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测题

2024-08-23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测题(通用9篇)

篇1: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7月1日,甲公司将一项按照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该资产在转换前的账面原价为4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为3 85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转换日甲公司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的金额为( )万元。

A.3 700

B.3 800

C.3 850

D.4 000

【答案】D

【解析】转换日甲公司应按转换前投资性房地产原价4 000万元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2.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初始计量时,下列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和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C.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D.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答案】B

【解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或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都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

A.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B.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

C.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D.企业开发完成后用于出租的房地产

【答案】B

【解析】选项B,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其持有目的主要是通过提供客房服务赚取的服务收入,所以该旅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4.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会对下列财务报表项目产生影响的是( )。

A.资本公积

B.营业外收入

C.未分配利润

D.投资收益

【答案】C

【解析】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按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B.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C.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D.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答案】BD

【解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选项A错误;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选项C错误。

2.下列各项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

A.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饭店

B.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写字楼

C.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开发的商品房

D.企业持有拟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答案】BD

【解析】选项A属于自用房地产;选项C属于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3.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初始计量的会计处理中,表述正确的有( )。

A.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C.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D.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答案】ACD

【解析】无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还是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均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易错题:业务预算的编制

【单项选择题】

预计各季度直接材料的“采购量”计算公式为( )。

A.预计采购量=(生产需用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B.预计采购量=(生产需用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C.预计采购量=(生产需用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D.预计采购量=(生产需用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预计采购量=(生产需用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所以选项B为正确答案。

易错题:预算的特征与作用

【判断题】

预算是一种可据以执行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为具体的计划,是对目标的具体化,是将企业活动导向预订目标的有力工具。( )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预算是一种可据以执行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为具体的计划,是对目标的具体化,是将企业活动导向预订目标的有力工具。

易错题:预算的执行

【判断题】

企业应当将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份和每日预算,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企业应当将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份和季度预算,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易错题: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判断题】

企业预算执行考核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当结合外部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 )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企业预算执行考核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当结合年度内部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与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的奖惩挂钩,并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考。

易错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单选题】

下列有关证券市场线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市场风险溢酬越大,证券市场线越平缓

B.证券市场线是描述某资产或资产组合整体风险与必要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C.无风险利率上升,证券市场线平行上移

D.β系数越大,必要收益率越大

【正确答案】C, D

【答案解析】市场风险溢酬越大,斜率越大,证券市场线越陡峭,选项A错误;证券市场线是描述某资产或资产组合系统风险与必要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选项B错误;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风险利率上升,必要收益率等价上升,证券市场线平行上移,选项C正确;衡量系统风险的β系数与必要收益率同方向变化,选项D正确。

易错题:成本性态及其分类

【单选题】

甲公司的推销人员若销售100件商品,每月固定工资元,在此基础上,若推销员的业绩超出规定业务量,推销员每超过10件,工资就增加500元。那么推销员的工资费用是( )。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变动成本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式变动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的发生额是固定的,但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的新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

1.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备考题

2.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备考题

3.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训练试题

4.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经典练习试题

5.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经典习题

6.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考点练习

7.20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合并利润表

8.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利息收入的处理

9.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考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10.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考点:建造合同

篇2: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测题

单选题:

共10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涉及章节多,但难度适中,主要考核基础知识;

(2)计算型题目较多,有时可以占该题型的50%左右(更注重实务测试),其余为文字描述性的题目;

(3)出题方式灵活(正确或不正确?包括或不包括?)。

多选题:

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涉及内容多,甚至每个选项都是一个独立知识点,重在平时的积累;

(2)考核知识点的难度加大,题型中经常出现:下列说法中正确(错误)的有(  );

(3)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中相关概念的界定(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定、债务重组的判定、共同控制的判定);

(4)注重对教材原文的理解――应对技巧:多看书;

(5)计算类题目可以多选题形式考核。

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判断错误的倒扣0.5分,正确的得1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最低分值为0分。

关键词四个字:宁缺勿滥!

