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组织生活方式

2024-08-21

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精选6篇)

篇1:创新组织生活方式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就不能延续过去仅靠开开会、读读文件、听听报告、写写体会等等传统的方法,而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通过创新党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使教育内容入心入脑,真正收到教育效果。针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问题,本人提出以下看法: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发掘工作与生活的新亮点。一要利用新媒体。传统的党组织生活是读著作、念文件,新颖的组织生活要听歌曲、看电视、观演出、上网站。二要增强互动性。传统的党组织生活是“一人讲众人听”,新颖的组织生活要开讲坛,如举办“七一”演讲会、党旗歌友会、歌咏比赛、知识竞答等活动,增强活动的互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三要融入新社会。要走出去,组织党员现场参观外界的新项目新科技新亮点,接受新时代的洗礼,进一步开阔思路和视野,不做井底之蛙;要组织开展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互帮互助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善于“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新形势新趋势、传授新技术;邀请先进人物演讲感人事迹、传授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四要整合社会力量。要加强与共青团、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及行业协会、兴趣组织的联系和沟通,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公

益活动,让本部门本单位的党员更多更好地投身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去,为党员提供丰富的组织生活渠道和途径。

篇2:创新组织生活方式

背 景:

近年来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创造性的将党内组织生活与铁运大讲堂、道德讲堂等紧密相结合,让基层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劳模、业务技术能手走上讲台,把党内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将、,不断增强了党内教育活动实效性和及时性。

主要做法:

(一)主体上创新。变“一人讲”为“大家讲”。原有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会一课”上。就党课而言,党支部书记一般是主体,向党员进行授课,而通过铁运大讲堂,鼓励普通党员上讲台,打破了职务、岗位、资历、学历的限制。通过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消化内容、提炼观点、确定思路和讲授的过程。不断深化了普通党员对党的重大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党性原则,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进中心工作。在实践中,许多党员感到他们的写作能力、口才及理论水平均得到了提高。

(二)内容上创新。在教育内容上,变“单一型”为“多样化”。传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一般突出政治理论教育,而铁运大讲堂通过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史党规党纪等同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企业面临的形势政策任务;党员学习心得;经济技术创新相结合,引用身边的人和事,把普通职工的先进事迹、经验做法,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触动听课人的心灵,确保了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三)形式上创新。在教育形式上,变“灌注式”为“互动式”。传统党员教育管理,往往以单向灌输为主,听课者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受。大讲堂的形式比较灵活,在操作上,通过“讲、议、评”,每位党员各抒己见、相互补充,达到说透道理、阐明主题的目的。同时,许多主讲者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心制作与主题相一致的图文并茂、形式活跃的多媒体课件,教育的直观性增强、互动性增强、吸引力增强,使党员能坐得住、学得进。实施效果:

篇3: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现状,创新策略

一、引言

目前,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崭新阶段。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 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求, 更是贯彻落实党方针、政策,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努力抓好高校党组织建设, 是新形势下党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高校作为衔接社会最近的人才培养机构, 具有社会公用性和特殊性。严肃党的组织生活, “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 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1]这是党章的基本要求。因此, 在高校党组织生活建设中应更注重实效性和创新性。我们抓住创新高校组织生活这一重点, 一方面, 对进一步牢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完成党赋予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高校党组织建设更应该与时俱进, 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使党组织生活更具新颖性和吸引力。因此, 如何创新党组织生活, 是摆在党务工作者, 以及党员面前的新课题。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现状

据调研, 目前党组织生活大多就是一味地通过读资料来学习, 并没有开展多渠道的党组织生活, 这使得党组织生活公式化、呆板化, 导致组织生活沉闷乏味。其次, 掌握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一名党员必备的素质, 但党组织生活中, 个别党员偶尔却会犯一些基础性的错误, 比如:混淆正式党员与预备党员的概念;对党员的权力与义务认识不到位。党组织对不按时参加党组织生活的成员没有及时地开展批评教育, 因此党组织生活和党员的教育常常流于形式。在日常生活中, 部分党员没有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不愿主动向学校党组织汇报动态情况, 以致党组织不能及时了解党员的真实生活状态。最后, 部分党支部对每一学期党组织生活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没有进行初步的规划, 因此当遇到其他活动, 党组织生活只能推迟, 甚至取消, 由此给党组织成员带来失信、散漫、随便的消极影响。以上这些现象都是造成党建工作管理上混乱无序的主要原因。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创新策略

