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成立程序

2024-09-05

党组织成立程序(共9篇)

篇1:党组织成立程序

一、认真学习有关文件

安排时间,组织党员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及集团公司党委有关文件精神,了解建立党组织、党组织换届选举、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工作程序及有关规定。

二、理顺党员组织关系

对因辞职、辞退、离职或调动等原因已离开本单位(部门)的党员,要将其组织关系经集团公司党委转往新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党组织。

对单位(部门)现聘用的党员职工,要将其组织关系经集团公司党委转入所在单位(部门)。

三、召开筹备会、委员会全体会议

新建的党组织需设筹备小组或筹备委员会,并召开会议;换届选举的党组织须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

会议讨论决定主要事项有:

1、根据党员人数确定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如是党员代表大会,按照任职条件和分配名额选出党员代表。

2、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党员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办法推选出委员会成员(包括书记、副书记)候选人。

3、换届选举的党组织要集体总结本届党组织的工作,起草工作报告。工作报告主要包括:回顾和总结党组织委员会在任期内的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一个阶段党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4、拟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日程安排。

5、拟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选举办法。

四、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根据党员人数、工作需要及有关规定,各直属(控股)公司、各直属单位党员在100人以上的,经集团公司党委批准,可以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员50人以上的,经集团公司党委批准,可设立党的总支委员会;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党的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邻近单位的党员联合组成支部委员会,也可设立党小组,党员7人以上的党的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党员不足7人的党的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也可设副书记1人;因特殊情况和工作需要,党员虽然不足100人或50人,经集团公司党委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或总支委员会。

各直属(控股)公司的直属(控股)公司党组织由其母公司的党组织直接领导。

五、做好党的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对已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且任期届满,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做好按期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基层组织委员会;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推迟换届的,应由党组织讨论决定,报集团公司党委审批。

六、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新建的党组织需向集团公司党委报送的材料有:建立党组织的请示[包括建立党组织原因、党员情况、新设立党组织的委员会委员名额及候选人名单、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间、选举办法和差额的比例、大会主要议程等主要内容]。

换届选举的党组织需上报集团公司党委的材料有:党组织换届选举的请示[包括党组织任期届满时间、党员情况,新一届委员会委员名额,书记、副书记名额及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名单,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间,选举办法和差额的比例,大会主要议程等主要内容]。

以上经集团党委原则同意后,即可筹备正式选举。

各党委、总支的下属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参照以上要求,由支部向各党委、总支报送有关材料,由各党委、总支审批后报集团公司党委备案。

七、党员(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1、会议材料有:大会议程,大会筹备情况报告,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大会选举办法,党组织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的决议,开幕词,闭幕词,领导讲话稿,大会主持词,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简历,提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建议名单,提名大会执行主席、总监票人和监票人,编制代表登记表,印制选票,制作代表证,准备资料袋和票箱等。

2、大会宣传工作。

3、会场准备工作。

4、发出召开大会通知(应附参会代表名单和大会须知)。

八、党员代表大会议程

(一)预备会议:

1、通过大会议程:举手通过大会议程、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

主持人:上届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2、召开主席团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大会日程安排和大会执行主席及列席人员、来宾名单。主席团的任务是:按照大会议程主持会议;组织大会的报告和讨论;主持大会的选举;组织讨论通过大会的决议。

主持人:大会秘书长。

3、审查代表资格:召开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会议,对代表资格进行审查并向主席团汇报。主持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4、预备会议复会: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代表资格审查的报告。

主持人:上届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二)正式大会:

1、大会开幕:

(1)开幕式:宣布会议开始,全体起立,奏国歌;

(2)作党组织工作报告。

主持人:大会执行主席。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党组织工作报告。

主持人:各组组长。

3、主席团第二次会议:

(1)听取各组对工作报告的讨论意见,研究修改工作报告;

(2)讨论通过关于党组织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3)酝酿讨论下届党组织候选人预备名单;

(4)讨论通过《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主持人:大会执行主席。

4、分组讨论:讨论《决议(草案)》和党组织预选名单及选举办法,推荐总监票人、监票人,并将讨论情况及时向主席团汇报。

主持人:各组组长。

5、主席团第三次会议:讨论并正式确定党组织候选人名单,审议总监票人、监票人建议名单。

主持人:大会执行主席。

6、召开选举大会:

(1)选举工作人员清点参加选举的到会人数,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

(2)通过《选举办法》,通过总监票人、监票人(候选人人选不得担任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

(3)监票人复核参加选举的人数,由总监票人向大会执行主席报告,执行主席向大会宣布;

(4)监票人查封票箱,分发选票;

(5)宣布填写选票的注意事项;填写选票;

(6)投票;

(7)监票人清点选票,由大会执行主席宣布选票收回情况和选举是否有效(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实发选票,选举有效;多于实发票数,此次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8)计票。计票结果按候选人得赞成票多少为序排列,并填写书面报告,总监票人、监票人签字(计票时,大会可休会,代表暂不退场)。

主持人:大会执行主席。

7、主席团第四次会议:听取总监票人对选举结果情况报告,确定当选人(当选人所得赞成票数必须超过到会人数的半数)。

主持人:大会执行主席。

8、宣布选举结果:向大会宣布选举结果(当选人名单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

主持人:大会执行主席。

9、大会闭幕式:通过党组织工作报告及有关事项的决议,大会主席团应在新当选的党组织委员中,委托两人分别召集新的一届党组织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起立,奏国际歌,宣布会议闭幕。

主持人:大会执行主席。

九、召开新一届党组织会议

召开新一届党组织第一次会议,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正、副书记,讨论各委员的具体分工。