(1)两种主要目的:a.为了达到试题覆盖面广的目的,拾遗补缺;b.概念性知识的考核;

(2)试题难度较大,尤其倒扣分,得分率不高;

(3)注重对教材原文的理解――应对技巧:多看书。

篇3: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测题

一、熟悉《中级会计实务》基本结构

2011年度会计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10年度考试大纲。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以考试大纲为依据, 在2010年度考试辅导教材基础上不作大的修改, 只对其差错之处进行勘误。因此, 2011年度《中级会计实务》教材除修改小差错、删除个别例题外, 其他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2011年的《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共计20章, 分为企业会计 (前19章) 以及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最后1章) 两大部分, 重点内容是前19章的企业会计。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 基本理论:

对应于教材的第1章总论。

(二) 企业会计六要素的核算:

对应于教材的第2章存货、第3章固定资产、第4章投资性房地产、第5章长期股权投资、第6章无形资产、第9章金融资产、第11章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长期负债部分) 、第14章收入。

(三) 特殊业务:

对应于教材的第7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8章资产减值、第10章股份支付、第11章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部分) 、第12章债务重组、第13章或有事项、第15章所得税、第16章外币折算。

(四) 财务报告:

对应于教材的第17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18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19章财务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期间费用、利润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内容, 只在《初级会计实务》中考核, 中级会计实务基本不涉及;特别是从2010年度开始, 第19章财务报告只包括合并财务报表。明显地, 中级会计实务比初级会计实务提高了一个层次。

二、总结《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规律

从近几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情况来看, 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在题型及分值分布上变化不大, 考试的命题思路比较稳定。考生在复习本科目时, 应当关注以往各年的考试题目, 特别是最近三年的考试试题。

(一) 题目类型、数量和分数

分析近几年考试题型题量, 可以得出:

1.《中级会计实务》

科目试题的五种题型固定不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2. 历年试题总题量稳定在39个题目。

客观性题目35个, 分数为45分, 其中单选题15个, 每题1分;多选题10个, 每题2分;判断题10个, 每题1分。

主观性题目一般为4个, 分数为55分, 其中, 计算分析题2个, 每题约10分左右;综合题2个, 每题在15~18分之间。

(二) 命题规律特点

从近三年《中级会计实务》的试题来看,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

试题体现了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试题中, 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所占分数很高。

2. 全面考核

《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 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最近几年的考题来看, 每年试题都基本能覆盖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范围, 每章都会出题, 包括有些在复习中看似不重要的地方。因此, 在题目分布上, 几乎兼顾到了所有章节的内容, 每章题目集中度不高。考生应注意全面复习, 充分准备, 不能盲目猜题、押题, 这样, 在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 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以免后患。

3. 重点突出

全面考核, 是指所有内容被考查的概率相同,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内容都同等重要, 考题会根据不同的重要程度将相应的知识点分设在不同的题型中, 并赋予不同的分值。《中级会计实务》近几年考题均重点考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组减值、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收入、所得税、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会计差错更正、合并财务报告等内容, 体现了重点突出的原则。例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相结合的题目几乎每年都会出现, 而且都是在计算分析题或综合题中出现, 所占分值较高。

4. 有一定的综合性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主要侧重于考查考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 考查考生利用会计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师必须深入透彻地理解会计专业知识, 才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时作出合法、合理的处理。根据这一特点, 大多数题目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 而是考核某一类问题或者某一个业务各个环节的处理。尤其是综合题, 要么涉及两章以上的内容, 要么涉及一个复杂的核算体系。这类题目所涉及的各章内容相互渗透、前后联系较密切, 是考生丢分较多的地方, 要想获得高分, 就要将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融会贯通。

5. 侧重实务操作, 兼顾基本理论

近年考题明显地体现了财政部所倡导的“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教育要理论结合实际”的精神, 强调实务应用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从2009年开始, 单选题中小计算形式的题目比例大幅度降低, 多选题更加注重将各知识点放在具体实务场景中考核, 综合题更加注重对会计处理的分析判断。这一趋势将会在今后的考试中进一步得以延续。

三、《中级会计实务》复习指导

(一) 参加考前辅导。

参加辅导的好处是:理解了难点, 掌握了重点;随老师一起学习效率比自己看书要高得多。

(二) 订立学习计划。

就是订立复习时间表。从现在到考试一共看几遍书, 每一遍书到什么时间结束, 每月、每周及每天学习什么内容, 看多少页, 复习到什么程度, 达到什么要求, 自己心中要有数。值得注意的是, 订立学习计划有时容易, 更重要的是贵在坚持, 不能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要持之以恒。上面提到的参加辅导学习, 就是督促自己履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 框架记忆 (逻辑记忆) 。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的特点是覆盖面广、系统性强, 因此考生要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学习。

