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建国大业》有感

2024-06-09

看《建国大业》有感(精选14篇)

篇1:看《建国大业》有感

看《建国大业》有感

在我们伟大祖国六十华诞前夕的九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我和妈妈到焦作奥斯卡影城观看了国庆献礼影片《建国大业》。看完之后我有不少的收获。第一,在这部电影中我认识或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宋庆龄、邓颖超、冯玉祥、张澜、蒋介石、蒋经国等人。这些人物过去我有的听说过,但是不太了解,有的就根本不知道,通过看这部电影,让我对他们有了认识或了解,增加了我的历史知识。

第二,我觉得毛泽东特别伟大,他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伟大的功绩,他有着高超的政治智慧。他是一位无私的人,因为他建立新中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和平。我们现在能过着和平生活,要感谢毛泽东。第三,蒋介石这个人不好,因为他不讲信用。本来国民党和共产党已经签订了《停战协议》,但蒋介石又把这个协议撕毁了,想把人民拖入到战争当中,让人民不再有和平的生活,所以我不喜欢他。

第四,这部电影里都是明星大腕,他们演的都非常不错。我最喜欢唐国强演的毛主席,因为他演出了领袖的气质。

这就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收获。

解放区实验小学六年级:王小多

篇2:看《建国大业》有感

姓名 刘鹏

专业班级 建环12-2

学号 22121599

2014 年 4 月 15 日

看《建国大业》有感

自从学习毛概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忽视了一段伟大的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虽然自己很喜欢看抗战片,看里面的枪林弹雨,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个艰苦的岁月,但每次看都缺乏认真的思考,压根就不知道这些影片的背景,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自然而然从中所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不多。只局限于”看”这个层面。这样就导致我无法学以致用,花大量的时间而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将被搁置,久而久之,这些知识就会被遗忘,那我们的学习还有用吗?

这几天在老师的引导下看了《建国大业》这个影片,我深有感触,正好借此机会结合最近所学的毛概理论来谈谈对影片的感想。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从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后,国共俩党进行交涉谈判,谈判破裂,爆发内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及后来的政治协商会议,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电影一开始播放的是重庆谈判,由于共产党实力微弱而且经历了八年艰苦抗战,党及广大人民十分渴望和平,因此共产党选择了让步,答应了谈判要求。然而好景不长,国民党骇然单方面撕毁谈判条约,集中兵力向解放区猛烈进攻。此时此刻,国民党展现了”霸气”的一面,自信数月必然粉碎共产党,统一全中国。而毛泽东在此危机关头,却依然沉稳淡定,他认为国民党反动派就是纸老虎!在撤出延安时他曾豪迈自信的说“我要用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他为何如此自信,能够凭借着几十万只破枪打败全副武装的国民中央军?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革命的过程中共产党严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所有的党员都能团结一致,互相友爱。而国民党内却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完全忽视普通百姓,战败也应当在情理之中。只不过我没想到败得那么快。

剧中描写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当即断定“长江以北从此再无大战”,国民党王牌主力军全军覆灭。之后搞了个庆功宴,在一间简陋的房间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在一起庆祝,他们喝的大醉,紧接着几个人抱在一起大声歌唱“英特纳兄奈尔就一定会实现”他们热泪盈眶,让人心疼不已!中国共产党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兼程:五次反围剿,艰难长征,爬雪山,八年抗战,二次内战,牺牲了无数革命同志,终于换来了这即将到来的胜利。他们悲苦的内心情感一处触爆发开了。让人感动不已。

在此影片中也展现其他民主党派人士对中国的和平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其中一场景是闻一多在听闻李公仆被暗杀后,义愤填膺在公众面前进行演讲。然而没过多久他也被无情暗杀。还有那个国民党元老也是蒋校长的老大哥冯玉祥将军在来参加新政协的途中被杀害。这一切都是国民党反动派所行丧尽天良之事。自然会引起民愤,于之覆灭也有不小关联。

内战取得胜利后,共产党和各个民主政党聚在一起准备召开新政协会议,其中谈到了选择哪个设计好的国旗。会上许多人都赞成选择那个中间有条黄色条带的旗。理由为中间那黄色代表为中国发源地古黄河,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喻为全国人民一条心。就连毛泽东也赞成。可是也有个别人却赞成某上海工人所设计的五星红旗,就连孙中山夫人也认为五星旗好。她说”那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几颗小星代表其他政党,寓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其他党派,团结人民爱护人民,共同前进。毛泽东听了,回想过去革命的种种确实如此,于是放弃了原先的主张,经过再三讨论,确定了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身为领导者他没有独裁,而是广纳意见,尊重民意,他这种民主作风何等可贵!

