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024-08-23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精选9篇)

篇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由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青年组成的的群众性组织。1922年5月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在各级学校中,中国共青团在领导和团结学生方面均有一定成绩;共青团同时还负责指导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先队)工作。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1月,为团结一切抗日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1949年元旦,党中央又作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篇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宜宾市委员会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基本职能:领导全市共青团工作,领导和指导全市青联、学联和少先队工作的开展,对全市性青年社团组织进行指导和管理。参与制定我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和青少年工作政策,对我市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报刊、青少年服务机构等事务进行规划和管理。协助市委、市政府处理和协调与青少年利益相关的事务,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调查青年思想动态和青年工作状况,研究青少年运动、青少年工作理论和思想教育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开展各种活动。协助政府教育部门做好大、中、小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组织和带领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青少年外事工作进行归口管理和提供服务;负责与国外青少年团体、政府青年机构、国际地区性青年组织及其他友好团体的交流工作。参与制定我市有关青年统战工作的政策,做好我市青年统战对象的团结教育工作,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参与我市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有关具体事项。承办市委、市政府和团省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16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深化重点领域、区域化团建工作,推广3个团建示范建设经验。已完成青年创业导师库组建任务。实施“逐梦计划”,募集大学生实习岗位目标任务数1150个,实际完成1231个。推进社会组织服务阵地建设项目,培育社会组织目标任务数5个,已完成5个。实施“雨润计划”,建立“留守儿童动态数据库”,圆满完成寒暑假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省、市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数20人,实际完成171人。

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常态化开展信仰教育,落实每周一课时少先队课,规范学校团课;开展五四“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巡回演讲、六一“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爱我家乡,畅游宜宾”、“传统文化经典颂读”等主题团队活动。承办市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主题演讲比赛,协助同济大学版歌剧《江姐》宜宾巡演活动。广泛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青春建功十三五”、“我是党员”等主题网络宣传活动;通过“宜宾青年”官方微信发布信息,建立“青年之声”网络平台。选树典型传递正能量,开展“五四青年奖章”、“两红两优”、“最美中学生”、少先队“三优”选树活动。二是助力经济建设。开展青春扶贫行动,撬动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资源,精准帮扶贫困生学习大礼包1306个,发放青春助学金173万元;定点扶贫高县罗场镇天堂村新建毛路2.5公里,2.9公里环线路纳入实施计划,争取党群活动阵地修建经费,帮助村上确立了茶叶、蚕桑、肉牛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路径。搭建青年创业就业平台,举办青春创业大讲堂、首届“宜宾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举办青年就业专场招聘会;发放SYE青年创业项

目贷款,设立青年创业教育示范基地,推进创业就业培训项目。搭建青年投身经济建设的工作平台,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和“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提升建设领域、窗口部门、服务行业青年集体的工作水平。三是参与社会治理。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开展以“百所高校进宜宾,万众精准献爱心”为主题的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面向全国72所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和各界爱心人士共5000余人组成800多支服务队,在近900个行政村(含4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3万余名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感恩励志、安全自护、行为引导、才艺培训和法律、健康宣传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培育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全省产业园区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提供专业赛会服务;举办川南公益社会组织培训暨交流座谈会;组织社会组织开展“阳光助残”行动、春运“志愿行—回家路上做志愿”活动、“保护母亲河,关爱大自然”、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爱心助考”公益等活动。构建志愿服务和维权工作网络,优化协会、站点、队伍三级服务体系,推进11个志愿者协会和22个服务站有效运行;全市累计建成留守学生之家197所、“青少年维权岗”138个、“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50个,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案件8件。四是加强自身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团建,新建宜宾市金融系统团工委,构建65家银行机构、保险机构、证券机构团组织管理体系;推进教育系统团工委建设,加强团教协作,实施中学中职共青团调研课题11个。规范组织管理,建立网上综合管理平台,做好团员、志愿者、留守儿童等信息统

计工作;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中培训团干、志愿者,建立网上团组织。推进从严治团,严格执行入团程序,开展团课规范设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制度;落实年度团员发展调控工作,有计划地发展团员24900名。

二、部门概况

共青团宜宾市委(含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部门。

三、收支决算总体情况

2016年团委本年收入合计653.8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653.87万元,占100%;事业收入0万元,占0%;经营收入0万元,占0%;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万元,占0%;其他收入0万元,占0%。

2016年团委本年支出合计689.2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53.21万元,占36.74%;项目支出436.01万元,占63.26%;上缴上级支出0万元,占0%;经营支出0万元,占0%;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0万元,占0%。

四、财政拨款收支决算情况

团委2016年度财政拨款收支总决算各为653.87万元、689.22万元。与2015年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各增加104.55万元,增长19.03%,增加139.90,增长25.46%。

(数据来源财决Z01-1表,口径为“总计”数)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团委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689.22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100%。与2015年相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增加104.55万元,增长19.03%。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结构情况 团委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689.22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0.96万元,占82.84%;教育支出40.00万元,占5.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94万元,占6.96%;医疗卫生支出8.14万元,占1.18%;住房保障支出18.82万元,占2.73%;其他支出3.36万元,占0.49%。

(罗列全部功能分类科目,至类级)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201(类)29(款)01(项):2016年决算数为208.32万元,201(类)29(款)02(项):2016年决算数为362.64万元,完成预算100%。

2.教育205(类)99款)99(项):2016年决算数为40.00万元,完成预算100%。

3.科学技术(类)***(款)***(项):2016年决算数为**万元,完成预算**%,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本年度无此项收支)

4.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款)***(项):2016年决算数为**万元,完成预算**%,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

原因是…。(本年度无此项收支)

5.社会保障和就业208(类)05(款)05(项):2016年决算数为17.93元,208(类)99(款)01(项):2016年决算数为30.01元,完成预算72.36%,主要原因是部分社保缴费跨年未支出。

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210(类)05(款)01(项):2016年决算数为8.14万元,完成预算100%。

7.住房保障221(类)02(款)01(项):2016年决算数为18.82万元,完成预算100%。

8.其他支出229(类)99(款)01(项):2016年决算数为3.36万元,完成预算100%(数据来源财决08表,罗列全部功能分类科目,至项级。上述“预算”口径为调整预算数。增减变动原因为决算数<项级>和调整预算数<项级>比较,与预算数持平可以不写原因。)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 团委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253.21万元,其中:人员经费228.28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职业年金缴费、其他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奖励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公用经费24.93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交通费、税金及附加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财决08-1表,罗列全部经济分类科目)

