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4-07-08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精选6篇)

篇1: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

(石政发〔2009〕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工作力度,实现政府以经营城市理念建设城市的总体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提

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根据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盘活土地存量资产,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吸引增量,扩大总量,实现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达到环境提质、交通提速、居住提档、品位提升、管理提效的城市建设目标。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应收尽收的原则,实行统一计划、分级实施、统一收储、统一出让。坚持超前谋划、创新模式、优化程序、完善措施,加大收储力度,对土地储备涉及的企事业单位搬迁全部实行货币补偿方式,对居民搬迁鼓励实行货币补偿方式。

坚持土地储备与城市建设、市区企业搬迁、旧城改造相结合,以企事业单位搬迁、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连片收储及大片区土地规划储备为重点,确保储备任务的完成。

三、健全机构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国有土地储备计划编制、方案审核、项目实施监督等工作。市土地储备机构隶属于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国有土地储备的具体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力量,成立土地收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相关处室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协调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土地征收、土地储备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工作的顺利实施。

10月30日前市内各区(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人民政府和四组团县(市)要成立区、县(市)土地储备

委员会,并且在辖区国土分局成立区、县(市)级土地储备中心,充实土地储备力量。

四、组织实施

(一)制定全市统一的储备计划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辖区人民政府、市发改、财政、规划等部门,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储备红线和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编制下土地储备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已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由市国土资源局书面通知规划、建设、房管等相关部门,在储备计划实施的时间内不得办理相关新建、改建、扩建、改变土地和房屋用途等审批和登记手续。

(二)市、区两级实施

1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全市的土地储备,各区土地储备中心受市土地储备中心业务指导管理,按职能分工具体负责土地的收购、拆迁和土地征收的前期工作。市财政部门按照工作任务核拨人员和工作业务经费,区级财政部门负责区储备中心的财务监督。以区人民政府为主实施危险住房改造、旧城改造、征地等土地储备工作的,出让土地收入扣除土地成本和国家规定用途资金后,按《石家庄市市区国有土地储备办法》规定的比例拨付区人民政府。

2市国土资源局指导市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土地储备实施方案。市、区两级土地储备机构按照方案具体落实。

重点污染企业及列入市政府搬迁计划的企事业单位的土地储备工作由市土地储备机构组织实施。

辖区范围内的旧城改造一级开发、城中村改造和区属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收储以及土地征收的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由各区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三)储备土地的规划和供应

市、区土地储备机构收储的土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市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统一供地。

五、有关政策

(一)企事业单位搬迁收储政策

对列入重点污染企业搬迁计划的,继续执行《石家庄市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升级实施意见(试行)》规定。为加快二环内企事业单位搬迁和土地收储速度,本着既要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害,又能实现搬迁企业搬得快、搬

得好、搬得活的目标,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土地收储实施以下政策。

1二环以内所有的企事业单位收回(购)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补偿金由土地补偿金与地上附着物评估价值构成,实行一揽子补偿,不再对被收储企业实行出让收益返还。土地补偿标准依据市政府公布的市区土地基准地价,按照所在区域居住用地基准地价(划拨土地使用权按照基准地价的60%)予以补偿,若被收储企业原土地用途的基准地价高于居住用地基准地价的,按原用途基准地价给予补偿。收回(购)面积按企业实际土地使用权面积计算;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金额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评估后经财政评审确定价格予以补偿。

2采取土地收益分成方式收回(购)土地的,收回(购)原土地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时,暂不支付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市场机制供地后,政府与原土地使用权人对出让土地

总价款按照4∶6实行比例分成。

(二)城中村改造收储政策

对城中村范围内改造后形成的净地进行收储,以财政评审认定的拆迁安置补偿费用进行

补偿。储备土地公开出让后,出让土地收益扣除土地储备成本和国家规定用途资金后,出让

净收益的90%用于村民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剩余的10%用于辖区政府

组织城中村改造工作。

(三)旧城改造收储政策

1在我市未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前,已拆平的旧城改造项目,项目前期被拆迁房屋货币