篇3:看《建国大业》有感

一直以来, 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各自为战、各有弊端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主旋律电影“说教意味浓重, 营销理念陈旧、运作模式效率低下”[1], “又丢面子, 又丢票子”[2]是其主要弊端。随着影片《建国大业》的成功, 人们似乎看到了一条“主旋律内容、商业化运作”的电影制作新模式。

一、入虎穴得虎子——巨额营销投入

长久以来, 出于投入与产出等经济因素的考虑, “主旋律题材电影的推广费用一般不会超过800万”[3]。而作为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的《建国大业》影片推广费用近2000万, 再从其拍摄总投资仅三千万来看, 推广费占总投资比例之大, 在主旋律影片中前所未有。正是有了2000万的推广费用, 《建国大业》才会一口气做到了“大片气场”, 攻下了全国绝大多数媒体, 才会投下了“国产电影数目最多的1450个拷贝, 才会占据全国80%的票房市场”[4]。可以说, 巨额的营销投入为影片的顺利推广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借势营销——为国庆六十周年献礼

高唱主旋律是《建国大业》对自身的准确定位。首先, 借了内容的势。《建国大业》最初策划源于张和平在政协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他希望能够拍摄一部表现政协创作历史的影片。这个题材的意义非常, 得到了与会者的支持。最终, 政协主席贾庆林表态, 中国政协全力支持这部影片的拍摄。就这样, 《建国大业》从构想走向了现实。而从营销角度看, 《建国大业》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具有时代性高度, 具有其他影片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注定将引发主流消费者的激情。其次, 向国庆60周年献礼的主旋律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营销卖点, 赚足了公众的眼球。影片从拍摄到推广再到最后的发行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建国大业》营销的巨大成功有取巧之嫌, 那么对于其他影片的营销者而言, 如何想方设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则是顺利推广影片的第一道难题。

三、挖掘导演“个人品牌”——“营销”韩三平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 创造品牌价值, 最终形成品牌效应的营销策略和过程”。[5]在《建国大业》的品牌营销中, 最独具特色的是总导演韩三平“个人品牌”的营销。从今年2月拍摄《建国大业》以来, 韩三平成为被媒体曝光次数最多的导演之一。他的不少语录都成为很多娱乐新闻的头条。作为中影集团的董事长, 韩三平巨大的号召力不容小觑。在建国大业拍摄之初, 韩三平就确定了组建明星阵容拍摄影片的计划, 吹响了全国影视明星的“集结号”, 而众多明星的加盟除了被影片本身的内容所吸引外, 另一方面则是冲着韩三平的影响力去的。一句“韩三爷能做到斯皮尔伯格做不到的事情”更是被广泛流传。韩三平“个人魅力和个人地位”被制片方炒作的淋漓尽致, 已成为《建国大业》的一个标签, 影片推广方把韩三平连同《建国大业》整体打包, 全力进行商业运作。

四、做足阵容戏——强大明星阵容背后的“名人效应和媒体组合营销”

社会心理学的“表层欣赏”这个观念引入传媒营销界之后, 迅速演化成了全新的“明星营销”模式。深谙此道的韩三平导演在推广《建国大业》时把“明星营销”发挥到了极致。作为主旋律影片商业化操作的试验田, 短短140分钟的电影汇集了172位明星, 简直是群星璀璨。“偶像实力大牌、老中青明星齐上阵”成为这部影片最大的娱乐看点。作为影片的制作方兼推广方, 以韩三平为首的主创人员也在宣传豪华明星阵容方面做足了工夫。从拍摄之初爆料成龙、李连杰、刘德华、章子怡、陈道明等众多大牌倾情加盟《建国大业》, 到逐步曝光全部明星阵容;从爆料成龙想演毛泽东到爆料周星驰亲自打电话要求参演等等。