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团委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为18.33万元,完成预算261.85%,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为0万元,完成预算0%;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为15.15万元,完成预算505.00%;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3.18万元,完成预算79.50%。2016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公车运行费的增加。

(上述“预算”口径为调整预算数。)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数比2015年减少0.30万元,下降1.61%,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0万元,与2015年一致,均无支出;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增加0.35万元,增长2.36%;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减少0.65万元,下降16,97%。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维护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车运行费的增加;公务接待

费支出减少的原因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压缩开支。

(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说明 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0万元,占0%;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15.15万元,占82.65%;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3.18万元,占17.35%。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经费

2016年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全年安排因公出国(境)团组0次,出国(境)0人。开支内容包括:…(团组名称、出访地点、取得成效)等。

2.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维护费

2016年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维护费15.15万元,其中: 公务用车购臵支出0万元。全年按规定更新购臵公务用车0辆,其中:轿车0辆、金额0万元,越野车0辆、金额0万元,载客汽车0辆、金额0万元,主要用于…。截至2016年12月底,单位共有公务用车1辆,其中:轿车1辆、越野车0辆、载客汽车0辆。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15.15万元。主要用于各类会务、事务工作办理和综合协调联系等所需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

3.公务接待费

2016年公务接待费3.18万元。主要用于执行公务、开

展业务活动开支的交通费、住宿费、用餐费等。国内公务接待17批次,325人次,主要用于接待省关工委来宜调研指导工作、各市州关工委来宜交流学习费用以及开展关爱活动接待支出。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0人,共计支出0万元,主要用于接待…(具体项目)。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团委2016年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0万元。

九、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2016年度,团委机关运行经费支出24.93万元,比2015年下降3.75万元,下降13.07%。

(数据来源财决CS05表)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6年度,团委政府采购支出总额5.89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5.89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0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0万元。主要用于办公设备的购臵。

(数据来源财决CS06表)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团委公有车辆1辆,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用车0辆、一般公务用车1辆;单价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数据来源财决CS05表)

(四)预算绩效情况

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本部门对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开展了绩效目标管理,共编制绩效目标**个,涉及财政资金***万元,覆盖率达到**%。(如开展了项目绩效自评,请将自评结果得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等相关情况进行说明)。(本单位未开展此项工作)

十、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2.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3.一般公共服务(类)…(款)…(项):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群众团体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包括中华青年联合会)等方面的支出。

4.教育(类)…(款)…(项):指教育事务支出。5.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款)…(项):指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支出。

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类)…(款)…(项):指政府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管理方面的支出。

7.住房保障支出(类)…(款)…(项):指政府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

8.其他支出(类)…(款)…(项):指不能划分到上述功能科目的其他支出。

(解释本部门决算报表中全部功能分类科目,至项级,参照《201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0

9.年末结转和结余: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10.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1.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3.“三公”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14.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臵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篇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据有关资料报道:“近日, 一则‘中国制造’的商业广告分别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放, 为期6周。这则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 主要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各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分析这一举措,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维系“中国制造”的正面形象, 提升“中国制造”的影响力, 能够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的声誉, 有效地消除国外大众对“中国形象”的误读与偏见。这无疑将促进中国更加满怀自信、充满魅力地走向世界。

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 “中国形象”是由方方面面构成的, “中国制造”所指的就是产品的“中国制造”。想要树立“中国形象”, 离不开“中国制造”。所以, “‘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 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 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 也将人文文化和国内的商业文明连带出口到国外, ‘中国制造’无疑成了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言人。”大力的打造“中国制造”的产品, 其实是在满足树立“中国形象”的内在需要, 是在全面地、更好地塑造“中国形象”, 传播“中国形象”。

如今, 我们将通过什么、借助什么, 来实现让世界的大众了解中国呢?诚然, 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而言, 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言, 有很多种类的“文化”都可以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例如:奥妙无穷的中医, 充满神韵的书法, 惟妙惟肖的国画, 情趣盎然的京剧等等。然而, 作为肩负发展中国武术重责的研究者, 中国体育的推进者, 我们的选择也许只有一个:中国武术———一个完全的、纯粹的“中国制造”。

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代表之一。所以, 我们完全有理由和责任将中国武术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 打造成具有“中国形象”的文化元素。

我们曾经是通过奔驰汽车而了解德国, 通过索尼的系列产品而认识了日本, 通过诺基亚手机而知道了芬兰, 通过劳力士手表而认知了瑞士。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生产的物质文化品的确如此。然而, 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而言, 也同样如此!例如, 谈到足球运动, 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身着黄色球衣的、来自足球王国巴西的桑巴军团;谈到篮球运动, 我们脑海里呈现的是众多美国的NBA巨星球员。可见, 足球已经成为巴西这个国家的代言者, 更准确地说成为另一种具有“国家形象”意义上的代表, 而篮球也同样成为美国这个国家的“国家形象”。由此, 中国武术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鲜明代表, 它也同样可以成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典范, 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形象大使”。

基于此, 我们提出并呼吁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应当逐步确立这样的理念:

一是, 需要恪守“中国制造”的实践准则, 通过保持它的民族个性存在的最大化为前提, 实现它的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来推介和传播中国武术。拒绝抵制文化的完全模仿, 应该是保持中国武术纯粹“中国制造”的基本底线。模仿化的中国武术发展, 只会导致中国武术变成一种“中国加工”。

二是, 需要强化“中国形象”的文化意识, 通过中国武术这一“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 赋予中国武术这一产品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并且, 这些文化元素的核心要义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挖掘中国武术文化的优秀因子, 张扬“和谐”, 倡导“为善”, 抵拒“暴力”, 追求“艺术”, 以架构和推崇一种满足未来世界和谐发展的文化为己任, 树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 担负美好“国家形象”的文化使命。

篇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艾洛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每年一次会有专门的会计师来就我们的资产进行相应的评估,会计师会根据一些会计因素,来适当地下调整个资产的价值, 所以这只是在会计账面处理方面出现的资产的下调。

21CBR:诺基亚未来将减少新产品机型,这一决策是否会扩大塞班手机的亏损?如果WP手机的销售不能达到预期的话,在艰难的转型时期,你是否会面临巨大的亏损和现金流问题?

