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验日记

2024-05-26

做实验日记(精选14篇)

篇1:做实验日记

今天,我做了暑假作业上的一次实验,这个实验是关于如何用隐形墨水写字,我拿出了用柠檬写隐形字的材料。

开始实验了,我端来一盆水为了防止纸燃起来,一根毛笔用来写字,噢!当然还有打火机和当墨水的柠檬汁,还有一张纸。我先让毛笔放在“墨水”里,充分沾上柠檬汁后,在纸上写“人”字,当然把纸还要晒干,纸晒干后,上面看不见写地字的痕迹。晒干之后,便要使用打火机了,我们要用打火机烤纸,可水火无情,一不小心,火燃起了纸,我把它泡到水里泡着,这时纸只留下了三分之一,我只好重新开始。

第二次实验,我小心翼翼的重复做着方才的事,晒干之后又到了火烤的环节,我开始紧张了,慢慢烤纸,过了一会儿,纸上出现了一个棕色的点点,我小心翼翼的生怕火变成杀纸的凶手,吞食这弱小的纸,不料一不小心,火又烧了纸。唉!又失败了。

第三次,我换了一种方法,我拿肥皂当笔和墨汁,不过这盆水的用途可就不同了,我们要把纸抹上肥皂放入水里,放水里?纸不就开裂了吗?呵呵,我准备的纸是速描纸,放入水中短时间裂不开。言归正传,实验开始,我先拿肥皂抹纸,抹完后,看都看不见,放入水中,只见画的能看到了,实验成功了,我欢呼起来,感觉连天气都在庆祝这一刻的到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书上告诉了我们,是因为在水里肥皂能阻隔水,第一次的实验如早成功,是因为,柠檬汁里的蛋白质受到高温60度会显出来。

实验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个知识,还增加了欢乐,我爱上做实验。虽然听到是要涉及到化学,说以后会学到,我现在就想学了。

篇2:做实验日记

今天,我写完家庭作业,发现时间还早,就看了一会儿书,在书上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吹泡泡,于是我也想做一个吹泡泡的实验。

我倒来半杯清水,往里滴上一滴洗衣液、一滴洗手液和少许甘油,并用吸管搅拌均匀泡泡水就做好啦!接着我用吸管一头沾点泡泡水,在另一头轻轻的吹,咦,一个又一个小泡泡从细细地吸管飞了出来,在阳光的照耀下五颜六色多美呀!只是这些泡泡一会就破灭了。

我想是不是泡泡的浓度不够?我又放了一点点洗手液和洗衣液,后来吹出的泡泡很大停留时间也长,小游戏大智慧,科学的世界真奇妙。

篇3:数学也需要做实验

一实物操作型实验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通过对一些工具、模型的动手操作,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检验数学结论 (或假设) 的教学活动。

它的教学模式可由以下环节组成: (1) 实物准备; (2) 创设情境; (3) 实验操作; (4) 观察猜想; (5) 归纳结论。

案例一:圆锥曲线的概念——椭圆的概念。

实验准备:纸板、一根细绳、两颗图钉

实验步骤:将细绳的两端用图钉固定在纸板上的两点, 当绳长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 用铅笔把绳子拉紧, 使铅笔在纸板上慢慢移动, 观察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如下问题, 让学生思考: (1) 纸板上的做图说明了什么? (2) 在绳长不变的前提下, 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 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当两个图钉合在一起时, 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 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固定, 能使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经过以上实践, 学生自然能很快得出结论, 当2a>2c时是椭圆;当2a=2c时是线段;当c=0时是圆;当2a<2c时轨迹不存在。 (3) 根据以上做图实验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由学生归纳椭圆的定义) 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 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 使学生对圆锥曲线的概念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理解, 不仅使他们知其然, 更能知其所以然, 切实体现素质教育之要求。

类似的, 对于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 教师都可以应用该教学模式准备实验器材, 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演示→观察猜想→总结归纳而得到。一般地说, 在数学实验中, 学生由于亲自动手操作, 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 并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新的知识、新的学科以及新的方法等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 不仅能激发学生发现的欲望、探究的欲望, 而且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思维实验——建立在实物模拟下的数学思考

直观的事物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感性的认识。这里的事物, 不一定是事物本身, 也可以是模型、图表、幻灯、电影等, 借助直观 (不一定是让学生用手摸, 用眼看, 也可以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述、演示, 让学生在头脑中恢复和建立起事物的形象) 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所谓思维实验, 是指根据研究目的, 人为地创设、改变和控制某种数学情境, 在有利的条件下经过思想活动, 探究数学知识, 发现数学规律的教学活动。

该教学模式由以下环节组成: (1) 构建基本情境; (2) 想象变化过程; (3) 猜想规律; (4) 检验结论。

案例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问题情境:著名数学家高斯小的时候, 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一天, 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1+2+3+4+…+97+98+99+100的和等于多少”的数学题, 同学们都觉得没什么难的, 于是便十分认真地用一个数加另一个数慢慢求和的方法来计算。不一会儿, 小高斯便举手示意他做完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特别奇怪:别人连一半还没加完, 小高斯怎么就算完了呢?

原来高斯是这样算的:1+2+3+4+…+97+98+99+100= (1+100) + (2+99) +…+ (50+51) =50×51=5050。思考: (1) 高斯是如何快速求和的?他抓住了问题的什么特征? (2) 如果换成1+3+5+…+199=?我们能否快速求和?如何求? (3) 根据高斯的启示, 如何计算18+21+24+…+624=? (4) 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 公差为d, 如何计算a1+a2+a3+…+an=? (5) 我们如何记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并且用图1来记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案例三:基本不等式。

图2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 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 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 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思考:这会标中含有怎样的几何图形?你能否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 做AE⊥BF, BF⊥CG, CG⊥DH, 设AE=a, BE=b, 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_______;ΔAEB, ΔBCF, ΔCDG, ΔDAH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和S′=______________。

从图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S, S′的不等关系, 它们有相等的情况吗?

如果a, b是任意实数, 结论还成立吗? (如图4)

定理1:如果a, b∈R, 那么a2+b2≥2ab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

具体事物的演示优化了我们的教学过程, 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机会,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思维才会始终伴随着教学的“旋律”。

三多媒体模拟型实验模式

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指借助于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片处理能力, 模拟再现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 (或假设) 的教学活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活动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图文资料, 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为抽象的数学思维提供直观模型,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该教学模式包括以下环节: (1) 创设问题情境; (2) 实验探索; (3) 提出猜想; (4) 验证猜想; (5) 问题的拓展。

案例四:随机数的产生。

大量重复的实验花费的时间太多, 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实验探索。实验探索是指学生借助教师制作的课件, 在计算机上进行自主探究或协作探究实验。它是整个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也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

抛掷一次硬币可能出现的结果为正面、反面, 那么每次出现的概率相等吗?

