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2024-05-11

融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通用9篇)

篇1:融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银行理财产品零风险吗

在许多人的眼里,银行很安全,于是争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殊不知,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很多陷阱。

1、理财产品是会亏损的

银行理财产品有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也拥有投资者的信任,而多家银行曾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门”、“负收益门”的类似事件。

投资者要明白,投资有风险。

2、募集期藏有玄机,理财收益会被“摊薄”

通常情况下,银行一般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入时间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所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建议问清楚起息时间。

3、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因为预期的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到期的收益。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不要光盯着收益率。实际上,许多产品由于存在“猫腻”,投资者最终到手的收益,并没有宣传时说的那么多。

4、产品评级不见得靠谱

在产品说明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相关的风险评级,但有时也存在银行自行评定产品风险级别的情况,并未经过第三方评审机构评定,这样评估的意义就不大了。

不仅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本身不可靠,而且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不少银行也在走过场。

5、风险提示必须看清楚

尽管银行会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和合同上,对风险提示做所谓表述,但是那些风险说明由于太专业甚至充斥着各类专业术语,对于投资人并没有多大价值,普通人也看不懂。

但尽管很多说明书长达十几页,但是对于产品的本质风险揭示甚少,大部分是营销性质的语言,而非客观的深度分析。

6、资金投向要关注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

如果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低;如果资金投向为二级市场如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7、不去触碰“霸王条款”的理财产品

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某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把投资者的收益“榨干吸尽”,投资者要当心这样的理财产品,尽量不去触碰。

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8、看清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在银行渠道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的理财产品。

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写着“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委托关系,若出了事,它不负责。

9、超高收益往往是“镜中花水中月”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是否能够读懂复杂的产品说明书,高收益率都是很大的诱惑。

目前结构性产品多为保本、部分保本或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由于触发条件等的严格限制,超高收益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沦为银行营销的噱头。

10、隐藏的费用要当心

与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为突出。多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为“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等费用”。

按照银率网数据,以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托管费率平均为0.05%,销售费率平均为0.26%。若银行只按这个标准收费,可谓“非常厚道”,而事实上,银行最大的收费恰恰被隐藏在这个“等”里面。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银行理财产品零风险吗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银行理财产品零风险吗]

篇2:融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一、百度理财弘康年年盈

弘康年年盈就是百度理财的定期理财产品。资料显示,弘康年年盈属于投资连结型保险,对接的产品是弘康安溢保两全保险。风险评估等级为低,适合保守型及以上用户,历史年化投资回报率为5.800%。

要注意的是,转入成功后会扣除0.3%的费用,即如果购买十万则需要300手续费,如果用户在15天的犹豫期内转出则返还手续费。这款产品没有期限限制,用户可以随时转出,但是需要3个工作日资金才能到卡,并且在一年内转出又要扣除3%的费用。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在购买后15天内转出,不会扣钱。如果在16天-1年之间转出,需要扣除转入金额的0.3%+持有资产的3%。如果超出一年后需要扣除转入金额的0.3%。因此,投资者如果觉得不满意,一定要在15天内转出,否则就等满1年再转出。切记勿忘!

弘康年年盈安全可靠吗

弘康年年盈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即理论上本金有可能亏损,收益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但是按照产品的风险等级来看又属于低风险,因此亏损的可能性也很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购买。

二、百度理财百富稳享

百富稳享系列是百度理财平台上的定期理财产品,目前有1月、3月、6月、12月在售。以百富稳享1月180403为例,这期申购截止4月2日下午两点,如果用户通过余额盈来购买,在募集期内也能享受4.157%的活期年化收益。

从产品介绍来看,这是一款预期收益类理财计划,风险评估为中低风险,适合稳健型及以上用户投资。目前来看,百富稳享系列的参考年回报率为5.4%左右,回报率还是相当不错的。另外,百富稳享1月的持有期限是36天,不可提前赎回,到期后一次性兑付本息。

购买百富稳享要注意什么

1、募集期的问题,如果你使用银行卡支付,那么在募集期内是没有收益的。

以上面的1月产品为例,今天3月27日购买,要4月3日才计算收益,那就浪费了6天的收益,因此大家最好是通过余额盈来购买。

篇3:理财产品,你买对了吗?

