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课课件

2024-05-05

高一第一课课件(精选9篇)

篇1:高一第一课课件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将伴随大家进入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

二、自我介绍

三、上课内容

物理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其于疑”。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也就是提问题开始。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总是“没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高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

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入。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象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3、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着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题,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嘲笑,因此,虽然有问题,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问。

4、教师方面的原因。学生是否敢向老师提问题是与老师个人性格、品质有关的。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太过于严肃的老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使本来就有点胆怯的学生更加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有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不以为然,回答时轻描淡写,以为问题简单无需详细讲解,结果,这种不耐烦的作法很容易伤学生的自尊,甚至有时会使学生产自卑心理,这样的学生以后再也不会提问题了。

二、针对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

不管是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有对物理现象或作业练习中有问题,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例如,我在进行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传播”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光的传播路线怎样”、“你平时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吗”、“怎样才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地给予肯定,即使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很粗浅的,很“愚蠢”的,我们也要好好地珍惜它们,积极给予解答,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应该告诉学生提出质疑、解答质疑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力求建筑答案。

2、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有时,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包涵了深奥的物理规律。例如,牛顿是在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因为他对身边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观察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思考这个现象,提出问题,进而是解决问题的。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象牛顿那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现象,对于身边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物理现象,可提出为什么会是这样发展,而不是朝其它的方向发展?努力找出其中的物理内涵。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例如,让学生回想:在冬天脱毛衣时会有劈里啪啦的声音;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总是随着梳子飘;在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刚走进食堂,眼前就成了“雾蒙蒙”的一片;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俯冲向前……这些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但未曾深究过的,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呈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

3、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

在分组实验或者演示实验中,不管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索”实验,都有许多现象可以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实验现象,里面很可能蕴藏着深远的物理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这里面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然后得出重大发现的例子。例如,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观察到阴极射线管附近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几点荧光,由于伦琴治学严谨,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所以他经过研究后发现,这原来是阴极射线打到固体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射线引起的。伦琴把它起名为X射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射线叫伦琴射线。而在此之前美国物理学家古德斯比德和英国的克鲁克斯都曾发现类似的现象,但他们没有寻根问底,导致一项重大的发现从手中溜走了。许多科学家,都是象这样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有了科学的重大发现。因此,应该教育学生,当我们做一个前人做的实验时,如果得到与前人不太一样的结果,这时候不能一味的懊恼觉得自己做错了然后重新实验,这样很容易令我们和一些有价值的发现擦身而过;而应该大胆怀疑是否有前人做错了,努力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例如,学生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学生测出的重力加速度五花八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提出很多的问题,比如:空气阻力是否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摆线长度、摆球的质量和体积对测量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计时的工具对测量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摆角的大小对测量结果如何影响?等等。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一问套一问,相互串联。这样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促使他们立即进入思维状态。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先问:“任何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如果不受力会怎么样?”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情况下,再进行小车从斜面上下滑的演示实验。在实验中继续设疑:“如果木板表面比较光滑,小车如何运动?假若木板绝对光滑,小车又会怎样运动?”学生在阶梯式的设疑启发下,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随后教师话锋一转,提出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出的?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导出的抽象过程。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表层逐渐转入深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时,应积极引导引导在实验中观察的“奇”和“细”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对实验非常熟悉,他就能在实验中分辨哪些现象是“奇”,哪些现象是“不奇”,到达了这种程度就有可能捕捉到“奇”与“细”,因而提出问题更具有指向性,就更容易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例如:简单的电现象的实验,用塑料尺摩擦后吸引小纸屑,同学们小学自然课上做过,很熟练,却很少有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一旦要他们仔细观察,并口述观察到的现象时,发现摩擦过的塑料尺先吸引纸屑后又推开纸屑,创造出“为什么吸引”“为什么排斥”两个问题情境,为使全体学生关注,用多媒体显示摩擦过的玻璃吸引两个悬挂紧靠的小球,后有排斥两小球,且两小球也分开了,减慢速度反复显示问题情境,不断刺激学生,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开发学习动力。

