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备课组材料

2024-08-21

优秀备课组材料(精选6篇)

篇1:优秀备课组材料

初三语文备课组优秀备课组申报材料

尊敬的校领导:

一学期的教研、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在根据我们组的情况,特地向学校提出优秀备课组的申请。现就一年来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改革理论知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课程改革需要以先进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工作。本学年(包括一直以来),我们采取每周教研活动学习一点新课改目标的原则,认真深入地学习语文课改理论。在教学中努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二、定计划,定目标。

学期初,我们先定出本学期的总体教学计划与发展目标,以便在全学期中有计划工作与发展,不至于盲人瞎马,到处乱撞,更重要的是,让缺乏经验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本学期我们组的教研活动计划有一个亮点:每周教研活动安排两名主讲老师,并由这两名老师对该周教研活动进行组织、设计活动内容,当然前提是本着三个板块,即读书交流、教师基本功训练、中考题型训练。

三、备课组内相互听课,便于年轻老师的快速成长奠定基础。我们组教师虽多,但由于大部分教师是第一次教初三的年轻教师,没有经验,在教学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和不足,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组内相互听课,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老教师能耐心指导传授,年轻教师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有干劲,有激情,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年青教师都基本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不断总结,积累了经验。

四、抓好学生基础。

初三阶段,主要是中考复习。初三的复习课很重要,如何上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始终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学校即有民语班又有汉语班,教研时也要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教研时首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教学课程目标,掌握内容标准,这是当前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这学期我们组织了多次学习《课程标准》和对新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做了分析,同时还听取了教研所专门针对初三教师开展的教研活动,从而使我们更好的把握了教学的方向,也形成了新的教学观念。我们经常定期组织碰头,分谈各班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依据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在分别教学的同时做到合理指导、齐抓共管,使全年级民语班的学生都能保证学好语文,为中考语文考好成绩打好基础。

五、组织好学生的语文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好素质教育,本学期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了一次经典诗歌默写竞赛,本次比赛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而且也是为了对同学们在中考前的诗歌专项训练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我们采取了全班集体参与的形式,同学们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次比赛,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诗歌背诵的兴趣,而且也对考前诗歌的情况有了一个掌握,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六、组内老师的成果。

我们组内共有9名老师,在工作中每位老师兢兢业业,严格要求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读书。平时也不忘给自己充电,在学校发的教育类书之外老师们也广泛读取了多种书籍,如:《中外教育对比》、《解读语文》、《做你自己》《我们仨》、《明朝那些事》、《海伦娜的奇迹》、《与孔子学当老师》等许多书籍,我们知道,作为教师一定要多充电。

2、在教育局瑞博网上我们组内的的老师每个月至少可以发表一篇教育类的文章,个别老师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学校举办的读书交流活动中有三位老师获奖。

3、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在上个学期自治区举办的“现场作文”大赛中,我们组的多位老师选送的班级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同时老师们也获得了“优秀辅导奖”;在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课件比赛中我组也有多位老师获奖;在第四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暨教学论文大赛中我组内也有多位老师获奖。

总之,我们组为搞好本年级语文教学,共同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过不少问题。我们将在往后教学中彼此共同努力,极时调整,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初三语文备课组 2011年6月10日

篇2:优秀备课组材料

——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数学备课组总结

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理论学习,我们组内的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飞跃,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显著的成绩。为此,决定申报“优秀备课组”。

我们高中数学备课组现有8位任课教师,其中有三位高级教师和四位一级教师,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又有开拓创新,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青年教师能虚心学习,积极进取,中年教师毫无保留地把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我们高中数学备课组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传统,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组内的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和谐。组内的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促进。正因为有了这种和谐的气氛以及人际环境,所以组内的教研风气浓厚,教师治学严谨,彼此之前经常开诚布公地交流,探讨问题,为每位教师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融洽、学术气氛浓厚的环境。

全组教师通过对组内工作的反思,总结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以及哪些不足,根据学校工作的重点,并结合本组的学科特点,然后共同制定组内的工作计划,计划详实,可操作性强,贴合教师实际。每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同时也制定了很多措施,保证计划的落实。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个星期有两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组的活动都有明确的内容与主题,有中心发言人,不搞形式,真正地做到集体备课,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组内的每次活动,作为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老师们每年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近20次的培训。同时每学期组织备课组老师外出学习,回到学校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其中有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新课标指导下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等。对于每次学习,老师们积极参与,出勤率100%,而且,通过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老师们的教育观念,积极地投入教学实践。

一、“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备课组精神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宝

团结就是力量,多年来,我组全体老师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极大地发挥了集体作战的优势。比成绩就先比奉献和拚搏”,这是我们的一个口号,也是大家长期以来的工作准则.在工作中,大家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无私奉献。无论是分内工作还是额外安排,大家都能自觉服从,圆满完成。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教学已很辛苦,可是为了满足学生对数学班主任的需求,大家都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目前有4位老师教两个班的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他们不仅率先岗位奉献,而且无私地帮带年轻教师,他们的资料和教案是开放的,课堂也是开放的;他们帮助青年教师备课是耐心细致的,听课评课是认真负责的。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年轻教师在这个集体里茁壮成长,在较短时间里成为教学骨干。