明星效应带来的是多种媒体的组合营销。《建国大业》的各种重磅新闻都无一例外地占据了各大报纸的显要版面。各个媒体对《建国大业》密集报道的背后是影片营销人员的精心策划。影片的营销人员从一开始就竭力在明星阵容上挖掘新闻, 吸引媒体记者和公众眼球。按照总导演韩三平的话说“这就是注意力经济, 就是要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在影片推广方的推动下, 全国各大媒体为《建国大业》做了延续好几个月的“免费”报道, 纸质媒体从单纯报道《建国大业》的娱乐新闻到策划无数的新闻选题, 从一个报道兴奋点到另外一个报道兴奋点, 宣传效果不断叠加, 影响力不断提升。各大电视媒体慷慨滚动播放《建国大业》的预告片。拿南京首映礼来说, 江苏卫视精心布置,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把首映礼办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各大电视台为了产生“叠加效应”纷纷与《建国大业》相联合, 收到了双赢的效果。

五、一石激起千层浪——明星国籍争论背后的事件营销

“所谓事件营销, 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 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手段和方式”[6]。8月, 一个披露部分参演《建国大业》明星国籍身份的帖子突然在互联网上流传,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场关于明星拥有外国国籍参演《建国大业》合不合适的争论迅速升温, 各大媒体纷纷开辟专版评论参与讨论。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互联网上关于《建国大业》明星国籍内容的网页超过35万个, 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参与讨论, 上千万人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跟帖留言, 这无疑在宣传上又大大帮了《建国大业》一把。如果说这场争论一开始并不是制片方所能预期的话, 那么影片推广方接下来却真正做到了因势利导。先是导演韩三平出来辟谣, 认定这个帖子反应的明星国籍问题并不准确, 后来又是涉及国籍问题的明星纷纷表示:虽为外国籍, 却依旧还是中国心。制片方的一举一动, 都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据百度网站所披露的数据, 仅9月13日一天, 关于《建国大业》的检索量就高达7万多次, 《建国大业》在成功的事件营销模式运作下真正做到了“未映先红”。

六、贴片式广告营销——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气息

“从1999年开始, 中国电影就出现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 中国的银幕数量已经超过4000块。伴随着电影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也逐渐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广告平台”[8]。此次《建国大业》也采用了贴片广告的商业化运作方式。据统计, 《建国大业》在放映前贴出的广告数量有19条之多, 吸引众多企业主投放广告的原因有很多:全国各大影院同步放映实现了保证了投放广告的覆盖范围;《建国大业》占据全国80%的院线银幕保证了广告的宣传力度;《建国大业》主旋律内容和商业化运作保证了投放广告的企业主达到了政治和宣传效果的双重收益;《建国大业》本身的巨大影响力和强大的明星阵容保证了观影人数。很难想象, 如果没有商业化的市场运作和超高水平的营销技巧, 就《建国大业》本身的影响力而言, 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建国大业》的成功开辟了主旋律电影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既采用豪华的泛娱乐化明星阵容, 又表达一个宏大的叙事主题;既有效的宣传了主流意识形态, 又避免说教意味太浓的弊端;既靠影片本身吸引公众, 又采用先进的营销模式将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发挥到极致。按照总导演韩三平的话说就是“《建国大业》是完全采用电影产业化的商业运作模式来表达主旋律电影的内容, 与单纯的商业大片相比, 我们营销手段做得更为细致。”[9]可以说, 正是成功的营销手段造就了《建国大业》的票房神话。而《建国大业》真正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恰恰是韩三平说过的一句话:“组织一帮人, 拍完后把电影卖出去。”[10]正是这句简单的话成为连接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之间的桥梁。毕竟, 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 主旋律电影同样需要市场, 而市场需要营销。

参考文献

[1]何晶, 孙玲.《建国大业演员国籍之辩》, 中国报道, 2009年第9期

[2]张晋锋.《提升质量创新营销向国庆60周年献礼》[J], 当代电影, 2009年第9期

[3]韩三平.不再“又丢面子, 又丢票子”.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9月14日

[4]<建国大业>营销模式创新, 不可复制的MBA范本.新闻晨报, 2009年8月21日

[5]百度百科[DB/OL].http://bk.baidu.com/view/102602.htm

[6]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462.htm

[7]赵子忠.透视中国电影产业投资[J].现代传播, 2003年第1期

[8]丰彦.主旋律电影可占商业市场一席地.天天晚报, 2009年9月22日

[9]韩三平.<建国大业>票房一亿没问题两亿没把握, 南都周刊, 2009年9月

篇4:《建国大业》应该免费看?