4、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

逆向思维,即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综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许多科学家的逆向思维在科学探索中提出的问题,都有伟大的发现。如,物理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他从反方向思考并提出问题:磁能不能产生电呢?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又如在讲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电功率的大小时,教师可作一个演示:将两只分别标有“220V、100W”和“220V、15W”字样的灯泡串联后接入220伏的照明电路中,让学生观察;两只灯泡的实际亮度。在学生的思维定势中,似乎应该是“220V、100W”的灯亮一些。演示实验在白天进行,实际观察时是“220V、15W”的灯亮,而“220V、100W”的灯泡几乎看不到发光。此时学生有的目不转睛,有的还小声议论,思维十分活跃。这时教师一改解释实验现象的做法,而是围绕着是“220V、100W”的灯泡灯丝断了,还是“220V、15W”的灯泡实际功率大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抢答”。学生从“看”到“想”,进行抢答,不仅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思维的速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逆向思维改变了人们探索和认识事物的常规思维定势,因而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和效应,从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这种“反过来想一想”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从反方向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获得重大发现的例子,作为他们思维的范例,并且在授课和做习题的过程中,提问学生从反方向思考问题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创造思维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篇2:高一第一课课件

一、自我介绍(Introduce myself 3′)

Hello everybody, Well,nice talking with you here.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next year we will learn together, with the progress. I have worked for 1 years since I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 Being a teacher is tired but excited . Having taught for this year, I think I am experienced in teaching field .

I have a strong sense of duty and humor.Actually , I always think that English is so wonderful a language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regard it as a subject,but also look on it with great interest.Hope you can enjoy your way in English.I will be happy to be your company.

二、学习方法介绍( 20′)

1、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

2、对于高中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3、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

4、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5、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根本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能学会英语,会学英语。

三、学好英语的几个关键问题

Ⅰ.如何才能做到坚持不懈?

人之初,性本懒!坚持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情!要想坚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先彻底模仿一篇文章,要模仿得和录音完全一样!

2、英语书要随身携带,有空就读!

3、每天必须坚持脱口而出几个句子或一小段文章!这样就可以保持一种“成就感”!

4、要用“热爱”来代替毅力!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多么美妙的事情,疯狂热爱英语吧!

Ⅱ.单词到底怎么背?

掌握单词最好的方法就是:第一、把单词读准;第二、大量地朗读和背诵文章。发音好的人,背单词特别快! 俗话说:只有成章入口,才能出口成章!

我要介绍的第一招是:借熟记新。何谓借熟记新?即使在一个新单词中找你记得的熟词,从而记住新词。如:card,scarf,carnation中有你最熟悉的单词car,只需要在car前后增加字母就成了卡片,围巾,康乃馨。再如:newspaper中就有两个熟词 news ,paper。再有:mistake中有 make;midnight中有 night;mineral 中有mine; market中有 mark...等等。假如你有“角色意识”的话,仔细研究你要记的单词,那么你会发现适合借熟记新原则的单词会是很多的。

我再介绍一招:改头换面.所谓改头换面就是将你认识的熟词改换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母而成为你要记的生词.如:将take → sake; take → bake → fake → wake → cake ...;back → rack; bank →blank →tank → rank →thank → thankful....;ask →task → bask ;bar → bare →barely;now → how → bow → cow → grow → blow → throw

→ flow ...;经过改头换面,你也许会发现英语单词的构成不再是杂乱无章了,而是熟词的另一种组合罢了!

第三招:趣味记忆.就是利用读音,谐音,汉语等帮助你记住一些难记的单词.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的语言大师——莎士比亚.他名字如何拼写呢?请记住:握长矛的人就是莎士比亚.你看:Shake(握手的“握”) +spear(长矛)+e =Shakespeare;有两组短语不易分清楚:long before ;before long 我们根据意思记:long 在前,“很久前”; long在后,“不久后”,不就记住了吗?英语中有几个动词不太好区分,它们是:lie (撒谎), lie(躺,位于) , lay(下蛋,搁置),特别难区分的是它们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式.先背住几句顺口溜:

规则的“撒谎”,不规则的“躺”;“躺”过就“下蛋”,“下蛋”不规则。

lie (撒谎) →lied → lied → lying

lie(躺,位于)→ lay → lain → lying

“躺”的过去是就是“下蛋”的原形(请比较)

lay(下蛋,搁置)→laid → laid → laying

篇3:如何上好高一地理的第一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课会让学生看到这位教师好不好, 这门功课有没有趣味或吸引力, 如果没有上好第一课, 就会给整个教学带来困难。所以, 笔者课前认真听课, 并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别人第一课的精彩案例从中学习。

笔者的一位前辈在开学第一课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学生佩服她, 并且用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强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地理学习的规范要求, 可以看出她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如果能在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多添加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 吸引学生的兴趣, 分出点时间展示学科的魅力, 让学生有一种期待, 效果肯定会更好。

一、课前准备工作的检查

笔者提前到达班级巡视教室, 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所有的学生把课本都准备好了, 然后上课铃响后, 师生呼礼后就算正式上课了。

二、亮相

首先笔者做了一个开场白, 简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和经历, 帮助学生了解笔者的过去, 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

三、介绍地理学科

主要从什么是地理、身边与新闻中的地理、为什么学习地理三个方面向学生讲讲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1.什么是地理

说起地理, 相信大家都太熟悉不过了,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存在着地理, 那什么叫地理呢?

笔者首先请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来说说他们认为什么是地理, 这样就给他们营造了一种民主轻松的氛围, 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回答。有的学生很快想到了地球、人类环境、昼夜变化、天气变化、海洋环境等。对他的回答笔者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鼓励,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的呢?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了, 笔者就接着利用“同学们你们认为的地理应该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 很快就有不少学生踊跃回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带领学生通过几个实例, 通过一些视频, 具体了解地理学科所具有的几个特征, 这样明确了地理学科的范畴才好开展下面的内容。

2.关于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在关于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这个环节, 学生讨论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 日出日落现象, 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以及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的大气环境、水圈、岩石圈、地理圈等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学习地理

除了刚才讲的学习地理可以揭示了解地球上人类生存的条件外, 还有我们个人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地理, 国家建设离不开地理, 工农业生产也离不开地理, 比如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人口的发展、城市的区位布局等都离不开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另外, 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难题 (人口、环境、资源、发展) 都与地理知识有关。

当然, 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地理也是高考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终身学习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如果不知道地理的相关知识就太落伍了, 所以要学习地理。

四、介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及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就需要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方面努力去做好。课前应该将这节课要用的课本、笔记本、听写`本和导学案准备好以备上课时用, 教师会不定期检查;课上应该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勤于思考, 做到课堂讨论收发有度, 适可而止;课下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以及预习, 及时进行笔记与错题的整理。

每节课剩下十分钟, 笔者就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知识, 完成下节课导学案的填写。可是学生在预习时往往不能将前一级的内容包括进去, 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 把自己的理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 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灵活运用。

上完第一课后笔者看到学生在第一次学习反思中写到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表露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期待。学生的兴趣有了, 就意味着第一节课暂时取得了成功, 但这又是远远不够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 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它还需要教师在接下来的日常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反思的自己经验与不足, 逐渐带领学生步入地理学习的快乐海洋中。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学第一课会让学生看到这位教师好不好、这门功课有没有趣味或吸引力, 如果没有上好第一课, 就会给整个教学带来困难。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准备, 给学生介绍什么是地理、身边与新闻中的地理、为什么学习地理等, 吸引学生的兴趣, 展示学科魅力, 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篇4:如何上好高一地理的第一课

[关键词] 第一课 兴趣 准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28

暑假过后,又一个新的学年到来了,如何很快地恢复工作状态,如何从高三教学中尽快适应高一的教学,如何定位教学,如何跟新学生进行新学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如何很快地让学生接受教师,如何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呢?这些都是第一课需要考虑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课会让学生看到这位教师好不好,这门功课有没有趣味或吸引力,如果没有上好第一课,就会给整个教学带来困难。所以,笔者课前认真听课,并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别人第一课的精彩案例从中学习。

笔者的一位前辈在开学第一课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学生佩服她,并且用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强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地理学习的规范要求,可以看出她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如果能在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多添加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吸引学生的兴趣,分出点时间展示学科的魅力,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效果肯定会更好。

一、课前准备工作的检查

笔者提前到达班级巡视教室,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所有的学生把课本都准备好了,然后上课铃响后,师生呼礼后就算正式上课了。

二、亮相

首先笔者做了一个开场白,简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和经历,帮助学生了解笔者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

三、介绍地理学科

主要从什么是地理、身边与新闻中的地理、为什么学习地理三个方面向学生讲讲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1.什么是地理

说起地理,相信大家都太熟悉不过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存在着地理,那什么叫地理呢?