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一切看教学效果,一切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组的一个工作特点也是我组提倡的一种精神。比如,在讲公开课的时候,无论是哪一个级别,我们都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安排内容,从不为了迎合听课人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更不会为了听课人而刻意制作一个课件来哗众取宠。我们的这些做法也给听课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开讲的各类公开课都受到了听课者和专家的好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大家都知道“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想培养创新型学生,首先自己要成为创新型老师。所以,老师们特别注重自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识和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能力.在教学中, 大家注意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墨守成规,自觉防范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错误《数学解题方法探究》就是我组创新教学的一个成果。

二、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1、创设学习环境,倡导组员间的相互学习。新学老,老学新,老学老,新学新在我组蔚然成风。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使组员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让老师们特别是年轻老师经常到外面去听课、学习、参观等.每当有好的学习班,我们都想办法参加.另外,我们还通过各种关系请外面的名师和专家来组作报告和讲座。

3、积极参加技术培训班,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大多数老师都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4、鼓励并创造条件让老师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组有一个共识:“书中自有好方法,书中自有高效率”,多年来,我组一直要求老师们特别是年轻的老师要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自购和争取书商的赞助,现在每一个老师仅同步教辅资料就已达十种以上。我们已建立数学备课室,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落实好每一个教学工作环节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1、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每周有两次集体备课时间。多年来,除了学校的的常规要求外,我们还做出如下补充规定:(1)不得无故迟到和缺席,原则上不能请假;(2)中心发言人要有书面发言稿和电子稿;(3)全体成员都要积极发言。我们不仅记录中心发言人和其他随机发言人的内容及次数而且对迟到和缺席的人员进行登记。我组集体备课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同行和学校领导的称赞。

2、上课与听课 我们都知道,上课是最重要的一环。如何把这一环节落实好?为了促进每个一组员的课堂教学工作,除了要求年轻教师经常听课外,我组长期实行推门听课制。通过推门听课,听课者长了见识,而被听者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

3、命题与考试,在这方面,我们已形成一套科学的组内控制系统。无论是每周一次的独立作业还是每月一次的单元检测还是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我们都在备课会上认真研究命题思想和要求,严格执行命题人和审题人共同负责制和试题保密制,命题人和审题人完成工作后把试题交给组长,组长再进行最后审查,若未能达到错误率为0则作为事故进行记载。由于有严格的命题制度和得力的命题措施,这几年,我们的各类命题工作都得到了师生和同行的好评.4、培优补差,我们组利用课余时间对重点生实行跟踪培优补差工作。

篇3:优秀备课组材料

一、什么是备课组文化

备课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备课组全体教师经过长期的共同的教育教学实践, 逐渐培育起来并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备课组文化包括外显的物质文化形态和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外显的文化包括:一批优秀教案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批优秀课件, 备课组自编的学案提纲、章节 (单元) 测试题等校本资料, 备、教、辅、改、考、评等教学常规工作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组内公开课安排及相关的听课、评课制度, 理论学习及读书体会交流制度, 校本课题研究资料, 每个教师教学特色经验总结, 备课组教学模式的构建等。内在的文化包括:以人为本、终身奠基的教育理念, 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教研风气, 师生互动、效益第一的教学方法,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学术氛围, 解决问题、追求实效的活动原则, 课堂开放、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 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团结互助、颇具凝聚力的和谐氛围等。

二、关于备课组构成的定位

1. 备课组长的角色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活动中, 备课组长应找准角色定位, 努力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思考者、研究者、探索者, 并将校本教研文化引入备课组文化的建设中, 使得自己成为备课组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引领者、营造者。

(1) 教研文化的组织者、引领者。备课组是一个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于一身的实体, 备课组组长是这个实体的“领头羊”。掌握教学规律、吃透本学科课程标准及教科书、清楚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是备课组组长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备课组组长的职责。从备课引发出的问题的讨论到上课所发现问题的归纳处理、从考试内容及其答案标准的制定到集体备课的议题及中心发言人的确定、从科研课题的选定到对本组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都需要备课组组长引领和组织。只有备课组组长有效的引领和组织, 才会有好的效果。备课组教研文化的效果、质量如何, 与备课组长的引领组织工作密切相关。

(2) 和谐的教研氛围的营造者。备课组教研文化在不同的环境下效果会迥然不同。营造备课组教研氛围便显得十分重要。平时大家和睦相处、彼此尊重, 教研时才能敞开心扉、展示方法;平时大家宽宏大度、不斤斤计较, 教研时才能亮明观点、产生实效;平时大家是朋友, 教研时大家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 维护平时和谐的氛围、构建教师间同事加朋友的关系是备课组组长的重要任务。只有在平时构建起和谐的关系, 教研时才会有浓厚的研究氛围。

(3) 教学模式的倡导者和总结者。课堂教学不唯模式, 但不能没有模式。备课组组长应带头研究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一个备课组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也就形成了本备课组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备课组组长应成为本组教学模式的倡导者和总结者, 并在本组内积极组织实践、检验效果。

2. 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备课组活动中, 教师也要找准角色定位, 应努力成为备课组长组织活动的支持者、拥护者, 应积极参与备课组的各种教研活动, 应积极参与备课组文化的建设。