尽管许多人投资理财对收益很看重, 但高收益永远伴随着高风险, 每个人在准备投资前, 应先认识到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风险, 再去了解不同产品的风险。在确定风险承受能力之后, 再选择属于这一风险级别的理财产品。事实上, 现在市场在售的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属于稳健型产品, 但稳健型产品的风险级别也分不同层次, 关键是看产品的资金投向。

由于理财产品不能提前赎回, 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还要确定自己的资金用途, 避免临时需要资金却无法满足。

最后, 个人理财也要对收益有个合理预期。理财产品的比较很重要, 如稳健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应与同期限的储蓄、债券或同类产品比较, 而不能与高风险产品或股票型基金等比较。

选择产品的理念清楚了, 接下来就面临具体操作。最简单的理财就是选择银行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 尽管此类产品的安全性不能跟储蓄和凭证式国债相比, 但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 产品合同上约定的保证收益还是可信的。

如果选择浮动收益产品, 就要了解产品的基础资产类别。如投资于债券、票据市场的产品风险较低, 投资于信贷资产的产品风险相对略高, 投资于信托股票优先选择权的风险相对更高。

篇4: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有哪些风险

1.本金亏损风险

不少投资者都认为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在整个投资期内都可以100%保障本金,即使提前赎回也不会有本金损失。而实际情况是,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对本金的保证有“保本期限”,即在一定投资期限内(一般为3年或5年),对投资者所投资的本金提供100%保证。因此,投资者在保本到期日,一般可以收回本金。如果提前赎回,且在市场走势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存在本金损失的可能。

2.利率风险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保本只是对本金而言,并不保证产品一定能够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存在着保本到期日仅能收回本金,或未到保本到期日赎回而发生亏损的可能。此外,保本型理财产品对本金的承诺保本比例可以有高有低,即保本比例可以低于本金,如保证本金的90%,也可以等于本金或高于本金。

3.通胀风险

由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收益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理财产品到期后的实际收益下降,这将给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损失的大小与投资期内通货膨胀的程度有关。

4.流动性风险

一旦购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在产品到期前,投资者是无法提前终止的,无法提取这部分钱,而银行有提前终止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权利。一定要预留出一部分钱,不能全部用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以致需要用钱的时候没有现金应对。

5.汇率风险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宣传点是保证本金、风险自担,运作方式是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债权或者存款,小部分投入股票或者基金或者黄金期货进行炒卖。股票市场这两年来整体走势震荡,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该产品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提前赎回此类产品,还会亏损本金。同时,这种类型的产品投资币种除了人民币,还有外币。假设投资的是一款投资美国市场的QDII的产品,即使实现了10%的收益,实际收益也随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而缩水,还会面临亏损本金的风险。

6.人为风险

因为理财产品为银行赚到超过其他中间产品的更高收益,银行就不断地推出新型理财产品,还以业绩、收入、升职 等条件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推销。为了完成任务,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很多理财经理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过多地说了收益,而人为地弱化了风险。

7.政策风险

受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理财市场相关法规政策影响,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投资、偿还等可能不能正常进行,这将导致理财产品收益降低甚至理财产品本金损失。

8.不可抗力风险

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将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可能影响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受理、投资、偿还等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损失。

篇5:融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1、政策法律风险

投资人尤其要注意的是,土地等作为担保来升级信用等级的信托产品,可能在政策、法律在此方面的监管还不成熟,所以就会出现担保无效、非法等情况,这样就容易蒙受损失。

2、信用风险

在我国信托业中,使得信托机构的经营状况发生恶化,不能按信托合同的约定支付信托受益和偿还信托资金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对融资者、承租人、被担保人的资信情况,项目的技术、经济和市场情况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

二是对担保、抵押、反担保的各项要件审查不细,核保不严,抵押物不实,缺少法律保护措施;

三是在政府干预下产生的非市场化业务。

3、流动性风险

我国信托业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由缺乏稳定的负债制成,信托机构不能比较方便地以合理的利率介入资金以应付资金周转不灵,从而发生的支付困难;另一方面是指一些信托投资公司用信托资金投资房地产、股票、基金,由于大量资金被套牢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4、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在信托业中主要是指受托人的不良行为给委托人或受益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目前的情形下,大多数的信托投资公司都能在主观上避免发生此类风险。

