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带徒学习计划

2024-05-09

中医师带徒学习计划(通用7篇)

篇1:中医师带徒学习计划

1、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基础课重点放在通读五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例、神农本草经)、生理、生化、解剖、病理、药学(中药学、西药学)如中药歌诀,方剂学。临床基础以王叔和脉诀、频湖脉诀、经络学和李穆循经诊断法相结合的诊疗技术;内、儿、妇、外、五官以《医宗金鉴》为蓝本,以李穆《中西医证病对照问答》为导向,把现代中医药大学教材作为参考书目,从临床医疗实践中理会中医药经典原著的实质内容,从四诊合参实践中理解中医诊病的特点,使传统的中医药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

2、中医学术经验传承要求

学术经验体现的是一个师傅的特长,是对所从事的医学专业有独到见解。要走出了从人体看人体,从医学看医学,从单纯的医学研究人体的狭小圈子。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和发展。我制定了一套从社会认识疾病,从理化多学科去研究人体,用哲学观点去研究疾病的因果关系,用四诊合参的综合分析方法去找疾病发生的性质和部位;把八纲辨证、营卫气血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与自已独创的手部、背部循经查病、四诊、理化综合起来用于临床,形成了一套临床诊断新技能;在药物应用上,把中草药的升、降、浮、沉四气,酸、甘、苦、辛、咸五味与归经,现代药物成份与药理作用结合起来进行灵活运用,走出了单纯的君、臣、佐、使的配方用药思维,形成了以调、养、治的诊治理法方药新理论。

3、通过学习要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学好中医的基本条件之一。文化是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如何善于运用中西医及理化理论,把中西医学的一些理论,要用现代语言讲得清楚透彻,能让患者听后心悦诚服,并且还善于用单验方治疗疑难杂病。

自学与讲解相结合,对于难懂的经典著作条文,采用从临床实例中解读为主,以理化解读为辅;诊疗技术以临床实践为重点,以四诊为突破口,把传统诊疗技术发扬光大,对常用的中草药实地采集,从植物生药到干药识别,从原药贮藏到饮片加工炮制,都要进行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学与讲解相结合,独立思考与提问相结合,习题与背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使学员成为真正的一代明医继承人。

篇2:中医师带徒学习计划

(一)、中风科学科带头人为主任医师王金桥,学生为:副主任医师张道远、副主任医师陈敏。

(二)、针灸科学科带头人为副主任医师王卿军,学生为:主治医师黄磊。

(三)、糖尿病科学科带头人为副主任医师孟凡海,学生为:主治医师戚传福。

(四)、肿瘤科学科带头人为副主任医师肖作珍,学生为:主治医师刘剑侠。

郓城县中医医院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郓城县中医医院“师带徒”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根据人事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 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遴选条件

(一)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 .受聘(或返聘)担任主任医师、主任药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老中医药(含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专家。

2 .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 0 30 年(时间截止到 7 2007 年 年 12月底,时间点下同)。

3 .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专科专病的知名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

4 .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或专业实践,原则上不担任 行政职务,能够保证继承工作教学计划和带教任务的完成。

少数评聘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老中药、老民族医药专家,并具备指导老师的其他各项条件的,也可作为指导老师的遴选对象。

符合上述条件者,不受年龄限制,曾经担任全国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且以往继承人结业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优先考虑。

(二)继承人

继承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 .年龄 5 45 岁及以下,爱岗敬业,品学兼优,有志于继承、研究和发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2 .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以及医药企 业从事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工作,受聘担任主治医师、主满 管药师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 2 2 年。

3 .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者可优先遴选。满 少数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中药或民族医药工作满 5 15 年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也可作为继承人的遴选对象。

4满 .从事中医药临床专业工作累计满 8 8 年;或西医院校毕业生,从事医疗专业工作时间累计满 8 8 年,其中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或中医药工作满 满 4 4 年者(在职西医脱产学习中医或中医临床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其专业工作年限可连续计算)。

