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月反思

2024-04-28

学月反思(共8篇)

篇1:学月反思

学月反思

开学一个月了,作为每一位老师,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时弥补和改正。

一、教育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我们的学生从进班起,就十分关注他们的老师,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那是在研究、揣摩老师,同时也十分希望老师能够来了解自己。可是对于所任教科目的学生,除了上课时间之外,课后谈心时间太少。我们整天说“尊师爱生”,只要求尊师,可是爱生我们做的怎样呢?如果没有和学生交上朋友,能够说明我们爱生吗?不能。也没有养成了良好的认真听讲,认真作业,认真读书的学习习惯,学习氛围不浓厚,有的学生更把生物学作为一副科对待,学习态度有待纠正。

二、相关工作情况

开学一月来开展不少工作,拟定相关工作计划,启用学校多媒体教学,协助办公室完成营养餐系统,人事系统上报,家长会和遵义爱心人士捐赠摄影与简报书写,开学典礼奖状打印等工作。但还部分工作推进情况慢,学校网站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远程教育部分工作完成进度缓慢。有时个人总觉得没有事,恰恰是在工作上的浮漂,不深入,不细致,往往也是最容易做不好任何事。

我想开学一个月了,我们对于这些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局做好了,对于我们的后续工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用心,多想办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我们就会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通过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迅速采取措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稳步推进。

李国胜

2013-4-2

篇2:学月反思

自从青蓝工程开始以来,曾老师几乎每周都听我一节课,能这样亲临课堂听课指导,很有针对性。

曾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上课时不够关注全体学生的缺点,并为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要多反思自己教学的成功得失。在课前想一想: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得到什么;上课时应该让学生怎样获到知识;课后反思学生学到什么。只有这样不断的反思教学,教学才会进步。我想:每节课都有一得,得多得少,这样学生才会不断进步起来,但是上有所得的课不容易呀。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英语教学得法于课内,激趣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学生的确对英语很感兴趣,学习成绩也会很快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太重要了,我想有曾老师的无私帮助,我的教学质量一定会迈入一个新的台阶,我的教学一定更受学生的喜欢。

半学期来,我每周都听曾老师的课。学习她的教学艺术,驾驭课堂、处理教材的能力,然后每天利用空余时间重新备课,课上得生动多、内容丰富多了,很快适应了英语教学。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手把手的指导,着实使我自己教学水平上了一个阶梯,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人,才能扎扎实实地教书;做一个好人,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善于为学生着想,教育教学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才宜于接受;当学生有错误时,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接受。只有处处为学生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的老师才能被学生接受,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篇3:“教育反思”的反思

所谓教育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审视与思考,有三个要素:一是反思过去,二是反思自己,三是批判性思考。教育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不少学校甚至规定教师要每学期一思,甚至每周一思;也有不少教师对教育反思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力争每课一思,甚至每日一思。网络博客的兴起更是为一些教师教育反思的发表提供了很好的园地,有的教师已经在博客上发表上千篇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热”在中小学教师中悄然流行起来。

学校要求教师写教育反思,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教师乐于写教育反思,体现了教师对自己专业化发展的追求和渴望。我们不能否认,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情境下,教育反思可以说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快捷和有效的途径之一。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同样是写“教育反思”,有的教师积累了创造性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理论,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有的教师积累的却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依然停止不前,而且这样的教师不在少数。因此,我以为有必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教育反思”。

第一种现象:思而不议

议论,是提升性教育反思的升华。教育反思作为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其形式多种多样,教育叙事、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后感等都是教育反思,而教育叙事又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最常采用的教育反思形式,而且,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后感等也往往离不开叙事的支持。因此,教育反思的基本框架常常包括“叙事”和“议论”两个方面,它应该是“叙事”和“议论”的有机结合体。常态的教育反思,要么“先叙后议”,要么“先议后叙”,要么“边叙边议,夹叙夹议”。只有把“事”(叙事)和“思”(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反思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完整的教育反思。而我们有的教师尽管充满着写作的热情,每天也投入巨大的精力和充分的时间勤奋地写着自己的教育叙事,经常投稿,更新博客。然而,大部分教师的教育叙事有数量无质量,像帐房先生每天记录着琐碎的、零散的、偶然的教育生活的流水帐。尽管记录的都是最真实的教育生活,但缺少分析和研究,缺乏提炼和总结,更缺欠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教师每天写这种“思而不议”的教育反思,那么即使是每天写得再多也没有多少意义,更不必说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了。