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绝不能忽视, 特别不能忽视基础知识, 但若时间不允许, 可以有条件地放弃考试大纲中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在听辅导和看书时, 要仔细做笔记, 把重点、难点、疑点加以归纳总结, 从而让厚书变薄, 并理解其精华所在。教材的很多章节都是根据准则、制度及相关法规编写的, 其语言精炼、严密、逻辑性强, 提高了教材的档次。不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阅读教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 考生在研读教材时应注意掌握教材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关键点。由于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内容的限制, 复习中级会计实务时可能涉及的基础知识教材中没有, 这就需要考生拾遗补缺, 看看《初级会计实务》或参考其他会计资料, 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完整, 有助于逻辑记忆。对于考试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考生一定要深刻把握, 能够举一反三,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强调对教材的研读, 是真正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教材的全部内容逐字逐句地背下来 (实际上也做不到) , 而是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善于总结规律, 融会贯通。研读教材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考生应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参加考前辅导, 随老师一起学习, 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四) 适度练习。

现在大分题占了50分以上, 难度也较大, 平时要作练习, 考试时才能从容应对。考生在复习时, 一般读书占50%的时间, 练习占50%的时间, 效果较好。先练习各章, 再练习跨章节综合题, 最后练习冲刺模拟题。从某种意义上讲, 考试就是做题。因此,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适当地做一些典型的习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级会计实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仅仅依靠记忆和自身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做一些典型题目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逐渐总结出考试的重点与规律, 发现自身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做习题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教材上的内容, 提高应试水平。在这里强调的是做一些典型的习题, 如历年的考题。当然, 考生还应选择一本较好的习题集进行练习, 但资料不宜过多, 否则眼花缭乱, 反而不利。

以上谈到的是学习的原则, 至于具体学习方法,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多总结归纳,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趋势预测

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将进一步延续上年考核基础知识、侧重实务应用的特点;历年的重要出题点也将继续延续。从《中级会计实务》大纲、教材以及历年考试情况来看, 考生应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重把握以下知识点:

(1) 存货———存货的初始计量、期末计价及其会计处理; (2)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3) 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4)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成本法和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和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6) 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 (7) 债务重组———债务人和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8) 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及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 (9) 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应付债券的核算, 专门借款、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 (10) 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暂时性差异的判断和确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确定及会计处理; (11)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追溯调整法及追溯重述法的运用及相关账务处理 (特别注意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结合) ; (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及其会计处理, 非调整事项的基本内容; (13) 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有关调整和抵销分录的编制。

篇4: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趋势预测

关键词分析;总结;预测

一、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一)中级职称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国家组织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多年的走势和命题规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国家发布的新制度、新准则,其内容得以快速贯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笔者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比如,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

2.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重点。比如,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综合题的第2题(18分)就出在此处。在复习考试中,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3.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也就是说,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

(二)2008年中级职称考试教材内容构成及命题走势分析

2008年是新会计准则发布实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对书中与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调整。这样,考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分析。较为科学地预测出2008年的命题走势。笔者强调的重点内容总体未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8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点。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1.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2.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笔者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4.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人们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二)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其新的分类方式和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1.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2.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3.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4.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5.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三)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已经考了很多相关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可以分成四块:(1)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合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对联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4)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2.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3.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四)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五)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十分容易丢分。

(六)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

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仍然需要十分谨慎。

(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这部分内容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人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八)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本知识点是新内容,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篇5: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测题

1.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不属于企业必须对外提供的资料。( )

2.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项目的数字应该是相等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不一致。

3.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涉及货币资金的,不得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 )

4.会计政策变更、会计重大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和报表调整均相同。( )

5.只要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75%以上(含75%)即可认定为融资租赁。( )

6.在递延法下,递延税款余额不代表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但在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者一项资产。( )

7.在非货币性交易业务发生时,如果出现公允价值,不能作为入账价值,只能作为计算分配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依据。( )

8.因安排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如果金额较小,可以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

9.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只影响变更当期和该项固定资产未来使用期间的损益,而不影响变更前的损益。( )

篇6: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测题

1. 某中外合资企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20×2年1月l日为安装一条生产线,向银行借入3年期美元专门借款200万美元,年利率为6%。假定企业采用业务发生日汇率折算外币业务,借款当日的汇率为$l=¥8.20;企业按月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当期无其他外币借款。该生产线于当年1月l 日开始安装,3月31日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安装期间,发生的支出情况如下:

1月l日发生支出9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8.20;

2月1日发生支出6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8.25;

3月1日发生支出7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8.28。

1月、2月和3月各月月末汇率分别为:1月末为$l=¥8.22,2月末为 $1=¥8.27,3月末为$1=¥8.30。该企业按月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假定每月按30天计算。

要求:计算该企业20×2年1月末、2月末和3月末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1.答案:

(1)1月l 日借入美元借款时,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2000000× 8.20) 16400000

贷:长期借款——美元户 16400000

当日发生美元支出时,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7380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900000×8.20) 7380000

1月末计算该月外币借款利息和外币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

①利息资本化金额

外币借款利息=$2000000×6%×1/12=10000美元

折合为人民币的借款利息=$10000×8.22=82200元

外币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900000×30/30=900000美元

外币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900000×6%×1/12=4500美元

折合为人民币的利息资本化金额=$4500×8.22=36990元

1月份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为36990元,应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82200-36990=45210元。

②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

外币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2000000×(8.22-8.20)=40000元

应予资本化的汇兑差额等于当月该外币借款本金及利息实际发生的汇兑差额即40000元。

1月份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36990+40000=76990元

1月末,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借款费用 76990

财务费用 45210

贷:长期借款——美元户(10000美元) 122200

(2)2月1日发生美元支出时,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4950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600000×8.25) 4950000

2月末,计算该月外币借款利息和外币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

①利息资本化金额

外币借款利息=$2000000×6%×1/12=10000美元

折合为人民币的借款利息=$10000×8.27=82700元

外币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1500000×30/30=1500000美元

外币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1500000×6%×1/12=7500美元

折合为人民币的利息资本化金额=$7500×8.27=62025元

2月份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为62025元,应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82700-62025=20675元。

②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

外币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2000000×(8.27-8.22)+$10000×(8.27-8.22)=100500元

应予资本化的汇兑差额等于当月该外币借款本金及利息实际发生的汇兑差额即100500元

2月份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62025+100500=162525元

2月末,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借款费用 162525

财务费用 20675

贷:长期借款——美元户(10000美元) 183200

(3)3月1日发生美元支出时,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5796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700000×8.28) 5796000

3月末,计算该月外币借款利息和外币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

①利息资本化金额

外币借款利息=$2000000×6%×1/12=10000美元

折合为人民币的借款利息=$10000×8.30=83000元

外币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2000000×30/30=2000000美元

外币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2000000×6%×1/12=10000美元

注:3月份发生的资产支出数只能将50万美元计算在内。

折合为人民币的利息资本化金额=$10000×8.30=83000元

篇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测题

1.新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东方公司)起拥有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80%的股份并自当年开始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新东方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报出时间为报告年度次年的3月20日。新东方公司和甲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销售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价格。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有关资料如下:

(1)有关资料:(中华会计网校 版权所有)

①新东方公司度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中包含有从甲公司购进的x产品800万元,甲公司20销售x产品的销售毛利率为20%。该批存货未计提跌价准备。

②甲公司20资产负债表期末应收账款中包含有应收新东方公司账款1000万元,该应收账款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余额为50万元,即应收新东方公司账款净额为950万元。

③新东方公司年1月向甲公司转让设备一项,转让价格为800万元,该设备系新东方公司自行生产的,实际成本为680万元,甲公司购入该设备发生安装等相关费用100万元,该设备于2003年6月15日安装完毕并投入甲公司管理部门使用,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

(2)新东方公司和甲公司度个别会计报表有关项目的金额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①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年末数

新东方公司 甲公司

长期股权投资(对甲公司)3400_

股本 5000

资本公积 1000700

盈余公积 3000800

未分配利润 2800500

股东权益合计11800 4000

②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有关项目本年发生数

新东方公司 甲公司

营业利润 59002200

投资收益 3100 200

其中:对甲公司投资收益 1280 -

利润总额 90002400

所得税 2800 800

净利润 6200 1600

年初未分配利润 1700 400

可供分配的利润 7900 2000

提取盈余公积1580 300

应付普通股股利 3520 1200

未分配利润 2800 500

(3)20有关资料:

①新东方公司20度从甲公司购入产品5000万元,年末存货中包含有从甲公司购进的x产品2000万元(均为年购入的存货),甲公司2004年销售x产品的销售毛利率为15%。对从甲公司购入并结存的存货,新东方公司2004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②甲公司2004年度资产负债表年末应收账款中包含有应收新东方公司账款800万元,该应收账款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余额为40万元,即应收新东方公司账款净额为760万元。

③甲公司2004年12月31日的无形资产中包含有一项从新东方公司购入的无形资产。该无形资产系1月10日以1000万元的价格购入的;新东方公司转让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该项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年限为。

④甲公司2004年年初盈余公积为500万元。

要求:编制新东方公司2004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抵销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1.答案:

(1)抵销新东方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甲公司所有者权益:

借:股本 2000

资本公积 700

盈余公积 800

未分配利润 500

合并价差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400

少数股东权益 800(4000×20%)

(2)抵销新东方公司投资收益和甲公司利润分配项目:

借:投资收益 1280

少数股东收益 320(1600×20%)

年初未分配利润 4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300

应付普通股股利 1200

未分配利润 500

(3)内部盈余公积的转回: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400(500×80%)

贷:盈余公积 400

借:提取盈余公积 240(300×80%)

贷:盈余公积 240

(4)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坏账准备 5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50

借:应付账款 800

贷:应收账款 800

借:管理费用 10

贷:坏账准备 10

(5)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160(800×2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0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2000×15%)

贷:存货 3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管理费用 20

(6)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120(800-68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20

借:累计折旧 10[(800-680)÷6×6/12]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0

借:累计折旧 20

贷:管理费用 20

(7)抵销内部购销无形资产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0

贷:无形资产 200

借:无形资产 4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40

借:无形资产 20

篇8: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预测题

(一) 近三年考试分值表如表1所示:

(二) 考试分值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财务管理》考题中近三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 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 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 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二、2010年《财务管理》教材变化情况与基本结构

(一) 教材变化情况

2010年教材与2009年相比较, 内容变化很大。由原来十二章的内容改为八章的内容:删除了原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将原教材的第七章、第八章合并成新教材的第三章 (筹资管理) , 将原第九章、第十一章的部分内容合并成新教材的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 为新教材的第七章;原教材的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第十章 (财务预算) 、第四章 (项目投资) 、第六章 (营运资金)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改为新教材的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四章 (投资管理) 、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八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

(二) 基本结构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可用图1表示:

从图1可以看出, 《财务管理》教材共八章, 分为三大部分。其知识体系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 具体的命题要点分析如下:

一是基础知识.本部分为第一章总论, 主要出客观题。第一章, 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环境, 为以后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本章一般会出四、五道客观题, 要求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阅读教材、熟悉基本内容。第一节重点掌握四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第二节重点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第三节重点注意分权与集权的选择;第四节重点注意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内容。本部分包括筹资管理 (第三章) 、投资管理 (第四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五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第六章) 、税务管理 (第七章) 共五部分内容, 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 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三章, 第一节注意资本金制度;第二节注意股权筹资中有关普通股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 掌握股权筹资的特点;第三节注意融资租赁的租金构成和租金的计算, 掌握各种长期负债筹资的特点;第四节掌握可转换债券筹资和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第五节注意掌握销售百分比法及高低点法;第六节注意掌握个别成本及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掌握三个杠杆的计算与分析, 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第四章, 第一节注意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节注意净现金流量的内容和估算, 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第三节着重掌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第四节掌握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 多个互斥方案的决策 (尤其是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的应用) 以及特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第五章, 第一节注意营运资金管理战略;第二节注意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以及现金管理模式;第三节着重掌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的决策问题;第四节注意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再订货点的确定;第五节掌握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的规定,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及其运用, 短期融资券的优缺点和应收账款保理。第六章, 第一节注意收益与分配管理的内容;第二节注意掌握指数平滑法以及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第三节注意掌握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掌握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的计算;第四节注意股利理论, 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掌握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运用 (与其他章结合出计算题或综合题) , 掌握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的特点;第七章, 第一节注意税务管理的各内容构成;第二节注意掌握债务筹资、股权筹资的税收筹划;第三节注意掌握研发税收筹划及直接投资税收筹划;第四节注意掌握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税收筹划;第五节注意掌握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及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第六节注意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三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八章共两章内容, 为全书次重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 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二章, 第二节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优缺点;第三节注意目标利润的测算方法, 销售预算的编制, 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现金预算的编制。第八章, 第一节掌握因素分析法的应用;第二节注意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三节着重掌握杜邦分析法, 注意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