5 .与指导老师所 从事的专业基本对口。

6 .不担任行政职务,身体健康,能够保证继承工作教学计划与任务的完成。

三、遴选程序

按照先遴选确定指导老师,再遴选继承人的顺序进行。

(一)指导老师的遴选程序:经符合条件的专家本人申请,填写《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申报表》,所在单位推荐申报,交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评议,审核确。

定指导老师人选,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配(二)继承人的遴选程序:按照每名指导老师选配 2 2 名继承人的要求,采取 本人申请、单位推荐、资格审核、考试考核、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

1 .申请人按照与指导老师专业对口的原则,填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及专业学位申报表》,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由继承人所在单位推荐申报。2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资格审核,并组织考试考核。

3 .根据考试考核成绩和继承人跟师志愿,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人事、卫生部门择优确定继承人人选。原则上选择本地区指导老师。

4 .对拟入选人员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审查后公布。

四、继承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连续 3 3 年,全国按照统一时间进岗学习。

(一)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

1 .学习方式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于 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其中:跟师学习不少于 0 180 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不少于 0 250 个工作日,集中理论授课时间 5 5--6 6 个月。

2 .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要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等临证精华,提高临床诊疗或技 术水平。

经典理论学习要采取自学研修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 1 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中药专业继承人应学习《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握 法》以及今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等经典的有关内容,并重点掌握 1 1--2 2 项中药技术。民族医药的继承人要学习本民族医药学经典。

(二)教学要求

通过继承工作达到下列要求:

1 .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 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2 .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 .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4号 .学习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 N ISSN 和国内统一刊号 CN)上发表 1 1 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同一指导老师的两名继承人发表的整理或总结指导老师经验和专长的论文不得 为同一专题。

5 .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继承人结业时应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 0 60 份;中药、民族药专业继承人结业时应提交反映指导老师加工、料 炮制、制剂工艺、鉴别经验等方面的特色技艺材料 0 60 份。

6 .结业时须提交 2 2 万字以上的结业论文和 0 2000 字的论文摘要(少数民族文字的结业论文应附 0 2000 汉字的论文摘要)。其内容既要体现指导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五、管理考核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人事部、卫生部负责继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负责继承工作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衔接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二)继承工作应按照统一时间进岗和结业的要求进行。省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签订继承教学协议,并制定继承教学计划。

(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 5 1.5 个工作日,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

于 于 2 2 个工作日。

(四)继承人在学习期间,不承担行政管理事务,不 得接受与继承学习无关的其它任务。

(五)继承人自进岗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得中断。对确有特殊原因,中断继承学习时间 3 3 个月以上 6 6 个月以内者,经当地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可继续学习,并补足其缺少的教学、实践时间;中断学习时间超过6 6 个月的,协议自行终止,停止学习, , 并追回国家拨付的经费补贴。

(六)指导老师在带教期间,每周临床或实际操作带教时间不得少于5 1.5 个工作日,要对继承人撰写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临床病案进行批阅、指导,批语须在 0 100 字以上。

(七)因指导老师原因不能继续带教情况的处理:

1 .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 2 2 年半并学有成效者,经当地中医管理部门同意,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后,可自行整理、学习和研究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续完成继承学习任务。

2 .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 1 1 年者,经当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同意,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后,可转跟其他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学习,并重新签订继承教学协议,学习时间须延长半年。

3 .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不满 1 1 年者,应终止学习。

(八)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考核和结业考核。

1 .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负责进行。主要考核 继承人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和独立临床时间。继承人应认真做好跟师学习笔记,平均每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 0 1000 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

2 .考核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考核时必须以原始材料为依据,按照统一印制的《考核表》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逐项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淘汰。3 .继承人 3 3 年学习期满,进行结业考核。结业考核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结业考核采用积分制,包括实绩 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结业论文考核。结业考核不合格者,不予结业出师。通过考核的继承人,由人事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出师证书,同时对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与授予管理

中医临床专业的继承人,可同时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继承人的指导老师由具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在继承工作期间聘请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与授予要求如下:

(一)聘请硕士、博士指导老师条件和任期

1 .被确定为第四批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可聘请为申请学位继承人的研究生指导老师。

2 .资格任期

按继承工作周期, , 研究生指导老师的聘期为三年。

(二)继承人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条件与要求

1、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条件与要求

((1 1)热爱中医药事业,品学兼优,有志于继承、研究和发扬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

((2 2)取得医学学士学位;

((3 3)医古文((中级))、中医综合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合格;

((4 4)完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

((5 5)继承人结业考核 合格;

((6 6)提交 1 1 号 篇以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 I IN SSN 和国内统一刊号 CN)上发表的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7 7)两位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推荐书(其中一

位应是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导师);

((8 8)继承人申报时须提供《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及专业学位申报表》及医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2 .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条件与要求

((1 1)热爱中医药事业,品学兼优,有志于继承、研究和发扬 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

((2 2)取得医学硕士学位;

((3 3)医古文(高级)、中医综合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合格;

((4 4)完成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课程;

((5 5)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

((6 6)提交 2 2 号 篇以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 I IN SSN 和国内统一刊号 CN)上发表的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7 7)两位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推荐书(其中一位应是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博士导师);

((8 8)继承人申报时须提供《第四批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及专业学位申报表》及医学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三)学位衔接相关工作

1 .学位申请入学考试要求

((1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申报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继承人资格进行审核,确定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学位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继承人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并公布。

((2 2于)被确定的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继承人,于 2008年 年 0 10 月份参加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我局人事教育司共同组织的在职人员攻读学位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具体考 务工作另行通知)。

硕士学位考试科目为:医古文(中级),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

博士学位考试科目为:医古文(高级),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

((3 3)根据考试结果,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公布入学继承人名单。并根据继承人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就学”原则,确定接受继承人的学位授予单位。

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课程安排:由接受继承人申请的学位授予单位于 进行安排。攻读硕士学位不少于 6 6 门课程,攻读博士学位不少于 4 4 门课程。

学位授予单位负责继承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的管理与考核。

3 .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继承人完成继承工作教学要求,等同于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基础理论、专业课程以及临床教学要求。(其中,继承人完成继承工作的经典理论和专业理论课程认同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继承人完成继承工作的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认同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轮转;继承人完成继承工作的实践技能考核认同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继承人完成继承工作的于 结业论文认同为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 2 2 万字,博士学位论文字 数不少于 3 3 万字。)

(四)考核与学位授予工作

1 .考核工作

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继承人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课程考试,继承工作的实践技能考核,完成继承工作的结业论文后,可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 .学位授予工作

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继承人,其学位论文答辩与继承工作结业论文答辩合并进行,由学位授予单位和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组织。通过答辩者,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 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再次不合格者,不授予学位。

(五)申请学位所需费用由继承人个人承担。

七、待遇和奖励

(一)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在继承教学期间的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均由各自所在单位发给。

(二)继承人经结业考核及出师验收合格并获得出师证书者,符合《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的,可优先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继承人在继承学习期间,符合《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者,可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继承人在学习期间按计划学习并经考核合格者,继承 人和指导老师每年均获得 I I 类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 5 25 分。

(四)对成绩优异继承人和有突出贡献指导老师给予表彰,开展继承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出版论文集。

八、经费安排

篇3:中医师带徒学习计划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实施情况

长期以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致力于准确把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 逐步建立起了以中医临床特色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符合中医临床人才自身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和评价考核体系, 而在实施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 已经进行的主要改革措施, 包括以下内容:

1.1 形成了“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培养新体系

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 (8个月) , 包括实施模块式课程设置与改革 (研究生课程学习) 和临床前期训练, 其特点是依托我校中医临床基础国家重点学科优势, 将四大经典诊疗思维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第二阶段为专业基础训练阶段 (16个月) , 在所属二级学科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 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总值班制, 要求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 学期末严格实施中期考核制度, 未达到要求, 转为硕士学习;第三阶段为专业强化提升阶段 (36个月) , 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效结合、名校与名校联合培养有效结合, 实现双导师指导制和国外访学制, 通过本阶段学习提升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1.2 确立了PBL、案例式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新体系

