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2024-09-0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精选11篇)

篇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20xx年本村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建设宽裕型小康、文明村居为目标,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本着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着力于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措施,加快依法治理村居促进社会文明安全,保障开发和建设的顺利进展,集全体群众智慧创造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迈步新进程。

一、主要任务

1、抓好政治理论学习,要把学习十八大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任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专题讲座、辅导和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群众进一步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增强信心,鼓舞斗志,积极投入于我村新一轮创业之中。

2、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纲要,继续把深入开展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一是积极引导全村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开发建设的大局意识,保证在村内的各项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3、深入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创建精神文明村的重点内容。三是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充分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发动广大群众开展道德建设广泛性宣传活动,让干部群众在参与宣传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并推动“讲文明、树新风、进家入户、深入人心”。

4、要有重点。从不同侧面地宣传一批道德建设先进事例,通过旗帜鲜明地宣传各类先进事例。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主题活动,引导群众增强文明礼仪、礼节、礼貌意识。社区居委会要定期配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从小养成讲文明、守道德的良好习惯,开展公民道德评比等活动。六是加强道德建设的规范化,按照《纲要》精神,促进群众在思想教育、制度管理、法规约束和创建安全文明村居活动中养成文明的行为和习惯。

二、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文明村居创建活动要认真贯彻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计划抓好公路两旁旧村改造建设新步伐,加强室内活动的软、硬件建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整治社区环境,每年度落实评优评先,守法光荣户、文明户和五好家庭户,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素质和文明建设活动。村委会设置文明窗口常年推行活动。

2、要积极开展创文明活动好人好事,通过表彰等形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发群众创建文明的热情。要牢固树立事事关系党和政府形象的意识,开展人民满意活动。

3、深入开展社容整治环境活动。要继续组建清洁队伍。在开展巩固平安道路活动的基础上,强化各村居主干道的卫生整洁和畅通,要树立见义勇为、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推动全村文明建设的平衡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支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一要健全完善党支部的统一领导,做到村书记亲自抓,各方面分工协调的领导机制;二要按照镇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考评内容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三要充分发挥全体村民各自优胜,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增强工作的整体效应,巩固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篇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一、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三软”。一是思想上疲软,一些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精神文明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县、市“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软。在加快发展上,一切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励标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走过场的考核,而无激励措施,因此基层单位则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来对待。三是经济上腿软,由于镇村财力匮乏,目前村一级已经没有可单独使用资金,而乡镇一级财政也仅仅保开门、保吃饭,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三旧”。一是形式旧。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大都为初中文化程度;同时,由于电视等现代设备的普及,群众能够欣赏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因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几十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花船、小戏、狮舞、铜器等活动,对农民吸引力不强。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农民则把焚香拜佛、求签许愿当作传统文化,农村封建迷信重新抬头。二是载体旧。除了文明乡镇、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重视外,还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动载体,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三是内容旧。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够贴近群众要富求富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需要克服“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公民道德素质急需提高的现实,不够贴近纠正农村人口现状的现实,由于生产技术和现代化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人员,为了生存,年富力强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为打工一族,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发生变化,人口主体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被忽视的正是这一主体,因而群众参与度不高。

3、“三少”。一从业人员少。由于机构改革的深化,人员大量精减,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严重萎缩。而风光几十年的农村电影队、文艺宣传队等团体已成为散兵游勇。直接从情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工作的干部队伍人数减少、组织力度减弱。二是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投入的精力少。近几年来,县里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主要条件,使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受到冷落,严重地影响了这一群体的积极性,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业务上不专、经济上不富、政治上不红这一现状。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阵地少。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教育阵地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的文化大院活动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影响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四个创新”,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1、制度创新。xx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表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xx县制定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同时,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xx县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细则》,成立了xx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

2、内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我们在农村开展了“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基于此,我们从“三贴近”入手,针对群众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入千家包万户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文明单位和农村结对文明创建帮扶“对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我们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各村都建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成立了宣传队、狮舞队、铜器队。内容上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