提出猜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且为0.5。

验证猜想:利用Excel软件, 执行下列步骤, 就得到了掷100次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 (1) 选定A1格, 键入“=RANDBETWEEN (0, 1) ”, 按Enter键, 则在此格中的数是随机产生的0或1。 (2) 选定A1格, 按Ctrl+C快捷键, 然后选定要随机产生0, 1的格, 如A2至A100, 按Ctrl+V快捷键, 则在A2至A100的数均为随机产生的0或1, 这样我们很快就得到了100个随机产生的0, 1, 相当于做了100次随机试验。 (3) 选定C1格, 键入频数函数“=FREQUENCY (A1:A100, 0.5) ”, 按Enter键, 则此格中的数是统计A1至A100中, 比0.5小的数的个数, 即0出现的频数, 也就是反面朝上的频数。 (4) 选定D1格, 键入“=1-C1/100=”, 按Enter键, 在此格中的数是这100次试验中出现1的频率, 即正面朝上的频率。

问题的拓展。问题的拓展是指在验证猜想之一, 将问题作进一步的引申、拓展, 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索能力, 使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由本例可知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由此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实验, 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有效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探索数学的新知识。他们在实验情境中边做边学, 对知识形成过程, 对问题发现、解决、引申、变换等过程的实验模拟和探索, 这种实验式的教和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 使他们的思维更有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 它不仅仅关心学习者“知道了多少”, 更关心学习者“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解决了数学问题, 更重要的是理解、发现和创造, 是解决问题的数学精神和乐趣。这是一种新的求实精神, 因而它更多的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矫正, 至少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将逐渐增加, 实验素材库将不断壮大, 实验技术将更为先进与精巧。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应该充分挖掘实验素材, 特别是利用几何画板、Power Point、图形计算器等优秀的软件平台, 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创设良好的环境, 这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摘要: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它来源于生活, 也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通过操作、观察,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 能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 亲历探索知识的乐趣, 更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使教学成为真正有效教学。本文就个人经验从三个方面谈谈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 说明数学实验是如何走入课堂的, 使教学成为真正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数学实验,实验模式,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林光来.对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解[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5 (4)

[2]陈耀忠.关于数学试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 2004 (11)

[3]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

[4]徐江培.“数学实验”教学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 (1~2)

篇4:像做实验那样做烘焙

本期厨房主人

年龄:35岁

职业:高中化学老师

厨龄:5年

拿手菜:烘焙

从外公开始,苏苏老师家里三代都有大厨,具体传到她这儿,表现形式稍微有些不同:吃货。也是自己当了妈妈之后,从帮宝宝准备辅食开始,苏苏慢慢步入“厨”坛。现在,她最拿手的是烘焙,因为那感觉“还真有点像我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从爱吃到爱做

苏苏开始做烘焙大概是在09年的时候,原因么,因为全家都是吃货!第一次做的甜品是提拉米苏,因为那个时候连烤箱都还没有买呢。那种混合着酒香、咖啡香和奶香的味道让她十分喜欢,关键是,身边的朋友也有自己尝试做过,说并不是很难。于是,苏苏开始发挥实验精神,买齐了基本原料就开始自己动手。

第一次做的时候,打发蛋白、淡奶油真的是纯手工,那时候还不懂得买电动打蛋器。自己做烘焙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口味作调整。比如苏苏不太喜欢很甜的,糖就少一些;朗姆酒的味道不够浓郁,就试着加咖啡、加威士忌等等。经过几次调整,就能找到最佳配比。

我家的厨房故事

“嫡传”吃货

从外公开始,苏苏家三代都有大厨,特别是苏苏妈,做菜一级棒,于是苏苏坦白:自己从小差不多真的都是饭来张口。也是自己做了妈妈以后,开始给儿子准备辅食之类的才慢慢下厨。做的也都是些比较简单的家常菜。第一次主厨,好像是为了招待上自己家做客的朋友,做的是简单的BBQ、烤牛排、土豆沙拉、咖喱、罗宋汤之类的。

说到拿手菜,苏苏说儿子和老公喜欢吃的就是自己的拿手菜。她说,给自己在乎的人做饭,会用一百倍的心,就会做得好吃。儿子比较喜欢她做的意大利面:培根蘑菇白酱面、番茄肉酱意面;还有咖喱饭。孩子是最真实的,好吃不用说,看吃饭的速度就知道了;不好吃他也会说给妈妈听,让妈妈下次有改进的机会。

能干的“Joey妈妈”

爱上做西点,起初只是因为觉得会相对比较简单,有点像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感觉。苏苏至今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自己一个人在厨房,慢慢的从准备材料开始,把鸡蛋、面粉、奶油等等变成一个漂亮的蛋糕,伴着烤箱计时器的嘀嗒声,心里除了宁静,还有一些期待和兴奋,为即将出炉的作品。

当家人尝到美味时露出的那种开心的笑容,给了苏苏很多的满足感。儿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有次要求苏苏做cookies给小朋友分享。那个晚上在儿子的协助下,两人一起做了4种不同口味的小饼干,并用小包装袋一一分好扎好。即便这件事过去很久之后,一次幼儿园开放日活动,苏苏去观摩课程,还有好几个宝贝特地跑过来对她说:“Joey妈妈,你做的饼干真好吃!”那种快乐的感觉苏苏至今难忘。

苏苏推荐如果你也想学做烘焙,这里是我个人觉得很有帮助的一些书:入门级首选“君之”系列,他的书非常适合初学者,方子容易上手,成功率高了,当然就会越做越好。然后高段一点的可以看《法国蓝带糕点制作》系列,各大购书网站都有的卖。

“苏式”料理代表作:蟹肉蛋糕

材料:鳕蟹肉、蛋黄酱、Old Bay crab cake调料、白醋

做法:拆出蟹肉后,拌上蛋黄酱、调料,加少许白醋混合。然后分成小块,两面煎至金黄即可。

苏苏烘焙时间:

来自韩国朋友的推荐:生奶油香草烤饼

材料:黄油70克+低筋面粉200克+生奶油115克+泡打粉6克+盐少许+糖35至40克+香草精少许

做法:

1、低筋面粉、泡打粉过筛,与盐、糖混合拌匀,加入冷的黄油拌匀;

2、加入生奶油,拌匀成面团;

3、用擀面杖将面团擀开,折成3折后再擀开,重复此步骤4至5次;

4、最后一次擀开成2厘米厚,用刮板隔开;

5、切好的面团放到烘烤板上,在表面刷上一层薄薄的生奶油;