(1) 教研文化的支持者、参与者。备课组内各种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 虽然离不开备课组组长的组织引领, 但更离不开每位教师的支持与参与。备课组组长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的目的, 就是要弄清讨论的问题, 大家共同提高, 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彼此了解、增进友谊。

(2) 教学模式的补充者、实践者。各个备课组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阶段特点和人员特点, 要结合这些特点构建本备课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本备课组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备课组组长应成为本组教学模式的倡导者, 每位教师应成为教学模式的实践者, 在实践中去检验、去补充完善、去总结提高, 最后形成本备课组特有的风格特色。补充完善、总结提高的过程, 就是大家研究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就是备课组文化构建的过程。

三、构建备课组文化的途径

1. 在丰富的活动中培育先进科学的备课组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活动的开展。积极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是使备课组文化处于科学先进状态的基本保障。

(1) 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应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 并应遵循“个人初备—中心发言人说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分头执教—教后反思”的基本模式。集体备课活动效果如何是备课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应通过积极的集体备课来培育百家争鸣的教研风气、研究问题的学术氛围、资料共享的合作意识。

(2) 组织公开课活动。组内公开课活动应与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活动结合起来。一般来讲, 学校在每个学期都要组织两类公开课活动, 其一是每人一节的“组内公开课”活动, 其二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大赛。在“组内公开课”活动中, 效果是好是坏, 重点在备课组, 这也是考察备课组团队建设与备课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 备课组长应积极组织, 每位教师应积极参与落实。

(3) 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评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听课有规律, 评课有方法;听课有启发, 评课有特点。评课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与授课者交流, 实现听评互相促进。应通过听课评课促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学术氛围。

(4) 读书学习活动。读书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生活需求, 读书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读书可以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 读书可以让教师用更深邃的眼光来看待现实问题, 所以备课组应认真组织好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来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 通过读书来构建备课组文化, 通过读书来构建书香校园。

(5) 校本课题研究活动。教师不应只当教书匠, 而应成为教育家,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学规律就隐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学校研究的总课题, 确立备课组的校本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校本课题研究, 这既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又是备课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校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形成浓厚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学术研究氛围, 可以培育备课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 在工作交往中培育备课组文化氛围。

教师每天工作生活的场所之一就是备课组, 在备课组内备课、批改作业、读书学习、与同事交流共处。因此, 积极向上的备课组文化必定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必定能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

(1) 课间教研。“同课”教师上完课回到备课组, 把自己刚才课上遇到的问题说给同事, 随后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这种教研方式不是学校硬性规定的, 而是备课组内教师自发形成的。它的特点是问题从教学实践中来, 是活生生的现实问题。这种教研的优点是参与的多方相互启发、解决困惑及时有效、深入探讨、智慧共享、利于整体提高。

(2)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形成稳定的优秀的备课组文化, 是与平时和谐的同事关系分不开的, 而和谐的同事关系又离不开备课组内互帮互助的氛围。当同事个人或家庭生活上遇到困难时, 一句问候、一次探望, 会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会增进双方的友谊。相互帮助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备课组里更加明显。

篇4:始于备课组的变革

“青葵园”,一个充满诗意的团队名称,主要由来自苏州的一群中小学语文教师组成。吴樱花、孙志平、董劲、高桂萍、郭萍、乔德霞、陈汉珍,这些普通的名字背后,都站着一个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的中国教师。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他们出版作品,开展课题研究,以QQ群的方式每天聚首,采用“箴言感悟”分享接力的形式共读《教学勇气》等理论专著,受到朱永新、黄建初、吴国珍、张文质等专家的关注。在“让实践和理论零距离”的探索中,“青葵园”还在艰苦并快乐地行走着……

啊,别分离,

亲密无间,

与繁星相聚在天际。

何为心,

若非与繁星聚一起?

与众鸟齐飞,

乘风,驾云,

齐归。

——里尔克《啊,别分离》

2013年8月,由吴国珍、张文质、王丽琴三位老师发起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培训活动在上海举行,“青葵园”团队受邀参加。活动的《研修手册》封面上就印着里尔克的这首小诗,发人深省。当我们在追求分数、职称、荣誉等身外之物越走越远时,却发现自己身心分离,教学越来越脱离心灵,一种恐惧文化把我们紧紧包围。

是的,面对这个日益浮躁、紧张的世界,我们需要不断穿越恐惧,唤醒心灵,让教育和师生的灵性共舞,让彼此不再分离。这恰恰是“青葵园”的价值所在。

缘起——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

如果不是内心深处的恐惧,我想自己不会离开付出过4年心血的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2006年8月,我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担任七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长。在我的印象中,备课组长往往是虚设的头衔,完成上传下达的事务而已;现实中又有很多老师包括优秀老师,可以远距离地悦纳欣赏全国各地的同仁,却对身边的老师漠视、指责或诋毁,组内老师经常为了分数的高低、荣誉的多少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

我想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营造无恐惧的教研环境。组内成员相互坦诚,教育教学经验无私分享,彼此欣赏鼓励,实现观点碰撞和共同成长。