3、形式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方式新颖、方法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戏剧、歌曲擂台赛,直接参与群众x万人次以上,并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先进文化的大舞台。组织农民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义写春联,到外地采风等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交流。开展了“好丈夫”、“好妻子”俱乐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家务技能比赛和家庭文体活动等,增强了关爱家庭、夫妻和睦、共创美好生活的意识。这些新颖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4、机制创新。为使农村精神文明规范化,我们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硬件建设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对组织不力,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进行处罚,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县乡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规划,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主要做法

1、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各级党委的目标责任意识。

(1)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

一是科学详细制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组织、教育、文化、舆论等各方面的措施,实行系统管理,使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造福于人民的社会系统工程,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任务。

三是强化目标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个项目来抓,积小胜为大胜,把各项目标任务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逐级考核。

(2)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牵动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它的工作性质要求既要多部门都来抓,又要有一个权威力量把这些工作统一起来。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抓创建活动的局面,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3)强化奖励激励制度。

一是要按照经济考核办法,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对各级政府进行重奖,让基层感受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二是要建立文明村镇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三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和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同等对待。

2、加大投入力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1)加强阵地建设。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文体设施;建设村居群众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农村书屋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建设农家书屋56个,20建成139个,共投入390万元。195家农家书屋全部对外开放。为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借阅制度。白元乡夹河村农家书屋,面积40平方米,现藏书3500册,可容纳30个读者同时阅览。葛寨乡烟涧村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健全,选址得当,环境舒适,从7月份建成至今已接待读者600多人次,丰富了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2)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广泛组建民间文艺宣传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照顾,资金上给予扶持,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二是充实电影放映队,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机制上进一步放活,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三是充分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力求多出精品力作。

(3)加强启动基金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计划,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使精神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育的沃土。在资金的投入上采取确立重点、合理统筹、集中使用的方式,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3、贴近农村工作实际,努力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

(1)贴近农村人口现状的实际,突出三个主体。

一是突出学生这一群体。以学校为阵地,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广泛开展“道德进课堂”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素质。

二是突出老人这一群体。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组建各类健身娱乐队伍,让他们老有所乐;同时充分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三是突出妇女这一社会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提高农村妇女的道德素质;广泛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农村女性典型;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各类农民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致富能力,让她们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2)贴近群众生活需求实际,做到三结合。

一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尚未摆脱贫困的村镇,从激活农户入手,集中力量抓好“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加快脱贫致富;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村镇,要制定规划,加快奔小康步伐。

二是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

三是与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要自觉主动、真心实意地解决农民个人、家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改变村镇干部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村镇干部素质,密切干部群众联系;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动建立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村镇成龙配套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

(3)贴近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利用好三大资源。

一是学校这一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学校—家庭手拉手”道德互助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道德进家庭”活动,让学生促家庭;学校采取校讯通、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开展道德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努力实现农民素质整体提高。

二是充分利用民间文艺宣传队这资源。进村入户进行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三是充分利用好农户墙面这一资源。广泛设立以村规民约与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墙”,让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篇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 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 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 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 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 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 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 (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 。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 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 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 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 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没有精神文明, 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中特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 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宣部、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 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 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 提出了明确要求, 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 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 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中宣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 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 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中宣部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 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 为农民办实事, 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 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 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更加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强调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统筹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发展, 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是一个综合概念和有机整体, 是一个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 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生产发展是基础, 生活宽裕是根本, 乡风文明是关键, 村容整洁是形象, 管理民主是保障, 展示了一幅幅现代“桃花源”的愿景。

