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文档

2024-05-31

初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文档(精选14篇)

篇1:初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文档

初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地理新课标培训学习与网上学习研讨,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聆听有关专家对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我对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浅谈几点对地理新课改的学习体会:

一、新地理课标使地理更接近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强调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选取内容。并强调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与生活有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到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在提高公民素质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二、新课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的灌输教学方式,从侧重教学结果转向侧重教学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习学习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也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

三、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课后的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去研读新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根据课标要求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真正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习到终身受益的知识。

2013.10.13

篇2:初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文档

通过这次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我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感触颇深,为我今后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自主作业、专题研讨、交流互动,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切身体会, 以抛砖引玉。

1,初中地理新课程应树立不一样的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有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就有国际化的教学行为;有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就有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行为;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有关心学生发展教学行为;新课程就注重“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教育理念.具体说来:

其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初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关爱生命,善待环境。

其二,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科学性的初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上述两条理念是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初中地理新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科学性的和谐统一”,“学习生活中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它是初中地理新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科学性的互相统一与渗透整合,着力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之中,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核心的理念。而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上,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

初中地理新课程注重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等地理综合能力培养。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初中地理新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全球性发展战略意识。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生活与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元素之一,这次培训“模

块二”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基本能力建构思想。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初中地理新课程倾注地理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的树立, 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诸方面。而合理的价值观取向又是发展地理情感动力。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科学性和谐统一的初中地理课程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2,初中地理新课程应注重不一样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新课程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这一关键性目标,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过程,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尤其注重自主性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到学生主动参考、乐于研究、勤于思考,再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而探究性学习同样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包括三个阶段:①进入问题情境阶段;②实践体验阶段;③表达和交流阶段。这次李教授的“国培”报告专题四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说得简单点就是教师“教教材”。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用教材”教。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有机地合理结合。

3, 初中地理新课程应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篇3:初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文档

一、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首先, 需要地理教师更新旧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习和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 应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以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 由“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单一课堂模式, 转变为“重视启发, 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因素”的新型地理教学模式。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找准知识的切入点, 多给学生时间, 多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讨论,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其次, 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中,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鼓励并引导学生善于质疑、答疑, 不囿于课本和老师的讲解, 创造性地思索, 大胆地提出个人见解。

再次, 要形成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 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的新的评价观, 促进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编歌谣、搞竞赛、析案例、搞辩论、研课题、励参与等形式, 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教学地球的公转问题时, 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呢学生兴趣盎然。讲到祖国宝岛——台湾省时, 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播放“宝岛”景观和台湾人民生活场景的剪辑, 学生如临其境, 如历其事。“祖国宝岛”美丽的风光和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深深感染了学生,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如饥似渴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关注课堂, 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教育信息的途径,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向45分钟要质量, 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驰神往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优化45分钟全程, 充分体现教学进程的导入、推进、高潮、结束几个阶段, 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突出研究性、开放性课型的设计。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 激趣导学, 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 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寻找问题答案或解决办法。

四、革新教法, 重视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 必须坚持“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 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 引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程图文并茂, 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 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要通过对学法的指导, 促使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五、及时反馈, 查缺补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学生了解学习成果要比不了解学习成果积极性要高。积极肯定的反馈, 学生可以从中获得鼓励和信心, 同时, 通过反馈学生也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最经常的途径就是通过作业, 尤其是利用地理填充图册, 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 帮助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 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对每次作业, 教师都应及时批阅, 按作业要求批出具体得分, 并进行分析讲评, 肯定成绩和优点。对好的作业进行传阅, 对图填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 以免加深错误印象;对个别不认真的同学予以批评, 以端正学风。另外, 通过对作业的认真分析, 还可以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使教师深入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 扬长避短, 优选教法, 并结合学生实际, 指导学生改进学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教材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地理教师, 只有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才能适应新教材地理课的教学,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4:新课改下如何教学初中地理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从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校学生普遍表现厌学,对学习没兴趣,关键还是在于没有一个学习的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学习氛围营造起来,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以前不良习惯的纠正。要从身边挖掘课程资源,使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独到的见解,无论结果对与错,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予肯定,肯定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辅导,给予恰当的提示,让学生有感受到“跳一跳,够的着”,有成就感,使之进一步探索下去,有兴趣去探讨,去寻找答案。