艾洛普:2011年塞班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其实是很高的,依然超过30%。减少新机型并不是说要减少适应不同市场销售的机型种类,我们仍会在不同市场定位(价格、人群)上设计开发相应的产品。我们对WP的销量非常看好。

我们对年末的现金流量表的表现已经是非常的满意了,第二季度末的数据,其实现金流量已经比以前有增加了。改善我们的财务表现,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靠我们这些新产品的销售。

21CBR:在上任之后,你诊断诺基亚这个组织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

艾洛普:首先,重要的一点是要弄清楚谁应该负责,在面临大的机遇时,应该谁负责做决策。在诺基亚内部,有时候我们可能都糊涂了该由谁来做决定。其次,简化组织也很重要。比如,研发部门整合,我们减少研发中心,但扩大剩下的每一个中心的规模,以实现协同。

21CBR:两次见面,你都很强调速度。

艾洛普:没错,我是很重视速度,因为只有这样诺基亚才能赶超上来。你们将会在2012年见证诺基亚在推出新产品上的速度。

21CBR:选择微软作为智能手机的唯一平台,它为诺基亚提供了怎样的“优待”?

艾洛普:微软确实提供了一些优先的政策给我们,比如有些条款是在一定时间内和诺基亚具有排他的独家合作,但是长远来看,微软和诺基亚都认为WP更欢迎与更多厂家合作共同扩大市场。

21CBR:为什么lumia更早进入美国市场,而非中国市场?

艾洛普:我们的全球战略是要确保在我们经营的主要市场上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独特的需求。拿美国来说,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其它市场,美国的4G网络普及更广,在美国渠道就是两大运营商的战争。所以,针对美国市场,我们引入具备4G功能的900手机。这一策略也适用于中国,我们的战略要确保在最大市场做必须要做的特别工作。因此,在美国、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地方,我们要因地制宜。

这与我们以前的策略有很大的不同。过去我们设计一系列全球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看到。现在我们在各个国家推出的产品会有所不同。

篇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基层组织 “ 三会两制一课”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健全团的组织生活,严格团员教育管理,加强基 层团组织建设,根据《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 三 会 两 制 一 课 ”是指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和团课,是团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

第三条 落实“ 三会两制一课” ,是共青团保持和增强政治 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团要管团、从严治团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团员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和 自 我 教 育,强 化 团 员 意识, 提升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制度保障。

开展 好“ 三 会 两 制 一 课” ,对 于 教 育 引 导 团 员 增 强 政 治 意 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条

落实“三会两制一课”,要突出思想政治要求,坚 持民主集中制,尊重团员主体地位,保障团员民主权利,开展批 评与自我批评,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 强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

第二章 支部大会

第五条

支部大会是指由团的支部委员会召集的支部全体团员参加的会议。支部大会又称支部团员大会,是团支部的最高领导机构,在团支部中享有最高决策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支部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第六条 支部大会的主要任务包括:学习党的理论,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和团的政策文件、重要会议精神,传达同级党组织、上级团组 织的决议、指示等,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计划和措施;听取和讨 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议和监 督;选举新的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团代会的代表,增补和罢免 支部委员;讨论接收新团员;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工作;研究决定 对团员的奖励,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讨论通过对团员 的处分;决定除名要求退团和自行脱团的团员;开好团支部组织 生活会;研究决定本支部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条

没有选举任务的支部大会程序一般为:确定支部大会议题,提前通知全体团员;会议主持人报告本支部团员出缺 席情况;宣布会议议题,围绕议题进行民主讨论;对需要表决的 事项逐个进行表决;宣布表决结果,形成支部大会决议;做好会 议记录,会议结束后归档保存。有选举任务的支部大会程序根据有关规定确定。

第八条

支部大会应由支部书记主持,如支部书记空缺或因 故缺席,可由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主持。一般情况下,参加会 议团员应超过支部团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团支部委员会可事先研究提交大会讨论的问题,提出初步意见、方案等,以便团员在大会上讨论研究。

第九条

支部大会进行表决时,本支部到会的有表决权的团 员超过应到会团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方可进行表决。对需要形成决议的问题,应当发扬民主,在团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做出决议。对多个事项或多个名单进行表决时,应逐一表决。支部大会选举和讨论接收新团员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其他表决可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表决赞成票数超过到会有表决权团员数的二分之一即为通过。

第十条

根据工作需要,经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支部大会 可邀请入团积极分子、优秀青年代表及有关人员列席。列席人员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一条

支部大会应做好会议记录并长期保存。支部大会结束后,团支部应当及时向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书面报告会议情况,内容包括大会时间、地点、团员出席情况、主要议程、讨论情况、选举结果、重要事项决议等。

第三章 支部委员会

第十二条 支部委员会由支部大会选举产生,是支部在大会闭会期间的领导机构,在支部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负责支部的日常工作,向同级党组织、上级团组织和支部大会报告工作, 接受审查和监督。支部委员会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第十三条

支部委员会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 学习党的 理论,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和执行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团的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执行同级党组织、上级团组织的决议、指示等;贯彻落实支部大会的决议和工作安排;研究制定团支部工作计划,起草工作报告;研究确定提交支部大会审议的议题;研究确定入团积极分子和团员发展 对象;研究讨论支部团员教育评议意见,决定对团员奖励,研究提出团员处分意见;讨论检查支部自身建设工作,研究制定支部相关制度;研究解决支部、团员的问题和困难;开好团支部委员会组织生活会;研究其他需要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和贯彻执行的事项。

第十四条 支部委员会会议由支部书记召集,如支部书记空

缺或因故缺席,可由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召集。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时, 到会委员超过支部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方可召开。

第十五条

支部委员会会议进行表决时,参加表决的委员超

过应到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表决。对需要形成决议的问题,应当发扬民主,在委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做出决议。对多个事项或多个名单进行表决时,应逐一表决。表决可采取举手、口头、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表决赞成票数超过到会委员数的二分之一即为通过。

第十六条

根据工作需要, 支部委员会会议可以邀请团小组 长或有关团员代表列席。列席人员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第十七条 支部委员会会议应做好会议记录并长期保存。记录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委员出席情况、会议议题、每位委员发言摘要、通过的决议等。