6、烤箱预热,180至190度烘烤20至25分钟即可。

独家简易版提拉米苏

材料:蛋黄2个+细砂糖20克+淡奶油250毫升+马斯卡彭芝士250克+拇指饼干10至12块+黑咖啡、朗姆酒(口味重的推荐VSOP)各30毫升+可可粉少许

做法:

1、淡奶油打发到干性发泡(提起打蛋器,奶油出现小尖角);

2、蛋黄加糖搅拌,至体积稍膨胀、颜色变淡,与马斯卡彭芝士混合;

3、将1、2混合拌匀;

4、黑咖啡和朗姆酒混合,将拇指饼干浸在混合液中吸收一些液体,铺在容器底部,用掉一半饼干;

5、倒上一半的芝士混合物,抹平表面,均匀撒上可可粉;

6、重复4,在可可粉上面铺上第二层饼干和芝士糊,再撒一层可可粉;

7、放冰箱冷藏室5-6小时,至芝士凝固即可。

问汤哥:气温骤降,吃什么才够暖

汤哥你好,最近上海的气温骤降,身边人都表示有些不习惯,我自己也感冒了。这让我这个当家主厨有些犯难。病的那几天,也不太敢吃辣的和油腻的东西,想着喝点汤水比较暖和吧,身体不舒服连脑子都懒得动了。想问问汤哥,有什么驱寒的暖身汤推荐吗?最好还要方便易做,我这个“病号”也能轻松搞定。

——本期厨房主人:苏苏

汤哥说:冬吃萝卜赛人参——鲜味白萝卜汤推荐

冬日里回到家,喝上一碗暖暖的鲜汤,堪称是一种享受,如果用对食材,更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驱寒效果。今天,汤哥我就来推荐一味给力明星:白萝卜。

白萝卜驱风顺气的效用自古以来就倍受推崇,而白萝卜本身的味道实在一般,单靠它来做鲜汤,也是不容易。但大家都知道,被肉汤炖煮过的白萝卜滋味鲜绝,再加上些菌菇,好吃又营养。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或者懒得花长时间去煲汤,选择一块家乐浓汤宝就方便又讨巧了。家乐浓汤宝真材实料,也不添加防腐剂,用来升级家常美味最合适,调味、提鲜一步到位,主妇从此更省心。

http://weibo.com/tanggekitchen

家乐猪肉酸菜饺子

加了浓汤宝,饺子更鲜嫩多汁。

材料: 猪肉糜400克+东北酸菜200克+家乐老母鸡汤口味浓汤宝1块

辅料: 水饺皮300克+料酒10克+芝麻油5克+姜末5克

做法:

1.将酸菜洗净后切成细丝备用;

2.将肉糜放入碗中,加入家乐老母鸡汤口味浓汤宝搅拌至溶解;

3.拌入酸菜、姜末、料酒和芝麻油搅拌均匀,做成馅料;

4. 饺子包好后,锅里倒入适量清水烧开后,放入饺子煮沸即可。

家乐海鲜烩面

加了浓汤宝,让汤更鲜,面条更入味。

材料:3碗水(750毫升)+湿面条150克+蛤蛎150克+鲜虾5个+鲜目鱼30克+家乐清鸡靓汤口味浓汤宝1块

辅料:姜片3片+虾皮5克+葱花、料酒、精制油少许

做法:

1.将蛤蜊洗净焯水,去壳后备用。目鱼切成丝,焯水后备用。鲜虾剪去脚和须;

2.锅中加入油,烧热后加入姜片和虾皮爆香,烹入料酒,加入3碗水(750毫升)煮沸;

3.加入家乐清鸡靓汤口味浓汤宝搅拌至溶解后,加入面条煮至熟。放入蛤蜊、鲜虾、目鱼再次煮沸;

篇5:做实验的日记400字

到盆壁,然后从盆壁又往水中央荡去,水面上的波纹来回荡漾着,我妈妈说这就像回声一样,当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

被听到的声音就是回声。这是让我想起了上次我们出游时经过一个桥洞,在桥下我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在山的这边呼喊就能听

篇6:做科学实验的日记

“浮起来了,浮起来了!”我兴奋地喊着,“蛋蛋君终于浮起来了!”

咦?蛋蛋君怎么会自己浮起来了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做实验呢!我先量了一杯100毫升的水,再把一个蛋蛋君轻轻一投,可怜的蛋蛋君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片刻就沉了下去,害怕地蜷缩在杯底一侧,装死。但根本逃不过我的法眼,嘿嘿,装死――雕虫小技!没用,我略施小计,在他头上浇了一勺盐。刹那,年轻的蛋蛋君变成了年过花甲的蛋蛋爷了,哈哈,真逗。咦,有了,何不给他配根拐杖呢,更符合他的身份了!我伸入一根细拐杖――筷子,轻轻一搅,蛋蛋君随之轻飘飘了,吓得忙拽住拐杖,在水中瑟瑟发抖。爸爸和妈妈则对蛋蛋君起了同情之心,在一旁静观其变,“还好,只是摇摇晃晃罢了。”面对可怜巴巴的蛋蛋爷,我本想放他一马,但又一想,正事归正事,我只能下手了!我夺回筷子不停地搅拌,蛋蛋爷像只陀螺不住地打转,我不忍心看着蛋蛋爷被我折腾得这么惨,便立即收手,然而令我恼怒的是蛋蛋爷紧靠杯壁,冷漠地瞟着我,好像冲我冷笑。我来气了:好你个蛋蛋爷,居然还敢笑我,胆子不小嘛,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

于是,我又舀起一勺盐,浇在他头上,这次他变成蛋蛋耄耋了,嘻嘻,真有趣。我明白姜还是老的辣这一道理,不敢轻视,便一手抚着杯子,一手改握“定海神针”――钢筷,俨然一位法师。我使出太极神功,顺时针搅一下,逆时针再来一下,蛋蛋耄耋就像被投入洗衣机里洗了一样,蔫蔫的,真颓唐。

接着,我放了第三勺盐,继续发功,蛋蛋耄耋经过了多次考验,变得更猛了,居然站了起来,好神奇!爸爸和妈妈却露出了不一般的.表情,齐声道:“蛋蛋真顽强啊!”我不以为然又给它当头浇了两勺盐,让蛋蛋耄耋又彻底地洗了一次盐水澡,继续搅动,一圈,两圈,五圈,停止后,咦,蛋蛋耄耋居然浮起来了,还露出脑袋,跳起了摇摆舞!

我诧异了,直搔脑门,百思不得其解。妈妈却轻描淡写道:蛋蛋在饱和的盐水中浮起来,是因为盐水的浮力远远比清水大,所以,原来沉在杯底的蛋蛋最后会浮出水面。“哦――”我意味深长地点点头。

篇7:小学生300字日记做实验

今天的实验由陈宏霖和我们一起做。第一个实验是笔帽套不上,把笔帽从笔上取下来,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再把笔帽套到笔上,唉,还真是不好套上呢。

第二个实验是透视眼,把写了字的一张纸装到信封里,然后再用纸卷一个圆筒,圆筒套在信封上,用眼睛往里看,果然能看到信封里的字,把圆筒取下来就看不见字了。真是太神奇啦!