此前,有网友提出了“免票论”,道理很简单,免费放映彰显众明星和中影集团的爱国心,否则,利用爱国热情集结明星免费出演,又让国人买高价票进电影院,这有点不厚道。当然,免费放映更易让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理由自然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抓住公众的心弦,如今,农民享受国家买单的免费电影大片《建国大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回应,也是对公众期待的满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商业化倾向。以《建国大业》为例,之所以能拥有众多明星,对票房的考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实,在“4.5亿票房”的诱人目标下,在云集172位一线华人明星“史上最牛献礼大片”的光环中,我们已经很难分清什么是商业片和献礼片的界限,什么是金钱和爱国的分水岭。也正是如此,农民享受国家买单的免费电影大片《建国大业》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更深层次的观察可以发现,当下的商业片和献礼片早已混淆,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可以说“主旋律”成了摆脱羁绊和指责的通行话语,隐藏其后的利益追逐总是若隐若现。那么,农民享受国家买单的免费电影大片《建国大业》,可以说是对商业利益的有限度突围。之所以说是“有限度”,在于这种做法還有待延伸。

整个中国电影的制作与发行,都已经纳入到了市场运作之中。一部影片的制作,除了希望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外,对制作厂家而言,更重要的是期待它的市场回报,负载着主流意识形态精神话语的“主旋律”电影也不例外。在制度与文化双重转型下的主旋律电影,如果继续沿用泛政治化的叙事模式,以说教的面孔出现,必然会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主旋律电影的制作者们开始变换叙事策略,逐渐形成了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与商业电影策略结合起来的追求。农民享受国家买单的免费电影大片《建国大业》就有助于主旋律的回归。

篇5:观《建国大业》有感

六年级六班 范家琪

今天就是国庆节了,在全国人民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班集体看了爱国影片《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仿佛带着我们穿梭到了64年前,目睹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让我们都为共产党员艰苦的生活环境,为中国人民爱国的可贵精神而为之一振!就在那时,中华雄狮终于也在噩梦中奋起,复苏了那千年的冻土。我们应该向我们的前辈学习,不怕困难、坚强斗争。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双方终于签订了以避免内战的《双十协定》。但是蒋介石仍然想要一党专制,不顾一切撕毁了《双十协定》,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开始坚决地反击,很多民主人士纷纷和中共站在一起。终于,经过许多革命前辈的斗争,功夫不负有心人,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了,九天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那位炊事班的士兵——老郭。当敌机来临时,他没有选择立刻逃命,而是想起因为锅里还炖着毛主席最想吃的红烧肉,于是又跑回了厨房。此时,飞机的炮弹已经降落到了厨房,老郭也被炸死了。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为老郭因为一锅红烧肉送命而惋惜,更为老郭珍惜粮食、关心同志的品质而感动。我想他当时一定没有顾虑那么多,因为他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知道战士们都在拼了命的保卫祖国,不可以没有粮食。他早就已经把自己的生命看得不重了,因为他的眼里只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也十分佩服身在战场的共产党员们,在只能吃皮带睡大街的艰苦条件下,他们没有一丝怨言,仍然不怕困难,在为人民保家卫国,我们最要感谢的人难道不是他们吗?

在电影中,著名军事家冯玉祥也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被国民党放火烧死了。此时,我非常气愤国民党的做法,都是中国人,如今国难当头,怎么下得去手。如果冯玉祥老将军不被他们烧死,一定会有更大贡献。而毛主席的那番话也让我印象深刻“冯玉祥老将军十二岁从军,五十岁身经百战,却因为我们的邀请,万里赴会,葬身大海”这番话,毛主席讲的刻骨铭心,我不能向国民党一样,明明是自己做的,却推卸责任,丝毫没有悔意,更应该向毛主席学习,什么事都应该想想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

篇6:观建国大业有感

影片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整个剧情结构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伏,情感浓重,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同时影片也展示了其他元首和许多爱国人士的风采。