第四章 团小组会

第十八条

团小组是团支部的组成部 分,不 是 团 的 一 级 组 织,在支部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对本小组团员进行教 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团小组会由团小组长负责召集,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

第十九条

团小组的划分由团支部委员会根据本支部团员的 数量、分布和 工 作 需 要 等,按 照 易 于 集 中、便 于 管 理 的 原 则 确 定。团员人数较少的团支部可不划分团小组,相应增加召开支部 大会的次数。

第二十条

团小组长不需经选举产生,可由支部委员会指定或由本小组团员推选,任期一般应与支部委员会任期相同,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整。

第二十一条

团小组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组织团员学习党 的理论,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团员学习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重要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团组织、支部大会和支部委员会的工作部署;酝酿支部大会有关选举候选人;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工作;对支部接收新团员、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奖励和处分团员提出意见;听取和反映团员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开好团小组组织生活会;研究其他需要团小组会议讨论决定和贯彻执行的事项。

第二十二条 团小组长应做好会议记录并长期保存。会议情 况应及时向团支部汇报。

第五章 团员教育评议制度

第二十三条

团员教育评议制度是团的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加强团员队伍思想建设、严格团的纪律、规范团员管理的重要措施。团员教育评议采用学习教育、自我评价和组织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团员的表现和作用发挥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通过评优和处理等方式,达到激励团员、整顿队伍、纯洁组织的目的。

第二十四条

教育评议的对象为全体团员。保留团籍的共产

党员应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可不参加团员教育评议和年度团籍注册,自愿参加者不限。

第二十五条

团员教育评议工作应当与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工 作相结合, 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第二十六条

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工作一般应召开支部大会, 团员人数较多的支部,可先由各团小组会议开展评议并提出初步 评议意见后,提交支部大会研究确定。到会团员超过应到会团员 总数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评议。

第二十七条

团员教育评议的主要内容和流程为:团支部组 织团员开展学习教育,每名团员围绕在评议年度内的个人表现和 发挥团员作用情况等撰写自我评价材料;召开支部大会或团小组 会议,每名团员根据学习教育情况和所准备材料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团员对其进行评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支部为单位对所有团员进行测评投票;支部委员会综合个人自评、团员互评和测评投票结果,结合团员日常表现,研究提出每名团员的建议评议等次, 报上级委员会批准;做好评议结果的运用。

第二十八条

团员评议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团员数量应控制在参加评议团员人数的30%以内。

第二十九条 优秀团员的主要条件为:理想信念坚定,拥护 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品格高尚;自觉遵守团章,模范履行团员义务,积极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和活动,有强烈的团员意识和荣誉感;学习成绩优秀,工作本领过硬,善于创新创造, 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在本职岗位上业绩突出,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注册志愿者,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团员青年中有较高威信。

第三十条

合格团员的主要条件为: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团的纪律;能够执行团的决议,完成团组织交给的 任 务,参 加 团 的 组 织 生 活 和 活 动;能 够 在 学习、生 产、工作及其 他 社 会 生 活 中 发 挥 积 极 作 用;关 心 集 体,乐 于 助人,热心帮助青年进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十一条 基本合格团员的主要表现为:在评议年度内受 过警告、严重警告或撤销团内职务处分,但尚没有不合格团员的 各种表现的。

第三十二条 不合格团员的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严 重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团的组织意识淡漠,不能履行团员义务、不执行团的决议,长期无故不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和活动;有违法违纪行为;道德水平低下,行为失当,造成不良影响;在评议年度内受过留团察看处分或行政处分且无明显改进。

第三十三条

对评议等次为优秀的团员, 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团组织应结合实际予以奖励。每年各级团组织评选表彰 的优秀团员,一般应从上一年度评议为优秀的团员中产生。对于 表现突出并积极要求入党的优秀团员,团支部应按照推荐优秀团 员作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委员会推荐。

第三十四条 对评议等次为基本合格的团员,应由支部书记 进行谈话,予以教育帮助。

第三十五条

对评议等次为不合格的团员,团组织要对其进 行教育帮助,限期改正三至六个月后,对能够接受团组织批评教育, 反省自身错误,有明显改进的团员,再次进行团员评议;对不接受教育帮助或经教育帮助仍不改进 的 团 员,应 当 劝 其 退团,劝而不退的由支部大会决定除名,并报上级委员会批准。

第三十六条

处置不合格团员要严肃慎重、实事求是,做到 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不定比例、不下指标。支部大会在讨论决定 对 不 合 格 团 员 的 处 置 时,除 特 殊 情 况 外, 应当吸收本人参加,认真听取本人的意见。决定后如果本人不服, 可以提出申诉,有关团组织应及时处理或迅速转递,不得扣压。

第六章 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

第三十七条 团员年度团籍注册是对团员团籍的连续认定, 是团组织掌握和了解团员履行义务、参加活动情况的重要途径,是团员管理的关键环节。第三十八条

年度团籍注册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团支部一 般应在每年 1月份,为团员办理年度团籍注册手续。学校团组织 一般应在秋季开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团员注册工作。超过规定注 册时间一年未注册的团员证,即为失效。

第三十九条 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应结合团员教育评议工作进 行,根据团员评议结果,给予注册、暂缓注册或不予注册。

第四十条

对团员评议等次为基本合格以上的团员,由基层 团委在其 团 员 证“ 团 籍 注 册”栏 内 填 写 注 册 时 间、评 议 等 次, 并加盖注册印章。

第四十一条

对团员评议等次为不合格的团员,基层团委应 当对其暂缓注册三至六个月。暂缓注册期后,对再次评议等次为 合格的团员,及时给予注册;评议等次依然为不合格的团员,依照团员教育评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予注册。

第四十二条 受团内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团内职务处分的 团员,如能正 常 参 加 团 的 活 动,按 时 交 纳 团 费,一 般 可 予 以 注 册;受留团察看处分的团员,留团察看期间,其团员证由团组织 收回,留团察看期满后,恢复了团员权利的,将团员证发还本人 并及时注册;受开除团籍处分的团员,不再为其注册,其团员证由团组织收回,并将有关情况书面报上级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三条