备课组当时共有5个人,两男三女,各具个性。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敞开自己,同时发现组内每位老师的优点,扬长避短,以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作风。年级里的学困生,组内老师一起辅导,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级的,轮流集中无偿补习,大家都毫无怨言。

一年之后,备课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家真心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力量。我趁机加码,提倡师生共写随笔,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此时,我开始接管年级组,备课组长由郭萍老师担任,她发展了原备课组的优良作风,2009年的中考我们获得了全面丰收。

在教育行政组织中,备课组应该是最小的组织细胞。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经常被归因于体制,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每位老师都是这个最小细胞的组织成分,如果我们每人都能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进行自我反省,冲破“小我”束缚,拓宽心胸和视野,真诚地和同伴协作共进,备课组这个细胞就能健康生长。如果每一个细胞都能自我净化,我想中国教育的种种顽疾也就有了攻克的希望。

杜威曾说:“所谓适应,既是我们的活动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环境对我们活动的适应。”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经常习惯于把教育的种种弊端归罪于体制,叹息自己只能适应大环境。其实,适应本就是双向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醒告诉我们:不要指望每一场变革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是有变革空间的,哪怕是在一间教室里。我则想说,哪怕在一个小小的备课组里,我们也是有变革空间的。

成立——“青葵园”内共筑梦想

2009-2010学年是我们最郁闷的一年。原备课组被打散,我和董劲老师留守九年级,其他成员回到七年级。这一年经历种种不如意,大家与新备课组的磨合也都不够理想。特别是我在应聘中层失败之后,恐惧再次笼罩心头——我开始感受到自我分离所带来的痛苦。

恰在此时,我的好友,上海浦东教发院的王丽琴来学校做报告。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在她的引导下,仅用一周时间,原备课组的核心力量就再次以团队的名义凝聚到了一起。

我们建立了一个QQ群,作为交流共享的平台。我们首先对团队名称进行了热烈探讨,希望以此成为今后课题的抓手。最终,团队名称确定为“青葵园”,并赋予如下意象:“青”,象征青涩、青春、清纯;“葵”,象征向师、向日、向善。一个炎热的中午,我特地请专业设计师免费为我们设计了一个logo,抽象的图案,黄绿两种色彩,非常大气。

我们也对团队今后课题的选题进行了讨论。由于都是初中阶段和小学高段的老师,我们选择了“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这个主题,开始积极进行省级课题申报。

“青葵园”最初的规则是,每个成员每周要完成不少于一千字的随笔在群内分享,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上传共享,这也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师生共写随笔”的基本要求。

2011年,“青葵园”迎来一个契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吴红编辑希望我编写《遭遇学困生——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技巧》一书。我觉得团队的力量更强大,就在群内征集意见,获得了大家支持。于是,2011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整理之前的所有随笔,在王丽琴的鼎力相助下,梳理其中有关学困生的材料,分解书稿的撰写任务。通过大家的努力,加上众多外援的支持,2012年1月,这本凝聚一线老师和理论团队心血的书正式出版了;与此同时,我们申报的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也获立项,“青葵园”可谓双喜临门。

那一刻,对“青葵园”的成长而言具有里程牌意义。在这一次次任务完成和话题讨论中,团队成员逐渐实现了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发现了自己心中的“伟大事物”,而且愿意为之不断地付出。

行思——穿越恐惧更新勇气

“青葵园”已经正式走过4个年头,加上早期的备课组建设,核心成员已经并肩行走了8年。这些年的且行且思中,团队成员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除80后陈汉珍以外,其余都早已评上中学高级教师,人到中年,正是恐惧改变的年龄,身边不少人已是等退休、混日子的状态。然而,不再年轻的我们依然怀揣教育的梦想,激情高涨,在“青葵园”这个精神家园里,悄悄地蜕变着自己,实现教育生命的第二次成长。endprint

“青葵园”的内部规则堪称严厉:申请加入的每一位新成员,要经过“青葵园”核心成员讨论通过;凡进入“青葵园”的成员,都要按时完成读写作业,定期参加课题组研讨活动(非本校成员除外)。连续两次不交作业或一个月内不能补交作业的,视作自动退出。这些年,进出“青葵园”的老师有不少,目前新加入的河南杨风利老师和山东唐薇薇老师,刚刚跟上“青葵园”的节奏,相信也会带给我们很多的精彩。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让“青葵园”在保证纯粹性的基础上,也更具开放性。

作为“青葵园”的创始人,我参加过很多读书、交流的团队,如王丽琴发起的杜威读书小组,师傅张万祥老师的弟子交流群等,而我最钟爱的还是“青葵园”。这里没有喧嚣,喜欢热闹的人不太适合长呆;这里没有客套,喜欢互相吹捧的人会找不到想要的感觉;这里不喜欢急功近利,喜欢一夜成名的人肯定忍受不了我们的慢节奏。“青葵园”里,只有一群凭着一颗良心和一腔热血默默耕耘的人,坦诚而质朴。我们不拒绝体制,有顺便的荣誉给我们就安心地拿着;没有,就算了,可谓淡泊从容,起落自如。

