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方案

2024-05-04

中继方案(共6篇)

篇1:中继方案

中继间设置方案

每个中继间使用25台中继间油缸,每台油缸最大顶力为600kN,最大行程300mm。25台中继间油缸最大可提供15000kN的顶力。中继间的结构形式见下面的中继间加工图和中继间组装图,已施工的中继间实际形式与所附加工图完全一致。

中继间前段加工图

中继间后段加工图

中继间组装图

管道顶进结束后,先拆除中继间油缸等设备,再使用火焰切割拆除承力构件和各种筋板,然后向前顶推中继间后段,使前后段合拢,最后将后段的环形内衬板与前段壳体进行焊接,彻底封闭中继间的活动部分。中继间前后段壳体与环形内衬板厚度均为34mm,与钢管相同。合拢焊接后的中继间见中继间闭合示意图。

中继间闭合示意图

注浆孔设置方案

每两节钢管设置一组注浆孔,注浆孔布置在距钢管端部100mm处,每个组注浆孔6个,沿圆周环向均布。注浆孔的制作方法是在钢管上钻孔,然后焊接加工有内管螺纹的短管。注浆孔内安装专用的塑料注浆单向阀,避免浆液倒流。顶管施工结束后,拆除塑料单向阀,用螺纹管堵封堵注浆孔,注浆孔封堵时管堵螺纹表面及注浆孔内均涂满填充专用的后浆型环氧树脂胶。每个注浆孔封堵完成后按照要求进行1.2MP水压试验。注浆孔加工方法和详细尺寸见附图。

注浆孔祥图

注浆孔断面布置示意图

篇2:中继方案

为推动我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顺利实施,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随着我校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我们教师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是提高我们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省、州、县关于“十二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制定我校“十二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继续以“五以两提升”(以师德铸造为灵魂,以课堂改革为中心,以校本培训为平台,以校本教研为机制,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机制,促进教师不继学习和专业发展。

二、目标要求

以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渗透“一德四新”(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为的总体目标,以“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和州级培训为抓手,以师德塑造为核心,以课堂改革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基本原则

认真执行《实施意见》,灵活、创新务实地运用创新性原则,集成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构建我校继续教育机制。

四、培训对象

全体教职员工

五、主要任务

(一)全员培训: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促进我校教师师德水平,学识水平,业务素质显著提高。每位教师五年参加各级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360学时。每学年不低于72学时。其中

师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县级培训60学时,校级培训20学时),每年不低于12学时。

新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不少于50学时。(县级培训50学时,校级培训30学时),每年不低于12学时。

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不少于50学时。(县级培训50学时,校级培训30学时)每学年不低于10学时。

新方法:在新的教学理论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 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 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县级培训40学时,校级培训20学时),每年不低于12学时。

新技能: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不少于50学时。(县级培训40学时,校级培训20学时),每年不低于12学时。

(二)专项培训

1、管理者培训

派校长、主任参加县召开的各种继教会议或派校长、主任外出学习考察,了解当前教育发展趋势,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全县继教工作总体规划,任务及具体的安排部署。加强我校继续教育管理能力,提高业务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

2、培训者培训

努力组建一支数量足够,学科齐全,相对稳定的培训者队伍,由学校管理层人员,教研组长,2 学科骨干教师组成,通过选派,选举的方式参加上级举办的各项培训,自主学习提高培训者的组织能力,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使他们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校本培训的开展。

3、骨干教师培训

根据瓮安县教师评选办法制定我校骨干教师评选制度,推出骨干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力争我校老师在县骨干教师队伍中有一席之地,发挥骨干老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4、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新聘任的零工龄老师在试用期必接受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各120学时,校本培训由学校指定一名资历较深业务较强的教师作指导,并同时参加全员培训。

5、班主任远程培训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教师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不继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6.教育技术远程培训

在普及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并使我校的参培率和合格达到100%。

7、教师培训团队培训

通过省、地、县各级开展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省、州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他们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

8.心理健康培训

“十二 五期间,我校教师开展县级和校级培训不少于10次。培训人次为50人以上。

(三)学历提高培训

鼓励支持我校教师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形式提升学历层次,坚持在职为主,脱产为辅,学以致用的原则,使我校专职教师本科学历在2015年合格率达98%。

