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规划

2024-08-30

鄂州规划(精选6篇)

篇1:鄂州规划

鄂州规划文[2007]99号

市规划局2007年工作总结及

2008年工作计划

2007年,我局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决策为指导,以创建“四城”为目标,以规划效能监察和建设为重点,以提升规划服务效率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07年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我局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狠抓“五项建设”,实现“五个加强”,做好“五个服务”,认真履行城市规划管理职责,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为重点,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了各类规划编制和规划咨询服务工作

2007年,依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基础、管长远” 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用规划引导城镇错位发展;坚持用园区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坚持用政策引导城乡一体发展。将科学发展观与“三个坚持”相结合指导规划编制工作。

1、完成城市规划编制任务(重要项目14项):鄂州市城镇村空间布局规划;鄂州市主城区山体保护规划;鄂州城西新区分区规划;鄂州市沿江港区控制分区规划;城南小桥都市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主城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主城区户外广告布点规划;主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城区集贸市场规划;牛头山概念性规划;泽林程潮新村规划;“一主三新”土地出让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赵寨村村域协调发展规划;三山村、丁坳村、三峡村整村推进规划。此外,启动了新一轮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葛华科技新城总体规划和梁子湖区域协调发展(空间管制)规划已在委托编制中。

2、完成市政工程规划设计任务(24项):武昌大道(东段)延伸工程;寿昌大道工程;文苑路工程;学府路工程;滨港路工程;杜山路工程;旭光大道北段延伸工程;武昌大道刷黑工程;凤凰路中段刷黑工程;市政设施维修改造;洋谰湖综合治理等24项市政工程设计任务。

3、完成建筑设计任务:全年完成设计施工图纸300张,设计施工图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

4、提升规划报建服务水平,实现优质咨询。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关决定,服务于鄂州市的经济发展,我局今年着重抓了规划报建服务水平的提高。全年共完成东江花园、鄂钢雨台山宿舍地块、市化肥厂地块、杨湾花园等项目咨询64项。报建咨询服务工作进一 步规范,均做到“四有”即:所有项目咨询都有规范合同、有合格成果、有反馈意见、有标准档案。规划咨询成果优良率达90%,成果合格率达100%。全年完成咨询收入80余万元。

(二)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今年,我局在加快城市规划信息化以及“数字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今年5月28日国家测绘局批复同意“数字鄂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立项(国测国字[2007]25号),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国家投入150万,省投入150万,我市以成果配套方式折算投入700万元,分三个实施。10月项目设计书通过专家评审,在鄂州市签订了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市政府三方共建共享“数字鄂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示范” 协议书,鄂州市被纳入国家测绘局数字区域地理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计划,明确鄂州市规划局为项目牵头和成果管理单位。此项目的深入推进为我市打造“数字城市”基础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提升城市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年来我局的基础测绘及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完成了市安全饮水工程基础数据生产,其中乡镇安全饮水工程实测平断图全长270公里,市级安全饮水工程实测平断图全长61公里。

二是完成城市地形图的测量22项,城市竣工测量52项,验线图25项,完成测绘总面积8.1平方公里(其中完成市政工程测图6.7平方公里);完成勘察工程108项,钻探进尺9578.05米,触探进尺13390.1米,完成土工实验946个土 样,全年共完成收入263.88万元。

三是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测绘总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涉及道路纵横断面测量26.8公里,放线任务34.8公里;为洋澜湖综合治理和城市天然气管道的埋设提供原始地形数据。

四是联合省测绘局质检站对省第一测绘院施测的鄂州市1:500部分数字线划地形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完成竣工测量数据的建库工作,数据更新率达到85%,积极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基础测绘保障。

五是为确保岱家山两个永久性测量标志免遭破坏,及时查处庙岭镇岱家山开山采石危及国家级三等三角点和A级GPS点永久性测量标志案件,保证了测量标志的安全使用。

六是整顿鄂州市地图市场,组织编制《鄂州市交通旅游图》(新版);组织开展对国外组织或个人来鄂州测绘的专项检查。积极开展测绘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了体制和机制建设,严格实施城市规划管理

1、健全规划集中统一管理体制

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城镇化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定》(鄂州发[2007]1号),《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镇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机制,在三个市辖区和葛店开发区设立规划分局,加强对主城区、新城及中心镇的规划管理”。我局经过认真调研,主动汇报争取,于今年4月由市编委以“鄂州编字[2007]17号”批复正式批准增设三个分局(花湖规划分局、红莲湖规划分局、梁子湖规划分局),作为市规划局派出机构;在葛店开发区管委会规划 建设局加挂一块葛店分局牌子。从而理顺了对三个市辖区和葛店开发区的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关系,使全市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得到了加强。

2、加强机制建设,提高规划管理效率

今年,我们围绕“六大机制”进行规划效率建设,以机制来保障规划实施的管理。一是完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保证上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的规划方案,在符合各项规划技术规定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技术创新,为实现科学规划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城市规划许可过程的协调机制,内部科室之间的业务协调更加顺畅,防止推诿;外部与市环保、国土、房产等部门的协调形成机制,依法协调建设单位和第三人利益,不断提高协调能力,保证法制规划;三是创新城市规划许可业务运行机制,实行电子化办公,实现效能规划;四是强化城市规划许可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通过交权、限权、制权的“三权”控制方式,实现廉政规划;五是推进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对需要公开的内容进行真公开、常公开,并与公众形成公开互动,实现阳光规划;六是探索规划行政责任认定与绩效评估机制,实现责任规划。通过规划效能建设,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明显增强,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3、严格依法行政,实施规划管理和执法监察(1)加强规划审批工作

我局依照《鄂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鄂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规定,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详细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的编制深度及内容要求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该制度推行以来,规划部门受理的详细规划设 计和建筑设计方案等设计成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对于重大工程项目的选址、各类规划设计和建筑方案设计的报建,均严格按照审批程序的要求,经过现场踏勘、方案初审、局技术委员会审查、市规划委员会审定等程序,促进了民主科学决策。通过上述措施,使我局审批的技术成果的质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地从规划编制上提升了城市品位。全年共提请召开市规划委员会7次,审批建设用地80项,审批建设工程112项。

(2)做好规划许可工作,实现规划依法行政

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一书两证”制度是《城市规划法》的核心,审批和发放“一书两证”是城市规划部门的主要职责。为实行网上报建,今年我局委托洛阳众智公司开发了“一书两证”申报管理系统软件,并开始运行,极大的提高了规划管理的速率;并通过鄂州市城市规划“一书两证”行政许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了科学调控和适时指导的作用,促进城市规划的规范化管理。全年全市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共119项,其中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2份(用地面积278.27万㎡),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1份(规划用地面积419.14万㎡),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50份(规划建筑面积195.77万㎡)。全年共批准建筑工程面积899524.10㎡(其中:居住面积772865.60㎡,商业面积111943.90㎡,办公面积14714.60㎡)。共收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250万元。