20个字要求都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 直接涉及的内容有8个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群众性创建活动等诸多方面, 实质上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它又通过其他方方面面来展示并衡量, 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表现, 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 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 还是农民的致富, 都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哺育和支撑。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 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 所需要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和灵魂所在, 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都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部分城市的快速崛起与广大农村的发展无力是两幅不和谐却相互叠交的画面, 加上渐渐拉大的地区差距, 让人们看到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危险。一组资料表明, 2004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4∶1, 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 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为5∶1—6∶1, 而改革之初的1978年, 这个比例是2.5∶1。有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瑞士驻华大使回国后有人问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他说, 中国有3亿多人口的城市和欧洲差不多, 8亿多人口的农村和非洲差不多, 欧洲加非洲就是中国。连老外都知道, 中国是一个“大中国, 小市场”。中国人口13亿, 只有4—5亿的城市人有现金支付的购买能力, 是一个现代消费群体, 而8亿左右的农村人现在仍属于现金支付购买能力很低的庞大的半自给群体。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 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 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 而且表现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 而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上的差距则更大。资料分析: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39.1%, 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还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70%以上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中学生人数是城市的4倍, 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中, 农村仅占38%。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多少呢?只有7%。义务教育成了谁的义务呢?本应是政府的义务成了农民的义务。农村的文化建设与农民的需求也不相适应, 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几乎没有改变。2004年, 农村文化事业费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 低于城市文化事业费47个百分点。全国720个县级图书馆没有购书经费, 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7%。还有相当数量的乡镇没有建立文化站, 有的即使建了也是名存实亡。所以必须用统筹的观念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才能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 共享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软任务, 不是可抓可不抓的事, 而是非抓不可、非狠抓不可的事。乡风文明不是一个单一的短暂的实践措施, 而是一个多元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 300多万个自然村, 我省有行政村24847个。我们不仅要着眼长远, 更要抓紧当前, 既不能急于求成, 操之过急, 又不能消极等待, 无所作为。抓硬件建设见效快, 只要领导重视, 投入资金、人力、物力, 面貌很快就会变化, 而软件建设却不是靠资金和人力物力就能轻易实现的, 难度更大的正是人的文明与进步, 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而相对于硬件建设而言, 软件建设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现在我们面临的一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 农民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从事农业活动, 集体观念淡薄, 集中教育活动难以开展。虽然家庭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改善, 即使富起来的一些农村也是“室内现代化, 室外脏乱差”;二是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征日益明显, 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在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同时, 一些不良意识有所滋生, 落后文化有所抬头;三是现在农村的人群大体分三个方面:一部分在本地的企业上班, 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 留下来的多为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特别是前两部分人群, 他们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可见,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环境到内容, 从对象到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要求更现实, 任务更艰巨。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 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 2005-2-19.

[2]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9-10-24.

篇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氛围;教育;干部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

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环境、新氛围

过去农村的重点是教育农民问题,都说农民是小农经济,目光短浅,其原因是农民收入低,难以解决温饱,追求物资享受是合情合理。农民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不如搞物资文明建设来得实惠,所以对精神文明建设可作可不作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党中央提出来,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肩挑,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是做起来往往偏重物资文明建设,所以各级领导在大会上讲,小会上也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效果不理想,自十一届三中会以来,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农民已不再为吃、穿、住发愁,腰包已经鼓起来,不再单纯为了追求物资上的享受,他们开始用精神来武装自己。所以,农村的环境和氛围发生了变化,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像过去的那样大会讲、小会上说的硬性灌输。应当采取启发式、引导式进行自我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 以自我教育为主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谈到自我教育绝不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经过长期以来的精神文明教育过程,广大农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内容、要求都十分了解,在此基础上乡、村干部应采取启发、引导、渗透的方法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广大农民的事,需要全体村民的参与,让广大农民懂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人生的快乐。幸福和快乐绝不是吃饱、喝足、躺在床上享受什么都不做。只有在为社会做出奉献、助人为乐、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各项活动中寻找幸福和快乐,才算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更应该懂得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自己活着是为了别人活的幸福和快乐,只有别人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自己才能幸福和快乐。

3 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要看全体村民参与的热情高不高,这就给乡、村干部提出一个新课题,要求乡、村干部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改变原来的抓法,重点是发动全体村民的参与,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村民中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加以宣传推广,比如,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帮贫助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热爱党,热爱祖国,舍小家为大家等等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推广,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方向,做有榜样,以先进带后进,少批评多表扬,鼓舞全体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这样以来把精神文明建设更具体化,更直接,更深入,比开会读材料,学条文的效果更明显。

4 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活动

篇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简报

与会代表由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带队,实地调研考察了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和竹箦镇。溧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爱文陪同考察。

