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人生小故事

2024-06-06

启迪人生小故事(共16篇)

篇1:启迪人生小故事

炒股只需要养猪的智慧

一,小猪入栏:

小猪入栏就是买进低价股票和暴跌过的股票。因为猪崽价格便宜成长性好,即使有什么灾难,恢复起来也容易还损失不大。

二,成猪出栏:

高价股和刚暴涨过的股票就是已养大的猪。买进再怎么喂也长不了几两肉,而且难以掌握其习性,一旦发生猪瘟就亏大了。除非你有的是大把大把的钞票,否则别开玩笑。

三,该杀就杀:

猪就是猪,长大了就要杀。你绝不能把他当宠物养,更不能把他当作你的情人一样舍不得抛弃。猪的命运不就是养大了吃肉或杀了卖钱的吗?如果你愿意给猪养老送终,我也没办法:)

四,猪是守不大的:

你寸步不离,猪就会长大吗?

所以你不能天天守着猪。你太关心,猪就不长了。猪的成长往往是在你的目光之外的,如果你天天盯着他,他就真成你的宠物了,那你就养着玩吧。

五,总结:

买进价低和暴跌过的股票;不要受价高和暴涨股票的诱惑;同时要在庄家拉台,打压时保持平静;远离股坛的噪音,不要被其影响。

篇2:启迪人生小故事

动物学家在考察黑面疣猴生活习性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每当猴群发现挂满野果的树木时,低矮、易攀爬处的果子总是让成年猴摘走,如有幼猴来摘,成年猴会毫不客气地把它们赶走,幼猴们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成年猴把低处的果子摘光后,才战战兢兢地爬到摇摇晃晃的高枝上摘果子。它们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危险。

动物学家不解,为什么成年黑面疣猴不把方便留给幼猴呢?通过长时间观察才找到答案:每到食物匮乏的季节,黑面疣猴们都要爬到山险林密、既高又细的枝头寻找野果,如果幼猴不在开始自己觅食的几年之内练就身手敏捷、爬高攀险、在树枝间做长距离跳跃的本事,就可能会因寻找食物而坠亡。

阻止幼猴得到天赐的便捷,促使其到危险的最高处去摘果子,磨练生存能力,就是黑面疣猴能在原始森林里繁衍至今的原因。

篇3:学习国学经典启迪人生智慧

关键词:和谐,文明道德,意义,教育理念

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国学, 其积淀深厚, 绵延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来;其涵盖着中华神州三江五岳的人文生活范围状况, 充分地表达了华夏民族高度的文明智慧和东方文化丰厚内蕴的勃发生机。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国学知识, 其应为国人所熟知, 然而, 一个人的生命有限, 有限的人生不可能穷尽无限博大的国学知识。既然这样, 就让我们来深入细品名家的剖析, 从挑选的几部经典作品之中的词句里来领悟其思想精髓, 为我们所用, 指引我们前进, 净化我们的心灵。

1. 领悟经典的精髓――“和”的思想

1.1. 正确认识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

祝瑞开教授在他的著作《国学与当代社会》中说道:孔子倡导“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 。儒家经典对“礼”的解释是这样的。《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 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 异则相敬。”“礼”的本质规定是要求“异”, 社会上贵贱贫富不同的相互尊敬, 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和权益。《礼记.曲礼上》指出:“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 而况富贵乎?”哪怕是低贱的负贩者也必然有他们可尊贵的地方, 需要对他们表示尊敬, 人人, 特别是在上的“高贵者”, 要“贵人而践己, 先人而后己” (《礼记.坊记》) ,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自卑而尊人”, 放下架子, 谦逊, 礼貌待人, 孔子所谓“”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 也明确表示了这样的思想, 所谓“自卑而尊人”, “贵人而贱己, 先人而后己”等都一致指出, 尊敬别人是行“礼”的必备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则, 这样才能真正践行“礼”, 建立在“仁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 “安人”“利民”的文明的社会规范,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稳步发展。所以《乐记》概括说:“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遵循礼义, 恪守其思想原则, 相互尊敬, 正确行事, 那么, 原本等级森严的贵贱差别就同一、齐一了, 也才能“乐文同, 上下和”, 民间歌谣乐曲文辞相同, 齐声歌唱当今盛世, 上下齐心协力, 共同构建美好, 和谐社会。

这就是孔子和原初儒家的“仁义”、“礼乐”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仁爱”“道义”的基础上, 构建“贵贱等, 上下和”的文明、和谐社会, 这是在努力削弱、化解社会上的贵贱、贫富的差别和矛盾、对立, 是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人文思想理论。

1.2 正确理解《论语》的“和”思想

钱逊教授在“《论语》导读”演讲词中解说:有子曰:“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学而》)