十、报告选举情况

上报选举结果及新一届委员会成员分工情况的请示(包括大会选举概况、当选党组织委员和正、副书记名单及每个人的得票数)。

十一、审查批复

上级党组织审查后,下发关于报批党组织委员及正、副书记组成的批复。

十二、资料归档

将党组织选举工作的文书资料、选票等整理归档、妥善保存。

篇2:党组织成立程序

一、成立团组织的条件:

1、团员人数在3人以上,30人以下,可申请设立团支部;

2、团员人数在30人以上的,100人以下的,可申请设立团总支;

3、团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可申请设立团委;

4、团员不足3人,青年(指28周岁以下)在15人以上,应发展团员后建立团组织;

5、团员不足3人且青年数量较少的可以就近与其它单位联合建立团组织。

二、成立团组织的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团组织的建设,使团的各项工 作和活动在企业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是党建对团建的要求,是广大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各团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各企业党组织要从培养一代“四有”新人和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团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团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2、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层党组织要把企业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的总体部署中,按照党建带团建要求,重视对团建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尚未建立团组织的单位,党组织要明确专人负责筹建,尽快摸清底数,提出申请,选好班子,开好成立大会,指导好各项工作。团组织要主动争取党组织的重视和领导,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团的建设。

3、建立制度,规范运作。团组织成立后,党组织要帮助其建立学习、教育、管理、活动、推优等各项制度。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团组织班子和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总结、宣传、推广企业团建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开创我团的建设的新局面。

三、成立团组织的流程:

1、前期工作

(1)进行团员统计,摸清28周岁以下青年情况,登记造册(见附件一);

(2)商定委员候选人人选,并登记造册(见附件二,担任团组织干部年龄上限为35岁);

2、向所属上级团委提出建团申请(企业若已成立党组织,需 向同级党组织抄送一份)。

报告内容:(见附件三)

(1)说明本单位团员人数情况;

(2)要求设立团委、总支或支部的理由;

(3)拟任委员、书记候选人名单及简历,如申请设立团委或团总支,要说明团组织机构设置情况以有关职位。(即计划下设总支部数、支部数及委员人数)

3、上级团委下发批复,同意成立团组织。

4、完善基础设施,筹备团代会。上级团委统一成立团组织后,应着手软硬件条件准备,主要包括要有阵地(办公、活动、学习三为一体),要实行制度上墙,搞好团支部活动室建设,并制作好牌子。牌子内容为:办公室挂“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室外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杭县XXX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委员会”。

5、向所属上级团委提出召开全体团员大会申请(见附件四)。

6、召开全体团员大会,宣告团组织成立。

团员大会议程:按团内民主选举程序选举产生团委、总支或支部委员会,确定所有委员人数及名单,大会之后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书记和副书记,商定近期工作内容,明确工作分工。

7、筹备委员会向上级团委递交关于选举结果的报告。

报告内容:(见附件五)

(1)选举工作情况;

(2)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8、上级团组织下发批文。

9、收到批复后,团组织正式成立,有关批文及资料存档备考。

附件三:

关于申请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公司委员会的请示

共青团上杭县委员会:

××××公司创建于××××年××月××日,投资总额为×××万元,××××年××月××日投入生产。公司现有28周岁以下青年职工××人,其中团员××人,公司团青比××%。为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共青团的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地团结带领青年投身公司的发展,特申请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司委员会,结合工作需要,拟下设××个 基层团支部。考虑到团委委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经研究,拟任×××同志为书记,×××同志为副书记,×××、×××、×××为委员(注:若企业团员人数少可设书记和副书记各一名)。

当否,请予批复。

附件:

1、XXX公司28周岁以下青年花名册

2、XXX团支部(团总支、团委)书记、副书记、委员个人简历

(盖章)××××年××月××日

附件四:

关于筹备召开共青团××××公司 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的请示

共青团上杭县委员会:

为认真做好我公司第一届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根据《团章》规定,拟于××××年××月召开共青团××××公司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现就筹备工作的有关事项请示如下:

1、大会的主要议程:

选举产生共青团××××公司第一届委员会。

2、代表名额与分配原则: 结合公司团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公司全体团员参加。(初步确定代表名额为

名。)

(代表名额的分配原则是:基本参照公司各部门(或其他)团员人数的多少,同时照顾到各个方面,注意到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

3、共青团××××公司第一届委员会组成及产生办法: 根据团内有关规定,共青团××××公司第一届委员会拟由××人组成。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为感!

附:

1、XXX团支部(团总支、团委)委员候选人名单

(盖章)××××年××月××日

共青团XXX第一次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会议内容:选举共青团XXX第一届委员会

大会议程

一、奏国歌

二、介绍筹备情况

三、宣读上级团委批复

四、公司领导致词

五、上级团委领导讲话

六、宣读并通过选举办法

七、介绍候选人名单及情况

八、通过监票人、计票人名单

九、团员代表正式选举

1、监票人检验投票箱

2、清单到会人数,发选票

3、宣读注意事项,划票

4、投票、计票

十、监票人宣布计票结果和选举结果

十一、委员选团委书记

十二、宣布书记当选结果

十三、新当选书记讲话

十四、奏团歌

十五、大会结束

其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及物品有:

1、相关材料的准备:主持词、选举办法、领导讲话稿的撰写。

2、会务的筹备工作

(1)会议议程表的安排及打印。

(2)会场的布置:横幅、席位卡、团徽、国歌、团歌光盘、音响、票箱、唱票板

(3)发给参会人员材料:小团徽、候选委员简历、选举办法、监、计、唱票人名单、笔记本、笔、选票(要备两套,如出现票数相等都过半数要重选)、会议议程表。

(4)安排摄像及会议记录。

3、团员大会选举后的工作(1)报上级团委和同级党组织选举结果。

附件五:

关于共青团××××公司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和

××××公司第一届委员会选举结果的报告

共青团上杭县委员会:

根据团县委《关于同意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司第一次团员大会的批复》(团杭委发〔20 〕 号)文件精神,共青团××××公司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于××××年××月××日召开。

根据《团章》和选举办法的规定,大会采用差额、无计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共青团××××公司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的团员××人,发出选票和收回选票为××张,有效票为×× 张。各委员候选人得赞成票情况为:×××票,×××票,×××票,×××票, ×××票,×××票。会议选举×××、×××、×××、×××、×××等××名同志当选为共青团××××公司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按照《团章》及有关规定,共青团×××公司第一届委员会会议于××月××日召开,共××名委员到会。会议采用等额、无计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共青团××××公司第一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

其中:×××得赞成票××票;(×××得赞成票××票)。会议选举由×××同志任书记,(×××同志任副书记)。特此报告。

(盖章)

篇3:中共成立初期的新型农会组织探讨

清末兴起的新型农会组织是中国近代农会的开端, 在这一阶段的农业生产水平落后, 农民生活困苦, 清朝的官僚资本阶级开始考虑实行实业救国, 加之一些进步人士发起的政治变革, 农会组织就这样形成了。新起的农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发行农报, 创建农业学堂, 展开农业生产活动调查等。该组织严格受政府管理, 活动经费来源于清政府的财政扶持, 但主要成员是一些乡绅和商人。因此该农会的性质为政府统治者的组织机构, 改进国民经济的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期, 党组织人员在血与泪的实践斗争中已清楚地认识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农民协会的形成发展工作一直是共产党人的中心任务。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伴随着党组织的正式确立, 党对农民生活的真实本质了解也越加深入, 农民协会的创建章程也越加清晰。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宣言“中国三万万的农民, 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 人口密集, 天灾流行, 战争和土匪的扰乱, 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 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 以致日趋贫困和痛苦……”中清楚地阐述了农民生活的艰苦现状。次年11月在中共党人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农民问题的任务计划。其计划中的“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之基础, 农民至少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 ”以及“中国若离开了农民, 便很难成一个大的群众党。”指明了“农民”“农业”的国之地位。同时还提出了“组织佃农协会”“组织农民消费协会”等实施方案。于是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准确提出了“农民问题”需要一次革命!

三、中共成立初期创立的第一个新型农会组织——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协会

在党一次次对于“农民问题”展开实践探讨时, 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协会终于因运而生了, 作为中共成立初期创立的第一个新型农会组织, 它的形成具有相对的历史思想意义与社会背景价值。

衙前农会形成的历史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地拥有自己耕地的农民数量很少, 封建恶势力猖獗。从当地的历史日志可以看出地租人口占2.5%, 中农占30.8%, 贫农占48.75%, 从而可以了解将近一半的贫农没有土地, 他们只能靠租赁地主的土地或做帮工来维持生计, 再加上地主阶级的恶劣剥削, 让他们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二是社会动荡, 自然灾害肆虐。三是反封建潮流的熏陶使当地农民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从地理位置可以看出衙前位于交通交接的枢纽, 来来往往的商人使各地的信息能够及时传到当地人的耳中, 在各种反抗热潮的耳濡墨染下, 农民的思想得到了极大地改变, 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四是新兴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与发展。鉴于衙前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农民的生活技能水平普遍比较高, 他们有的是船手, 有的是手工能手, 工厂工人, 挑夫等数量约达万人。而大多数的新兴无产阶级革命者就来自这些农民, 因此他们为反封建革命运动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衙前农会成立后采取的主要的革命宣传方式包括:创办衙前农村小学, 用于贫困的农民孩子上学和组织活动基地;创办龙泉阅书报社, 免费发放报纸期刊;学校的优秀革命教师在各地进行演讲宣传, 开放农民的思想;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反封建的斗争活动, 免去了农民的地主强加租税, 同时还提出了破除迷信, 扫除文盲, 解放妇女, 反对旧礼教等的革命口号, 取得了良好的响应。在1923年年末邓中夏编写的《论农民运动》中“揭竿而起, 挺身而斗, 痛快淋漓地把他们潜在的革命性质倾泄出来。”然而这样一场众志成城的汇聚群众力量的农会组织由于当时共产党派的武装力量比较薄弱, 革命因为严重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 革命党人在残暴的摧残下, 在众多革命党人被捕的情况下最终被迫解散。衙前农会就这样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结语

衙前农会作为中共成立初期创立的第一个新型农会组, 虽然它以一种惨烈的结局退出历史舞台, 但它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对清末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形成的农会组织对照我们可以看出,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其对应的农会组织除了组织形式不同, 它们所代表的利益团体也不相同。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农会组织虽然不够完善, 但它却从一开始就代表了我们广大农民的利益, 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更加民主自由的生活而努力。通过对近代中国农会的探讨可以清晰的看出, 不管农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只有在国家和人民之间找好平衡点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若干问题研究——黄存林先生八十华诞暨“三史”学术讨论会综述[J].邢台学院学报, 2014, 04:83-91.

[2]赵正桥.新世纪以来关于中共土地改革研究的新进展[J].史林, 2015, 01:195-201+222.

[3]钟德涛, 张秀艳.建党初期中共关于各革命阶级经济利益维护政策述论[J].红河学院学报, 2015, 02:31-35.