5、合规性风险

从目前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产品看,多数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那么对于比较大型的投资项目,就不可避免的碰到数量和金额上的限制。为了规避这种限制,许多信托投资公司在进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就可能存在一定的政策监管风险。

6、投资风险

信托投资公司往往在投资中追求高回报,管理又缺乏风险控制,造成由于投资项目和合作对象选择不当使投资的实际收益低于投资成本,或没达到预期收益以及由于资金运用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如何防范个人信托理财产品风险?

1、看信托平台实力,每家信托公司的管理水平、风控能力、管理资金规模等都是不相同的,尽量选择风控较好的信托公司

2、看融资方实力,资方的财务状况、还款来源、行业前景、公司背景等;

3、如果有担保人,要看担保人背景、担保人净资产及构成、担保人与融资方关系、担保人承担的责任等。

篇6:融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智能存款是这两年随直销银行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存款,其最大的特点,是提前支取不是按照活期计息,而是选择实际存期内最大化的定期存款利率靠档计息。例如5年期智能存款,当在2年零10个月时支取,则按2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因此,智能存款具有活期的便利,又有定期存款的收益。

智能存款是理财产品吗?

智能存款不是理财产品。一般来说,理财产品是不保本也不保息的,而银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这也是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辨别方法。尤其是监管部门下发资管新规后,要求各银行不得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也就是说以后基本上只有银行存款是保本的了。 而所谓的智能存款实际上也是银行存款,只不过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新,让其变得更加有吸引力而已,所以说智能存款不是理财产品。

智能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区别

1、安全性

之前已经说了,智能存款是保本保息并且享受国家50万元存款保险制度,基本上是零风险。而理财产品则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本金亏损的概率也不同,因此两者在安全性上面有较大的区别。

2、发行机构

智能存款只有银行机构才能发行,而理财产品则种类非常繁多,譬如前段时间爆雷的P2P平台发行的也属于理财产品。

3、收益

虽然智能存款相比普通存款的收益要高不少,但相比大部分理财产品来说并没有什么优势,因此适合那些风险承受能力的用户购买。

对于银行的智能存款,许多小伙伴还没使用体验过,所以他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智能存款安全吗?那么,智能存款安全吗?有风险吗?

1、智能存款安全吗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所谓的智能存款实际上就是银行存款,那么问题就变成了银行存款安全吗?相信这个问题大家心中都会有答案,可以说银行存款是我们目前最安全的理财方式了。

2、智能存款保本保息吗 依照规定,所有的银行存款都保本保息,并且还享受50万元的存款保险制度,智能存款也不例外。尤其是资管新规下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正在逐渐减少,智能存款保本保息的优势正在逐渐变大,相信以后的发展空间会不错。

篇7:理财产品有风险,险在哪儿

刘先生是一名年过50的生意人,在眼下实体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他希望投资理财。到银行咨询,理财经理告诉他,有一款无风险理财产品,5万起购,预期年化收益率4.75%,期限是90天。他虽然听不明白理财经理的专业术语及计算模型,但“到期就算没有收益也可保本”的承诺使他决定投资千万购买了3笔该产品。

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

回家细看签完字的大叠合约时,虽仍看不明白银行打算投资哪种债券、哪款基金,却被“风险提示”吓出一身冷汗。“风险提示”多达上十条。刘先生从此开始忧心忡忡。

无独有偶,近日有媒体报道,李先生在2011年9月,从工商银行以200万的价格购买的一年期“无风险理财产品”竟变成了“委托贷款”。现在由于借款人、担保公司无力偿还,以及工行推卸责任,可能血本无归。与他有相同遭遇的一共有11个人,前后一共在工行投入的总金额达2230万。从2012年9月合同到期至今的近10个月内,这11名投资者一直没能拿回这笔巨款。李先生称,2011年9月,他多次接到工商银行苏州道前支行客户经理陈某的电话,向他推荐一款理财产品,称只针对高端客户,200万起认购,年收益率为12%。但电话中,陈某并未告诉他具体的产品种类,但“确保是正常理财产品”,而且“没有任何风险”。于是,2011年9月24日下午,李先生前往银行签合同。不过,李先生出示的合同上却写着,“个人委托贷款借款合同”,一位投资人说,“我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委托贷款,什么叫理财产品,工行的客户经理告诉我,‘这产品从来都没事,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从2012年9月开始,李先生等人陆续向银行要求到期收回本金,但银行却是一拖再拖。最终2012年10月8日,客户经理称借款人已无力偿还本金。自合同到期至今,已经近10个月时间,李先生等人也没能拿回本金。银行称开展相关业务时,已明确向委托人提示了风险。银行表示,还款方案现在还没有,但银行是不可能代偿的。