传统的党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党员, 尤其是青年党员的要求。在新时期, 只有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基层党组织生活进行突破性的创新, 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进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只有不断创新, 党组织成员才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开展党组织生活。

(一) 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的创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领导绝大多数高级人才进行社会建设的战斗堡垒, 在培养人才时应严格按照中组部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发展党员工作, 要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出发,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2]因此, 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必须全体党员参加, 如情况特殊, 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人数的半数, 且入党申请人及介绍人到会才能召开。表决中应实行“票决制”, 赞成入党的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人数的半数, 并且要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具体程序开展。在实践党的章程或党的细则中应改变传统的“你说我听, 你说我做”的党组织生活模式, 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党员思想的变化, 让党员的身份真正体现出来。党总支还应注重对各党支部负责人的指导、培养工作, 以增强党组织生活的深入性和有效性。

“三会一课”是党支部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 是党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 也是我党保持先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保障。首先, 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制度, 可以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学习、工作水平, 在此工作中更应加大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与考察“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除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外, 还要发挥党员的作用, 要建立联系对子, 明确责任,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3]进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 满足新要求。其次, 在具体的组织生活中应完善党员的考核办法, 使党员考核办法更科学、更合理。再次, 党员彼此之间应通过听取各自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汇报, 在具体生活实践中逐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后, 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党员要组织参加专题学习班, 以此刚性地要求才会达到纯正党风、严肃党纪的要求。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 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之下。党员只要认真地参加党组织生活, 就可以得到党组织和党员同志的教育和帮助, 使自我的人格品质不断完善, 锻炼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引导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党外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积极实现学校的和本部门的各项工作目标, 把先进性建设落到实处”[4]的要求。

(二) 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形式的创新

“高校要把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作为全部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把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和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5]因此, 党组织生活的形式就需要始终做到与时俱进, 努力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并贴近党员的思想实际。

党支部可以组织党员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如赵一曼纪念馆和李硕勋纪念亭等。走访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 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加深党员对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的认识。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党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公众面前。党组织生活还应多举行讨论会, 在常规内容的学习上, 可以采用“个人宣讲制”, 即由一名党员主讲, 其他党员提问、补充, 从而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 鼓励畅所欲言, 让党员把自己真实的思想、观念、看法表达出来, 大家共同讨论, 让党员真正成为党组织生活的主角, 形成民主互动的氛围。

此外党组织生活可以举办主题交流、书评、影评等。在开展主题交流时, 可以请院领导、经历丰富的老党员、党支部书记或优秀党员, 谈他们的学习、工作体会及人生感悟等。在组织书评时, 每位党员可以向其他党员推荐值得去阅读的一本好书, 同时也可以要求党员定期读一本书, 然后在党组织生活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组织影评时, 让党员收看红色经典影片或党建教育录像资料片, 观看后要求党员写观后感, 在下一次的学习讨论会上发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丰富党组织生活形式融入了科技元素。网络的迅猛发展, 为丰富组织生活形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高校中的党员已基本掌握了计算机技术, 探索运用网络开展党员网上教育、管理活动已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式。把一些学习资料和党内文件等及时地、有计划地在网络上发布, 提供给党员学习, 不仅仅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和空间, 使党员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随时来学习, 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开展讨论、民主评议党员, 在网上畅所欲言, 更能起到让党员通过网络融入组织生活的作用。”[6]同时还可以借助QQ, 建立党建QQ群, 召开党组织生活, 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党员, 他们工作在各处, 很难参加学校常规的党组织生活。久而久之, 组织观念也比较淡薄。我认为这部分同志可以通过网络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 自觉地进行理论学习, 以及过组织生活等。党支部负责人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解答党员的疑难困惑。通过网络方式过党组织生活, 可以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

四、结语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新时期党对高校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基层党组织只要本着扎扎实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以创新的思路指导党建工作, 及时发现党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创新党组织生活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响应十七大号召, 以及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就一定能够提高高校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 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

[2]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

[3]陈敏, 胡琳.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29, (5) :162.

