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

2024-08-24

中西医结合(精选10篇)

篇1:中西医结合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复核评审

2017年8月16日—17日,我院接受了江苏省中医药局组织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复核评审,评审组分别由来自南京、苏州、泰州、南通、徐州等地市的12位中西医结合专家组成,江苏省中医院章亚成副院长任组长。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王静副主任、中医处蔡旭兵处长和操海明调研员,以及我院全体院领导班子出席了评审汇报会和反馈会。

在16日上午举行的汇报会上,专家组首先听取了刘万里院长对我院工作情况的总体汇报。王静副主任代表市卫计委讲话,她指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市属医院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南京城东地区唯一的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两个唯一”充分体现了这所医院的重要性,市卫计委高度重视本次复核评审,希望医院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诚心、虚心地向各位专家学习、请教,通过专家们的“望闻问切”和“联合会诊”,找到医院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复核评审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最终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把医院的综合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南京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汇报会结束之后,专家们分组进行了实地检查。各组专家通过查阅台账、现场考核、对管理人员及员工访谈等形式,对我院在发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优势上所做的管理、临床、重点专科、药事、护理、检验、输血、病理、影像、院感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评审。

在17日进行的评审反馈会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院近年来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中西并重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本次复核评审中所发现的不足之处,并为我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刘万里院长最后代表医院表态,全院上下将以此次复合评审为契机,认真整理和对照专家给出的建议,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把医院打造成为患者满意、社会认同的高水平现代化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篇2:中西医结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教学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日益在临床医疗中显示出其优势。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我们承担着西医院校护理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向临床一线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西医院校护理学生在中西医护理中的临床教学已引起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1 将“辨证施护”融入“整体护理”,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这种将患者置于自然和社会的整体中通盘考虑的护理理念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进行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1]。而其中“辨证施护”又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其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护理评估,进而辨病辨证,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措施。因此,“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近年来有人提出将辨证施护融入现代护理的新观点[2],认为中医“辨证施护”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现代护理理论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继承祖国医学基本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观等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理论及工作模式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为防治疾病,解除病痛的重要护理手段。因此,对此加以发展巩固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1.2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使学生具有中西医护理双向技能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但课程设置时间较短,往往只着重于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学、针灸经络学等基本理论,对针灸学等在临床上更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则浅尝辄止[3]。而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熏洗疗法、敷脐疗法、捏脊等,至今在临床护理上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西医护理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将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科室的临床护理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掌握中西医护理的双向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护理实践的有效性。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方法

2.1 重视临床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带教老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临床教师都是西医护理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中西医兼通的护理人才,中西医护理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真正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而且普遍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和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认识各自优势和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我们组织西医护理专业的带教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护理理论,并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集中培训,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带教流程和方法,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科研。最后,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才授予带教资格,提高带教教师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实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2 探索有效教学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建立科学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安排临床理论授课、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及时听取带教教师及护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进行经验总结,改进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到位。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带一”临床教学模式,安排一名带教老师带一位学生,分管4~8个病人,运用护理程序对所管辖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开展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运用“望、闻、问、切”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并完成健康指导、医护患的沟通、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工作。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一对一随师带教,并注意结合PBL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床边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实地讲解、手把手操作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及时整改。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提高和巩固临床所学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及技能。

2.3 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技能培训

通过改革带教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基础操作练习中增加中医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在注射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在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示教中药保留灌肠,护理肿瘤化疗病人时采用药物止吐的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敷贴等方法,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中医的护理操作技能较多,而实习课时有限,并且有些项目在带教中也不能由护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练习,对于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我们便通过开展强化训练完成,让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操作共同提高。操作训练时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医生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着重培养其临床分析判断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把现代护理理念与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相结合,创建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模式,是中西医护理同仁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路径和临床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护理人才[5]。

【参考文献】

黄君,毛喜莲,秦锋,等.临床护理教学中融入“辨证施护”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5):85-87.Tanner CA.Nursing education: current themes, puzzles and paradoxes.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2007,(40):3-14.陶衔玥,区鸿斌,李华锋.临床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 892-893.中国科教期刊学会主要负责已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的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重点期刊的学术论文征稿。全程代理论文发表,提供写作指导,按杂志社要求前期审稿。

[5]佚名.西医院校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初探.http://ccclw.cn/yxyy/html/?136976.html

篇3: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前,医院编制床位1260张,开放床位1410张,固定资产4.05亿元,设有临床、医技科室62个,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00多人,高级职称335人,硕士博士150人,名老中医7人。2010年门诊量56万人次,年住院患者3.3万人次,年完成手术1.6万例。

医院专科优势明显,技术先进。拥有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医学专科1 2个。骨科1 0个病区480张床位,分为小儿骨科、骨肿瘤、脊柱、关节、创伤、手外科、足踝、中西医结合骨科、康复、运动医学等专业,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手术、关节矫形术和脊柱侧弯矫治、环枢椎半脱位等手术均达国内先进水平;成功完成断指再植、手指再造1万余例。糖尿病科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80张病床,20多年的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中西医结合疗法让糖尿病成为长寿病。脑血管病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设有3个病区120张病床,介入治疗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均达省内先进水平。

医院2004、2007年两次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并先后荣获“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北省示范中西医结合医院”等荣誉称号30余个。

篇4: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

+中医西医有什么区别?