“青葵园”最想实现的目标是让团队成员有真正的心灵成长、强大自身的生命能量,以面对外界的种种干扰。用《教学勇气》一书的说法就是,穿越恐惧,更新勇气,用我们绵薄的力量去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青葵园”一直坚持在做的有以下六大板块内容:

“青葵”案例积累。“青葵园”的案例积累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就提出的要求,材料来自师生随笔,成员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随笔有多种形式,有学生个人随笔,也有班级流动随笔,即一组一本、一人一天、一周一循环。通过随笔再还原成完整的案例不仅仅是提升了写作能力,也为后期总结研究成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青葵”课堂教学。“青葵园”的课堂教学遵循一个宗旨: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贯彻的方法则是倡导经典阅读。班级建立“流动书屋”,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陪伴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让孩子们把点燃的阅读火种带出校门,传播延续。如高桂萍从七年级起带着学生背诵《菜根谭》,一周一则,坚持不懈。当每个老师以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带领学生徜徉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丰厚的文学积淀自然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改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明显提高。

“青葵”班级建设。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的几位成员,在班级建设方面已很成熟并各有特色。还以高桂萍为例,她把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建设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学生“见习班主任”、家长的“叙事分享会”、教师的“家教干预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的进行,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成长。

“青葵”课题研究。遵循“做中学”的原则,我们的省级课题《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是在6年实践基础和大量的随笔中提炼出来的,与现在流行的先申报课题再进行研究不一样,属于自下而上的路径。除此之外,“青葵园”核心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课题:高桂萍和孙志平主持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随笔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郭萍主持市级课题《初中生经典阅读导学策略研究》,董劲主持的市级课题《初中语文教材有效解读与设计的研究》已经结题。

“青葵”共读接力。共读接力是“青葵园”最有特色也是最有影响的传统:一周内每人选择一天接力,选择名著里一段有感觉的话,附上不少于200字的感悟,上传到QQ群里分享。三年中我们共读了《教学勇气》《每个孩子都爱学》《教学机智》《教育的目的》《自卑与超越》等理论专著,积累阅读心得达百万字,下学期准备共读《明日之学校》。

“青葵”培训研修。在王丽琴的引荐下,华东师大鞠玉翠博士、北京师大吴国珍教授、上海浦东教发院黄建初等专家先后来到“青葵园”开展研修交流。其中鞠玉翠和吴国珍教授带着研究生来与团队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叙事交流,黄建初老师也带领浦东中小学教师的团队两次来开展交流和指导,让我们的核心成员深受鼓舞,也在交流中得到成长。“青葵园”的老师自己也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研修,郑州的全国班主任高峰论坛活动以及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活动,“青葵园”就受邀出席,全程参与;我们还集体自费组织去扬州文津中学取经学习;董劲、高桂萍、郭萍等老师则多次在市、区以及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回归——繁星相伴众鸟齐飞

我们共读过的《教学勇气》一书中,有一段话让“青葵园”成员非常喜欢,仿佛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篇5:优秀备课组申报材料

我们历史备课组是一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又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在新课改理念带动下,我组开展了各种学习、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备课组的整体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历史备课组特此申报“优秀备课组”,申报材料及具体内容如下:

一、迷你型历史备课组——精兵强将

历史备课组由段伟、张兴国、赵纯洁三位老师构成。赵老师是历史学科高级教师,是本备课组的领头人;张老师基本功扎实,知识丰富,是本备课组的中坚力量;我性格开朗,吸收和应用新课改理念的能力强,双语教学的执行者,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是本备课组的新生力量。

二、互助型备课组——团结进取

历史教研组以“人少兵精、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为工作宗旨,以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实现知识性、能力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为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认真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每学年的开学之初,根据教务处的安排,历史备课组制定缜密的教学计划。在落实过程中经常对照,定期写出教学反思。我们也经常互相听课,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探讨教学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随时讨论研究教学和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研气氛十分浓厚。三位老师抓紧平时工作的间隙时间,互相交流,研究备课,均提前完成备课教案。每学期我组老师上校级公开课次数均达到4次以上,均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的好评。每次听课活动,都做好记录,及时评课,实事求是,教研气氛浓厚。我们把每一次公开教学作为组内教师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机会。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积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为提高教学效果不遗余力,受到了普遍好评。

我作为组内唯一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耐心教育学生,严爱结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独特的班主任工作艺术做好学生的工作,赢得了学生爱戴、同事的好评和家长的认可。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我们珍惜走出去的机会。充分利用省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研活动、观摩课等形式,提升自己的素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严守会风,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认真记录,取长补短。每次参加完教研会,都要回到本组进行交流。不仅开阔了眼界,对本学科的认识进一步拓展、加深。

在开展“小专题”研究过程中,组长我提出了“中学历史课如何应对开卷考试”的课题,全组成员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注意在工作实践中收集第一手资料,以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且带领初三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生活中的辩证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收到学生优秀小论文30篇以上。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效和能力培养并认真总结实践成果撰写了研究报告。3.团结协作集体备课。