第二、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从事教学。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即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又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不愧为教学的首选方法。世界各国的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亮点、美丽动感的画面等都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坐在教室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让他们感知“世界真奇妙”。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对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学生由平时的生活容易理解;但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学生由于立体感差,很难建立多维的空间,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学,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学生观看以后经过思考很快就明白了。

第三、虽说现代化的教学似手段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但传统教学仍不容忽视,因为学生是情感的个体,他佩服的 是老师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胸襟以及驾御和使用教材的 那中游刃有余的技巧。老师上课讲地理知识能迅速、漂亮地钩画出对应的地图,学生会由衷地叹佩服老师。老师描好轮廓图后学生通过听讲、填图更易形成长久记忆,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比如讲中国各级行政区域时,老师在黑板上描绘出中国版图,介绍中国的轮廓像个雄赳赳的大公鸡,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边介绍边填注出各级区域的名称以及省会城市,这样动手参与的活动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的知识也比较牢固。

第四、及时利用教材知识和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积极组织学生召开讨论、辩论会。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准备材料,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课堂讨论或辩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在讲解“世界的人口问题”时,教师提出一个辩论的话题:世界的人口越少就越好。在组织学生的辩论回会上,同学们唇枪舌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还在课前找了好多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有的学生干脆就下载资料,找图片以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最好的。经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经验及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形成自己对地理问题的的认识,掌握正确认识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

第五、地理学习的知识内容极其广泛,许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如关于“全球环境污染”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农村、工厂,城市,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找一找污染的源头,找一找对污染对自然的流水和植被的影响,这样使地理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第六、充分利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将是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

篇5:初中数学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小河九年制学校

谷瑞卿

2013年8月26日,我参加了靖边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的学习活动,来自山西省太谷县五中的廉晓红老师给我们用新的教学方法上了生动的一堂课。这次的培训使我更加领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教材的一名数学老师身上责任的重要性。不仅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主讲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充斥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使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通过参加这次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我对教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变“双基”为“四基”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是指支撑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关键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经验的特征: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近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学生归纳。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

二、改变教学目标

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数学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带着思考,带着收获,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多关注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多倾听、鼓励、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多重视自主学习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多着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改变数学教学方法

1、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但不能替代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2、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3、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4、合理使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导学案的利用。(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练习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篇6: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东阿中学

刘秀苓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受最深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老师笑称,学生还有几个课间休息,我们只有一个;两天“吃透”两本书;形式多样受欢迎,有专家的解读,又有优秀教学成果的分享点评;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罕见。所以这次的培训是累而快乐着。经过近十年的课改实践,这一次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是我们课改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一次质的飞跃,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

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之一淡化死记硬背知识点。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突出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突出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之二:淡化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区域差异。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标、新教材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新课标、新教材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给学生介绍了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一、位置(经纬度、海陆、半球)和范围;

(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

三、经济与风俗。教师只需要有侧重的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其它的学生可根据这一知识体系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讲清思路,让学生学到研究、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方法对,就学的好儿快,方法不对就要走弯路。初一学生一接触地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会分析地图这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如我们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时,教师思路一定要清晰。什么是季风?→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冬夏季风差异。→启发学生为什么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看图分析季风和非季风区划分→根据演示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结合海南当地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思路清晰,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地理,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习了解了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更坚定了自己课改的信心。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东阿中学 周传会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它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新课标是在旧课标的基础上,根据一线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做到了紧扣时代的脉搏,时刻保持教学理念的新颖性,让课堂的创造性,可操作性都增强。

新课标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突出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突出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

新课标编排的新教材对于旧教材来说增加了很多叙述性的文字,新的时事资料和更加鲜明的图片,还将以前一些隐性的知识点显性化,这样不仅降低了我们对有了很大的帮助,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难度,让我们对于知识点难度的把握也有了新的理解。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思路清晰,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地理,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这次培训我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更坚定了自己课改的信心。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东阿中学 张型同

非常幸运的能参加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两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来谈谈对这次新课改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这次的培训让我认识到,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

一、树立新的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理解和掌握这一理念,在今后的教学探究过程中,我不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在问题面前和学生们一起寻找答案,一起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让学生自己动手挑战新的尝试,使他们养成了不光是听老师讲,还要自己多思考、多开口、多动手的好习惯,这是非常有利于他们视野的开拓和个性的发展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材版本众多的新课改实行中,我们不应该再是去教书,而是用书教,我们不应该是书的“傀儡”,而是书的“驾驭者”,那么,如何驾驭书?课标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在各章节的教学中,备课上课前必须先课标(结合课标解读)后教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标中建议的活动根据当地实际尽量开展,还有一部分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暗含在教材的活动中,也不能忽视。