三、近三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

(一) 严格命题范围:考试大纲与指定考试用书

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 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 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 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 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 考生应当以书为本, 吃透教材, 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 考试命题重实务性, 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

《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 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 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 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 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 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 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 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 这类题目综合性强, 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 考生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 积极思考, 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 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思路。思考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 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 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 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 因此, 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 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 只有积极的思考, 有意培养思路, 才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 考试涉及面广, 题量大、综合性强, 重点难点突出

总体看来, 各年的题量都在50道左右, 题量较大。仔细看来, 各年试题考点覆盖面很广, 考题的综合性强。特别在多选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 涉及到多个考点, 因此, 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 而且要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 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 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 但重点比较明确, 难点也较突出, 如第三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销售百分比法与其他章节的结合,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净现金流量、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率的结合, 每股收益分析法与第七章权益筹资、债务筹资的税务管理的结合, 杠杆的计算与第六章投资中心的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第八章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合等。

四、2010年《财务管理》命题趋势预测

(一) 题型、题量预测

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 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51题左右。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占55%和45%左右, 其中, 计算题应在4题左右, 综合题在2题左右。

(二) 试题难度预测

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使得难度大大下降, 所以, 估计2010年的试题难度比2009年还要有所下降。但是必须注意2010年的试题可能更偏重与实际结合。

(三) 考点预测

财务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 (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与分配管理、税务管理) 和财务分析与评价仍是2010年考核的重点。尤其是第3、4、5、7四章, 考生要重点关注其中的计算和综合分析题。

五、《财务管理》学习方法

(一)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 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考生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 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 “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 如第3章、第4章, 后期侧重记忆章节, 如第1章、第8章等;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 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一般要考到, 如第7章。

(二) 细读教材三遍

第一遍粗读, 不求甚解, 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 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 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 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 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 融会贯通, 这一阶段, 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应快速看书, 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 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 反复演练习题, 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 才能真正掌握。具体时间可按排如下:第一轮 (12、1月份) :教材看完第一遍, 要求看完就好, 坚持到底, 不半途而废, 不做题目;第二轮 (2、3月份) :开始做题, 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科版《精选题库》, 每门课程一本, 此外看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第三轮 (4月份) :融会贯通, 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 精做研做, 彻底搞懂, 举一反三;第四轮 (5月-考试前) :补缺拾差, 教材第四。要求做模拟题, 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 回顾历年真题, 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三) 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

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 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 对于应试非常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 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 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 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 (历年考题) 演练, 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考前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 两天一套, 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 (即上午做) , 一直持续到考前, 做完试题后, 可针对做题的情况, 再将教材浏览一遍, 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综合应试能力, 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 千万不要放弃书本, 一味做题。只有弄懂教材, 掌握了主要知识点, 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 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 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

《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 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 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克服粗心的毛病, 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 多动手计算。

六、《财务管理》应试技巧

(一) 客观题答题技巧

客观题比重占整个试卷分值的55%, 它是全面考核的具体体现, 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及分析判断能力。客观题的得分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如果客观题失分太多, 即使主观题答得较好也很难过关。因此建议考生一定要熟悉教材, 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考生在解题时, 要仔细看清楚题意和所有备选答案, 解题时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直接挑选法, 这类试题一般是“应知应会”内容, 或者计算性的试题, 考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知识的考查点, 就能直接做出正确的选择, 或者通过计算, 选择正确的答案;排除法, 即将备选答案中不正确或不符题意的选项删除, 从剩余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猜测法, 遇有确实不会的题目可选用猜测法, 单选和多选题, 选错并不扣分, 其选择结果与不选是一样的, 故可采用猜测法。但对于判断题, 因其评分标准为判断正确的得1分, 不选不得分也不扣分, 判断错误则倒扣0.5分, 则不宜采用猜测法。