记者:中医与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有什么差别?

陈可冀:这是属于比较医学的范畴。从理论上讲,中医多从宏观角度出发认识问题,讲究文化理论属性,强调整体性以及哲学层面上的思辨性,似可称为整体医学。而西医相对来说,讲求从微观着手看问题,十分注重微观的改变,当然也不是不讲整体。

从诊断方法上来说,中医一般是外内法,通过察看人的气色、舌象等外部现象来分析身体内部的病变;而西医则是用内外法,比如,肝肾功能不好,就会通过一系列内部检查来验证病人面部气色以及其他的异常变化。

从治疗手段上看,西医多用化学合成的药物或手术等疗法,有关药物的成分很具体和明晰;而中医则多用天然药,较多运用非创伤性疗法。中医注重病人的主观感受,医生凭借“望、闻、问、切”进行诊疗;而西医则比较注重客观指征,比较注重“证据”,现在更强调循证医学的“证据”,比如,体温摄氏40度即为高烧,摄氏37.2度就是低烧……很具体。

记者:不少老百姓生病后,总是在想或问:“我是看中医还是西医?哪个会好得更快?”有人回答:“有病看西医,养生重中医。”那么,生病之后究竟是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呢?

陈可冀:这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不好。从理念上看,西医讲求群体预防,中医则讲求个体养生。但是,中医也注重预防,如《黄帝内经》提倡“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就是通常所讲的“上工治未病”。《黄帝内经》中的这种思想,在现在看来,也是很先进的。因此,究竟是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这只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化。

中西医治疗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治病救人。无论何种医学的形成都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医形成于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因此,人们重视宏观、整体地看问题,整体性强。而西医形成于科学技术发达的近现代,能够对病人进行很多的检查,因此更易于观察微观层面的变化。所以,两者要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更好地造福人类。

+治疗疾病备有优势

记者: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谁为主轴呢?

陈可冀:这要视具体病情而确定。比如,非常严重的疾病,在治疗的某一个阶段可能是以西医为主,在其他阶段也许又以中医为主。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不一定谁总是当主角。比如,一些功能性疾病(疲劳无力等),表现为浑身酸软,西医检查可能未见异常,查不出什么问题,只好让病人尽量多休息;而中医则常常认为这是气虚的一种表现,可以开些补气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等(现在证明,这类补气药确有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再比如,冬春、秋冬爱感冒的人。提前服用有一定补气作用的玉屏风散,就能够有效的预防。又比如,有的病可能呕吐很厉害,什么也吃不下,怎么办呢?西医便可以通过静脉点滴的方法,给病人补充一些必需的营养。所以,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不同的主次,某些情况下当主角,某些情况下还得甘当配角。

记者:中医常说的精、气、神等听起来很“玄”,有人还说,中医的有效性有偶然因素在内,缺乏量化的指标,对此,您怎么看?

陈可冀:相对来说,西医常从局部病变人手,多采取一定的对抗性治疗手段,中医则是更多地强调调节整体的功能,中医复方作用常是调节性的,如调节免疫功能,等等。中西医的诊疗思路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诊疗过程中,两者应该参照地去用,不可偏颇。中医有着自己的“文化基因”,它植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对于中医和西医,既不要过分强调它的不同,也要注意它的相同,即求异也求同。中医理论里讲求人体的和谐,所谓“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等;亦讲求“交泰”,即首先要讲一样的东西,再讲不一样的东西,两者是不矛盾的。这就是我们日常提倡的先要“合众”,再讲“与众不同”,是一个道理。中西医结合是因为现代医学进步了才出现的,应当优势互补,绝不可误解为“中医西化”。说到底。还是“继承不离古,发扬不离宗”,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东西都要为我所用。确实,中医很久以来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但缺少量化的指标,而科学是强调定性定量的统一。所以,最佳的治疗决策应当是循证医学与专家经验的完美结合。

记者:中医如何适应循证医学的发展呢?