由于我们人少,一人承担一个年级,只是备课人,构不成单独的备课组,因此,我们跨年级集体全员备课已经是惯例。以专业切磋、听评课、研究性课题、优质课等形式,彼此支持,实现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共享。每周星期五上午都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都由中心发言人主持并做好记录。4.结对措施具体、效果显著。历史备课组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我和张、赵老师结成师徒。师傅赵老师对青年教师倾囊相授,指导青年教师撰写论文,参与市级观摩课,参与习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参与新课程研究活动,督促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上进,解决青年教师思想困惑,提高认识。我在师傅的指导下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

三、研究型备课组——成绩斐然

以科研促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相悖的,而是互相促进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又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在实践中,我被聘为青白江区历史中心组成员,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和探索。我的教学设计论文顺次获得成都市一二等奖,并且积极尝试各种模式的公开课,以求构筑更加高效的课堂模式,得到了听课教师及学生的好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创新、实干、交流、积累”的原则,继续加强交流和积累,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多交流,多积累,多学习,多实践,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今后,我们历史备课组将继续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以教学为依托,深入地开展教研,使教研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扎扎实实,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篇二:优秀备课组长申报材料

东湖开发区优秀备课组长参评申报材料 尽 职 尽 责 推 进 备 课 组 建 设 群 策 群 力 绽 放 美 丽 的 花 朵

——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数学备课组长张小林

张小林同志,1977年出生,2001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数学一 级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一种执着的追求,有献身教育、献身教研的敬 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密组织并积极带领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 中学数学备课组,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做 了大量扎实的教研引领、教学指导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连续5 年担任高三教学工作,连续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同事之间有着密 切的合作精神。2009年被评为东湖开发区优秀青年教师,2007年12 月被评为东湖开发区“优秀班主任”,2005年9月被评为东湖开发区 “优秀教师”,连续4年被评为校骨干教师和区数学教研员。5年的 毕业班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创造了本校高考历史一次又一次 的辉煌,我亲手送走了我校的第一位飞行员舒汪洋同学和第二位飞行 员程健同学。2007届我所带学生朱德沁同学高考数学达142分,创 造了我校数学高考历史最高分。在东湖开发区2007备课组评选 中我的备课组被评为区“优秀备课组”,在东湖开发区2007备课 组评选中我被评为区“优秀备课组长”;同时在东湖开发区2008 备课组评选中我的备课组又一次被评为区“优秀备课组”,在东湖开 发区2008备课组评选中我又一次被评为区“优秀备课组长”。在 武汉市2005年高中课堂教学评比中我获得贰等奖,在区教学大比武 中我获得三次区二等奖。2001年我的第一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黔 东南民族师专学报》上发表,我的论文在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三 等奖,在省级报刊《科教导报》中我发表了8篇论文,在市年会论文 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区论文评选中获得一次一等奖和一次 三等奖。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今生为人师,我无怨无悔,我愿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一个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就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幸担任数学备课组组长,一方面,深感有一种压力,另一方面也产生一股动力。我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劳动既是个体的创造性努力,需要发挥个人的才智,熟练地驾驭教材,调动学生;又是集体力量的合作,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新形势下,课程改策的新理念,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在担任数学备课组组长期间,我以学校的大局为重,从一个老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出发,尽力充实提高自己,尽职尽责组织和带动全组教师开展备课组活动。

一、要做学习型、反思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二、尽职尽责推进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长要做个有心人,要靠智慧点燃智慧,引领教师主动地参与。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观察、收集、总结、思考教师教和学生学习中的普遍性问题,在备课组活动过程进行交流、探讨。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围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把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放在突出位置。并能建章立制,每一学期、每一星期都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教研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每学期预备周,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本学期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教育、教研、校本培训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学期活动规划。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任务分解安排,教研活动分解安排,周问题征集与备课责任人分解安排,新教法示范、新教法实验、青年教师汇报课时间安排等。并于第一周组织本组成员学习讨论,集体研究,完善改进,形成定稿后,每人一份,并上报学校教导处,遵照执行。

2、监督、指导、策划、协调集体备课,每周星期三下午:4:00--5:00为数学组集体备课时间,以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预设性研究为制度化形式。(1)本周问题征集与备课责任人,提前一星期准备预设性电子教案。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教材疑难、教学方法、重难点突破方案、注意事项、及周训练题等,前瞻性、预设性打印出初稿,或将电子文档拷贝分发给本组其他成员;(2)集体讨论,研究完善。每人都深入研究,提出个性化修改建议;(3)周主备人根据以上研讨情况,修改补充,打印出可行性共享教案、制做好周训练试题;分发给同备课组教师使用;(4)参备人,根据本教学班学生具体情况,对共享教案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增减,微调,形成自己的具体可行的实际教案。(5)教师,按照自己个性化修改之后的实际教案,创造性、升华性作课。(6)交流教后感想感悟,进行反思性补遗性总结性研究,并指导下一周备课。平时遇到、发现教学中的小问题,随时随地研讨,随时随地解决。经常性的以小课题,小专题等为研究对象。教研氛围自由、宽松、愉悦、和谐,既有观点的碰撞火花,又有理论的共识升华。目的是最优化、最科学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有序开展观摩教学活动, 每学期组织四次大型观摩教学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小型观摩教学活动。有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展示课,师带徒教学方法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新教法推广观摩课,新教法实验研讨课,外邀专家讲座课等。每次观摩教学课后,及时评课,评课重视实效,先由讲课教师介绍本课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材展开方法、教法设计思想等。而后听课教师评课,不但发现挖掘讲课亮点、特点、值得推广学习的独特之处,而且也提出个人见解,既有欣赏性评价,也有创新性建议,又有批判性指导,还有比较性探讨,做到既诚恳真实,又观点明确;既充分肯定,又深刻剖析,既不指责过失,又不回避问题。听课教师有收获、有感想、有借鉴;讲课教师有反思、有感悟、有提高。