(3)规划实施监管得到进一步完善

今年,我局注重对规划管理全过程实施监管。从规划工作细节上着手,以受理、划线(红、绿)、放线、验槽以及 竣工验收、规划许可等环节为抓手,以日查、月检通报为监管手段,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监管控制。今年加强了对市政管线工程实施规划管理(其中包括为鄂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武九铁路提速提供规划协调;对全长54公里汉鄂快速主干道、双谷(高新)大道鄂州段等高等级公路的线路及立交互通位臵的选定和工程内审;红莲湖大道、鄂州电厂沿江通道等市政道路工程审查;“一线、一厂、七站”的电力建设项目选线报批;四项电信线路的规划服务;三项共20.2公里天然气管线的规划服务;一项全长约4公里的给水管道线路规划)。全年共组织实地踏勘260余家,划出规划用地绿线图230家,划出拆迁红线图70余家,出具规划设计要点20余份;实施放线45家,验线、验槽43家,规划竣工验收48家。通过上述细致的工作,规划实施全过程得到有力的监管,依法行政得到更好的彰显。

(4)建立目标责任追究制,实施规划执法监察 今年我们着重加强了目标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设。建立了“市局联合巡查、支队集中巡查、街办辖区大队分区巡查”三级巡查制度,坚持“一天一巡查,一周一互查,一月一通报”的工作制度,实行“违规报告制,案件查处制,目标责任追究记分制”三项管理制度,实施规划全程监察,有效地减少了违章建设的发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湖北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对一般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案件进行查处,全年依法立案查处违法建设17家,实施行政处罚16家,正在复议、上拆期1家;对违法情节较严重的建筑加大强制拆除力度,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156家,面积8863.23㎡,限期整改99家;共协调 红线纠纷12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局属执法监察支队今年严格执行记分制度的规定,对一、二大队日常监管不到位的行为实施责任追究,分别作出了800元和600元的经济处罚。我局长期坚持用制度来管理队伍,用规范来约束执法行为,用规章来处理矛盾纠纷,较好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服务“三新”,实现规划行政再提速

一是实行局领导到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窗口轮流值班制,通过现场办公,减少规划报建环节,真正做到便民、快捷。二是力促政府出台并联式审批办法,通过代市政府起草《建设项目报建并联式审批办法》,大力推进由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规划局“一家受理、抄告相关、联合办理、限时办结”制度的建立,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三是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城市规划上门服务制和规划窗口、规划分局代办制,减少客户往返跑路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如对鄂钢、电厂、军分区等重点项目上门服务,实行代办制,送规划服务上门。四是对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开辟城市规划审批绿色通道。如鄂钢凡口工业园、红莲湖水上运动基地都是特事特办。截止2007年12月,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窗口共受理建设用地项目申报91项,建设工程项目申报18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报20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报47项,规划设计方案报审62项,图纸报审104项,市政管线工程项目报审19项;受理投诉案件16项。每项报建项目从受理资料到办理完毕都及时无误,无一重大差错发生。

(四)扎实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树立规划新形象

近年来,局党委始终坚持把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和效能建 设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结合去年我局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的经验,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努力争创特色工作。

1、规范升级管理系统,实行电子规划

结合各科室职责和城市规划许可流程,今年3月我们再次与河南洛阳众智公司合作对《鄂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和试运行,并根据系统运行要求,制定出台了《鄂州市城市规划电子报建技术规定》。坚持规划审批资料的双轨制运转,《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申请表》和《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审批单》的基本资料一律由计算机录入,办理完相关前臵许可条件和审定审批意见后的《申请表》和《审批单》原件归为纸质档案,《申请表》和《审批单》上的审批意见,由专人录入原表单,形成电子档案保存,其他相关的表单也一律形成电子表单,所有的审批项目都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运行,基本上实现了受理报建资料和图纸审查等办公自动化。

2、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规划

一年来,我局在积极探索城市规划科学规范管理,严格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完善城市规划法制建设。通过近两年的试运行发现,05年颁布实施的《鄂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技术标准过高,有的甚至高于国家技术要求,给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带来了不便,再加上国家标准的调整,新的规范不断出台,该《技术规定》需要调整,我局主动提请市政府修改和完善《鄂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为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城市规划自由裁量行为。二是推行城市规划“阳光审 批”。坚持规划批前公示和听证、批后公示制度,对涉及公众利益和第三人利益的项目审批,全部要求举行听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充分尊重社会公众的意见,在网站、鄂州报、凤凰广场、政府大厅公开重大规划方案,征求公众、收集市民意见3000余条,公示率达到100%。较好地保证了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三是加强了对城市规划批后实施跟踪监督管理。坚持月检通报制度,通过放线、验槽、月检、验收等行政处罚环节,逐步建立开发(建筑)企业规划实施诚信档案制度。今年共召开违法建设处罚听证会7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8项。较好地保证了城市建设按照城市规划健康发展。四是加强政务公开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实时更新“鄂州规划在线”网站内容,将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在网上发布,便于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管理。2007年,“鄂州规划在线”网上点击达6000余次,网上回复达1000余次。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和电话投诉600余人次,都当场作了答复处理;局领导还两次上“亲民热线”为市民答疑解难,答复处理“亲民热线”转办件17件,满意率达95%。实现了规划工作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行责任规划

一年来,我局在规划决策机制方面,实行“行政审批业务会议制度”、“专家评审制度”、“规划委员会审批制度”、“批前和批后公示制度”,层层把关,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在部门协调机制方面,参与起草、修改、会签,并出台了《鄂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供地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加强了与国土、环保、园林、房产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 的协调机制。在规划监督机制方面,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4、对发展环境万人评活动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整改

在优化发展环境和作风建设方面,一年来,我局一是制定了《市规划局关于“发展环境万人评”活动反馈对城市规划意见进行整改的实施方案》。二是局长余学谦同志亲自安排,由局分管领导及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整改督办小组,迅速召开由机关科室负责人、二级单位“一把手”参加的专题分析会,传达学习市委文件及群众对城市规划部门所提三条意见,与会人员针对三条意见进行重点剖析、研究、深挖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通过半年时间整改,群众所提三条意见涉及到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明显加强。三是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并在局网站设立“规划服务环境评议活动”网页,在市广播电视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设立专题栏目,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共100多条。四是聘请城市规划社会监督员。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聘请了8名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及时通报整改措施。今年发展环境评议活动自开展以来,我局规划服务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单位形象有了明显改善,得到市环评代表和社会监督员的肯定和好评。

(五)着眼于源头防腐,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今年以来,局党委将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治理商业贿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划服务承诺等专项工作融为一体,一并纳入全年工作目标,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真正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 负其责,纪检配合协调,人民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对促进城市规划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年来,局党委始终把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在手上,年初对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进行布臵安排:一是强调了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及时印发《市规划局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不仅明确了各单位工作内容,还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全系统从局党委到各基层支部都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二是保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力量。今年中下旬,局党委根据机关和个别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调整的情况,及时对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调整,不留工作的空白点,及时按《干部任用条例》选聘二级单位的领导到位,确保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到位不缺位。三是领导带头促进了责任制的落实。今年为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参观、宣传、教育等工作我局投入资金近三万元,党委书记带头参加每次活动,其他党委成员不准请假,每次活动党委成员都带头讲话,带头谈体会,工作中也带头廉政、勤政,在全市建设工作会上带头推出“八不”承诺,在鄂州报上推出《市规划局规划服务承诺》。

