工人员不做腐烂变质的原料,炊事员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

4、控制细菌繁殖。主要从时间和温度上采取措施:新鲜食品要及时加工;对一时用不完的易腐食品,要进行低温保藏;已烧好的熟食菜应尽量缩短存放时间,最好现做现吃。

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学校发现食物中毒现象后,按以下程序立即上报

一、立即停止所有食物的销售。

二、立即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三、立即通知当地医院进行抢救。

四、立即上报教育主管行政部门。

五、学校立即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六、立即封锁所有的食物及物品,以备查验。

七、立刻对有关人员进行隔离。

八、应实事求是的报告,不得隐瞒事实。

九、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医务人员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调查并上报。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我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及时、科学地处理突发事件,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证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设立预防处理食物守毒应急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胡慧敏 副 组 长: 方冬斌

成员: 所有炊事员 小组成员分工:

1、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工作。

2、副组长负责处理紧急事件,并逐级向教育与卫生部门上报情况,正确引导新闻部门如实报道事件、避免误报和虚报。

3、其它成员做好保护现场及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对中毒者的抢救工作。

二、应急处理、上报程序:

1、任何人当发现与怀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时,应立即报告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者与附近医院联系救治患病师生。

3、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报告时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责令食堂或小卖部立即停止怀疑食品的加工、供应活动。保护好现场,收集相关信息,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

5、班主任负责协助校医护理患病学生,如发现人数较多,治疗护理在班级进行。对已确定重病师生负责转送医院治疗。

6、德育处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家长的疏导工作; 学校制定专人接受新闻部门采访;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7、校医室要深入各班级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经过,可疑食品、中毒人数,并预测发展趋势。

8、安全后勤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药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抢救中心必须品的供应。

9、食堂负责人要协助卫生部门作带菌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10、根据上级部门指示采取进一步措施。

三、应急处理电话:

急救中心:120

支队卫生院:0996-7931217 师教育督导站:2036501

食品卫生管理员工作职责

(一)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和卫生知识培训;

(二)拟定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并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 日常督促检查;

(三)每日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状况,及时纠正不符合卫生操 作规范的行为,并提出处理意见;(四)每天抽查原料或成品索证情况,查验标签与货物是否相符,并提 出是否需要进一步检验确证;

(五)对学校食堂提供食品的留样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

(六)对收回、退还的不合格食品进行记录,并记录销毁等处理数量、时间、方式和流向等;(七)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和管理,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 检查,落实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或病症者调离相关岗位;

(八)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该单位存在的食品卫生问题及改进情 况,负责按要求报告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并协助调查处理;

(九)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档案,保存各种检查记录;(十)接受和配合卫生监督员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提供 有关食品卫生管理的情况,并督促落实卫生监督意见;

(十一)发现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存在影响食品卫生的问题时,应当立 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实施时间和完成时限等意见;

(十二)根据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落实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情况 向本单位负责人提出奖励和惩处建议;

(十三)其他食品卫生管理职责。

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伙食团长)岗位职责

一、负责食堂从业人员的分工,认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加强他们的劳动纪律管理,定期开展学习和培训,并做好个人档案登记和考勤登记。

二、管理、监督食堂的物质采购、保管工作,健全财产登记薄。

三、指导和督促食堂从业人员,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凡腐烂变质食物,不采购,不加工,不出售;做好炊具、餐具的日常清洗和消毒工作。

四、指导和督促食堂从业人员搞好个人卫生,持证上岗。工作时要穿 戴好工作服、帽,不用手直接接触熟食。对患有传染性疾病和不适于搞炊事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整。

五、安排好节假日值班和留校、住校师生的伙食供应工作。

六、指导和督促食堂从业人员对粮食、副食品、调味品、半成品食物、熟食等加强检查和保管,防止鼠害、虫害、霉烂和变质。做好各种物品的登记备查工作。

七、指导和督促食堂从业人员,做好食堂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要坚 持执行每天早、中、晚三扫和周末大扫除的清洁卫生制度。

八、指导和督促炊事人员,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毒等安全工作。

九、指导和督促当班炊事人员,作好食堂钱、物收支记录,加强成本 核算,防止浪费,做到保本微利经营。

十、认真监督食堂的饭菜质量与价格,随时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好记录。定期进行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十一、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任务。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一、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 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并掌握有关食品卫生基本 知识后,方可上岗,否则不得擅自上岗操作。

二、从业人员上岗前,发现有咳嗽、腹泻、发热、呕吐、化脓性或渗 出性皮肤病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病症的,不得上岗操作,如果在上岗过程中 发现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三、从业人员上岗工作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加工直接入口食 品的从业人员应戴口罩,不得佩戴手表,首饰等物,男同志不留长头发和胡须、女同志长头发应置于帽内,不得化妆,涂指甲油。

四、从业人员工作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 触食品前应先洗手,严禁在操作间内吃东西、抽烟或随地吐痰,不准边工作边挖鼻子、掏耳、剔牙、不许对着食品打喷嚷或用勺子直接尝味。

五、销售食品时应戴口罩、手套,不得用手拿直接入口的无包装的食 品,收银员不得直接接触食品。

六、从业人员必须做到文明礼貌,态度和蔼、团结同事,尊老爱幼,平等待人,不得歧视学生,严禁打架斗殴,吵架骂架,不得与就餐人员发生争吵。

库房卫生管理制度

一、原料库应设置主、副食品库房或库房内分别设置主、副食品区域。

二、库房要整洁有序、经常保持清洁,严禁灰尘或异物污染食品;不 得存放杀虫剂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三、食品存放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建标立卡。原料与半成品、短 期存放和较长时间存放的食品、具有挥发性气味的食品和易吸收气味的食 品(如面料、茶叶、饼干等),均要分开存放,腐败变质的食品和非食品,不能入库。散装食品要用密闭容器保存并注明品名、入库时间。经常检查库存食品的质量,特别是已经开封过的食品,发现食品变质、发霉、生虫等要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经常检查库存食品的保质期。

四、配备与餐饮业规模相适应的冰箱或冰柜,冰箱或冰柜内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肉、禽、水产类原料应贮藏在-18℃以下冷库内,同一库内不得贮藏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料,冷藏库应及时除霜,定期消毒。

五、食品库房应设专人管理。食品入库前必须进行验收、登记,检查感官是否正常,是否符合索证要求,凡不符合卫生要求一律不得入库。

六、做好防霉、防鼠、防虫、防尘工作。仓库应当经常开窗通风、定 期清理,保持仓库室内干燥和整洁。

七、仓库应当有完善的防投毒设施,门窗必须安装牢固的防盗门窗。

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一、学校食堂的食品源、辅料采购实行定点采购、索证索票制度。所 有索证必须逐日粘贴并做好登记备查工作。

二、购入的原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得采购《食品卫生法》 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三、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采购 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有产品说明书,外包装上必须标注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食用或使用方法等事项。

