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

2024-08-27

《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杜甫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大师人,他写过一首诗叫《望岳》,一起来念一念其中的这两句。(出示)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意思就是说,登上了那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杜甫所写的这座山就是泰山(板书:泰山),从杜甫的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大。

生2: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高峻。

生3: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它把旁边的山都给比下去了。

师:是啊,泰山被推为五岳之首,五大名山中最高的一座。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的步伐登上这座高山去观看那里的日出。(板书完整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篇2:《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出示默读要求)谁来把要求念一念?

生:(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2)这篇课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用直线划下有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思考圈画)

师: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划分和感受。

生1:1-6小节写了登泰山,读了这个部分,我感到泰山非常的雄伟高大。7-9小节写了观日出,我感受到了日出的变化多端。

生2:我也是这样分的,我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高大,感受到了日出的壮丽多姿。

师:看来,泰山和泰山日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呢?找到作者的行踪了吗?

生1:我找到的句子有:第二小节,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第三小节,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师:有没有谁要补充的?

生2:到达对松亭之后,作者经过了南天门,最后才达到日观峰的。

师:我们再请个同学来完整地说说,先说时间,再说地点。

生3:凌晨2点半,我开始登山。

师:开始登山,也就是说此时我们在――

生:山脚下。(板书:凌晨2点半 山脚下)

生3:4点半,到了中天门;天微明十分到了对松亭;途经南天门,7点10分,登上了日观峰。(师板书相应时间和地点)

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

生:作者是按照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啊,作者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顺序写了这篇游记。(板书:时间 地点)

三、研读课文,欣赏美景,感悟写法

(一)研读“登泰山”

师:课文1―6节,作者写了登泰山的整个过程,一路上,在不同的地方他看到了怎样不同的景色呢?默读这几个小节,把作者看到的景物找出来。

(生默读圈画)

生1:在山脚,他看到了整个泰山;在对松亭看到了山势和云海。

(板书:整个泰山 山势、云海)

师:山势就是什么?

生2:就是山的形状。

师:是的,山的样子、形状。那么中天门、南天门这儿呢?

生3:中天门天还黑,作者忙着赶路,所以没有写到景物。在南天门,作者看到山路,也就是有高又窄的石阶。

师:真是好孩子!读书真仔细!中天门一笔带过,是略写;南天门写到的景是石阶,但这一节更多的是在写人。

师:(指板书)作者写景的时候用上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绘了“整个泰山、山势、云海还有石阶”,那么让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地方的美景呢?这里的景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曲线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朗读课文,并作圈画、批注)

师:和大家来交流分享一下吧。

生1: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这个句子用上了比喻,把泰山比作成了一堵墙,形象地写出了泰山雄伟高大的特点。(板书:高)

师:发现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的特点,再找找,句中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泰山的这个特点?

生2:还有“顶天立地、天有多高、山有多高”这些词语也写出了泰山雄伟高大的特点。

师:(出示夜色中的泰山的画面)看,这就是顶天立地、高耸入云的夜色中的泰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师:继续交流。

生1:我最喜欢的是对松亭的云海: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句话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云比做成了棉絮、绸带、浪花,让人感受到了云海壮观美丽的特点。(板书:美)

师:也注意到了修辞手法的运用,那么,这里只用到了比喻吗?

生2:还用上了排比。

师:是啊,三个比喻组成了一个排比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再好好感受一下,对松亭的云海究竟有哪些特点?

篇3:《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

傍晚17时,我们玩兴正起,一路攀登到了十八盘已精疲力竭。天色已被夜染,放弃摄影,握紧他温暖的手支撑着自己一路攀爬到南天门。寒风瑟瑟,租件军大衣开始在天街闲游,黑夜偶有几个人影游动,好似电影《倩女幽魂》的场景,有爱人在身边,备感温暖,毫无畏惧,且有种新奇之感。望山下,灯火点点,遥想灯火处郎情妾意的浓情,紧紧拥着爱人好想大喊一声“我爱你”,却怕夜深惊扰天人。

山顶潮湿,每个旅馆都湿润阴寒,夜半困倦袭来。清晨5时,起床后来不及梳洗就赶着爬山观日出。据闻一年365天,能看日出的不超过60天,大雾遮天,不知道雾散后是否能有幸看到朝阳破晓。

即将6时,我们离开旅店老板的带队,找到一条无人踏寻的小路。没有众人的喧扰,我们坐在空地上,远处毫无遮拦,举目远眺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日轮掀开了云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须臾间跳跃出来。此时,爱人搂紧我,在太阳跳跃的刹那我们的爱情仿佛也定格,瞬间成了永恒的印记。