篇8: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一、如何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首先,要激发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的兴趣和欲望,我在第一节“Na的性质”中精心准备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并请了两名学生做助手,在演示的同时不断提问:“你们想亲自动手做演示吗?”以激发学生的欲望,结果学生群情激昂,纷纷要求参与。于是我便适时布置了几道课下讨论题:“做化学实验应注意什么?”“我把全部的演示都交给你们去做,你们能完成吗?”“你们应怎么分组?”经过充分地讨论,在第二节化学课上,我把全班分成了12个小组,每4人一组(兼顾好中差生),每组大约5个实验,并对每组做哪些演示均作了详尽的计划安排,要求学生提前一周预习教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所做演示的“备课”任务。

然后我向学生反复说明了做化学实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教育,诸如消防安全知识、割伤急救、烫伤和烧伤的急救、化学灼伤的急救等,并分别在实验室和教室书写张贴。紧接着我让学生对“学生实验”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了反复练习。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跃跃欲试的学生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在第一章第一节做空气的组成演示时,第一组学生做得格外顺利,其他同学也纷纷请缨要求重做,我便破例又让三组学生做了这个实验。这节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以后的学生演示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另外,在学生做演示时我发现学生在讲台上做实验其他同学观察起来不方便,于是我在上化学课时便让学生在教室中间腾出一块地方,在学生在中间做演示以让其他同学观察得更加仔细。

二、学生自己做实验,效果非凡

1.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代呼唤主体精神。“学生做演示”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准备和完成,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这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体现自己价值的满足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化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中学化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实施“学生做演示”模式乃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实施“学生做演示”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利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学生自己做实验”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一个演示实验的顺利完成,是诸多能力综合协调的结果。在实验室中做实验,仪器、药品均由教师准备妥当,实验步骤也由教师拟定,学生只要“依章操作”就可以了,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封闭了学生的心理和潜能的发挥。而“学生自己做实验”则不同,所用仪器、药品要自己找,实验步骤自己定,实验中的异常现象由自己分析、处理(稍加困难的老师当然要给以指导),因此学生实验时的情趣十分投入,思维极其活跃。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良好科学习惯。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可以使实验内容和知识体系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学生在预习、准备和亲自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还会与其他同学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5.“学生自己做实验”模式促进了化学兴趣小组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养成了自学的良好习惯。

由于学生都有一个争强好胜的心理,每一个小组都怕在其他同学面前“丢人现眼”,都想更好地顺利完成翘首以待的两三周才能轮到一次的“展示”机会,所以都十分重视,提前预习、主动自学、查阅资料、积极准备,全班上下形成了一个浓厚的自学氛围,化学兴趣小组也得到了蓬勃的健康发展。同时,小组成员间密切合作,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6. 有力地促进了家庭小实验的积极开展。

由于学生在做演示实验后“余兴未尽”,不少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家庭小实验以大显身手,还有不少学生自己探索设计化学实验,探求化学世界的奥秘,为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 有力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升,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采用了“学生做演示”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化学成绩十分显著,在期末考试、毕业会考、升学考试中化学成绩均名列前茅,优秀率均在50%以上,及格率达100%,并且还带动了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发展。

三、学生自己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由于学生所做的实验均是全新的知识,学生要经过预习、准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实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大多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都有一种败而不馁的积极心态,再加上教师及时的指导,所以大多问题总能及时解决。这里教师要注意使用的方法要因时利导、因人而异、因事而定。演示实验简单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复杂的,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帮助他们完成准备活动。

篇9:回实验区做自己的实验

职来职往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在节目现场的18位嘉宾(即职场达人)有9位为他亮起了灯。经过智立方CEO杨石头、新东方大客户总监唐宁和创可贴T恤创意总监江森海的三轮现场考核后,亮起的灯变成了13盏。王衡求职成功,获得了自己心仪的杨石头的职业推荐信。亲友团在后台给了满头大汗的他一个热情的拥抱。

节目下,王衡也顺利进入智立方工作,和他一起留学、一同归国的女友王子默去了知名英语培训机构教雅思托福。

不到一年时间,女友王子默的月薪已经1.5万,与之相对应的是最高纪录一天要讲10.5小时课。而熬人的创意行业果然名副其实,子夜12点跟老板开会,王衡已经习以为常。从这一天的开始到下一天的开始,而下一天的开始只是为了再下一天能继续工作。

除了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累,另一些现实让王衡开始质疑北京:“看同事朋友当中,那些已经做到中层的,他们的情况并没有改观,还是整天为房、为车奔波,还是牢牢被绑在工作上。”与其10年后落了地生了根再空叹,不如现在就决绝地改变,“全身心地投入事业是为了之后能拥有一份真正的生活,这是我和子默达成的共识。”

2012年学生暑假前,王衡带着女友回到家乡——贵州省毕节市,开办英语培训学校Camp21。几个月前,那里还叫毕节地区,2011年10月正式撤地改市。

不习惯的家乡

20年前王衡还在上小学时,毕节因一场特殊的试验被人们关注——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使这个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为了突破“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提出,把毕节办成一个生态试验区,确定生态建设、扶贫开发、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努力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国务院批准,毕节拥有了一个很长的头衔,“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

20年后,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这个贵州省最贫困的地区,“十一五”期间的GDP和财政总收入分别从281亿元、45亿元增加到745亿元和180亿元,在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的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位上升到连续两年第一。

王偲衡都有点不习惯这样的家乡了,到处是建设工地和各色房地产广告,据说有7家酒店正在按照五星级标准建造。

只是回来的年轻人并不多,特别是像王偲衡这样自愿回来的。亲朋好友见到他总会不约而同地问:怎么好好地就回来了?父亲王国亮开始也想不通,好不容易送出去怎么就这么轻易回来了。

即便在现在的毕节,出国留学也不是一件普遍的事。“可能中学全班英语最好的几个孩子,老师才会建议家长考虑出国。”王衡说。

他的爸爸王国亮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贵州大学英语系,从中学英语老师起做到当地教育局考研室主任,几十年工作下来,对当地教育资源稀缺、特别是英语教育资源稀缺深有感触。如今毕节已经不像当年,需要王国亮推着自行车一个村一个乡推广“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毕节有了大大小小近百家英语培训机构,但是“把全毕节的英语老师找出来,可能发音标准的也没几个,”且培训机构多为补习、应试性质,“包括已经成立10年,学习达到1500人的,很少有机构说主要培养学生英语能力而不是提高英语课成绩。”