就银行是客户的代理人还是合同的相对方,客户受损后能否以欺诈控告银行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经济法学副教授荣国权。

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

客户到银行咨询理财产品,多数理财顾问都会口头称“应该保本”。为什么“应该保本”的理财产品并非只赚不赔呢?理财产品亏损怎么获赔呢?“这就需要先解决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问题。”荣国权说,一般而言,当理财产品亏损产生纠纷时,银行会说,自己在跟客户签约的同时,又跟另外一个第三方签订了同样的合约。通过这个新的合约,银行将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对冲出去了。因此,银行实际上处于受委托理财。这就相当于客户跟第三方签订了一个合约,银行是中介。客户亏的钱也不是被银行赚走了,而是被第三方赚走了。客户作为委托人损失自担。

那么,银行同客户签订的理财合同是委托合同吗,理财产品的法律属性到底是什么?荣国权指出,根据银监会2012年1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从该规定看,理财产品属于代理理财范畴,客户与银行之间签署的协议属于委托代理合同。但实际上,该规定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理财产品。根据现有理财产品的种类分析,从法律上看,有的理财产品属于委托代理理财关系,而有的理财产品银行与客户是借贷关系,由此产生的争议属于债权债务范畴。

根据现有理财产品的种类分析,普通老百姓进行的银行理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约定委托人直接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投资管理的,应将其认定为信托合同;2.约定委托人自己开立资金账户和股票账户,委托受托人进行投资管理的,应认定为委托合同;3.约定双方共同出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应认定为合伙合同;4.双方约定本息保底,超额归受托人所有的,与民间借贷无异,因此应将其认定为借贷合同。前述第4种理财产品,也称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自营业务。银行借客户的钱投资,赚赔都归银行,银行到期还本付息给客户。因此该类产品的法律性质属于债权债务关系。银行借钱投资,投资有风险,当然不会只赚不赔。

“相应的,不同的合同受不同的法律条款制约,当出现理财产品争议时,分析其到底属于哪种合同是很关键的,”荣国权说,“这需要金融法律方面的专家,对大叠合同文本予以分析,确定其法律属性后才能维权。”

纠纷多缘于银行违规操作

投资理财亏损了,很多人都认为是自身投机心理严重、对风险评估不够、对政策形势误判、专业能力差。如果损失数额还能承受,多半安慰自己“经历也是种财富”了事。“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金融机构违规,信息披露不充分才是损失造成的真正原因。”榮国权认为,投资者对风险评估不够、对政策形势误判、专业能力差,这些原因统统来源于对产品的不了解。不少投资人往往只顾着看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忽视了产品的投资方向、可能存在的预期收益率无法达到的潜在风险,而这些风险往往在理财经理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被 “过滤”了。

从刘先生的理财产品合同中,记者没找到银行到底打算投资哪种债券、基金,更不用说该债券、基金的详细资料。而据刘先生说,理财经理在推销该理财产品时,虽然认为政策形势适宜投资该产品,但对于到底会有什么利好政策出台却一无所知。

为什么说银行存在欺诈呢?投资者为什么会亏损,李先生说不了解自己投资的产品。荣国权认为,如果知道是将钱借给某个资金链断裂的人做生意,他是断然不会出借的。这场纠纷其实是银行未曾进行信息披露导致的。