六、措施保障

(一)加强管理,分级负责

成立2011—2015期间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好人员分工,层层落实,由教务处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学校、年级组、教研组落实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开展培训,建立各项制度确保校本 3 培训的实效,保障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规范填写和管理学校及教师资料,确保工作的真实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条件支持与保障

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使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考核、聘任、教师职称评聘相结合,完善骨干教师选拔、管理、使用制度,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奖励成绩突出的,惩罚工作不积极的,对不愿参加培训或擅自中断学习造成考试考核不合者,当年考核为合格。

(三)建立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每年学校按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并列入预算。使整个培训经费形成学校、个人共同分担的机制。

七、实施步骤及做法

按县继教工程实施意见,我校将“十二五”期间继教工程划分为宣传启动,全面训练,评估验收三个阶段。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利用各种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广泛做好宣传工作,让该工程深入人心。

(二)全面训练阶段(2012年—2014年)

按县实施意见,认真组织老师参加上级培训和搞好校本培训,其中校本培训以学校组织,年级组组织,教研组组织等形式开展集中培训,5年期间不少于360学时,每年安排20学时的校级培训,10学时年级组培训,35学时教研组培训,培训内容为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其中新技术校本培训安排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操作的复习巩固,选派骨干老师接受上级培训,辐射全校老师或按上级安排执行,此项由学校统一安排。

校级培训主要为师德教育,新理念。利用每周例会(根据实际而定)或学期开学前,期末考试后的时间集中培训,届时聘请部分工作突出师德突出的教师为辅导教师。

年级组级培训主要是涉及师德,特别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新理念方面的内容,由年级组长安排辅导教师,自定培训时间。

教研组培训主要是学科新理念和具体落实“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这一富有特色的培训内容,涉及新理念,新知识学科业务,通过集体培训、集体备课、上公开课、评课、优质课竞赛等等灵活的方式开展培训和学习。

参培教师的学分获得,根据《学习笔记本》上级关于学分折算的文件精神,自己积极主动获取学分,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获取学分的活动平台。

各级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切忌搞形式主义。各级培训中,组织者做好参培教师的考勤记录。根据需要,督促参培教师做好相关记录。每年三月份上交中继教办公室备查。

(三)自查评估阶段

2015年5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自查自纠,对未符合要求的培训及资料进行整改等待上级的验收。

八、补充要求

1、每年认真填写各种应证册,并装订佐证材料,其中学校文档资料及校级集中培训记录由教务处收集整理;年级组、教研组集中培训记录由年级组组长、教研组组长负责整理;老师个人笔记、佐证材料(无原件的可用复印件)由教师个人负责整理。

2、执行州实施意见和县实施意见关于集中培训与累计学分的规定,教师要认真撰写笔记、心得、教学反思、论文、个人专业现状分析和个人专业化成长设想、2011年至2015年师德自评报告、阶段总结等。

本方案自2011年3月1日起实施。

瓮安第三中学中继教办公室

篇3:中继选择方案的研究

关键词:机会中继,碰撞概率,最佳中继,退避

0 引言

近年来,协作分集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协作分集(cooperative diversity)[1]是一种虚拟多天线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抵抗信道的衰落,它通过分布式实现并结合一定的编码方式,可以获得显著的性能增益。文献[2,3]研究了分集的实现策略,提出了固定中继、选择中继和增量中继三种策略。文献[4,5]中,中继节点利用MAC层的RTS/CTS获得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目的节点间的信道信息,并根据不同准则(最小值或调和平均值)获得了信道的综合量度,但是多个节点同时竞争最佳中继很可能出现冲突,从而导致选择失败,而且随着竞争节点数目的增加失败概率也明显提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案,在原有算法基础上引入CRC校验技术和源节点进行确认策略来减少冲突的发生,可以大大降低选择失败的概率,同时给出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不在通信范围内的通信方法。

1 机会中继描述

考虑一个源节点、一个目的节点及M个备选中继节点所构成的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ai代表源节点和中继节点i之间的信道信息,aid代表中继节点i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信道信息,同时假定无线信道是慢衰落的。