礼之用, 和为贵。礼的功用, 最重要的就是和。礼就是为了使社会达到和谐。反过来也可以说, 和谐就是礼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先王, 以前的圣王, 先王讲的治国之道, 不管大小事情, 都要按照礼来做, 都是以和为贵, 但是也不是说任何地方都能够这样干,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中国古人提出和为贵, 看到了,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和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事物都是一种和。当时讨论了一个问题, 和与同的区别的问题。当时史伯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 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和了, 就能够衍生万物;如果是同, 它就完了, 不能够继续下去了。这是对整个宇宙的认识, 有和才有万物, 才有世界, 才有发展;没有和, 什么都不存在。这句话非常抽象, 不容易理解。晏婴的一段话就非常具体, 他举了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说做汤, 要用鱼, 用肉, 当然要用水, 用火, 然后要有酱、醋、糖、姜这些。把这些东西搁在一起, 厨师要把它调和, 把它配好, 多了要去掉一点, 少了要加一点, 都搭配得非常合适, 火候也到合适, 这样烹调出来的就是一锅很鲜美的汤。这是什么?这就是“和”, 就是“和实生物”。什么叫同呢?一锅水, 你用火烧, 烧干了, 再兑点水, 再烧干了, 再兑点水, 最后是什么?最后还是一锅水。这就是同。“以水济水, 谁能食之?”谁能吃呢?这就是“同则不继”。

第二个例子, 讲乐队奏乐。大体意思是这样, 各种乐器, 音色不同, 有清有浊, 有刚有柔;声音有强有弱, 音调有高有低, 节奏有快有慢, 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协调、和谐, 这样奏出来是一首美妙乐曲。这叫和。什么叫同呢?就是“琴瑟之专一, 谁能听之”。只有一把乐器, 而且只有一个音, 谁能听呢?就象刚开始练笛子的时候, 他就只能吹出一个音, 那个声音是非常刺耳的噪音, 这就叫同。只有一个乐器, 只有一个声音, 谁能听呢?这叫“同则不继”。

再有一个例子讲政治上的君臣关系。他说有一个人, 国君说对, 他就说对;国君说不对, 他就说不对。这就叫同。

国君肯定的事情, 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 臣子应该指出来, 把不该肯定的部分去掉, 然后才能完善;国君否定的东西, 如果有合理的成分, 臣子应该指出其中合理的地方, 把他不该否定的部分纠正过来, 这就叫和。这样子, 政治才能够和, 才能正常。

从这三个例子就可以体会到, 什么叫和, 什么叫同;为什么我们讲和为贵, 为什么不能要这个同。用现在的话来讲, 和就是多种成分在一起的协调配合, 和谐共生, 构成一个事物。同, 就是单一的成分, 单一的因素的重复。中国人的眼里, 一切的一切, 存在的基础, 大至整个宇宙, 小到一锅汤, 它存在的基础就是和。没有一个事情是单一的。只有和谐它才有事物。如果没有和, 只有单一, 这个事物就不能继续下去, 就不能发展。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对世界的根本认识。

在《论语》里面, 除了讲“礼之用, 和为贵”以外, 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

这就把对待和、同问题的态度, 提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上来。所谓和而不同, 同而不和。实际上前面讲到的晏婴关于君臣关系的那段话已经讲到了。君子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 也能给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来讨论;而小人不同, 他只会逢迎拍马, 你觉得怎么好听, 他就怎么给你说, 从来不提不同意见, 也不能容纳不同意见, 容不得别人给他提意见, 就是拉帮结派, 搞一言堂。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给我们提出了处理一切问题的一个原则。政治上不能搞一言堂, 要有不同意见的讨论。不同的文化也要和而不同, 承认差别, 但是不引起冲突。讲和谐, 但不是要求谁要服从谁。和的前提是承认有不同, 就是我尊重你的不同意见和利益, 不要求你一定要改, 也不要求你都要听我的;然后再承认不同的基础上, 来求得不同东西的和谐。

1.3 认识道家老子, 其以道为核心的思想“和”

“知和曰常, 知常曰明。”《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林旭博士解析说:老子说:“知晓了追求和谐乃是万物自然之理, 可谓认识了大道之基本常则;认识了大道之基本常则, 可谓是智明通达。”

在老子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中, “和”是道的一项重要法则, 即事物对立统一的和谐法则。在《道德经》中, 老子多次提到“和”, 另外“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 阴阳是统一于事物内的两个方面, 因其无休止变化的缘故, 它们之间的和谐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过度的, 因而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但是不和谐的程度, 可以表明事物恶化的程度。冲气, 就是对万物重要的调控作用。和, 是阴阳消长平衡的结果。“冲气以为和”, 就是客观规律作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方面, 通过其变化使之在新的层面上达到新的和谐。

1.4《周易》的智慧在和谐

余敦康教授在《周易》导读之中的论述:和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乾卦.传》说, “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乃利贞”。太和就是最高的和谐, 包括天地自然的和谐和社会人事的和谐, 保和太和就是通过人的主观努力, 加以保合之功, 不断地进行调控, 使之长久保持。经过保合之功所达到的一种阴阳平衡的良好状态, 就叫做中和我们看到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就是根据《乾卦》的经典表述, 体现了《周易》的核心思想。先秦时期, 道家主要关注自然的和谐, 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儒家主要关注社会的和谐, 认为“礼之用, 和为贵”《周易》综合总结了儒道两家的说法, 把自然和社会看做一个整体, 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 其根本主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 根据对支配着自然界的和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来谋划一种和谐社会的发展前景。自从《周易》提出了这个太和境界, 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它一直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奋力追求的理想。封建社会的所谓治世, 就是太和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现。相反, 如果太和境界被破坏, 就成了乱世了。