(二) 主观题答题技巧

主观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对来说难度较大, 涉及的概念、计算公式较多。但由于主观题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份量一般较大 (45%) ,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试题得分不多, 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所幸的是, 在一门课程中, 可作为主观题考核点的出题点范围较窄, 易于把握 (一般来说, 成功的考生可以在考前做出预测, 并且预测的准确率在80%以上) , 考生可以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主观题答题的一般技巧如下: (1) 先看要求, 再阅读试题。对于主观题, 建议先看要求。经验表明, 这样做是值得的。一方面可以根据要求判断此题属于哪章或哪几章的考核点, 另一方面, 还可能边阅读题边答题, 从而加快做题的速度。 (2) 不要答非所问。不需要计算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 计算多了, 难免出错。如果因为这样的错误而被扣分不划算。有些考生, 把不要求计算的也写在答卷上, 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 寄希望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 大多数阅卷老师不喜欢这类答题方式, 反而还会影响答题时间。 (3) 注意解题步骤。主观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 判卷时, 题目是按步骤给分的 (比如:计算题要有计算过程、决策题要有决策理由等) 。而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致虽然会做但得分不全, 这就是有些考生以为考得很好, 但成绩公布后却分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尽量写出计算公式。在评分标准中, 是否写出计算公式是很不一样的。有时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 计算出正确答案即可, 但有一点可以理解:如果算式正确, 结果无误, 是否有计算公式可能无关紧要;但如果算式正确, 只是由于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而导致结果不对, 是否有计算公式就变得重要。

附:2010年《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修订与勘误

第二章

1. 第31页, 续表倒数第2行将“144912”改为“96608”。依据:此行只有4季度有购料付现金额, 所以全年合计数应该等于4季度购料付现金额。

2. 第34页, 表2-10将“0.4×30600”改为“0.4×60600”。依据:根据表2-7可知全年工时总额为60600。

3. 第35页, 倒数第10行, “现金预算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投放与筹措四部分构成。”改为“现金预算由期初现金余缺、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投放与筹措五部分构成。”

4. 第35页, “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改为“期初现金余缺+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

5. 第35页, “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筹措 (现金不足时) =期末现金余额”改为“现金余缺+现金筹措 (现金不足时) =期末现金余额”。

6. 第35页, “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投放 (现金多余时) =期末现金余额”改为“现金余缺-现金筹措 (现金多余时) =期末现金余额”。依据:根据表2-12可知: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经营现金收入-经营性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

7.第37页, 表2-13更正如下:

依据:销售成本=单位生产成本 (见表2-9续表) ×各季度预计销量 (见表2-4) 。

第三章

1.第54页, 倒数第11行和倒数第12行的两处“税后利润”都改为“税前利润”。依据:税前利润属于纳税申报时计算的利润, 包含纳税调整因素, 而税后利润就是净利润。

2.第74页, 第一行, 将公式中的“Yi2”改为“Yi”。

3.第85页, 倒数第6行, “财务杠杆系数”改为“总杠杆”。

4.第89页, 例3-19解析最后一行, 将0.274与0.256位置互换。

5.第91页, 第8行, 将“40万元”改为“50万元”。

第四章

1.第101页, 例4-4, 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12.2856”改为“10.2856”。

2.第105页, 在存货需用额上方插入以下内容:“某年流动资产需用额=该年存货需用额+该年应收账款需用额+该年预付账款需用额+该年现金需用额。

3.第108页, 例4-12答案倒数第一行, 将3.57改为35.7。

4.第108页, 例4-12下面插入“2.调整所得税的估算”。

依据:此处明显漏掉了, 根据后面讲述内容补充上的。

5.P108[例4-13]最后一行应改为“投产后6—20年……”。

6.第109页顺数第十二行“1880件”改为“1800件”。第109页倒第十三行“在运营期内, 因更新改造而提前收回的固定资产余值于其折余价值与预计可变现净收入之差”其中“固定资产余值”为“固定资产净损失”。依据:例4-12题意。固定资产余值=固定产折余价值-预计可变现净收入。

7.第119页, 表4-4最后一列“合计”中的“3290”改为“1000”。

8. 第123页第四行IRR公式等号右边分子应该是I。

9. 第127页第五行应该是PP'>P/2。

10.第136页, 例4-42第3行将“含税”改为“不含税”。依据:答案中购买固定资产的投资直接使用“77000”, 但是根据规定, 固定资产投资为不含税的购买价, 所以此处的购买价应改为“不含税”。

11.137页“ (2) 折现总费用比较法”下面, 购买设备的折现总费用中不应该包括折旧额现值的合计。具体修订如下:购买设备的投资现值=77000 (元)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折旧额而抵减所得税额的现值合计=7000×25%× (P/A, 10%, 10) =1750×6.1446=10753.05 (元) 。购买设备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的现值=7000× (P/F, 10%, 10) =7000×0.3855=2698.5 (元) 。购买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77000-10753.05-2698.5=63548.45 (元) 。