三、爱自己的学生

大多数普通高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学生基础差,提到这些学生时,很多老师总少不了埋怨,实际上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思想观念。我们应该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一心一意搞好对学生的服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得到较好的满足。这样我的学生就会成长,就会成才。

篇7:初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文档

(二)序号:45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东田中学 岑生林

这几天来,我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感触颇深,为我今后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下面谈谈我的切身体会, 以抛砖引玉。

一、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从而既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要认真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

三、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地理课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坚持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一定要选取相当数量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

四、生动导入,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五、打造轻松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数同学采取默不做声,不动声色,缄默不言的态度。并有不少同学在老师提问的刹那间,焦虑不安,神色慌张,低头回避,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上课时如果心情轻松,学生的表情自然,心情就会比较好,课堂效率也势必有所提高。激情、幽默、轻松的语言交替使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通过这几天培训,本人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收效颇多,受益多。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国培!

篇8:新课改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初探

一、新课改下地理作业设计的原则

1. 基础性原则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因此, 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紧紧围绕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都是我们进行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总之, 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牢牢地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这样才能谈得上综合能力的提升。

2. 多样性原则

一般来说, 地理学科中的作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书面作业, 另一种是非书面作业, 像绘图题、实践报告、课外小制作、专题演讲等都可以作为地理的作业形式,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作业形式, 这样才能够发挥作业的效果。

3.适量性原则

很多学生一想到作业就会把它与“堆积如山”这个词联系起来, 事实上,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习惯采用题海战术, 希望能够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量, 殊不知, 这样布置作业的方式不但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还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适量性是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要明白, 作业质量的高低不在于量, 而是在于质。

4. 开放性原则

新课改中, 我们对于人才的培养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过去知识型的人才逐渐向创新型的人才过渡。因此, 为了适应这一目标的转变, 我们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遵循开放性的原则, 让学生在开放性的作业中能够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样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地理学科中主要的作业类型

1. 认知类作业

这种类型的作业其目的主要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以及规律的掌握情况。因此, 这种类型的作业也是属于传统型的作业。教师在设计这类作业的时候要精心选择作业内容, 并且也要注意其具体形式的多种多样, 例如, 选择题、判断题、连线图等都可以作为认知类作业的形式。同时, 教师要注意, 这种认知类的作业往往放在课堂上解决会更加适合, 因为认知类的作业其目的就是检测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如果把它放在课堂上来完成, 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当堂进行指导。

2. 实践类作业

这种类型的作业在地理学科中是十分常见的, 因为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我们所学习的地理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发挥效果。而通过这种实践类的作业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 这种实践类的作业还可以反过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 这样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远远比教师简单地用嘴巴讲其效果要好得多。

3. 探究类作业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目前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 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配合这一新的教学目标, 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为了保证探究类作业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 要选择恰当的探究课题。在选择探究课题的时候, 一方面要考虑学生所具备的实际知识和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选择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或者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题, 这样所获得的效果会更理想; (2) 要注意制定科学的探究计划。探究类作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作业, 它的完成周期往往比较长, 因此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探究计划, 这样才能够保证探究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3) 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探究类作业的完成过程中, 教师的积极指导是作业完成的关键。教师不断地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 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惑和问题要及时解决, 否则会影响接下来的探究活动。

篇9:新课改初中地理课堂导入设计

【关键词】创设 情境 地理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导语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深知深感初中地理教学的难度之大。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并且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结合自己在长期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地理课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引用故事导入法

巧用地理故事,增强课本内容的趣味性,活跃教学气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讲中国地理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生活中很多同学听过一种叫妃子笑的荔枝,据说是唐朝时期杨贵妃为了能吃到新鲜的荔枝,派专人骑快马,日夜不停地赶路,从南方送到北方,杜牧对此很有感触,就作了一首绝句《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针砭这件事。于是人们把这种被送给杨贵妃的荔枝叫作妃子笑。这时好多学生都提出,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在北方种植荔枝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我告诉大家:人们早就尝试过把南方的荔枝拿到北方大面积的栽种,但一直都难以成功。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联系到这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有差异,南方地区的荔枝不适应北方的自然环境,所以就难以栽种成功了。水到渠成地自然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此故事对于理解南北方的农作物分布、耕作制度上的差异很有帮助。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了。