基层团组 织 要 认 真 做 好 流 动 团 员 团 籍 管 理 工 作。流动团员外出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应在原团组织参加团员教育评议, 进行团籍注册;团员外出地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 外出时间六个月以上的, 一般应将组织关系转入外出地或工作单位相 应的团组织, 并参加教育评议, 进行团籍注册。

第四十四条 团员年满 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当 办理离团手续。团员加入共产党以后仍保留团籍,年满 28周岁, 没有在团内担任职务,不再保留团籍。办理超龄离团手续,须在团员证上“ 离团手续”栏内注明该同志的离团时间,并加盖团组织公章,转由其本人保存,作为永久性纪念。

第四十五条

年度团籍注册后,团支部要根据注册情况修订 团员花名册,并及时将注册情况向上级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第七章 团 课 第四十六条

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系统教育,提高团员 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引导团员在本职岗 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载体,是团组织的一项 经常性重要工作。第四十七条 坚持团课制度,要突出党性立场,突出党性教 育,体现团的特点,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团员解决思想问题,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要注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团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第四十八条

团课的主要内容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 中 国 梦”教 育;学习党的基 础 知 识、党 的 光 荣 历 史 和 传 统,宣 传 党 的 路 线、方针、政策, 学习团的基本知识、重要会议精神和重点工作部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开展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开展好民主和法制教育。

第四十九条 团课教育分为团前教育和团员教育两个阶段。团前教育以增强入团积极分子和青年对党、团 组 织 的 理 解 和 认 同,培养团员意识为主;团员教育以提高团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团员先进性,促进团员在本职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主。

第五十条

基层团组织开设团课一般由基层团委或相对独立的团总支、团支部委员会负责组织〔,可采取部门、单位联合举 办团课的形式。基层团组织每个季度应安排上一次团课,入团积 极分子被确定为发展对象之前参加集中团课学习应 不 少 于 8 学时。

第五十一条

参加团课学习的人员范围由开设团课的基层团组织确定,除本组织的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外,可扩大至团组织 所在单位中积极向团组织靠拢的 28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

第五十二条

团课讲授者可由开设团课的基层团组织的团干 部担任,〔可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担任,还可适当安排先进人物开展座谈交流。基层团委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要为团员青年授一次团课。授课者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团员青年。

第五十三条

基层团组织开设团课可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 可结合集体学习、专题研讨、团员论坛、集中收看重要会议活动直播和视频资料等方式开展,〔可结合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团员在实践中学习。

第五十四条

团课结束后应以团支部或团小组为单位组织团员进行讨论交流,巩固和深化团课学习效果,并及时向开设团课 的团组织汇报讨论情况。

第八章 组织实施 第五十五条

落实“ 三会两制一课”,是严肃团内政治生 活 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要切 实抓好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每年要对所属团组织落实“ 三会两 制一课”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基层团委主要负责人是推动“ 三会两制一课”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团支部要将“ 三会两制一课”作为基本工作职责,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十六条 全体团员要牢记团员身份、增强团员意识,积 极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团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团 的组织生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七条

没 有 选 举 及 表 决 任 务 的 支 部 大 会、支 部 委 员会、团小组会,以及团员教育阶段的团课,可探索适当采用网络新媒体形式开展。要结合工作实际,注重团员参与,突出工作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细则由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篇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来源: 校团委 点击: 2060 日期:2008/4/22 18:05:52 字体: 大 中 小

月10日,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确定《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2003年7月22日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确定《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胡宏伟作词 雷雨声作曲。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篇7: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总则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壮大,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有着光荣的历史。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青团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团员还必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努力帮助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和适应现代管理方式,诚实劳动,勇于创新,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功立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青年服务,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开展社会监督,同各种危害青少年的现象作斗争,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决维护和发展全国各族青年之间的团结友爱,加强同香港特别行政区青年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青年同胞、台湾青年同胞和海外青年侨胞的团结,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共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坚持和平友好、独立自主、相互学习、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青年组织的交往和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要完成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必须不断加强团的建设。要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生动活泼、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共青团建设成为团结教育青年的坚强核心。团的建设必须贯彻以下基本要求: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团要用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和行动,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团的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

(二)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之中,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

(三)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教育、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广泛团结青年,与青年保持密切的联系。

(四)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团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吸引和凝聚青年。

篇8: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发展作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展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要务之一,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影响着政治走向, 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兴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是经过无数的革命先烈励精图治, 苦心琢磨, 精心研究以及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智慧的结晶, 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 每一次的跨越, 都包含着无数的心血。其珍贵程度, 重要程度, 绝非个人或者某一个集体或者其他政党能够否定的, 它是各个时代的英雄 ( 不论政治上的还是学术上的) 科学的理论点点滴滴的积累。具体而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关键性的问题, 是否能够将社会主义发展好, 建设好, 是否能够将党的地位摆正, 关系到中国的繁荣兴盛和共产党的生死存亡。而对于中国的公民来说, 理解该理论是至关重要, 直接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经济状况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另一方面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 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是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十分强的创造性,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 创造性地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互相结合。体现着历代国家领导人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发展, 为民生问题, 为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苦心经营, 呕心沥血而得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作为中国新一代的血液, 要懂得珍惜, 更要懂得继承与担当。这是一种责任, 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这不只是国家的事, 更是我们年轻一代的事。对于这套来之不易的理论, 我们要好好学习当中的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 这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尊重, 同时也满足当下时代的欲求, 从而使得这套理论体系得到更好的进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影响的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于社会各个领域或大或小的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如政治, 经济, 文化等社会科学, 同时还指导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政治, 经济, 文化方面, 在此之前, 无数的学者已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做了各种赘述, 因此笔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我主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出发, 浅谈我的感悟与理解。

篇9:从儒教中国到共产主义中国

自从1958年出版以来,《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得到了数以百计的书评文字,其中包括汉语学界在13年间发表的20余篇。而随便翻阅一本在它之后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著作,也都能看到对它或明或暗的回应。这倒不是因为列文森讲出了无可辩驳的真理,而是说他的发问方式和思考深度,让任何关心中国现代命运的人都不可避免要对他做出回应。

在考察列文森的得失和他激起的回应之前,先来理解他提出的问题。

列文森的观察

表面上看,列文森提出的是一个陈旧的韦伯式命题:如果没有西方工业主义的催化,看上去平稳传统的中国社会能否凭借自身的力量迈入一个具有科学取向的社会?