根据机会中继理论,中继选择算法将根据瞬时信道条件从M个备选中继中选出一个最好中继节点,用于在信道变化之前的相干时间内参与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协作通信。具体说,就是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传输RTS/CTS分组时进行信道测量。假定每个备选中继可同时监听到这两个分组,则中继节点i通过监听来自源节点的RTS分组及目的节点的CTS分组,测量从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的信道信息及从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的信道信息。基于上述瞬时信道信息,每个中继节点计算相应的信道度量参数hi,将源节点-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两条信道的质量同时考虑在内。以该参数作为选择中继的判断准则,具有最大hi的中继节点i即被视为最好中继,参于随后的协作分集。hi的计算有如下两种方式:

规则1:

规则2:

每个中继节点i在收到CTS分组之后,都将启动一个定时器。定时器的初始值Ti与对应中继节点的信道度量参数hi成反比,即

其中,λ是一个mm级的时间常数。因此,具有最大hi的定时器将首先届满,对应中继会发出一个很短(1bit)的标志分组,表明其最好中继的身份。其他尚未届满的中继j在收到该标志分组后将放弃竞争。如果各中继节点不能监听到彼此的信息(隐藏中继),最好中继将把标志分组发给目的节点,然后由目的节点发送很短的广播信息通知所有中继节点。

2 可达区域的通信

对于译码重传(Decode and Forward-D&F)而言,数字协作中继节点首先译从源节点接收的信息,然后再编码并将其重传给目的节点。依据以上策略,所有参与的协作中继都应能译所收的信息,于是采用CRC校验技术来获得更好候选中继节点(preferable candidate relay-P.C.R),从而形成更好候选中继节点集(P.C.R)。具体来说,使RTS/CTS分组包含经CRC编码的序列,目的为了减少参与中继选择的中继节点数目。同时为了消除隐藏中继,在数据分组中增加1bit控制位。

主要考虑室内通信,也就是说源节点与目的节点在有效的通信范围内,而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不在有效的通信范围内的情况将在下一部分讨论。新算法将包含以下步骤。

①所有候选中继节点依据收到的RTS分组估计中继节点i到源节点的信道信息,并从RTS分组中获得序列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就参与接收CTS分组状态,否则退出放弃中继选择竞争。

②以上的候选中继节点i根据收到的CTS分组估计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并从CTS分组中获得序列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就将该候选中继节点设为更好候选中继节点,并形成更好候选中继节点集P.C.R。否则退出放弃中继选择竞争。

③对P.C.R中的中继节点,采用最小值(规则1)设置定时器并保持在监听模式。当定时器值最小的中继b届满后,将向源节点发送一个包含其自身标识的标志分组,其他中继节点j在收到来自中继b的标志分组后放弃对最好中继节点的竞争。

④若在定时器超时前,源节点收到一个正确的标志分组,将发送数据分组(包含1bit控制位,用于消除隐蔽中继的)。否则,就进行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间直接数据分组的传送。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无论有无隐藏中继,本算法都适用。根据算法流程,惟一可能发生冲突的情况是来自两个中继节点的标志分组到达源节点的时间有重叠,导致源节点无法正确识别任何一个标志分组。如图2所示,当其他中继节点的定时器在[tL,tH]区间届满时,所发送的FLAG就会与最好中继节点的FLAG发生碰撞,源节点收不到FLAG分组,此时的碰撞将会使中继选择失败。为了分析最坏情况下的错误概率,对有些参数取最大值。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导致错误的碰撞间隔为:

其中,nj为中继节点j和目的节点间的传输时间;nb为中继节点b(最好中继)和目的节点间的传输时间;mb为中继节点b(最好中继)和源节点间的传输时间,mmax是其中的最大值;ds为无线电设备的收发转换时间,并假设所有终端的收发转换时间相同;dur为FLAG分组传输的持续时间。

由文献[4]可得中断概率为:

且有(h,λ,c都是正数)。从式(3)可得,通过减小参数c,可将碰撞概率减小。经过改进后参数c减小了:小于机会中继[4]选择中的:

由此可见,λ不变时,c的减小将导致碰撞概率的减小。若保持c/λ不变,减小c,就可以减小λ。由文献[4,5]可知,λ|的大小与中继选择速度密切相关,那么改进的方案在保证碰撞概率不变的情况下,加快了中继节点的选择速度,由此可见此算法优于机会中继算法。当然了在随着候选中继节点M的增加,碰撞概率也会增大。