陈可冀:现在,国际上讲求循证医学,就是说,任何诊断、治疗方案都要有证据来证实或佐证。证据怎么获得呢?就是要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化、有合理对照的研究或实验来取得证据。但中医特别重视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中医如何与循证医学实践结合,这是中西医结合过程中的一大研究课题。

其实,“专家经验”也能算是一种“证据”,但只能算三级、四级证据,如果专家经验经过多中心研究证实,便可以上升为一级证据了。所以,中医的“专家经验”也是循证医学的一个层次。中医的长期临床经验应该受到更充分的重视,既要重视客观标准,又要重视主观经验。我国中医界已经开始向着循证医学方面发展,国家“十一五”重大疾病的攻关项目很多就是根据循证医学设计的。

+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记者:中医+西医就是中西医结合吗?

陈可冀:虽然有的病,单纯用西药可以治疗,有的病用中药可以治疗,但是,很多病需要综合治疗。比如对肿瘤的治疗。就常常需要中西医综合治疗。化疗、放疗的时候“敌我不分”,不管是正常细胞还是肿瘤细胞可能都被杀死,这就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遭受重创。如果此时加点补气养阴的中药就很管用,能减少不良反应。很多临床试验证明了这一事实。但是。有时候中药、西药联合用药也可能有坏处,有的药物是不能用在一起的,因为,药物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的化合物。国际上已经陆续成立了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机构,我国目前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重视程度和具体实践还不够。

记者:中医的发展相对较慢,主要是什么原因?

陈可冀:最主要的还是指导思想的问题,有些时候对不同的意见缺乏宽容性。虽然在中医药的“继承、发展”上早已达成一致,但是在关于中医药的“创新、国际化”方面的分歧却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争论。我觉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出路。当然,“古为今用”不是食古不化,“洋为中用”更不是食洋不化。

记者:应该如何理解“中西医结合”呢?

陈可冀:所谓中西医结合,就是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继承、整理、研究、发展传统医药学。不可以误解为是用“西医改造中医”,更不是去“取消中医”,中西医应当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当然,中医也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如若结合再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成果当可拭目以待。

篇5:中西医结合儿科总结

第一章:绪论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五十二病方》里记载用下气汤(淳于意)治疗小儿嗝病,为最早的儿科医案。

钱乙所著《小儿要证直诀》首创小儿五脏辩证体系,重视脾胃的调理,提出“疳皆脾胃论”的论点,被誉为“儿科之圣”。

明代万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等观点。简称“三有余,四不足”。

第二章:儿科学基础

小儿年龄分期:围生期(28W-出生后1W),新生儿期(出生后-28d),婴儿期(出生-满一周岁),幼儿期(一岁到三周岁),学龄前期(三周岁-

6、7岁入学前),学龄期(6、7岁-青春期前),青春期(女孩以出现月经为开始)。体重:(正常为2.5-4.0kg,<2.5为低体重儿,<1.5为极低体重儿,<1.0为超低体重儿,>4.0为巨大儿),<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0.7*月龄;>2岁体重=2*年龄+8; 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cm,2-12岁身高=7*年龄+70 新生儿头围约34cm,胸围约32cm;前囟门出生时宽约1-2cm,1-1.5岁时闭合,前囟门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和脑肿瘤等疾病,凹陷则见于脱水和极度消瘦者。

骨龄的判断,年长儿拍摄左手腕骨的正位片,10岁时骨化中心出全,共十个,1-9岁骨化中心数目=年龄+1;

乳牙共20颗(6个月-2.5岁出齐,6-7岁开始更换恒牙。儿童血压:收缩压=2*年龄+80,舒张压=2/3收缩压。

发育规律:自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纯阳之体:纯指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尚未耗散;阳指以阳为用,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因此纯阳并不等于“盛阳”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驱康复。

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点:1.母乳生物效价高,易于被婴儿吸收;2.母乳富含抗体,提高婴儿抵抗力;3.母乳经济方便;4.母乳喂养有助于亲密母子间感情;5.母乳温度和泌乳速度适宜,无细菌污染,直接喂哺。

辅食添加原则:1.由少到多;2.由稀到稠;3.由细到粗;4.由一种到多种;5.天气炎热或者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部分母乳喂养首选补授法,其次为带授法。婴儿一周岁以内的计划免疫:“五苗七病”——0.1.6月为乙肝,2.3.4为脊髓灰质炎,3.4,5为百白破,8个月为麻疹。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其汗,三问头身,四问胸间,五问饮食,六问睡眠,七问饥渴,八问溲便,九问旧病,十问遗传。

望神色: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部表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查指纹:适用与三岁以下的小孩,食指三指节分为风气命三关(查指纹的方法见28页),辩证纲领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透关射甲”是指指纹透过了风气命三关到指甲的部位,则病情危笃。

小儿脉诊:一指定三关,又称寸口一指脉;以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本脉象为纲。

儿科治疗原则:1.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2.治疗要及时,方剂要精简;3.注意调理和顾护脾胃;4.注重整体治疗,合理调护。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按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成人量折算和中药剂量(新生儿为成人的1/6,婴儿为1/3,幼儿为1/2,学年前期儿童为2/3)