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床边教学和案例式教学, 完成课程学习提高了课程的应用性、系统性、即时性。加大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遴选一批优秀高年资、高水平临床医师担任主讲教师, 小班教学。组织专家制定以器官系统 (或问题、病例) 为主轴的问题导向性学习 (Problem-based Learing, PBL) 教学计划与方案, 开展教学。同时, 遵循中医临床特点, 进一步提升中医名师医案教学的力度, 培养中医诊疗思维。建设一批案例式的课程与教材, 同时鼓励主讲教师结合临床实际, 即时编写讲义, 与学生互动, 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1.3 构建了学生与医师 (职工) 双重身份结合的管理新机制

成立校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家指导小组、导师指导小组,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等各环节进行有效指导, 统一管理。改革学生学籍管理机制, 尝试将学籍管理纳入医院人事管理范围, 研究生除具备学生身份外, 按照临床医师或医院员工对待, 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 实践性学习, 提高其主人公意识, 全身心投入临床实践, 提高临床水平、加速人才成长。在此基础上, 由医院支付研究生工作酬劳, 提高研究生待遇, 并建立相应的奖助学金制度, 实现与国外医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接轨。

2 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机制探讨

2.1 拓展招生渠道、改革考试考核环节、选拔优秀人才

生源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学校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以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为考核重点, 综合选拔具有较强创新潜质的人才, 并从同源、异源生源跨学科复合型选拔、从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的大教育观统筹考虑、系统设计, 建设卓越中医人才招生的立交桥。为保证卓越班的生源质量, 作者所在院校拓宽宣传渠道、吸引优质生源。例如通过科学合理地制订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及时向考生和社会公布;通过网络、报刊、印发招生简章单行本、考博咨询会等等。为保证优秀人才的选拔, 专门制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卓越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 申请条件严格、申请与审批程序公开透明:申请人下载填写《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中期考核表》, 提供课程学习成绩、学术讲座、科研情况、临床能力考核情况等附件材料;由各二级单位组织考核评分, 其中, 业务审核由不少于3名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考评;学校统一组织开展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考试, 考试通过后报主管校长批准, 方可获得转博资格, 并参加国家博士生入学外语考试, 外语成绩达到当年博士招生录取分数线, 才能转入博士阶段学习。

2.2 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卓越的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大学本科教育相比, 研究生教育必须具备更多更好的条件, 其中导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依据招生的客观形势和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致力于改善导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 增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保证导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 作者所在院校制定了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 在遴选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对已经遴选成为博士生导师的, 对其实施定期培训工作, 并施以重点学科经费支持。目前, 作者所在院校导师队伍中有邓铁涛、王建华、欧明、李国桥等享誉国内外的终身教授、首席教授, 已建设成以名老专家 (中医) 为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学术造诣高、技术力量强、年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临床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而作者所在院校博士生导师主持的科研总经费超过1亿元, 同时, 博士生导师共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 省部级超过100项。总的说来, 导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梯队也更趋于合理, 这为临床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附属非直属教学医院的发展建设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研究生教育主要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祈福医院和粤海医院等5所直属医院, 以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番禺区中心医院等20余所颇具特色的非直属附属医院。雄厚的医院实力, 为临床轮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保证了研究生临床实践锻炼和临床能力的提高。