[4]郑晓清, 雷韶华.开拓创新提高高校机关党组织生活质量.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8, (2) :54.

[5]刘刚, 郭颖.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有效性.2009, NO01:18 (2) :214-216.

篇4:创新组织生活方式

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活动平台

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如何组织和通过什么形式把代表组织起来,使其依法行使职权、履行义务、发挥作用,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在认真总结上届人大代表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经过精心谋划,制定了人大代表开展“创五好”、“评三优”活动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大代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代表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创五好”,即要求辖区内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必须做到政治学习好、遵纪守法好、行使职权好、履行义务好、参加活动好。“评三优”,即通过开展“创五好”活动,评选出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大代表、优秀组织者和优秀活动集体。为了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创、评”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机构,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定期研究,并通过组织带动、制度促动和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代表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抓好组织带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其他组成人员,落实包保各小组责任制,定期检查指导,并积极参加代表小组的活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进行混合编组,做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并把代表活动的成效作为评选优秀代表和优秀代表小组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检查、有表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抓制度促动:我们对代表参加活动、发挥作用、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及参加会议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以此调动代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抓主题活动:结合“创、评”活动的开展,各代表小组积极组织代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实施“包贫困、献爱心”的阳光工程,“双项联系”的互动工程、情系在乡老兵的解困工程等。增强民思我想、民需我做、民困我帮、民求我应的责任意识,主动与选民和所在社区取得联系,包保救助贫困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联系困难企业,出资帮助在乡老兵解决住房,帮助社区建设,为街道的招商引资做贡献,得到广大选民的赞誉。

畅通联系渠道,架起沟通桥梁

为加强代表与选区选民的沟通与联系,我们依据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的有关条款,本着便于操作、保持长效的原则,采取了“展挂公示板、设立沟通箱、召开联系会、走访选民和开展述职评议”等五种方式,构筑起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基本框架。一是展挂公示板。全区179名人大代表分布在区内的50个社区和三个乡(镇)的30万居民当中,为了方便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促进代表履行职责,我们在每个乡镇和社区专设公示板,把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代表照片、所在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公布于众,使代表置身于选民的监督之中,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设立沟通箱。我们在设展示板的同时还加设一个沟通箱,方便群众向代表反映意见和要求,代表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开箱收取信件,进行转交或处理。一年多来,收到书面意见380条,并逐一做了答复和处理,受到群众的好评。三是召开联系会,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选民和代表参加的联系会,由代表向选民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回答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拉近了代表与选民的距离,使一些问题的解决更有实效性。四是走访选民。在建立公示板、沟通箱和召开联系会的基础上,各乡镇和街道代表小组把代表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到群众中走访,倾听群众呼声,收到了其他联系方式所收不到的效果。五是开展述职评议。述职评议,不仅是人大代表依法接受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代表与选民联系的有效措施。各代表小组把述职作为检验代表工作的一种手段,要求每位代表在任职届内都要向选民述职,接受群众的民主测评;对群众满意率不高的代表,由代表小组向其反馈存在的问题,督促其限期改正。

建立制约机制,规范履职行为

为了规范代表工作的行为,我们注重把好“四关”。一是把好“入口关”。在推荐代表候选人时,严格程序,充分考虑民族、党派、性别、阶层等方面代表的比例。做到坚持标准不走样,不搞平衡关系,不安排人情候选人,切实把那些有较强责任感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各界人士推荐上来。二是把好“选举关”。认真贯彻组织意图与充分反映民意相统一的原则,排除各种干扰,保证选举质量。三是把好“培训关”。在代表当选后,我们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培训代表骨干,各代表组培训其他代表,对新当选的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培训,重点组织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和监督条例,增强代表的依法履职能力、法律观念和代表意识。四是把好“监督关”。区人大常委会以及各代表小组都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开展创、评活动的有关规定,联系代表制度、政情通报制度、办理群众意见制度、向群众报告反馈制度、总结汇报制度和检查评比制度等项制度;各代表小组制定了“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代表活动制度、代表三查(察)制度以及代表述职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为代表发挥作用提供了保障。