补偿费用和回迁房建设成本由评估公司进行评估;拆迁前期费用由市拆迁办审核。以上三项

费用最终由财政评审中心审定后确定。回迁安置面积由市拆迁办认定;土地使用权由市国土

管理部门代政府实施公告收回。

土地公开出让时,回迁安置房作为公开出让条件,由土地竞得人按拆迁人与原产权人签

订的协议要求建设回迁安置房。

2旧城改造收储实行土地一级开发的,由辖区政府按照土地储备计划,商市发改、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管理部门确定改造项目及范围,按土地一级开发程序报批获准后,由辖区土地储备中心按照尊重民意、两轮征询、稳步推进的原则,依照规划部门出具的拆迁

红线及批准的总平面图具体实施。具体征询程序和方式由市拆迁办制定。

第一轮征询由辖区土地储备中心根据规划拆迁红线向已确定进行一级开发区域范围的被迁居民征询意见。同意改造的居民户数超过总户数90%的,由市政府作出房屋及不动产征收决定。市拆迁办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

第二轮征询由辖区土地储备中心根据规划部门批准的项目总平面图制定安置补偿方案,报市拆迁办审核通过后,由辖区土地储备中心与被拆迁居民签订附生效条件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在90天内签订协议的居民户数超过总户数80%的,协议生效,进入拆迁实施阶段。如果未达到80%,则该项目停止实施。

涉及土地储备的被拆迁居民选择产权调换安置方式的,由拆迁人提供不同区位的房源异地安置,采用“两先一后”(即:被拆迁居民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挑选安置房源的区位,选择具体的户型、面积、层次和楼号;然后再与拆迁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方式供被拆迁居民选择。

(四)大片区土地储备政策

大片区土地征收由市政府主导,由辖区政府及四组团县(市)按照城市规划和土地储备计划具体组织落实。国土、规划、发改、财政、劳动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市财政局、市金融办负责协调各融资平台筹措落实土地征收和安置补偿资金。

1按照“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先征后转”的模式,以并村节地、整理增地、流转活地的目标。以“村改居”为契机,按照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对拟征范围内的土地制定征收办法。以辖区政府为主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工作。通过征收使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只进行土地所有权转变,不改变原有用途。待农用地转用指标逐步落实后,再完成农用地转用的程序。同时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问题,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2多途径解决农用地转用指标。一是积极向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争取指标。发改、国土部门要积极跑办国土资源部和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力争将大片区土地征收储备列入省重点项目,增加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大片区土地征收。同

时市政府在每年的正常分配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土地的征收储备。二是通过“村改居”和新民居建设与土地收储结合解决指标问题。结合新民居、“村改居”建设,将腾出的建设用地进行置换,置换的用地指标主要投入划定的预征收储大片区内,解决用地指标不足问题。三是要加快各县(市)建设用地复垦力度。从各县(市)已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的置换指标中调配出30%,主要用于土地征收储备。

3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选定滨河新区项目做为大片区征收的起步试点。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统筹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撤并的规模和范围,合理安排新区的城镇村建设用地比例。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市政府主导土地收储和征地工作的计划和资金,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县(市)、区政府要分工协作,共同落实,及时做好相关手续的办理、审核和监管工作。辖区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土地储备的大局意识,积极谋划,强力推进,并做好社会稳定和被征地、拆迁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将土地收储和征地拆迁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列入工作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石家庄市土地储备委员会协调推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组成人员由市土地储备委员会成员单位抽调,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土地储备工作中的问题,将储备任务分解,明确目标、时限和责任,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土地储备工作力量,从市国土资源局和市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业务人员到市土地储备中心集中办公,充实市土地储备中心力量。

(三)尽快编制《石家庄市土地储备规划》。市国土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依据我市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市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化集中区域内经营性土地为规划对象,在对远期可储备土地总量进行预估的基础上,对我市商业金融业用地、居住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仓储用地、工业用地和物流用地等六类用地进行充分调研,确定土地储备范围、数量和空间分布,编制《石家庄市土地储备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部门每年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额5%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纳入土地储备专项资金,定期核拨至市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独立核算,专项用于土地储备工作。专项资金不足的,市土地储备机构可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通过银行贷款或利用信托理财产品、向社会发行债券等合法方式筹集补充。市财政部门和金融办要积极协调各融资平台统一调配使用资金,保证土地收储资金及时、充足拨付。