不断加强临床教学医院的行风行规建设, 树立博士研究生的医风医德。完善设备设施, 注重专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培养掌握特色中医诊疗技术、能解决疑难专科病的优秀中医师。附属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其中呼吸病专科、脑病专科、心血管病专科、皮肤病专科、肾病专科、妇科病专科、泌尿男科病专科、颈椎病专科、骨关节病专科、消化病专科、肿瘤病专科、糖尿病专科、风湿病专科和肝病专科等百余个专科在国内和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2.4 研究生奖助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建立奖助学金体系是吸引优秀生源, 激励学生成才、自力更生的重要手段, 对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卓越中医师成长有着重大意义。作者所在院校积极开展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长效机制试点, 目前, 已初步设立以学校-企业-校友联合的扶持培育、优秀奖励、励志求学和助贫助困等多元化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同时, 打破过去在助学金分配制度方面的大锅饭、不平等现象,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改革后新的“奖助”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奖学金、研究生新生优秀奖学金、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基金, 还有助研、助教、助管 (统称“三助”) 。从导师所出的助研费中提供经费, 以学生助研工作的质量和数量为依据。实行新的“奖助”体系, 使研究生获得的奖助学金平均比过去提高了约50%。此外, 为配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从“211工程”中筹措经费, 实施了研究生创新计划, 具体包括研究生创新基金、国际一流大学访学计划和优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三项。

中医学目前只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等少数中医药院校在探讨 (与实施) 卓越中医师 (卓越中医人才) 的教育和培养改革, 但均属于起步阶段。广州中医药大学从新时期我国国情出发, 率先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实施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相结合的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计划, 由于处于改革创新的初期, 尚未构建完善的培养模式[2]。但我们希望在逐步完善的保障机制 (措施) 的建设与确立下, 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培养出具有国际眼光、创新思维, 高层次创新型临床中医师300人, 其中的大部人成为青年骨干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后备继承人, 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继承与发扬作出卓越贡献, 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而所建立的“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培养新体系, 以PBL、案例式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全新课程体系、学生与职工两重身份有机吻合的全新管理机制, 能够在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广泛推广, 被全国拥有相关学位授予权的知名中医院校所采纳, 推动整个中医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在中医药领域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 分析了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实施的经验, 旨在为创建现代中医师成长新途径提供研究依据。明确提出拓展招生渠道、改革考试考核环节、选拔优秀人才, 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卓越的导师队伍建设, 附属非直属教学医院的发展建设和研究生奖助体系的确立与完善是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卓越中医师,保障机制,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韩立民, 叶耀辉, 何春生.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医教育, 2012, 31 (1) :15-17.

篇4:中医师带徒学习计划

摘要:“师带徒”是中医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道。本文抽取1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师带徒”教学模式。通过考试、问卷调查和教学反馈,证明“师带徒”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较传统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师带徒;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29-02

“师带徒”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师傅的角色,带着中医学生以言传身教的指导方式,通过理论授课、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等阶段,双方共同努力务实操作,使学生能充分领会和学得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并初步具备独立操作能力。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大致有5种方式:世家传承、师徒教育、学校教育、讲学论辩、自学成才。目前,我国中医培养模式大部分是“院校式”,使得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中医理论掌握较多,临床能力却成为短板。江西中医学院一项研究对当代百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老师,只有3%是无师自通。有家传、从师经历分别占 44、72 人次。由此可见,中医“师带徒”的模式在中医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中医专业教育做了一些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师带徒”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对河源市卫生学校2013级中医专业学生采用了“师带徒”教学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河源市卫生学校的2013级中医专业学生,共56人,随机分为“师带徒”实验组28人,传统教学对照组28人。

(二)教学方法

1.教材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2版(主编:肖振辉)。

2.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课件;河源市中医院国医堂、河源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圣爱堂中医馆、京城国医馆、学校名医工作室。

3.“师带徒”教学研究实施方法及步骤

(1)准备工作

学校积极探索和引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初步探索“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牵头成立中医专业建设委员会,与市内多家具有较高中医水平的医疗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如河源市中医院国医堂、河源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圣爱堂中医馆、京城国医馆等。