据了解,2015年以来,溧阳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突出以城带乡,聚焦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人居环境“三美”建设,着力推动城乡文明一体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溧阳市坚持以“文明创建”为主轴,提升文明指数,建立结果导向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评价体系,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15个;坚持以“爱敬诚善”为内核,涵育文明风尚,制定开展“践行核心价值,培育文明乡风”15项主题活动,实现11个镇(街道)、175个行政村道德讲堂全覆盖;坚持以“乡韵乡愁”为纽带,厚植文化根脉,实现村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全覆盖,打造农村“十里文化圈”;坚持以“青山绿水”为底色,绘就发展蓝图,打造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38个,形成南山、北山、东部圩区为主的3个美丽乡村集聚区。

会上,溧阳市竹箦镇、新北区孟河镇、金坛区西城街道方边村、武进区洛阳镇岑村村、钟楼区邹区镇殷村村等单位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工作经验。

听取发言后,徐光辉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聚合力和持久力。他强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各辖市(区)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为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作出新的贡献!

篇6: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简报

1月4日,务川自治县召开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月28日全省2016年农村精神文明建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务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向海燕出席会并讲话。

会议要求,全县上下要落实好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交流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会议等上级相关会议精神。按全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与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要求,结合大扶贫,在规定时间内建成73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会议强调,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抓紧目标,认真对照建设标准,落实责任,全力攻坚,有关工作部门要巧干、实干,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部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工作,要加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选工作,谋划好春节期间“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一是要组建一套班子。各乡镇(街道)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明确分管领导,办公室联系人,村居要明确负责村干部,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二是要设计一套方案。各乡镇(街道)要明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方案,确保人员、经费落实到位。三是要建好一个工程队。本次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迅速组建一支行动快、素质高、能力强的工程队伍,确保项目扎实推进。四是要收集一套完整的资料。项目推进中的各重点环节,要做好资料的收集,确保项目推进有据可依、有案可查。

篇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简报

12月28日,贵州省20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安顺召开。

近年来,我省实施了六个小康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上台阶;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建立乡规民约、培育新乡贤文化、推进农村道德讲堂,让乡风民风淳朴美丽;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进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开展文明村、文明乡镇评比,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同时,我省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村级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舞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下一步我省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为抓手,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进行“文明村”“文明乡镇”评比,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和文化生活美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基。

篇8: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萨客, 原名郭思思, 男, 1963年11月生于贵州省毕市小坝镇河尾村, 1981年到遵义市习水县五交化公司工作, 1998年12月下岗。先后在贵州《希望报》社任编辑、记者、新闻一部主任, 贵州遵义市文联任《遵义文艺》责任编辑, 遵义市绥阳县富泽旅游公司任经理, 《当代教育》任副主编。现为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

萨客同志在2009年3月应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和遵义市文联邀请参加“走进乡村、情系民生”文艺采风创作活动后, 被遵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所感动, 当即创作了一组 (13首) 诗歌《所有的幸福都源于四在农家》 (获遵义市委宣传部诗歌创作二等奖) , 因而产生了继续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的想法, 选编一部权威的新农村纯文学读本, 填补国内空白, 力争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作出贡献。《迈向新农村———遵义四在农家诗歌散文选》经过一年时间的辛勤劳动, 该书于2010年4月在国务院台办所属的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迈向新农村———遵义四在农家诗歌散文选》的出版和出版座谈会的召开, 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反响。大家一致认为, 《迈向新农村———遵义四在农家诗歌散文选》是一本“既有肤色又有血色”的优秀“三农”作品, 是遵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最佳读物。

篇9: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关键词: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043-03

一、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鲜明的时代特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政治文明建设是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是精神动力,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精神动力,从意识层面指引着新农村全面发展的方向,以此促进乡风文明,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鲜明时代特征。

(二)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使乡风文明得到根本好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就是要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以形成良好的乡风文明、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凝聚人心,使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并且主动摒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陈规陋习。这些都为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扫清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四)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是广大农民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能够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有效地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性和热情,并在长期的实务管理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办事民主的作风和依法办事的习惯,长此以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进入21世纪以来,不管是农村的面貌还是农民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走上小康生活的农民群众,早已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强烈希望能分享到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成果,渴望能够生活在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才有可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这一迫切的愿望。