毕节大街上好车越来越多,有经济实力送孩子出国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但在此之前毕节并没有留学中介机构,也没有教托福雅思课的,“想送孩子出国,不说直接去北京,起码得去贵阳报个班。”

这些城市的薄弱在王衡看来就是商机,何况除了自己的经历,他还有女友子默这个创业伙伴:“子默是知名培训机构出来的,我又是她教的,其他全职老师我要求他们尽量模仿我俩的讲课风格。来我们学校试听的学生,听过后就能感觉出来不一样,原本在别的地方上也愿意改来我们学校。”单从教室布置上,Cam21就不同于其他培训学校,教室是圆桌式,学生们围成一圈。教室的照片墙上挂着两位主讲老师在国外学习生活的照片,挂着美剧剧照、漫画等等。短短半年,现在学校已经有全职教师4人,工作人员1人,助教3~4名,学生也达到了百人。

“地情”决定“商情”

但回乡创业,或者说在小城镇创业,并不意味着把北上广的模式复制粘贴过来就万事大吉。小城有小城的“地情”。在毕节教英语,王子默最不适应的是,从原本教要考托福雅思出国的成年人,到现在教初中生、小学生,甚至四五岁的孩子。对一个4岁孩子来说,上着上着课突然开始满地爬,并不算多么“越矩”。

子默后来找到了很有效的方法,她发现那个趴在地上的孩子只是为追赶一根小铅笔,于是她把小铅笔拿起来,然后告诉孩子,你妈妈在门口哦,再不听话会叫妈妈进来哦。而对于已经比较习惯课堂的小学生,她和王衡会制作带有卡通形象的印章,表现好就给盖章,集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兑换奖品。无论这个奖品是什么,对小朋友来说,上课都能变得很有动力。

印章是王衡设计的,盖到印章的小朋友可能不知道校长王偲衡大学本科读的是广告,留学澳大利亚读的是平面设计。作为引进人才,王衡曾经得到毕节市人才引进工作联席会议研讨通过,拟引进到毕节学院美术学院工作。不过他后来选择了创业,而且是与自己专业无关的领域。“我也想过做广告,但在毕节,广告行业并没有得到像一线城市那样的尊重。比如房地产商在报纸上做广告,设计的钱是包含在版面费里的,不会另算。广告公司门槛比较高,如果投入少很可能会做成打字复印为主的街面店。”王衡说。

在推广Cam21上,王衡也吃过做广告的“亏”,他向学生和家长发过传单,也在当地电视台打过硬广,效果都不好。“毕节的学生家长好像对广告免疫,甚至反感。可能是因为在这里宣传得天花乱坠最后做不成的事太多了,连某大牌歌星演唱会,前期宣传铺天盖地,最后居然歌星本人没来。”而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微博营销等大城市常见的宣传形式,王偲衡现阶段都不打算采用。他的经验是,最有效的广告:“我的同学在那儿上,说挺好。”谁谁谁的妈妈说Cam21不错。

毕节的学生家长里常上网的少,单纯抱着“提高英语能力”给孩子报班的也寥寥无几,他们总是希望孩子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英语考试能多考几分。商人王衡也很明白这一点。

Business is business,回乡创业者王偲衡现阶段的目标是给学校物色一个更好的地点,之前经验太少,租的场地不合适,“300多平方米,一年租金10万,太贵了,我想找个便宜些的地方,或者干脆买个合适的地方。”

父亲王国亮现在非常理解和支持儿子。对于离开过又回来的王偲衡来说,毕节可能就像当年的深圳一样充满希望,同时也充满矛盾。提起毕节,人们最先想到的很可能是那 5名留守儿童命陨在路边一个垃圾箱里。他们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父母大都在外地打工。

一座城市的城镇化水平约等于非农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由于自然条件和工业化水平等原因,据统计,毕节农民人均土地不足0.8亩,按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推算,全区农业耕作仅能容纳180~220万个劳动力,理论存量富余劳动力有175万人。这175万人中有130万出外出务工。

人口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它并非城镇化的全部。真正的城镇化还应该包括土地的城镇化、产业的城镇化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

一篇题为《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中,作者研究了毕节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单向关系,即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促使城镇化率提高的原因,但城镇化水平提高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城市发展快、有钱人越来越多,是毕节的现状,王衡瞄准的仍然是毕节比较富有的家长和孩子,“在这里,一个家长为孩子学英语每个月愿意投入的钱,可能就在100~200元,但我也遇到过家长觉得我们学校不错,一次性交了两年的学费。”王衡说。

王偲衡具有商人和老师的双重身份,他希望在这里成就一份自己的事业,但是具备了经济实力后,他并不一定要长期居住在毕节。

篇10:做蛋糕的日记小学日记

一层水果一层奶油,一层水果一层奶油,经过我的精心搭配,一杯漂亮的水果鲜奶杯就从我手中诞生了。

我偷偷地尝了一口,啊,还挺好吃的嘛!我忍不住又吃了一口,然后紧紧地盖住了杯盖,我怕忍不住都吃光了,我可是要带回家给妈妈品尝的呢!

篇11:做噩梦的日记400日记

现已是2891年,那是一个科技十分发达的时代,我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家想发明一架时光穿梭机。 有一天晚上,我终于成功了,我迫不及待的启动它进入2098年。 我在时光隧道中走动,我来到2998年,看见地上布满了血,天空洒满了硝烟,我仔细地闻了闻这是我发明的导弹混乱之位潘多拉。这导弹足可以比得过三万颗原子弹的威力。突然,几十只怪物跑了出来不说明就把我给绑了,这是我发明的电冰绳专防小偷逃跑的。怪物们把我带到一个宽阔又有很多石头的地方。只见有一个超级大的怪物,小怪物用一种语言对大怪物说什么,幸亏我带了多国翻译机,可是它们说的是另一个星球的语言。我仔细的听只听懂了一句:“是了他。”我在心中便害怕起来,小怪物和大怪物交流完后便端来一口大锅另外一些把我抬起来准备扔进锅里,那温像岩浆一样烫。我大声叫起来,我被自己的叫声给叫醒了。 真是一场恶梦呀!

篇12:做值日日记

今天是我第一次“上岗”,我感到很兴奋,因为一个班只有5个人能够担此重任,就是检查楼层各班级的纪律卫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心里有点担心。

大课间到了,我匆忙从三楼跑到二楼,开始值日,看到许多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走廊上奔跑、吵闹,我很想把他们叫回来,可是喊破嗓子也不管用,没有一个人理我,这时,一位值日老师来了,她看到这一切,勃然大怒,大吼一声“别跑!”我都吓了一跳,那些小家伙们当时愣住了,5秒钟过后又开始追逐了,可能是这位老师长得不凶吧!