2. 和谐意识与文明道德

以上几部经典中的部分词句经由名家剖析来看, 充分体现出“和”的价值思想精髓;不存在富贵与低贱等级之别, 也没有自然与人的冲突, 而是天人合一, 平等相生。可见国学其独到的优势特质, 便是:和谐意识与和平进程。这种精神实质在当今社会所起的关键作用在于:大则涉及, 国与国之间交往, 必须相互尊敬各国领土主权, 互不干涉内政, 中国的对外和平友好交往的原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五项原则蕴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思想根基和做人做事体现出真正本领、诚实信诺的哲理精神的风貌。小则谈及, 集体与集体之间, 集体与个人之间, 个人与同事之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都要和平共进, 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 互相帮助, 尊敬友爱, 努力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发展, 为人民服务干到底。具体到个人不计得失, 宽宏大量, 热爱祖国, 热爱党, 热爱事业和人民, 恭敬礼貌, 整洁端庄, 以国家集体的根本利益为重,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秀高尚情操品格;而不是你我彼此间的互相拆台, 诽谤造谣, 拉帮结派, 排除异己, 损人利己, 得不偿失的小丑小人作风。

3.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国学经典除此“和谐”精神之外, 其精神实质还有很多的层面的内容 (如:敬, 诚, 信, 孝等) 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研究。另外, 还有其它的很多的经典作品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接触, 去原汁原味地阅读理解探究。学习经典就像清代的大批评家金圣叹说的那样, 是“开拓后人无限眼界, 无限文心”。国学它会启迪我们, 因为它是深入人生, 人性中去挖掘出最深刻, 同时也是最普遍的符合自然法则规律的东西—爱物及它、善待他人即善待自己的因果关系, 积善之家有余庆、积恶之家有余殃的人道。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国学经典优秀文化的底蕴和实质, 就像是一颗古老的参天大树一样, 它具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经风雨淋, 日晒光合, 土地供养;得以茁壮成长, 开花结果, 傲然屹立, 经久不衰。它的根扎得越深越稳, 它就越长越繁华茂盛, 无限的壮丽绚烂。

4. 倡导国学教育理念, 开启人生智慧

虽说中华民族文化遭受过挫折淡化, 但它依然挺立, 进展到了今天的程度, 仍被国人重新正视定位, 完全是因为中华民族儿女的勤劳勇敢, 不畏艰难曲折, 善于学习、积累、总结、传递生活的经验, 懂得其价值精髓所在而成。后人经由吸收, 实验, 改进前人的经验之后, 才会使本民族文化逐渐地发展壮大。而学习经验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靠有系统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学的传播需要如此地展开。以下笔者提几点建议。

4.1. 高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要开设国学知识价值体系资源数据库

资源库设有:纸质资源有关国学内容的书籍报刊, 国学专题报告和学术报告的光盘、影音录像带, 依据国学知识创作的歌曲、诗词、故事的音像光盘。还有宣传国学的投影幻灯等等, 这些资料可供读者参阅。要有设置的专门网站可供读者用户上网浏览阅读学习国学经典知识。要专门培养国学人才:国学馆员。国学馆员充当作用于图书馆引领读者用户查找阅读并指导学习国学知识, 并帮助读者用户解答有关国学的基础问题。

4.2 定期开展国学知识学术讲座

邀请名家精讲国学, 指导学习, 经验交流。请社会各个阶层的道德模范的精英个人或集体来宣传事迹, 以生动感人故事教育师生民众, 使师生民众的心灵得到净化, 让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谐的精神得到颂扬、传播。

4.3 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活动

举办国学竞赛、演讲比赛让越来越多师生民众对国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深深地种下优秀国学文化的种子, 使人们的行为举止道德规范。中国国人的面貌只要真正普遍骨子里含藏着高尚道德儒雅文明的特征, 在无论何时何地就都能呈现出作为中国人所具有的独特优秀文化品质的正能量的发挥, 就有国人的尊严, 祖国强盛的威严。

4.4 希望教育系统机关开办国学知识水平等级考试制度

国学知识考级, 分成几个等级, 高校师生和民众都可以参加此项水平等级考试, 发给考级证书。教育组织机构的设职监督, 树立标准规范条例;同时鼓励人们相互不断地交流学习,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改进, 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总之, 学习国学经典知识是一项长期有效的启迪人生智慧, 提升文明道德文化高尚情操素养的工程, 一定要让人们普遍得到共识, 只有珍惜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才能实现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发展的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田秋颐.《图书馆文化自觉探究》[J].图书馆建设, 2012年3期19-21页.

[2]杨楠等, 《图书馆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与挑战》[J].图书馆建设, 2012年1期85-86页.

[3]滑红彬.《佛经与阅读疗法》[J].图书情报研究, 2012年2期50-52页.

[4]朱琳.《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J].图书情报研究, 2012年4期16-20页.

[5]东篱子编著.《每天读点国学精粹》[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1年:前言.

[6]林旭编著.《老子处事真言》[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年:186页.

[7]祝瑞开著.《国学与当代社会》[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0年:43页.

篇4:小故事启迪财富人生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阴影是条纸龙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温馨提示: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口。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1970年,韩国青年A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天道酬勤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

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好学不倦

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

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温馨提示:“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实在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

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温馨提示: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 ,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温馨提示: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温馨提示: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

篇5:人生启迪励志故事

寺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都要负责清扫院子里的落叶,在凉飕飕的清晨扫落叶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

每天清晨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在寻求一个好办法能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老和尚跟他说:“你明天在扫地之前先用力去摇树,把要落的叶子统统的摇下来,这样你后天就不需要再辛苦的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便按老和尚说的去做,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过的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来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是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努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啊!”