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和国家制定出了很科学的方针、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未完全按照预期的方向进行,众所周知,目前的农村还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土地抛荒问题”等等,这些都把农村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拉了下来,违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持续性、长久性。学者对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下属的宝兴村、邓湾村、汪庙村、郭窑村等村庄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具体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投入得不到保证

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这一点汪庙村可以作为典型。

(二)阵地建设滞后

边远乡村大多缺乏文化基础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运营资金,无法发挥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三)陋习仍占市场

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四)领导不够重视

一些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村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五)农民参与度不高

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对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的进程中,必须统筹兼顾,不断抓好五项措施,坚持五个结合,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一)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要切实抓好五项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的关键环节和核心环节。要培育新型农民,必须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以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有生活质量”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定期开讲座、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引入专家、学者,深入到农村内部,把先进、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广大农民,把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当作一项长久的工程来好好落实。

2.深化开展生态文明活动,营造和谐的农村生存环境

虽然农民是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脏、乱、差”的生存环境仍然存在,必须对其加以整治。为此应当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进而推动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全面进步。具体来说,可以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和树立文明新风;建立“农民诚信档案”,推进新农村诚信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各种文体宣传活动,整合新农村文化设施资源;扶持培育新农村家庭文化中心户,引导新农村建设一批别具特色的“图书、书画、剪纸、曲艺、灯谜、雕刻、收藏、集邮、园艺、健身、摄影”等家庭文化中心户,并把他们视为本村的“精神家园”,为村民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快乡风文明的传播。

3.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中国特色新农村文化

总结漫漫历史长河的经验,可以看出文化具有整合、凝聚、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在当今的乡风文明建设中,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完全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充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必须将丰富多彩、健康和谐、有科技含量、实用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技术深入传播到新农村的千家万户,构建“新农村大文化”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使农民更快融入到精神文化生活中,可以“以娱教学”,发掘农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调动进城务过工农民的积极性,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引导他们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4.发挥先进模范的影响作用,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的先进模范,他们的个人品质或者事件性质,具有示范效应、教化效应、凝聚效应和名牌效应,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效法的榜样,正确对该影响作用加以运用,可以使乡风文明建设事半功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立足农村实际,从农民群众身边选模范典型,注重农民群众公认性,拉近模范与农民群众距离,建立一支有人格魅力、时代特征、群众基础的,含不同层次人员的先进模范队伍,使群众在对模范的可敬、可亲、可学、可比中收获感动、触动思想、见诸行动,激发他们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情,进而在整个农村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随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5.完善长效机制,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持久深入开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安定有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任务,也不是心血来潮、如发奇想的工作安排,必须完善管理、运行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其持续的效力。为此,应当完善领导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群众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制度,解决谁来抓、抓落实、合力抓以及保障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并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彰,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实效;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村委会的建设,使之成为能够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勤劳致富,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充分各种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各基层组织协调运行,民主管理新体制,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另外,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立足长远,制定各阶段的规划和实施步骤,及时总结各地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要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1.与农村党的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

党章中有关党员义务的规定,对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与农村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党员同志在带头遵纪守法的作用,提倡讲文明、移风易俗,党员应当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助解决农村矛盾、纷争,影响并引导农民提高综合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以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步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

2.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推进精神文明和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与广泛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使之走进农村的每个角落、深入每个农民的心田,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懂得明是非、识美丑、辨善恶的界限,自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3.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发展好、实力强的村屯,精神文明活动开展相对较多,且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人民群众从中受教育的程度也越深,各项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因此,各地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共同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只有这样,乡风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才有坚实的物质保障。

4.与完善村规民约结合起来

村规民约与乡风形成密不可分,其具有时间上的长远性、行为上的高度自觉性和民意上的广泛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就业渠道、居住区域、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沿用已久的村规民约已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有必要组织各村屯群众对已过时的村规民约进行讨论。同时结合新时势的要求,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使新的规约更突出时代性,力求针对性,把握规律性,体现合法性,从而给广大村民树立新的文明标杆,向新标杆看齐,充分发挥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和村屯的整体文明品位。