(2)“师带徒”教学过程

“师带徒”的教学时间定为1年,即第3、4学期,其中《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在第4学期。“师带徒”具体过程可分为 3 个步骤:①初步了解临床:学生入校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中医基础学、中药学等基础知识,对中医有了一定的了解,经学校介绍,在第3学期初让“师带徒”实验组学生和校内名医工作室老师、各合作医疗部门的专科医生成功结对,建立了师徒关系,基本为“一对一”带教,个别门诊量大的老中医为“一对二”。在学校理论学习方面,开始学习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在课余时间,主要是周末和寒假,实验组学生到结对的师傅那里跟师学习,要求了解接诊患者的基本流程,学生在旁边观看、听讲和记录,使其熟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了解看病的过程和掌握一定的技巧。②逐渐熟悉临床:在第4学期前2个月,学生开始学习《中医内科学》,教师为校内的任课专业老师,教师将所讲授的章节制作成 PPT 演示课件,结合临床实践知识,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传统教学组与实验组一起接受课堂教学,课后传统教学组不做要求,对于实验组学生,则要求在课余时间继续跟诊,学习望、闻、问、切四诊技能,背诵师傅常用方剂或其介绍的汤头歌诀、中医经典,在见习中了解常见内科病证,如感冒、咳嗽、哮病、喘证、眩晕、不寐、胃痛等的不同证型临床症状、舌脉表现,主要向师傅请教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的思路。③临床准实习:在第4学期后2个月,实验组学生继续在课余时间跟师傅学习,将在校学得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熟悉临床常见的技术操作规程,进入准实习阶段,协助老师对患者进行四诊检查、拟定诊断依据和初诊疗方案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要求跟师结束时对《中医内科学》每一章病证至少提交2个以上门诊病案记录,内容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型、发病节气、主诉、现病史、诊断分型、辨证依据、具体方药和电话回访记录等。

“师带徒”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问卷调查及考试

① 《中医内科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试从学校试题库中任抽一套试题,由同一教师阅卷(满分100分);技能考核从内科病证中随机选出1个典型病例作为考试内容。考核过程中,由学生扮演病人,考生在6分钟内完成问诊、查体及病例分析,由同一教师评分(满分100分)。

②学生填写自我评价问卷调查。

③实习医院对学生的教学反馈。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通过研究,从学生理论和技能考试、自我评价的问卷调查、实习医院对学生的教学反馈等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比较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师带徒”应用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的优势(P <0.01)(见表1)。

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临床思维、理论理解和记忆、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自我评价受益较大,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1)(见表2)。

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也反映,实验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知识融会能力、病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互动性等方面表现突出,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1)(见表3)。

三、讨论

(1)经过一年“师带徒”的教学,学生在临床的跟诊中遇到问题能回到课本寻找答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能见识到中医确切的临床疗效,增强了对中医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带教师傅不仅要求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知识,有的还要求背诵《汤头歌诀》《濒湖脉学》《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著作,让学生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解和记忆。有学生认为,“师带徒”教学不仅让他增长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临床思维,还让他感受到师傅的高尚医德,坚定了终身从医和救死扶伤的信念。

(2)学校名医工作室老师认为,“师带徒”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临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懂教学,也要会看病,否则无法保证临床带教的时间和质量。有的教师虽然考了医师资格证,但是临床经验不足,无法承担“师带徒”的任务。由此可见,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培养真正的“双师型”队伍,是学校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反过来,“师带徒”教学也促进了学校与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师带徒”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第一,符合带教条件的老师有限,难以大面积地开展“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第二,临床带教老师一般身兼多职,工作繁重,带教时间不够;第三,个别学生与带教老师性格不合,相处不融洽。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总之,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师带徒”教学模式,既加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为社会培养了高技能的人才,使校院(企)合作双方达成共赢,是一举多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德琴,金山祥.“师徒制”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高职中医技能型人才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2):9-11.

[2]朱小俊,金山祥,许迎生.“师徒制 ”中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11-13.