2、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坚持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如重要的人事任免、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评审、大额资金开支使用,都实行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凡重大问题都通过征求群众意见---主办单位讨论---党组集体研究的程序决定。并且一经决定,党组成员 带头执行。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注重结合班子情况,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并针对基层反馈和自查出来的问题,在班子内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搞好整改。局党委注重从一线业务技术骨干中发展新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全年发展新党员7人转为正式党员4人。圆满的完成了今年的各项目标考核。

3、实行廉政谈话制度

对拟提任人员和改任职务的人员实行“廉政谈话”;对有问题需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实行“诫免谈话”,从而得以在监督中体现教育,在教育中加强监督。今年,我局调整和提拔了一批干部,为使这些被调整和提拔的干部始终保持勤政廉政的本色,局长余学谦同志和局纪检组长卫汉平同志亲自和每一位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打反腐倡廉的“预防针”,教育他们谨慎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为广大人民群众多谋福利,同时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4、实行廉政目标责任制

把规划系统的廉政建设纳入了目标考核体系,分别和局属各单位签署了廉政目标责任状,明确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是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把廉政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三同步”(工作目标同步确定,检查指导同步实施,考评奖惩同步兑现)。并将贯彻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情况纳入民主生活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

(六)着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1、积极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007年随着“法律六进”活动在全市广泛的开展,我局 以“法律进机关”为契机,依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积极制定下发了《市规划局关于落实开展“法律进机关”活 动的通知》,以制度保证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落实。

首先,我局从抓好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入手。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湖北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在新的《城乡规划法》即将出台之机,局长余学谦同志亲自撰写了近万字《<城乡规划法>实务性的解读》,发给机关干部,帮助大家深刻理解和执行《城乡规划法》。

其次,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创新,采取集中学习和日常教育等多种形式。今年5月我们与市检察院联系,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和下属单位党政负责人集中到洪山监狱参观,听在押犯罪人员的忏悔,进行警示教育,通过视觉感观和现场以案说法,干部职工感触反响很大,深受教育。

再次,为了使市政府出台的《鄂州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有效顺利实施,我局对前来咨询的市民广泛宣传,组织人员深入到居委会宣传讲解这个办法的核心内容。通过组织开展这些活动,广大市民的规划意识明显增强,关心城市规划的人多了,依法建设的自觉性强了。积极为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实现湖北省“爱卫”城市零的突破做好规划前期准备。

2、抓好规划队伍素质培育和建设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能够担负鄂州城市规划和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通的干部职工队伍,我局借开展“双争”活动之风,鼓励支 持技术人员深造,机关自学风气强劲。通过自学,几乎所有的科长、主任都考取了国家注册规划师。在学习方法上:一是重视行政能力教育。机关干部积极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公务员法》、《中国艺术》、《公共危机》培训班学习;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市委党校举办的春、秋两季科级干部培训班以及县级干部十七大精神培训学习。二是加强业务继续教育。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局机关干部和技术骨干分批次参加国家、省组织的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班和到兄弟城市规划部门学习先进经验,极大地开阔了干部职工的视野,提高干部职工的行政业务能力,对帮助解决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完善技术素质教育。市勘测院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到武汉学习GPS基本操作;学习城市竣工测量规范;到大连、成都两地学习“建筑工程施工规划线编制和工程测绘新技术”。市规划院组织设计人员到福建、浙江、湖南等地参观学习,参加建设部在西宁组织的业务骨干培训;同时请省建设厅原总工程师蔡汝元、市消防支队周星总工来院授课,开阔设计人员视野。规划执法支队坚持星期一早晨集中学习半小时,通过以案件分析研讨、法条释义等形式组织学习业务知识。通过经常性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3、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

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反映的是社情民意,是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行政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 现,也是行政管理机关了解民意、改进作风的一个重要机会。

(1)在办理建议提案的目标上,局领导要求将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作为本局的一项职责来认真履行,不能单纯地就建议办建议、就提案办提案,要将建议和提案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吃透,要将建议提案所反映的情况全面调查核准,在此基础上提出办理意见,能立即办的立即办结;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办结的列出时间,明确责任人,并督查到底,一时不能办的,详细说明理由。

(2)在办理建议提案的具体工作上,我局从收集、梳理、调查、反馈、行文等各个环节上都明确了职能职责。我局对每一份建议和提案进行了认真和深入地研究分析,拟出具体承办意见,再按类别确定具体承办人。同时明确对办理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办公室牵头协调,相关科室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办理工作网络。

2007年,共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24份。件件认真办理回复,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回复满意率达到100%。

(七)、认真做好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今年,根据我局的工作实际和特点,在进行岗位职责明确到人的同时,对每一个同志的工作都采取了岗位工作明确细分,把责任落实到人。

1、在认真贯彻《档案条例》和《保密法》方面。所有收发文、报建、审批、执法处理意见都要文本、电子双归档,切实做到不遗漏、不缺失。为了防止黑客侵入,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我局严格落实“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原则,实行内外网严格分开,上外网的微机要保证硬盘上没有 涉密数据,更投入资金购买遮频器、隔离卡、碎纸机等高科技工具,切实做到城市规划涉密数据不泄密。

2、在财务工作管理方面。局长余学谦同志十多年来一直不直接分管财务和分管人事,对财务强化程序和过程监督。局系统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遵守《会计法》及财政部门财务管理制度。本着“增收节支”和“开源节流”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类消费性支出,购臵固定资产、汽车维修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接受市审计、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多次检查,未发现任何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

3、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今年,我们主要抓了机关内部硬环境建设,我们投资近2万元更换了防盗门、防盗网,增购了6台套消防灭火器材,并采用了红外探测无线报警系统,办公楼的每一个窗户都安装了无线红外探头,只要有人进入设防区域,就会自动报警。同时对机关的供电、供水定期进行检修。一年来,无一起安全事故和盗窃案件发生。

一年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上下齐力,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7年1月,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2007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5-2006市级文明单位;2007年3月,被市防火安全委评为2006全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3月,被省纪委、省监察厅评为优秀执法项目和效能监察项目;2007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06全市特别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07年5月,市规划局、直属分局、执法监察支队、规划院,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授予2005-2006市级文明单位;规划窗口被市行政服务中心连续四年被评为红旗窗口。

二、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市民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规划编制上,仍然存在规划滞后和规划科学性不强的问题。

二是在规划决策上,建设项目审批周期过长;在规划审批方式上,尚未开始履行“票决制”,进而实现科学决策。

三是在规划行政许可上,窗口“一站式”审批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联合办理制至今未能实施。规划行政效能不高。