脱水:1.按程度分为轻(<5%)中(5%-10%)重度(>10%);2.按脱水性质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性脱水(仔细看40页)。

低血钾症:血清钾浓度<3.5mmol/L,重度低血钾需要静脉补钾,浓度为27mmol/L(0.2%),不超过40mmol/L(0.3%).急救液是2:1的含钠液(Nacl;NaHCO3=2;1),第三章:新生儿与新生疾病

新生儿分类(按胎龄):足月儿(37-42周),早产儿(<37周),过期儿(>42周);

新生儿常见反射:觅食反射、握持反射、吮吸反射、拥抱反射。新生儿脑大、脊髓长,腰穿选择在4-5腰椎间隙。

中性温度:是使机体代谢、氧和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比较(51页)

黄疸的中医治疗: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加味。

新生儿硬肿顺序: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科萨奇A组病毒所致);2.咽-结膜热(由腺病毒3、7型所致)。

感冒常证: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兼证:1.夹痰(偏风寒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坳汤、二陈汤;偏于风热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桑菊饮加减);2.夹滞(疏风解表+保和丸加减);3.夹惊(解表兼清热镇惊——疏风解表+镇惊丸)。肺炎:肺炎咳嗽的病机在于肺气郁闭,痰热为其主要病理产物,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常累及心肝。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主。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表现为1.P>180次/分,2.R>60次/分,3.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指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4.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5.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少尿或者无尿。

肺炎西医治疗原则:1.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药物;2.早期治疗;3.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4.足量、足疗程;5.重症宜联合用药。

中医治疗:肺炎咳嗽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法则。常证有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3.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平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治疗。

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书本81页),西医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中医治疗: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2.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以科萨奇B3病毒最为常见。临床诊断标准: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3.心电图改变;4.CK-MB升高或者心肌肌钙蛋白阳性。

新天性心脏病:分类(左向右分流型——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右向左型——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无分流型——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一般在出生后半年到一年之间闭锁,否则为动脉导管未闭。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和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大多能实行根治术,若发展到晚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伴右向左分流者则不宜手术。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主动脉骑跨。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第一天的补液原则:定量(90-120;120-150;150-180ml/kg)、定性(1/2张;2/3张;1/3张)、定速(前8小时,后十六小时)。

中医常证:1.湿热泄——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

第七章: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1.浮肿少尿;2.血尿;3.高血压。眼中表现为:1.循环充血;2.高血压脑病;3.急性肾功能衰竭。西医治疗:青霉素10-14天,彻底清除体内残余细菌。中医常证: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赤小豆汤加减。变证:1.水凌心肺()2.邪陷心包()3.水毒内闭()

肾病综合征:特点为大量的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水肿。水湿为其贯穿病程的病理产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并发症有1.感染;2.电解质紊乱;3.血栓形成;4.肾小管功能障碍;5.急性肾衰竭;6.肾上腺危象;7.生长迟缓。

中医辨证:1.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3.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加减;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减。

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郑重;2.颅内压升高;3.脑膜刺激征。并发症:1.硬脑膜下积液;2.脑室管膜炎;3.脑性低钠血症;4.脑积水。

辅助检查:1.血象升高(白细胞明显升高,可达20-40*109)

2、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达到1000*106,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明显降低,常低于1.1mmol/L;蛋白质含量升高,多1g/L).第十章:造血系统疾病

小儿血象特点:红细胞,出生时约为5.0-7.0*1012/L,血红蛋白为150-220g/L,出生后先出现生理性溶血,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红细胞数<3.0*1012/L,血红蛋白<100g/L); 白细胞,出生时总数为15-20*109/L,出生后4-6天和4-6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相等,出生后四天内,中性粒细胞为主,6天后-4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倒置;血小板与成人相近,约为150-250*109/L;血容量约占其体重的10%。

贫血:成人标准(血红蛋白,轻度为90-120g/L,中度为69-90g/L,重度为30-60 g/L,极重度 3 <30 g/L),新生儿标准(血红蛋白,轻度为144-120g/L,中度为120-90g/L,重度为90-60 g/L,极重度<60 g/L);

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大细胞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失血,再障;单纯小细胞性:慢性感染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口服FeSO4,口服剂量为1.5-2.0mg/kg,每日2-3次,两餐间服用,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口服Vc促进Fe吸收。铁剂治疗有效者于2-3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下降至正常;治疗两周后红细胞相应增加,临床症状好转。血红蛋白正常后应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停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首选激素治疗。

中医治疗:1.血热伤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2.气不摄血——益气健脾,摄血养血——归脾汤加减;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大补阴丸合茜根散加减。