篇4:力推在中国成立世界海洋组织

动在中国成立“世界海洋组织”(World Oceans Organization),是实现分享国际海洋规则制定权的组织保障。我国对海洋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并已形成了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海洋的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对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对海洋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涉外法律工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倡导“包容性的国际海洋秩序”

中国倡导的国际海洋秩序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何种公共产品、何种服务?是否能比现行国际海洋秩序优良?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在国际海洋秩序的建构与调整中应当采取何种立场?中国之崛起需要何种海洋秩序?如何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倡导建立一个“包容性的国际海洋秩序”是最佳切入点,借此以凝聚国际社会共识。

海洋自由这一概念从其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两大内涵,一是关于航行与海商贸易自由;二是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由。美国著名海洋法学者摩尔(John Moore)将航行自由称为一项人类的共同核心利益(a core common interest of the global community),同时他又认为航行自由还是美国国家核心安全利益(a core national security interest)之所系。不难发现摩尔这两个论点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甚至相互矛盾之处:只有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等同于全人类的安全利益时这个矛盾才可以消解。但是,现实中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与国际社会利益存在着矛盾。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美国不过是以航行自由为幌子,其实质目的是维护其海上霸权。其次,所谓的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由,不过是海洋国家以及部分渔业大国的专利,多数发展中国家受技术与能力的限制,基本上无从置喙;但是海洋国家过度开发海洋所引发的生态与环境危机,却需要全人类为之承受。海洋自由原则一开始就有一定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海洋自由与开放的外衣下,掩盖的却是垄断与排他的事实。随着人类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密度日益增加,航行自由与航行安全不断受到各种侵扰,海洋资源屡遭掠夺性开采,海洋环境与气候灾害问题等日益严重。如何保护海洋、监管海上活动、维护海洋自由与安全,如何进一步建立公正、合理的海洋秩序,使之符合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福祉,让海洋这一关系人类未来与发展的“全球公域”(globe common)不再是少数海洋大国或者海洋地理优越国的专利,同时又能避免“公有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是整个人类社会必须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主张“包容性海洋秩序”,主要理论基础在于国际海洋秩序建构是一个复数正义的问题。需要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平衡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人类正义与国家间的正义,保障最低海洋秩序,努力实现海洋利用的最佳秩序。

推动成立“世界海洋组织”

当今全球海洋治理的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存在着包括国际海底管理局、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事委员会、国际水文组织、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区域性的渔业组织在内的诸多涉海国际组织,有的功能重叠、职能交叉、界限模糊,有的领域又存在空白或空缺,造成有效的海洋治理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虽然存在着一个统一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缺乏一个整合的世界海洋组织,对此进行有效的协调。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第一港口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作为现行国际规则适应者、接受者的角色还没有根本改变,缺乏国际话语权,参与国际竞争规则制定的能力弱,在国际治理中缺位严重,这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相称。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做国际规则的维护者、建设者,已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由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治理与海洋维权因其独有的交互性、开放性、国际性特点,而对于法治化、规范化的需求十分强劲。我国应当顺势而为,发起成立“世界海洋组织”,更新国际海洋治理的理论话语和制度变革路径,有效回应时代需求,全面地为海洋经济发展、国际海洋治理与海洋维权,设计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的新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措施,从而为完善海洋治理提供组织和法治保障。

推动在中国成立“世界海洋组织”,一方面努力使之成为中国撬起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另一方面也将有利于提升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担当国际责任,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世界海洋组织”(WOO)是全球海洋治理的平台,同时也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海洋利益博弈的平台。中国首先可以牵头联合友好的邦交国发起建立世界海洋理事会(World Ocean Council)、世界海洋大学(World Ocean University),作为筹建世界海洋组织的先导性机构。

中国牵头联合友好的邦交国发起建立“世界海洋组织”,应主动倡导与自身相关或多数国家兴趣重合的议题。然而,这其中必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故基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没有能力或条件立即实施“世界海洋组织”制定的义务或规则,其应当给予所有成员国自愿加入审核体系的权利,在成员国自愿的基础上,由“世界海洋组织”(WOO)组成审核组对成员国履行强制性规则进行审核,通过审核找出成员国在履约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意见,交流各国履约的成功经验,帮助成员国主管机关海洋管理能力的提高。这意味着给这些国家一个战略过渡期,在过渡期内提高其海洋治理能力,而这正能避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尖锐矛盾。

最后,“世界海洋组织”应当整合协调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底管理局、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有关国际渔业组织等政府间组织,以及协调沟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和国际海事委员会(CMI)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有效的咨询协调机制。(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研究”课题组成员、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院长助理、博士)

篇5:团组织成立的程序

1.前期工作

(1)进行团员统计,摸清35岁以下青年情况,登记造册;

(2)商定委员候选人人选;

2.向所属上级团委提出建团申请(企业若已成立党组织,需向同级党组织抄送一份)。

报告内容:

(1)说明本单位团员人数情况;

(2)要求设立团委、总支或支部的理由;

(注:团员人数在3人以上,30人以下,可申请设立团支部;团员人数在30人以上的,100人以下的,可申请设立团总支;团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可申请设立团委)

(3)拟任委员、书记候选人名单及简历,如申请设立团委或团总支,要说明团组织机构设臵情况以有关职位。(即计划下设总支部数、支部数及委员人数)

3.上级团委下发批复,同意成立团组织。

4.召开全体团员大会,宣告团组织成立。

团员大会议程:按团内民主选举程序选举产生团委、总支或支部委员会,确定所有委员人数及名单,大会之后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书记和副书记,商定近期工作内容,明确工作分工。

5.筹备委员会向上级团委递交关于选举结果的报告。

报告内容:

1、选举工作情况;

2、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6、上级团组织下发批文。

7、收到批复后,团组织正式成立,有关批文及资料存档备考。

式样

关于建立XX公司团委(或团总支、团支部)的请示

共青团XX委员会:

我公司成立(企业简介)……。为加强企业青年职工的凝聚力,培养员工的业务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后备保障(成立团组织的理由)……。经研究决定,拟建立XX公司团委(或团总支、团支部)。团委拟设委员XX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X人。拟由XX同志兼任团工委书记,XX、XX同志任副书记。XX、XX、XX同志任委员。团委下设X个团总支,团总支委员名单如下……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

XXXX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共青团XXX第一次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主持人:

会议内容:选举共青团XXX第一届委员会大会议程

一、奏国歌

二、介绍筹备情况

三、宣读上级团委批复

四、公司领导致词

五、上级团委领导讲话

六、宣读并通过选举办法

七、介绍候选人名单及情况

八、通过监票人、计票人名单

九、团员代表正式选举

1、监票人检验投票箱

2、清单到会人数,发选票

3、宣读注意事项,划票

4、投票、计票

十、监票人宣布计票结果和选举结果

十一、委员选团委书记

十二、宣布书记当选结果

十三、新当选书记讲话

十四、奏团歌

十五、大会结束

共青团XXX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办法

根据《团章》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代表大会组织选举

规则(暂行)》的规定,制定本选举办法。

1、共青团XX公司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由本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共青团XX公司第一届委员会设委员5名,根据差额选举办法,经民主推荐6名候选人,差额1名,报公司党支部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提交大会选举。

3、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票上候选人名单以姓名笔划为序排列。

4、选举时,到会代表人数须超过应到会代表人数的五分之四,选举方可进行。

5、划票时,赞成的不作任何符号,不赞成的在候选人姓名下空

格内打“O”,如另选他人,可在选票空格内写上另选人姓名。

6、每张选票所选区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无效。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选票,选举有效,否则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代表的半数为当选,获得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代表半数的被选举人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者当选。如遇被举人得票数相等到不能确定当选时,应就票相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票,以得票多者当选。

7、大会宣布举结果,应报告全部被选举人所得赞成票。

8、大会设监票人2人,监票人由筹备组提名,并经大会表决通过。计票人2名,由大会筹备组指定,团委委员候选人不能担任监票人或计票人。

9、选举时,因故未能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不得委托他人投票。

10、本选举办法,经大会全体代表通过后实施。选举时,如出现超出本选举办法规定的情况,则由团委筹备组决定。本选举办法的解释权属团委筹备组。

建立基层团组织的条件

基层团组织建设

团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队和其他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团员人数,经上级团委批准,建立团基层组织,其设臵应从实际出发,可以不完全与行政党组织建制对应。

其中团员在3-30人之间的企业,可以建立支部;团员在30-100人之间的企业,可以建立总支部;团员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可以建立基层委员会。

在基层委员会、总支部以下建立支部。如果工作需要,在基层委员会下也可以建立总支部。在一个支部内可以分若干个小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由团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年或两年。基层委员会由团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

团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一般设哪些团的基层组织选举规则规定:不设常委会的团的基层委员会一般由7至9人组成。团的基层委员会设书记1人,副书记1至2人。团的总支部委员会一般由5至7人组成。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

团的支部委员会一般由3至5人组成,设书记1人,必要时可设副书记1人。

篇6:单位新成立团组织程序

团组织成立的工作流程

一、所在单位党组行文,报上级团委,要求成立团组织。(函)

二、上级团委批复,同意成立。(复函)

三、筹备成立团组织有关事项。

1、所在单位党组确定团组织负责人,建议最好是在本单位担任一定职务、工作能力强的青年。

2、摸底本单位团员情况,建立团员花名册。

3、根据团员人数,确定成立基层团组织(团委、团总支、团支部)。

4、再次行文,向上级请示要求召开团员大会,并报书记、副书记、常委候选人名单及简历。

5、将大会选举的结果以及分工向本单位党组织和上级团委汇报。

6、团市委批复选举结果。

7、团组织成立并正常运转。

附件2:

团代会程序

(1)大会执行主席(或主持人)报告团员人数。说明共有多少团员,实际到会的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团员有多少。按照团的基层组织选举规则规定,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方为有效。

(2)通过团员大会选举办法。

(3)宣布委员会组成人数和候选人初步名单,提交大会表决通过,产生正式候选人名单。

(4)推举监票人和选举工作人员,负责选举的监票和计票工作。委员会候选人不能做监票人。

(5)监票人检验票箱。

(6)发选票。按出席大会有选举权的人数发选票。核对无误后,报告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和实发选票数是否相符,如相符即可划票。

(7)划票。划票前应说明划票方式和填写选票的注意事项。说明怎样的选票是有效或无效,然后开始划票。(现场考考大家什么样的选票是有效,什么样的选票无效)

(8)投票。划票结束后,由监票人宣布可以投票,然后由团员依次投票。

(9)验票。投票完毕,由监票人和选举工作人员开箱验票。如果收回选票等于或少于实发选票数,选举有效;如果收回选票多

于实发选票数,则选举无效,需要重新进行选举。

(10)计票。只计算有效票,去除废票。被选举人得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半数为当选。

(11)宣布计票结果和选举结果。计票结果指选举的有效票、废票张数和每一被选举人的得票情况;选举结果是指根据选举办法规定的当选原则确认哪些人当选。计票结束后,先宣布计票结果,然后宣布选举结果。

团的委员会选举产生后,可从新选出的委员会中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也可大家协商决定分工。

其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及物品有:

1、相关材料的准备:主持词、选举办法、领导讲话稿的撰写。

2、会务的筹备工作

(1)会议议程表的安排及打印。

(2)会场的布置:横幅、席位卡、团徽、国歌、团歌光盘、音响、票箱、唱票板

(3)发给参会人员材料:小团徽、候选委员简历、选举办法、监、计、唱票人名单、笔记本、笔、选票(要备两套,如出现票数相等都过半数要重选)、会议议程表。

(4)安排摄像及会议记录。

3、团员大会选举后的工作

附件3:

关于成立xxx团组织的请示

共青团偃师市委员会:

我单位现有35周岁以下青年xx人,其中28周岁以下青年xx人,团员xx人。现请求成立团组织(团委、团总支或团支部),请予批复。

中共XXX委员会(盖章)2012年X月X日

(注:按照《团章》规定,凡是有3名以上团员的,都应当建立团支部;团员人数在30-100人的,都应当建立团总支;团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都应当建立团委。)

格式:党委红头文件

附件4:

关于xxx同志任职的请示

共青团偃师市委员会:

根根工作需要,经局党委研究:XXX同志拟任偃师市XXX局团委(总支、支部)书记。

当否,请批示。

篇7:企业科协成立程序

(一)前期准备

1.企业党委或决策领导层确定筹备领导小组,提出科协第 一次会员大会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

2.制定企业科协章程(草案)。

3.起草成立企业科协报告,向上级科协提出申请。

4.上级科协批复。

(二)会议筹备

1.筹备领导小组提出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大 会秘书长和选举监票人建议名单,确定大会程序和议程方案。

2.筹备领导小组拟订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通知。

通知主要 内容:

代表名额分配表;

提出科协会员条件、产生办法,拟订 会员申请表;

发展会员,并推选会员代表;

起草大会有关文件。

(三)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1.作科协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报告。

2.通过大会主席团、秘书长名单。

3.通过大会议程。

(四)举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1.群团组织致祝词。

2.作科协筹备工作报告。

3.宣读并通过企业科协《章程》。

4.举行大会选举。

(1)通过选举办法;

(2)通过监票人名单;

(3)宣读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委员候选人名单并选举;(4)宣布选举结果。

5.科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

6.继续代表全体会议。

(1)宣布当选的科协领导理班子;

(2)通过科协工作报告的决议;

(3)通过科协《章程》的决议。

7.领导人讲话。

(1)企业主要领导人讲话;

(2)新当选的科协主席讲话;

(3)上级科协领导提出工作要求;

(4)致闭幕词;

(5)奏国歌宣布大会闭幕

(五)履行手续

1.筹备领导小组向企业呈送科协成立大会选举科协结果报告。

篇8:党组织成立程序

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拉拖”此前已经自行越过中缅国境到中国境内的南某家中, 南某组织已在境内的“拉拖”到江苏的行为不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拉拖”虽然已自行越过中缅国境到南某家中, 但其没有通过边防检查离开 (边) 管理区深入到中国内地, 南某组织“拉拖”到中国内地并用他人户口本让“拉拖”应付边防检查, 侵犯了我国 (边) 管理秩序, 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理由如下:

一、偷越国 (边) 境的行为包含以任何方式非法出入国 (边) 境

根据2012年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妨害国 (边) 管理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六章第三节规定的‘偷越国 (边) 境’行为: (一) 没有出入境证件出入国 (边) 境或者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 采用其他方式非法出入国 (边) 境的……”拉拖虽然此前已进入中国境内, 但其没有出入境证件, 在他人的组织下, 从班帅到昆明的路上以用他人的户口本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方式非法进入我国国 (边) 境, 系偷越国 (边) 境行为。

二、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的司法评价与行为认定

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与偷越国 (边) 境罪, 既是关联犯罪, 又有不同的司法评价。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规定“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的, 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而偷越国 (边) 境罪规定“违反国 (边) 境管理法规, 偷越国 (边) 境, 情节严重, ……”, 相较而言, 我国刑法对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行为既无组织次数与人数限定, 也无情节与结果要求, 只要有组织行为即构成本罪。

南某的行为系组织行为, 而非简单地为偷越国 (边) 境人员提供帮助。《关于办理妨害国 (边) 境管理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 (边) 境……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十一条规定的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为偷越国 (边) 境人员提供条件的, 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本案中虽然是“拉拖”主动找到南某并请求南某带其到江苏, 但纵观南某的行为, 从联系江苏人吴某介绍婚姻、事先商定“拉拖”先到自己家中, 一直到在边防检查过程中用他人户口本使得“拉拖”顺利应付检查, 整个过程中南某已经“反客为主”, 在偷越行为全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系领导、策划、指导等组织行为, 而非《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为偷越国 (边) 境人员提供条件”。

“拉拖”事先已自行穿越中缅国境到中国境内的南某家中, 不影响南某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行为的认定。拉拖虽然此前已经已自行越过中缅国境到中国境内, 但其没有越过边境管理区西盟县班帅村, 尚未通过边防检查站的边防检查深入到中国内地, 其偷越国 (边) 境的行为持续未完成, 尚处于偷越国 (边) 境过程中, 此后南某组织南某到江苏, 并在班帅到昆明的路上用他人户口本让“拉拖”顺利通过边防检查, 最终在江苏嫁人生活, 才真正完成了“拉拖”偷越国 (边) 境的行为, 南某的行为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

三、基于边境管理区的特殊性, 边防检查站可以认定为国 (边) 境在法律意义上的延伸

边境是指邻近边界、国界的区域范围。为加强边境管理和便于边民交往, 我国在中缅国境附近划设若干边境管理区, 在边境管理区和非边境管理区之间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边防检查站, 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人员及交通工具, 必须接受公安边境管理区检查站的检查, 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边防检查站是我国国 (边) 境的在法律意义上的延伸, 没有出入境手续跨越边防检查站非法出入国 (边) 境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偷越国 (边) 境行为。南某组织“拉拖”顺利应付边防检查, 离开西盟边境管理区深入到中国内地, 侵犯了我国边境管理秩序, 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

参考文献

[1]王金勇.拉拢、引诱他人偷越国境行为认定解析[N].检察日报, 2013-04-24 (003) .