四是在规划实施监管上,批后监管缺位,跟踪检查,反馈督办落实不够。

五是在规划执法监察上,社区监管尚不到位,对违法建设依法制止查处乃至拆除力度不大。

六是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提高,以承担建设“数字鄂州”的重任。

三、2007年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

2008年,我局将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宣传贯彻全面实施《城乡规划法》为主线,以率先融入大武汉、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核心,我们要以规划建设组群式大城市为目标,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主三新十特”的城市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城乡统筹跨越式发展。

(一)发展思路及目标

以做大做优主城、做强新城、做特中心镇、做新中心村 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城乡居民点体系;以指导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为重点,赋予园区城市功能,赋予新城带动功能,推进产业化与城镇化的有机结合;以规划布局市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为重点,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网络;以强化城乡空间管制为重点,实现资源环境的配臵和保护。做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功能不断增强,城镇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品位不断提升,城镇特色日益突出。积极坚持“大城市”规划意识,把鄂州规划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组群式大城市。

(二)规划工作重点

一是积极组织编制《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支持鄂州市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要求,积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全面开展《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编制工作。08年上半年完成《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及报批工作,年底前完成《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初步方案。

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学习宣传《城乡规划法》,让《城乡规划法》深入人心;同时,结合鄂州实际积极开展与《城乡规划法》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及时组织修改并提请市政府出台《鄂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对现有管理制度及规划许可规定进行全面清理和调整。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网络,积极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

三是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在《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的指导下,积极组织编制完成“一主三 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用以调控和指导土地使用和城市建设。

四是积极开展十个特色中心镇总体规划,以及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特色中心镇建设,促进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

五是进一步深化城乡规划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切实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违法建筑协同执法机制,提高规划执法效率。

六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效能建设和监察的长效机制。以深入开展效能建设为载体,以实施效能监察及责任追究为保障,坚持效能建设与效能监察相结合,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七是积极实施“数字鄂州”空间地理框架数据库工程建设,为推进鄂州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及公众信息服务,打造基础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提升城市化。

鄂州市规划管理局

二00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主题词: 工作 总结 计划

鄂州市规划管理局办公室 2007年12月19日印发

共印5份

篇2:鄂州规划

发表日期:2006年5月19日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鄂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要要求,积极配合市建委和协调指导规划设计单位,切实做好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突出抓好我市纳入全省“百镇千村”试点村镇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为重点,扎实开展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引导和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规划编制任务

1、重点开展村庄整治规划编制 村庄整治规划要以《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为指导,围绕实施“三清”工程(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五改五通”工程(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电、通路、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四权”工程(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自我管理权、村务知情权)等要求来开展。

(1)今年重点完成31个示范村的村庄整治规划 ①2006年5月底以前确保完成省建设厅确定的我市5个试点示范村:杨叶镇三峡村,葛店镇白浒镇村,华容镇周汤村,太和镇牛石村,沼山镇杨井村。争取再多完成3个示范村:花湖镇华山村、汀祖镇丁坳村、新庙镇将军村。

②2006年7月底以前完成省建设厅确定的我市16个示范村所剩下的12个村:燕矶镇马元村、池湖村、杜湾村,杜山镇三山村,碧石渡镇虹桥村;葛店镇黄矶村、熊塆村;蒲团乡何桥村、上倪村,庙岭镇脉岭村;沼山镇东井村,东沟镇六十村。另外,根据市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统一部署,新增加3个示范村:华容镇肖叶村;太和镇谢培村,涂家垴镇徐桥村。

③2006年12月底以前完成省建设厅确定的我市31个示范村所剩下的11个村:汀祖镇桂花村,碧石渡镇黄咀村,新庙镇茅草村,杨叶镇团山村;华容镇凉亭村、杨巷村,段店镇灯塘村,临江乡临江村;沼山镇王铺村,涂家垴镇涂镇村,梁子岛生态旅游区刘斌村。

(上述31个示范村省建设厅统一要求2-3年内完成)。(2)从2007年开始,积极配合市建委指导全面开展对全市剩余行政村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村庄整治的规划编制和规划技术指导。力求在2008年内全面完成全市村庄整治规划任务。

2、积极组织修编制和完善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联系的有关规划

(1)完成鄂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调整

按照城镇规划与园区规划和村庄规划相结合的要求,今年要充实、完善和深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完成“四个新城”规划设计

按照不同功能定位要求,今明两年,要分别完成“四个新城”总体规划:

①葛店科技新城; ②花湖工贸新城; ③红莲湖旅游新城; ④梁子湖长岭渔港小镇。(3)完成重点园区规划

按照“产业进园区”的发展思路,今年要编制完成“城东工业园区”和“樊口工业园区”近期发展规划,为招商引资服务。(4)完成中心镇总体规划调整或修编 ①2006年完成:葛店镇、燕矶镇、沼山镇;

②2007年完成:碧石镇、汀祖镇、段店镇、太和镇、东沟镇;

其中省重点镇(葛店镇、燕矶镇、沼山镇)今年要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上述8个中心镇计划分3年编制完成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条件的要编制城镇设计。

(二)规划培训任务

规划培训是我局配合市建委在村庄整治工作中的又一任务。2006年计划分4批为全市320个行政村完成区、镇、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划培训。要通过培训,帮助区、镇、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准确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党的方针政策,理解村庄整治规划的内容、做法、标准、要求以及技术理论,介绍、推荐村庄整治规划中市内外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要通过培训,使全市区、镇、村干部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掌握或基本掌握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整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知识,全面参与领导、指导、管理、协调、服务、实践等环节。

1、第一期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培训对象为各区分管城建工作的领导、区建设局局长、规划办主任,各乡镇街分管城建工作的领导,31个示范村和4个街办全部村党支部书记。

2、第二、三、四期培训班分别到鄂城区、华容区和梁子湖区主办,培训对象为辖区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

(三)规划服务任务

1、开展“三送”活动

(1)送规划。将编制的31个示范村的规划、特色民居建筑方案、住宅设计、建筑物整治改造的要求、标准以及道路、绿化、改水改厕改厨、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等图纸送到农村,送到农民手中。

(2)送技术。培训各类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将规划技术送到农村。

(3)送政策。服务农民,将村庄整治规划的有关优惠政策、信息送到农村。

2、服务“两区”建设

“城市规划区(主城区)”和“城市规划发展区(开发区、度假区)”是我局直接实施规划管理的区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为促进“两区”跨越式发展的规划服务工作,通过“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绿色通道”等方式,快捷地为“两区”内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服务。

3、实施“惠民”工程

涉及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行政性费用全部免收。

三、工作要求

(一)依法有序,把握原则

1、依法编制规划

村庄整治以及相关规划的编制依据有:《规划编制办法》、《湖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湖北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鄂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鄂州市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等。所编制的规划应在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2、注重规划衔接

规划的编制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水利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相衔接。集镇和村庄规划,应在镇域乃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对村镇性质定位、规模预测、总体构思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3、把握规划原则

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遵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政府引导、民主管理”的原则。要不断地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二)明确方法,把握深度

1、工作方法

(1)突出重点,示范引路。选定中心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今年重点完成31个示范村的村庄整治规划任务,同时结合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修编和完善相关规划(前已述)。