第十二章: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

风湿热: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诊断标准(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症、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发热,关节痛,ESR升高CRP阳性;咽拭培养阳性,抗O滴度升高。)西医治疗:青霉素抗链球菌,水杨酸类和激素抗风湿炎症。无心脏炎症的可用水杨酸制剂。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1、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臀部,部分累及上肢,躯干,面部少见。皮疹无压痛,分批出现,呈对称性分布。2.消化道症状;3.关节症状;4.肾脏症状)中医治疗:1.风热伤络——祛风清热,凉血安络——银翘散加减。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化癍——犀角地黄汤加减。

第十三章:营养性疾病

营养不良:疳证的病机(脾胃受损,精液消亡。钱乙说:“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为也”。“疳”者甘也,姿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疳者干也,言其病因和主证,气液干涸,形体羸弱。”江育仁认为“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干疳以补为主。”

中医治疗:疳气——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加减;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加减;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兼证:1.眼疳——石斛夜光丸;2.口疳——清火泻心,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3.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为400IU/d,辅助检查(25-(OJ)D3,是维生素D3在血浆中的主要形式,正常值为25-125nmol/L,其降低为早期诊断标准。治疗:口服维生素D制剂。

第十四章:感染性疾病

麻疹: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引起,冬春季多见,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主要侵犯肺脾两脏。典型麻疹分为四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3-4天,恢复期);

并发症:1.喉炎,2.肺炎,3.心肌炎,4脑炎,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中医顺证:1.邪犯肺卫——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加减。2.邪入肺胃——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加减。3.阴津耗伤——养阴生津,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加减。

患儿隔离至出疹后五天,合并肺炎的隔离至出疹后10天。

水痘: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典型临床表现“三世同堂”——丘疹,水泡,结痂。4 临床表现:1.典型水痘。2.重症水痘。3.先天性水痘。中医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淡渗利湿。猩红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出疹特点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口周苍白圈,在腋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形成深红色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注意对比麻疹和猩红热(258页)。青霉素为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需要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中医常证:1.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2.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加减。

第十七章:中医相关病证

厌食:小儿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病程持续超过两个月。

病因:1.喂养不当。2.他病伤脾;3.先天不足;4.情志失调。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证型:1.脾失健运——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加减。2.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加味。3.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加减。遗尿:又称尿床,指三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病症。

篇6: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标准

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中西医结合内科、外科与预防保健科;

(二)至少设有中药房、西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三)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1名药剂士,1名中药剂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人员;

(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西医结合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 X光机 给氧装置 呼吸球囊 呼吸机 电针仪 妇科检查台 高压灭菌设备 显微镜 离心机 紫外线杀菌灯器械柜 抢救车 蒸馏水装置 各类针具 中药煎药设备 电冰箱 人工洗片装置 药品柜 必备手术刀包 吸引器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 1 张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 2 条 枕芯 2 个 床头柜 1 个 暖水瓶 1 个 床垫 1.1条 床单 2 条 枕套 4 个 病员服 2 套 痰盂或痰杯 1 个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篇7: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疸是以面、目、身肤熏黄,小便黄为特征的病证。

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消化道肿瘤及溶血性贫血等疾病进程中。

中医认为黄疸是湿邪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下注膀胱而成。

临床医生在诊治黄疸时应在 自然光线下进行,注意询问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区分黄疸的类型,查找引发黄疸的病因。

1 西医治疗

1.1 治疗原则

黄疸应根据病因不同行内科或外科治疗。

绝大多数肝前性黄疸和所有肝细胞性黄疸属于内 科学治疗范畴,此类黄疸治疗应积极消除病因,解除导致溶血的因素,控制感染,纠正中毒、代谢紊乱和营养缺乏,积极防治并发症。

对于阻塞性黄疸则应根治病因,解除梗阻,保证胆汁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并预防并发症。

1.2 内科治疗

1.2.1 溶血性黄疸 应立即停止输入异型血,去除理化、药物和生物等溶血因素,脱离过敏源。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对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某些类型的血红蛋白病可予脾脏切除。

1.2.2 肝细胞性黄疸 主要采取护肝疗法。

篇8:中西医结合治疗羔羊腹泻

1 病因病机

羔羊腹泻多因外感湿热, 或饲喂霉败饲料, 或过食多汁、滋腻的鲜草料, 以致脾失运化, 郁而生热, 湿热郁结肠内, 气血相搏, 损伤肠道经络, 化为脓血, 下注成泻。现代医学认为,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因素侵入肠道, 直接刺激胃粘膜上的感受器, 扰乱胃肠的正常分泌、蠕动和吸收机能, 从而导致腹泻。