四、农副产品应做到定点采购,并建立供货商档案,以备审查。

五、动物性产品应当索取兽医卫生检疫证明材料,特殊产品必须索取 有关批文材料。

六、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符合卫生要求;重复使用的容器,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食品运输工具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七、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

食堂采购人员岗位职责

一、认真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任劳任怨,公私分明。

二、采购前应与食堂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做到有计划采购。

三、在食品物资采购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认真执行食品采购定点、索证索票制度,拒绝不符合质量安全的食品进入食堂。

四、食品物资进货后应交库房人员进行验收,及时入库。

五、做好采购台账,每月与相关人员核对账目,做到日清月结。

六、完成伙食团长交办的临时工作任务。

食堂保管员岗位职责

一、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热爱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负责仓库物资的进出,认真核对验收采购员所交的采购物资数量与质量,并建立准确的实物入库账目,凡采购的原料等不符合质量要求或 规格、单价、数量的,有权拒绝入库。

三、对已验收合格的食品,按类别、品种、分别用清洁或专用容器盛 装或上架存放,做到肉类及其它容易受污染的食品不得落地,保存时注意:

① 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

② 洗洁用品、药品、有强烈气味的物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与食品 同仓存放。

③ 定型包装食品与散装食品分架存放。④ 粮食离墙离地存放,防止受潮霉变。

⑤ 肉类及其制品,除马上加工使用外,一律放进冷库。肉类及其制品放入冷库时应有容器盛装,存放温度控制在一18℃以下,鲜蛋存放在0-1℃范围内,并应每三天进行一次冷库除霜。各类库存食品要有必要的标示,做到先进先出。

四、对于库存时间过长而超过保质期限的,或发现其它原因出现腐烂 变质、酸败、生虫、霉变的食品,一律不准交到厨房加工,报告食堂负责 人后,行销毁处理。

五、妥善保管库房的所有物品,不得丢失、损坏,不得转借他人,不 得据为已有。

六、加强库房物质账目的管理,每天按要求、有计划地发放所需物资,由领料人签字。并按出库数额做好出库台账,保管账目应做到日清月结。

七、搞好仓库内外环境卫生与安全工作,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 潮的工作,不准在库房内吸烟和吃食物,闲杂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出库房。

八、完成伙食团长交办的临时工作任务。

粗加工卫生管理制度

一、食品粗加工应有固定的场所,与厨房、餐厅有一定间距。

二、食品粗加工应有足够供水,所供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粗加工场所应有三个以上水池,做到荤素食品分池清洗。洗涤拖把等清洁用品与清洗食品的水池分开。

三、粗加工场所应设置废物箱(桶),废弃物及时倒入箱内,并严密加盖;废弃物当日清除,保持加工场所及周围环境清洁卫生。

四、在操作过程中,荤、素应分间或严格分区加工,洗涤池、刀、墩、案板、工作台、容器等用具必须专用并荤素分开;冷冻食品应自然解冻,解冻后的食品不得再冷冻。

五、肉类加工清洗前,应检查是否经过兽医卫生检验(盖有圆形印戳),冷冻肉解冻时应自然解冻,不宜采用自来水冲淋,更不能采用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速肉类变质。

六、蔬菜拣去枯萎黄叶,去掉泥砂杂物和不可食部分,再进行清洗,由于蔬菜在种植时多采用人畜粪便作肥料,因此清洗显得特别重要,尤其 叶菜类蔬菜应认真仔细清洗。为防止营养素流失,对各种蔬菜均应按照一 拣、二洗、三切的顺序进行操作。清洗后的蔬菜不应有泥砂杂质,不应放置过夜。

七、每次加工完毕后,必须对加工场所、食品盛器、工用具等进行洗 刷干净,定位存放。

烹调加工卫生管理制度

一、应设置烹调间或相对独立的烹调区域。

二、原料加工处理场所:有专用工具、盛器;清洗原料做到荤、素、粮食分开,与清洗污物分开;有垃圾桶及防蝇设施,当日垃圾当日清完。

三、厨房:天花板、墙面有无霉斑、油垢、剥落现象,采光照明、通风符合卫生要求;排气罩清洁、无滴水、滴油;以煤柴为燃料的灶应隔壁式。厨房应有防蝇防尘设施,整沽,无臭味,无害虫,地面无积水,排水沟畅通,无积垢。

四、饭菜烧煮根据各种食品的具体情况,决定加热时间。动物性食品脂肪烧煮时必须充分加热,使食品每个部位都均匀受热。整只鸡、鸭、大块肉类、涂有面粉的食品的中心温度须达80℃以上才能烧熟,并注意上下翻动,否则易发生里生外熟。不准加工出售各种凉菜。

五、盛放熟食的盛器和餐具应生熟分开,熟食盛器应有明显标记,使用前应严格消毒,不能用未消毒的盛器盛放熟食菜肴。炊事工具应保持清洁,抹布生熟分开并经常搓洗,用后洗净晾干,不宜用抹布揩擦已消毒的餐具、容器、避免餐具重新受到污染。炒菜时不能用炒勺或手指直接尝味。烧好的饭菜应及时放入备餐室,各种调味品、佐料要妥善存放,禁止使用发霉、生虫的调料和人工合成色素及其他非食品用添加剂。

学校食堂炊事员岗位职责

一、树立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的意识,关心集体,热爱本职 工作,做一个合格的食堂工作人员。

二、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各种业务培训活动,刻苦钻研烹饪技术,努 力提高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

三、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时间不擅离岗位,不干私活,讲究职业道德,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四、搞好团结协作,不浪费原材料,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 事故发生。

五、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坚持食品卫生“五四制”,搞好饮食操作卫生和责任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更衣、男同志不留胡须,不留长发,女同志不留披发,不带耳环、戒指,不涂口红,不留长指甲。

六、工作期间,严禁带家属、亲友及小孩到工作间逗留玩耍。

七、完成好食堂管理人员(伙食团长)交办的临时工作任务。

面食制作管理制度

一、原料必须新鲜;原料的贮存应做到离墙离地堆放;调味品贮存的 容器应该加盖,防止鼠、害虫等污染食品;有味的原料应分开贮存,防止相互串味。

二、面食制作使用的色素必须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三、面点制作应在专间内进行,所用的工具、容器及双手必须洗净并 进行消毒。

四、各种设备(如绞肉机、绞面机等)应保持清洁

篇2: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

2011年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的关键之年。为保证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下面就项目学校如何加强校安工程的监督与管理(重点为加固工程),提出具体要求: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1、项目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安工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管理组不少于三人)。校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或主任)任副组长,为具体责任人,负责日常工作;选派1—2名懂基建、责任心强、作风正派,能吃苦耐劳且乐于奉献的同志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2、项目学校依据县校安办制定的2011年全县校安工程加固及重建项目计划表,制定本校的校安工程实施方案,并报局包校干部及局包片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报校安办备案。