5.与不良社会风气作斗争结合起来

一个地区的乡风文明程度与该地区的治安状况是紧密联系的,在南宁市一些农村,封建迷信、赌博偷盗等现象还比较普遍,这是与乡风文明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抵制“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依法打击违法乱纪行为,消除不文明行为,大力弘扬好人好事,打击歪风邪气,祛邪扶正,以正压邪。而文明的乡风正是源自于对文明行为的弘扬和对不文明行为的压制和修正。此外,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还必须在整个农村营造“人人有责,人人有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和氛围,从而让广大农民自觉远离一切不良习气和不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闫秀丽.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D].浙江大学,2013.4.

〔2〕王柏.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5.

〔3〕李欣.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6.

篇10: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板桥村在大力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采取多举措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带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紧扣“三大关爱行动”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带动文明单位利用节假日组织本单位志愿者进村(社区)入户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民工志愿服务行动。

二是带动农村环境变化。实施好“农村美化”工程;大力加强农村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通讯、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等五改工程;

三是带动农村文化活动。实施好“送实用文化下乡”工程,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实用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结合本村特点,利用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帮助完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

四是多措并举,巩固新农村“文化阵地”。狠抓农家书屋建设,着力为百姓提供精神文化活动场所,巩固新农村文化阵地。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为村民学习最新的思想动态和农技实用技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五是带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帮助健全村调委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帮助维护安全稳定社会环境,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化解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篇11: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和县精神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创建文明乡镇为载体,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两个文明建设活动,做到高层次与低层次同时抓,有形与无形相结合,软、硬环境建设一起上,有力地促进了我乡精神文明工作的扎实开展。现将这一年精神文明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格局与工作氛围

乡党委、政府以“两个文明一齐抓,两个成果一起要”为指导思想,坚持做到“一把手两手抓”,建立领导包片包点责任制,建立精神文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调整充实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亲自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宣传委员任副组长,进一步强化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力量。乡党政班子领导把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先导,研究部署工作把文明建设摆上突出地位,形成了主要领导统揽全局亲自抓,分管领导倾注全力具体抓,各部门扎实工作深入抓领导格局。其次,强化责任机制。党委、政府在年初就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纳入农村工作的重要议程,统筹安排,并与全乡各行政村、乡直各部门签订责任状,明确考

核指标,年底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责任单位一把手奖惩挂钩。例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生、征兵等等,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抓落实,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挑担子。再次,狠抓督促落实,乡文明办认真履行职责,重大问题及时决策,重要工作及时部署,主要活动及时开展,对责任目标实行年终检查考核,年末总结评比,保证各项任务得到落实。

二、狠抓党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观念,大胆探索,不断取得党建工作新突破。

1、以“争先创优”为目标,把党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格局。

我们始终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到位,用强有力的领导阵容来保证党建工作的落实,乡党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按《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的活动方案》实施创建活动,并抽调精干力量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督查。乡主要领导每年还分别抓一个示范村和一个后进村,每个党政领导挂点联系一个村,做到经常深入驻点村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支书联席会,专门听取各支部党建工作汇报,及时分析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以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契机,强

力促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建设。

乡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全乡广泛开展“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活动,采取统一组织和播放专题片相结合的办法,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时间分阶段,内容分专题,辅导抓重点”,不断提高“学习型”乡镇的建设水平,主要:(一)定时间:规定每月10、20日为机关党员干部的学习日。(二)定计划:针对各个阶段不同重点,分别由党委各委员主持学习。(三)定目标:通过学习日的学习,使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乡党委对学习出色者分别给予了前一、二、三名的奖励。

发挥乡党校阵地职能,对村站所采取集中分批、分层次组织学习活动。共举办学习班30期,受训党员达5000多人次。三是利用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采取自学、辅导和电化教育形式,开展经常性学习。挂点领导每年到村上党课2次以上,同时通过播放电教片等有效形式,使受教育党员4000多人次。四是实施党员“素质工程”。积极选送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参加农函大、农广大学习,并根据不同生产季节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95%以上的农村党员普遍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通过“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全乡党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也明显增加。