发挥典型效应,提升工作质量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作为常委会开展代表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评”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小组和优秀个人典型。例如:老站街代表组建立“代表接待选民日”制度,把每月的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作为接待日,把那些通过“沟通意见箱”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面对面的反映给代表,加大了建议和意见的办理力度;民主街代表组通过“构建代表管理体系”,架起了代表与选民沟通的桥梁,调动了代表参与活动的热情,保证了代表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了代表工作再上新台阶,区人大常委会及时抓住这些典型,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在全区进行推广,把点上的经验推广到面上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代表工作的开展。在抓好集体典型的同时,还注重发挥个人典型的示范作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卢忠春,潜心学习有关代表方面的理论知识,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积极参加两级代表活动,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选区居民的建议和意见,提出了21项合理化建议。帮助选区内的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救助贫困学生,安置近百人再就业,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私营企业代表徐恩科,致富不忘群众,自觉履行代表职责,主动参加视察调查活动,搜集相关信息,当他从资料上得知我国下岗职工人数已达警戒线,他建议代表小组开展对此项工作情况的调查,并且带头优先安置下岗职工25人,他还为所在社区解决了办公用品,奉献了一名人大代表的爱心。由于我们注重发现典型,选树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全区人大代表共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704件,累计投入资金339万元。

实行量化考核,激励自觉履职

结合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实际,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对代表实行履职工作量化目标考核,从而激励代表主动参与活动,自觉为选民服务的积极性。区人大常委会在总结东昌街代表组对人大代表实施量化目标考核经验和作法的基础上,按照人大代表必须做到政治学习好、遵纪守法好、行使职权好、发挥作用好、参加活动好等五项要求,对每位代表的参加活动和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为保证量化考核取得实效,分别建立健全签到簿、考勤簿、实事记录簿等各种簿册和包括代表自然情况、表现记录、学习体会、经验材料、述职报告等为内容的代表履职档案,代表履职档案每半年和年终在小组内进行公布,并作为代表个人年终评优的依据。量化目标考核的实施,使每位人大代表都能自加压力,认真履行职责,了解民情,广纳民智,反映民意,克服了工作中的随意性,营造了“创、评”活动的良好氛围。

篇5:创新组织生活方式

织活动方式上取得良好成效。

一、开放时代呼唤开放的党组织生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创新的思维、开放的姿态凝聚党员群众,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xx区以改进完善党组织生活方式为突破口,彰显党员主体地位,顺势而动,探索出了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发挥党内民主的崭新形式。

顺应形势,将民主和开放理念融入党组织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民主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广大党员的民主参与愿望和热情也空前强烈,党的十七大也要求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并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实践来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组织生活新方式,把民主、开放等理念引入到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去,以发挥广大党员在党的民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开放的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探索便应运而生。

创新思路,党员点题在确定组织生活内容上发挥主体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如何从机制上保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基层组织建设亟待破解的新课题。以党员点题为重点的开放的组织生活,就是通过创新机制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新尝试。

丰富内涵,紧贴实际完善传统模式。针对以往党组织生活主题多由党组织指定、内容及形式相对单

一、群众参与度不高的不足,通过推行开放的组织生活,不但补充和完善了传统活动模式,而且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有效地提高了组织生活的质量,增强了党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开放的组织生活探索出党内民主新途径

开放的党组织生活,在继承基层党组织活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党中央的新要求,抓住党员点题、群众参评这个关键,重点抓好体现开放的七个方面环节,积极探索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的实现途径,赋予党组织生活以鲜明的时代特色。