篇9:党组织成立程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基层党组织转型的实践及启示

● 张 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基层党组织基于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对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基层党组织架构、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开展拒腐防变、政策理论和文化业务学习,推动党的思想转型;以吸收产业工人入党为重点,推动党的组织构成转型;以党的各项活动公开化,推动党的活动方式转型;建立“条”“块”结合体制,推动党的领导体制转型。这些探索为我党培养执政意识、巩固执政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借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基层党组织;转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走上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其中,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变实现快速转型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作,而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基层党组织无疑是需要快速转型的重要领域。上海基层党组织立足上海建设实际,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活动方式、领导体制等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全面提升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为巩固新生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一、基层党组织转型面临的挑战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一历史方位的转变,要求我党必须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各方面积极推动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处于党同人民群众最接近的地位,担负着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重要责任。同时,党的基层组织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对基层党组织而言,如何成功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挑战,这在上海显得尤为突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建设好上海关系我党能否在城市站住脚、并长远掌握政权。当时上海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挑战集中体现为:

(一)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就当时上海党员队伍实际情况而言,一方面,党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亟待提升。成为执政党之后,我党的中心任务由破坏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转变为建立完善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但由于我党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广大党员对经济建设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正如刘少奇于1949年6月所指出的:“经济建设对于我们党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准备。我们的干部还不熟悉经济工作,特别是不会经商。关于中国经济的确实材料,我们也还没有”[1]。同时,部分党员缺乏理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在进入上海之后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提升运用经济、政治等各种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党员团结联系各界群众的能力亟待增强。革命党和执政党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广泛性具有明显差别,革命党主要代表受压迫的社会中下层群体的利益并率领他们推翻统治秩序,而执政党则必须广泛代表社会各个群体根本利益,支持和保障全体人民当家做主。上海不仅是我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也是民族工商业者汇聚之地,这就要求我们党在进入上海之后,不仅要善于依靠工人阶级,更要取得包括民族工商业者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想方设法整合各方面力量。更重要的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严酷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党员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支持和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成为执政党之后,一些党员担任各种领导职务,手中掌握了权力,这极易滋生骄傲情绪和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增加党组织和党员脱离群众的危险。

(二)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为适应执政的需要,要求党的基层组织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扩展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理顺党的领导体制,保证上级对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但当时,上海基层党组织的分布尚不够均衡,党组织大量集中于机关和部队之中,工厂企业、学校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党组织数量较少。据上海市委组织部1950年初的统计,在全市1018个支部中,属于工厂、企业、学校、农村及街道的党组织仅567个,其余均属于机关及部队。空白区、空白单位甚多,在约6500家公私工厂中,有党的组织的仅237家[2]。党组织分布的不均衡,影响了党组织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等基本职能的发挥。同时,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亟需调整。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处在非常险恶的外部环境中,这要求党的领导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一元化领导,强调按系统建立党的组织,实行垂直单线管理,但执政之后这种体制显然不再适合。

(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革命党时期,我们党以开展武装斗争方式摧毁现行制度与体制为目标,这决定了一切方式、手段包括合法与非法的、有序与无序的、规范与非规范的都可以使用;同时党所处的秘密环境,也决定了党的工作方式更多地表现为“地下”和隐蔽的特点。成为执政党之后,党掌握着公共权力,党的意志有条件也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意志,这就要求党的工作方式必须突出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点,必须控制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以不超越于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为准则。同时,党的执政地位也要求党的工作方式必须是公开的,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身边的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增强群众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

二、基层党组织转型的主要举措

建国初期,上海党的基层组织从执政之后的一系列新要求和面临的新任务出发,从培养党员队伍的执政意识和工作能力、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和工作方式入手,着力于思想认识、组织构成、领导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积极推进党组织建设的转型:

(一)开展政策理论和文化业务学习,推动党的思想转型

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可能会使一些党员滋长骄傲自满、贪图享受、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倾向。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醒全党要警惕党内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贪图享乐、不求进步的情绪,“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委对执政后可能出现的危险保持着清醒的危机意识,根据中央的部署先后开展了整风、整党、“三反”等一系列运动,使广大党员明确作为一名执政党的党员,必须以更高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改进工作作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为了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领导经济建设能力,上海各级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党员的政策理论学习。1949年7月至1950年7月,市委党校连续举办三期干部训练班,对2033名原地下党支部委员以上干部和部分参加接管上海工作的党员干部进行轮训,提升这些干部开展公开工作和城市工作的能力。1953年9月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之后,上海市委即组织全市党员和群众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加深广大党员群众对总路线精神的认识。同时,市委还在党员中开展文化业务知识教育,组织文化水平低的党员参加扫盲班或到业余文化学校学习,提高党员领导群众开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本领。

(二)以吸收产业工人入党为重点,推动党的组织构成转型

上海解放后,虽然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在数量与质量上同繁重的城市工作、同党的执政地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党员在全市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1949年底,全市仅有党员20646人,占全市人口的0.41%[4];到1951年底,党员人数虽有所增加,但也仅为24293人,占全市人口的0.44%[5]。另一方面,党员队伍构成不尽合理,工人成分党员较少,工厂中基层党组织力量相当薄弱。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如果我们在工人中没有党的基础,不能与工人阶级建立密切的联系,就谈不上真正依靠工人阶级。”[6]同时,为了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由战争到生产的转变,以及发展工业建设的需要,也必须大量吸收工人入党。为此,上海市委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生产建设和各项运动的开展,在工厂企业中积极开展以产业工人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发展党员工作。1952年5月至11月,市委党校和上海工人政治学校连续举办5期训练班,对5130名在恢复发展生产和各项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劳动模范等开展教育培训,并发展了一批党员,其中有著名劳动模范陆阿狗、裔式娟、陆朝根等。通过发展工作,党员人数明显增加,截至1954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6497个,党员122515名,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5%[7]。党员构成也逐步得到调整,据1953年7月统计,机关团体的党员比例明显下降,从1949年的37.32%下降为20.02%,工业系统的党员数上升为49.7%。