3 不可达区域通信

对于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不在有效的通信范围内的情况,须要考虑时间同步,本文给出其等效方法,在通信过程中增加了一个通知分组及目的节点反馈给最好中继节点的RACK分组,下面给出与之等效的实现步骤。

①那些成功进行RTS的CRC校验的中继节点在定时器超时前收到CTS分组,中继节点就会启动通知分组的发送,告知目的节点中继节点在等待CTS分组。

②目的节点收到通知分组后,发送CTS分组,只有那些成功进行CTS的CRC校验的中继节点会进行最好中继选择(此处最好中继选择与可达区域的最好中继选择相同),最好中继b被选出后参与数据协作通信。

③目的节点收到数据分组后将发送一个RACK分组给最好中继b,然后b发送ACK分组给源节点,并进入下一周期。

4 结束语

在机会中继的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对RTS/CTS分组引入CRC校验来减少候选中继节点数,通过源节点的确认及数据分组中增加1bit控制位来消除隐藏中继。该算法对于有无隐藏中继节点的网络均可使用,并给出了不在通信范围内的源节点与目的节点的通信实现过程。

参考文献

[1]Nosratinia A,Hunter TE.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4,42(10):74 - 80.

[2]Laneman JN.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algorithms and architectures[D].M.I.T.,Cambridge,MA,2002.

[3]Laneman JN,Wornell GW,Tse DNC.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realizing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C]//Proc IEEE Int ISIT.Washington D C,June,2001:24-29.

[4]Bletsas A,Khisti A,Reed P,et al.A simple cooperative diversity method based on network path selection[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2006,24(3):659-672.

篇4:中继方案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在超短波通信下针对有限长缓存辅助协作中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缓存中继剩余能量的缓存中继选择方案。所提方案不仅考虑了无线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而且还考虑了缓存中继的剩余能量和缓存剩余大小,综合考虑这三种因素来选择最优中继节点。我们运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在放大转发协议下(AF)分析了所提方案的中断概率和网络的使用寿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相比于最大链路选择方案,明显提高了网络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缓存辅助中继;剩余能量;中继选择;网络寿命

一、引言

由于超短波通信工作在甚高频段,具有很宽的频带,利用视距传播方式,传播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其在军事领域和民用救急中占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超短波通信的性能显得尤为重要,但因为超短波的直线传播特性和不能长距离通信特性,使得它又存在一定的通信局限。

鉴于协作中继技术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增大无线通信系统的覆盖面,多中继的协作中继系统中,中继选择技术被证明能在保持通信系统效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分集增益,本文将协作中继选择技术引入超短波通信中,以增强超短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最近,在[7],[8]中提出的中继缓存辅助系统能够解除信息在预定义的时间周期内进行传递的约束,它所提出的中继选择方案总是在每一个时隙选择在所有可行S-R和R-D链路中最好的一个。在[9]中,对一个具有固定速率的多中继有限缓存系统进行了研究,同时还提出了最大链路中继选择方案。在每一个时隙,使用可用链路中的具有最强信道增益的链路进行接收或者传递消息。但是以往的中继选择算法,主要都只考虑信道状态信息,而对中继本身的约束未加考虑,造成了信道链路利用率低,和单一中继的重复多次使用,增加了中继老化的速度,降低了网络使用寿命。

在本文中,针对超短波通信中的多中继缓存辅助系统,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缓存中继剩余能量选择方案。在该方案中,我们同时考虑中继剩余能量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SI),来选择最优中继。对网络的中断概率和使用寿命进行了具体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通信系统一点可靠度的前提下,所提算法能有效的增加缓存协作中继网络的使用寿命。

二、缓存中继系统模型

图1为缓存中继的系统模型。在该系统中,有一个源节点,一个目标节点和K个缓存中继,每一个中继缓存大小为L,并且每个中继都是单天线的,在一个时隙内只能收或者发,是一个半双工系统。

在此系统中,我们给定一个中心控制节点,来决定其他中继节点用作接收或是发送。任意能与所有节点通信的节点都能被选作中心控制节点。为了不失去一般性,我们假定R1为中心控制节点。为了方便本文的研究,对本缓存中继系统,做出如下假设:

1)各个链路的信道增益是不相关,相互独立的;

2)源节点能源源不断发送数据,即假设其队列长度无限大;

3)当节点的剩余能量不能支撑一次信号的接收或发送时,认为该节点死亡;

4)根据文献[10]的定义,我们设定一个门限值N,当系统的死亡节点个数超过N时,则认为网络死亡。

三、剩余能量缓存中继选择算法

考虑中继的剩余能量对网络的影响,能减小过度使用某一信道状态良好的中继,以降低器件损耗。

五、仿真结果

在本文的仿真环境中,我们设定超短波信道,其为一个复随机过程。中继数K=3,缓存大小L=3,中继的门限SNR设定为4。所有中继节点的初始能量值 都相同,其接收功率和发送功率同为0.1w。采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进行了10000此仿真。仿真对比了本方案与最大链路选择方案系统的中断概率性能和使用寿命。

图2对比了文所提剩余能量方案与最大链路选择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可以看出,在中断概率为10-5时,最大链路选择方案相比与本章所提方案有接近1dB的增益。

图3展示了系统的使用寿命随中继节点的变化情况。在此仿真中,我们定义中继的初始能量E=100,为了不失一般性,定义权重向量W=(0.5 0.5)。从图中可以看出,网络寿命随着中继的增多而增长,同时,当用模糊评判准则考虑剩余能量时,网络寿命的性能比一般的信道状态选择要好。

图4中,我们设定中继节点数K=3,权重向量W=(0.5 0.5)。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初始能量增加时,两种方案的网络寿命都增长,但是基于模糊评判的剩余能量选择方案,能实现更长的网络寿命。

图5给出了不同权重向量下,系统寿命的对比。中继的初始能量E=100,缓存中继大小L=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剩余能量所占权重增大时,系统的寿命会越来越大,最终在比重值达到0.7时,系统寿命达到最大值。而只考虑信道状态方案,其使用寿命恒定不变。不失一般性而言,当权重指数为0.52时,剩余能量中继选择方案的网络寿命接近是最大链路选择方案的两倍。

六、结束语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超短波通信中的协作中继选择问题,针对多中继缓存协作通信系统提出了剩余能量缓存中继选择方案,采用模糊评判算法将缓存中继的剩余能量与可用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结合,分别考虑了系统的初始能量,中继数目以及剩余能量所占权重的改变,对网络寿命造成的影响。从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方案能在保证网络一定可考虑的前提下,增加了网络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J. N. Laneman, D. N. C. Tse, and G. W. Wornell.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Efficient protocols and outage behavior [J]. IEEE Trans. Inf. Theory, 2004, 50(12): 3062–3080.

[2]Q. Li, K. H. Li, and K. C. The. Diversity-multiplexing tradeoff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user cooperation [J]. IEEE Trans. Inf. Theory, 2011, 57(9): 5794–5819.

[3]A. Bletsas, A. Khisti, D. P. Reed, and A. Lippman. A simple cooperative diversity method based on network path selection [J]. IEEE J. Sel. Areas Commun, 2006, 24(3): 659–672.

[4]A. Bletsas, H. Shin, and M. Z. W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with outage-optimal opportunistic relaying [J].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2007, 6(9): 3450–3460.

[5] W. J. Huang, Y. W. Hong, C. C. J. Kuo. Lifetime maximization for amplify-and-forward cooperative networks [C].Proceeding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Hong Kong: IEEE, 2007:814-818.

[6]A. Ikhlef, D. S. Michalopoulos, and R. Schober. Max-max relay selection for relays with buffers [J].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2012, 11(3): 1124–1135.

[7]T. Liu, L. Song, Y. Li, Q. Huo, and B. Jiao.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ybrid relay selection in cooperative wireless systems [J]. IEEE Trans. Commun., 2012, 60(3): 779–788.

[8]Y. Jing and H. Jafarkhani. Single and multiple relay selection schemes and their achievable diversity orders [J].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2009, 8(3): 349–353. (下转309页)

(上接309页)

[9]I. Krikidis, T. Charalambous, and J. S. Thompson. Buffer-aided relay selection for cooperative diversity systems without delay constraints [J].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2012, 11(5): 1957–1967.