4、认真配合学校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月考核,每学期预备周、期中、期末,分别举行一次教案,教学计划,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试卷分析,学生平时成绩登记册,教研总结论文等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并进行分项量化打分,记入量化考核情况登记表,作为期末总评的依据之一。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成员。优秀者,由教导处表扬。需要改进者,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因为管理严谨、科学慎密,全体成员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备课量充足,练习卷批阅分析及时,质量分析册和积分册完整,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团结协作,优化备课组建设

利用优化教研资源,努力提升全组教师的教学研究力、教育信念力、教学技术力、课程建设力、团队协作力。配合教导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新老教师结成互帮互学小组,实行师带徒,老带新等结对活动。并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定期考评并跟踪考核。并把考评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成长档案。新老教师都得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养效果显著。推进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深入开展教学创新活动;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积极承担教研任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对青年教师,树标引路、传授带动、适当加压的方法使中青年教师,勇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使专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写出了不少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在校内形成了上下贯通,群体发力,有序规范的教研氛围。使多位中青年教师成长为校有影响的教学主力军。

组织本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请进来让专家传经送宝。还注重开发校本资源,组织本校部分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作专题报告和教学艺术展示课等。主动热情并真诚关心每一个同志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同志中谁有事、有病总是主动看望、帮助代课。经常与组员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想方设法的增强教研组的活力和凝聚力。经常用个人奖金或稿酬,与同志共欢乐。请组员欢聚一堂,或吃饭,或娱乐。有时外出学习、考察回来总不忘带些水果、小纪念品等分给同志们。同志们之间,也经常不断的互相联络、相互照顾,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组员之间亲密无间,形成了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和谐凝聚,空前团结,具有特别守纪律,特别有效率的教研集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担任备课组长既要考虑别人不曾想到的问题,又要做别人不曾做的事,但是我也有很多收获,使我从同伴的教学中学到了自己不曾想到的好的教学方法,也使我也在教学研究创新的道路上逐渐地成熟起来,形成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个性特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担好备课组长这个重担,和所有数学教师一同在课程改革中探索追求,让学校的数学教学绽放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篇三:优秀备课组申报材料 优秀备课组申报材料 ———和团中心完小

在教体局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本学期的教研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根据我校语文组的情况,特地向教育局提出语文优秀备课组的申请,现就一学年来本学期该教研组的组织情况.活动开展.取得成果做以下小结: 一.备课组的成立及组织情况

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山区,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在以谢江胜校长为中心的校领导班子带领下,我校组建了不同学科的备课组,借备课组互助合作的工作平台,分享教育资源.交流教学反思,解决课堂疑难,实现资源共创共享,以使教师有效的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真正实现与新课标共同成长,使每一位学生都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语文组的分工及组织情况: 1.组长:张红霞

2.教学骨干:汤良柱,郝静雯,高铭菊,韩加杰,冯燕

3.教学成员:杨春林,彭美云,施云兰及全体语文教师 每次活动都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周生根同志和教导主任王继红亲临指导工作。青年教师能虚心学习,积极进取,老教师毫无保留的将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组内教师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气氛融洽,我们语文备课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正因为有了这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所以组内教研风气浓厚,教师治学严谨,彼此间经常开诚布公地交流,探讨,遇到问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全体语文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制定制度与计划

学期初,我们先定出本学期总体集体备课计划与制度,以便在全学期的工作中有计划的开展工作。重要的是让缺乏经验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计划高效能的开展教学,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根据计划制定相应的活动安排,正因为这些前提做好了,所以我们每一次活动都非常严谨,活动开展都有条不紊。2012—2013学上学期制度与计划: 小学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让各位语文老师从繁重无用的教案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大纲教材,利用集体智慧探讨教法,提高教师的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实现“乐教乐学”的课堂教学特色,特制定我校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内容学习领会整个学期、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集体讨论单元重点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研究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明确课堂“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充分整合教材,将校本教材与课本有机结合,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二、集体备课要求:

1.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备课组认真制订一学期的备课计划,确定备课主题,明确每次集体备课主备教师。

2.备课组活动要事先做好“四定、四统一、五备”的准备工作。“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内容; “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

3.备课组长是备课组实施集体备课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把关人,在集体备课前,备课组长应认真准备备课的各个环节,检查发言人的材料。

4.备课组教师也要施其所长,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积极发挥指导和互动作用,主备教师作备课的中心发言,其他教师事先钻研好教材做好准备,备课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5.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教学文本预案;其他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再上课;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