篇6:启迪人生的智慧故事

这时候,一些爬地草悄悄地顶出污泥,肆意向四方伸展。它们看见空地就占,遇到缝隙就钻,妄想称霸整个花园。眼看着蕙草一棵棵地枯萎,鲜花一株株地凋残,爬地草洋洋得意,神气活现。可是,当它们爬到一棵参天大树底下的时候,却被那粗壮的树干顶住,任凭如何使劲,再也无法向前。

“喂,你是甚么东西,胆敢阻挡在我的面前”爬地草不可一世,厉声吆喝。

篇7:启迪人生的寓言故事

启迪人生的寓言故事

有一天 , 上帝创造了三个人.他问第一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一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 上帝又问第三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第三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 第一个人来到人世间,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奉献感和拯救感。他为许许多多的人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对自己帮助过的人,他从无所求。他为真理而奋斗,屡遭误解也毫无怨言。满满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他离开人间,所有人都依依不舍,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直至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着。 人类为第一个人打了 100 分,为第二个人打了 0 分,为第三个人打了 50 分。这个分数,才是他们的最终得分。

单纯说来,人似乎只可以划分为这三种人。上帝的.打分和人类的打分存在着天差地别,人类说:“失误的上帝!”可是人类却听不到上帝的回答。最好的解释是:人要自己活着,可不是为上帝而活。

篇8:三则小故事对教师管理的启迪

当教师队伍当中有部分教师埋怨工作环境差,工资太低,天天说的工资改革迟迟不到位,羡慕南方那些优越的教学环境和高工资时,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平时总是感觉现实环境委屈了自己,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怨天尤人,工作不思进取,心中很苦恼。他听说在一座大山脚下有一个老和尚会移山之术,便去讨教。老和尚见到他后说:“我可以把我前边的山移到我的后边去。”年轻人不相信。老和尚说:“你看一下,他现在在我的前边”,然后转过身说:“现在他已在我的后边了,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那我们只有改变我们自己来适应环境。”当我讲这个故事后,这一部分教师也听出了弦外之音,就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了。

有的教师总想快一点教完教材内容,然后复习时把教材再重新教学一遍,甚至把下一个学期的内容都给渗透了。他们认为这样,在以后教授这些内容时,会轻车熟路。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台湾作家林清玄小时候按照父亲的要求到树林里扫落叶,日复一日,辛苦异常。一天,父亲开玩笑说:“你为什么不把明天的树叶摇荡下来一起扫呢?”林清玄欢天喜地地去摇树,满怀希望地想去偷懒,但是第二天又是满地黄叶堆积,在摇坏摇死了几十棵树后,他豁然开朗:“今天扫完今天的树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树叶凋零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不受外力左右,人为地摇落树叶违背了树木新陈代谢的规律,给树木带来了伤害。育人更是如此,学校的教育要顺应教育的规律,顺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任何外力试图违背规律地加速这一过程,都会给教育造成伤害。我们要用等落叶的心态去给孩子一个自由、和谐、顺应规律的成长空间,不要留下很多遗憾的、青涩的树叶。那些想拔苗助长的教师也就逐渐放慢了自己教育进程,重新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当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现在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自己天天被管束着,心情不舒畅,再加之各种考评都以教学成绩为主要条件,所以急功近利,重智轻德,违背教学规律,在课内外都加班加点,对学生大发雷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制约着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甚至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就给教师讲了下面一个故事: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就被安排做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其制作出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起初,布克把它归结为制造的环境。后来他们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时的心情。所以说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隶,应该是一群欢快的自由人。在过分指导和过严的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教师听过之后,体罚学生的现象没有了,建立了真正的平等、民主、人性的新型课堂。

我这样以故事的形式给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用故事引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以前空洞的说教效果好了很多。

篇9:启迪人生小故事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启示: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相关阅读:

篇10:启迪人生小故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

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

启示:

世间的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在你做一项抉择的同时,也请慢下手,仔细观察后再做决定,别让后悔找上自己。

相关阅读:

篇11:启迪小故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条法律,凡年满14岁的孩子,必须为父母做些诸如洗碗,擦地,剪草坪等家务。

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迈克给妈妈写了一份帐单:

迈克帮妈妈到超级市场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

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

迈克拖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

迈克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

以上合计:20美元。

迈克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觉去了。忙的不可开交的妈妈看到这张纸后,宽容地笑了笑,随手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到迈克的枕边。

醒来的迈克,看到了这样的一张帐单:

妈妈含辛茹苦地将迈克怀了10个月,应付0美元;

妈妈教迈克走路,说话。迈克应付0美元;

妈妈每天为迈克做好吃的食物,迈克应付0美元;

妈妈每个周末陪迈克去儿童乐园,迈克应付0美元

妈妈每天为迈克祈祷,希望他成为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迈克应付0美元。

以上合计:0美元。

这张纸条,至今仍被迈克珍藏着。它告诉迈克,真正的爱是没法用金钱计算的。

------母爱是无私的,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母亲的帐单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

让我们常回家看看。祝愿天下的母亲永远健康,美丽。

02、曾经有一位女子,丈夫出海远行,数年未归。由于思念,她每天都到海边岩石上守望。一天,天空乌云密布,女子照常来到海边。海上狂风大作,她远远望见一艘帆船在汹涌的浪涛中苦苦挣扎,最后开始慢慢下沉。女子来不及细想,飞快地跑回村里,召集村人去救助海难。当船上的人平安上岸后,女子不由悲欣交集-----被救上岸的人中有她正在远行多年而今朝归来的日思夜想的丈夫。

