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科工作总结

2024-05-13

临床心理科工作总结(共9篇)

篇1:临床心理科工作总结

医学心理科临床药师的工作实践体会

买买提吐尔·克力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通过总结本院医学心理科临床药师工作经验和体会,探索适合本专业开展药学服务的可行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总结。体现临床药师的能力和价值,把自己真正融入到治疗团队,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

【关键词】临床药师,工作实践,药学服务

临床药学是一门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健康的学科,是现代医院药学服务的核心,也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药师是随着临床药学发展而产生的现代医院药师的新角色,是现代医院药学实现转型的关键角色。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是新形势下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重大转变,随同医生查房,会诊,协助医师选择治疗药物,及时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药物使用方面的服务,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虽然临床医师有丰富的诊断治疗知识和经验,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很难对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相互作用等一一注意,药师正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协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一名医学心理科临床药师在平时工作当中深入临床,参加每日查房,融入医,药,护组成的医疗团队,及时解答查房以及护士配药过程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参与患者基因检测研究以及在医学心理科推广血药浓度检测,为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不断地积累经验,加强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虽然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和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及困难,因此对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工作的难点问题,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便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

1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巩固

1.1临床知识的学习

然而,无论对每一位药学毕业的或临床药学毕业的药师而言,临床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以后开展工作及药师融入临床治疗团队来说至关重要的。对药学毕业的临床药师而言,其知识仅局限在药学知识方面,传统的药学教育模式现已不能满足临床药学的发展趋势,因此药学毕业的临床药师应对临床知识进行强化培训,以便尽快融入治疗团队。我院以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这对于我院临床药师提高临床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1.2药学知识的巩固

扎实的药学知识是基础。从学校毕业后,药师往往从事药剂科中的常规工作,再教育和进修的机会不多,而药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原来所掌握的药学知识逐渐老化,必须通过持续地再学习,特别是及时掌握本科目领域的药学新理论、新进展。虽然临床医师对专科用药非常熟悉,但对其他药物掌握的不是那么透彻,这正好是临床医师不足之处,可以作为临床药师切入点之一。

2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

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精神药物,因此对患者进行教育及监护是很重要的,临床药师及医师有责任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要定期检测的项目(肝,[3][2][1]

肾功能)等。如:氯氮平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白细胞,焦虑或抑郁患者在住院期间经常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助患者睡眠,但有些患者出院后未及时停用其,而依赖的例子屡见不少,医学心理科患者比较特殊,对患者本人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较其他科室病人困难,所以进行用药教育时不但对患者本人做用药教育,而且对患者家属也得要做,对轻症患者,因患者认知功能基本正常,意识清晰,接触主动,所以对其进行用药教育是可行的,可以直接提供药学服务;对重症患者,因患者接触不主动,有认知功能损害,自我意识不清,所以对其进行用药教育较困难,因此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要选择患者家属作为用药教育对象。参加病例讨论及会诊,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及基因检测

3.1参加病例讨论及会诊

病例讨论是临床日常医疗与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临床药师参与危重、典型病例的分析与讨论,认真学习各种用药思路,可以加强临床知识的积累,培养对临床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到目前为止,临床科室会诊申请主要以抗感染为主,因此每位临床药师不但掌握专科用药,还得熟悉抗感染药物,正确判读药敏实验,正确阅读实验室检查,将患者的感染特征与药敏实验相结合,为临床提供参考并提出建议,提高患者安全,合理用药。例如:一例合并感染抑郁症的37岁,女性患者,对青霉素类过敏,入院前一直咳嗽,咳淡黄色痰20多天,无发烧,院外自行服用阿莫西林15天,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象,体温都在正常范围内,说明细菌毒素还没释入血液中,为进一步找出病因,临床药师建议做痰培养+药敏,结果显示:痰培养找出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包括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等,临床药师建议用环丙沙星进行治理,但患者经济原因,选用左氧氟沙星治理,因左氧氟沙星0.4gqd给药方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临床药师建议选用0.2gbid的给药方案,并被临床采纳,用药五天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在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七天后停用左氧氟沙星。