(2)进村蹲点,上门规划。我局组织最精干的技术力量,按技术人员的专业搭配,分5个工作小组分别由局长、副局长、规划院长带队,深入村庄现场踏勘,调查研究,现场规划。

(3)系统思考,创新思维。村庄整治规划编制要做到:融合三个层次(城镇、园区、新村),注重三个内容(镇、村、自然村),区分三种类型(富裕村、中等村、贫困村),做好三类方案(新建、改造、整治),重视三个时期(长远、中期、短期),明确三个指导(技术、政策、管理)。

(4)实行“五边”,提高效率。边设计,边整治,边完善,边出图,边见效。

(5)农民是主体,政府作引导,培训为手段,共同搞规划。

2、工作步骤

(1)确定对象。示范村先行。

(2)开展调查。对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现状、村庄的独特环境条件进行摸底调查。

(3)初步方案。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现场勾绘草图,拿出初步方案。

(4)规划成果。利用现代技术和基础地理数据,整理出图,公示整治方案,征求农民意见,进行专家评审,修改完善成果,村民大会通过,履行审批手续。

(5)规划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多方筹资,农民投工投劳,试点引路,稳步推进。要通过村庄整治规划的实施,使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种林果树、树文明风”。

3、技术要求

(1)道路系统。以“通”为原则,保证农民出门不沾泥土,道路路幅结合实际,灵活确定宽度。

(2)排水系统。根据地形,就近排放,保证雨水排得出,污水能进池(沼气池、化粪池)。

(3)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根据村庄条件及现状地形,以方便生产生活为原则,合理确定晒场、村级组级和村民经办的产业或作坊场所、村民活动中心、村委会办公场所、商业店面、公共厕所等位置和规模,并拿出设计方案。有条件的村庄结合水塘、山丘、空地设置公共绿地和小游园,以及进行入村标志、牌坊或门楼建设等。

(4)绿化种植。利用“四边”(村边、路边、宅边、水边)种植行道树和块状绿化园,利用家庭庭院种植花草树木,见缝插绿。其品种以乡土树种资源为主,以经济林果为主,以乔木为主。

(5)房屋整治。除完成新建、改造等整治综合规划方案外,要因地制宜地对现有房屋进行综合评估,避免千篇一律,可视不同情形酌情对现有房屋进行修整、粉饰、补缺、拆障、加层、整顶等,力争少花钱,多见效。

(6)改厨、改厕。室外厕所、猪圈集中布置,或结合沼气池协调建设。

4、成果内容

村庄整治规划成果确定为中心村“五图一书”(1)镇域规划图(2)村庄现状图(3)整治规划图(4)专项规划图

(5)住宅设计图(含院落布置)(6)规划说明书

一般村或基层村可在上述成果基础上酌情减化。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民意、规划引导”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组织规划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特色新村的设计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其研究内容和模式有:

1、城郊街坊型新村;

2、一村一品专业型新村(如:农产品加工、养殖、农家乐等);

3、特色民居型新村(如:山村、渔村、古村落、古民宅等);

4、节地生态型新村;

5、乡村农耕型新村;

6、庭院庄园型新村(结合农业产业化)。

通过深入、广泛、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为全市设计和推荐特色民居建筑方案,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特色风格鲜明”的住宅设计图样。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成立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余学谦任组长,副局长李国凡、易春明任副组长,局相关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明确分工副局长李国凡具体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成立日常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指导、培训、协调等相关工作。

(二)强化督导,顺利推进

1、切实抓好全部规划编制计划任务的分解落实,根据工作进度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督导,做到保质保量,顺利推进。

2、发挥全局科技优势和专业技能优势,集中调配规划人力资源,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

(三)分级负责,严格考评

1、对承担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任务的规划设计单位,从完成时间、规划质量、农民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规划编制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2、对局机关和分局工作人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行政许可和服务工作,建立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目标管理。

篇3:鄂州规划

1、在城乡空间布局方面,通过规划服务引导鄂州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

根据鄂州的区位、条件及城镇发展要素,我们以“区域统筹、全面对接”为理念,开展了鄂州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战略研究,特别是“武鄂一体化”规划对接研究,分析确定了鄂州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功能和地位。按“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产业同链、市场同体、生态同建”的原则,注重了城镇空间布局、区域基础设施、产业链接、公共交通、市场体系、港口岸线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一体化思考,开展了葛华科技新城、红莲湖旅游新城与武汉科技新城、北湖化工新城的“四城”对接的规划研究,组织了武黄高速干道、汉鄂快速干道、高新大道、316国道、沿江大道、凤凰大道、梁子湖大道、城际铁路等“多条干道联武汉”以及产业布局、链接、转移与城镇功能错位的规划实施。目前,连接两座科技新城的高新大道已全面建成,汉鄂快速干道、凤凰大道、316国道改造和城际铁路建设正在实施,武汉新港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武汉-鄂州30万人口居住新城项目正在落实,武汉富士康、中芯国际、80万吨乙烯、武钢、鄂州电厂等重大项目配套产业以及其他科技研发、生活服务、运动休闲等产业和项目纷纷落户鄂州。下一步,我们将按新编《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继续深入开展对“多条通道联武汉、三大板块联武汉、四城对接联武汉、武汉新港联武汉、循环经济联武汉、30万人居住新城联武汉”等“武鄂一体化”区域统筹的分析和研究,继续开展对产业、生态、资源、交通、物流、市场等要素的研究。通过规划引导,切实发挥武汉鄂州“同城效应”。

2、在城乡空间体系方面,通过规划服务引导鄂州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城镇空间方面,鄂州已取得了“一主三新十特百中心村(社区)”四位一体的城乡空间体系和架构的研究成果。应继续以“城乡统筹、全域鄂州”为理念,按照全市主体功能区划和主城、三座新城、十个特色镇、百中心村(社区)的功能定位和布局,继续按照“做大做优主城,做强做实新城,做精做特特色镇,做新做美中心村”的策略来开展城乡规划工作。主城区重点突出和优化行政、文化、科技、教育、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形成鄂州城乡发展的龙头。葛华科技新城全面对接武汉科技新城、武汉化工新城、武汉新港,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红莲湖旅游新城按照绿色、集约、高端的城市定位,加快与梧桐湖生态新城对接,努力建成面向华中、服务武汉的重要商务运动休闲基地和旅游目的地;花湖工贸新城对接黄石,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十个特色镇应发挥地域优势,凸显产业特色和城镇特色。依据新编城乡总体规划的成果,开展102个农村中心社区的建设详细规划。近期,在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规划建设12处农村示范中心社区。同时,启动“百里长港城乡一体化生态示范区”建设。