战争年代,一支部队奉命去攻夺敌人的高地。枪林弹雨中,一位连长无意间瞥见一枚手榴弹落在一位小战士身边。他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把小战士压在身下。轰隆一声巨响,连长抬头再看时,惊出一身冷汗。就在他起身后的片刻工夫,一颗炮弹落在了他刚刚匍匐过的位置上,把那里炸出了一个大坑。而那颗手榴弹,敌人在将它仍出来时,不知什么原因,竟没有拧开盖子。

-----善心只在一念间,而善心所结下的善果,芬芳馥郁,令人垂诞欲滴。谁说前人栽树只有后人乘凉?一颗种子落地,播种人总能在秋天的阳光里品尝到果实的甜美滋味。

海子在他的诗里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陌生的朋友们,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么,我们也就从明天开始吧!听好风长吟,看落叶知秋,给路边的乞讨着一块面包,给迷途的异乡人指路,用会心的微笑祝贺朋友的成功,认真倾听一个失落的人细语诉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爱,还是用爱湿润后的灵魂折射出来的人格光芒,是经过爱的沐浴后而散发出来的平和心态。

当我们赠送他人玫瑰的时候,我们的手上也一定还弥漫着爱的芳香;当我们在给他人点亮一盏灯的时候,其实也将自己照亮了。纵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凄风苦雨,这份善良与关爱就像那穿透忧伤的阳光,温暖着你我的心房。

就让我们在赶路的同时,也同时携上这一份爱,善待每一个人,欣赏每一个日子,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与领悟悉心收藏,让心灵从此有一个宁静安祥的港湾。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便是幸福的味道。

珍惜生活,磨砺人生。这便是生命的真谛。

03、藏在沙里的爱情

一个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妈妈,我该怎样把握爱情呢?”母亲说:“傻孩子,爱情怎么能把握呢?”?

母亲笑了笑,然后慢慢地,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儿的面前。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接着母亲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泄落出来。当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毫无美感可言。

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似乎懂得了把握的含义。

----爱情无需刻意把握,就像握在手里的沙,越用力,流失的越多。顺其自然就好。

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04、佛陀的教导

几个弟子问释迦牟尼佛“ 人生是什么?”

从穿过桃林的过程中,弟子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果实。等大家来到桃林的另一端,释迦牟尼佛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弟子:“你们都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

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回答。

“世尊,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位弟子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桃子,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位弟子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世尊,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弟子都请求道。

释迦牟尼佛笑了笑,然后语言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篇12:运动启迪人生

说起来,运动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很多运动包括散步、跑步、乒乓、跳绳、上下楼梯等都可以在日常生活环境里进行;但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运动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周围没有那样的气氛、忙于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想去做的运动并没有适当的空间,尤其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公共空间非常有限,现在还加上了一条,城市的PM2.5太高。今天依照人们的关注度而言,足球与篮球是排在最前面的运动,但依照人们实际的参与度来说,会所健身、羽毛球与乒乓球等小球、游泳占比更大。更多的人期待自己居住的小区有更健全的运动设施,其他社区的居民希望周边公园与开放空间里的健身空间要多一点。

还记得在我的小学与中学时代,大早起来出操基本上是个纪律要求,做班长的同学喊大家出操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职责与得罪人的项目,而现在大部分的学校已经没有这样的要求。我有好几位投资界朋友都强调,现在他们选择投资创业企业时,特别关心企业家的身体状况,其实这个基础不是一时半会打下的。

因为2008北京奥运的推动,人们对于诸多新体育运动项目有了热情,其中最典型的有划艇、击剑、柔道等,包括马球、高尔夫球、太极、帆船、舞蹈等高端时尚运动也在城市会所的推动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国际交流带来的橄榄球、板球作为新的趣味性运动项目也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而最新的发展则是站在环境保护与发展新型多元城市交通体系意义上提出来的人气不低的多城市自行车发展计划。我们也相信,未来人们对于高品质环境的需求与城市快速交通体系的发展会极大地改变郊区化居住的动力,而郊区化居住对于运动的发展将是非常重要的推力。

奥运会等城市盛事改变着人们的运动观念,而在下一步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在社区意义上的公共运动空间的设计与供应,让业余体育取得强大的社会基础。我甚至向往,我们能够举办第一次中国业余体育运动会,它将标志着中国国民运动素质与观念的新里程碑。差不多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张先生在南通举办的首届南通市民运动会,正是这样的业余运动会。

篇13:启迪人生小故事

有一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于是右边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是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

然而,第二天、第三天过去了,情况还是这样,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始终没有下山挑水。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是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顺便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右边山上的和尚便爬上了左边的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上的庙里,不禁大吃一惊,他的老朋友正站在庙前打太极拳,生龙活虎,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

篇14:启迪人生小故事

“我决心已定,”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一定要看看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阻止不了我!”