《建国大业》在角度和题材上有出新,而在领袖的塑造上,将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领袖的内心世界,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例如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更使人感觉领袖离我们又近了一步,原来他们也会在开心的时候把酒言欢,喝的大醉。

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的庄严宣告是如此的令人振奋的场景,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此外,影片中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

现在的中国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摆脱中国近代落后屈辱的现状,达到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重新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这一口号和目标,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更是要发挥自觉性,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正如梁启超所说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青年学子,首先,我们必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梦想的实现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唯有付诸实践,通过大量的尝试与锤炼才能抵达梦想成功的彼岸。其次,要有坚定的信念与明确的个人目标。要实现大梦,就必须实现小梦。中国梦是一种信念,坚信我们为之共同奋斗就能实现的信仰。就要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持之以恒做事态度,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篇7:观看建国大业有感

我们强大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相信不少的炎黄子孙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建国大业》将告诉我们答案,观看《建国大业》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我们终于明白,我们的国家实在血雨腥风中建立起来的。翻开厚厚的历史,抖落岁月里的尘埃,往日的战火硝烟历历在目。八年的坑日战争,以及三年的解放战争,那些都是用鲜血写成的历史,我们的民族经历了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考验,才走上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以无数先烈的血肉之躯作为根基建立起了这个新中国。

我们也终于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的。遥想那充满硝烟的二战,静静思考建国大业每一个感人的瞬间。如果没有先烈们的励精图治哪来今天的国泰民安,如果没有先烈们的英勇奋战哪来今天的自由与独立,如果没有先烈们的流血牺牲哪来今天的和平与富强,如果没有了富强、自由与和平我们的幸福生活又将从哪得来呢?

篇8:看《建国大业》有感

摘要: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把原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翻译出来,还要保证原文与译文在文白程度、语体风格等方面实现功能对等。本文选取《建国大业》作为语料,从语旨、语式、语场三个语域变量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了翻译过程中在语域角度实现功能对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语域;字幕翻译;功能对等;《建国大业》

一、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译入语接收方得到的信息应该与原语言使用者得到的信息相同,翻译就是要寻找原语言在译入语中最自然的对等效果。

二、语域理论语域参数包括话语的语旨、语式、语场。

语旨是指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间关系在信息形式上的反映。它包括:正式程度、礼貌程度、无人称程度和易得程度。语式显示信道的选择,也包括四个层面:信道限制、自发性、参与性、私密性。由于交际受信道限制,传达意义时书面语篇需要比口语语篇更明确。参与性涉及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能有多大程度上允许信息反馈。私密性这个话语范畴涉及语篇目标接受者的数量。语场表现为对语码特征的选择,它显示了语篇作为交际活动的一部分在交际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三、从语域理论分析《建国大业》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

就电影《建国大业》的字幕翻译而言,译文追求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与原文实现功能对等。从语域的角度来看,译者应力求把原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特征再现到译文中去,译文通过选择恰当的词句来实现语言的功能对等。