就在这时,一个“金点子”从我脑袋里跑出来,可是我没放过它,“来来来,签名,小朋友们来签名!”我冲他们喊道,小家伙们立马跑过来把我围成一圈,不停地问我,“大姐姐,这是干什么呀?”“签名是什么?”“为什么要签名?”,最搞笑的是一个小胖妞竟然问我:“大姐姐,签名好吃吗?”我傻了:“是的,签名很好吃,小妹妹,你来一个吗?”“签名在哪?”她好奇地看着我。我把本子递给她,等她写完名字,我看了下,范敏莉,哈哈,这可是我黑名单上的第3个人,真是小可怜,一年级的小屁孩真好骗啊,得把这个”金点子“告诉我的好朋友――朱可馨、李沐阳。

篇13:做实验日记

然而纵然教师对于数学实验的重要性有认识且比例相对非常高,但只是表面性、直觉性的认识。对于数学实验本身的了解,很多教师是不够的。虽然初中及高中对于数学实验的研究已经较以前重视,但在小学阶段对于数学实验的研究几乎仍为空白。很多教师知道数学实验重要,但如何操作尚需指导。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实验器材的短缺还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教具配备不足,学具添置不到位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结合自己的探索提出一些应对的思路和举措。

一、要做怎样的实验———数学实验内容的选择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展开。四大学习领域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各个领域的学习都需要数学实验的介入。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数学实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究竟哪些内容适合进行数学实验?数学实验的内容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1.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操作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适应环境、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儿童要认识物体,必须对它施加动作,在移动、拆散、合并物体的反复动作过程中,通过头脑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具有操作性的内容在四大领域中广泛存在,如数与代数领域中,利用计数器建立数概念的学具操作实验,整万数、整亿数认知中数级拓展的创造实验,数的大小比较中的对比实验,数量估计中的实践操作实验,各种运算律的探究实验,找规律的发现实验等等。而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对于图形特征的观察与操作,图形性质的发现与验证,图形分类的标准创造,图形度量时的诸多活动,图形变化中的对比与发现等等。在统计与概率中,随机事件的概率研究需要借助多次实验寻找规律,统计活动往往伴随着各类实验现象的研究而产生。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数学实验更是频频参与其中,以问题为载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实验具有可观察性

数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相伴而行。数学活动经验在操作活动中不断积累,在观察思考中得以持续升华。因此,在设计数学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在显性的操作活动、实验现象中逐步将隐性的思维过程得以表达与外化。

如《面积的认识》这一课时教材编者就设计了一个可观察的数学实验。在设计实验器材时,教师可以准备5×3 及2×7的长方形纸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结果。借助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可以进行比较,借助于方格纸也能得出结论,甚至于借助2×1 的小长方形纸片也可以比较大小。在多样的实验方法中,实验结果清晰可见。可视化的数学实验为学生感受用同样大小的面积作为单位就可以比较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支撑。

3.过程具有可重复性

数学实验,其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可以重复进行。数学规律的发现,结论的确定,猜想的验证,往往都是在数次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其中特别突出的典型就是概率研究,五位数学家重复实验,其中罗曼诺夫斯基高达到80640次,通过大数次研究感受等可能性。

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读懂的是教材安排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式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在数学实验的设计中,就是以多次实验求平均值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结果猜测、自主设计实验条件、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形成结论的过程,并且在个人实验、小组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小组实验的要点,如何分工、怎样合作,为数学实验的后续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活动经验。

二、怎样就能做实验———实验教学的器材准备

与科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相比,小学数学学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广泛地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学科实验室。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教材中读懂、从课堂中看到,实验教学的器材具有其广泛的应用性。走出“等、靠、要”的思维误区,数学实验教学的器材,往往因其易获得性、可利用性与高原创性而充盈着独特的魅力。

1.就地取材———易获得性

实验器材的准备是实验的前提条件。部分学校购置了教学具以辅助教学,但是仍然有很多学校在开展数学实验时没有相配套的实验器材。就地取材、合理替代,就可以让数学实验大放异彩。

(1)替代性策略:无论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学具还是学生自己制作学具,在实验器材的选材和制作过程中,都应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小棒作为实验器材,就可以用冰糕棍、火柴棒、牙签等实物来代替,既经济实惠,又随处可见。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都可以用茶叶盒、包装盒替代。研究倍的认识,花片、圆片等都可以用身边能寻找到的同样的实物进行替代。而学生用计数器可以借助纸片和围棋子模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改良性策略:教材上木条制成的长方形框,在现实教学中可以用吸管和毛线进行加工改良,也可以用磁力积木棒直接搭建,既降低了成本,又保障了安全。

(3)多样性策略:在研究面积时,所需的透明方格纸,可以借助学生硬笔书法临摹透明格纸,也可以剪下透明文件袋的方格进行实验。

(4)加工性策略:在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做转盘游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圆形纸片、图钉,由学生用半成品进行自主加工。

事实上,实验器材无处不在。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是否自己已经具有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研究意识。

2.通材多用———可利用性

数学实验材料,有些是单个实验所独需的,有些则是多个实验都共有的。因此在开展数学实验时,对于可重复利用的实验器材,需要建立起实验器材资源箱,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此为基础拓展形成数学实验器材室。

(1)以小棒为代表的实验群。在低年级的认数教学,数的分与合中,小棒作为实验器材无处不在。而在多边形的认识中,借助小棒围出指定的多边形,对于研究多边形的边的特点大有裨益。而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不同长度的小棒又为实验提供了可观察的数据。用小棒围成三角形,随着个数增多,可以从有限想象无限,从而为用字母表示数量打下伏笔。不同颜色的小棒还可以进行分类统计实验。跨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小棒成为了数学实验器材经典之代表。

(2)以小正方形为代表的实验组。在数的大小比较时,借助正方形与其他图形可以通过一一对应比较大小。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是最佳的实验工具。借助小正方形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无疑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思路。方格统计图,借助磁性小正方形是最好不过的展示工具。

(3)以小正方体为代表的实验链。观察物体中小正方体是最佳研究材料。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时,棱长1cm的小正方体的适时介入为数学模型的建构提供了视觉化支撑。表面积的变化,若干个小正方体就能变换出不同的类型。研究概率时,小正方体制成的筛子成为了可以重复实验的绝佳工具。

(4)以小球为代表的实验类。两种颜色的小球一一间隔,为研究植树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研究可能性时,摸球游戏少不了不同颜色小球这一重要实验器材。研究小球的弹跳高度时,它又是少不了的主角。

当然除了上述的典型代表之外,如围棋子、七巧板等都可以作为普适性的实验器具进入到各个领域的数学实验教学中。

3.天生我材———高原创性

在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中,有些是可以拿来直接利用的,有些是需要稍作加工进行使用的,还有的则是需要教师自我创造的。