3.2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及基因检测,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对使用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很重要的,因卡马西平不但诱导其他药物的代谢,还有诱导自身代谢的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及剂量调整后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检测,浓度低,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浓度高,会引起中枢神经毒性。目前我院2C19基因检测技术逐步开展中,根据基因类型,可以判定通过2C19代谢的药物(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地西泮等)的初始剂量,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4为重点、特殊患者建立药历

临床药师应坚持认真记录药历,药历作为一种医疗记录文书,在完成药历的过程中能培养其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能督促其理论学习。另外,药历作为药师工作质量的考核内容之一,还能体现药师作用和价值。然而,对每一位住院患者建立药历,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过程中要有一定预见性,从众多患者中选出特殊患者,并为其建立药历,药历一旦被建立,要密切关注患者,掌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病情改变,治疗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所用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调整,不良反应,要检测的实验室检查等,并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5体会

临床药师在工作当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要把自己所学[5][4]

过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相结合,面对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及时答复患者用药存在的疑惑;面对医生,提供最新药物信息,做好医生助手,及时纠正药物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积极参加会诊及病例讨论,为临床提出用药建议,体现临床药师的能力和价值,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具体的临床药学工作中,推动临床要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2002.

[2]陈秋琴,吴慧英,苏丹,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2):272

[3]赵熙婷,管鸽,薛昀,儿科临床药师工作实践与体会。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月第18卷第3期 133~134

[4]赵晓娟,张少华,姜鹏,临床药师在内分泌科的实践体会。西北药学杂志,2011年2月 第26卷 第1期

[5]胡永梅,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探讨,中国药师,2010年第13卷第11期 1654~1655

作者简介:买买提吐尔·克力木,药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联系电话:0991-4361291。E-mail:mamattur@163.com

篇2:临床心理科工作总结

―――张迎娟

2011年在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科全体护理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紧紧围绕绩效考核各项目标,圆满完成一年的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预防为主,重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作为管理重点。结合开放病房实际,对精神科意外事件、护理紧急状态、突发公共事件,如:冲动、伤人、自杀、跌倒、坠床、输液反应、停电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学习和考核,达到人人掌握熟练的处理程序;

2、注重关键环节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每日小检查,每周大检查、安全检查员(马红)自查的方式进行,损坏的物品及时予以修理。遇上春节、五一这样的大型节日,则组织科室全体工作人员查找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病区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分析讨论不安全因素及对策,并及时反馈其他科室差错事故和纠纷,以便从中吸取教训;今年下半年由于楼顶改造施工期间,为保证病人和家属的绝对安全,及时召开护理会议,制定了详细的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至施工结束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松散、操作中的疏忽、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及时反馈,小中见大,引以为戒;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操作规程;10月份全院开展治理慵懒散活动期间,我科积极响应号召,通过科室会议,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坚决杜

绝慵懒散现象发生。.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入院病人及家属的各个环节的宣教工作,如:探视、陪护制度,病室的卫生制度、不穿拖鞋参加活动和下楼活动、洗澡时注意安全、禁止吸烟等。首先,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即:入院时由主管护士进行的各项宣教,住院期间加强护患沟通,坚持每月召开公休座谈会,遇新病人较多时及时召开,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建议,以便护理工作的开展和改进,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还利用公休座谈会将上周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强调陪护人员陪护时的注意事项,使家属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病房的管理,利于病人的病情观察。为病人和家属多次召开安全会议,传达院内安全要求,宣传科室的管理制度,使每位家属从精神上提高警惕性,防范意外事件。

二、有效落实各类规章制度,加强病房的全面质量管理。

下半年人员调整后,重新制定各项护理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根据自身特点安排质控护士。

(1)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今年重新修订的护理文书书写要求,书写时“写你所做的,写你观察到的,记录病人所讲的”并安排文字、语言书写能力强的护士郎赟玲担任督导,积极配合护士长的工作。护士长每日对精神科监护病人的护理记录、各种护理表格及时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反馈,以便于立刻纠正,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纸张的浪费。同时,加强出院病历的审查,出科前组织护士查阅,层层把关,把问题减少到最小,使出院病历的符合率达到100%。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精神科监护、精神病的质量管理:此项工作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张艳梅负责。对于新入病人,即精神科监护的病人,做到交接班时床旁交接,及时下护嘱,一周内及时进行护理查房,完善护嘱内容,指导护理行为。同时,带领我科护士每周二参加主任医师会诊查房,虚心请教,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为病人及家属服务。今年人员调整后我科同其他病区一样实行四班三运转,切实履行护理工作职责,达到精神科监护的要求,避免了医疗纠纷。