1.语旨的功能对等 根据语域理论,交际过程中因参与者不同,以及参与者的性质、社会地位和角色的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语域,直接影响到句型和语气。所以要实现翻译中的语旨功能对等,就要衡量原文和译文的正式程度。《建国大业》中既有发表声明这类型的正式语体,也存在共产党召开会议,领导人亲民、随和的对话,更有毛主席时而诙谐时而严肃的语言。例1 The present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Mr.Chiang Kai-shek are faithful friends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States is cognizant that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f China is a one-party government.中国现政府及蒋介石先生是美国人民的忠实的朋友。美国深知现时中国国民政府为一党政府。例1中语篇为国共签署“双十”协定后,美国大使馆发表的声明,正式程度高,基于对中国国共协定的共同知晓,易得程度也较高。所以在翻译为中文时也必须选用正式语体,并可以选择共通的政治术语进行翻译。比如,Mr.Chiang Kai-shek而不是Mr.Chiang Jie-shi,再比如cognizant而不是know都体现了原文的正式程度高。同时在译文中选用了蒋介石先生,不仅是对Mr.Chiang Kai-shek的功能对等,也通过“先生”之称体现尊敬、正式。2.语式的功能对等 语式是指语言交际的渠道和媒介,对于不同的话语方式要充分考虑译语的情景取向与语式特大,灵活采用多种对应方式实现原、译文的对等。《建国大业》的语篇中既有会议声明这样的书面语体,也有领导人会议发言、日常对话这样的口语语体。同是口语语体,既有类似周总理宣读联合声明这样自发性低、参与性弱的语篇,也有毛主席开会发言,其他中共领导积极回应,自发性高、参与性强的语篇。因此针对不同语式,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如下面的例子:例2 毛泽东:不就是开会嘛,开会就是说话。看见看不见的没关系。任弼时:这不是成了开黑会了吗毛泽东:说正事儿。老蒋不顾一切大打出手。子弹不长眼啊。Mao:Precisely,just keep talking.You don’t need to see anything.Ren:Groping in the dark?Mao:Let’s get back to business.Chiang threw caution to the wind and declared war.Bullets don’t have eyes.例2语篇发生在毛主席开书记处会议,由于是面对面的书面语体,涉及视觉、听觉,中文语篇信道比较多样。同时,毛主席的发言属于“要说出的像没有事先准备的”语篇,夹杂口头语,比如“开黑会”,比如“子弹不长眼”,再比如“说正事”而不是“言归正传”。其他领导参与性也较高,私密性差,语篇的自发性一般。因此在翻译中使用“Zedong”而不是“Mao Zedong”来对应原文“老毛”的口语化,以达到功能对等。3.语场的功能对等 语篇由于受其使用范围的制约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语篇类型,而不同的语篇类型总有自己的一套使用率较高的词汇、句式、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建国大业》语篇中涉及的语场丰富。领导人之间的问候语体现着语言的寒暄功能;对时局发展变化的看法以及提出措施的语言体现着其情感功能;国共两党邀请、拉拢民主党派人士的劝说语体现了语言的意动功能。要翻译好这些不同语场,译者必须尽力做到选词精准。例3〓毛泽东:今后中共愿与二位一起领导这个国家,肝胆相照,同舟共济,携手创造新的历史。Mao:Forget the past.The CPC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you to lead this country.Let’s help each other,as we’re in the same boat now.Together,we’ll make history.例4 毛泽东:表老。Mao:Master Biao.例3、例4语篇发生在建国前期中共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中共邀请张澜、李济深担任新中国的副总理。例4语篇体现了语言的寒暄功能,用“Master Biao”翻译“表老”既提出了寒暄中打招呼的随意,又体现了尊敬。而例3语篇更多的体现语篇的劝说功能和情感功能。翻译中把“together”提前,进行强调,更突出了语篇意动功能,也很好的体现了原文的情感功能,实现功能对等。

四、结语

在翻译电影字幕过程中,从原语语篇的语域特征出发,对语域的语旨、语式、语场三个变量进行分析,以帮助译者更好的解读作品,从而在译入语中重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做到功能对等。语域理论为电影的字幕翻译实现功能对等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必将在电影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中发挥更大作用。

篇9:读《建国大业》有感

《建国大业》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剧本从就开始筹备,期间数易其稿,该片以上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全景描写共和国领袖和众多政坛名人的群像。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定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所取利益,展开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心胸狭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展示了一个牢不可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真正为人民着想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1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这部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献——建国70年_300字

中共带领政策好,廉洁政,益群众。

社会主义,活力正旺向进步。

人大代表常热议,促三农,保民生。

以报酬本皆是情。

旧故事,新体制,天崩地裂翻天覆地,暗中变光亮。

共建调和大社会,跟党走,必然行!

经济

昔日掉队已不再,国强大,民安康。

故国大地,姹紫嫣红展新装。

插手世贸国际化,大超越,永难忘 。

山高水远路冗长。

旧经济,新体貌,飞速生长,故国名远扬。

北京奥运 又添彩,夺奖牌,争国光!

文明

陈腐帝国秘闻深,含万物,育世人。

汗青悠长,人间能得几次闻。

文明遗产庇护好,既复原,又逼真。

生态旅游悄升温。

旧糊口,新文明,调和社会,爱 心齐上阵。

中汉文明广传播,从太古,到长生!