2 临床症状

患病羔羊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虚弱、弓背, 严重时起卧困难, 后躯常被粪尿污染, 泻粪恶臭 (酸) , 一般呈半液体状, 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残渣, 泡沫或浓稠粘液。单纯消化不良引起的, 粘液、泻粪色泽常与草料色泽相近, 灰白或黄褐色。如粪便呈黑褐色或血色, 多为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或中毒性致病因素引发, 此时病羔体温升至41~42℃, 魏氏梭菌感染者约1~2d内死亡, 有时无任何症状而死亡;大肠杆菌引起的病程稍长, 多因脱水严重, 体内代谢紊乱导致死亡;有时症状出现神经症状, 不下痢, 突然倒地, 角弓反张, 磨牙, 四肢强直性痉挛, 转圈, 1d内死亡。

3 治疗

3.1 中药治疗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 健脾利湿, 涩肠止泻, 调整胃肠机能。

方药:白头翁、黄芩、黄柏、秦皮、地榆、丹参、泽泻、诃子、乌梅、木香、苍术、车前子各适量, 水煎, 候温灌服, 1剂/d, 分3~4次服完。

3.2 西药治疗

5%复方氯化钠250~500m L或生理盐水250~500mm, 10%氯化钾5m L, 10%氯化钙5m L, 安钠咖0.5g, Vc1.0g, 氢化可的松0.03g, 10%葡萄糖250m L, 静注, 2次/d。环丙沙星0.2m L/kg, 肌肉注射, 2次/d。对静注困难的病羔羊可灌服补液盐15~20包 (每包含葡萄糖4.4g, 氯化钠0.7g, 氯化钾0.3g, 碳酸氢钠0.5g) , 加凉开水5000~10000m L, 分3~5h内多次服完。

4 病例

2004年5月18日, 本镇李某饲养的21只30日龄母羊羔腹泻, 症见后躯被黄色稀粪污染, 腥臭, 口色赤红, 口津粘腻, 体温40.7℃。诊为湿热泄泻。治疗:白头翁、黄芩、黄柏、秦皮、地榆、穿心莲各20g, 丹参、泽泻、诃子、乌梅、木香、苍术各15g, 车前子10g, 水煎, 候温灌服, 1剂/d, 分3~4次灌服。另给予口服补液盐18包, 加凉开水4000~10000m L, 于3~5h内分多次饮尽。连续治疗3d, 痊愈18只, 好转2只, 死亡1只。

2005年9月10日, 本镇田某饲养的34只20日龄母羊羔发生腹泻, 症见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泻带有血液和粘液的稀粪, 体温40.2℃。诊为湿热泄泻, 治用白头翁、黄芩、黄柏、秦皮、地榆、穿心莲各15g, 丹参、泽泻、乌梅、诃子、木香、苍术各15g, 车前子10g, 水煎, 候温灌服, 1剂/d, 分3~4次灌服。口服补液盐15包, 加凉开水5000~10000m L, 于3~5h内分多次饮尽。环丙沙星0.2m L/kg, 2次/d, 肌肉注射。连续治疗3日, 痊愈28只, 好转4只, 死亡2只。

5 小结

5.1 羔羊的发病原因相当复杂, 因此, 对生产母羊和初生羔羊实行科学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坚持防重于治, 以防为主的原则, 实行中西药综合防治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初生羔羊腹泻。农区比山区发病率高, 气候多变的地区比气候稳定的地区高, 饲养条件差的地区比条件好的地区高。发病季节上, 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但冬羔和早春羔发病明显低于晚春羔。母羊体质健壮, 膘情好的所产羔羊发病少。初生母羊、7岁以上母羊及体质差的母羊所产羔羊发病率高。

5.2 方中白头翁、地榆入大肠, 胃经, 清热燥湿;

篇9:中西医结合抗癌防癌

答:李雁主任医师v:部分病人经过化疗有可能可以手术切除。目前未确认乳腺癌有遗传性。

问:@单纯的青春梦想:这一次B超双乳已显示乳腺等级2级,内容显示的是小叶增生,以前检查出来的结果是左乳3级,右乳6级,是浸润性,请问最后一次化疗是21天4次的,那化疗可以不做,直接进行手术吗?

答:李雁主任医师v:就目前情况来看,不能说明有复发,应积极中医中药治疗,以预防复发转移。

问:@wjmls:①肝部肿瘤,早晨出现低血糖症状,夜间喝白糖水补糖,可行吗?②饮食具体禁忌什么?③若想吃中药,吃什么好?

答:李雁主任医师v:①早晨低血糖,要找出原因,再采取针对的措施。②少食无鳞鱼及辛辣食品。③中医中药需要对症下药,因此应该来门诊就诊,我们会开出有针对性的中药。

问:@新晴微微:肺癌晚期,在吃靶向药物。医生说不要同时再吃其他药包括中药,因为中药说不清,也许有拮抗作用。请问中医怎么看呢?

答:李雁主任医师v: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肺癌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期间,可以配合中药治疗,有增效作用。

问:@阿迪斯:每年坚持常规体检的,一切正常,防癌的话还需要检查什么?