小老鼠大清早就上路了。一路上遇到野猫和蛇的追杀,还有那不知名的大鸟的袭击。小老鼠拼命地逃跑和躲藏,总算是有惊无险。

天黑了,小老鼠待在一块岩石的缝隙里。它想念它的父母,感到孤独、悲伤。但是它没有放弃它要去海边的决心。

第二天,它慢慢地爬上了一座山,它的眼前突然一片开阔。“大海,我终于见到了大海!”小老鼠兴奋地呼喊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天边是缤纷的晚霞,金色的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拍向岸边。

篇15:亲子故事人生小故事文章

2岁左右,孩子开始说话,自我认知逐步增强,“我”的概念进一步强化,所以与父母的“不”越来越多。

这需要父母不要按襁褓中的习惯待孩子,而要开始引导,这个阶段对于初为父母是最难的,也是开始需要认真学习的(以往的喂养和搂抱只是本能),第一课就是学会和孩子作朋友,而不是让孩子处处满足自己。

篇16:典籍展览 启迪人生

关键词 国家典籍博物馆 典籍 展览 教育 大课堂 多媒体

分类号 G252

Ancient Book Exhibition Inspire People:Thinking o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lassic Books in the Opening Year

Zhang Lichao, Lin Shitian, Liu Zhongxuan

1 中国典籍展览历史

1.1 中国古代典籍展览雏形

中国典籍源自殷商,浩如烟海。典籍展览更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先秦典籍《穆天子传》卷五即有“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汉代以来,更有七月七日曝衣物图书的节令性习俗风气。至宋代,君臣聚集一起去馆阁观书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有组织的“及时冠盖满蓬莱”“坐倾人物尽仙才”的曝书会,成为具有图书展览会性质的文化年度盛会,是最早的典籍展览[1]。馆阁的曝书会,虽然初衷是为图书的维护保养而开设,但深层次而言,是为弘扬统治者提倡文治、优宠文士的治国方针,与会者在“直观统治者崇尚儒术、肇振斯文的成果”的同时,更可以观画赏帖,切磋技艺,从而感染艺术情趣,激发创作情思。可以说,这是典籍类展览教育感化、启人智慧职能的最初体现,只不过其受众多为当时的中上层士子官僚,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

1.2 中国国家图书馆展览历史

早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国家图书馆为更好地宣传馆藏,揭示文献,引导读者利用馆藏,从1925年即开始举办馆藏善本展。1929年10月开始,更是每年10月定期举办图书展览,实际上这也是继承古代藏书文化的创新之举。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从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国家图书馆加大了展览的力度,相继举办了“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四届“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西域遗珍——新疆历史文献展”“东方的觉醒——辛亥百年历史文献展”等十余场大型展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拉近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增进了社会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 国家典籍博物馆介绍

2.1 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定位

典籍博物馆是以典藏、展示、保护、研究国家重要文献为主要内容,具有传承书籍文化、开展社会教育作用的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2年7月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作为国内第一家典籍类专业博物馆,一方面依托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是国家图书馆的一种新型阅览服务形式;另一方面,又有着博物馆的属性,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韩永进先生在对国家典籍博物馆进行定位时谈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应以典籍文化为中心……围绕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典籍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以存世典籍文献、反映典籍发展与传播的文物、技艺等为展陈对象,不断创新典籍展陈理念,形成基于‘典籍-文物-技艺’的活态化展陈平台。”[2]

2.2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概况

2014年7月,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试运行,首次举办“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包括见证中华古代文明传承的重要文献——善本古籍、镌刻在石头上的二十四史——金石拓片、见证古代四大文明交流融合——敦煌遗书、见证中华民族近现代发展历程——名家手稿、古代皇家建筑典范——样式雷图档、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的图形再现——舆图、印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见证西学东渐——西文善本、展示中国古代典籍长河——中国古代典籍简史展等9个展览,全面展示了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特藏珍品,时间跨度从3000多年前的甲骨到现当代的名家手稿,从《四库全书》、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等稀世珍本到《神策军碑》等罕见金石拓片,800余件民族文化珍宝第一次大规模、成体系走出“深闺”,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记忆从殷墟甲骨、钟鼎铭文到汉代木简、宋元刻本的历史变迁,诠释了中华典籍的产生、传播、收藏、损毁、流散、回归,典籍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中外典籍文化以及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流、融合,充分展现典籍文化的伟大创造力与超强生命力。

首展之后,我们陆续举办了“大将手笔 家国情怀——赖少其书画作品及文献史料展”“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展”“迎春送祝福网聚中国心——国家图书馆馆藏楹联文献展”“千年古郡九朝神韵——正定历史文化展”“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圆明园四十景文化展”“炫彩童年——中国百年童书展”“非遗传承人人参与——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摄影展”“册府千华——珍贵古籍雕版特展”等系列大展,社会反响热烈,参观踊跃,有些展览应观众要求一再延长展期。截止2015年6月底,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9个月,参观人数已超过37万人,赢得了社会强烈反响和业界极高评价。

3 图文并举,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国家典籍博物馆自挂牌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身份,一方面依托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是国家图书馆一种新型的阅览形式;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典籍类专业性博物馆,有着博物馆的属性。鉴于当今国内很多博物馆定位模糊,在实际建设与运营中重“硬件”轻“软件”,重“收藏”轻“服务”,重“数量”轻“质量”,导致“门可罗雀”,国家典籍博物馆如何融合两者各自职能,吸收各自优势,培养一种超于两者之间的公众意识和社会意识,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宗旨及对人的教育引导作用,在发挥社会教育方面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培养,避免博物馆成为一种“摆设”或“鸡肋”,是一个需要深度探索与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国家典籍博物馆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尽可能地提供“主动式服务”等软件内容上下功夫,努力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展览内容、大众化的展陈语言、互动性强的展示手段、舒适休闲的馆舍环境。