二、完善相关手续、确保按时开工建设

1、校舍安全工程坚持以县为主“五统一”的实施原则,校安办统一组织项目的审批、规划、勘察、图纸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签订后,校安办组织图纸交底后即将图纸、招投标文件、答疑、合同等材料移交项目学校,项目学校负责对本校校安工程的施工过程监管。

2、项目学校应及时办理施工图纸的图审工作,督促施工企业尽快办理工程质量、安全报建手续,并办理施工许可证方可开工建设,否则不予开工建设。

三、加强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管理到位

1、认真研究图纸,了解加固原理、改造重点 县校安办组织图纸交底后,项目学校应立即召开本校校安工程领导小组人员会议,认真熟习图纸和图纸答疑,明确加固关键部位及改造重点,这样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监管到位。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应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企业在进驻工地前必须做好施工现场隔离,把教学区和施工区隔离开来,按规范在入口处悬挂“七牌一图”和安全宣传标语。平时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在进出口处设有门卫,进入施工现场设有安全通道,做到防范措施到位,工人方可进入场地施工。

(2)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要求施工企业首先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熟知、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健全制度,严加防范。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管理、施工人员安全责任心,消除一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项目学校应对所有进场的材料进行登记,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钢材全部为济钢钢材、水泥为东岳牌水泥、管线及开关、插座为鸿雁品牌等,且应有出厂合格证。

对钢材、水泥等需现场取样送检,复检有检测报告。学校工地监管员应加强对见证取样检测的管理,监理单位要明确见证人员,见证取样后现场进行封样标识,校方的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和监理单位见证人员必须共同在见证记录上签字确认,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真正做到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准进场。

4、严格执行工序验收及中间阶段性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学校监管人员和监理人员对所有的施工步骤进行核查,所有隐藏工程必须通过验收合格后才准予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做到上道工序不验收,坚决不进入下道工序。比如对砖墙体进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时,凿除原粉刷层至原砖墙墙面,清底、钻孔并用清水冲刷,钢筋网扎好后,必须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砂浆粉刷。再比如在安装穿墙筋、植筋前要求工人必须将洞内灰尘清除干净,穿墙筋与钢筋网的固定要牢固,钢筋网片四周必须锚入圈梁或构造柱等。

在搅拌砂浆时,严格控制材料比例,并在板块上注明配合比,放置搅拌机旁,随时提醒施工人员,同时,安排专人进行旁站式监督、拍照。砂浆粉刷完成后,督促施工方做好后期保养工作,确保钢筋网砂浆面层质量。

5、变更项目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在加固实施过程中,如确需变更,项目学校首先要向县校安办汇报,并邀请县校安办、设计院、监理公司以及县审计局等单位人员,现场分析研究是否需要变更,确需变更要以书面报告,校安办有明确批复后方可实施,决不容许存在先实施后报告的现象发生。

6、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首先项目学校建立施工现场施工方、监理方人员考勤制度,对施工方项目负责人(建造师)、技术负责人(或施工员)、安全员和监理方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等进行考勤记录,对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必须实行旁站。

其次要认真填写施工日志,一是做好工地施工人数清点记录,项目经理、施工员、监理人员是否在施工现场记录;二是施工内容及完成情况记录;三是做好重大事项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中间阶段性验收及上级校安工程督查等。每天除了做好施工日志的记录外,还对进场的施工材料进行登记,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进行记录。

除了文字材料记录外,还要留有必要的照片资料。每个施工工序、每个环节验收时,都需进行拍照留存,做到真实详尽(做好加固前、加固中、加固后校舍照片的收集工作)。

7、积极组织竣工验收、做到及时交付使用

竣工验收是交付使用前的最后一关。项目竣工验收前,项目学校首先组织相关人员,对加固工程逐间逐层检查验收,存在问题,逐一登记,并以书面形式督促施工方整改,整改完成后,再书面报告县校安办,县校安办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不存在未经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而擅自使用的现象。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积极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同时办理竣工决算审计,项目学校健全档案资料后移交县校安办。

四、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了解校安工程 为使校安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加固改造过程中,项目学校可以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到工地现场参观,并对大家提出问题现场解答。学校还在教师会上定期通报校安工程实施情况,从而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使校舍安全工程成为真正的“阳光工程”、“民心工程”。

1、按规定确定信誉好水平高的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和监单位。

校舍加固改造、重建工程的施工应依法进行招投标,发包给特级、一级、二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或具备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

2、校舍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将校舍加固改造施工图设计文件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组织设计单位在加固改造施工前,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工程设计意图,解释建设工程设计文件。

3、校舍加固改造工程视为房屋建筑改造工程,校舍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依法取得施工许可,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三、全面落实校安工程质量责任,确保校安工程的施工质量。

1、各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认真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对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管理。

2、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3、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4、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5、校舍加固改造工程要制订严格的施工安全方案。严格隔离施工区与教学区,实行工程施工封闭管理,塔吊吊臂旋转范围须限制在施工场区内。施工单位要根据师生活动范围,搭设防护通道,合理设置警示标志、绕行标志等,提示和引导避让危险,确保在校师生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6、校舍加固改造工程实行监理制度,由校舍建设单位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

7、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改造工程实施监理。监理单位不得转让工程监理业务。

8、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有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校舍加固改造工程实施监理。自开工之日起,工程监理人员应保证每天在工地,按照国家有关施工现场监理的规定,严格检查入场建筑材料质量和施工工序、工艺、方法、进度、质量等各个环节,详细记录监理日志,杜绝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进入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应依法及时报告。

9、校舍加固改造工程施工中每道工序,均应由施工单位在做好自检及隐蔽工程记录的同时提出验收申请,由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现场验收。上道工序验收合格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10、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监督站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强对校舍鉴定、检测、加固改造和新建工程的监督管理。把校舍加固改造和新建工程作为本地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重点,发现各方责任主体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依法严肃查处。

四、加强校舍施工安全管理,防范安全事故。

近期全国校安办通过监督检查和暗访发现,不少地方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如:施工安全意识淡薄,防护设施投入不足;作业人员“三违”现象严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教学区和施工区警示隔离带不明显等。为确保我省工程顺利实施和师生生命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按全国校安办要求必须做到:

1、落实责任,加强领导。校舍安全工程的第一宗旨是安全,是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安全工作。各地要从讲政治、保稳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出发,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领导。要督促工程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建立完善以法定代表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从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入手,强化安全施工意识。要把安全施工纳入校舍安全工程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检查本地区安全施工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指定专人负责,认真落实。