本实施意见有效期自2009年10月12日起至2014年10月11日止。

篇2: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

包头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

完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 为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和土地市场调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挥土地资产效益,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供地”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完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提出如下

实施意见:

一、完善领导体制,加强对土地储备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充分发挥包头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储备工作的政策指导和业务监管,对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组成人员名单见附件。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土地储备工作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审核土地储备计划和土地储备计划调整方案;审定拟储备地块征收、收购方案;协调筹措储备资金;研究解决土地储备工作涉及的规划、报批、融资、征拆等有关事宜。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土地储备工作

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组织筹备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有关会议,督查会议决议和决定的落实;协调土地储备过程中的具体事项;负责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等。

昆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以下简称市四区)土地储备工作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组织实施,稀土高新区范围内土地储备工作由稀土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二、强化土地储备管控,实行土地储备计划管理

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市四区、稀土高新区重点区域及重点区域外市人民政府指定收储的土地,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计划。

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市发改、国土、城乡建设、规

划、住房保障、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单位及市四区政府、稀土高

新区管委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供应计划、城市重点区域改造计划、住房建设计划等,编制包头市土地储备中长期计划和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土地储备计划确需调整时,需经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后,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相关部门不得为除市土地储备中心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办理规划、用地等手续。

三、规范运作,加大土地储备工作力度

(一)规范集体土地征收储备

1.市四区、稀土高新区范围内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批准手续,并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均应作为政府储备土地。

2.已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集体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与被征收土地所在地区人民政府签订工作协议,各地区人民政府负责履行征地程序,做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工作,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有关规定执行。对经市、区有关部门认定的违法建设,不予补偿。

3.市规划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办理规划手续,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土地征收、转用的报批。

4.在政府储备土地范围内,严禁用地单位违规与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签订土地征收协议,已签订协议的无效;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非法出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

(二)严格国有土地储备管理

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国有土地,由市人民政府依法收回或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纳入土地储备库。未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国有土地,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依法收回或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

1.因城市规划调整,原土地用途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全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

2.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需要搬迁异地建设而腾出或空置的土地,由市人民政府依法收回或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

3.需要盘活的土地,土地使用者可申请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纳入土地储备库。

4.闲置土地符合收回条件的,由市人民政府依法收回。

5.因抵押权实现或司法机关依法裁定处置的国有土地,符合收储条件或已列入土地储备计划范围的,由土地储备中心优先收购。

6.土地使用权转让时申报转让地价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或标定地价20%的,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土地储备中心优先收购。

7.改制企业或兼并企业(含破产企业)的用地,因城市规划调整,原土地用途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纳入土地储备库;涉及职工安置等不予收购情形的,市有关部门凭市土地储备中心出具的意见办理有关手续。

8.国有土地收购价格或收回补偿价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及《包头市企事业单位国有建设用地收购补偿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9.旧城区改造土地,市土地储备中心筹集资金或通过土地一级开发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委托辖区政府按照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包头市有关规定进行征收补偿安置,征收补偿后土地纳入土地储备库。

10.其他需纳入土地储备的土地。

四、发挥土地资产效益,加大对储备土地开发和利用力度

(一)市土地储备中心已收储的土地,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统一管理。

(二)市土地储备中心可对纳入土地储备库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保护、管理、临时利用。

(三)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工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

(四)纳入土地储备库的土地,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方式确定给市政府成立的土地开发整理经营机构进行融资等活动。

五、市场化运作,规范储备土地供应

(一)自本实施意见下发之日起,市国土资源局不再受理市四

区政府(工业用地除外)和其他单位委托招拍挂出让,已受理且未

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市国土资源局将按原方式加紧办理。

(二)对于政府统一储备的土地,市国土资源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政府土地储备量、各类建设用地需求量、城市规划、土地供应计划等情况,共同制定储备土地的供应计划,经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有计划地投放市场。