答案是否定的。列文森对此给出的回答与他的前辈们并没有两样,不过他回答的方式却令人称道。他先指出,清初经验论与西方近代科学主义似同实异,中国儒生们的旨趣不在发明和创造,而在于证明谁更传统,顾炎武对朱熹的批评最后也归于对儒家经典的传统式认同。正如他所说的,“根本就不是能不能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传统儒生们根本就不愿意发展科学,清初经验论或曰汉学考证是不可能自发现代化的。接下来列文森要揭示的就是,这些儒生愿意要什么。

列文森的方法是从明和清初绘画中来寻找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此举异于他的大多数同行,他的进路不是社会史的,而是美学和思想史的,因而对中国文化能给出更为生动而深刻的阐释。不过,他的结论与韦伯其实没有多少不同,他从绘画传统中找到的证据指向的也是韦伯特别摘出来的一句千年古训:君子不器。对于绘画,列文森概括的核心特征是业余精神。儒家官僚们学而优则仕,凭人文修养和道德境界而成为官员。官位象征的是“高的文化、知识和文明的终极价值”,优越于其他依靠专业知识的任何社会角色。官僚的职责即以身作则、教化民众。从中,列文森看到的是一个拥有自我完善能力的超稳定儒教共同体,儒家思想与整个社会紧密相连。

而这个儒教共同体得以长存,归因于儒教与君主制之间的持久张力,也要归功于儒教的中庸性格。在第二卷中,列文森处理的正是儒教中国的核心运行机制。秦汉以来,儒教和君主制度之间保持着既相互吸引又彼此排斥的张力。儒学始终都需要君主制,从皇帝那里得到功名利禄和人生意义的实现,而儒生的荣耀又同时限制着君主制的内在任意性,使君主不能为所欲为。这种张力的存在就是儒教中国的活力所在,具备中庸特性的儒教善于在官僚与君主之间、道家与儒家之间和政治与文化之间维持恰到好处的平衡。列文森不仅将儒家视为一种学说,更将它视为一种事业甚至是宗教群体。儒教在他看来就是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共同体,连结着儒家官僚、君权与民众,导致了儒教与王室保持张力的超稳定结构。

如果没有西方的冲击,儒教中国还将继续这样维持下去,而西方的冲击并非伴随着西方进入中国而来。列文森强调,17世纪以来耶稣会的活动并不算是“西方的冲击”,因为那时候的西方对中国而言只有丰富词汇的意义。列文森说,只要一个社会在根本上没有被另一个社会所改变,那么,外国思想就会作为附加的词汇,在国内思想的背景下被利用。只有到了19世纪,西方以其强大的实力对中国造成了全面的社会冲击,才整个改变了儒教赖以存在的社会和政治土壤。

最初,曾国藩试图折衷儒家内部的种种争论,将儒家“名教”与西方对举。张之洞沿着他的道路前进,提出中体西用,要用西方实用知识来保卫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列文森指出,这一体用模式包含着致命局限,因为体用不可分离,中国有中国之体用,西方亦有西方之体用,应用科学和工业化这样的西方之用无疑对于中国之体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察觉到了这种危险,倭仁这样的传统主义者对体用模式表示拒斥,他不承认两者有互补的可能性。接着体用模式往前走的是今文经学派。康有为在感情上认同中国思想,却在理智上认识到今日中国之糟糕局面正是由中国思想带来的。他调和这两者的唯一办法,就是否认形塑当今中国生活方式的中国文化不是中国的真精神。于是他将千余年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古文经斥为刘歆伪作,以便从今文经学推导出原本被看作属于西方人的现代价值。古文经学派对此予以坚决驳斥,认为康有为等人是在以夷变夏,为儒家之道注入西方价值。章太炎强调,六经皆史,不容康氏随意摆弄。然而,今古文学之争带来了他们都不愿意接受的后果,即经书真的变成了历史,不再内藏绝对智慧,也就失去了永恒价值。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在中国兴起。面对中国的落伍和危亡,民族主义者不再将维护中国生活方式当作目的,中国生活方式反倒可以作为维护民族存在的工具,他们建立起了中西之间文化上的平等地位,这与前述从“天下”到“国家”的转变是一致的。在“天下”秩序中,传统价值具备至高无上的权威,它具有普世性,规定着人之为人的存在方式。而一旦“天下”变成了“国家”,这种地位就丧失了,传统价值变成了只属于一个民族的东西,因而不再具备永恒的意义。民族主义要攻击传统,因为传统会妨碍民族的富强;民族主义又维护传统,因为传统使之成为民族。民族主义和前述今古文学之争一样破坏了传统价值的普世性,使之变成了属于民族的独特性,从而不再具有无可辩驳的崇高地位。这种尴尬的价值失落和富强愿望使一些人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反传统主义的道路。既然儒教已经从普世性的价值观逐步蜕变为中国的“国性”,而传统是导致落后于普世价值的地方性价值,那么为什么不把它抛弃掉呢?

经过一系列政治主体变革,现在是共产党在领导中国,而共产主义反映的正是中国思想变革的结果。在共产主义的视野中,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还是中国封建社会,都只具有历史的相对价值。因此,共产主义吸收了民族主义和反传统主义,在感情上为中国人与传统决裂提供了依据,也为知识分子摆脱思想困境提供了现实依据,更为年轻一代改变现状提供了强有力的革命方案。在共产主义者眼中,中国的落后要归咎于传统文明的封建性质,而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只要全面清理传统文明、坚持共产主义,就能很快与西方并驾齐驱,甚至超越西方而跨越到下一个历史阶段。中国失去了传统价值,因为并不存在一种值得珍惜的传统价值,中国找到了超越于传统的新道路,这条道路被宣称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获得了和过去的儒教同样的地位。

nlc202309031408

共产主义者将儒教视为统治阶级的传统,并试图建构起儒教之外的人民传统。“非职业化”观念渐趋被“专业化”所取代,中国知识分子不再是有着高度道德操守和业余品格的儒生,而成为了韦伯式的现代社会专业化官员群体;儒教文献由此从永恒之道的承载物变成了历史研究的材料,孔子和儒教一道走下祭坛,随着君主制度的消亡而变成了现代中国博物馆里的陈列物。