第二种现象:思而不实

真实,是有效性教育反思的保证。反思真实的教育案例、真实的教学断片、真实的师生情感,才能形成真实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理论。教育反思应该紧紧围绕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而“思”,在“回忆”或“回顾”教育现象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真实的反思,真正在反思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教育反思的真实的事是“思”的基础,而“思”则是由真实的事推出的必然结论,脱离真实的事而进行的“思”是一种“假反思”,而对虚假的事进行反思,则是一种错误的反思。从表面上看,有些“教育反思”是既有“叙事”也有“思考”,似乎比较完整;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叙事”和“思考”之间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显然,这些教育反思中的“思”不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思考,有的反思是“无病呻吟”,有的反思是“东拼西凑”,有的反思是“张冠李戴”,缺乏真实感。这种“思而不实”现象的存在往往不是由于教师的水平有限,而是在于教师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因而,“思而不实”的“教育反思”不仅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反而会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第三种现象:思而不深

深入,是深刻性教育反思的关键。教育反思是针对某一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的,需要“叙事”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反思就是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教育反思应该避免“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和面面俱到地经验总结;而是要能反思到“点子”上和关键处,要反思得有理有据,达到一定的深度。也就是说,在教育反思的过程中不仅要“思”,而且要“思”的深刻,而这恰恰是多数教师所欠缺的。造成“思而不深”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但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可能是教师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教育反思需要理论的参与,理论的参与可以激活教师的思维,促使教师在思维深处将已有的经验、知识与现实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提升教师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超越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纯粹经验性的判断和理解,从而进行更有深度的思考。也只有这种教育反思才能真正帮助教师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理论,才能真正有助于教师早日踏上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

第四种现象:思而不续

连续,是完整性教育反思的基础。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由许许多多的连续的教育片断组成,因而教育需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于是,教育反思也就需要连续不断,持之以恒。教育工作的延续性决定了教师的教育反思也应该是持续的、系统的。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偶尔的教育反思也许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难的是进行长期的持续不断的系统反思。偶尔的教育反思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却很难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系统的个性化理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突破“思而不续”的简单状态,把对零散的教育片断的反思整合起来,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反思,将反思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围绕某一问题如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学困生转化等持续进行反思。行动研究主张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变化,不断调整研究目标、思路、方法等,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研究方式比较适合于连续性的反思。教育反思没有止境,只有持续不断的系统的反思,才能思的深刻、思的严密,才能有助于教师“更上一层楼”。

第五种现像:思而不行

行动,是实践性教育反思的目的。教育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以探究和解决教育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改进教学、提升理论。也就是说,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将反思的成果用于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改进实践状态,提升教育智慧,这才是教育反思的真正目的。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应该是教师教育反思的直接目的,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应该是教育反思的“副产品”。我们不能怀疑所有教师写教育反思目的的纯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却把教育反思作为实现某种功利性目的的手段:有的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写反思;有的为了评职称、评先进而写反思;有的为了提高知名度、美誉度而写反思。一旦这些功利性的目的达到了,似乎教育反思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没有真正关心教育反思的成果是否得到了践行,是否发挥作用。其实只有通过“行”才能证明“思”的正确与否,才能拓宽“思”的广度和开掘“思”的深度。

篇4:“教学反思”之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凭借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依然“穿旧鞋走老路”或“穿新鞋走老路”,与目前我们所提倡的“生本思想”严重相悖。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老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在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设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和“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从而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是否充分。有时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教学中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实质上我们不禁要问:每个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二、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何鼓励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答疑,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