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足,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如果投资者想要了解理财产品的过往业绩及产品说明书,就会发现多数银行“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其官方网站上难以查找到充足的信息及数据。就连专门提供银行理财产品服务的数据服务商,也反映采集理财产品的运作数据有相当的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导致产品购买的盲目性。

nlc202309051236

实际上,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是没有要求。荣国权介绍,中国银监会2008年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要求银行向客户提供理财产品账单、市场表现情况报告、收益情况报告以及向客户提供收益测算依据的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充分保障客户金融信息知情权。而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销售文件约定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披露;产品结束或终止时的信息披露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实际投资资产种类、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销售费、托管费、投资管理费和客户收益等。理财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的,应当详细披露相关信息”。

然而,记者到某银行咨询理财顾问发现,顾問们仍旧一如既往地“忽悠”称银行通过金融专家,已经寻找到了良好的基金产品适宜投资,至于哪种基金,以后会披露。至于什么时候披露,“这个不好说”。

银行不按照规定充分进行信息披露,造成投资者损失应当赔偿。荣国权觉得,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需掌握四个标准。

银行理财产品纠纷中的法律责任

近年来,银行在理财产品经营过程中,误导消费者投资给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引发民众对商业银行强烈不满。为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如实告知原则。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充分揭示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

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进行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销售活动包含的法律关系,防范风险。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风险匹配原则,禁止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的理财产品。风险匹配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只能向客户销售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客户风险提示和投资者教育。

由此,即使银行提示了风险,因为其未能尽到风险可控、信息披露不充分,其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不过,尽管属于违规行为,如何追究其相关责任却是难点。据记者了解,银监会正打算逐步修订和完善理财业务监管法规框架,以做到在制度层面上保证有法可依。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损失就无从追究。”荣国权认为,在专业人士分析清楚银行信息是否充分披露、该合同到底属于哪种性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近日,银行返还了刘先生的第一笔理财产品,并获得几万元的收益;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于其余两笔投资的担忧。他依然不知道他投资的是什么,会不会遇到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他期望,银监会的理财业务监管规定能够早日出台。

篇8:“人人贷”理财产品值得投资吗

也正因为是创新产品,人们对“人人贷”理财产品的认识还不足,也缺少必要的监管。我也曾接触过许多“人人贷”项目的业务员,他们在推销产品时主要强调的是产品收益高、收益稳定,而且绝对没有风险。这样的推销方式与当初银行卖基金、卖理财产品的情况完全相同。如今在发生了大量纠纷后,监管部门规范了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的行为,销售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而且必须向客户揭示风险。但现在的“人人贷”公司并没有什么准入门槛,业务员似乎也不需要什么资质。仅从这一点上看,“人人贷”公司在规范化方面与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公司的差异是巨大的,风险也要高出很多。

就经营的范围看,“人人贷”公司只是一个资金的中介平台,本金的安全和收益的取得完全取决于资金需求方的资产和经营情况。好一些的“人人贷”公司可能会对资金需求方进行较严格的贷前审查,即便如此,也无法保证不出现坏账,因此保本保高收益完全是“瞎扯”。去年9月,银监会印发了《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称“人人贷”公司存在大量潜在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其中,就提到这类公司无法像银行一样登录征信系统了解借款人资信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还说,国外的经验表明,这种贷款模式的信用风险明显偏高,贷款质量远远劣于普通银行业金融机构。

篇9:银行理财产品是影子银行吗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影子银行”作为一个新的金融概念逐渐被市场熟知。与此同时,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猛,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通过结构安排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引起了业界对银行理财业务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探讨。易宪容曾表示,“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交易的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按照这个诠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指银行理财部门中典型的业务和产品,特别是贷款池、委托贷款项目、银信合作的贷款类理财产品”。而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进一步认为“在中国,影子银行通常表现为理财产品、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贷的形式”,直接把银行理财产品归到影子银行体系。

以上各方的论述,实际上均认为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交易的业务都属于银子银行。我们认为,这种诠释值得商榷。如银行的保理业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不归入影子银行。故要理清某项业务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必须先有影子银行的权威定义,再分析该项业务是否符合这个定义。

定义澄清

影子银行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考利(Paul McCulley)于2007年在美联储年会上提出,是指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但目前被广泛接受是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给出的定义,影子银行是“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