(3)院内感染的质量管理:医院内感染控制是每个医院管理工作的中心。而医院感染伴随着护理行为的整个过程,与每位护理人员息息相关。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院内感染规章制度,也把它列为科级检查、质控的重点,采取护士长--质控护士(王娇)负责制,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沟通本,利用病区晨会、例会,通报结果,分析原因,使每位护理人员增强院感意识、责任心。保证了病房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急救物品、设备的管理:急救物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小组的要求进行配置,做到五固定两及时:定物、定量、定位、定专人保管(我科由赵瑜仙负责)、定时检查(每月25日之前,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及时检查维修、消毒,使科室的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

四、开拓创新,不断使康复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丰富的康复活动是我科护理工作的亮点之一。今年下半年,我科申报了两项创新工作,其一是争创心理护理服务之星活动,在心理科,护士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交流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

容,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预防意外事故,同时能化解医护患之间的矛盾,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而且对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心理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的技能。要求护士要熟练掌握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熟悉病例,必须详细掌握病人病情及九知道。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提问。监护期病人,每日每班护士应至少与病人交流10到15分钟,深入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恢复期病人,主管护士应根据情况自行安排,每班至少与一名所管病人进行有目的的交流。交流中应注意方式方法,能采取一定的沟通技巧,注重非语言形式交流。每月月底利用工休座谈会了解护士与病人和家属沟通情况,通过满意度调查选出优秀护士一名,在护患沟通板报上张贴小红花予以奖励。通过此活动的开展提高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技能,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其二,是特色康复活动,康复护士指定为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和中级社工证的王娇护士担任,以便带动其他护士,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音乐治疗、戏剧治疗、瑜伽训练、小手工制作,在多种多样的康复活动中护士们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热情周到的服务,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良好口碑,甚至对我们常怀感激之情。尤其是王娇护士专业的心理辅导,得到家属高度好评。有些病人甚至已经离不开她。每月病人的满意度均达到100%.。

五、本年度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护理质量仍需持续改进。

2、病房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有待逐步改进。

3、团体心理治疗现由护士承担,我科只有一名护士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层次参差不齐,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或提供学习的机会。

六、2012年工作计划

1.仍然把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积极争创无护理差错、无护理事故、无护理纠纷科室。

2.拓展新的护理查房形式,提高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实践性。

3.规范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健康教育手册,使每位病人及家属受益,进一步提高每位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4.提高科研能力,要求每位护士书写论文一篇。发表论文至少3篇。

总之,一年来经过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科未发生一起护理事故、护理纠纷、无投诉现象。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是主流,我们会继续发扬好的做法,学习不足之处,我们有信心我们做的会更好。

张迎娟

篇3:临床心理科工作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临床工作6个月以上的护士156人。入选标准:近1年内无重大生活事件;无重大精神疾病史或重大躯体疾病史。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护龄、职称、是否在编制内等。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3]:该量表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方面,共35个条目组成。采用1级~4级评分,分别为无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重度压力,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共90个条目。采用1级~5级评分,分别为无、轻度、重度、偏重、严重。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1.2.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158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8.73%。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量表评分情况进行统计描述,SCL-90得分与常模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5]进行比较,工作压力源与SCL-90各因子评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156名护士中女147名,男9名;年龄19岁~49岁,平均29.61岁;护龄0.5年~31.0年,平均10.2年;中专51人,大专86人,本科19人;护士91人,护师37人,主管护师16人,副高级及以上12人;正式编制62人,非正式编制94人。

2.2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SCL-90各因子得分相关分析(见表1)

2.3 精神科护士压力源得分情况(见表2)

2.4 精神科护士SCL-90评分与常模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各条目与SCL-90各因子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P<0.05或P<0.01),相关系数r在0.22~0.58水平,说明工作压力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带来影响。分析原因可能与护士工作压力大、自身缺乏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对心理状态的调整没有给予重视有关。