总结

建国光辉70年,创佳绩,迈前沿。

艰苦光阴,辛路过程苦作甜。

国人同心共妥协,一家人,爱无边。

死取决定信念到永久。

旧期间,新纪元,中华后代,永久情相连。

篇10:观《建国大业》有感

/题记

前天 ,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亲70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革命需要坚持。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1945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我党再次坚持住了,我党不要国民党的资助,不要同盟国的援助,在解放区实行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是我党坚持的最好写照,我党还坚持分配土地给农民,动援任何一个可以团结的帮手,就这样,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无攻而返,终于,因为我党对革命的坚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而在电影中,我党更是为了国家统一,继续坚持着,当国民党提出划江而治时,我党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毅然发动了渡江战役,因为我们知道划江而治的中国永远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这场革命一定要坚持下来。这种坚持是我党特有的,也是革命必须的。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质的军人,雄厚的兵力,这场战争怎么会输?因为国民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电影中,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一批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法治,失去了人民,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有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70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此时此刻,我终于深切体会到历史的价值,看完《建国大业》。我更加尊敬老一辈的革命家,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我也更加觉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好好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肩负起强大中国的重任!

建国颂_250字

70年前,

我们的国家饱经沧桑,

古老的大地上,

印满列强的跌蹄印

灾难下,

勇敢的中国人民,

坚守着信念,

苦苦地支撑着.

直到1949年,

那年的10月1日,

天安门上的一声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

啊,

他不再是任人欺凌的懦夫,

欢腾、举国欢腾。

从此,中国人走上了,

自强不息的路,

70年来,

今海上阅兵仪式上,

宏伟壮观的中国舰队,

从海面驶过,

那正是在向全世界道明,

中国龙腾飞了,

啊,

他不再是昔日,

那所谓的“东亚病夫”

而是个,

日益成熟的东方巨国。

啊,

建国,

正因建国,

奥运的沙场上

多少健儿们手捧奖牌,

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骄傲地抬起头,

唱着、起来、起来--------

建国颂,

颂建国,

数风流人物,

篇11:观建国大业有感

总得来讲这部影片故事情节不是很曲折,比较平铺直叙,估计是大家对于这段1945-1949的历史在了解不过的原因吧,导演更多的侧重对于蒋介石,毛泽东,张澜,李济深代表的各派在中华民族命运前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的刻画,其中将国民党的自大,内讧以及权力相争与共产党的自由名族,团结一致以及大局为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将民主党派人士的懦弱不敢成为历史的主角表述的也很到位。

听过一些人对于影片的评论,要么觉得是像幻灯片,都是明星短暂而又熟悉的面孔,要么觉得故事性不强,没有任何悬疑。个人觉得影片是商业片,如果仅仅叙述历史,那么估计市场不会太理想,可是历史就是历史,有以“建国大业”为影名,又是在60华诞的时间,过多的加入一些夸张和不符合历史的情节都不太好,所以欣赏这个影片最好还是做些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历史功课,看的时候更多的关注当时的局势,每种党派不同的想法和利益思考,以及设身处地从毛主席角度去思考,想建立新中国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哪些是要争取的,哪些是要弹劾的,哪些是要武力解决的…

昨晚回到家,躺在床上,回忆起之前读过,听过,看过关于毛泽东的传记也好,影片也好,发现需要用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学习,如果说以前是看历史,是崇拜人物,现在的重点应该放在分析人物和思考其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大局观。

篇12:《建国大业》秀明星

电影放映前我在思索应该怎样定位这部影片,用什么心情来对待这部电影?近两个小时的放映,漫长而又短暂。影厅中的灯光渐渐明亮了,我还在回味电影中的场面。如果从娱乐角度来说,电影拍得的确不错,一场视觉盛宴,每个演员都很尽职尽责;在《建国大业》中最令我激动的还是临终时真正的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的情景。民族自豪感油然升起。如果与历史上电影相比,我更喜欢数十年前的那部黑白《开国大典》。