3、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基础。我们着重抓好

四个方面:一是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保持广大党员政治上清醒和坚定;二是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教育广大党员为公,清政廉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三是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务必”的重要讲话。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时期发展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是进行党纪、法规教育,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以及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周活动,定期播放电教片,出专刊,扩大宣传面。同时狠抓制止奢侈浪费八项规定及禁止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赠送和接受红包规定的贯彻和落实,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今年来,共查处党员违纪案件1人1起。

三、夯实基础,为建立文明乡镇扎下扎实根基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硬环境的建设。不断夯实基础,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新农村、新集镇建设步伐。今年来,共完成了总投资230万元的XX片农田综合开发项目,投资40万元完成XXXX公路硬化工程,投资20万元的XXXX公路也还在施工阶段。与水电局共斥资150万元的涉及XX、XX、XX、XX、XX五个村的饮水工程正在施工。已完成共投资180万元的移动、联通公司两个信号差转台。投入80万元建成16公里的竹山公路,投入40万元建成中学学生食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乡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拼搏“竞赛”,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年来,我乡以创“十好文明乡镇”活动为主线,统筹

安排,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乡党委、政府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为突破口,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和各项的督促落实,不断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健全和完善了党委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包片挂村责任制,民主评议党员干部、领导干部驻村进企桂项目制度,机关执勤、学习、考勤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当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多,各种历时遗留的矛盾纠纷比较多的现状,乡党委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思路,规定每月8日、18日、28日3天为乡、村两委集体办公时间,着重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纠纷,自实行乡村联合公开办公以来,共调解民事纠纷27起,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55个,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各站所积极开展“创优质服务”评比活动,树立行业新风,提供优质服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如公安、林业、信用社、供电所、财政所、医院等单位开展“顺心在溪东,满意在溪东”的窗口行业优质服务评比竞赛活动。树立单位的文明形象。各门所还利用墟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如卫生院开展义务咨询辅导等,流通和信息工作,举办了各种科技咨询,提高信息、技术服务,司法办开展法律咨询,大大方便了群众,树立了良好形象,同时我们把加大集镇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创造文明集镇的重要环节来抓。不断开展乡容乡貌、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市场风气和移风易俗六秩序全方位整治活动,对违章建筑坚决予以取缔,实行客、货、车有序定点停靠,农副产品交易统一进入市场,使集镇面貌明显改观。在农村,广泛开展创“星级文明户”活动,在全乡10个行政村评选出200户七星级以上文明户。同时,全面推进农村文明中心户建设,建立4户农村“文明中心户”,使之成为传播文化、科技的信息点。同时建立了以“道德堂”为载体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宣传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使之成为广大群众普遍认同的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开展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四自”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务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精神风尚。

五、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一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以“两手抓”为指导,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制,以稳定促发展,切实落实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主要落实“三个抓”:一是抓队伍建设。建立充实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在公安系统内认真开展“三项教育”和“十条禁令”活动,公安干警认真遵守《干警廉政守法十项规定》《清廉从警六条规定》和《十不准》等制度,进行自我约束,树立了公安干警在群众中的好形象。二是抓片区管理。把全乡10个行政村分为三个片区,实行干警包片,做好四联三防两全工作,目标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一定、二快、三有、四知、五熟”,即定期升降片区层次;动态掌握快,查处违法快,控制有耳目,资料有收集,管理有档案。知基本情况、知家庭经济、知现行表现、知交往人人员;熟悉别名绰号,体表

特征,生活嗜好,作案手段,活动规律。全面落实十户联防小组制度,有效地打击了各项刑事犯罪,遏制了社会各种丑恶现象,乡司法所还和供电所建立了“共建带创”单位,创新了工作新机制。一年来,共受理各类治安案件4起,查处刑事案件2起,人民调解纠纷35起,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同时我乡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三为主”,积极推广“三结合”,使计划生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计生工作摆上了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人均2元的计生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当年兑现,在全乡建立了79个计生中心户,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得到明显的转变,认真抓好计生协会整建工作,计生协会作用明显提高,扎实开展村民自治工作,全乡10个行政村全面完成,村民自治率达到100%。