3.2 精神科临床护士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中,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环境差、病区拥挤;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认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量太大,上班的护士少;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晋升的机会少;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其他卫生工作人员的理解和尊重,护理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不够。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随着国家农村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启动,住院就医人数逐渐增加,病房床位拥挤,精神科病房大多还属于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护士长期在一个拥挤的特殊的人群中超负荷工作,极易导致心理失衡;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之后,有过错就得赔偿,管理者又将赔偿与个人劳务费挂钩,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控制难免会出现意外,而家属往往不能理解,认为病人住在医院就应该绝对安全,护士害怕工作中会出现差错事故,在这种高度紧张状态下,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近些年编制外聘用护士较多,未完全体现同工同酬,无安全感,加之工资及福利待遇低,晋升机会少,倒夜班勤,而夜间工作人员少正是病人容易出现意外的高峰期,因此需勤巡视,加强观察以减少和防范意外事故发生[6]。目前社会还不能真正承认精神科护士的辛劳,护士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无成就感,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

3.3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

压力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高强度的压力会使人产生疲惫感,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7],在高压力、高度紧张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精神科护士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精神科护士健康状况已经受到影响,尤以躯体化、强迫、焦虑影响最明显。

综上所述,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是多种多样的,建议管理层重视护理工作,改善病区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值夜班次数,改善编制外护士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多一些激励机制,为护士提供晋升职称和进修学习的机会,定期做心理测评和压力管理培训;同时临床护士自身要采取积极的方式正确面对压力和释放压力,如做放松训练、健身运动、娱乐活动等,以促进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精神科15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依次体现在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病人护理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工作压力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中,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建议管理者采取有效的措施缓减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应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关键词:压力,护士,心理健康,精神科

参考文献

[1]Berggren T,Hane E,Ekberg K.Stress at work:An intensive modelfor work environment analysis[M]//Carl Z.Occupational medicine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hicago:Year Book Medicial Pu-plishers,1988:1075-1086.

[2]侯丽华.影响精神科护士心身健康因素与人性化管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3):277-278.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31-35.

[5]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

[6]刘玉霞.精神科护士流失的心理因素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60.

篇4:临床心理科工作总结

【关键词】输血;管理;疗效评估;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44-01

困擾输血界的问题主要是血制品的持续短缺,为满足临床正常用血,除了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以外,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血液资源,将有限的、宝贵的血液用在急需的患者身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用血涉及科室和环节较多,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滥用血制品和给血错误依然存在。各级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加强输血科规范管理,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对宝贵的血液资源进行全程控制,我院输血科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效输血的评价上进行了一些尝试行的运作,现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对临床医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关输血知识

输血科既是临床用血的执行科室也是临床用血的监督科室。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测测血型、做做交叉、发发血的检验科血库,我们还肩负着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职责。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它的使用适应症非常有限,然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广泛存在滥用的情况[1]。输血工作犹如“双刃剑”,力求“趋其利,避其害”,输血科应该定期对临床提出的问题,例如血液质量、成分血适应范围、不良反应的确认和处理、新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收集,提交到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找到较适宜的解决方案,至少每年进行一全院用血科室医生培训,若有条件可以邀请当地临床采供血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临床成分血使用范围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临床医生的困惑,提高全院临床用血理论的整体水平,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输血工作提供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加强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二、严格把握输血指针,积极与临床用血科室沟通,合理选择血液制品输注

临床医生对合理用血、安全用血重视不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不严格,“人情血”、“安慰血”过多,自体输血很少,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机会[2]。如何有针对性的掌握输血适应症,将临床输血分为内科输血和外科输血两大类,特别是对内科慢性失血的处理,内科慢性贫血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血红蛋白(Hb)的降低,慢性贫血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针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需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降低或已丧失功能。Hb及红细胞比容(HCT)的高低不是决定是否需要输血指标,而最好的指标是临床症状无明显症状者暂不输血,慢性贫血患者针对病因治疗比输血更重要。输血科医师同时要起到指导临床外科医师合理用血的作用,对每例拟输血患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出血量<800 ml,不必输血。对需要输血的患者麻醉科需向输血科提供出血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凝血系列指标等,将其基本参数列入到整体输血方案中。出血量在800~1500ml输注红细胞即可,出血量1500~2000ml, 增加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出血量>2000ml再增加冷沉淀。出血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利用血液成份去止血,有止血功能的血液成份有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3]。