篇5: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从2016年11月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跟师过程中,我得到了徐珊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徐珊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徐珊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虚心求教,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篇6:庐江县中医医院师带徒实施方案

为提升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医共体可持续发展。现制定庐江县中医院医共体“师带徒”实施方案,以提高各成员单位医疗技术骨干常见病的诊治水平,规范基层医师的医疗行为,加强医共体内医师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从各成员单位发展需求出发,通过互动型师徒结对模式,确定一对一的以高带低、以优促新、互学互进的帮带制度。加强对成员单位医师的培养,努力建造一支理论新、素质高,医疗技术水平强的队伍,以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制度。

二、“师带徒”人员安排表(见附件1)

三、“师带徒”的基本内容

医德医风:规范各成员单位医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增强基层医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病人为中心、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道德观念。

执业行为:规范各成员单位的医疗执业行为,贯彻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等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专科技能:上级医师传授其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经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诊治经验,慢病的早发现早治疗的管理经验。以《镇卫生院常见病门诊和住院诊疗规范》为蓝本,进一步提升各成员单位50+n(30+n)收治病种的综合诊治能力。

中医特色:上级医师根据自己的学有所长,传授中医药特色诊治经验, 推行中医协定处方,加强各成员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四、“师带徒”的具体要求

1、上级医师要求

(1)、热情耐心指导,关心基层医师的成长,带思想、带作风、带业务。

(2)、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

(3)、及时听取基层医师的学习心得及总结,提出整改。

2、基层医师要求

(1)、尊敬师长,虚心学习。

(2)、刻苦努力,深刻体会。

(3)、每季度学习总结,并提交书面材料。

五、考核评价

医共体办公室负责每季度考核一次,及时通报带教情况,收集资料,全面了解“师带徒”的学习效果,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庐江县中医院医共体办公室

篇7:中医工作学习计划

主要目标是:全院计划门急诊病人数增长达到10%;计划住院病人数增长10%,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控制在40%以内,业务收入达到4200万元。

一、做好党建基础工作,服务医院发展大局。

1、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保证每月一次支委会,每季度一次党员大会和党课,每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按时召开,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完善组织生活,保证在职党员100%参加,离退休党员每半年参加一次。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将优秀的业务技术人员充实到党员队伍中来,努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着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2、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利用“五一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及志愿者服务行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到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更多的干部职工以及家属参与到中医院的文化建设中来,达到凝聚人心,团结向上的目的。

二、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医院稳步发展。

1、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并狠抓各项规章制度、医疗护理规范及岗位工作职责的落实,“严”字当头,“实”字落脚。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寻求医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动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充实职能科室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水平。

2、提高班子的决策力、操作力、执行力,增强班子的团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合力共为,做到一个声音说话,一个步调行动。院领导要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一手资料,解决实际问题。职能科室干部要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一线管理,少坐办公室,多下临床,将“三三”工作制落到实处。

3、继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全面实施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管理重心下移,使科室责、权、利相统一。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出台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和绩效工资分配挂钩,整体推进科室发展。

4、大力加强医疗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考核等方法,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大人才工程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制订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措施,争取县政府的支持,计划招聘本科、专科毕业生20—30名,引进硕士生5名,中医院校毕业生优先考虑;在乡镇选调卫技人员8名,为医院倍增计划储备人才。大胆选拔任用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选送中青年骨干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继续教育,利用网络教学、业务讲座、学术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提高卫技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按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加快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建立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

5、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提高医院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度。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要求,加强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任务和措施。充分利用医院的文化阵地,挖掘可用空间,采用广播、电视、广告牌、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名科名医、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及治未病的宣传普及,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工作要以综合形象、热点问题、新技术应用为重点,营造全员参与宣传的氛围。多进行医院正面事件与人物的宣传,保持医院良好形象。将医院自己出台的有利于患者的政策及时发布到当地各种媒体,让老百姓及时了解,获得实惠。把开展的新技术通过新闻报道或者科普宣传的方式宣传出去,让患者能及时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可以扩大医院的知名度,提升整体业务量。

医院宣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参与宣传,人人主动宣传”的氛围,使社会了解医院,让患者信任医院,从而选择医院,为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6、完善设施设备的购置与科室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购进DR机、胃镜、牙科种植机、肠机、发电机及妇产科相关设备,促进医院诊断与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在条件成熟时,成立ICU、NICU及康复病区,并将内科进一步细化,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治疗,不断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时代光华 客户谈判风格及应对策略分析 课后测试2015030下一篇:全科社工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