六、提高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柱

在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方面,主要发挥了四个优势:一是发挥教育强乡优势,进一步优化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两基”顺利通过省市第六验收,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初考、中考录取比例都居乡镇前列。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不断发挥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三年来共举办培训班51期,受训人员达2100多人次,科技兴农进一步推进。二是进一步优化文化环境,成立了乡文化中心站,使各项设施和制度逐步完善,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挖掘和发展民间文艺组织,积极实施“芳草”计划,大力弘扬XX文化,在国庆、春节等

重大节日里,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促进溪东文化艺术水平逐年提高。同时从乡直单位抽调10名有文字综合能力的干部充实到报道组,切实中强宣传报道工作,使今年信息报道位于全县前列。三是发挥农村体育强乡优势,进一步优化体育工作,通过组建队伍,完善设施,开展系列体育活动,群众性体育运动蔚然成风。在五一、五

四、国庆期间,我乡举办青年歌咏、象棋、篮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逐步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四是发挥卫生乡镇优势,进一步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在今年抗击“非典”战斗中群策群力、万众一心,取得了绝对性胜利,建好了4个村8个垃圾焚化池,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乡力量进行灭鼠,规定每月周一为机关干部卫生日,下大力气抓好脏、乱、差的整治工作,主要街道专人打扫,集镇卫生明显改观。同时积极开展“爱婴医院”创建活动,医疗卫生、保健质量明显改善,卫生“初保”达标。

新的一年,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乡将一如即往地扭住“两个文明”建设不放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县精神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再接再励,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再推上一个新台阶。

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X年,在乡党委、政府和市文明办的正确领导下,全乡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大四中、五中精神,紧抓“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这个重点,突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个重点,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公民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全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全乡上下呈现了文明和谐、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领导,夯实责任,创建到位

乡党委、政府历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书记、乡长为副组长,党政办、宣传干事、财政所、计生办、乡团委、乡妇联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文明机关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到强化领导,夯实责任,乡党委、政府将精神文明与经济工作同等对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始终做到精神文明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年初,乡党委、政府修订、完善和建立了《干部培训制度》、《教育学习制度》、《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村级目标考核责任制》等规章制度。理出了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线,以“文明进农家”活动为重点,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强环境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各党总支、各支部对精神文明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并结合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使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呈现出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狠抓教育,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首先我们以学习xx大精神活动为契机,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学习前有准备、有内容,学习中有主题、有调研,学习后有建议、有报告。从镇党委班子成员做起,深入学习xx大精神、县委会议精神等内容,每周一集中座谈交流心得,在交流会上提出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如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如何抢抓机遇发展钤山镇经济社会”等调研题目,班子成员结合分管的工作每人一题深入基层展开实践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和村两委会干部、村民座谈等形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写成2千余字的调研报告9篇,为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对机关干部的教育从点滴做起,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建全完善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我镇动员各部门积极订阅《人民日报》、《江西日报》、《新余日报》等党报党刊,到目前为止,超额完成征订任务,目的是使干部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趋深入、经常化。今年以来,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会议精神和迎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工作作风教育整顿活动2次,100余名干部均结合自身实际写了心得体会、剖析材料、整改措施等各1份,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再次,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理论及双语学习和培训。重点学习了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共举办30人以上的集中学习培训班4次。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后,文化、公安、教育、广播、电信等相关部门紧密结合任寨乡实际,精心制定行动计划,加大检查治理力度,不断优化网络环境,整治网吧,净化荧屏,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千方百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截至10月底,共组织开展联合检查80多次,出动人员780余人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122张,收缴非法出版物19262册。为进一步加强对网吧的日常监管,乡文化局、乡关工委还组织成立了“五老”义务监督员队伍,为全乡注册网吧每家都安置了义务监督员。今年,我们充分发挥德育网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快乐营地作用,广泛组织开展了“我谈文明上网”、“我是文明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我行动”签字仪式等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受到熏陶,提高素质。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实质性深化

上一篇:国庆节安全保障措施下一篇:厂区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