(三)规范储备土地供应行为,凡储备土地一律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组织整理成净地或熟地后,由市国土资源局依法组织供应。严格执行商品住宅用地单宗出让面积规定,容积率不得小于

1。不得将两宗以上地块捆绑出让,不得“毛地”出让。

储备土地用于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项目的用地,按照成本价或市政府确定的优惠办法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收储成本由用地单位支付。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项目的用地,一律以净地方式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出让,实现每宗土地收益最大化。

(四)加强土地出让价格监管,储备土地出让价格依据市土地

储备中心委托的土地评估机构评估结果,结合土地条件、市场状况及国家产业政策等,由市国土资源土地出让业务会审会集体会审,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定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市国土资源局应依据土地市场变化状况,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程定期对基准地价进行更新,完善基准地价体系,使以评估方法确定的土地市场价格接近市场真实水平。

(六)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监测,积极开展土地

市场动态监测和地价监测,及时将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出让公告、土地出让和划拨结果等市场信息向社会公布。

(七)加强土地出让合同管理,坚决制止擅自调整容积率行为。

土地出让后,经依法批准调整容积率的,市国土资源局应当按照批

准调整时的有关规定核定应补缴的土地出让价款。

(八)稀土高新区范围内储备土地供应工作,由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依照本实施意见依法组织实施。

六、加强和规范土地储备资金管理

(一)强化政府主导利用储备土地获得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有关金融机构要对土地储备贷款给予倾斜和支持。

(二)市财政要加强对储备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快速运作,及时拨付,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三)市土地储备中心应多途径筹措收储资金。研究利用信托理财产品、成立土地开发整理经营机构发行土地债券、借助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四)储备土地出让后收入全部上缴市财政,土地征收和收购等成本费用,市财政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拨付。

(五)储备土地出让后的净收益,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六)市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储备资金使用的监管,严禁转借、挪用、挤占储备资金,确保储备资金专款专用。市土地储备中心要严格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包头市本级土地储备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七、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土地储备工作保障机制

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按工作职责积极支持土地储备工作。

(一)市四区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做好辖区范围内土

地征拆、房屋征收补偿等工作,并做好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安置、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

(二)市规划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列入土地储备中长期计划的土地提前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对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及时出具规划设计要点(包含土地位置、规划用途、建设规模、各类用途建设比例、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和规划控制红线图等相关控制指标)。

(三)市国土资源局对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优先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列入土地供应计划,负责做好土地预审、组卷报批、组织供地和办理土地登记等工作。

(四)市财政、审计、监察、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城市执法部门及市四区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要按各自职责协调配合,做好土地储备涉及的相关工作。

本实施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石拐区、白云矿区、土右旗、达茂旗、固阳县土地储备工作可参照执行。

附件:包头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附件

包头市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 任:孙炜东(市委副书记、市长)

常务副主任:牛俊雁(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刘程民(市政府副秘书长)

苗永刚(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张玉伦(昆都仑区政府区长)

张建中(青山区政府区长)

贺海钧(东河区政府区长)

雪松(九原区政府区长)

游希文(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郭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苗玉梁(市财政局局长)

孙杰(市监察局副局长)

李云(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郭卫新(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尚云(市规划局局长)

刘素梅(市审计局局长)

王成(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

吕惠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李兰维(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张明(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

篇3: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3月19日, 太原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指出, 全市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改革的各项要求, 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 优化标准体系结构, 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 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 服务太原市“五个一批”和“六大发展”。一是加强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 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43个工作部门为成员的标准化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太原市质监局。二是对太原市相关单位提出或起草的地方标准进行统计甄别、清理整合, 分类提出“保留、修订、废止”的意见。三是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 自主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以及探索建立团体标准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四是积极探索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纳入企业信用信息指标体系, 使标准公开成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硬承诺”。五是将市场主体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提高标准实施监督成效。六是加强标准化管理、技术、技能、营销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齐全、满足需求的标准化人才资源库。七是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标准化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八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合作发展、中部崛起和太原经济圈建设的良好机遇, 深化区域合作, 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九是探索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 建立覆盖产地环境、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十是探索开展“标准化+公共服务”, 促进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和可持续。十一是探索实施“标准化+先进制造”, 增强“太原制造”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十二是探索实施“标准化+新型城镇化”, 助力太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篇4: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一)加强审计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把审计监督提升到与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等8大监督的同等地位,同时作出了加强审计工作的重大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审计职业化等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的战略意图,增强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的自觉性。