2、严格管理,消除隐患,防范事故。校舍安全工程施工要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并严格执行。施工中要认真排查事故隐患,消除危险因素。要严格划分施工区和教学区,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施工机械作业范围必须限定在施工区内。同时,根据师生活动范围,搭设防护通道,合理设置警示标志、绕行标志等,提示和引导避让危险,严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在校师生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建立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制度。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施工安全工作的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校安办各组成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对工程安全施工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要限期及时整改。同时,施工现场要执行项目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布工程技术标准、实施方案、项目规划、工程进展和实施结果。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地要按照《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监督检查办法》的规定,建立校舍安全工程施工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与施工、监理企业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在施工安全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并相互监督检查。对未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课,各地要紧密结合工程施工的特点,在学校内开展安全教育,使师生掌握安全知识,远离危险。

五、严把校安工程质量验收关。

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校舍建设单位收到加固改造工程竣工报告后,应依法组织竣工验收。

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竣工后,要由施工单位依法出具项目保修书。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负责返修。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后应依法报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发现校舍加固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停止使用,由建设单位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同志们,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请各市县教育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质量安全监督部门、监理单位、施工企业都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加强领导,积极主动,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科学管理,绝对不允许无报建、无监理、无验收的“三无工程”,坚决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保证每一栋抗震加固改造的校舍均质量优良标准,把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成让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将全省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校安加固工程恢复使用功能陆续进入施工阶段,为了加强质量管理,就恢复工程施工作如下规定:

1、使用成品门应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出厂合格证,新制外窗的生产企业应具备备案许可文件。产品经现场见证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新更换的电气线路应穿管暗敷于圆孔板接缝内,不得随意破坏板孔及混凝土承重构件。已经破坏的需经加固补强恢复方可验收使用。所使用的导线为铜芯线,更换截面积不得小于2.5 mm并应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3、外墙涂料进场应经现场见证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篇3: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

1 开展学校环境监测的意义

学校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2个方面。学习环境通常是指教室内的, 诸如教室人均面积、黑板与前排课桌椅距离、课桌椅配置符合率、黑板尺寸、黑板反射系数、玻地比、后墙反射系数、采光系数、灯管垂直黑板、桌面照度、教室温度、CO2浓度和环境噪声等[5]。生活环境通常是指教室以外的, 如图书馆、学生宿舍、学校厕所[5], 还包括食堂、小卖店、供水等, 甚至包括学校内的体育馆、洗浴场所、娱乐场所。可见学校环境监测又可称为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监测, 其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也很重要, 是卫生监督的重点方面。

前一个时期, 学校卫生监督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 二是法规和标准滞后, 执法难度加大, 违法行为难以追究, 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分工不明确, 存在明显的两个主体的问题; 三是监督执法力度不足, 只提建议而不能解决问题, 造成学校卫生监督形式化; 四是监督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不够[1,6]。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监测的特点是涉及到的标准多、技术含量高, 这是该监测受到各层面重视的原因之一。在现阶段, 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学校卫生监督, 而疾病预防机构要提供技术支持[7], 2个机构最大的配合平台就是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监督监测。

此外, 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部分的投资表面看属于教育事业投资, 但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则属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性健康投资[8]。

2 学校环境监测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卫生工作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目前, 学校卫生的研究目的和任务主要包括: 研究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 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环境综合因素, 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 预防疾病, 增强体质, 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 为儿童少年实现社会化, 提高身心发育和健康水平, 维持终身良好的生命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4]。在整个学校卫生工作体系中, 学校卫生监督监测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4]。

学校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国家立法的重要基础, 是学校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 是卫生要求的具体化[9], 也关系到卫生监督的技术含量。学校卫生监督与学校卫生标准、学校卫生监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监测是监督的依据, 监测需要技术方法, 而它通常是通过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的[1]。在各项学校卫生监测工作中, 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监测居于突出地位。

3 学校环境监测面临新考验

目前, 学校卫生监督包括学校建筑设施状态, 学生学习负担、作息制度和教学卫生, 学校体育运动场所和器材的卫生安全状况, 学生劳动卫生和安全防护,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和学生宿舍卫生, 学校卫生设施和饮用水卫生, 学校食品卫生, 学校传染病的管理, 学校健康教育和学生常见病的防治, 学校卫生保健机构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1]。显然, 学生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只是学校卫生监督的2个方面。

现阶段的工作模式通常是卫生监督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 ( 以下简称“疾控”) 部门联合到学校, 卫生监督机构调查“学校传染病的管理”; 而疾控部门开展教室内的学生学习环境检测, 教室外只进行饮用水卫生检测。此外, 对有宿舍的学校调查学生宿舍卫生。这是目前乃至未来几年的工作现状。

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 学习、生活环境改善只是一个方面, 与体质健康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健康促进、营养干预、常见病防治、学校卫生队伍建设等并列[10]。在卫生部门, 学校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卫生基础、学校环境卫生、学校预防性卫生、学生卫生行为规范、学校教育卫生、学生用品卫生、学生身体发育及健康等7项, 学习、生活环境只是其中之一[9]。《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列出了4项学校卫生工作任务, 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只是其中之一, 排在第三位[2,7]。

总之, 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仅是学校卫生的一个方面, 加上检测意义的局限, 牵涉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足, 可以预见, 此监测的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

4 对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的建议

4. 1加强政策与法规建设这属于顶层设计之一, 直接关系到学校卫生监督的执法力度。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 以下简称《条例》) 需要修订[1,10,11]。卫生部卫生监督局传染病防治监督与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处在2010年提出由辽宁、湖南等先期调研, 征集修订《条例》的意见[12]。

4. 2 卫生与教育部门之间要建立起新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放下部门的利益开展协作, 以“全力为学生提供健康维护”为唯一宗旨。

以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监测为例, 虽然《条例》规定了对新、改、扩建校舍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 但2004年《卫生部关于卫生行政许可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 卫政法发[2004]277号) 显示, 《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公布取消新、改、扩建校舍的卫生许可[2]。而就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而言, 预防性监督很重要, 校舍建成后, 采光系数、窗地比等很难改变。为此, 笔者曾提出建筑方应该形成一份报告, 该报告需包括参照了哪些具体标准, 防震的等级, 地势与防洪, 气窗的设计, 噪声评估, 教室面积, 采光条件, 照明配置, 黑板、课桌椅的配备, 厕所的设计, 生活用水的考虑, 空调、风扇等控温设施。这份报告要由建筑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卫生行政部门等方面存档。

4. 3卫生部门要注重监督管理与行政管理并举除组织实施学校卫生的监督工作外, 卫生行政部门还可以发挥若干行政职能。如对学校保健机构的医学行为实施行政管理、对学校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组织力量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组织实施针对学生的免疫规划工作、开展健康促进学校[11]。

4. 4加大学校卫生标准研发的力度当前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现代公共卫生特别关注各种环境危害、不良生活方式[7]。儿少卫生要增强使命意识, 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提出相应的卫生标准 ( 卫生要求) 和适宜的卫生措施[4]。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基础上, 不断研发、及时修订,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校卫生标准体系[10, 13]。