[10 Wei Y F, Yu F R, Song M, Leung V C M. Energy Efficient Distributed Relay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operative Networks with Finite State Markov Channels [C] . IEE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Honolulu, HI: IEEE, 2011: 1-6.

[11] D. S. Michalopoulos and G. K. Karagiannidi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ingle relay selection in Rayleigh fading [J].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2008, 7(10): 3718–3724.

[12] Q Qin, Zhi-Min Zeng, Tian-Kui Zhang, Cong-Qing Zhang. Dynamic Multi-nodes Relay Selection Algorithm [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1, 40(4):505-508.

[13] H. A. David, Order Statistics Second Edition. Hoboken, NJ, USA: Wiley, 1981

[14] M. Abramowitz and I. A. Stegun. Handbook of Mathematical Functions: With Formulas, Graphs, Mathematical Tables [J]. U.S. Govt. Print. Off., 1965, 56(10):136-144.

[15]I. Krikidis, T. Charalambous, and J. S. Thompson. Buffer-aided relay selection for cooperative diversity systems without delay constraints[J].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2012, 11(5): 1957–1967.

作者简介

陈慧林(1991-),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编码。

王呈贵(1970-),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及组网技术。

篇5:2016中继教十三五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中 继 教 实 施 方 案

黄果树民族中学 2016年9月7日 “十三五”(2016—2020黄果树民族中学“十三五”

(2016—2020年)中继教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文件精神,立足本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力争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质量上乘、师资队伍精良、教育教学领先、学生发展全面、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内品牌学 校和省内知名学校。

二、目标要求

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技能、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加强继续教育团队建设、提升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认真组织落实“国培计划”等县级以上培训、县级培训、教师专项培训、校本培训。积极探索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专项研修相结合,远程提升相结合的原则。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 全校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国培计划”等县级以上培训、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专项培训(信息技术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送教下乡”培训)。

(一)全员培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年8月13日颁布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令第25号)明确提出:从2015年10月1日起,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90学时,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和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的重要条件。从“十三五”开始,教师每年须完成不少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其中,参加县级及以上培训不少于52学时,参加校本培训不少于38学时。

以此为要求组织全员培训,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培训。

1、“国培计划”等县级以上培训、县级培训

组织教师认真参与“国培计划”等县级以上培训、县级培训。培训做好培训笔记,培训后撰写培训心得,并将培训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2.校本培训

①.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全校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争做“四有、三者、四引”好老师。

②.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技能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

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

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学校骨干教师队伍,推动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1.骨干教师培训。

4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五年内,分别积极选拔、培训省、州、县、校级骨干教师。使各级骨干教师覆盖所有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务处整理骨干教师登记表,召开会议,培训研修,开展师徒结对建立帮教名单并开展工作。

2.“送教下乡”培训。

组织好教师迎接“送教下乡”培训,尤其加大对学校紧缺

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学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

3.班主任培训。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校所有班主

任进行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教务处做好班主任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完善讲稿、签到表、记录表、简报等材料。

4.信息技术培训。

普及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积极推进更高一级

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力争全校教师接受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5.新任教师培训。

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培训,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组织好每年新教师的培训工作,有记录,有签到表,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 5出的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给予批评,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把教师培训纳入学校管理工作。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学校教务处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积极研究培训教材,多样化对培训课程进行培训。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颖泽 副组长:封支富

成员:张志宏、陈永忠、伍瑞金、杨勇。

我校继教工作实行校级及处室管理。学校和各处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人负责。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继教工程。

学校继教工程领导小组将加强对继教工程的领导,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制定管理办法、评估标准;组织实施培训计划;对各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估。

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按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确保学校教师的培训。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6年10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积极参加管理者和培训者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20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学校每年对继教工作进行检查。迎接上级继教工程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20年为评估验收阶段。6月底前,迎接对学校的检查验收。

篇6:中继方案

2020中继教学习心得篇一:

通过中继教相关课程的学习,我知道,学校要发展,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向这个目标看齐,认真参加了中继教的一切培训和活动,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中继教任务的几年科目的学习。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害人害己。我已圆满地完成了中继教任务,在新的一年里,我想,我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中继教的洪流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