(二)加强审计工作是建设“三个陕西”的重要保障。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坚持依法审计,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作用。加强对中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尤其要在“促改革、促发展、促反腐”上积极主动发挥作用,为 “三个陕西”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机制

(三)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不得设置障碍阻扰审计。审计工作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要依法、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和管理等资料,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已经制定的应予修订或废止。对不配合、不接受审计,阻扰审计工作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审计机关依法处理,或提请本级政府或者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严肃查处。

(四)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电子数据。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接口,按照审计要求的数据格式提供电子数据;在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工作环境等方面积极协助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

(五)积极协助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需要调查、函证、问询、查阅相关资料时,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要积极予以协助和支持,并对有关审计情况严格保密。完善审计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以及其他有关主管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对审计移送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有关部门要认真查处,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查处结果。审计机关要跟踪审计移送事项的查处结果,适时向社会公告。

(六)加大审计成果运用。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审计机关上报的重要审计情况、审计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审阅和研究,把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部门考核、领导干部奖惩、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

(七)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事业单位要落实内部审计职责,加强日常内部审计监督。审计机关通过内部审计自查、审计机关抽查方式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三、不断强化审计监督作用

(八)加大对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发挥审计促进中省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全省审计机关要持续组织实施好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着力督查各地各部门落实情况,加大跟踪审计力度,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政策性意见和建议。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以及实施效果,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制度规定,及时予以反映,推动改进和完善。

(九)加强公共资金审计监督,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从财政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全过程强化审计监督,促进财政预算管理规范、有序、高效运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密切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促进减少财政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资金,推动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建设。要看护好财政资金和社会公益资金以及行业协会资金等公共资金,严防贪污、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共资金安全。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持续开展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以及“三公经费”、楼堂馆所建设情况等方面的审计监督,有效控制行政运行成本,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加大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认真贯彻《陕西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建立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平台,从投资项目建设程序、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质量以及项目投资效果等全过程开展审计监督,促进投资项目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顺利实施。

(十)加强民生资金、“三农”资金以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促进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确保资金安全、完整,严防挤占挪用,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以及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确保各项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环保等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十一)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履职尽责。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强化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全面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职尽责情况,深化审计内容,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职尽责;依法依纪反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促进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为主,创新审计方法,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等专项审计相结合,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高审计效能和效率。

(十二)加大对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要加大对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力度,注意发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切实维护法律尊严。要着力反映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妨害公平竞争等问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十三)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揭示力度,维护全省经济安全。要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各级政府性债务、重点地区金融稳定等情况,注意发现和反映非法集资、违规借贷等非法金融活动以及融资担保、金融租赁等业务环节的风险隐患,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十四)加大对经济案件线索的查处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审计发现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查处力度,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投融资环节、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揭露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违纪违法问题,注意发挥好审计与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的合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

(十五)健全整改责任制。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按照《陕西省审计整改工作暂行办法》(陕政办发〔2012〕124号)印发的规定和要求,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工作的主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要及时整改和认真研究,整改结果在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同时,要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并通过本单位网站等公开媒体向社会公告。

(十六)加强整改督促检查。全省各级政府每年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计工作以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对审计反映的问题,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整改。审计机关要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必要时可提请政府督查等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根据各级人大监督的需要,审计的重点单位和部门,可直接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情况。

(十七)严肃整改问责。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监察、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依纪作出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审计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被审计单位要及时研究,完善制度规定。对拒不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政府分管领导要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并将问责结果向社会公告。