只有瞄准社会热点问题, 致力于学校卫生专业的科技进步, 不断创新, 尽力满足社会需求, 学校卫生专业才会赢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4. 5学校卫生监督监测要适时扩展与转型在开展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监督监测的同时, 要注重向其他方面的扩展, 如营养卫生、健康体检、教学卫生、健康教育及心理卫生[13]。此外, 要注重对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施行监督, 包括疫情报告、传染源隔离、免疫规划、消毒监测等[11]。而对学生使用文具、娱乐器具和保健用品的“社会性”卫生监督, 应作为未来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 其中卫生标准的及时配套是一个要素[1,11]。

4. 6 学校卫生监督机构与疾控机构的统筹与配合近阶段, 要清醒认识到以下3个问题: 一是监督力量强, 疾控机构人员较少; 二是目前的监测内容意义有限; 三是经费缺乏。因此, 要稳步推进, 监测的覆盖面不宜超过20%。在下达任务时, 应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各级疾控机构的编制与职责, 统一予以考虑。

总之, 要以大力开展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监测为突破口, 发挥其引领作用, 全面提高学校卫生监督监测水平, 监督与监测职能划分明晰[6], 密切配合, 进而推动儿少卫生学科和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4]。

篇4:试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购建形式呈多样化,并且随着国家宏观教学资源的优化,学校的调整合并,固定资产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在新形势下,学校应该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的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

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

学校目前固定资产盲目购置、计划外自行购置或重复购置现象比较严重,这必然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浪费或损失,其应有的使用效益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必然使有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时间被闲置,甚至很快被沉淀下来,固定资产的有用性得不到保证。

2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不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开展经常性对账工作,使会计账面余额与管理台账余额不相符。此外,学校内部有关部门配合、协调性较差,造成账卡之间、账账之间、账实之间也不符。更为突出的是没有将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和退出各环节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有的固定资产购入后先交付使用,后办理入账手续;有的已报废,但未及时销账。这种种不规范的做法,使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

3资产管理存在重钱轻物现象,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不少学校非常重视现金管理,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纠正,但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入的办公家具、固定资产等管理不严,保管不善,资产损失现象严重。

4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求大求新

由于求大求新,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资产使用效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另外,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不科学。

5现行管理体制不能适应资产管理发展的要求

过去学校资产靠财政拨入经费购置,学校只管用,不管效益,学校国有资产由总务后勤处、设备管理部门等多头分管,缺乏统一归口的强有力的管理协调机构,使资产管理工作交叉重复,部门之间遇到问题相互推诿。使用部门只管用,人员更换调离时,其名下的物品也随时间的流逝不知去向。同时,资产的账目也不全面,有的资产购置多年,财务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却未入账,有的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资产账上。

二、学校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基本思考

1加强对固定资产配置预算的审计,实行事前监督

对固定资产配置预算的审计监督,首先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根据当前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生活的需要,做好固定资产配置的论证,力求配置决策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统筹规划,提高配置效益。对固定资产配置的论证,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拟购置的固定资产,要进行技术论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的趋势,保证购入的固定资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满足现代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2)坚持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技术上满足教学科研及学校发展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不计资产成本,不讲投资效益,一味地追求高、精、尖产品,而是要坚持经济上的合理性,努力降低资产的购置成本。

(3)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要尽量配置教学科研通用的固定资产,实现教学科研等环节固定资产资源的共享。

2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

(1)加强固定资产购置过程的审计监督,实现固定资产购置与付款的过程控制

①要督促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的申请和审批制度。学校各部门需添置固定资产,要根据教学科研等计划提出固定资产购置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初审,内审部门复审,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购置。应严格控制超预算和预算外购置项目。

②要坚持实行固定资产招标采购制度。招标采购是一种高效科学、有组织、规范化和透明度高的交易运作方式,是以竞争方式通过招、投、开、评和定标等步骤来确定中标方并订立采购合同的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引入招标制度,能扩大采购选择面,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增加经费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有效防止采购中的各种腐败行为。同时,有利于学校利用有限的资金选购到性能更好、价格更优的高性价比产品,达到高效节约与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③对于固定资产的验收和付款环节的审计监督。加强验收报账环节的审核,对固定资产和一些消耗材料的验收报账一定要特别重视,坚决杜绝对设备不见物就验收的现象发生。主要是要督促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验收制度和付款审批制度,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原则,确保采购与付款业务、采购与验收及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

(2)强化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审计监督

①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定期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摸清家底,做到账、卡、物相符。通过清查,查明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状况和完好程度。

②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考核。第一,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主要分析固定资产产值率(总产值/学生总人数),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学生总人数)、固定资产更新率(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年固定资产平均总值)、仪器设备利用率等指标。第二,分析计算固定资产的结构和各类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第三,运用对比法分析以上指标的变化。通过纵向与以往年度对比,横向与兄弟学校对比,找出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促使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挖掘潜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如将校内各部门的仪器设备和其他资产统一调度,合理配置,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资源重组和共享。特别是常规性仪器设备和其他资产,如计算机、实验室、田径场、图书馆、食堂等,坚持综合利用,减少积压和闲置。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的考核制度,考核各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和效益,并与使用部门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从而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成本意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3)加强对事业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计监督

第一,要坚持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严格按制度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实行有偿占用。对于投入创收和经营的固定资产,要按规定计提折旧费,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二,对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随着后勤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事业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学校应对这部分资产做好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明确其最终所有权为学校主办者,学校法人对这部分资产享有资产收益权,采取类似于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实行有偿使用,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4)重视固定资产处置过程的审计监督

通过审计监督,促使学校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的固定资产处置制度,规范处置程序。第一,对于出售以及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要做好技术鉴定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转让或投资价值,防止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不法行为。第二,对报废清理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合理估计残值的价值,确保变价收入及时入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加强对固定资产保管的审计监督

内审部门要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和财产清查制度,明确保管人员的岗位职责。要协助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的短缺现象,找出短缺的原因。对于因部门或个人管理不善造成的资产损失,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对于清理发现的账外固定资产,要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入账,防止固定资产体外循环,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综上所述,通过内部审计,从制度上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缺陷,促使学校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田红,封建林,加强高校仪器采购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4):111-113

[2]教育部教审字(1997)2号,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审计实施办法

篇5: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

【发布文号】卫办监督发〔2010〕30号 【发布日期】2010-02-22 【生效日期】2010-02-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10〕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下简称《意见》)和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学校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维护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

(一)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从维护和促进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学校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原则,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

(二)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监管,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卫生工作格局。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之一,将学校和学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在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必要保障。按照《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214号)要求,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食品及饮用水卫生、教学卫生、健康教育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教育工作整体规划,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具体方案及政策措施,并督促学校认真落实各项措施。