主题选定的开放性。基层党组织在召开组织生活会前,先通过党员大会、公告、网站等多种渠道,在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组织生活主题征集活动。具体是以党小组为单位,经过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程序,在全体党员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民主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方案策划的开放性。全体参与不等于没有重点,方案策划的重点人是党支部或党小组中群众基础较好、有相当能力的党员,他们可根据确定的主题内容及要求,带着党员群众的意见,参与开放的组织生活的方案设计和策划。

组织实施的开放性。以党(工)委为单位,对本地区、本系统基层党组织确定的主题,筛选一至二项党员关注度高、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再由各基层党组织分别制定实施方案,通过方案“竞标”确定实施单位。实施过程当中,开放的组织生活可由一个单位独立组织,也可由几个单位党组织联合开展。

参与对象的开放性。对开放的组织生活,党员不再局限于本人所属的党组织,可根据自身关注程度、兴趣爱好、工作便利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加所在党(工)委内其它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同时,适度向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群众开放。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党建工作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等三条主线,使开放的组织生活实现“基本型”规定动作和“主题型”个性化活动的有机结合。

活动形式的开放性。一是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和专题讲座,走访先进模范人物,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观看各类展览和影视片,开展先进事迹巡回演讲和党员志愿者活动等,丰富组织生活形式;二是党员既可以以中心发言的形式进行交流,也可以借助网上论坛、msn、qq群组、电子邮件等现代手段进行交流,进一步使组织生活丰富多彩、富有生机。

质量评估的开放性。组织生活结束后,实施单位党组织需接受参与者的点评,参加的党员、积极分子和党外群众都可以就主题创意、组织实施、实际效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上级党组织通过发放质量测评表或组织相关人员打分等形式,量化实施质量和效果,并进行评比表彰。

三、开放的组织生活凝心聚力并彰显勃勃生机

开放的组织生活,顺应时代潮、体现开放性、富于包容度,在该区460多个基层党组织全面推开以来,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明显提高,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党内基层民主的步伐更为坚实。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推动民主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民主素养。党组织生活是党内生活的基本内容。探索推行“党员点题”的开放的组织生活,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日常开展的组织生活中,不断培养和强化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探索转化为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经常性实践活动,该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参与率已达92%以

上,得到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开放的组织生活,通过主题由党员提出选定、方案由党员参与策划的全方位公开,为党员提供了全过程参与党内事务的平台,改变了组织唱主角,党员成听众的陈旧模式。目前,在xx区不少基层党组织中,正逐步探索形成“角色互换”、“轮流主持”等新机制,形式鲜活、内容生动,激发了党员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内在动力。该区姜圩路社区党员定题开展的“方寸忆党史、迎接十七大”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选播。

基层党组织更加融入党员群众。开放的组织生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党建工作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等3条主线,实现“基本型”规定动作和“主题型”个性化活动的有机结合,增进了信息交流,剧烈了思想碰撞,打破了党员评议和群众监督工作中的内部循环,推动组织工作由封闭走向开放,基层党组织更加融入党员群众的现实需求,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明显增强。在区级机关工委开展的党员干部楼宇园区行开放的组织生活中,来自机关30多个党组织的90多名党员参观了航运经济楼、红山创意工厂、幕府智慧产业园等一批代表性楼宇园区,不仅使直观地感受了全区楼宇园区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为机关部门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献计出力、开展引税协税等工作,拓宽了眼界和思路。在该区中山北路社区一次开放的组织生活中,党总支采纳众议,1年来发放“党员联系卡”、“爱心卡”110多张,扶弱帮困430余人次,受到党员群众普遍赞誉。

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更加有效。优势互补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开放的组织生活,突破了原有基层条块划分的组织界限,以共同目标和需求为切合点,通过竞争性择优或联合性策划组织,促进了基层党组织间的横向沟通,发挥了不同党组织党员的优势和特长,充分挖掘整合了基层党建资源。如该区安监局党支部结合实际,牵头人防办、教育局机关党支部,调动部门职能优势,与学校党组织联合开展了“突发危机、疏散演练”系列主题活动,深受师生好评。