二、运用图像投影导入法

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励学习动机。如在“地形的变化”一节中,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 ?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教师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在“五带的划分”一节教学时,展示景观投影片《热带、寒带景观》,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两幅景观图中儿童的衣着、房屋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问:热带与寒带的阳光照射有什么不同?住在热带的儿童为什么将箩筐顶在头上?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在新课的开始,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冬季,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 -28℃的严寒,观赏“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人们已开始一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一出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的缘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又如在讲授“黄土高原”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由于地壳的抬升,形成了高原和山脉,但是也有“风吹来的高原”,你们知道是哪个高原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国的黄土高原。巧妙设置悬念,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一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

四、讲述问题导入法

根据授课内容设计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讲到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同学们,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从而引出地球的运动,让学生自觉地从课文中探寻出问题的答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探求的心理特征,也是使课堂产生高潮的最基本方法。再比如在学习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时,我设计的问题:一日之内气温有什么变化? 最高值和最低值及差值是多少?新疆的最大日较差是多少?陆地月均温最高值?陆地月均温最低值?年较差的大小如何?该地气温年变化规律如何?南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分别是哪个,为什么?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分析,能使课堂处于活跃的思维之中,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地理知识,又促进了他们智能的发展。

五、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使用图形、动画、声音、影视片段等多种信息来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获得较大的知识容量,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0:初中地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文档

从毕业至今经历的培训不多,有印象基本没有,可这次的网络培训和校陪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没开始培训前还有一些埋怨和懒意。随着培训的开始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领导,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以前在网上找了很多都觉得一般),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就像久旱的沙漠植物迎来甘露,尽情的吸收水分。更让我开心的是在专家、辅导教师的鼓励下每天都有进步。下面我就培训中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以及培训过程中我的有关西藏新课改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课程理念 这次课改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些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的系列环节中的方向标。第一和第二个理念分别说的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我们去培养谁?第三和第四个理念说的是我们如何去培养我们的学生?也就是在生物学课程当中,我们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字数虽少,但却涵盖了近20年来,国际上科学教育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共识和努力的方向。

1、“生物科学素养”

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落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对象为全体公民,而非科学家;二是指实际需求,要有针对性;三是生物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生物学知识,还包括探究的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之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生物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最基本的含义是指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体现的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无论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天分,他们的数理基础、理科的悟性的高低,也不管他们民族、贫富的差异,他们生活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等等,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生物科学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的另一含义是: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和提高。在实践中的具体要求是,按课程标准完成必修三个模块和所选的选修模块的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让弱势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科学素养上都有较大的进步。

3、“提倡探究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时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球范围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探究式学习是理科教育,暨生物学教学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主动学习者才是成功的学习者。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科学地思维;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知识,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和领悟相关的科学概念、原理,并能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的工作中。实现有效的学和有效的教。

探究式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和体会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技能与方法。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长期以来,一些生物学教师认为生物教学仅是教授书本中的知识,所以将将生物课程的重点放在生物学理论上,强调中学生物课程在学科体系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中也局限于对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基于这样的理念编排的课程距离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几乎不能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难以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而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都密切相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体会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同时也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以上就是我们培训的第一个内容,那么关于西藏课改如何进行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新课程理念,我们接受和认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2):教师要联系实际的教,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随处都有社会生活的实例。特别是西藏这个特殊的环境和文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联系实际的教,即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的变迁,结合课本的知识进行教学,要想做好这一点汉族教师应与藏族教师之间多沟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实际上跟过去的教材内容比,相应的专题或者涉及到的相应知识点或者范围来说,比原来没有扩大,有些内容删减了,缩小了。但是就是在减少了内容和范围之后,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加深了。关于内容变化多,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感觉。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很多,不过在某一些地方,知识会更加完善会更加丰富了,要求让学生理解的成分更多了。还有就是联系实际更多了,按科学教育的术语就是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加重了。最后就是是在课程标准里,对实验要求的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反映了我们要实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其中要实现学生的能力的提高,要实现学生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这样些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参加一些学习活动。