二、明确重点,认真履职,把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势,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做好传染病防控监督指导工作,将监督学校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督促指导学校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传染病疫情在校园内的发生,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以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加强辖区内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防范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主动深入学校,指导学校做好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三)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基本卫生条件。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法规、标准规定,联合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学校开展监督检查,切实从源头上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加强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的监督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学校基本卫生标准或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并通报教育部门;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应及时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向当地政府报告。

(四)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或地方政府确定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的部门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学校和学校集体供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监督力度,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并指导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督促学校履行食品安全责任,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对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督导检查。

(五)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学校应急体系机制建设、应急预案拟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应急知识、技能宣教等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基本卫生条件、食品安全等监管工作,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督促排查,全力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

三、密切协作,把握关键,有效开展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

(一)加强协作,建立健全沟通与协作机制。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紧密合作,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合作机制,研究拟定学校卫生监管工作的政策、措施,部署联合督导检查,协调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互通报有关工作信息,协商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成效。

(二)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水平。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卫生监管工作中,要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指导与服务意识,寓监管于服务中,查、帮、促相结合,优服务、严监管。针对学校卫生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可行的指导建议,协助学校建立完善食品、饮用水和传染病防控等有关卫生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强化、落实相关防控措施,从整体上提升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队伍建设。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卫生监管队伍和能力建设,充实学校卫生监管专业人员。省、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应设立专门科室负责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应有人员从事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并通过“包点、包校”的形式,确保做到学校卫生监督全覆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安排专人分管学校卫生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其培训,合格者可由当地卫生监督机构聘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基层学校卫生监管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篇6: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

监督要点及管理要求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学校卫生与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要点及管理要求》。

一、学校卫生管理工作

(一)依据

1、《传染病防治法》

2、《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3、《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二)范畴

1、教学及生活环境的卫生监督;

2、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卫生监督;

3、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

4、学校内设医疗机构和保健室的卫生监督;

5、学校内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

6、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落实情况的卫生监督;

7、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申请,开展学校校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的预防性卫生监督指导工作;

8、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学校卫生监督任务。

(三)许可

1、禹州市卫生行政部门承担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内的二次供水许可,并对未经许可擅自供水的行为予以处罚,许可证有效期四年,每年复核一次。有效期满前六个月重新申请提出换发新证。

①未经预防性卫生审核擅自供水

违法条款:《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八条

处罚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责令改进,并可以处2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②未经许可擅自供水

违法条款:《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

处罚第二十六条第三款

责令限期改进,并可处以2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四)日常监督

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

1、学校是否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机构。

2、学校是否任命一名在编人员专门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小学是否配备专职或兼职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等项工作。

3、寄宿制学校或有600名以上学生的非寄宿制学校是否按600:1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600人的非寄宿制学校是否配备专兼职保健老师。

4、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否纳入工作计划;健康教育是否纳入教学计划。

5、是否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是否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是否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是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7、是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的内容、方式、时限是否正确,是否有记录。

8、是否建立中小学校晨检制度和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是否有记录。

9、是否对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是否有查验登记,对无证或漏种学生是否有预防接种补证、补漏种记录。

10、是否建立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是否有记录。

11、是否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宿舍等相关环境及时消毒并有记录,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是否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12、是否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 学校医疗卫生监督

1、学校内是否设卫生室、保健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是否设卫生室,是否按学生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2、是否具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医生是否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或《助理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是否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其它卫生技术人员是否执有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4、卫生室建筑面积是否大于40平方米,是否设有诊室、处臵室、治疗室。

保健室设臵

1、不足600名学生的非寄宿制学校是否设立保健室,保健教师是否由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保健教师是否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知识培训。

2、建筑面积是否大于15平方米。

3、是否配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头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

1、学校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应对措施

(1)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学校传染病暴发的疫情处理任务后,依法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查取证。

(2)根据监督检查的情况,制作现场监督笔录,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依法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或卫生行政控制决定,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依法立案调查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对措施。(3)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理任务后,依法对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管理情况及供水设施、水源的卫生安全防护、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及运行情况、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含消毒剂)的使用情况等影响水质卫生的因素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制作现场监督笔录。

(4)学校饮用水水源被污染、水质异常,依法责令学校停止使用;对因饮用水净化消毒或者卫生管理不规范导致水质不合格的,下达整改意见,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

(5)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依法立案调查。

(6)属于工业污染造成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应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移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涉嫌人为投毒的,应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公安司法机关。

托幼机构卫生监督

1.监督对象

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

2.监督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6号,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以及相关卫生标准和规范等。

3、监督检查要点

传染病管理制度与措施

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领导情况

传染病防治制度措施建立落实情况

传染病疫情报告执行情况

发生传染病病例后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二、生活饮用水管理工作

(一)依据

1、《传染病防治法》

2、《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5、《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二)范畴

1、预防性卫生监督

2、经常性卫生监督

3、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颁发、复核和延续

4、涉水产品的审批与监管

5、饮用水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6、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三)法律责任

1、无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监督与处罚同学校生活饮用水的许可与处罚。

2、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未取得体检合格证后上岗工作违反第十一条,依据第二十五条处罚,责令改正并处以2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3、水质检验不合格的违反第二十六条第四款,责令改正,并处以2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四)经常性卫生监督要点

1、生产工艺检查:

①水质消毒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加药装臵是否工作?并查看运行记录。

②反应池、沉淀池是否有飘浮物?池壁是否是绿藻青苔?

③加氯消毒间是否通风良好,备有安全防范和泄漏处理的应急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毒面具?

加氯(氨)间必须与其他工作间隔开,设臵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有观察窗。加氯(氨)间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防毒面具应严密封藏,以免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开关应设室外开关。加氯间及氯库内宜设臵测定空气中氯气浓度的仪表和报警设备,以及氯的吸收装臵,应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备。

2、卫生管理及有关资料检查:

①水处理工艺和卫生设施与申报卫生许可时是否一致? ②是否有相应的国家法规、标准和规范文本?

③是否有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管理饮用水卫生工作?

④各类贮水设备是否定期清洗和消毒?管网末梢是否定期放水清洗?查看相关清洗消毒记录。

3、水质检验:

①是否有水质化验室?检测仪器是否能正常运转? ②化验室能否适应水质检测需要?

③采用点的选择、检验项目和频率是否符合要求?

④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含自备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检验的采样点选择、检验项目、频率按照CJ/T206执行;

⑤村镇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检测的采样点选择,检验项目和频率按照《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SL308)执行。

⑥不具备水质检验条件的自建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检验。

4、水质检验记录是否完整?