四、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方式意义重大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创新党组织生活的活动方式,不但在实践上取得了很好效果,而且就理论层面看亦有着重要的开拓性意义。从党员享有的民主权利而言,不仅拥有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讨论的权利,还拥有对党组织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以及监督的权利。开放的组织生活,在活动内容、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活动形式、质量评估五个方面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创新实践,对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因为党是由党员组成的,是由党员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的统一整体,如果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创新的组织生活活动方式,使广大党成为主体,从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广泛地参与组织活动的全过程,无疑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其次,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由于党组织中各个党员的经历和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实际情况了解的深浅不同,思想方法和觉悟程度不同,导致了在党员之间、党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本身得到解决,它还需要建立起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指导的创新的民主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全体党员在组织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继而增强党对于全体党员的强大凝聚力。

篇6: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实施“强基兴业富民”工程

去年以来,泾川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要求,围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实施“强基兴业富民”工程,找准了农村基层组织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

一、主要做法

坚持村级自治机构不变、行政区划不变、基础设施和公共财物所有权属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和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农村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

一是村与村、村与企业之间联合建立党总支。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要求,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打破村域或行业界线,实行村与村、村与企业联合建立党总支。先后在条件相对成熟的

1党原乡的丁寨、城刘村,飞云乡的元朝、南峪村,泾明乡的雷家沟、紫荆村,窑店镇的练范村及村办企业练范农工商总公司,分别开展了以做大做强畜牧、果品、蔬菜、建材产业为主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试点工作,为全县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做出了有益尝试。

二是按产业划分建立党支部。进一步完善在产业链上、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模式,全县在试点乡村建立以畜牧养殖、果品生产、建材加工、产销服务为主要类型的党支部8个,把广大党员全部纳入到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中,形成支部加协会、支部加专业合作组织、协会联农户、龙头带基地的发展格局。同时,对于离退休返乡回村居住和年老体弱、产业优势不突出的党员,在联合党总支下设立联合党支部,支部书记由联合村党总支委员兼任,负责抓好日常教育管理。

三是党员之间结对建立党小组。在各产业党支部内,组织引导党员按照自愿互助、强弱结对、先进带后进、在家党员联系外出党员的要求,建立党小组31个。通过观念引导、技能带动、资金帮扶,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争做“创业先锋”活动,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二、运行机制

根据整合后村级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合理界定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建立健全以目标带动、组织

推动、主体互动、整体联动为主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效能的发挥。

一是强化联合村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村级联合党总支成立后,撤消原村党总支或支部,联合村党总支书记由乡镇党委从经济强村或企业原任党组织负责人中提名推荐,经联合村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以及党员大会决议;讨论决定联合村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重要事项;领导联合村加快产业发展,形成相对集中、具有优势规模的跨村主导产业,提升发展水平;领导村民委员会及各类群众组织开展活动;抓好总支自身建设和各支部、党员队伍建设。

二是强化产业党支部的主体互动作用。各产业党支部在联合党总支的领导下,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通过产业协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纽带,加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互促互支,延伸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主要职责是:组织带领党员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科技培训,开展服务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党员发展、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党小组活动。

三是强化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委员会的整体联动作用。各村民委会在联合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的职责,落实党总支决议,抓好

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协助产业党支部、党小组发展产业、开展工作,并积极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共享、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三、实践体会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强化了村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在工作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是重在发展产业。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了加快产业发展这一要义,突出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用统筹的方法整合组织、人才资源,就能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贵在选准能人。在农村,任何一项好产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来示范带动。创新村级党组织设置方式,关键是要选准一个有创新思维、有奉献精神、能带头发展产业、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只要选准了群众信任、社会满意的党组织书记,就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三是好在激发活力。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保证。对村村联建党总支的在保持原村“两委”班子成员职数不变、报酬待遇不减的前提下,对担任联合党总支书记的村干部实行兼职兼酬,年报酬提高到原单设村党支部书记的2倍,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上一篇:2006年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下一篇:刑诉经典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