针对教材内容的变化我们西藏的教师有应该做些什么呢。很多老师认为我们在西藏教书从现在学到的知识已经够用了,你们出什么教材我们就教什么教材。这样的想法是不负责任的想法。在我们都还年轻时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准备而不应该坐以待毙。首先对于我们西藏的学生的特殊性,课时是肯定不够的,所以我觉得老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然后再来分析这个教材跟课程标准之间的要求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然后老师再来看一看,我的学生能够接受到什么样的这种程度,然后把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对自己学生和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这种把握,这四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来最终决定教学内容应该到什么样的深度,到什么样的难度。或者在一开始可以更多的在集体备课组里边,大家来商讨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这个权利在老师。其次就是由于新教材的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因此是新增加了一些内容,而且原有的一些内容有一定的丰富和拓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内容老师们在大学可能都没有学过,这样必然对老师已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那么本身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一种学习化的社会,其实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老师应该说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己任的,所以老师自身必须具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或者意识,所以我想面对难度加大,那我们没有别的办法,老师只有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因为毕竟我们老师是新的知识、方法还有新的观念的一个传授者。

三、“概念教学”(核心概念)

生物学发展史表明,生物学的发展首先是概念的发展,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标志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甚至是对生物学科全新的认识。

“什么是生物学概念?”。专家们认为即事实是客观的,是通过感官或者一定的仪器器材进行观察测量得到的。比如我们说“昆虫具有两对翅、三对足”,这就是一个可观察到的事实。而概念往往是主观的,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即是由众多的事实归纳推理得出的。

什么是“核心概念”,是生物学科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包含了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理论、模型等等。

那么我们西藏的生物教师学了这个以后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正确区分教材中的概念和事实,当然就是要认真理解感悟“什么是生物学概念” 其次:以前我们上每节课我们都会有知识目标,其中有一些是教学重点,那么现在我们在确定这些教学重点时,以什么作为依据呢?显然,我们在确定每节课知识目标时,都是要以生物学核心概念作为教学重点的。

以上就是我们培训的一部分内容及我的一些肤浅看法。总体来说通过培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 3

篇11:初中地理新课改学习反思

9月21日早6点,杨坡中学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全校一线教师40余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驾乘山路来到马牧池中学学习他们的高效课堂教学先进经验。

到校会,马牧池中学的教导主任郭主任作了先进经验介绍,他说,我们学校先进理念是在县领导的大力帮助支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兄弟学校的相互学习分不开的。全校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分组学习,小组中又分四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又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课堂上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督促,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积极去做。另外学校每周让几位老师把自己的上课的设计思路在会上作出发言,同科的老师作出提议和评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把工作做实做细,大多数老师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然后,我们又听了两节课,一节是赵金隆老师的地理课,他讲的是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课上,他积极参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组内互动,积极学习,同学们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畅所欲言。另外还听了一节杜超老师的数学课,虽是位年轻老师,但是在教学上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和老教师的路子保持一致。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小组学习的习惯。课堂上让学生都动起来,课下让学生会去学习,主动学习。最后,老师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学校课改虽然势在必行,但离成功还很远,不足之处很多,要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好学校网站中新课程资源网,把握好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学科教学活动,坚持课改,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争取更优异成绩。

篇12:初中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苏克岑

溧河一中

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在地理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宜采用适合于学生思维特点和班级特点的不同方法。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到以下方面:

1、导游法

地理课的内容,大多数都离不开某国家或某一地区。大多数课的第一步,我要求学生以导游者的身份出现,自己则扮成问路者,要求学生说出从甲地到乙地所经历的路线。例如:我在讲授西亚和北非时,为了加深了解它的位置,进一步熟悉航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想从香港运一批货物去埃及,该怎么走?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涨起来,思维异常活跃。

2、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的第二步是:让学生观看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首都、名胜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数分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知识,陶治性情,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一下子转换到生动的图像里来,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3、教师进行新课

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时,要求学生思考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并要求学生迅速作答。此时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教师下面要讲授的、归纳的,也正是学生迫切希望了解的内容。

4、巩固提高阶段 为了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对照世界地图或相关图表、教材内容及智能训练,完成相关练习。然后,教师利用各种信息,图、文、录相、课件等,要学生进行抢答竞赛。

1、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四步教学法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全面,印象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于有意后注意状态。

2、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备课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在教学资源薄弱的学校给以普及。

3、对教师的要求

真是台上几分钟,台下数天工。四步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课件制作技术。同时,教师峡时还须用一双慧眼、一腔热情去猎取相关的资料。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导演能力等要求较高。