三、输注血液制品后疗效的评估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血液输注疗效进行评价。对于输注红细胞得患者在24小时内对其进行输血疗效进行评估,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期望血红蛋白值=输注红细胞单位数*每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总量/血容量-输注前血红蛋白值)计算出期望血红蛋白值,与输注后实际测量血红蛋白值之间的比较、评价;对于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输注后1小时或12小时对其PPR进行评价:PPR=(输注后血小板数-输注前血小板数)*血容量/(输入血小板总数*2/3)[4]。对所有的疗效评估进行记录,对符合输血目的达到输血效果的输血过程进行关闭,对疗效欠佳的输血与临床医生联系共同查找原因,努力做到每一次输血合理有效。但由于个体差异,医生对输血指针的把握差异导致临床输血疗效评估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四、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文档对一次输注全过程进行管理

让信息化全程参与临床输血管理,对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又快又准,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行为,促进了输血行业健康持续发展[5]。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和准确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对每一份临床用血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满足规范的用血流程:从临床用血申请、临床用血指针评估、临床输血全程控制、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临床用血疗效评估等。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完成输血各环节的记录,月底对其总结分析,对临床输血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从而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

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抢救和防止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输血事业日益发展和输血实践技术不断更新,传统输血观念、意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临床输血已由输全血发展到输成分血,由原来单纯支持治疗到安全、合理、科有效。输血科的作用已不再是传统的仓储(收血、放)功能,还担负指导临床科学规范、合理用血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18.

[2]刘志军,谭东云,饶荣.基层医院血浆不合理输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2011,31(11):518-519.

[3]王彦.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估方法:踝肱压指数[J].重庆医学,2004,12(2):125-127.

[4]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

篇5:临床科主治医师工作标准

本工作标准是依据岗位职责制定,在岗人员任职条件及其直属上级部门详见本岗位职责。

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严格执行首诊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防差错,杜绝事故 承担院科的学术讲座和授课任务,认真参加院科组织学习讲述和业务学习。

及时准确地处置危重、疑难和待诊病人,能独立承担和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各类诊疗操作。

搞好设备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达到设备科考核要求。亲自负责进修和学习人员的带教工作,完成计划要求和内容。杜绝事故,严防差错。

篇6:临床心理科工作总结

康复科在心理卫生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1.积极提高科室人员对心理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工作氛围。

2.开展包括:药物自我管理、生活技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体能训、职业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项目,每月组织主题康复活动,相关院内康复训练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恢复独立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进而促进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康复。3.利用一切资源开展精神卫生及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宣传。全年出刊心理健康卫生宣传板报12期,每月组织各病区进行多媒体健康宣教活动,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及疾病防治,服药管理等相关知识。4.改善康复治疗及心理卫生服务环境,2017年添置治疗室空调两台,更新及添置多媒体设备及运动器材若干,努力营造适宜患者开展治疗训练的外部环境。科室开展康复训练及心理卫生宣教等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

篇7:输血科工作总结

关于输血科工作总结,那么输血科工作总结要注意哪些问题,其实医学检验工作总结和妇产科护士工作总结,以下是爱医人才网整理的输血科工作总结。

输血科工作总结第一点:科学合理用血 加大了对输血适应症的审查力度,使大家更加认识到输血是救治许多疾病的必要手段,但它始终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现代输血的至高理念是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减少非必要性输血,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医疗安全。把科学、合理用血作为输血工作的重点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血液是无价的,是献血公民爱心的无偿奉献,同时,血源总体来说是紧张的、短缺的,因此,必须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才能保证临床用血。同时,临床用血是一门科学,是否合理也体现科学水平和科学态度。因此,我科再使用时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浪费和滥用各种血制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逐渐改变医护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认为稍大些的手术就得输血的观念。协助有关部门督促检查,并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较以前更加规范,输血指证更加严格,对每次检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加强对临床用血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输血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输血手续,严格掌握适应症,保障输血安全,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用血。树立为临床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积极参与临床会诊,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加强输血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使业务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得到提高,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按标准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严格地执行查对制度,操作集中精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业务工作。严防差错的出现,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输血科工作总结第二点:以质量为核心