答:李雁主任医师V:除常规体检项目外,针对肿瘤的。主要考虑检查肿瘤标志物、PET/CT等。如果目前有什么症状,可根据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例如,大便次数改变,可考虑下腹部CT及肠镜检查。

问:@用户3580127577:我母亲今年50岁,当时检查是胆结石,微创手术后病理提示胆囊癌,为第3期,未有远处转移。医生说这个化疗不太敏感,不建议我们做,也未做根治术。像这种该如何进行下一步治疗?

答:李雁主任医师V:如果肿瘤已切除,且无其他部位转移,可考虑中医药治疗。

问:@宏祖:要去看望癌症手术后病人,请问是送冬虫夏草胶囊好呢还是灵芝孢子粉好?您建议癌症术后病人吃什么呢?

答:李雁主任医师V:都可以,表表心意。癌症术后病人适合吃什么,具体需要根据病情。

篇10: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1、几个方剂的组成、治法、方药

A新制柴连汤

风热壅盛症状:风轮疮的早期(黑睛生翳如秤星,似花瓣,状如凝脂,像新月,若

豆腐渣)

组成:新制柴连芍二荆,栀芩草防龙胆通(芍药、二花、荆芥、栀子、黄芩、甘草、防风、龙胆、木通)

B除湿汤

主证:湿热壅盛证

组成:连翘 滑石 车前子 枳壳 黄芩 黄连 荆芥 木通 陈皮 茯苓 防风 甘草

除湿滑陈车苓翘,芩连通风壳荆草,清热除湿疗眼病,湿热壅盛服之消。

C泻肺饮

主证:结膜充血,热结为疳,眦多泪热之肺热亢盛证。

组成:泻肺荆防栀芩桑,膏芍壳通翘草羌,清热宣肺加白芷,暴风客热功效良。(荆

芥、防风、连翘、黄芩、桑白皮、石膏、赤芍、枳壳、木通、连翘、甘草、羌活、白芷)。

D除风益损汤

主证:风邪乘袭证

组成:除风益损熟四物,防风藳本加前胡(熟地、川芎、当归、芍药、防风、篙本、前胡)

E定志丸

主证:近视之气血不足证

组成:远志、菖蒲、伏神、人参

2.中西医解剖对照表

眼珠:眼球白睛:球结膜、巩膜黑睛:(水膜)角膜黄仁:巩膜睛褶 :睫状体瞳神:瞳孔晶珠:晶体神膏:玻璃体视黑衣:脉络

膜视脑衣:视网膜目系:视神经及球后血管胞睑:眼睑睑弦:睑缘泪泉:泪腺血英:泪阜泪窍:泪小点眼带:眼外肌真气:眼内的气血精 玄府:眼部的气血精往来出入的通道神光:视物、辨色的能力

3.风轮疮的发病部位是角膜(黑睛),如银内障的发病部位是晶体(晶珠)。

4.椒疮又名沙眼,具有传染性。

椒疮并发症1)睑内翻,睫毛倒入 2)黑睛生翳 3)赤膜下垂,血翳包睛 4)流泪

及漏睛症5)上睑下垂 6)睥肉粘轮 7)睛珠干燥8)粟子疾(眼睑结石)

椒疮分期:浸润初期; 活动期: 瘢痕前期; 瘢痕期。

5.细菌性角膜炎:黑睛生翳,状如凝脂,肥浮脆嫩多伴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分泌物较多浓稠)

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症状,疼痛畏光流泪,常有服药史。黑睛怕热羞明,流泪涩痛,视力减退。(分泌物较少清稀)

6.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易引起虹膜与晶状体粘连(后粘连)。

7.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病机:神水阻滞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眼内压突然升高,眼球坚硬如石;角膜水肿,瞳孔成竖椭圆

形散大,且带绿色外观;局部混合充血;前房极浅,前房角闭塞;伴有剧烈的眼胀

痛,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

正常眼压10-21mmHg。

视力公式:标准视力定为1.0,其视力可用一公式计算,即视力=H/5mX0.1

降眼压的药物:醋氮酰胺片口服,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30—60分钟滴完;50%葡萄糖液100毫升,一次静脉注入。口服高渗甘油合剂。

8.白睛的生理功能1)保护眼内组织 2)维持眼球形态3)遮光作用

9.泪器包括什么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泪泉)及排泄泪液的泪道(泪窍)两部分。泪腺包括副泪腺和结膜杯状细胞。泪道是排泄泪液的通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泪总管组成。