走在通往玉皇顶的路上,远处白云滚滚,如浪似雪,千里棉絮汇成滔滔奔流的“云海”,一会儿由远而近,沉浮升降,好想抓到手里,或者直接踩在脚底,感受一次腾云驾雾的梦幻仙境,无奈云海只可远观,无法亲密把玩。

玉皇顶内,一把把同心锁仿佛把情侣们的心锁到了一起。当我们的锁紧紧锁在一起时,有了来生的约定:今生彼此事业羁绊,无法朝夕相处,时时不分,那就预约来生为鹰,双宿双飞,如影随形,看尽长河落日,飞遍天涯海角,看潮涨潮退,在悬崖峭壁上见证我们的地老天荒,无外界纷扰,天地之大,只有属于我们的简单快乐,日日相伴、时时相视。或许,来生我为雄鹰他为雌,今生他来挡雨,用柔情融化我的冰寒;来生,我为他遮风觅食,对付外来侵扰,把他庇护在身后……

篇4:17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

鱼肚白――淡红色――加深――红得最浓、最艳

日出时 太阳的形状的变化

篇5:《登泰山观日出》教学设计

1.能自主地学习不认识的字,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2.学习写游记,通过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绘景物,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 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感受日出前后天气的变化。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听写练习:“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

2、多媒体出示多幅美丽壮观的泰山风景图 泰山巍峨雄伟,峻拔壮观,历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它仰慕备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成千古绝唱。而泰山日出这一美丽壮观的奇景,又为它添上了绚丽的一笔,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为之前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去那儿走一走,看一看。

3、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填空: 第___到___节写了“我”沿______、______、_______向上攀登,最后到达 ______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 第___到___节写了____________,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2、讨论交流。

三、研读课文

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泰山的雄伟。

1、请学生读课文1—6小节,思考:默读课文1—6节,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登山过程的? (出示表格) 时间 地点 景物 / / /

2、同桌讨论并填空。 时间 地点 景物 凌晨2时半 山脚下 整个泰山 4点半 中天门 / 天已微明 对松亭 山势、云海 / 南天门 石阶 7点10分 日观峰 日出

3、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 作者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他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板书:找一找)

4、(板书:品一品)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并体会“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

(1)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板书:雄伟 担心 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美”

A山势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 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a.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像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b. 比较句子:(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相同点:都是写山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不同点:第一句作者把泰山比喻成高大的顶天而立的墙,而第二句是把泰山山势比作马鞍俯卧和驼峰耸立”)

c. 同样是描写山的,为什么作者能把泰山做不同的比喻呢?(因为作者看山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仰视,后者是俯视。) B云雾美: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a.正音:涨(zhǎnɡ)

b.比较句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 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描写山的句子采用了静态描写,而云雾则是动态描写。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变幻莫测”(板书)让人产生“迫不及待”(板书)的感受。指导朗读。

c.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d.读写结合,拓展积累。 出示几副比较有特点的泰山云雾风景图,问学生变幻莫测的泰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 黄山的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_______________,有的如_______________。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注意写出山的静态美和云的动态美,注意排比句式。)

(3)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5.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板书)

6.过渡:登泰山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先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观看泰山日出影像)

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日出的壮丽。

1、默读描写泰山日出的句子,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2、交流、板书 观日出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3、指导朗读:作者笔下的日出是美丽的,是壮观的。我们怎样才能把如此美丽 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四人小组练习朗读,交流。

4、在音乐中师生合作读有关的句子,体会日出的壮丽。

四、小结

篇6: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

由于不到五点,天昏沉沉的,仿佛要塌下来砸死我似的,山上人也少,我不免有些害怕了,我甚至有些后悔来到益寿山了!但是,很快,天边亮起了一道银光,我被吸引住了!

天边的这道银光忽闪忽闪的,我并没有在意,但仍然关注着它,很快,它并没有令我失看,我更出神地看着它了,我明白,太阳正从东方升起,这道银光尽管忽闪忽闪,确实闪一次,就变得更亮一次,假如不留意的话很难发现太阳在升高,太阳如大病初愈,缓缓地,缓缓地,只露出了一点亮边,这个亮边不断扩大,山上也渐渐地亮了起来,我完全被吸引住了,就连我来山上是为了锻炼都忘记了,仿佛这世间只有我和太阳,我凝看着太阳,太阳也似乎愿意让我看,更是使劲地升了,太阳如一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大半个脸来,接着,太阳使劲闪了一下,猛地跳了出来,挂在了天空上,它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的通红的脸庞,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铁水,喷薄而出,金光刺眼……

上一篇:大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下一篇:高中毕业生综合性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