进一步健全了输血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了血液入出库检查规程,血液质量检查规程,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各项输血诊疗活动的操作规程,试剂配制操作规程,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检验记录和核对制度,血液保存、发血、临床输血和血液保存制度,输血后感染的登记报告制度,试剂的认购、入库和领用制度,消毒管理制度,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仪器设备认购、验收、使用、管理、保养维修和报废制度,计量管理制度,输血前检查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汇报制度等。

输血科工作总结第三点:开展新项目

如血小板配型、血栓弹力图凝血检测等,逐步替代现在的凝聚胺交叉配血法,采用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稳定的卡式抗人球交叉配血法,彻底避免任何差错事故发生的可能,确保临床安全输血,进一步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在高起点的基础上确保学科发展。注重业务人员继续教育,鼓励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引进输血方面的的人才,充实输血科的技术力量。

输血科工作总结第四点:计划用血

篇8:临床心理科工作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4例) 和实验组 (54例) , 其中男65例, 女43例, 患者年龄16~75岁, 平均年龄 (41.5±1.5) 岁;其中躁狂抑郁症20例, 反应性精神病8例, 50例精神分裂症, 30例分裂样精神障碍;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均衡,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健康教育和专业护理指导工作。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2.1 更新服务流程:强化精神科原有的护理流程, 使以往过于分散的护理措施实现集中化, 将每位患者的护理工作实行责任划分, 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比例协调, 促使全部患者的护理工作具体落实到对应的护理工作人员身上, 同时对整个精神科室接收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 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以分床包干的形式, 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有对应的护理对象。细化责任到人, 病房之内可悬挂特定护理人员的名牌, 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则需要由责任组长专门负责。

1.2.2 人性化教育护理措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 因为精神科接收的患者都是与正常思维患者没法比较的, 对其采取的临床护理措施也应该更加细化和具有针对性。护理人员要保证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缓解患者情绪, 使其可以再和谐、舒心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晨间护理人员要做好单元床整洁和清理工作, 必要时候需要定期更换单元床、手术衣以及患者的病号服;若患者难以自行完成洗脸、刷牙和进食等日常生活项目, 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协助患者完成;严格按照病房等级做好巡视工作,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并做好数据记录;患者外出检查或者进行其他户外活动时, 病情较轻患者可请护工陪检, 病情严重的患者则由医护人员陪同检查;遵医嘱给患者服药, 切不可私自增减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项。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得到的全部数据统一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要使用%表示, 并将组间计数资料比较χ2检验, 倘若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8例 (33.3%) , 比较满意24例 (44.4%) , 不满意12例 (22.2%) , 护理满意度为77.8%;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36例 (66.7%) , 比较满意17例 (31.5%) , 不满意1例 (1.9%) , 护理满意度为98.1%, 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不仅对医疗救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也更加关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 要选择优质护理工作模式, 以改善患者病情, 提高护理质量[2]。

精神科的患者主要接受精神科医师、护士以及专业心理师和长期从事精神科治疗的专业人士的共同护理。患者除需要针对性临床治疗之外, 还需要给予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辅助治疗, 帮其尽早驱走精神方面存在的障碍。精神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精神医学知识, 还应该接受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等训练, 并将所学的各项技能充分应用到临床精神疾病护理实践之中, 以患者为中心, 充分尊重精神科患者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应用于精神科患者, 之所以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的实施,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配合度[3,4,5,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8.1%明显高于对照组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由此可见, 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评价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4例, 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 和实验组 (54例,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8%,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1%, 组间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精神科,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文英.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30 (12) :38-41.

[2]李素萍, 杜巧荣, 彭菊意,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的实践与评价[J].护理研究, 2011, 25 (34) :3174-3175.

[3]苏红梅.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难点与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4) :104-105.

[4]程俊, 张瑜, 田长亮, 等.关于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的结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33) :202-203.