3、在城乡空间功能方面,通过规划服务引导鄂州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建设

鄂州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定位历经了“夹缝”理论、“众星拱月”理论、“一主一辅双城”理论、“一主三辅叶型”理论等城市发展理论影响的演变过程。当今,鄂州提出“一主三新十特百中心村”城乡统筹的空间布局理论,是鄂州走建设绿色、集约、高端,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的客观必然。如何建设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我们认为,在宜居方面,应建三个城市:一是严格实施组群间和组群内的水体、绿地及区域生态的规划控制,超前建绿,宽带建绿(主次干道两边各25-30米基本宽幅绿带),突显环境,要变“在城市和建筑中生长绿化”为“在林地中生长城市和建筑”,建鄂州生态城市;二是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设施的统筹规划与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建鄂州功能城市;三是利用和挖掘吴王古都、江南水乡和现代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建鄂州文化城市。在宜业方面,应建三个城市:一是合理引导调控城乡产业布局,建鄂州现代工业城市;二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三江龙头港区,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带和滨江发展轴,引领鄂州由“环湖时代”走向“滨江时代”,建鄂州物流商贸城市;三是加快形成以区域交通为枢纽,联接武汉为宽带,中心城区为主轴,区、乡(镇)、村为环通的区域交通网,建鄂州交通枢纽城市。

4、在城乡空间协调方面,通过规划服务引导“两型社会”建设

一是科学规划,定位园区功能和规模。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力求通过规划指导,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功能,从而增强园区对重点项目的承载力。在新编《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及各新城规划过程中,把产业园区规划与城市综合功能新区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社区化、社区现代化”的特色园区发展思路,准确定位了园区功能和规模,努力实现了“城园互动”。二是科学规划,集聚打造特色园区。建设项目选址是执行城乡规划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和规划的实施,同时也决定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失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1) 依园区功能把握项目落地门槛。按照“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依性质集群,园区按功能分类”策略,只要是符合“一政策三要求”(准入门槛)即符合产业政策、规划要求、环保要求、安全要求的项目,我们就想尽办法让项目迅速按规划依性质进园区落地。比如浙江企业联合会旗下的湖北英豪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武汉新港工业园区,项目用地总面积6000亩,原选址意向为鄂州城区南部的泽林地区,我们根据鄂州市城乡规划和园区功能定位,认为该项目不适宜在此处落地,经过再三协商与沟通,最后成功将项目中的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工业类引入城西鄂州经济开发区,将项目中的商贸、物流产业类引入城东鄂城新区。 (2) 依企业类别引导项目集聚布局。对于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对于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工业项目,我们坚持环境保护作为前置条件,同时对其工艺流程和辅助设施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紧凑性的审查,来确定项目选址和用地布局,力求在项目协作配套、原材料供应、能源利用、工艺流程、废物回收与再生利用方面形成循环链。

5、在城乡空间核心方面,通过规划服务引导主城区做大做优、功能品质提升和规模拓展

篇4:湖北鄂州市试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选文略,见前文)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小石城山记》)

[注]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木丽(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用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今湖南一带,在古代位于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

(3)益奇而坚________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的不平之气。(2分)

[推荐理由]

江苏淮安市试题采用了课内外文段对比阅读的形式,考查的词语都是考生课内学过的重点文言词语,目的是考查考生文言词语的积累情况和迁移运用能力。第1题要求考生断句。意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能否进行正确朗读。第4题,考生只有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才能结合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柳宗元的思想感情。第5题既引导考生通过比较。正确理解句子的表现手法,又要求考生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考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篇5:鄂州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鄂州市实验小学位于吴都大道与汇贤路交汇处,投入资金6900万元,占地面积80亩,建筑校舍面积22869平方米,工程于2011年8月10日破土动工,2012年8月1日前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9月1日正式开学。实验小学是教育改革实验为主要任务,集教育、教学、教研为一体的市级实验性示范性窗口型学校。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3606名学生,现有标准篮球场两个,体育专职教师11位,其中有篮球专长的教师有两位。

(二)优势分析

我校现有两片标准篮球场地,专业篮球教师两名,以及完善的场地和器材设施,能满足训练和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是鄂州市所有小学所没有的条件。因此,我们觉得这是我校今后发展篮球的优势所在。

(三)学校篮球特色发展的问题

1.队伍薄弱,缺乏专业素养。(1)全面实施篮球特色学校创建规划,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必须依靠班主任组织实施。然而,大多数班主任缺乏篮球专业知识,将严重影响着规划的实施。(2)目前学校虽有两位专职体育教师和部分喜欢篮球男教师,但是这些教师的篮球专业素养和篮球专业研究水平不高,有待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缺乏带队训练的理论支撑,缺乏专业教练的引领。

2.缺少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到教师对创建篮球特色学校已经形成共识,然而,学生投入训练会影响文化学习,怎样努力争取全体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篮球训练做到“两头兼顾”,还没有较好的方法予以解决,有待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研究探索。

3.场地缺乏。目前学校没有专门的篮球训练馆,雨天无法正常训练。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培养特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让每个人在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思想,弘扬“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传统,以“小篮球”促“大健康”教育观的落实,培植和开掘学校篮球特色资源,培养学生的篮球精神,丰富学校篮球文化,进一步开发学生身体运动智能,促使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把学校办成篮球特色学校。

(二)分段目标(每年工作重点)

第一阶段(2018)制订规划,初步实施。

1.以制定规划,积极宣传教育为主,建立篮球特色工作小组,明确规划的目标。

2.开展篮球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篮球专业素养。

3.开发篮球校本课程,准备编制篮球样本教材。

4.认真进行以篮球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全体师生了解篮球的历史,了解各国篮球的发展,激发爱球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

5.班班组建男女篮球队,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课,加强训练,提高水平。

6.继续抓好校级男子篮球队训练工作,提高球艺。

7.增加学校小篮球架四个。

第二阶段(2019)全面实施并逐步充实完善阶段。

1.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

2.修订完善篮球校本教材和评价机制,继续加强篮球课程教学,将“篮球精神”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和技能。各个年段要达到如下要求:低年级-----熟悉球性,掌握运球的基本动作及其方法(原地运球、行进间直线运球、变向换手运球);单手肩上传球、双手胸前传球的基本动作及其方法。中年级-----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跑篮、变向间运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后转身、急停急投的基本动作与技能。高年级-----掌握抢球、抢篮板球、突破上篮、急停跳投、(假)变向运球过人的基本动作与技能;能运用所学的各项技术参与篮球比赛。

3.全面进行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加强班级篮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

4.根据教练员的现状,边训练边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练员专业水平。

5.各年级组织篮球队,学校组建篮球社团并开展日常的社团活动和训练工作;每学年举行篮球比赛活动。

6.在实施过程中将规划内容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第三阶段(2020)实施总结汇报阶段。

1.篮球特色管理的内容基本完善。

2.巩固篮球校本课程教学,让每个学生展示“篮球本领”。

3.狠抓校篮球队的建设,参加市级比赛,争取获得好成绩。

4.积极开展篮球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篮球教育新路,以此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领导组织,加强特色建设管理

1.学校成立篮球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篮球特色工作小组、篮球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和篮球教研组,实行分工合作,全面管理学校篮球各层面的工作,领导和促进学校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的稳定健康地发展。各组名单如下:

(1)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吕红芳

组 员:赵俊、左逢联、熊小芳、熊小刚、余火军

(2)篮球特色工作小组:

副组长:赵俊

组 员:姜慧、李明杰、潘静、各班主任和各体育活动课老师。

(3)篮球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 长:姜慧

组 员:胡洋、邱忭、陈振东、龙泉、林志刚(4)篮球特色教研组:

组 长:姜慧

组 员:胡洋、邱忭、陈振东、龙泉、林志刚

2.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的篮球运动管理制度,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保证学校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

3.加大体育设施硬件的投入,为更好的开展篮球运动奠定基础。学校每年增添部分公用篮球,保证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及时修补损坏地面,确保学生安全的活动;及时添置其它常用体育器材,如篮网、比赛用球、记分牌,以保证篮球运动的正常开展。

4.学校统筹解决校篮球队队员的训练时间、服装和其他相关训练条件问题,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二)重视宣传教育,建设校园篮球文化

校园篮球文化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体,以篮球运动为主要内容和运动手段,所创造的篮球物质财富和精神则富的总和,其表现出一种具有校园独特形式的学生群体文化生活。

1.组织各层面的教师认真学习规划,充分把握规划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充分的动员和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建设以篮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篮球运动氛围,学校宣传窗设有“篮球专栏”、班级黑板报有“篮球角”。

3.开展多项教育活动,一要让学生了解篮球的历史——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项普通的体育运动,它已经孕育了自己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众多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的发源、发展,竞技规则的演变,篮球人的奋斗史……都对后人有借鉴作用。二要让学生了解篮球的发展——篮球的发展,跟国家经济状况、国民受教育程度等有很大关系。一百多年来,篮球运动在世界、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它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竞技游戏转变为今天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社会亲和力、文化传播力为一体的新型文化载体。

4.举办校园篮球文化节。内容可以安排篮球漫画、篮球摄影、篮球电脑小报、班级篮球黑板报、篮球征文、篮球宝贝啦啦队、球操表演等等,让所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促进学生对篮球的热爱和对篮球文化的理解,以及篮球魅力对人生的影响。

(三)开发校本课程,普及篮球基础教学

1.开发篮球校本课程。学校将根据国家课程计划,结合体育教育的实际设置学校篮球教育的课程,规划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时将充分考虑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1)基础型课程:介绍篮球的基本常识,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和对篮球的兴趣培训为重点。(2)拓展型课程:不断地优化拓展型课程,开设篮球校本课程,从特色兴趣班向课堂教学班渗透。

2.抓好篮球基础教学。

(1)全体教师要形成共识——篮球是一门科学。篮球的制作材料、结构,篮球的运动原理、运动与体能的关系……一个小小的篮球,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一次次漂亮的进球让大家享受到篮球的美,但是一次次精确的进球背后,蕴含了许多科学道理。篮球入篮的角度大有讲究:只有38度至45度的入篮角度才是最佳角度;三分球的出手角度也有说法……篮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体育的新视角,篮球既是一门校本课程,更是一门科学。

(2)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等时间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活动。将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篮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

在教学中,要实施“成功教学”、“分层教学”,让学生获取成功;还要实施“降低要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对于一些能力差或心理、生理上的原因,不能顺利获得成功的学生,可根据情况降低要求,使他们也获得成功。

3.抓好班级篮球队建设。各班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球队开展活动,班主任老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各班通过篮球活动,使篮球运动员具有一定的篮球基本技术,能欣赏各种篮球比赛,并能加以适当的点评。

4.举行篮球比赛活动。

为了给学校增添更浓的篮球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比赛机会,每学期举行年级间、校际间篮球比赛。

四、保障机制

1.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学校篮球特色能否得到发展,教练员是关键。因此,提高专职体育教师和教练的专业水平成了最关键的问题,为此,学校将努力提升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一是成立篮球教研组,每学期制订训练计划,定期开展交流讨论;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尽快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是要邀请篮球专业行家来校指导引领,提高教师的篮球专业素养;四是要做好全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篮球运动水平,特别是班主任的辅导学生篮球运动的能力。

2.完善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激励教师为创建篮球特色学校多作贡献。

3.坚持科学管理。一是不断研究篮球特色教育工作,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和谐、合作的教练关系;三是建立健全合理的考评制度,对于带出好成绩的教练员给予奖励。

5加强宣传,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创建篮球特色学校的意义,赢得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大力支持。

篇6:鄂州规划

按照武汉市和江夏区“十二五” 发展规划,结合梁子湖风景区 “十一五”发展的现状和“十二五”发展走势,制定本《规划》。

一、梁子湖资源概况

第一,梁子湖是武汉市重要的战略备用水源地

梁子湖是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东连鄂州、西接武汉、南衔黄石,距武汉、鄂州、黄石、咸宁四城市均在50公里以内。梁子湖全湖42余万亩。在武汉市江夏区域有32万亩,占梁子湖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流域面积3265平方公里,是湖北省第二大、蓄水量第一的淡水湖,武汉“1+8”城市圈的中心湖,也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上保存最好的湿地保护区之一,景区资源条件十分优越。湖南北宽为22.5公里,东西长为82.2公里。流域面积3260平方公里,容量为7.59亿立方米,常年平均水深3米。梁子湖属破碎性湖泊,岸线长达636公里,在同面积的湖泊中十分罕见。是武汉市战略备用水源基地。

?目前,江夏梁子湖水质仍旧保持着国家Ⅱ类可直接饮用水标准,是我国城市型湖泊当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

第二,水质保护优良

作为目前全国水质保护最好的两个淡水湖泊之一,江夏区梁子湖Ⅰ、Ⅱ类水质面积达到85%以上,并常年保持Ⅱ、Ⅲ类水体,被列为武汉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和Ⅱ类水源保护地。第三,土地利用严格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标准执行

梁子湖风景区托管区域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2平方公里。八个村耕地面积15171亩(其中水田9125亩;旱地6046亩),山林16949亩,水面(塘及湖汊鱼池)5805亩,荒山荒滩7704亩。

第四,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系统完整,物种丰富

林地覆盖率40.5%。野生生物资源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生物有25种,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9种。梁子湖因其动植物的多样性与完整性,被专家学者称为“武昌鱼故乡”、“化石型湖泊”、“物种基因库”和“鸟类乐园”。

二、“十一五”期间梁子湖保护和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区,把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实现了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步双赢。在梁子湖风景区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农业发展迅速,内部结构得到优化

2010年,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可实现财政收入56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4亿,农业增加值达1.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88元,主要经济指标大幅长。此外,梁子湖风景区下属多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主注册品牌“梁子湖牌”商标获湖北省品牌商标,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随着梁子湖风景区龙湾度假村、新华农业园等本土企业提档升级,游客日益剧增。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旅游收入达1800万元,接待游客数量约2万人。第二,发展环保型产业,践行低碳先行的科学发展。

引入风能提水、燃气游艇、新能源利用示范和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梁子湖风景区南咀村整村推进沼气示范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50户,普及率达到65%),在老屋陈湾58户全面推行太阳能热水器,为湖区新能源利用提供了样板。这些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风景区的品位,凝练了环境品牌优势。