按照这个定义,影子银行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本身游离于监管之外,或者受到的监管较少。如通常所说的民间借贷,特别是面向不特定多数人群的民间集资,由于是地下运作,基本上不受监管。其二,必须可能引发监管套利或者系统性风险。这个要求实际上表明影子银行是一个动态概念,任何信用中介行为初期,规模较小,监管套利不明显,系统性风险无从谈起,在这个时段就不符合影子银行定义。随着规模的扩大,可能成为影子银行。在一个经济体中,仅存在少量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量仅有银行信贷余额的百万分之一,这些民间借贷的借贷双方均和银行无借贷关系,在此时,民间借贷就不能算为影子银行体系。

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首先它是受银监会监管的。无论是最初的产品是事前报批,还是现在产品事后报备,监管当局都清楚每一笔业务的交易对手、产品规模、风险点暴露和风险控制手段,并不存在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一说。非但如此,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或交易对手也受到监管。如债券类理财产品所投资的债券,在债券发行之时就需要相关部门批准;又如银信合作业务中,银监会会对银行理财资金所投向的单一信托进行监管。而且,部分相关资产已经在商业银行层面和交易对手层面分别纳入风险资产计算。

其次,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标的一般是债券、其他债权类资产。隐藏在这些标的资产背后的交易对手比较分散,没有出现同一个标的资产经过多次打包作为不同的银行理财产品出售的现象,故理财产品自身不存在系统性风险。而且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银行进行分账管理,自身不对产品进行兜底,即便是有产品出现问题,也不会出现挤兑事件。

在理财产品和其基础资产都受到监管当局监管,又无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将其定位为影子银行显然不合理。

对影子银行的进一步诠释

从影子银行的特点来看,它们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特性要求其必须是私募产品。在目前国内金融监管体系下,公募产品必然会受到监管当局的指导。判断一个产品的私募性质,有3个标准。一是参与人数较少,一般少于200人;二是产品认购起点较高,通常为100万元或以上;三是产品不能公开推荐。银行理财产品除私人银行产品外,均不满足以上3个条件,故非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实质是公募产品,自然就不满足影子银行的私募特性。

影子银行应该有类似于存贷业务的信用创造机制。信用创造机制原本是银行独有的特性,影子银行要行银行之实,就必须具备这一特性,即仅靠自身能完成信用创造过程。如美国次贷危机中的资产证券化,普通信贷资产可以通过证券化打包成CLO(Collateralised Loan Obligation),CLO又可以通过证券化打包成CBO (Collateralised Bond Obligation),CBO本身又可以经过多次证券化,实际上每一次证券化的过程都是一次信用创造的过程。银行理财产品自身无法完成此过程。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创造机制为资金投资于某标的,融资方获得理财资金后,或将理财资金存入银行,或将理财资金用于支付结算,获得资金方再将理财资金存入银行,将理财资金转换为存款,再通过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机制产生乘数效应。实际上此信用创造是存款创造,与银行理财产品无关。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购买信托受益权的理财产品,而信托受益权对应的基础资产包罗万象,其风险需要合理评估。如果该交易机制进一步演化成银行理财产品购买某信托产品A受益权,而信托产品A购买信托产品B受益权,信托产品B购买信托产品C受益权,信托产品C购买信托产品D受益权,如此往复,则有影子银行之嫌疑。

按照国外的经验,影子银行的产品自身具有较高的风险。如前面提到的CDO,经过多次证券化之后,原始基础资产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投资银行为了转移风险,通过结构化设计、引入衍生品等方式,并以之作为噱头,降低对基础资产的质量要求,如许多MBS基础贷款的借款人基本上不具备还款能力。我国市场习惯将银行理财作为存款替代,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求,大多数银行并不敢也不愿将理财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许多银行对理财产品基础资产的风控标准是与其自营资产一样的。这样就保证了基础资产的质量,从而保证了理财产品风险可控。

前段时间有媒体指出银行理财是庞氏骗局,风险很大。所谓庞氏骗局,是指在投资后,投资项目没有现金流流入(实际上投资项目不存在),理财产品的管理人依靠借新还旧的方式维持骗局。银行理财产品都对应着有现金回流的基础资产,自然不是庞氏骗局,更谈不上风险很大了。

上一篇:二年级德育教育计划下一篇:教师资格认定12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