列文森宣布,儒教中国的现代命运就是进入博物馆。儒家思想脱离了活生生的历史进程,而只具有历史的意义。孔庙还在,但是人们不再去那里朝圣;儒家的典籍还在,但是人们读它只是为了研究历史上有过怎样的思想,而不从中寻求生活的智慧和行为的典范;儒生也还在,但是他们只能独自为故国招魂,却被抛在了历史进程之外。

从儒教中国到共产主义中国,中国将在共产主义信念下继续前行。

“历史--价值”冲突与美国中国学的问题意识

列文森虽然从韦伯命题开始,却并没有在那里结束。解读他在结尾拈来的犹太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列文森关怀的实质问题:

每当巴尔·申姆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时,他总是走到丛林中的某一个地方,点燃一堆火,默默地祷告着——他所要完成的任务都完成了。当他的下一代马萨丽斯的“马吉德”面临同样的任务时,他也来到丛林中的相同的地点,说道:我再也不能点火了,但我们仍能默默地祈祷——他所要做的事情也都做成了。当巴尔·申姆的下下一代萨索夫的拉比·莫舍·莱布必须承担这项困难的任务时,他也走进丛林,说道:我们不能再点火了,也不知道祷告者的冥想是什么,但我们知道丛林中属于所有的人的这个地方——他的任务完成得也很出色。拉比·莫舍·莱布得下一代去世后,里辛得拉比·伊斯雷尔被叫来担当这项任务,他坐在他大楼中的金椅子里,说道:我们不能点火,不能祷告,我们不知道丛林中的那个地方,但我们知道这项任务是怎样完成的。

从古至今,都无法逃避一项困难的任务,必须要有人来担纲,这项任务究竟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前人一直在传承一代代变得淡薄的信仰,而今天我们拥有了代替信仰的现实能力。曾经我们依靠仪式、冥想和神坛与上天保持精神性联系,而经过理性化的历史进程,我们已经不能再信赖仪式这样的巫术了,只能凭借科学技术来完成任务。这当然不是说传统代表精神力量而现代则是物质力量,问题的实质在于,这是两种精神力量的冲突。现代的精神力量是计算理性、逻辑推理、客观分析和实证研究,它战胜了传统的精神力量,以极高的效率在帮助我们面对这项困难的任务。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韦伯对列文森的更实质影响。列文森相信,西方文化在18世纪时发生了突破,产生了现代性,西方价值观从此超越了区域界限,成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精神。现代化,是理性化、专业化、官僚化的过程,它是一把摧毁传统的利器,以无可比拟的效率迸发出无可阻挡的强大实力,所向披靡。博物馆化,不仅是儒家传统的命运,也是其他一切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命运。各个群体都将在命运的胁迫下把传统放进博物馆,然后大踏步走进西方现代性。

在这样一个被博物馆化的过程中,生活在该传统中的人就必然要陷入“历史--价值”的冲突。这一点在《儒教中国》中隐而未现,却是支配列文森思考中国问题的主线。《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是列文森的博士论文,在这部书中,列文森将目光集中到梁启超这一个案身上,观察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变革中的彷徨。在讨论中,列文森提出了“历史--价值”之间的冲突。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在情感上忠实于历史,而在理念上则信守价值,并总欲使二者相结合。他指出,一个稳定的社会,是其成员在普遍原则上选择他们所继承的独特文化的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儒教中国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中国人热爱自己的文明,不仅因为他们生在这种文明之中,而且因为他们相信这种文明是美好的,具有永恒价值。而到了近代,人们由于看到其他文明超越中国的价值,于是理智上疏离本国的文化传统,但是由于受历史制约而身为中国人,在情感上仍然倾向于本国传统。同样的说法我们能在《儒教中国》中看到。列文森说,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无论保守或激进,都共同面临着一种两难困境,即理智上想与中国思想疏远,因为中国思想是落后的,但感情上又在认同它,因为什么力量也改变不了他们的中国人身份。

从《梁启超》到《儒教中国》,列文森对中国人在遭遇西方现代性时面临的“历史--价值”冲突怀有一以贯之的同情,却在悉心观察之后冷静而无情地宣布了儒教中国的博物馆命运。从《儒教中国》第三卷第二部分的论述来看,列文森内心深处并不喜欢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全盘接受了这种源自西方(尽管他们认为这是普世而超越中西方的)的历史观,以此将一切传统经典视为历史中的相对价值,将其当作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这样的做法切断了“历史--价值”的张力链条,而义无反顾投入了另一种相较而言要年轻得多的普世价值。

列文森这一关怀渊源有自。1920年,他出生于美国麻省波士顿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浓厚的“犹太情结”对他的人生尤其是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有着深刻影响,这一点可以在1976年发表的列文森遗稿《犹太身份的选择》中看得很清楚。他是一名虔诚的犹太教徒,犹太人身份对他而言,正是别无选择的命运。而感知到犹太人从古到今一直陷入的生存窘境,让他深深陷入到了“历史--价值”的冲突之中。同为犹太人的哈佛同事史华慈评论道:“列文森对由于文化移植而产生的令人困扰的处境具有精确的意识。他认识到,某一民族、社会的存活需要一种新的异质--真理,此种真理将否定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传统价值,为此他们会经历一种巨大的精神迷失。列文森几乎经常是以一种反讽的心境来面对这种困境,而他实际上怀有某种同病相怜的感受。”列文森对儒教命运的描述,实际上源于他对犹太教命运的终极关怀,可以看作是对犹太文化前景的描述,甚至是对所有古老的精神文明的宣谕。

不过,这种说法要面对列文森思想中的一个悖谬。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他怀着忧思,冷静宣布了儒教中国的死亡。而在计划写作的《犹太文明及其现代命运》的开篇“犹太身份的选择”中,列文森却不无悲壮地保卫他的犹太教信仰:

nlc202309031408

我自己的立场是:犹太人必须是可见的,并非是出于对反犹太主义的失败感(犹太人不能被普遍接受),也并非是出于面对反犹太主义时的自豪感,更并非是出于文化上的多愁善感(比如犹太烹调等)……犹太人的生命中有一种宗教的冲动,这种宗教信仰塑造了“犹太文化”。但文化不是偶发的、临时的,而是终结和目的。