第三,制定南北咀详规,高标准地制定产业引导的控制性规划。

通过规划与控制,力图将梁子湖风景区打造成为:以城郊休闲旅游地为主要形象,以湿地风貌为特色景观,融合楚文化与梁子湖本土文化,风景优美、环境和谐、特色鲜明的综合休闲旅游风景旅游度假区。目前《江夏梁子湖风景区南北咀近期规划》已完成,中心区9.98平方公里总

体规划已于2007年9月10日由武汉市规划局下发“武规函[2007]36号”文件批复;北咀2.2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于2008年5月22日由区人民政府下发“夏政土字[2008]70号”文件批复;景观规划、市政规划、总规区域环评可行性论证初审已完成。

第四,联合科研机构,提高发展中的技术含量。

引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强大技术力量,重点建设生态渔业研究中心、淡水水生生物科普展示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淡水渔业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等,为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坚强有力的高科技技术支撑。

三、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总要求,以创建生态示范景区为己任,以保护和恢复梁子湖原生态湖泊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移,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新能源、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低碳经济体系。积极探索农村家园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打造独具梁子湖风景区特色的生态新家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努力探索实施“两型”建设示范区,既有效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又充分利用湿地生态优势,促进梁子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基本原则

1.以旅哺农,以农撑旅,体现科学发展观。

2.注重保护,兼顾效益,体现可持续发展。

3.统筹业态,整体布局,体现低碳产业结构体系。

4.坚持品质,做高起点,体现区域高端发展新要求。

5.融入人文,创新理念,体现前瞻性和实用性。

6.政府指导、公众参与,体现经营运作的市场新。

五、发展定位

1.整体发展定位

把梁子湖打造成全国湖泊流域综合保护与开发示范区。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鼓励率先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为全国其他湖区综合保护与开发发挥示范作用。

2.分领域定位

⑴武汉“1+8”城市圈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发挥保障武汉市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维护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努力创造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生态、一流人居环境,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⑵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切实保护梁子湖“一湖清水”,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中国坚持生态和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成就;广泛开展国际经济和技术交流,积极借鉴国际生态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充分发挥梁子湖生态经济区的自身特色,探索建立国际生态经济合作新机制。

围绕上述定位,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和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

六.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梁子湖原生态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经济社会,以满足广大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具体来说:

1.农业经济增长目标:到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3亿元,年均递增7%;实现

农村人均纯收入11306元,年均递增8%。

2.旅游发展目标:

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以梁子湖广阔的湿地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为依托,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及4A级景区。省级层面:以太阳能光伏项目为依托,打造湖北省级太阳能公园,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基地。武汉市层面:以梁子湖优越的休闲度假条件和方便适中的区位为基础,打造武汉市民近程休闲度假“后花园”。

3.结构调整目标

2009年,农业在本区总产值的比重为61.8%,工业比重为15.6%,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3.6%。在规划期,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渔业为主向多种产业转型,通过发展旅游休闲、风光农业、文化创意、科研科普等产业,使得非农产业在地区总产值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

4.生态保护目标

规划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江夏梁子湖生态保护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名称(单位)国家生态区指标

经济发展(生态

经济)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达/欠发达地区)(元/人)≥33000/25000年人均财政收入(发达/欠发达地区)(元/人)≥5000/380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发达/欠发达地区)(元/人)≥11000/8000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发达/欠发达地区)(元/人)≥24000/180005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1.2单位GDP水耗(m3/万元)≤15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重(%)≥20

环境保护(生态

建设)8 森林覆盖率(平原地区)(%)≥18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15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Pm10、SO2)(mg/m3)≤0.10

≤0.06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且城市无超4类水体噪声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COD)(千克/万元GDP)<4.5(1)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0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80,并无危废排放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12农村生活中新能源所占比例(%)≥30秸秆综合利用率(%)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0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90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0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千克/公顷)<25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农村污溉达标率(%)100农业生产系统抗灾能力(受灾损失率)(%)<10

社会进步(生态

文化)27 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初中教育普及率(%)≥99城市化水平(%)≥50恩格尔系数(%)<40

贫困人口比例(经济发达地区)(%)<0.2

基尼系数 0.3~0.4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85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95

指导指标 35 水面积率(%)≥30

体育普及率(%)>90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95

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普及率(%)>75

注:(1)不超过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2)除注明外,经济指标和环保指标均为在地化统计数据。

重点项目布局:

从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的目标出发,用3年时间把北咀板块打造成国内领先的一流生态主题公园精品景区,基本形成一日游体系,建成武汉市中远郊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知名目的地;用5年时间,将梁子湖风景区打造成以碧湖连天的城郊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主要形象的,以湿地风貌为特色景观的,融合楚文化与梁子湖本土文化的,风景优美、环境和谐、特色鲜明的综合休闲旅游度假区,把梁子湖风景区打造成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景区、武汉市的后花园和旅游休闲圣地。力争以梁子湖为龙头,推动大梁子湖生态主题公园的建设,建成环梁子湖生态旅游经济圈,最终将梁子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近期梁子湖风景区资源保护和发展建设分三期实施,即:

第一期:完成龙湾渡假村、紫湖长滩?鱼文化休闲公园、太阳能光伏电站、武汉现代渔业研发基地、天子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工程、北咀村新村、垃圾填埋场、风力取水及风光互补路灯等在建项目的建设,预计一期工程投资92380万元,于2011年前建成并投入运营。

第二期:梁子湖农家乐园(含中央商务区)、水云天养生休闲园、龙湾渡假村二期、南咀区域秋水长天渡假村项目及湖泗古窑址陈列馆、新华村聚居点、保福祠新村、南咀村新村、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预计二期工程投资75620万元,建设期三年,即2011年开工,2013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营。

争取引进并完成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和五个生态保护工程,如梁子湖北咀湿地公园等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预计工程投资21698万元,建设期2年,即2012年开工,2013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营。

第三期:启动青山岛生态休闲岛项目和保福原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建设周期为三年,即2013年开工,2015年年底投入运营。

七、组织领导和政策措施

第一,以旅游业的保护性开发,使旅游业成为梁子湖地区生态环境与保护开发的基本途径;通过旅游业带动梁子湖区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通过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旅游,使区内旅游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第二,做好生态功能和圈层发展战略,实现环境保护,践行科学发展。确定分区保护、分级管理。划分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外围区。重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包括自然湖汊、湿地水域、湿地植物等。这些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不能在此进行大

规模的旅游开发活动;一般保护区在湖边周围一些村庄分布。这些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大,可以安排餐饮、购物休闲接待设施,主要保护对象为大气、土壤、水体及其相关旅游资源等。外围保护区:主要为规划区周围视线内的山体、湖域、植被。

第三,探索低碳发展和生态补偿的机制,引导政府、社会和企业开发创新经济手段,为实现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环湖高等级公路。

上一篇:雷锋生平简介(结合学习雷锋课件)下一篇:社区综治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