[5]梁璐.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与体会[J].医学信息, 2015, 28 (31) :126.

篇9:康复科心理护理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82-01

康复科中大多数病人由于长期住院,再加上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甚至完全瘫痪,许多病人脾气惠越来越暴躁,或是觉得以后也就这样了,便不愿配合护理工作或拒绝各种治疗,而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康复科病人而言,身心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病人是身心处于脆弱状态的人,最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包括理解、同情、关心、支持、鼓励、各种需要的满足等,而当上诉需要得到满足后,患者变会产生满足感,便有了精神依靠和寄托,能够缓解部分的焦虑与不安。这是帮助人在危急关头应对心理危机、度过心理难关的第一步,能够提高患者对现实刺激的适应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因此,要学会耐心倾听、仔细观察、細心收集患者资料;鼓励病人倾诉、宣泄情感,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情绪问题;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明确护理诊断;然后向病人分析病情,解释各种护理工作与治疗开展的目的及效果;适时的安慰或鼓励病人,增强病人继续治疗的信心;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或更改有效的锻炼与治疗。

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心理支持是建立在护士与患者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的。心理支持的必要条件是首先护士要言语和行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可以互相信任的治疗关系。而护士对病人存在的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要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否则,护士是无法介入病人的内心世界,并给予心理支持的。广义的心理支持是指所有的心理治疗都在精神上给病人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地支持,由于心理支持的原理不受精神分析、行为理论、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治疗模式的约束,主要是运用心理治疗的一般原则,属一般性的心理治疗的范畴。因此,是心理护理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护士在与别人沟通过程中,对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情绪问题要及时进行疏通和引导,并且要做到针对性疏导患者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过程。心理疏导的基本工具是语言,因此有人把它称为言语治疗。疏导就是有目的地将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压力,通过医护人员的分析和引导,逐步解决和消除。使患者从不愿意合作到愿意合作,从不愿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消极情绪到积极情绪,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到健康心理状态的转化过程。其目的就是让病人将认识与行为相结合,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动地促进心理转化过程。疏导在理论上可以归纳出一个信息和控制科学的模型,它从整体出发,始终着眼于心理与躯体、机体与环境、生理与病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

心理疏导不同于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具有广泛性,而心理疏导更具有针对性,护士在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时,同样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要得到病人的认同。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围绕人病人存在着问题,找出病人心理反应的主要矛盾,引导病人客观的认识这些问题,找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护士在采取心理疏导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方法,不能仅强调自己的社会标准和观念,而是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深入的病人内心世界,体察病人的情绪,了解病人的思想,归纳出病人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要使病人能够接受。要注意患者谈话中传达的信息,不仅是言语表述的,还有语意中隐含的信息。了解体察患者的感受之后能够准确地用言语把自己的意向传达给病人。另外,通过对病人的谈话反馈使病人感到护士对自己的关心和了解,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

三、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

家属亲友的言语举止常直接影响着病人,其良好情绪能给病人以安慰和支持;而其不良情绪则对病人是一个恶性刺激。护理人员应对家属亲友进行保护性医疗的宣传使之懂得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病人,影响治疗,故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保持沉着、冷静,切不可行露于色,而宜于和颜悦色地给病人以安慰、鼓励。家属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适时德与病人聊聊天,夸赞一下病人的进步,多给与病人信心,让病人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行康复治疗,其效果会事半功倍[1]。

四、加强护理宣教。

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影响着病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除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态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外,还应加强护理宣教。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睡眠休息,及时纠正病人不正确的健康锻炼方式,细化到每个小细节的注意事项,避免劳而不获,甚至得不偿失。更要叮嘱病人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劳累,反而于身体健康恢复不利。

五、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

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其生活制度,可以加速病人对医院环境的适应。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即可消除因肌肉紧张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又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当的娱乐、阅读等也可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

六、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活动。优美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增进健康。

在完成者一系列心理护理之后,相信病人应该会始终保持着乐观、愉悦的心情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与康复治疗,从不愿意合作到愿意合作,从不愿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消极情绪到积极情绪,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到健康心理状态的转化,既有利于病人身心疾病的恢复,也方便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工作,可谓是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成长的感悟高分初一代表作文下一篇:高二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