篇5:第一学月教学反思

2009-09-22 16:50:54|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月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相似,包括比例线段、比例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多边形、位似变换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另外成比例线段和比例的性质是证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又可以独立应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因此是本章另一重点。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是本章的难点,因为学生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常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相混淆。另外,位似变换也是本章一个难点。

二、教学处理

针对本校学生整体数学水平要高于其它公办学校的实际,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了一点要求,为此特增加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对于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的呈现,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数学事实,但这又不符合定理的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补充了定理证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养成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与方法,严格执行了集体备课制度。在主备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集体研讨,使教学设计尽量优化。统一了教案、课件与习案。

三、教学心语

1、新课程倡导的通过操作来认清数学事实,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并无二议。但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1、学生是否已养成了动手的习惯,如果没有习惯这将大大影响教学进程,使得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2、是否要这样的“大而全”,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既然是定理,可以通过推理方式得到,难道一定要通

过操作吗?

2、教学要求度的把握。面对程度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到底如果把握教学要求的度?是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本,还是跳出新课程标准?程度差的学生如何兼顾?我想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把握好教学要求的度,于教

师学生都是有好处的。

3、集体备课需要弹性。备课的内容不能备得太死,每节课的容量不能太大,造成好多课不能按时完成。本人认为主备备的内容最好在25—30分钟可以完成,当然这些内容最好是统一的,然后可以让授课教师结

篇6:第一学月总结反思600字

第一学月总结反思600字篇一

一阵揪心的铃声响过,我的心也变得忐忑不安起来,“咚咚,咚咚……”

老师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这时老师走进了教室。喧闹的教室里马上变得鸦雀无声,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得一清二楚。突然,月考试卷就如雪花一般飞来。这是自从我转学以来的第一次月考,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

考试时,我心中就如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在不停地奔跑着、跳着,使我的心砰砰的跳,心里七上八下,如激荡的湖水一样不平静。我一次又一次的警告自己: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正当我写完基础题和阅读题要开始写作文的时候,笔突然没墨了,我的心慌了: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呢?我停了下来。猛然间,我才发觉我应该还有一只备用的,我忙打开铅笔袋,将那只备用的笔拿了出来。我慌慌忙忙地写着,生怕马上要收卷了,不一会儿就收了笔。望着前面的字迹,这才发觉我写的字太过于潦草、太小,又用了修正带,这肯定又会扣个一分两分的。心中充满内疚,后悔得不得了。

考试时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全神贯注的写着试卷,教室里没有声音,只有沙沙的写字声,人人都“埋头苦干”,有的咬着笔头思考问题,有的正文思如泉,把想好的答案写在试卷上,有的因为想不出答案而双眉紧锁,有的为大功告成而欣喜若狂。

“收卷。”突然,老师一声令下,我颤抖得交了卷,坐在位子上回忆着考试试卷上的内容和题目。我的耳朵中灌满了同学们议论考试试卷答案的声音,我听不下去,也不想去同他们一起讨论。生怕我会提前知道我要考砸了的消息。

第一学月总结反思600字篇二

一阵揪心的铃声响过,我的心也变得忐忑不安起来,“咚咚,咚咚……”

老师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这时老师走进了教室。喧闹的教室里马上变得鸦雀无声,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得一清二楚。突然,月考试卷就如雪花一般飞来。这是自从我转学以来的第一次月考,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

考试时,我心中就如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在不停地奔跑着、跳着,使我的心砰砰的跳,心里七上八下,如激荡的湖水一样不平静。我一次又一次的警告自己: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正当我写完基础题和阅读题要开始写作文的时候,笔突然没墨了,我的心慌了: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呢?我停了下来。猛然间,我才发觉我应该还有一只备用的,我忙打开铅笔袋,将那只备用的笔拿了出来。我慌慌忙忙地写着,生怕马上要收卷了,不一会儿就收了笔。望着前面的字迹,这才发觉我写的字太过于潦草、太小,又用了修正带,这肯定又会扣个一分两分的。心中充满内疚,后悔得不得了。