5、水质检测资料是否按规定及时报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Δ涉水产品检查:

供水单位厂购进、使用的管材、管件、化学处理剂、消毒剂及饮用水消毒器械等涉水产品是否索取了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涉水产品经验收合格后是否按品种、批次分类贮存于原料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登记,避免混杂,防止污染? 采样检验:

现场如发现供水单位水质处理、消毒等工艺存在问题时,可考虑采集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检验,对水质是否达标进行判断。

Δ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要求

一般卫生要求

1、设施周围环境整洁,排水条件良好,供水设施运转正常;

2、设施与饮用水接触表面须保证外观良好,光滑平整,不对饮水水质造成影响;

3、通过设施所供给居民的饮水感官性状不应对人产生不良影响,不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引起肠道传染病发生或流行。

设施卫生要求

1、饮用水箱或蓄水池要专用,不得渗漏;

2、设臵在建筑物内的水箱其顶部与屋顶的距离应大于80公分;

3、水箱应有相应的透气管和网罩;

4、人孔位臵和大小要满足水箱内部清洗消毒工作需要,水箱内外应设有爬梯;

5、水箱入口要加盖加锁,并高出水箱面5公分以上;

6、水箱的溢水管与泄水管不得同下水道直接连通,泄水管应设在水箱的底部;

7、水箱的材质和内壁涂料应无毒无害,不影响水的感官性状;

8、水箱的容积设计不得超过用户48h的用水量;

9、设施不得与市政供水管线直接连通,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

10、使用的过滤、软化、净化、消毒设备、防护涂料必须取得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11、蓄水池周围10米以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

12、水箱周围2米内不应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水质卫生要求

必测项目:色度、浊度、嗅味及肉眼可见物、PH、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

选测项目: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铬、铁、锰、铅、紫外线强度;

增测项目: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

执行标准: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设施使用的卫生要求

管理部门负责设施的运转、保养、清洗、消毒;

每年对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不少于1次,有清洗消毒记录; 二次供水设施所用材料,应保证不使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并有利于清洗和消毒。

卫生监督检查完成后,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要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情节轻微的用《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整改,违法的要立案查处。附件1

学校卫生管理组织

一、卫生管理小组的组成 组 长: 成 员: 卫生管理员:

二、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

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执行各项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督促单位从业人员定期预防性健康检查,认真做好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附件2

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相关政策与制度。

一、主要领导负责制

学校应建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各负其责。定期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指导、研究学校卫生工作,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岗位责任制

每日进行卫生巡视,做好教室与卫生区的保洁,认真填写卫生检查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认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检查评比。

三、建立常规工作制

每年三月、十一月作为“健康教育宣传月”,以广播、讲座、板报形式进行以保护视力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日做两次眼保健操,不断提高眼操的质量,开展中小学视力普查普治工作。坚持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四、完善疾病防控制度

切实对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针对学生近视、龋齿、沙眼、贫血和营养不良、肥胖的六病防治工作制订具体防控宣传计划。

五、强化传染病的防控和报告隔离制度

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学生做好防治工作,并做好宣传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六、规范中小学生体格检查制度

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建立和规范体检档案,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种疾病的中小学生,要下发体检复查通知单及时进行复诊和给予治疗,开展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比、评价等调研工作,为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规范保健室常规工作制度

学校卫生室要做好师生卫生保健工作,要做好伤病的妥善处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八、建立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档案,对卫生工作要建档立卷,做到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并对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

九、落实学校卫生监督和管理制度

(一)、教学卫生监督与管理:

1、教室的采光、照明和微小气候及课桌椅及黑板符合卫生标准。

2、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各阶段年龄水平(6-8小时)。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保障学生每日睡眠时间(8-10小时/每天),适当安排作业,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坚持每日两次做眼保健操,自觉课间活动与放松。

4、教师应准时下课,杜绝拖堂,要求学生课间必须到室外活动,保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5、培养学生正确读、写、坐的姿势。

(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洁净、舒适、安全、和谐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1、确立卫生一票否决制

学校应把卫生工作作为创建卫生文明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教育系统文明的典范与窗口。确立卫生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卫生不合格的班级或个人取消班集体或个人评先资格。

2、建立卫生包干负责制

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污墙壁,大便后要洗手,做到确保校园净化,天花板无蛛丝灰尘,墙壁无脚印,地面无痰迹,桌椅无刀痕,厕所无臭味。教室、办公室、环境责任区等要求地面清洁,桌凳整齐,门窗、黑板干净,沟渠无污水,顶上无蜘蛛网,室内无杂物。教室内设有卫生角,有常用急救用品。各班应备有脸盆、毛巾、肥皂、纸篓等卫生设施,做到放臵有序。教室、办公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厕所卫生制度

(1)厕所坚持每天早中晚三小扫,逢节加倍扫,每周一次评比制度。

(2)厕所管理实行包干到班,责任到人,要求天天有人管理,个个相互监督。

(3)厕所里不得随地吐痰、便溺,不得涂画墙壁,不得破坏公共设施。

(4)不得将硬纸和杂物丢入便坑内,不得将污水、泥沙倒入便池。

(5)养成便后洗手习惯。

(6)经常清扫洗刷,用各种药水药剂,杀菌消毒,用樟脑丸、清新香剂等使厕所不但无臭无蝇虫,便池无尿碱。

(7)防止校内化粪池漫溢,特别是阴雨天,杜绝粪水污染环境甚至造成传染病流行。

4、建立卫生检查制度。

每天由值日老师、学生认真检查环境卫生,并在学校日志上记分,每周由值周师汇总成绩,表扬先进。总成绩纳入考核,不合格的班级和个人取消评先资格。

(三)、个人卫生监督与管理:

1、要求学生仪容端庄大方,讲究衣着,头发卫生。

(1)做到天天刷牙,讲究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在校不吃零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

(2)每班每周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一次,各班要做好记录。

(3)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到校,吃饭要定时定量,坚持天天早锻炼,认真做广播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站、立卧行走姿势(立如松、坐如钟(铜钟)、行如风,卧如弓)。

(4)定期进行体检,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治疗。

(5)做好预防接种,勤洗澡、讲清洁,防止传染病和流行性疾病的发生。

2、注意用眼卫生。

(1)要认真作准眼保健操,并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时眼离书本或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不要在走路、阳光下、黑暗处看书或写字,看书看电视有所节制,预防眼睛近视。

(2)教师板书字迹工整、清楚,讲课声音要符合要求,让最后排学生看得见,听得清。

(3)下课不拖堂,坚持静校制度

(4)根据学生视力情况每班每周抡换桌位一次。

(5)全校每学年根据年级高低,课桌凳调换配套一次。

3、建立和健全学生卫生档案。健全个楼层的卫生保健箱,保健教师要及时做好卫生保健指导,结合各个不同季节特点,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群体预防教育讲座和举办宣传板报。

4、制订防近、防龋和食品宣传和教育工作计划。

5、健全学习评比制度。

认真学习、宣传卫生知识,有固定的卫生宣传栏,定时更换卫生专栏内容,积极参加消灭四害活动和各项爱国卫生活动,积极做好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会活动。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个人、集体单项的卫生评比工作。