计算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租赁设备每年增加租金的现值合计=9764× (P/A, 10%, 10) =9764×6.1446≈59995.87 (元)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租金而抵减所得税额的现值合计=9764×25%× (P/A, 10%, 10) =2441×6.1446≈14998.97 (元) 。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59995.87-14998.97=44996.90 (元) 。

作出决策:

∵购买设备的折现总费用=63548.45元>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44996.90元

∴不应该购买设备, 应该租入设备。

依据:在计算设备自购的总费用现值的时候, 要么只能考虑购买设备的初始投资 (77000) , 要么考虑以后每年折旧的现值总和, 不能两者都考虑。

12.138页, 第二行“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租金的现值合计”改为“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租金的现值合计”。依据:此处是计算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

第五章

1.第172页, 将“流动负债主要有三种主要来源:短期借款、商业信用和应付帐项”改为“流动负债主要有三种主要来源: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和商业信用”。依据:与后面标题不对应。

2.第158页, 例5-4倒数第9行将“30000”改为“3000”。依据:表5-1的已知数据。

第六章

1.第190页第三行“主要有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和需求函数定价法等”其中“需求函数定价法”改为“边际分析定价法”。依据:与后面标题“ (2) 边际分析定价法”不符。

2.第211页, 倒数第三行“3%”改为“0.3%”。依据:14%-13.7%=0.3%。

3.第216页, 例6-23“鼓励分配”改为“股利分配”。

4.第220页, 例6-25“20×8”改为“20×9”。依据:应该是2009年4月9日召开股东大会, 2009年4月10日公告, 派发的是2008年的股息, 所以应该在2009年召开股东会和做出公告。

第七章

1.第234页“4.结算方式的税务管理”下第3行“也会导致纳税增加”令人费解。依据:假设此处的“税”为所得税, 则赊购价格高, 会导致成本增加, 则利润总额减少, 所得税减少;假设此处的“税”为增值税, 则当期取得发票时即可计入当期进项税, 赊购价格高, 则进项税额变大, 而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所以增值税减少, 因此个人认为此处有误。

2.第242页, 例7-16“应纳税所得额100000万”改为“不考虑捐赠支出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0万”。依据:由于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所得税的基础, 一旦给出了应纳税所得额, 则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也就确定了, 无法再进行税收筹划, 所以这里应该说明是不考虑捐赠支出的应纳税所得额。

3.第243页, 例7-17中所有的“应纳税所得额”改为“利润总额”。

第八章

1.第253页, 表8-1下第一行中的“600”改为“620”。依据:题干已知条件, 参见本例题干第二行“实际比计划增加620元”。

篇9:中级会计实务:收入的讲解

一、收入和利润知识结构图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变化不大,主要考点有:不同方式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以及计量;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注意该章有可能与财务报告章节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测试。

三、重点考点讲解

(一)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考生注意:该考点应加强理解,特别是第五个条件的应用。

(二)各种销售方式下收入的确认以及计量

除一般的销售方式以外,应特别注意以下销售方式的处理:

1.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时,在销售时不确认收入、售价与成本价之间的毛利计入“其他应付款”;在回购期间,应根据回购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分期确认“财务费用”。

2.有关商品折扣、折让、退回的处理:

(1)销售商品时给予的商业折扣不影响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2)销售时给予的现金折扣,在折扣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财务费用”;

(3)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的收入、调整成本;

(4)销售退回,需要分情况处理:未确认收入的退回,需要冲减“发出商品”即可;

(5)已经实现收入的退回,根据发生的时间冲减当期收入或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

3.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的处理:

销售时全额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在销售的月末,按照预计退回的数量调整收入、成本,注意由于退回产品的毛利在“应付账款”核算,在实际发生退回时,再进行处理。

(三)劳务收入的核算

1.勞务交易结果可以可靠估计

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进行计量,在计量时需要注意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成本先累计计算再进行调整。

2.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

可以取得收入时,按照可以取得的收入为上限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无法取得收入时,不确认收入,将发生的成本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即可。

(四)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1.建造合同的种类

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

2.建造合同的计量

注意使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处理,特别注意在发生潜在损失时的处理,通过“资产减值损失”核算。

上一篇:医院业务宣传计划书下一篇:9月份学科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