考试时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全神贯注的写着试卷,教室里没有声音,只有沙沙的写字声,人人都“埋头苦干”,有的咬着笔头思考问题,有的正文思如泉,把想好的答案写在试卷上,有的因为想不出答案而双眉紧锁,有的为大功告成而欣喜若狂。

“收卷。”突然,老师一声令下,我颤抖得交了卷,坐在位子上回忆着考试试卷上的内容和题目。我的耳朵中灌满了同学们议论考试试卷答案的声音,我听不下去,也不想去同他们一起讨论。生怕我会提前知道我要考砸了的消息。

第一学月总结反思600字篇三

我是一颗来自天国的雪花,妈妈曾经告诉我和我的姐妹,我们的美是无限的,人间的美更是无限的。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最美无限,有一天我偷偷的来到人间,因为我要寻找美…

我离开了妈妈的怀抱,跟着风婆婆飘啊飘,我们来到了一处农院,风婆婆告诉我说:“孩子,你不是要寻找美吗,去吧,在那你会感受到最美无限的。”我听了婆婆的话,悄悄的进入了院子…

这是个落后的小山村,似乎是被现代化社会所遗忘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正在认真的写作业,一位中年妇女她的旁边做针线活,她的认真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小女孩。她每个礼拜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校的时候她总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衣服,虽然别的同学穿的都是买来的时髦衣服,在同学中间显得特别的落伍,可是她知道穿的不仅仅是衣服,更是母亲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我悄悄的退出了院子,风婆婆和蔼的说:孩子明白什么是最美无限了吗?

我点点头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想即使是寸草心,只要真诚的去做,我想这就会是最美无限的春晖了吧!”风婆婆笑了笑,孩子,你发现了美,我们再去领略一下别的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为老爷爷正扛着锄头边吟诗边回家,他就是陶潜。风婆婆用力一收脚,把他的草帽刮走了,他呵呵一笑,捡起来,顺手拿出酒壶,尽情的喝了一口,大有“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之态。风婆婆给我讲了他的传奇人生,我想这份豁达和安贫乐道便是最美无限了…

篇7: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教学反思

本学月主要学习了第一、二单元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总的教学目标是: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该单元结束后进行的单元测试中还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体现在选择单位,排列大小,解决问题中对单位的关注上。存在填空题不填单位、选单位不准确的现象。很多学生忽视了排列大小首先统一单位、解决问题首先关注单位是否一致的步骤。

2、有不认真读题或不会读题的现象。三年级的数学问题大都是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这需要孩子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找到重点的题目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找到他们的关系进行列式计算。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总的教学目标是:

1、重视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推动作用。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习。

4、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该单元教学过程中首先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而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很好,因此我充分的利用教材,在课堂开始就从书店销售情况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主动探索。

接着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感知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去练习巩固。学生积极地

罗秀梅 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再由此引出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同与不同点,从而概括总结出计算法则。

另外,我还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对比发现三位数乘一位数,所得的积是几位数,并要求学生在不计算的情况下能判断出积的大致范围,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单元新课结束后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补充了一些基本题和提高题,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高题可以满足很多掌握比较扎实的学生学习的欲望。基本题,则能让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做到能正确处理基本的题目,完成最起码的学习目标。将知识点通过多种形式出现,对学生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具体的题目中穿插一些概括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试卷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做题时不够仔细,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从这个现象中,也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在以后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

2、加强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学会利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最薄弱的,也是最需要提高的。

3、从整个班级情况来看,班里的欠优生特别多,他们与优等生在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估算能力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多关注一下他们,使全班同学共同提高。