笔者首先请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来说说他们认为什么是地理,这样就给他们营造了一种民主轻松的氛围,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回答。有的学生很快想到了地球、人类环境、昼夜变化、天气变化、海洋环境等。对他的回答笔者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鼓励,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的呢?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了,笔者就接着利用“同学们你们认为的地理应该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很快就有不少学生踊跃回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带领学生通过几个实例,通过一些视频,具体了解地理学科所具有的几个特征,这样明确了地理学科的范畴才好开展下面的内容。

2.关于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关于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这个环节,学生讨论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日出日落现象,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以及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的大气环境、水圈、岩石圈、地理圈等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学习地理

除了刚才讲的学习地理可以揭示了解地球上人类生存的条件外,还有我们个人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地理,国家建设离不开地理,工农业生产也离不开地理,比如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人口的发展、城市的区位布局等都离不开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另外,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难题(人口、环境、资源、发展)都与地理知识有关。

当然,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地理也是高考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终身学习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如果不知道地理的相关知识就太落伍了,所以要学习地理。

四、介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及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就需要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方面努力去做好。课前应该将这节课要用的课本、笔记本、听写`本和导学案准备好以备上课时用,教师会不定期检查;课上应该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勤于思考,做到课堂讨论收发有度,适可而止;课下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以及预习,及时进行笔记与错题的整理。

每节课剩下十分钟,笔者就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知识,完成下节课导学案的填写。可是学生在预习时往往不能将前一级的内容包括进去,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理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灵活运用。

上完第一课后笔者看到学生在第一次学习反思中写到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表露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期待。学生的兴趣有了,就意味着第一节课暂时取得了成功,但这又是远远不够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它还需要教师在接下来的日常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的自己经验与不足,逐渐带领学生步入地理学习的快乐海洋中。

篇5:高一政治第十一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从理论上讲,《经济生活》前三单元分别研究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现象,第四单元则进一步揭示了其存在的经济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探究,学生能依据国际经济形势,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内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从实践上讲,高中生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影响,有利于高中生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①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②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理解: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②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培养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学会资源共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四、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应对。

五、教学方法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出发,借助时代感强、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合作的学习中得到结论,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六、教学资源(文本内容)

视频资料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由于市场化和网络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信息跨国界的传播、生产资料配置的优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高效化。全世界每年生产的产品有1/5纳入国际贸易渠道,与此同时,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资本超越国界加速流动。今天,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已同国外连成电脑网络。24小时全球营运系统的金融市场也对外国敞开了大门。这大大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加速了全球范围的资金流动,扩大了国际市场,从而促使各国经济更加开放,走向国际化。全球性贸易往来、资金流动和技术革命,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想到依存共同发展的整体。

视频资料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金融资本加速流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日益增大的风险。国际产业分工逐步朝水平方向发展,使企业兼并合并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加速进行,使发达国家经济加速,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转变,而一般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发达国家继续保持着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的优势,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又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社会福利难以维系、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家财政巨额赤字等问题。发展中国家有着市场、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不少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引进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已经拥有了绝对的优势,在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方面也开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经济全球化的进行,造成的结果是贫富差距加大。发达国家占有世界3/4的财富,他们投资的80%集中于十几个国家,只有1%投资在48个最不发达的国家。

视频资料三:《世界金融危机》

美国在9·11悲剧发生后,为了避免经济受到影响,政府出台了许多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美联储连续十几次降低贷款利息,刺激了房地产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嗅觉敏感的华尔街也发明了次级抵押贷款。使许多信用不够和没有能力购买房子的人贷到了款,从而卷入了购房的热潮。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房价飞涨,房地产光洁也遍布全美,为促使房地产市场降温,美国联储又开始提高贷款利息,导致次级贷款的购房者,无法承受越来载沉重的房贷,房子只好被银行收回拍卖。

20夏天,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全面爆发,并引起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著名金融机构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由于巨额损失,两位首席执行官先后引咎辞职。更严重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还波及全球,总部设在巴黎的经合组织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可能达到的损失达到4 220亿美元,美国各银行的损失是900亿美元。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购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探究一:1.你平时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 2.你知道哪些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畅销?