(1)基于教材个性加工。在图形覆盖中的规律的研究中,教者可以基于教材的数条进行个性加工。教材中引导学生从10 个数中分别框出2 个数、3 个数、4 个数、5 个数,进行实验、完成表格、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该数学实验教师可以进行适度加工,将总数与每次框的个数均作为变量,从而在变化中引导学生多次实验,进而发现变化中的不变,也即数量之间的相等的关系。

在设计时,教师可以提供总长为20 的数条,学生可以选择20,也可以反折数条将总数变为19、18、16、12 等等。同时,提供不同个数的漏空数框,学生可以选择2、3、4,也可以选择5。这样的原创设计,把总数不变,变为总数由实验者自我控制;将每次框的个数由教材限定,改为实验者自我设定,为实验的丰富性,数据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2)统整教材融会贯通。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对于教材的深度加工,往往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本身的类属关系进行统整。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数》单元教学中,可以将单元内容根据学科的特点与儿童的认知进行体系化梳理,形成为认识整万数、认识非整万数、认识整亿数、认识非整亿数、整万数整亿数的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求近似数的知识结构框架。在单元统整中,可以根据内容的结构相似化程度,进行简约化设计,认识整万数与认识整亿数可以有机整合,其共同点都是数级的扩充,其思维过程是一致的,其心理机制也是相仿的,因此统整以后的数学实验器材就需要更具创造性。

从万级以内的数,拓展到整万数,从整万数,拓展到整亿数,提供学生的实验器材是纸质计数板与围棋子共同构成的计数器。通过创设矛盾冲突,学生自我改良实验器材,从而实现了教师原创到学生原创的飞跃。

(3)衍生教材各显神通。在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魅力数学》中,收录了这样一个数学实验《一张纸究竟能对折多少次?》通过引导学生猜想,并借助不同材质的纸张进行多次对比实验,从而得到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寻找实验器材,改变纸张的厚度,控制实验变量,然后通过对比实验,寻找到最大值,从而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的独创性带来了实验器材的原创与多样性。学生有的用A4 打印纸,有的使用报纸,有的用透明纸,有的用餐巾纸……通过不同材质的比较,发现纸张越薄对折次数越多,并得到了A4 纸最多只能对折8 次这一结论。

三、怎样做实验———实验教学的过程指导

1.实验前有备无患

(1)眼中有物:器材准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成功的数学实验一定是建立在完备的数学实验器材的准备之上的。如,在研究圆锥体积公式时,数学实验器材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而应是多组不同数据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同时还需刻意增加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实验器材的完备性,保障了实验过程的挑战性与实验结论的理解度。

(2)目中有人:人员准备。数学实验中最为能动的要素,是人这一有思想会行动的要素。因此,除了物的准备,人员准备尤为重要。在演示实验中,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在个体实验时,要明确实验步骤;在合作实验时,要明确人员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担。

2.实验中有张有弛

(1)导航图:指导手册全程领航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敏锐的视觉去捕捉适合借助数学实验进行教学的内容。通过对各册教材进行分析,分单元梳理,从而形成系统的数学实验内容与指导手册。如:下图为第5 册长方形正方形单元中长方形特征的实验指导单。

实验指导手册为学生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方向与抓手。上例就从实验器材、思路指导、实验猜想、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6 个方面为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实验进行了有效导航。

(2)同行者:适时适地友情加盟

无论是演示实验、个体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教师都要始终以一个研究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参与其中。演示实验不越位,个体实验不占位,分组实验不缺位。在学生有疑惑时点播,在学生有发现时鼓励,在学生有争议时倾听,不放纵但也不严控,在规则与自由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3)求助台:个性给予指导帮助

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动手能力、思维水平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设置求助台、锦囊盒可以有效帮助学习后发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用信封小锦囊的形式,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有困难时,提供点拨与指导。

3.实验后有的放矢

(1)重结果也要重过程。数学实验是一个系列化的过程。关注结果,也需关注过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避免出现研究圆周率 π 时迎合结论给出数据的轻过程重结果的倾向。

(2)有活动更要有思维。聚焦现象,关注数据,更关注现象下面的本质,数据背后的原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指尖上出智慧,活动中促思维。

(3)评个体更要评团队。对于数学实验者的评价,不能仅仅关注汇报者、表达者,更要关注每一位对实验过程与结果有贡献的研究者。在合作实验中,以团队进行评价其能效远远高于对个人的评价。

四、实验做得怎样———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估

数学实验的效果评估,不能仅仅着眼于实验是否做得成功,学生是否发现结论,实验结论是否正确,而是在更高层面上关注是否促进学生数学化地观察、是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是否促使学生积累可迁移的经验。

1.“做”中要出思想

植树问题是一个经典的问题,人教版将其编排在数学广角单元,苏教版则将其安排在找规律单元。就植树问题的诸多课例来说,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共同点。第一,执教教师往往特别重视梳理并归纳形成撒种不同类型,即所谓的“两端都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或者是“两端物体相同”与“两端物体不同”。第二,对于三种类型或者两种类别的规律或公式,学生都能快速背诵、熟练记忆,但是在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时,往往一头雾水不知该加1 还是减1 还是相等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发现规律与记忆公式,运用规律与使用公式之间划上了等号。

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与品味,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中我们就能读出植树问题的教学目标所在。以苏教版为例,从教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意图。(1)看图示,体会规律的存在性。(2)摆学具,体会规律的必然性。(3)找现象,体会规律的合理性。这样的三个步骤,分别对应现实原型———实验操作———结论应用。从“植树问题”这一现实原型出发,到“分割问题”这一数学模式,引领学生发现规律并最终确认规律的正是数学实验这一途径。

2.“做”中要见模型

直观的观察发现固然重要,但它往往还远非找规律的终点,最终还必须在直觉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进一步提升。表象的建立有助于更快的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向抽象思维过渡。而超越表象,将帮助学生形成稳固的对于数学元素的结构认知。

苏教版五下《探索图形覆盖中的规律》,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到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是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是仅通过观察数据,从数据的变化中寻求出不变的关系的;有的学生是在头脑里多次移动方框,在平移中发现“平移的次数=总数-每次框的个数”;而有的同学是在头脑中仅仅放置一次方框,就能理性思考,方框外面有几个数就要平移几次,操作活动真正内化,并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这样的交流,揭示了数学直觉背后所隐藏的本质联系。为学生从动作思维上升到表象思维,进而提升到抽象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而殊途同归获得的 “总数-每次框的个数+1=一共的拿法。”这样一种函数关系,在变量与变量之间建构出了一种稳定的不变的联系,就是一种数学模型。这样的教学经历了感性发现与理性思考。学生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知道了规律存在的原因、规律存在的必然性。