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学月教学反思

罗秀梅

这学月主要学习了第三、四单元。

第三单元《东南西北》新课中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如以一轮红日、一首儿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方位知识和经验,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参与参与学习活动的求知欲。特别是诵读了一年级的儿歌《认方向》:“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进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2、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建构新知。如:面对贴在教室中的太阳,相互交流方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辨别方向;观察交流教室、布置教室、房间等活动,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3.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主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能力。一方面,在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在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在学生课前搜集、了解了“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怎样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第四单元《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时针对三年级的认知水平我作了如下尝试:1.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运动,结合讲解,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如出示挂图,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直升机起飞时的螺旋桨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说说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介绍旋转和平移现象。2.通过辨析旋转和平移现象,寻找自己身边的旋转和平移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出示一些旋转和平移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哪些运动是旋转、哪些是平移,将判断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再说说自己生活中见到过的旋转和平移现象,然后全班交流。3.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能够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做一个表示旋转或平移的动作,在班内汇报表演。4.在活动中使学生感悟到: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让学生移一移,说一说,拿一支铅笔,把笔尖放在图形原来位置的某个顶点上,再根据图形平移的方向和位置移动笔尖,观察它向什么方向平移,要落在什么位置,要平移几格,再让学生根据观察填出移动的方向和格数,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根据要求画出要平移的图形。

纵观本月教学,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改进:

1、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认识平移与旋转的时候,教案的设计是先让学生分类再讲述为什么这样分。但巡视中发现分类情况五花八门,怕学生意见不统一,于是我就先讲述分析了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再分类。再如在教学运用认识的方向整理房间时因担心学生会出差错,一带而过,造成了一大部分学生的困惑。

2、没有很好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在找对应点和对应边时,多是老师或个别学生示范,大多数学生在下面听,导致了有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到位。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思考的过程,再亲自来数一数、说一说、画一画,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更高,重难点也就掌握得更好。

3、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对学生的困难预设也不足,如在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辨别出左右面的方向可利用数学活动,把操场作为教室,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并融入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方向的认识,体会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连性,引导学生按顺时针方向循环下去,认识东南西北,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教学反思

罗秀梅

本学月教学任务主要是第五单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与第六单元“周长”的教学。

第五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12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第六单元周长的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两点:

1、在体验中感悟。新课开始,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很好地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周长”。然后让学生先指一指各种图形的周长,有不同的指法,但都强调了从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到了刚开始出发的地方,让学生获得“周长”最初的表象。接着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素材,通过指一指周围物体表面的周长、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含义。

2、在体验中发展。在教学中,注重搭建学生活动的平台,组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逐步发展的层次性活动,以小组实践活动为基础,在活动中探求新知。给学生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策略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巩固“周长概念”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曲线图形周长的测量,如圆形、心形的周长等;有直线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本月教学中还有待思考的问题:

1、在教学开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如何及时准确的实施?

2、为使教学更加有效地实施,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我们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否全面、有效,代表性强?

篇8:反思的反思

关键词:古代小说史研究;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四十岁以后,笔者读书一般分为三种读法:精读——古今中外已有定论的名著,泛读——自己喜欢或者自己认为有用的各类著作,浏览——当代的多数作品。不用说,新出版的各种学术著作一般都在浏览的范围之中。然而拿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反思与重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之作,项目批准号11YJA751008),却打破了我以往的读书习惯,翻阅了一下宁宗一先生的《代序》和目录,便不由自主地一页页读了起来,而且竟然一口气读完了全书。事后掩卷沉思,恐怕主要是被党月异、侯桂运两位年轻学者的学术胆量、学术眼光和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所打动甚至是折服。

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恐怕全世界只有中国有从不间断的两千余年的二十五史。就连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都曾经说过:“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正如我们在另一个地方曾经说过的: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同地上的历史结合起来了。” ① 先进的历史必然产生先进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唐武周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学名著《史通》中即提出了写史要具备史才、史学、史识的说法。