3.1 深入浅出,挖掘典籍背后的故事

一个成功的展览应该能让观众愿意看,看得到,看得懂,我们在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上注重换位思考,将自身摆在观众的位置来思考展览的策划,注重将学术化的语言以讲故事等大众化的表达方式来呈现。

鉴于每一部典籍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还蕴含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国家典籍博物馆在策划展览时,力争挖掘每一部典籍在编纂、抄刻、流传、收藏过程中产生的故事,揭示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构建人与典籍对话的平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敦煌遗书精品展为例,展品中《四分律初分》为国家图书馆最早的、有纪年的纸本文献,它于417年在酒泉抄写,后流传到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佛教传播的见证;武则天追悼亡母写经为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动用门下省、秘书省、弘文馆、左春坊等中央官署的楷书手,抄写《妙法莲华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各三千部,给她的母亲杨氏祈福。这批写经现存40多件,书法精严,装帧考究,是唐代写经中的上品。卷尾题记反映了唐代的宫廷写经制度:由官员主持,每卷抄写完成后由书手或僧人进行三校,最后由玄奘的高足进行三级详阅,装潢由解善集等名手完成,清晰地再现了经卷从抄写到最终完成的各个环节。敦煌遗书展还展出了一部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这是由当时的敦煌学郎抄写的。敦煌古代寺学发达,几乎每个寺院都办学,是当地的教育中心,有的寺学长达百余年,学生面向僧俗二众,除学习经律论三藏外,还学习儒家经典、应用文章等世俗科目。从现存的材料来看,学郎除读书外,还替人抄经卷,换取一定的报酬。有意思的是,这部经卷后有学郎诗:“写书今日了,因何不送钱?谁家无赖汉,回面不相看。”敦煌学郎诗妙趣横生,对研究当时学郎的生活、学校教育情况,乃至当时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典籍博物馆在展出以上藏品时,综合多方资料,选取通俗易懂的表述语言,深入浅出进行展示,让观众既能轻松了解每一部典籍背后的精彩故事,也能深入了解每一部典籍的历史文化内涵。

3.2 精雕细琢,贴合主题的展陈环境

展陈环境的设计是一个展览成功的关键,优秀的形式设计可以迅速拉近观众与典籍间的距离,让观众轻松获得一种与先贤对话的穿越感。以敦煌遗书精品展形式设计为例,国家典籍博物馆在进行展览设计时,即将整个展览置于敦煌历史文化的宏观大背景下来安排展览主线、宏观结构以及设计语言。

首先,在展览主线上牢牢把握敦煌遗书不同时期的发展史和流散史,一方面以敦煌遗书的发展史为线,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吐蕃时期、归义军时期四个时间段展示了敦煌遗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另一方面以敦煌遗书的流散史为线,为观众讲述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敦煌遗书跌宕起伏的命运,从而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在展厅的宏观结构上力求营造出大漠敦煌的神秘气息。展览名称使用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题写的“敦煌遗书”四个大字,底纹采用莫高窟全景图暗影。前言像一幅展开的敦煌经卷,搭配着柔和的灯光效果,使序厅显得典雅肃静,引领观众穿越历史时空,步入敦煌遗书的宝库。

在展厅中间的高挑空间选取了148窟的药师经变壁画作为装饰图案,中间六块独立背板也分别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壁画,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莫高窟中。

第三,在展陈设计语言上使用统一的设计语言,敦煌遗书展厅四个单元从敦煌壁画中提取颜色厚重的黄、赤、绿、青作为色彩主体,通过色彩感官体验让观众在整个过程中感受敦煌文化的兴盛与沉寂: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代表着新生和奠基的大漠黄,隋唐时期采用代表着繁荣和昌盛的朱砂红,吐蕃时期采用代表着灵动和发展的石青绿,归义军时期采用代表着沉寂与永恒的烟波蓝。各个单元色彩绚丽但不失历史厚重感,每个单元的主体色调与展览内容紧密结合,更好地烘托展览的整体气氛。

敦煌遗书展厅的展陈设计体现出了敦煌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大气,达到了整体气氛浓厚,艺术气息鲜明的陈列效果。

4 多管齐下,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展现典籍与文字之美

西方学者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具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动觉、人际交往和自省能力。他认为学校教育只注重了语言、数字逻辑和自省能力,博物馆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尽可能多地增加学习媒介,增加知识点表现和传播的方式,以此激励和帮助观众达到学校难以达到的学习效果。难能可贵的是,现在大多数博物馆已经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展览中注重增加自助解说设备、多媒体互动展示手段、现场互动演示等内容,使得单向灌输式的展览逐渐向双向互动式的展览转变。