(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洋货”随处可见,“中国制造”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

篇6: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一课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一是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 本条“标准”的前提。二是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三是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把这三点放在一个“标准”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分布。

本“标准”没有要求学生背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

【教材分析】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 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

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篇7:开学第一课课件初中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同学“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同学“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同学列举一些现象)

1、同学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同学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同学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同学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同学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

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同学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7、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 “110”----报警

“120”----急救 “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篇8:对“周长”一课使用课件的思考

片断1导课环节, 执教者把教材蚂蚁绕树叶一周的静态图创设成1号、2号蚂蚁在同一时间内沿着同一形状的两张树叶的外围跑一圈比赛 (1号蚂蚁中途出局, 2号蚂蚁跑完一圈) 的动态画面, 并配上动听悦耳的加油声、唏嘘声等.问题是:哪一号蚂蚁赢, 为什么?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拓展延伸环节, 教师同样播放了与导课类似的课件, 所不同的是两只蚂蚁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速度跑完不同形状的两张树叶外围的一圈, 然后化曲为直比较两树叶表面的周长.

片断2练习环节, 比较与周长, 当学生说及右边的图形的周长与左边的图形相等时, 教师立即通过多媒体课件平移的直观演示, 使学生确信两图形周长相等的结论.

在课的结尾, 教师问学生:“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许多学生回答:“蚂蚁爬树叶比赛, 究竟是1号蚂蚁赢还是2号蚂蚁赢?”

思考之一课件的生动, 我们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呢?究其原因在于片断1中栩栩如生的蚂蚁的爬行, 动听悦耳的加油声、唏嘘声, 使学生难以忘怀, 导致了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周长.采用动态的、图声并茂的多媒体, 从“注意”的角度分析, 是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运动的、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观点的, 确实起到了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之功能.但事物都有两面性, 如果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在非数学的层面上过分的生动, 则会分散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注意力.可见,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避免非数学层面上的过分生动, 以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发生.

思考之二学生会的, 要不要课件代劳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子聿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学生学习数学亲历体验是十分重要的.沿树叶的边线画一周, 是小学生人人都会的事, 而片断1中却滥用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动手、动脑体验的机会,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意义建构.再说, 学生对平面图形周长的意义在脑子中并非一片空白, 他们可以从顾名思义的角度来想象理解周长, 如果由多媒体代劳, 反而理解服浅.

笔者认为, “周长”这一节课, 对基础比较好的班级而言, 在概念的引出和理解环节不需多媒体课件, 一上课就可抛出课题和几个典型的平面图形, 接着通过“平面图形的周长, 你们认为应是怎样的?”的问题讨论, 引出周长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比画比画不规则图形 (含树叶) 的周长, 说一说量有关图形 (含圆) 周长的策略.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理想, 则可通过让学生画出模拟树叶的边缘形状后得出周长的概念也就是说, 学生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绝不劳驾课件代劳.

思考之三演示的时间, 要不要讲究

片断2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右图平移为左图, 从课件作用的角度分析, 确实起到了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的功能.但由于出示过早, 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 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这句名言阐明了知识与思考的相互依存关系.就数学课而言, 思考是数学化的核心问题,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所以, 在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 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眼前无物体, 脑中想物体的良好习惯.如上例, 当学生说及右边图形的周长与左边图形相等时, 教师应通过“你是怎样想的?”的追问, 让学生通过想象思考, 进而得出平移转化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困生理解通过转化进行比较周长的策略.