10.与目内眦相连的经脉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

11.中西医诊断病名的对照

睑腺炎:麦粒肿、土疳、针眼急性泪囊炎:漏睛疮、睛漏疮慢性泪囊炎:漏睛睑板腺囊肿:霰粒肿、胞生痰核病毒性睑皮炎:风赤疮痍角膜软化症:疳积上目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红眼病、暴风客热白内障:圆翳内障、偃月内障、如银内障先天性白内障:胎患内障并发性白内障:金花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惊振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绿光内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黑风内障葡萄膜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视网膜动脉阻塞:暴盲、落气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云雾移睛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

视神经萎缩:青盲、黑盲

12.外眼手术的切口方向:睑腺炎(外麦粒肿)与睑缘平行,睑板腺囊肿(霰粒肿)、内麦粒肿与睑缘垂直。

13.眼表的结构:结膜上皮、角膜上皮、泪膜。

14.麦粒肿中西医病名都有针眼、土疳、土疡,偷针。责之于脾胃,病机为脾胃湿热、脾胃蕴热。

15.散风退翳药:蝉衣、木贼、蔓荆子、菊花、桑叶、白蒺藜、蛇衣、蚕砂等。不包括

龙胆泻肝汤。

16.五轮学说的内容

中医眼科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个部分,分

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轮为标,脏为本)

(一)肉轮指胞睑。包括解剖学之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因脾与胃相表里,所以,肉轮疾病常责之于脾胃。

(二)血轮指两眦。包括解剖学之眦部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眦的泪阜、半月皱襞和泪点。上、下眼睑鼻侧联合处交角钝圆,称大眦,又名内眦;颞侧联合处交角锐小,称小眦,又名锐眦或外眦。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血轮疾病常责之于心和小肠。

(三)气轮指白睛。包括解剖学之球结膜和前部巩膜。白睛在脏厉肺,肺主气,故称气轮。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气轮疾病常责之于肺和大肠。此外,白睛环绕黑睛周围,紧密相连,一旦发生病变,容易相互影响。

(四)风轮指黑睛。近代主要指解剖学之角膜。黑睛在脏属肝,肝主风,故称风轮。因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风轮疾病常责之于肝胆。此外,黑睛之后为黄仁,黑睛与黄仁之间充满神水,瞳神位于黄仁中央,故当黑睛疾病之病邪深人时,容易影响黄仁、神水,并波及瞳神。

(五)水轮指瞳神(含瞳孔及眼内组织)。狭义的瞳神专指解剖学之瞳孔;广义的瞳神不仅指瞳孔,还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以及房水、晶状体、玻璃状体等。“水

轮”一般多指广义的瞳神,是眼能明视万物的主要部分。五轮学说原主张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疾病责之于肾和膀胱。但由于瞳神结构复杂,经古今不少医家的实践证明,其生理、病理不仅与肾和膀胱有关,与其他脏腑也有着同样重要的密切关系。

17.眼底中央动脉阻塞,中医称为暴盲,可见目颤、视物变形。眼底的微动脉瘤可见糖

尿病、视网膜变性。

18.穿透性损伤影响健眼的条件(ABCDE)①穿破口在黑睛边际。②眼内异物存留。③

伤口长期愈合不良。④伤口出红赤疼痛持续不退。⑤反复出血。

19.最早的眼科医生是扁鹊,配制眼镜最早出现在宋代,《陶氏疗目方》是我国第一部

眼科专书。现存最早的眼科专著是《秘传眼科龙木或龙木眼科秘传》。

20.超声乳化的步骤(ABCDE):①手术切口环形丝囊。②分离:水分离和水分界;③切

削、打槽、分核、劈核;④清除皮质,⑤人工晶状体植入。

21.超声乳化的并发症(ABCDE):①角膜水肿;②炎症反应;③青光眼;④白内障;

⑤视网膜脱离。

22.风邪导致眼病的疾病常见症状(ABCDE)痒、泪、肿、动、燥。

判断要点

1、五轮学说适用于所有眼部疾病的说法是错误的。

2、眼外伤,伤于酸者轻,伤于碱者重。酸性损伤要小于碱性损伤

3、瞳神病当从肾论治,瞳神属肾。

4、白睛红赤是球结膜充血,白睛混赤是混合型充血,孢轮红赤是睫状体充血。

5、绿风内障是急性闭角性青光眼,黑风内障是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6、贯穿肉轮病的药物是充蔚子。

7、疳积早期多见夜盲症(又称雀目)。并非火疳所致。

8、高风内障即视网膜色素变性。

9、紫外线损伤多损及外眼(角膜、结膜)

10、新制柴连汤可用于风轮疮早期。

11、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西医结合】相关文章:

中西医结合考试05-10

中西医结合致辞09-08

中西医结合儿科05-07

中西医结合科05-17

中西医结合疗05-27

中西医结合专业06-05

中西医结合治疗08-05

中西医结合保健08-12

中西医结合诊疗08-15

中西医结合康复09-16

上一篇:课堂上的口哨阅读答案下一篇:建筑劳务公司调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