面对血脉感通的犹太文化,列文森执拗地做出了挑战自己理智的论断:犹太文化绝不能成为历史,而必须被视作普遍的价值。

在列文森的理智中,美国所代表的现代文明欣欣向荣,指引着人类历史的方向,儒教中国这一传统文明已经死亡,在努力朝着现代社会转化;而在他的情感中,他站在了犹太文明一边捍卫其永恒价值。于是,可以理解为什么列文森在写到梁启超时总是怀着温情与敬意,而在写到近代中国反传统主义者时却往往语带讥嘲。正如史华慈所说:“列文森在犹太教中发现了普遍的价值。他的发现正好表明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普遍性总是植根于特殊性之中。”列文森认定犹太文明中蕴有普遍性,因而要坚定地捍卫它的生存。而如果中国知识分子都没有勇气和能力寻找和捍卫在他们的特殊性中的普遍性,那中国文明就根本没有资格加入到对普遍性的论辩中去。

如果说犹太身份赋予了《儒教中国》以“历史--价值”的冲突,那么美国公民身份就给了《儒教中国》一个参照系。列文森的写作中有对于“历史--价值”冲突的感同身受,这让他探索价值挣脱历史的可能;有对传统文明消逝的同情和对现代文明无奈的服从,这让他确知价值被历史化的必然。后者将指引我们根据列文森的美国公民身份,理解《儒教中国》的另一个面相。将列文森的研究置于西方尤其是美国汉学史的脉络之中,就能发现《儒教中国》对于美国而言的现实意义。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欧洲经济也迅速复苏,中苏同样热火朝天大搞经济建设。经济曾经是奴隶的活计,而在今天却翻身做了哲学与政治的主人。西方社会思潮乐观地相信,未来基本上是根据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型构想的,西方工业文明乃是人类历史的终点。美国作为世界霸主,俨然承担着“上帝之城”的使命,不仅为西方展示了未来,还为正在从传统向现代努力转变的其他社会描绘了理想蓝图。

然而,挟美式强大武装的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败给了共产党,美国自己也不体面地结束了朝鲜战争。这样的挫败让美国政府清醒地意识到,他们其实并不了解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国。为了维持自己对于世界的权力,美国就要努力去解释世界。正如福柯所言,权力与知识(真理)绝不是敌对的,真理体制恰恰是权力运作的一个前提条件和重要产物,为后者提供了必要的知识,也使权力的运作状态为人们所自然而然接受。美国斥巨资支持汉学家们进行近代中国研究,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必要的知识以制定对华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掌握话语权,使美国的优越性成为不言自明的真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列文森的《儒教中国》无疑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比他的老师费正清要更进一步。费正清所创建的“冲击--反应”模式主导了二战后20余年间西方对中国的理解,甚至也支配了中国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理解。他给出的叙事核心在于,中国没有新教伦理,无法自发进入现代社会。只有到西方打开中国国门,送来现代因素,中国才能真正觉醒,产生符合现代要求的种种制度、思想和文化。列文森则抹去了在这个叙事下古典中国对于现代的渴望。他讲出来的是一个宿命般的悲壮故事,儒教中国被卷入了西方历史,从而不得不加入了现代世界,主动寻求走向现代之道。列文森的叙事表明,纵然美国代表了人类历史的普遍性,也无需因而沾沾自喜嘲笑或援助近代中国。他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述共产主义中国的故事,也是要提请美国政府注意,古老的中国已经消逝,儒学在共产主义中国已经被博物馆化,两者之间的断裂不应该被当代中国对文物的重视所掩盖。因此,美国政府在同中国打交道时,要能看清共产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与民族主义的态度,这样一种态度背后,是中国为何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为何失败的深层原因。

重新思考现代命运

今天重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有滞涩不通之感。这种感觉有部分来自翻译的局限,而更多则是因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共济主义”、“共产主义”、“政治”诸般西来名词与我们所熟悉的朱子、阳明子或难以说清的某种社会现实之间的奇异扭结。读汉学家作品的译作,不正是在借双重透镜来看中国自身吗?

然而,我们尊重命运的可怕权能,却不会奉之为人事的至高主宰。这些年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们自觉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也在向美国汉学界对中国的解释给出成熟的回应。

首要的争议点在于列文森对儒教中国内在特质的揭示。针对儒家文人官僚的非专业化问题,阎步克在《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中指出,中国不是没有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官僚制,秦代刀笔吏政治即为范例,只是中国早期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要求官员扮演吏父师这三重角色,只有士大夫政治而非官僚制才是足以完成社会统合之任的政治形态。这意味着,官僚制所代表的理性化进程对于中国的秩序建构并不像在近代西方一样重要。这导向的可能是对于“实用性”的全新理解思路。

而更重大的争议在于,儒教中国是不是已经死了?这种观念于《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初露端倪时,便已遭到了张灏和黄宗智的反驳。杜维明和李泽厚则认为,儒教中国和儒家传统不是一个概念,作为与科举制、国家礼制和君主制互动的儒教的确已经没有了,然而,作为超越性价值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儒家传统却仍然在当今中国的世道人心发挥作用。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大量回潮,固然是列文森曾经预见的肤浅现象,“这些碎片所以能保存下来,是因为他们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爱好,而不是由于他们包含有某种无与伦比的传统的精粹”。然而,儒家学者、历史学者激活儒家思想言说能力的努力却意味着儒家仍然在面对现实做出回应。

《儒教中国》收尾时,列文森说,现在还不是开始撰写《共产主义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的时候。然而,50年后的今天,已经可以大体憧憬一下了。

在说“共产主义中国”的时候,我们是在和“儒教中国”与“现代西方”做潜在的对比。吴飞指出,至少在文明架构上,“共产主义中国”与“儒教中国”的相似性要更大一些。区别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政教分离,也不同于政教分离背后身体与灵魂二分的人性假设,中国式的文明架构不能离开政治担纲者对民众的教化。教化的核心内容,是教会民众如何追求美好生活;而教化的主体,是从天子士大夫变成了中国共产党。

究竟要不要施行教化、如何实行教化,有没有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什么,这些都是犹在争议的问题。然而,争议(dialego)本身就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假定一种更为美好的生活方式,重新绷紧道统与政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在辩论中探索更高的生活可能,也就是在共同书写一部指引我们追寻美好生活的《共产主义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上一篇:补偿贸易协议二下一篇:结核病追踪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