6.活动由各备课组长主持。主备教师按要求作中心发言,备课组其他教师认真倾听,就有关内容作好记录统一上交教研处。

三、集体备课具体流程

1、主讲教师主备,其他教师自备。主备教师提前对教学内容精心备课,梳理讨论的重点。在集体备课前,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本节课知识点梳理、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训练及练习的设计等内容进行设计,形成必要的文字材料,为讨论交流作好准备。这里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是框架式的,并不是一个完整详实的教学流程设计,教师在集体备课后就教学过程还要另行设计。主备教师提供这样一个框架式的备课给组员们,这就是教学研讨的主要素材。老师们在研讨的过程中对教材有了一个全新的把握,并及时的做好讨论记录。回去二次备课时其实已经了然于心,有效地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2、集体讨论,达成共识。由备课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按照已定的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交流主备教师提出的教学构思,各抒己见,达成一定共识。大体的流程如下: ①组员回顾前一次集体备课后分头施教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并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改进意见; ②主备教师带领组员共同学习后两周的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学要领指导,并提出自己的教学构思或备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③组员审议、讨论、修改主备教师提出的框架式教案,并形成必要的文字记录;

④就集体备课内容中的个别重要教学课时或知识点进行同课异构研讨,组员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提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意见,其他老师审议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供参考。

3、个人复备,分头施教。

集体备课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框架式备课,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集体备课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匠心独运”,发挥个人教学风格和才能,认真备课,灵活运用,因地制宜地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创造性地去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过程(重点是教学活动设计、练习设计等等)。

篇6:评选优秀备课组申报材料

延安希望小学数学备课组共计11人,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传统,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组内的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利谐,全体教师爱岗敬业,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工作计划,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以校为家,勇于奉献,认真搞好常规教学和教研工作,在教育、教学、教学改革方而取得了跨越式的显著成绩.决定申报中心“优秀教研组”,现将本学年取得的成绩总结如:

一、加强备课组建设,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学校各年级分别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在同一年级的教学班统一教学内容和进度。

加强备课组建设,认真落实小组集体备课活动,挥集体智慧,探讨每个单元每课书,甚至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交流生动、形象且丰富有时代气息的课程资源,在汇集大家共同思想的基础上,发挥群体优势,弥补个体不足。通过探讨,不仅丰富了教学经验,也切实提高了备课、上课利练习的质量。

1、群策群力,精心备课:

全组教师在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课余时间小组内同科老师还经常相互帮助,提高各方面的能山。如陶老师擅长多媒体的制作,在空余时间就会对些不太熟悉电脑的老师指导,并且在他的几次公开课上都用到了多媒体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立足基础,紧抓课堂: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还对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捕施进行了研讨,注意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心理的研究,注意对教学管理的研究,立足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法。新授课用课件上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复习课以复习提纲和课堂检查为依据,将复习计划和任务落实到每节课,不搞“无政府主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在新课标指引下,还工展了《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中摸索出了“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基本模式是“自学质疑——激趣导入——合作交流——反馈归纳——深化创新”,在小学中高年级运用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在基本模式的大前提下,初步探索出几种变式:

①以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诱导阶段——探索阶段——交流阶段——反馈阶段;②以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阶段(讨论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展开阶段(通过计论学习掌握和解决数学问题)——总结阶段(用讨论来总结数学规律)

3、精使精选,优质作业:

全组教师都能性到精选或精编习题,按要求布置作业,诎到保质保量,避免无谓的重复,绝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备课组全体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努力做到全批全改、集中讲评。

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环节的管理,为进步一步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全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认真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抓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据抽查,各备课组成员至始至终都能认真执行,各教师的教案都较为规范,质好量足。全体教师在精选习题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批改式作,力求做到及时反馈矫正,讲求实效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以老带新”教学教研水平稳步提高。

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水,无源之水”。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备课组的老师们仍然竖持教育和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加强课改,针对新开型的教材,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直观式、启发式、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案例分析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出形式多杆的课型,有讨论课、多媒体课、练习讲评课、复习课等,允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备课组老师积极开展了校内的听课、评课活动。备课组老师“以老带新”,老教师与新教师经常互相听课,并进有目的地评课,搞好“传、帮、带”工作。大家都把听课看作是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机会。在听课后,备课

组进行评课活动、发表各自的看法,对某些知识点或有疑问的答案进行讨论,以求尽善尽美。除此之外,我们还主动去听学校不同学科老师的课,甚至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教学新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在学习别人的同时,备课组的老师们自己也加强了教学研究,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多写教学感想和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项竞赛,充分展示自我。在《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整合》论文比赛中,数学备组两人获奖,龚水勤老师的公开课获区级奖励;教师辅导的学在并级数学竞赛中获奖。

三、坚持传统特色,明确目标,团结、协作、牢固树立“质最强组”的意识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关系到个教研组、备课组教师荣辱的大事。正是有了这种质量意识的指导,数学备课组成立之初,我们每一位老师就达成共识,我们要有所作为,充分展示实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要的是万紫千红,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一个队队。于是、团结、协作、共享、共赢成了我们备课组每一位教师之间关系的写照。正是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我们数学备课组教研、教学能不断提高,成长为学校的优秀备课组。

成绩代表着过去,未来等待着开创,我们组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一支思想作风好、熟悉掌握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教学基本功扎实,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够运用

上一篇:生活激励语句下一篇:工业项目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