作为中国文学史之一的中国小说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因此,用中国先进的史学思想写中国小说史,本来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长期以来(远说自鸦片战争失败以来,近说自“五四”运动以来),由于战争的失败和经济的落后,丧失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使许多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甚至于妄自菲薄,数典忘祖。因此造成了不论对错,总以外来的尤其是西方舶来的理论为基准的学术现象,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也不例外。《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反思与重构》的史胆与史识首先就表现在敢于大胆地质疑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以西方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前提方面,尤其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方面。针对这种情况,该书专列第三章——《小说史研究中进化论思想的反思》,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反思”。该书在本章的第一节就是对《鲁迅的小说进化论反思》:“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虽然出版九十年了,但它依然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小说史。正因为其影响深远,使得其中的优点和缺点都被无限放大了。鲁迅是进化论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明显的进化论思想,而这进化论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小说史写作。”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接下来便对其负面影响进行了反思。该书认为“鲁迅进化论对小说史写作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他在论述唐前小说时,对唐前小说的贬低。” ② 二位作者运用了中国小说文体学的观点,认为“鲁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尊重中国小说类型的多样性,也就是没有考虑到篇幅短小的《世说新语》等世说体、《搜神记》等搜神体小说是迥异于唐传奇的小说文体。”并进一步肯定地说:“用唐传奇的小说标准来苛求其他的小说类型,是不可能得出公正结论的。”掩卷沉思,这些反思的确是符合中国小说史研究、符合鲁迅中国小说史研究实际的。由此可见两位年轻学者的史胆、史识、史才、史学。

此后,二位作者又专列第二节《鲁迅〈史略〉之后中国小说史著作中的进化论反思》。在这一节中,分别论述了从1927年到2007年出版的十余部颇具代表性的小说史所存在的进化论思想问题。可见二位年轻学者的史才、史学与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在这一基础之上,该书又列第三节——《在小说史写作中如何运用进化论思想》,首先指出:“小说史写作中进化论思想的泛滥,使得中国的小说史著作不能客观地反映中国小说的真实面貌;进化论思想的机械运用,甚至使得很多小说史中出现了自相矛盾或者标准不一的现象。”两个年轻人而敢于对颇具权威的诸多小说史著作指手画脚,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最后,作者针对进化论思想给中国小说史写作带来的四大误区,一针见血而又颇具建设性地指出:“以上四个误区,几乎成了小说史家撰写小说史的潜在前提;而以这四个误区为潜在前提,就使得很多小说史陷入了小说的概念越辨越混乱,确定小说的标准无法统一的困境。”最后的结论是——“小说史中的进化论思想是可以运用的,但必须在破除以上四大误区的基础上运用。”

针对进化论思想给中国小说史写作带来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小说概念的混乱,该书专设一章,用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小说史写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小说概念,颇有点儿先秦名家的叫板劲儿。确实,至今为止的几乎所有小说史,并没有根据一个明确的小说概念去界定中国古代的小说作品,因而也就不能全面地反映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全貌。那么,应该怎样界定中国的小说概念呢?该书竟然“不厌其烦”地设立了三节加以论述:

第一节是《正史〈艺文志〉文言小说概念辨析》。在这一节中,作者共辨析了《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七部正史《艺文志》中著录的小说作品。第二节是《其他文言小说概念辨析》,辨析了《庄子》、桓谭、鱼豢、殷芸、刘知几、胡应麟、纪昀等人的小说概念。本节对于上述诸人关于小说概念的辨析十分深入细致,堪称前所未有。第三节是《古代白话小说概念辨析》,主要辨析了唐宋时期和明代白话小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最能体现作者的史胆和史识、最见功夫的是第四节——《现当代中国古代小说史著作中的小说内涵辨析》。本节一开头有这样一大段议论:

小说史是研究小说的历史,小说是小说史的唯一研究对象,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但令人惊讶的是,自民国九年第一部中国小说史问世之后,至今所有的小说史中,没有一部能够清楚确切地界定出“小说”的定义。也就是说,在这九十多年的小说史写作中,所有的作者都是在不明确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开始写作的。这一现象,在所有的学科研究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