五、提升审计能力建设

(十八)推动审计管理模式、审计方式的创新。加大全省审计机关审计计划、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审计业务统一组织管理力度,从工作安排、组织实施、工作报告、审计处理等业务环节积累统一管理经验。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强化系统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控制,建立健全工作报告等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和重大案件线索向同级政府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大型企业集团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项目中可以通过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方式,解决审计力量和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工作,可以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参与。

(十九)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逐步推行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资格并行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系统内审计人员的交流,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严把审计人员进口关,审计机关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经济、法律、管理等工作背景。招录审计人员应加试审计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专业性强的职位可实行聘任制。

(二十)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省级审计数据系统,省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部门应当积极协调、支持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创新计算机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推进对各部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

(二十一)保证履行审计职责必需的力量和经费。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依法行政要求,配备合理的人员力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切实做好审计工作。按照科学核算、确保必需的原则,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切实保障本级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

六、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二)健全审计工作领导机制。全省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依法直接领导本级审计机关,支持审计机关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加强政府监督检查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已有的检查结果等信息,避免重复检查,维护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全省各级政府要关心审计干部成长,重视审计干部的选拔任用,对优秀的审计干部,可以选拔充实到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或单位任职。

篇5: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

(京政发〔2004〕1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依法用地、合理用地、集约用地,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现就进一步治理整顿全市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学习和宣传,进一步增强依法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切实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将土地管理纳入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加快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区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衔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规划管理,坚持做好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确保土地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征用和占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并纳入建设用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土地审批,杜绝土地征用和占用的违规操作。

严格执行非农建设用地的“六个不报批”,即: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验收不合格的、未按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没有建设用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已批准的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没有通过建设用地预审的、不符合本市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能办理相关的用地手续。

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本农田和耕地的保护,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加快推进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的规定,即: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外,非农业建设项目不准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城市、卫星城、中心镇周边、交通沿线等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随意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

展林果业;不准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各级政府要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依法履行补充耕地责任,确保耕地的占补平衡。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和安置补偿办法,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改革和完善征地程序,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加快实行征地公告制度、征地价格听证制度,完善征地争议的调处和裁决办法。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的范围,调整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全市征地补偿最低标准。严格执行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办法,依法实行征地拆迁补偿。

改革并逐步完善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政策,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征地补偿费用应首先用于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当地政府应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就业渠道统一管理。征用集体土地的,根据集体经济组织的意愿,有条件的可采取留地安置的方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加强征地补偿款监管,防止拖欠、挪用,确保失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占用土地,必须经其成员全体大会或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决定,进行公示,并按程序报批;占地后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规定,理顺村民的利益关系。

五、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坚持集约用地。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通过土地置换和土地周转,加快中心镇建设和旧村改造,支持农民向中心镇和中心村集中。引导乡镇企业用地走集约化道路,拓宽城乡发展用地空间。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探索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合法途径和方法。

加快集体经济组织的房屋、企业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的确权发证工作。

切实做好农村集体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中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处置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六、整合开发区土地资源,规范乡镇工业用地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治理整顿各类开发区的要求,加大撤并力度,坚决压缩开发区规模。开发区清理整顿任务完成之前,除国务院和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且没有擅自扩建的开发区外,一律暂停其它各类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审批。凡擅自扩建的,一律按规划核减面积,由区县政府依法收回所占土地并组织复耕,严禁弃耕撂荒。

开发区和乡镇工业用地征地,均不得拖欠农民征地补偿款和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对拖欠的要严格追缴并追究责任。改变远郊区县土地出让金收缴方式,由自收自缴改为市级财政统一收缴,即缴即返。

制定全市开发区用地和乡镇非农用地管理政策,引导开发区和乡镇二、三产业用地向“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方向发展。

七、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严格控制经营性用地协议出让,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项目用地都应进入土地交易市场公开交易,确保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完善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操作程序,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为投资人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对协议出让土地的历史遗留问题要继续进行清理,及时公告,限期妥善解决。

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加强对出让后的用地管理,加大对闲置用地和违反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的管理。各部门、各单位均不得搞土地招商,不得擅自以联建、合建等方式自行转让存量国有划拨土地。