3.“做”中要得经验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知识层面而言,主要是掌握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知识。但不同的学习路径却决定了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也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积累怎样的经验,形成怎样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做”的过程,这符合弗赖登塔尔所倡导的“再创造”教育理论。学生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单元,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借助观察与借助实验,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仅仅借助于观察,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得出3+2n这一含有字母的式子。但做数学,能够让每个学生更为个性地思维,从而获得更加多元、更为开放的结论。学生可以从参与者变为真正的实验者、思考者与发现者。通过借助小棒操作,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获得1+2(n+1),3+2n,2(n+2)-1 等多样的表达。而每一种表达都与学生的操作经验密切相关。同时,这样的操作经验,也将使学生跨越操作与实验,走向表象、想象与抽象。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借助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指导和引导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公式等,是实验教学的基本取向。改进当前实验教学,可以从数学实验的内容选择原则、实验教学的器材准备、实验教学的过程指导、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估四个方面入手,积累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

篇14:在墙上做实验

“动手能力差”、“死读书”、“不善创新”等似乎已成中国学生的固定标签,但是,这其中有多少是属于老师和学校的责任呢?在学校里,学生动手的主要机会是做实验,不过,那些气氛沉闷、规矩多多的实验室,很难成为学生们的最爱。难道,实验就只能在那样的地方开展?上海延安中学把实验室设到了墙上,让学生们随时随地可以实际验证所学的各科知识,在无形中培养出浓厚的科学探索兴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不久前,上海有关部门举行了“我们在行动——‘科普智慧墙进校园’”捐赠活动,向17个区县捐赠34套“科普智慧墙”展品。这些展品将进入各区县的试点学校、少科站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让学生在不经意中了解科学、走进科学,享受科学带来的神奇魅力。

会上,“科普智慧墙”的发明者、上海市延安中学教师蔡文学获颁“‘科普智慧墙’总辅导员”荣誉聘书。他发明的那个神奇的墙上实验室,已经成为延安中学的一道风景。

让实验带点趣味

在延安中学,人们可以看到另一番景象:学生们饶有兴致地摆弄壁挂科学实验,主动探究课本上没有的物理和数学命题;不用布置作业也没有安排考试,一套附有制作材料和“不完全版”说明书的实验包,就能发掘学生们动手创作的潜力。

想不想测测你能发多少电?能不能识破转盘数字游戏的骗局?知不知道莫式干涉或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奥秘?

一块海报大小的板子便是一个趣味实验或“魔术”命题,延安中学教学楼里的“智慧墙”就是有“粘”住学生脚步的本事。高二(12)班的唐晓天、倪佳成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津津乐道,他俩的最爱之一是数学游戏“梵天塔”:三个套圈的底座,每次都只能移动一个圈,大国必须在小圈下面,至少要移动多少次才能把所有的圈从一个底座移到另一个?唐晓天和同学试过了:一个步骤不错,也要移127次才能完成七层“梵天塔”的搬家。“我们后来学了编程,还用程序验证了一下,这答案是对的!”

走进延安中学的教学楼,只见每一层的墙面上都挂满了“科普智慧墙”展品,它们每一块的面积都不大,但墙上并非人们常见的“图片+文字”科普形式,而是实物模型,让参观者可以动手摆弄。

开发这些展品的蔡文学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在课余时间动手做实验,他萌发了在墙面上开发实验模型的点子。“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在节约教学楼资源的前提下,让学生下课后就能摸到实验器材,在游戏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如今,蔡文学已开发出上百件科普“智慧墙”展品,涉及的学科范围涵盖了数学、物理、心理、天文等多个学科。而“科普智慧墙进校园”活动,将把这种互动展品带入更多的学校。“从延安中学试点的情况看,学生们都很喜欢在墙上做趣味实验。”蔡老师说道。

看热闹也看门道

下课铃声响起后,不少学生来到“智慧墙”旁,玩起了科学游戏。“混沌理论墙”上,挂着一根杠杆,杠杆两头各挂着一根更短的杠杆,当学生转动长杠杆后,挂在两头的短杠杆就跟着摆动起来。“你们发现了吗?这两根短杠杆的摆动幅度是没有规律可循的。”蔡老师对同学们说。的确,无论你多么用力均匀地转动长杠杆,短杠杆的摆动幅度总没有“合拍”的时候。

这种奇怪的现象,正体现了混沌理论的奥秘。“混沌理论墙”上写道:混沌数学揭示了确定性的原因未必产生规则的结果,因此,知道自然规律未必就能预测未来的行为。著名的“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的一场龙卷风,其科学依据就是混沌理论。而学生通过玩杠杆游戏,便能对这一高深的数学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高二(12)班的丁神帆说,中午吃完饭散步,或者上音乐课前路过,都喜欢来摆弄几个实验,“同学问还会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实验结果。”这正是教师蔡文学的设计意图。在他的设计中,每项壁挂实验都附有一道思考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思其所以然。有的看个热闹,有的则有能力在实验中玩出门道,可向老师请教更深的相关知识。

校长郭雄介绍说,目前“智慧墙”包括两个板块,物理和数学实验各50个,分别挂在三楼和二楼。“数学实验是今年推出的。以前,大家可能觉得实验只和物理、化学相关。其实数学也可以很好玩。我们挑选的实验都是课本上没有的,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激发兴趣。”这些小实验代表了数学的不同分支,如“蒲丰投针实验”讲的是统计学原理。

蔡老师已有了明年新“智慧墙”的蓝图,“这次壁挂实验的主题将是‘物理和安全’,比如防雷。”他酝酿着,再下一步要和地理老师讨论地理主题的“智慧墙”怎么设计。

蔡文学的另一件创新教具“四小实验包”,目前已在高一年级推广。“实验包里有轮子、曲轴、电机等材料。学生可根据说明书,选做10项科技制作、物理小实验、oM比赛项目和小论文比赛题目。”这份说明书很有讲究,第一、二项最详细,越往后越简要,到第九十项就只剩名称了,留给学生广阔的发挥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动态评价,才是成功的教育。

“实验包”既不是作业也不打分,通过拓展课和作品竞赛来调动学生动手做的积极性。“我的作品,结果往往都被学生的作品给比下去了。”蔡文学对此既有危机感又很是骄傲。

如今,科普智慧墙还有了“社区版”。社区的智慧墙由“电池供电的秘密”、“红绿立体电视”、“飞机场的安检是无害的”等19块展品组成,供附近居民参观体验。目前,“科普智慧墙”已成为最受居民欢迎的学习和休闲场所之一。工作日里,这面“墙”会吸引众多老年人,而到了双休日,不少学生便结伴而来体验。

上一篇:环境教育,重在实际下一篇:一张纸条的闹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