篇13:新课改如何创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和动机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原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 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学习, 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地理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 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 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 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 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 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节地理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 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 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 “在浩渺的宇宙中, 有一颗美丽的星球, 她披着蓝色的面纱, 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 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于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 打开本节内容,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万分,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注意力容易分散, 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更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经常性的加上一些小插曲, 如联系时事热点, 一些诗词句子, 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板图教学法,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板图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地理教学中, 使板图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就能做到内容生动具体, 概念深刻,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时, 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但出现的地名较多, 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 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廊图, 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廊, 标出其省会和简称, 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 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 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报晓的雄鸡, 傲视东方, 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 新疆、西藏是雄鸡的尾巴, 台湾、海南是雄鸡的脚。黑龙江似一只飞翔的天鹅, 山西似平行四边形, 陕西似一个兵马俑, 湖南和江西两省像亲密无间的伴侣, 广东像伸进海洋的象鼻, 青海像高原牧区的一只免子等。再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进行动手操作的形式, 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如把我图34个省级行政单位图剪开各省后, 再拼合, 看谁拼的快。也可以用行政区拼图软件, 通过多媒体鼠标点击, 进行图形轮廓识别比赛。这样能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用, 在用中掌握、理解知识, 学生既学到了地理知识, 又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了知识, 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的方法。指导学生证依据下面一首七字歌帮助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 (疆) 二宁青夹甘。云贵西西北上天, 内蒙合海福定安, 加上港澳与重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 能达到以图释文, 图文结合目的, 教学形象直观, 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并且创设地理情景,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理科学由于它的难记性, 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 又由于它的综合性, 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 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钻研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要善于对现有教材适当招宽加深,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地球仪”这节内容时, 让学生自己一人准备一个小球和一支彩笔, 在课堂上先教指导他们如何在小球上绘出赤道、地轴和南北两极点, 然后提出让他们自己在小球确定经纬线, 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 使学生如终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变“被动”为“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研究中获得知识,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要求。

总之, 中学地理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教与学的统一, 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只有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言、行、情互相交融,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中学时代2014年1月刊

摘要: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 “以改革为动力, 以发展为方向, 以创新为宗旨”。地理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 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

篇14: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31-01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引导学生构建现代学习方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新课改的关键部分,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有效地进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然而,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它在学生形成在素质教育和国情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功能。那么,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地理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对于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分析,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地理学说中记载的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等创立过程,以此作为学习榜样,可以启迪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创造个性;学习地理,还必须要有发散思维,地理教育中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诸如对工业布局、厂址选择等多要素的分析与综合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再者,地理教育中所揭示的大量的本国地理事实材料诸如人地关系、自然环境、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等都可以在教学实际中概括成为以国情为主线的地理事实材料,这就囊括了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地理学科中的这一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那么,在新课改的机遇下,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学透呢?

对此,本文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能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地学习,使其能够在知识的认同性以及情感的交流上达到共识,这样也使学生能有一个明确的感官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同感,从而上升为对学科的认同感。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实现新课改中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教师不再仅仅去教,更多的时候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师生双方其实都处于教与被教的过程中,师生在通过教学中的对话,能够进行一个明确的交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生新的思维能力的散发。学生在被教的过程中,能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这样一个教与被教的过程,是师生对教学课堂的一个整体有效地把握,也是师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能够与学生形成一个交流的模式,不仅仅在传授知识上给学生带来新奇,而且思想的分享更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成就感,能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双方地位的平等在教学中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但是,对于地理这个学科而然,地理图像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图像作用,利用这些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而不是盲目的背图。例如,对于在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的这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利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让学生找出火山分布点和板块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相互讨论就很容易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多为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处,这样通过对比对照,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记住了知识点,比教师直接说过结果有效得多了。对于教材中的地理图像应充分挖掘出来进行设计教学,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课本教材中所给出的设计“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并辅导学生完成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的锻炼,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不仅能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作用,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那么,要实现这样一个计划,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就至关重要了。那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缩减教师的讲解时间,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学会进行疑问,然后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就能更具目的性。对于一些知识需要进行实验、观察的时候,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关键。其次,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如果需要有个很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那么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进一步完善情境教学。那么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地理这门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与众不同的优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也就更加繁多,除了不利的教学环境以及一群具有自己个性、拥有与教师不同思维的中学生之外,在这样的前提下,地理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多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导地位中去,并能充分利用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并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让中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成锦.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上一篇:第七届寝室文化节下一篇: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