(四)、食堂卫生监督与管理:

1、规范岗前培训体检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食堂经营者必须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从业人员未取得上岗培训证和健康证的不得从事食堂经营活动。

2、规范采购索证、登记、台帐制度。严格食品原材料进货渠道,确保质量关。

3、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落实各项监管职能,奖惩兑现。

4、从业人员应穿整洁的工作服,工作衣帽,头发应梳理整洁臵于帽内。

5、发生食品中毒或疑似食品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6、严格消毒制度。餐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禁止使用未经消毒的餐饮具。

7、采购食品必须新鲜、无毒无害,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食品存放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严禁和有毒有害及个人生活用品混放。

8、凉菜间必须专人、专室、专用工具,专用冷藏,专用消毒设施,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5℃,每天进行定时空气消毒。

9、盛放废弃物的容器要密闭有盖,不得外溢和滴漏。

10、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

(1)厨房要严格遵守制度,严格实行餐具清洗、消毒。

(2)厨房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发生。

(3)严格管理做好防腐、防霉、防蝇、防鼠工作。

(4)不吃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变质食物,不喝生水,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5)强化安全意识,师生厨房关好门、管好人、饮用水箱(桶)要加锁,防止投毒恶性事件发生。

附件3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

一、卫生管理小组的组成 组 长: 成 员: 卫生管理员:

二、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

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执行各项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督促单位从业人员定期预防性健康检查,认真做好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附件4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1.生活饮用水生产卫生要求

一、供水单位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制管水人员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和健康体检合格证明。

二、健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卫生管理人员,按要求建立、健全卫生档案。

三、水净化处理设备、设施必须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必须有消毒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

四、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密封,严禁与排水及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相连接。

五、健全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制度及操作规程,贮水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管网未稍应定期放水清洗。

六、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投产前或者修复后,必须严格冲洗、消毒,经水质卫生检验合格后方可供水。

七、必须设臵水源卫生防护区、保护区内严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质卫生的设施和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的活动。

八、生产区和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生活居住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管道。

九、必须配备相应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2.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一、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生活用水、二次供水相关法律、法规 及规定。

二、做好供水设施、场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确保周围30米内无污染和污染因素。

三、配备余氯比色计,随时对供水进行检测,发现余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补充。

四、加强供水设施卫生安全防护,蓄水设施应加盖加锁,进水孔、溢水孔、排污孔等有密封防护设施。

五、供水设施建设材料必须无毒无害,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每年两次,建立清洗消毒记录。

六、供水设施专人负责管理,从事管水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后方可上岗。

七、新建二次供水单位应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所用的涉水产品必须取得有效的产品批件。

八、发现饮用水被污染或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建设部门报告。

供、管水人员体检培训及“五病”调离制度

一、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供管水工作。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

三、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后每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症状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生活饮用水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不得在生产场所吸烟,不得进行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和活动。

六、建立健全供、管水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档案。

二次供水设施水池(箱)、水泵房管理制度

一、由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人员负责水池(箱)、水泵房设备的监控、清洁及日常巡视管理工作。

二、水池(箱)容积及管道口径应满足用水需求,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管道布臵合理,不存死水区。

三、水池(箱)结构坚实、牢固、光洁、不渗漏、耐腐蚀;水池(箱)入孔必须加盖加锁,锁匙由专人保管;水池(箱)溢流管口、通气孔口应有防蚊虫进入的不锈钢;溢流管、排空管不得与下水道直接相连。

四、水池(箱)每半年至少由水处理公司清洗消毒一次,并取得水质检测合格证明。在水质二次污染高发期应适当增加清洗次数,定期投加适量消毒剂。

五、水池(箱)管道、阀门定期维护,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应立即组织维修、更换。非管理人员不得随意开启或关闭水池(箱)阀门。

六、水池(箱)四周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杀;周围30米范围内禁止设臵旱厕或堆放垃圾堆。

七、水泵房内机电设备、仪器由值班人员负责操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水泵房,严禁非值班人员操作各种开关、按钮。

涉及生活饮用水产品的采购索证制度

一、采购饮用水消毒药品,必须索取商家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消毒药品的检查合格证复印件。

二、新改扩建项目使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索取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三、水厂制水生产工艺中所选用的净水剂、与水体接触的设备、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净水剂质量必须经过入厂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四、采购所有涉水产品时,须认真仔细查看所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地址、注册商标、保质期限、标签等,禁止采购“三无”和伪劣产品。

五、所有涉水产品索证材料应建立台帐、档案,以备查验。

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一、供水单位成立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为安全用水第一责任人。

二、若发现饮用水的感官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发生改变蝗,供管水人员应即刻核查原因并报告单位领导,单位及时向供水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讲清污染事件发生地点、类型、可能的影响等。

三、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态蔓延和扩大。

四、协助供水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的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六、出现饮用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性供水途径。

七、饮用水污染事帮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的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

八、因饮用相关饮用水出现不适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或观察登记、门诊随访;对接触过污染饮用水的茶具、容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有效消毒。

九、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完成调查、控制、处理,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事故经过、现场调查检测结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经过、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按时逐级上报。同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行政处罚。

水质检验消毒制度

一、供水管理严格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配臵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及必要的水质检验仪器、设备、人员,保证供水水质符合有关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规定。

二、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建立水质检验室,负责检验水源水、净化构筑物出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

三、集中式供水单位质检员每月应对出厂水、管网末端水的浊度、Ph值、余氯指标进行自检。

四、无水质检验室的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应与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定委托检测合同,按国家规定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五、二次供水设施每年至少清洗消毒四次,清洗消毒后恢复供水前对水质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

六、建立清洗消毒档案,详细记录二次供水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清洗时间、地址、容积,清洗消毒人员的姓名,使用消毒剂的名称。

七、在水质检测中发现水质突然变化或污染,除加强对水源保护管理外,应及时查找原因,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查找原因,消除隐患,进一步加强监测,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八、按规定提交合格的水质检验报告、水箱清洗记录给卫生监督部门。

九、如实记录消毒检测记录。供、管水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一、负责协调集中供水单位、城市节水办等外部机构,保证生活饮用水的正常供应。

二、定期检查水泵、仪表、阀门控制开关等设施,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联系维修、更换。

三、经常巡检消防泵、生活泵、污水泵及各类控制开关、按钮、阀门的操作标志,保质正常状态。

四、定期组织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按标准对细菌指标超标的自备水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做好相应记录。

五、按要求对净化处理设备、细菌指标设备的操作,保证设备对水质的净化、消毒效果。

六、负责水源地的卫生安全,不准闲杂人员进入水源地、机房,负责锁好井盖、机房、水池(水塔)。

七、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洗头。

附件5 禹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禹州市各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各校实际,特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臵。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2、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3、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5、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上一篇:关于组织学习法庭审理流程的通知下一篇:县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