九十年小说史一笔扫过,足见胆识。在这一基础上,该书在第五节《小说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方法》中确定了他们定义中国小说概念的方法:“我们在确定小说概念时,完全可以舍弃以往那种主观的理论推演,而采取一种实践的定义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被众多小说史著作普遍认可的小说作品作为标本,从中归纳出小说的定义。然后以这个定义为标杆,来衡量中国古代所有的典籍,符合标准的就是小说,不符合标准的就不是小说,以此来确定小说的外延,也就是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对象。”按照这一观点,他们从26部颇有代表性的小说史或小说参考资料中找出了一个理想的研究标本——《世说新语》,并以此为标本,突破西方的小说观念,提炼出中国传统小说的基本特征,从而确定了中国小说概念的内涵:记言记事性(西方小说概念强调叙事性)、虚构性、散文性、篇幅四个方面;并通过详尽的分析论述,给小说下了这样的定义——小说就是通过记言记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具有虚构特征的散文性的非剧本的文学作品。

有了明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概念,明确了小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该书便开始了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重构。他们的重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小说起源的时间问题,一个是某些小说作品的小说史定位问题。

在《中国小说起源的确切时间》一节中,作者从自己确定的以典型的小说作品为标志这一原则出发,以他们自己确定的中国小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准绳,打破了以往以“有意”或“无意”为小说的藩篱,以《尚书》中的《金縢》篇为代表,以他们定义的小说概念标准,通过严密的分析论述,最后确定——“中国小说的起源时间,应该是西周时期,其代表作就是《尚书》中西周时期的《金縢》。”这一结论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还不一定为学界所普遍认可,但分析周详,逻辑严密。

关于某些小说作品的定位问题,是该书重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重点和闪光的创新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也就是该书的第四章《中国小说史上的初祖现象》和第五章《需要重新进行文学史定位的重要小说作品》。第四章显然是在反思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的重构——即其所谓“后来者居上是进化论思想的核心,初祖现象显然是逆进化论的。”“由此可见,某类小说中的第一部作品往往是此类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一命题的成立,标志着进化论规律在小说史上是基本不成立的。”第五章共分了十节,分别论述了《尚书》《论语》《左传》《国语》《晏子春秋》《庄子》《韩非子》《列女传》《吴越春秋》《琴操》等十部需要重新进行文学史定位的重要小说作品。仔细分析这十节,我的观点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者说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尚书》《论语》《左传》《国语》的论述。这一部分假若离开该书的语境,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前三部是典型的儒家经典,从来没有人将它们看作小说。《国语》虽不在十三经之列,但从汉代开始,实际上就有人将其看作春秋外传。我在拙著《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和《齐鲁典籍与小说滥觞》中对上述四部著作都有论述,实际上已经将其中的有些作品看做小说,甚至脑海中都曾经有过编选一部先秦小说选的冲动。今天看到该书的论述,深有同感。特别是以他们自己界定的小说概念去衡量其中的某些作品,以他们自己从具体作品出发去界定其是否为小说的方法,而不是以全书是否为小说去界定其是否为小说,很有道理。第二部分是对《晏子春秋》《庄子》《韩非子》的论述。笔者曾经发表过《庄子与中国小说》 ① ,论述了《庄子》的小说特征,而且在拙著《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齐鲁典籍与小说滥觞》中也有相关论述。其实,除他们所举的作品之外,笔者认为《庄子》中最典型的小说应该是《盗跖》与《说剑》。可以说,《盗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英雄传奇小说之祖,《说剑》则是武侠小说之祖。第三部分是对《列女传》《吴越春秋》《琴操》的论述。他们对《列女传》的文学史定位是“最早的妇女专题小说集”,《吴越春秋》是“最早的历史演义小说”,《琴操》是“中国最早的音乐专题小说集”。这样的明确文学史定位,都是前所未有的。

上一篇:春夏秋冬作文200字下一篇:用MSN进行网上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