大力推行土地储备,加强土地整理储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通过征用、收购、收回和置换的方式实施土地储备。土地储备实行规划和计划管理,理顺土地管理供应程序。

坚持政府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供应土地,避免多头供地、低价出让土地,防止恶性竞争。

八、依法行政,严厉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坚决打击违法乱批滥占耕地,杜绝不按法定程序用地行为。政府各部门要加强配合协调,强化内部责任,严格把关,切实从源头上防范违法用地。

各级政府要全面推行和落实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制度,健全区县、乡镇、村三级执法监察网络,积极推行国土资源管理特邀监察员、监督员、信息员制度,建立违法用地举报奖励制度。继续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模范乡镇创建活动。

切实解决违法批地、违法违规出让土地和征地中损害农民利益问题,坚决纠正未批先用和土地专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针对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反映的违法用地案件进行重点查处。对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土地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向社会公布。各级国土房管部门要与监察部门和司法机构加强工作联系,加大对违法用地的监督和查处力度。

九、加强土地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全市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结合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公开责任部门、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期限、收费依据和服务标准,接受社会监督。土地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实行土地管理重大问题的听证会和会审制度,切实落实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完善土地管理中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网上审批,全面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改善和优化全市土地管理的办事环境。加强基础工作,确保各项土地统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时效性。

篇6: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管理的规定>的通知》(川府发〔2014〕58号)精神,经省政府领导同意,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严格规范土地出让前期工作

(一)出让土地必须是“净地”,应当位于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宗地周边的公共道路、公共绿化等城市(镇)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不得纳入供地范围。

(二)出让土地必须明确规划条件,涉及兼容一种以上用途的,规划条件必须明确各用途范围;对不同用途高度关联、需整体规划建设、确不能明确各用途范围的,必须明确各用途的建筑面积比例。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规划条件应当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范围、用途、地下建(构)筑物水平投影面积、开发深度、是否计容及计容比例等控制性指标。

(三)市(州)、县(市、区)国土部门应会同发展改革、经信、住房建设、城乡规划、交通等相关部门,依据本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住房建设规划与计划,编制下一年度国有土地供应计划。供地计划应当与本地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相配套,与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和征地拆迁计划相衔接。

供地计划须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于每年3月31日前公布,并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四)市(州)、县(市、区)国土部门必须组织完成拟出让宗地的地籍调查和地价评估,委托土地估价机构进行地价评估的,应采用公开方式随机抽取。

出让地价评估单位应当客观、独立、公正地对拟出让宗地的地价进行评估。土地估价报告要严格履行电子备案程序,未经电子备案的土地估价报告,不得采用。

二、严格土地出让方案编制和审批

(五)市(州)、县(市、区)国土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建设、城乡规划等部门编制出让宗地的土地出让方案。出让方案应当包括:拟出让地块的位置、空间范围、用途、面积、年限、出让方式、土地交付时间、土地使用条件、开竣工时间、出让起始(叫)价、竞买保证金、底价确定原则以及土地价款缴纳比例和期限等内容。

(六)出让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用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商品住宅及包含商品住宅的用地必须采取拍卖方式,独立开发利用的经营性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符合城市规划并经规划部门核实不能单独成宗开发建设,确需整合毗邻零星的土地,经市(州)、县(市、区)政府土地决策机构集体研究同意后可由相邻土地使用者整合使用,按市场价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确保土地收益不流失。

(七)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采取政府常务会议、土地管理委员会或专门组建集体决策机构等方式中的一种,召开专题会议对土地出让方案进行集体决策,参会人员应充分发表意见,主要领导末位表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投票结果现场统计并当场宣布,方案赞成票超过应到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通过。

土地出让方案通过后,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须下达批复文件。

三、严格规范土地出让交易活动

(八)土地出让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由市(州)、县(市、区)国土部门组织实施,具体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委托土地交易机构进行。

土地出让交易环节应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县(市、区)工业用地以外的土地出让,因特殊情况不进入市(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由市(州)人民政府集体决策,形成书面报告说明理由,报省政府备案,并抄送国土资源厅。