我们都知道: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

总之,通过本学期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让我深切地学习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而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2020中继教学习心得篇二: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我知道,学校要发展,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在中继教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参加了中继教的一切培训和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中继教任务,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形成了自己新的教师素质,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具有新课程理念,具有执行新课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教师,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高效实施,为使今后自己在课题研究和继续教育工作方面更加有序,现将参加中继教培训作做如下总结:

1、强化教师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深入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新理念》、《新知识》、等,通过认真学习,能顺利结业。通过不断学习,自觉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提高相关技术技能。学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署具体工作,分解各层面师德教育活动任务,设定个人师德奋斗目标,保证师德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促进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政治学习,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教育的观念。我们教的是人,人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学校生活只是其人生的一朵小浪花。我们不可能将人生一切的内容都教给学生,只能教给他们态度与精神,教给他们正确的原则与审美的基础,而让他们自己去体味,去延伸。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可能打包票说能将

所有的先进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们只有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授之以渔,让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将来能脱离学校而不失进取之心,知道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利用知识。同时,我也关注中国感动人物的事迹,向优秀老师学习,并且研究《新时期师德修养》,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教学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在工资福利待遇与别人相差很大的情况下,更应该守住教师道德的底线,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本年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关于干部素质和师德修养及时事政治学习的竞赛和考试,不断提高了思想素质。

2、加强新课程基本理论学习。新课标的使用,教材的改变,给 我们老师带来了许多困惑。为此,学校结合教育部出版的培训教程,组织了系统细致的培训,组织相关课任老师参加培训并作报告。我参 加了培训,深有感受。新课程强调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养成他们努力自学和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让他们产生 对学习知识、体味生活和追求理想的乐趣,并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全面 发展自己的素质,并形成特长。而对教材的改变,我通过上课来熟悉,抓住教学大纲来掌握重难点。我也感到,新课程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 的事,是一场持久战,要花很多的功夫。

3、加强校本培训学习,提高工作技巧,就如何与家长、学生和 工作伙伴加强沟通、如何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等问题进 行深入的学习研讨,强化“视学生如亲子,视家长为‘伙伴’,视质 量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的意识,学习育人艺术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育人水平。

4、认真对照检查,撰写自我剖析材料等。但是,培训中,有些内容的学习流于形势,不能更深入地学习其理论精髓。并且,培训活动单一,不能很好地把地方特色教材运用上来。

总之,中继教的工作还很多,我只谈了其中的几个方面。现在的 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逆水行船,不进则退。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害人害己。我已圆满地 完成了中继教任务,在新的一年里,我想,我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中 继教的洪流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

2020中继教学习心得篇三: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通过本学期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了时代在更新,随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更是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本学期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现将本学期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1、师德培训,我按时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培训,无缺旷和病事假,并在培训班中认真做好笔记,在课余时间认真自学习,集中学习和自学都按照计划要求,达到了集中学习5学时,自学3学时,并按学校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撰写并上交了师德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流行细节,充满师爱,从细微处入手,充分了解、关爱每天一个学生,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2、新理念。

认真按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理念学习和按要求进行了自学,学时达到了既定要求,即集中学习6学时,自学4学时。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反思,从思想上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并把这些新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了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目的。

3、新知识。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为断更新的水。本学期中,我认真学习了《法制教育和学科课程整合》以及各种经典案例,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使我的知识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和更新。学时和笔记都达到了既定的要求。

4.新方法,随着知识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本学期中,我除了按照学校的计划和要求认真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外,并且大量阅读了各种教学方面的书籍,使我能在教学中能训练地运用一些常见的如启发式、讨论式、控究式等教学方法,改进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模式,也程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5、新技能。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本学期中,我按照学校的安排和自己的计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育技术培训,认真听取取教师的详细讲解并做好课堂笔记,并在课后上机操作训练,不但使我的学习能达到学校的要求,而且能制作各种ppt、幻灯片、AW课件,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

不足之处,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渠道不宽,知识来源的途径单一,在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时候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继方案】相关文章:

中继策略方案09-07

中继间施工方案08-22

双向中继05-19

网络中继07-31

微波中继系统06-14

选择中继协议07-19

双向中继协作08-07

微波中继通信09-15

2011中继教总结09-03

OFDMA中继网络07-02

上一篇:造纸企业安全管理台帐下一篇:超简单的成都个体工商注册流程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