篇9:“第一课”与“最后一课”

“新华社记者决不是为自己谋利益的,不是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我看第一课就可以上这个。”

这是1985年9月26日,穆青对新华社河南分社青年记者训练班人员谈话的开场白。

1982年1月,新华社河南分社调进第一个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毕业生。此后,每年都陆续调进一两个大学生,到1985年初,已有五六个了。由于各自学业、阅历不同,这些新来的同志有的还不了解新华社记者的职责和作风要求,有的对河南的概况概貌不清楚,还有的不知道怎样抓新闻,尤其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抓重点题目。

针对这种情况,1985年刚过完春节,分社社长刘葵华等领导,要我和其他同志牵头,举办一个青年记者训练班。训练班刚开班,穆青同志正好来河南,2月26日上午到分社给大家见面、讲话。刘葵华同志告诉穆青:“青年人正在办训练班,请你讲第一课吧。”

穆青肯定是根据自己掌握的面上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开场白之后,他就对某些不良现象苗头提出了严厉批评:

我感到我们这个队伍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不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而是把钱放在第一位。这样下去,这个队伍非垮不可;这样下去,我们可以出万元户,出罪犯,就是出不了名记者,出不了好党员。这个事情不得了啊!

钱能给人带来幸福,也能带来毁灭。

穆青同志很严肃地讲道:新华社记者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全心全意扑在党的工作上,关心党的政策,关心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把自己放在最后。

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资格当新华社记者。没有这种献身精神,也没有条件当新华社记者。

我们对收入、对报酬应该怎么看呢?首先应该看自己对国家、对党的事业的贡献大小。你对国家,对党的事业贡献大,那么人民就给你丰富的报酬,给你奖励。而不能倒过来: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办多少事。

他在讲到这一段话时非常激动。我当天的日记曾记有这样一句话:这是穆青在今天的讲话中,拍桌子拍得最频繁,言辞一句接一句,几乎记不上的一段。

打那儿以后的十几年,我清楚地看到,穆青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念。

整整20年后的去年3月,我看到穆青子女回忆老头儿的一篇文章中提了一句续磊,说由于种种原因,续磊没有职称。再查其他资料,我看到,续磊不但没有职称,一辈子也没有其他行政职务。要知道,续磊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续范亭将军,她本人当年也是曾写出《“梁山伯”结婚了》等名篇的记者啊。

我顿时萌生一个想法,可让记者写一篇稿子,报道一下这个事,题目都想好了:“将门之女没职务,穆青夫人无职称”,清明节之际借怀念老头儿的由头发出去,既是报续磊,又是宣传穆青,肯定能打响,评上好新闻都有可能。

于是,我赶紧安排电讯的记者搜集资料,做采访准备工作。怕续磊认不准我,我找老同志陈日先联系一下。没想到,后来陈日同志告诉我:联系了,老太太坚决不让报道,说她没评职称不光因为老头儿是社长避嫌,还与自己身体不好、离开采编一线较早有关系。越是老太太这样说,我越觉得老太太的实事求是更可贵了:“我们就这样客观地表述老太太的话就行。”陈日再去说,续磊还是不应允。

尽管稿子写不成,我却通过这次联系了解到不少另外的情况。据陈日同志转述,穆青去世后,续磊慌了神:房子还没买下来呢,而自己手里的钱寥寥无几。找穆青的钱吧,穆青只有个工资卡,还都是秘书给管着。秘书拿出卡来,也没有多少钱——可不,穆青1992年退休,当时工资、退休金都低得很。就是直到最后这两年,也不过每月涨到三四千块钱,哪能积存多少?幸亏有他丧葬的3万元抚恤金,殡完后剩一些。反正这些加在一起,交款之后,穆青的钱只剩800元!这就是我们共和国一个部级干部,新闻界泰斗一生的结余。

如果说20年前,我亲耳聆听了他给我们青年人上的第一课的话,那么,20年后,在他离我们而去一年多之后的冥冥之中,他的在天之灵又给我上了最后一课。穆青一生的事业贡献和所得,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让我们通过这800块钱去想吧!

2005年10月11日(穆青忌日)

上一篇:普外科护士先进事迹下一篇:名人名言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