(九)土地出让公告必须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开始日前20日发布。公告期间,土地出让公告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按原渠道重新发布,重新发布公告的时间距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开始时间不得少于20日。

(十)土地交易机构在公告报名有效工作时间内,必须有两名以上专人值班受理,对符合竞买资格的申请人必须一视同仁,不允许以任何理由阻碍报名。

(十一)土地交易机构应严格按照土地出让文件的要求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联合申请的,在出让文件中要明确申请人须提交由联合申请各方共同签署的申请书,并须提交包含有联合各方的出资比例、签订出让合同时的受让人、明确联合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联合竞买(投)协议。对竞得土地后拟注册成立新公司进行开发建设的,申请人须在申请书中明确新公司的出资构成、成立时间、合同签订方式等内容。

在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结束前,严禁任何人员以任何方式泄露竞买人信息。

(十二)在招标开标、拍卖开始、挂牌起始前1个小时内,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专门的底价决策小组集体确定土地出让底价。土地出让底价应以土地估价结果为重要参考依据,并统筹考虑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市场运行状况。出让底价按照国家保密有关规定办理,严禁泄露。

土地出让底价可以高于或等于出让起始(叫)价,拍卖出让可采取无底价方式。出让底价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最低价标准。

(十三)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活动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出让土地成交的,出让人应当与竞得(中标)人当场签订成交确认书或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土地成交确认书或中标通知书须明确约定以下内容:

1.出让合同必须在土地出让成交后10个工作日内签订; 2.中标人、竞得人支付的投标、竞买保证金在中标或竞得后自动转为受让地块的定金;

3.受让人逾期不签订出让合同的,出让人应终止供地、不退还定金。

(十四)土地出让合同必须严格约定交地时间、开竣工时间、容积率等规划条件、价款及缴纳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作为出让合同附件。

四、严格土地出让监管

(十五)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土地出让的主体,对土地出让工作全面负责,应充分尊重和有效督促职能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各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土地出让监管机制和工作制度,对已供土地进行全程监管。

(十六)市(州)、县(市、区)国土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项目所在地醒目位置,将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设单位、项目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土地开发利用标准等用地信息以及监管机构、举报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十七)市(州)、县(市、区)国土部门应在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缴款、开工、竣工时间前30日采取书面形式向受让人发出提醒通知督促履约,同时提醒其违约责任。

(十八)对竞得土地后不及时签订成交确认书或出让合同、未按合同约定及时开竣工、未按合同约定用途或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建设的,市(州)、县(市、区)国土部门要在当地媒体和国土资源门户网站、省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示,将其纳入不诚信档案。

受让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相关义务的,应承担违约责任。若违反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十九)土地出让后确需调整土地用途、容积率指标的,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由政府常务会审议同意,规划部门按相关规定出具新的规划条件,国土部门按新的规划条件完善用地手续;国土部门未完善用地手续前,规划、建设部门不得按新的规划条件核发规划建设手续。

对擅自改变用途、调整容积率的,应依法查处。查处未到位前,建设部门不得进行综合竣工验收,相关部门不得进行房产登记和土地变更登记。

(二十)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开竣工等信息,必须及时录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市(州)要加快落实本行政辖区内县(市、区)国土资源主干网建设和开通工作,2015年9月1日起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统一转入国土资源主干网运行,并按要求录入宗地界址点坐标等信息。

(二十一)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地方政府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就地及时足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政府基金预算予以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地方国库中设立专帐,专门核算土地出让收入和支出情况。

(二十二)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切实强化土地出让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在土地出让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先行确定土地出让价格、为用地者量身定制土地出让方案、未按规定出具或改变规划条件、未按出让合同约定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及违约金即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按出让价款缴纳比例分割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减免土地出让价款、泄露出让底价和竞买人信息,以及以各种方式让企业参与土地出让收益分成等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制止,按照法律法规处罚规定的上限重典问责,从重处理,依法严厉追究有关人员及相关单位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立地方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纪违法问题多发高发、造成国有土地资产重大流失或者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地区,在全省予以通报,并对主要领导严格实行问责。

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上一篇:领取考试成绩通知书介绍信下一篇: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半年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