(三)推动党的各项活动公开化,实现党的活动方式转型

解放前,作为革命党,我们党不为旧的政治体制所容纳,党组织的活动方式经常带有“地下”和隐蔽的特点。成为执政党之后,我们党的各种活动不会受到外在力量的压制和破坏,更重要的是,执政党所掌握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权力要让人民明白是怎么用的,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这就要求实现党的活动方式由“地下”转为公开。建国初期,上海开展的公开党的工作对于推动党的活动方式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让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如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上海基层党组织以“公开建党”方式取代“自报公议党批准”的方式,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时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使党的领导与群众的意见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在联系群众时,也一改革命党时期主要通过积极分子进行联系、范围和手段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更广泛、更直接地与群众进行联系,进一步提高了公开领导组织群众、向群众开展宣传和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要求的能力。

(四)建立“条”“块”结合体制,实现党的领导体制转型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适应开展地下工作的需要,上海的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经历了从按地区进行管理到按照不同系统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实行垂直单线管理的调整。在系统垂直管理体制下,同一单位中的党员往往隶属于不同系统的上级党组织领导,党员之间缺少横向联系,成为执政党之后,这一领导体制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实现对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在解放前夕,上海地下党组织就已经开始结合执政的要求,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作出一定的调整。1949年8月6日,市委作出《关于调整党的组织建立区委的决定》,按照生产和地区的特点,每二至三个行政区建立一个党的区委,在市区20个区共建立9个区委,每个区委统一领导和管理所在地区基层单位的党支部。但由于区委管辖范围较大、支部类型较多且分散,部分区内有较大的生产机构与教育机构,工作较复杂,区委难以有效领导所有支部。1950年6月,又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为20个区委,这一调整加强了区委对区内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使区委能迅速将市委决定贯彻到基层党组织中。

但是,对上海这样一座特大型城市而言,基层党组织数量众多、类型复杂,并且各个条线所属基层党组织工作特色鲜明,仅仅依靠区委难以实现对各条线基层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为此,上海还探索建立了大口党委体制,由大口党委负责相应条线党的工作,包括对相应条线基层党组织实施领导。1949年6月,首个大口党委——市委近郊工作部建立,8月改为市郊区工作委员会。此后,市委陆续在工业、交通、财贸、教育卫生、政法等各个条线建立大口党委。市委还结合不同阶段党的中心工作,对大口党委的设置不断作出调整。通过建立“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大口党委和区委在领导和管理基层党组织时各自的优势,各有分工而又相互补充,保证党的各项决议的落实和中心任务的开展。

三、基层党组织转型实践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重大转型时期,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对党的基层组织的组成结构、工作方式等各方面作出改进和创新。建国初期我们党推动基层党组织转型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对于目前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深入转型,必须培养和强化党的执政意识

建国初期,我们党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强化执政党的意识。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执政党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8],并针对党执政后地位的变化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要求全体党员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防止脱离人民群众,经得起执政的考验”[9]。党的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地位的认识是积极正确的,但由于当时极为复杂的环境和一系列主客观原因,我们党未能更好地坚持并深入探讨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相反,又回到革命党思维的轨道上,从而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执政党的历史地位与革命党的执政思维的角色错位。改革开放之后,党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意识。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为此必须要将培养党的执政意识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结合起来。党的基层组织处在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第一线,是党的整个执政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势,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我们党为民办事谋利的能力;通过组织程序传递基层意见建议,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展现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

(二)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深入转型,必须适应执政需要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1953年以后,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基本完成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使上海市委认识到,要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工业生产的能力,充分体现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必须增强工人阶级在党员队伍中的比重,以产业工人为主,尤其是在各工厂、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和重要车间的技术工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发展新党员。通过吸收产业工人入党,国营、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工业中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上海市委根据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精神,吸收了一批知识分子人党,使党员队伍的构成更能适应我国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就是要在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为重点发展党员的同时,继续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进一步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三)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深入转型,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建国初期,上海在不断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执政地位对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党支部运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重要制度。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明确规定以单位为基础建立党的支部,通过支部管理党员和开展各项活动;明确党员必须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按期缴纳党费,做党组织分派的工作等。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支部党员大会制度和党课制度的建立,对此后上海基层党组织运作发挥了重要影响。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已开始对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展开探索,但这种探索只是初步的、局部的,对党的制度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并未把它作为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来对待,对党的制度化建设的体系设计不够完善,仅涉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等部分领域,且较易受到当时整个政治环境的干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在反思沉痛教训的过程中将制度建设提升为“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10]的政治高度,要求全党必须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发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努力探索注重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新经验新路子。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也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既要确保党的基本制度的规范执行,又要重视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将基本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考评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26.

[2]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关于上海目前组织状况与组织工作情况的报告——市委组织部三、四月份综合报告[M].1950.

[3]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4][7]中共上海党志编纂委员会.中共上海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06.293.308.

[5]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风雨历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3.

[6]章学新.任弼时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712.

[8]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

[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67.

[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D267

A

1009-928X(2011)10-0017-04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一篇:诚信是金作文750字下一篇:教师简历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