相较于器物类展品,典籍展品多为平面化纸质文献,展陈手段相对单一,且文字多为文言文或繁体字,观众在参观时难免觉得晦涩难懂,采用通常展陈方式解决不了典籍类展览的“展不全”“讲不透”问题。国家典籍博物馆在展览的设计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加深观众对展品及展品背后故事的了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首次在展览中大规模引进互动项目,如多媒体展示手段、传承人现场演示、模拟书房等,其中尤以多媒体手段和现场互动演示的应用最为突出。以多媒体手段为例,我们在古籍善本厅“保卫善本”小游戏项目中,通过建立藏书楼场景,设置知识互动环节,引导观众在触摸屏上将对古籍善本保护有危害的事项找出来,使观众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自觉领悟掌握古籍保护常识;“甲骨文互动临摹”以十二生肖和百家姓的甲骨文写法为基础,让观众通过临摹甲骨文来认识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字,还可以通过打印机将写出来的甲骨文带回家;样式雷氏设计图档展厅中设置的“古建筑模型搭建”和“九州清晏”虚拟互动项目,让观众通过动手操作,学习古建筑不同于现代建筑的建造工艺,领略圆明园曾经的秀美景观,加深对雷式建筑文化的理解;简史厅以现代流行的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将不同时期文字的载体、书写方式、书籍的装帧形式等融入游戏内容,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了解了不同时期的典籍特点,增加了知识储备;舆图厅设置了“舆图拼图”体感互动游戏,将馆藏著名舆图的元素加入体感互动游戏中,吸引了来馆青少年的极大兴趣;圆明园文化展中以声光电为主要展示手段,设置了海晏堂十二兽首艺术科技展演、乾隆皇帝游江南多媒体互动、火烧圆明园场景再现等项目,让参观者在震撼的视觉享受中体验圆明园昔日的盛况以及今日的凋零,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体验清代帝王的一千零一个梦境,也让观众在参观之余加深了对于历史兴衰变化的思考。

国家典籍博物馆在首展之后陆续策划了春节楹联文献展、我们的文字——非遗中的文字书写与传播等展览,社会反响强烈。春节楹联文献展览期间,策划了“名家带你写春联”活动,邀请数十位书法大家与观众在展厅内现场书写春联,展览既普及了中国传统书法知识,也与观众一起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春节的期待与祝福,古籍馆从金石拓片、敦煌遗书、善本古籍中辑出一百个福字,制作百福墙,深受观众喜爱;非遗展览中设置了互动专区,邀请了10余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与观众进行互动,观众观展热情空前高涨,展览闭幕时间也因观众的强烈要求一推再推;国家典籍博物馆还充分挖掘馆藏地方志、样式雷等特色文献,与国内历史文化名城等策划举办了正定历史文化展、圆明园文化展等展览,多手段、多层次向观众系统介绍了各地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让观众在千余平米的展厅内充分领略各地独特悠久的历史风情。如正定历史文化展即结合正定的历史文物和国家图书馆馆藏,以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为线索,通过文物、典籍、老照片、展板、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展示,分六个部分向观众介绍了享有“千古俊美”之名的正定古城从新石器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后横跨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展览吸引了大批学者、宗教界人士、学生、正定在京人员、学校及社会团体的关注与参观,他们从展览中各取所需,汲取佛教文化、建筑、古城保护等知识点,有很多曾经在正定工作学习过的人参观过程中触景生情,感慨落泪,可以说,正定历史文化展唤醒了这些人的一段回忆。

以上展陈手段的应用,拉近了因时间与阅读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大众与历史典籍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赋予了典籍浓郁的“人情味儿”,让大众在轻松的互动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增加了见闻。

5 依托展览,开展社会大课堂教育培训活动

博物馆举办的高质量展览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配合展览开展的拓展性的教育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博物馆的重视。国家典籍博物馆在首展筹备时就注重展览与相关讲座、论坛等互动活动的紧密结合,加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的联系,积极开展拓展式教育。

针对不同层次观众的特点,结合展览内容,国家典籍博物馆在国家图书馆原有讲座品牌的基础上,策划了典籍博物馆系列讲座。在首展中,配合展览策划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文化,关注人文情怀”为目标的讲座,密切结合展览,传播典籍文化,打造文化盛宴,多角度地解读中华文化史中留下的典籍国宝,通过讲座启人心智,能够让观众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及震撼人心的民族瑰宝有着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观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我们的文字”非遗展期间,国家典籍博物馆不仅安排了6场“我们的文字”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印章中的文字美、汉字与历史文化为主题向广大读者解读文字魅力,还设置了认识古代文字乐谱的音乐会、为小朋友讲文字故事的亲子活动、古籍修复现场教学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不仅活跃了展览氛围,还可以使读者和观众更深刻地领略展览内涵,通过典籍课堂这一系列的青少年体验式教育课程,让中小学生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

此外,为了建立健全国家典籍博物馆公共教育体系,推进博物馆与图书馆业务融合,扩大典籍博物馆社会影响力,国家典籍博物馆还联合各学校及相关教育研究机构策划推出了“名家带你走进样式雷”“名家还你临名碑”“名家带你写春联”等一系列“走进典籍博物馆大课堂”活动,将学校拟传授的教学点与展览进行结合,邀请名家大家、中小学生在展厅内进行现场教学互动,形成了知识点、知识传授者、受众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加深了受众对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取得了学校教育难以复制的效果。这些活动现已逐渐形成典籍博物馆特有品牌,获得了在京各大中小学的认可。此外,为实现“将博物馆带回家”,典籍博物馆还结合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开发了一系列以典籍文化为特点的文创衍生品,力求通过将典籍元素融入现代文化创意的方式,古为今用,将中华优秀经典文化渗透到社会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 1 ] 成明明.宋代馆阁曝书活动及其文化意义[J].社会科学家,2008(5):144-147.

[ 2 ] 韩永进.翰墨流芳: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图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张立朝 中国国家图书馆展览部综合协调组组长、馆员。北京,100081。

林世田 中国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北京,100081。

刘仲瑄 中国国家图书馆助理馆员。北京,100081。

上一篇:智慧型班主任案例下一篇:第15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