《建国大业》与《开国大典》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娱乐性,而后者注重了历史性,较全面反映了历史,两者各有千秋,看起来不好取舍。近些日子,电视天天报道《建国大业》上映仅仅几天,票房全线飘红。我不禁发出疑问,人们为什么都要去看这部电影。这些年轻人是因为国庆献礼片还是因为明星云集而去的?如果这部影片不是由于众多明星而饰演,仅仅是一些普通演员呢。结果又会怎样?值得注意的是,影厅中虽然有老年人观看,但毕竟是少数,主要还是以年轻人为中坚力量。我想建国大业之所以成功上映是充分发挥了明星效应,用众多明星吸引年轻人到电影院去。当然这么做没什么,商业片嘛,吸引人们的眼球多赚点票房也是无可厚非的。在观影中,发现许多人嚼着口香糖,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因为有了明星而去了解那段峥嵘岁月,在观影中数着明星,找明星而忽略了拍这部历史电影的本来意义。了解历史,以找明星,看明星为代价,这无疑是种悲哀,是文化的缺失。不可否认,任何事物一旦加上商业气息就会立马变质,就会显得商业化,功利化。

有位影评人曾经说过:“现在中国电影是一流的演员,二流的技术,三流的文化.”导演韩三平又说过:“中国电影只要了解了工业问题和科技问题就会赶超美国,因为我们中国有着美国无法比拟的厚重文化。”的确,我们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我们在拍电影的时候,往往以牺牲文化为前提,物质和技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大片为何能抢占中国市场,甚至推出《功夫熊猫》,《功夫之王》等中国元素的电影来挤压我国电影市场,我想更深层问题还是文化上。

不过现代人也开始注视文化了,觉得没有文化很难过上体面生活,只是他们眼中的文化已经跟消费主义联系在一起,多数人所关注的不过是适合于消费和享乐的文化形态,一些看起来很有文化的东西也因消费主义介入而面目全非。

篇13:观《建国大业》有感

看完了电影,我明白了我们现在这么快乐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因为它们都是革命先辈呕心沥血换来的。我们应该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电影里面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解放上海的时候,战士们打完了仗,天也黑了,他们并没有占用民宅,而是枕着背包整整齐齐地睡在了马路上。这派景象让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些战士们宁愿自己睡马路,也不愿意占用老百姓们的一点儿地方。我也知道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胜利,因为他们有一颗愿意奉献,不愿占有,不怕牺牲的心。

篇14:观建国大业有感

该部影片以抗日战争胜利至新中国成立为背景,诉说着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的国民党,不履行诺言,撕毁的《双十协定》、接二连三的暗杀、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权利的争夺,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但同时也是一部赞歌,赞颂这一批优秀的革命先者、赞颂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程。影片中的一幕幕萦绕着我,让我感怀不已。毛泽东面对飞机轰炸,面不改色,与群众百姓交流沟通,和蔼可亲, 可谓“拿得出风范,放得下身板”,如此统帅,谁不追随?谁不敬仰?他眼中有希望,心中有蓝图。他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处处坦然、一身大将风范 ,在他的带领下,新中国成立更是必然。影片中的周恩来总理还是印象中的英俊儒雅,一身正气。要说共产党是野党,大都是粗犷的汉子,可偏偏有他这号人物。如毛泽东诗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个时代,有太多太多的英雄,众多民兵为了新中国成立,离开了自己亲爱的故乡,告别了亲人,牺牲了自己;闻一多等人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他们自己。他们的名字或许没有那么嘹亮、但他们撑起了新中国的历史,他们是新中国的英雄,我从心底上敬仰他们,他们有太多太多的优秀品质留给我们去学习、去坚持。他们朴实、热情,他们坚强、勇敢、甘于奉献。他们是五星红旗上那颗最大、最亮的星,永远照耀着祖国和人民。他们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开国的先驱、民族的英雄。

历史滚滚向前,时光一去不复返,转眼至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处可见的五星红旗、到处洋溢着爱国情怀,是你们这些革命先者给了祖国今天这幸福模样。新中国成立时,那个阅兵式,没有太多鲜艳的颜色,没有华丽的装扮,没有足够的飞机,尽管如此,但足够震撼、足够幸福。我看到了那些士兵的刚强勇敢、我也看到了百姓群众久违的笑容,他们都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满足。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希望,他们的脸上透着幸福。70年后的今天,飞机不用飞两遍,国家真真正正的实现了繁荣富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是骄傲的、自豪的、幸福的。你们这些用鲜血铸造的建国大业,唤醒了东方的雄狮,给了我们这些后人一个幸福的时代。我想,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上一篇:我的一个同学作文 范文下一篇: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建设